解釋歷史人物李自成 寫出兩個有關黃河的民間故事或兩個傳說或歷史人物故事的名稱
生平
李自成,萬歷三十四年(1606)八月出生。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峁鄢60多里(兩地現(xiàn)均為橫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zhèn)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口口相傳,是李繼遷的后人。
李自成先祖由甘肅太安遷入陜西省米脂縣李家站(西夏李繼遷兵站)居住.其祖父李海因生活所逼,遷至原米脂地長峁村(現(xiàn)屬橫山縣).人們所說李自成“生在李繼遷寨,長在長峁村”,即指的是這段事。《米脂縣· 李自成族裔考》中記載到:"自成籍本縣太安里二甲,世居北鄉(xiāng),距城七十里海會寺溝之李家站。"
《米脂縣志》記載:“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樓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屬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里遷徙來。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樓縣遷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屬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鄉(xiāng)各處。”
李自成家庭屬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里遷徙來到李家站。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黨項拓拔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后居住的地方。
兵變
[編輯本段]
李自成少年喜好槍馬棍棒。父親死后他去了明朝負責傳遞朝廷公文的驛站當驛卒。明朝末年的驛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崇禎元年(1628年)驛站進行了改革,精簡驛站。李自成因丟失公文被裁撤,失業(yè)回家,并欠了債。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繳不起舉人艾詔的欠債,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將他“械而游于市,將置至死”,后由親友救出后,年底,殺死債主艾詔,接著,因妻子韓金兒和村上名叫蓋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殺了妻子。兩條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問,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兒李過于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qū))投軍。當時,楊肇基任甘州總兵,王國任參將。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國提升為軍中的把總。同年在榆中(今甘肅蘭州榆中縣)因欠餉問題殺死參將王國和當地縣令,發(fā)動兵變。
征戰(zhàn)
[編輯本段]
崇禎三年(1630),李自成率眾投農民軍首領不沾泥,繼投高迎祥,號八隊闖將。
六年,在農民軍首領王自用病卒后,收其遺部2萬余人。后與農民軍首領張獻忠等合兵,在河南林縣(今林州)擊敗明總兵鄧玘,殺其部將楊遇春,隨后轉戰(zhàn)山西,陜西各地。
七年,連克陜西澄城,甘肅乾州(今乾縣)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間為明總兵左光先擊敗。
八年,與各路農民軍首領聚會河南滎陽(一說無此會),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轉戰(zhàn)江北,河南,又入陜西,在寧州(今甘肅寧縣)擊殺明副總兵艾萬年等。旋在真寧(今正寧西南)再敗明軍,迫總兵曹文詔自殺。
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殺后,被推為闖王。領眾“以走致敵”,采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戰(zhàn)法,連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陜西隴縣),寧羌(今寧強)。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廣元西南),劍州(今劍閣),綿州(今綿陽)屢敗明軍,擊殺明總兵侯良柱。
十年冬,圍攻成都多日未克,后折師梓潼迎戰(zhàn)明總兵左光先,曹變蛟失利。遂分道返陜,移師潼關,遭明軍伏擊,將卒傷亡散失甚眾,率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騎隱伏于陜西商,洛山中。不久,親赴谷城(今屬湖北),獲取為明廷招撫的張獻忠資助。
十二年,與復起的張獻忠合兵破竹溪,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后協(xié)助羅汝才于香油坪擊敗明總兵楊世恩部。
十三年,為明總兵左良玉敗于房縣,重入河南,破永寧(今洛寧),斬萬安王朱采�。與當地農民軍首領一斗谷合兵,眾至數十萬,攻克宜陽。進至盧氏,得牛金星,寧獻策,用為謀士。納李巖均田免賦建策,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迎闖王,不納糧”(《明史?李自成傳》)。
十四年春,移師圍洛陽,得守軍策應破城,執(zhí)殺福王朱常洵。旋揮師圍開封,數攻不克,南走鄧州,與脫離張獻忠的羅汝才合兵,眾號百萬。后乘明軍四路向河南新蔡,項城調集,遣精兵于途中伏擊,致明軍陣亂敗逃,執(zhí)殺明總督傅宗龍于項城
1634年后金軍第二次入塞。1635年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起義軍在河南召開“滎陽大會”,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zhàn)”方略。會后高迎祥、張獻忠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張獻忠與李自成不合,乃分軍東走。
1636年后金改清。清軍第三次入塞。高迎祥進攻西安時兵敗被陜西巡撫孫傳庭殺。李自成便被推為“闖王”,繼續(xù)征戰(zhàn)四川、甘肅、陜西一帶。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會兵10萬,增餉280萬,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限制起義軍的流動性,各個擊破,最后殲滅。此舉在二年內頗見成效。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兵從青口山(今河北迂安東北)、墻子嶺(今北京密云東北)兩路毀墻入關,發(fā)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zhàn)。楊嗣昌為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zhàn)略,力主與清議和,但遭到宣大總督、勤王兵總指揮盧象升的激烈反對。崇禎和戰(zhàn)不定,急調洪承疇等人東去勤王,李自成竟大難不死。
稱王
[編輯本段]
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義,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鄭廉在《豫變紀略》載李自成大賑饑民的盛況:“向之朽貫紅粟,賊乃藉之,以出示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自此李自成軍隊發(fā)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1641年1月)攻克洛陽,殺萬歷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從后園弄出幾頭鹿,與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為“福祿宴”[1],與將士們共享。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之后在一年半之內三圍省城開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年黃河決堤沖毀開封。先后殺死陜西總督傅宗龍、汪喬年。10月在河南郟縣敗明陜西巡撫孫傳庭。與此同時明朝對清朝戰(zhàn)事不利,3月,洪承疇降清。11月,清軍第五次入塞,深入山東,掠走36萬人。
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3月,殺與之合軍的農民領袖羅汝才。4月殺叛將袁時中。5月張獻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權。10月,李自成攻破潼關,殺死督師孫傳庭,占領陜西全省。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以李繼遷為太祖,建國號“大順”。
入京
[編輯本段]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東征北京,突破寧武關,殺守關總兵周遇吉,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明朝官吏姜瑞、王承胤紛紛來降,又連下居庸關、昌平,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jiān)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甯門,農民軍由此進入今復興門南郊一帶。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jiān)杜勛入城與崇禎秘密談判。據《小腆紀年附考》卷4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并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愿為朝廷內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雙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率軍,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李自成下令予以 “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貴妃墓中。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大順軍進城之初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yè)如常。但從二十七日起,大順軍開始拷掠明官,四處抄家,規(guī)定助餉額為“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道科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2],劉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3]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夾百官,大抵家資萬金者,過逼二三萬,數稍不滿,再行嚴比,夾打炮烙,備極慘毒,不死不休”[4],談遷《棗林雜俎》稱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臣將驕奢,“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5]。四月十四日,西長安街出現(xiàn)告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東宮為皇帝,改元義興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親率十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征討吳三桂。
據說李自成進北京后,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zhèn)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時人許重熙在《明季甲乙兩年匯略》借談遷之口謂曰:“損其奇零,即可代兩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內騷然,而扃鑰如故,豈先帝未睹遺籍耶?不勝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計六奇認為:“予謂果有如此多金,須騾馬一千八百五十萬方可載之,即循環(huán)交負,亦非計月可畢,則知斯言未可信。” 據梁方仲估計,1390年至1486年,中國國內白銀總產量只有三千萬兩上下。明亡前,雖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萬兩。
覆滅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駐守山海關將領吳三桂進行一片石戰(zhàn)役。戰(zhàn)至四月二十二日,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乃降于清朝攝政王多爾袞,兩軍聯(lián)手擊潰李自成,主將劉宗敏受傷,急令撤退。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僅三萬余人,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怒殺吳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臨行前火燒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黃河敗歸西安,不久,棄西安,經藍田,商州,走武關。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順軍的節(jié)節(jié)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終于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
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軍出擊潼關,大順軍列陣迎戰(zhàn),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zhàn)。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以紅衣大炮攻破潼關,李自成采避戰(zhàn)的方式流竄,經襄陽入湖北,試圖與武昌的明朝總兵左良玉聯(lián)合抗清,左良玉東進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側”征討馬士英病死途中。4月李自成入武昌,但被清軍一擊即潰。5月在江西再敗,于1645年神秘消失。
甲申360年祭
專家訪談
主持:方夷敏新快報記者
嘉賓:馬明達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
新快報:李自成起義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能推翻明朝?
馬明達:明朝內外矛盾交織導致了明末農民起義。由于社會分配不公、政權腐敗導致了激烈的社會沖突,農民揭竿而起,這在中國歷史上并不罕見。李自成能夠推翻明朝政權,根本的原因是封建政權自身的調節(jié)能力已經衰朽,當時的皇帝崇禎的政權結構已經不靈,內受宦官制約,外患不絕,就在1644年3月19日,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277年的明王朝。
新快報:是什么原因導致明末農民起義功敗垂成的呢?
馬明達: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并沒有建立起更先進的政權。農民軍隊進城后,紀律松散,高層將領腐敗。軍隊所有人都帶著家屬吃喝玩樂,高級將領陶醉于勝利中,成天燒殺搶掠,棒打明朝官員,并沒有真正想過如何治理國家。李自成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最高理想———平均主義,但這種平均是指老百姓平均,自己享有特權,并不是真正的平均主義。再加上身邊文人謀士少,吳三桂的事情又處理不妥,后來一仗落敗也是必然的。
新快報:李自成起義有什么積極意義?
馬明達:他推翻了一個腐朽王朝,但卻促使一個更落后的王朝建立。明朝滅亡后滿清入關,帶來許多落后于中央王朝的東西,當時社會發(fā)展的許多新的萌芽、新的思潮都被消滅,延緩了封建社會滅亡的速度。但是,李自成起義給新的統(tǒng)治階級一個教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清朝統(tǒng)治者的勤政也與此有關。
新快報:您如何評價李自成?
馬明達:李自成是一個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的“草莽英雄”。如果農民戰(zhàn)爭可以推動歷史進步,中國歷史上農民戰(zhàn)爭這么多,西方所有國家加起來都沒有我們多,為什么封建社會還這么牢固呢?所以我們不應當過分夸大他的作用。他其實是破壞者而并非建設者,這是社會發(fā)展倒退的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
http://news.sina.com.cn/c/2004-03-19/09102088018s.shtml
評價李自成最佳是這句:堪嘆陜北農家子,輕取皇冠葬九宮..
李自成是罪人嗎
不是,只是時代的歷史人物。李自成(1606—1645),原名鴻基,中國陜西米脂人,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大順政權的建立者。1639年張獻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重新起義,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隊伍發(fā)展到數萬,提出“均田免賦...
李自成是哪朝哪代的人物?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之后攻克了北京,推翻明王朝。同年四月,在清軍與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合力下戰(zhàn)敗,于是退出北京逃至西安。順治二年(1645),在清軍的猛烈攻勢下,李自成邊率部南逃,邊繼續(xù)抗清。李自成的結局是歷史疑案,其中一種說法是順治二年(1645),...
李自成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李自成的人物生平:萬歷三十四年農歷八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出生,世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峁鄢六十多里,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zhèn)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傳,是西夏奠基者李繼遷的后人。據《米脂縣志》記載,米脂李姓,...
闖王李自成的結局是什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李自成的故事大家聽過嗎?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陽歷6月3日),李自成在北京武英殿匆匆行登基禮,隔日便火燒紫禁城,率領大軍兵分兩路逃往西安。此前不久,李自成的大軍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滿清的聯(lián)軍大敗,主將劉宗敏受傷。李自成敗逃后,多爾袞命吳三桂不得入北京城,直接率軍追擊...
李自成算一個朝代嗎
1. 李自成是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并建立了大順政權。2. 在攻占明朝首都之后,李自成在那里登基稱帝,確立了政權的正統(tǒng)地位。3. 盡管李自成的帝位只維持了短短幾十天,但他所建立的政治實體仍可被視為一個短暫的朝代。
毛澤東常說的我們覺不做李自成是什么意思
毛澤東便對他說:“農民領袖李自成起義,與昏庸官府作斗爭,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所以,我們兄弟之間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則來分糖,誰也不能多分。”毛澤東的話說服了小表弟。然而,毛澤東更多的時候,還是在分析李自成失敗的根本原因。1921年,毛澤東在衡陽第三師范向同學們作《中國歷史上農民戰(zhàn)爭問題...
云南名人有哪些
云南名人 一、李自成 李自成是云南籍的著名歷史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明末農民戰(zhàn)爭中建立了赫赫威名,是明末起義軍中杰出的領袖之一。最終建立了大順王朝,成為了反抗明朝腐敗統(tǒng)治的重要人物。二、毛阿敏 毛阿敏是云南籍的著名歌手和演員,以其獨特的嗓音和出色的表演技巧贏得了廣大...
李自成兵敗 為什么說李自成是千古罪人
吃飽喝足之后,李自成發(fā)現(xiàn)一個元帝廟,于是前去拜祭祈求上天庇佑,最后被一個農民拿著鋤頭從后面捶碎了腦袋,甚至還有人說這個村民最后還憑此在當地當了一個小官。李自成千古罪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歷史資料的解密,人民知識水平的逐漸提高。李自成在民眾的心中不僅僅只是一個領袖人物,在有些人看來...
李自成是什么人
傳統(tǒng)觀點無原則地推崇農民起義,把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都看作推動歷史進步的大英雄。由于李自成的農民軍占領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統(tǒng)治,所以李自成的“業(yè)績”更得到歷史學家的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維持了一個多月即迅速敗亡,許多學者都為李自成惋惜。哪些錯誤導致李自成最終成為悲劇人物?不...
歷史上李自成有幾任妻子?分別都是什么結局?
李自成第四任妻子,叫竇美儀,說是妻子,其實就是李自成納的一個小妾,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進入皇宮,竇美儀是一個宮女,長得比較漂亮,于是,李自成便納了她,李自成退出北京后,竇美儀不知所終。李自成作為農民軍的風云人物,也是一個領袖,四任妻子,前兩個都跟人跑了,但是,李自成沒有一蹶不振,...
相關評說: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 李自成 李自成 李自成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 答:李世民、李自成、李清照.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采納答案”.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 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舉例說明: “可是,老徐,李自成沒有什么罪名,咱們收拾了他,對別人怎么說呀?”“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 政治上:朱元璋、朱棣、李自成、多爾袞、康熙、吳三桂、慈禧、李鴻章軍事上:于謙、戚繼光、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施瑯思想文化:劉伯溫、王陽明、李贄、王夫之、顧炎武、曹雪芹、納蘭性德經紀上:沈萬三、胡雪巖、盛宣懷.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答案] 選ABD 李自成(明末)、黃巢(唐末)、宋江(北宋末年)都是,岳飛不是.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答案] 一馬當先 [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 原指作戰(zhàn)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示例] 李自成看見敵人增加了援軍,士氣復振,就趕快把人馬整頓一下,由他~,繼續(xù)猛沖猛攻.姚雪垠《李自成》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
豐鎮(zhèn)市撓性: ______ 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zhèn)人.明天啟四年農歷7月14日... 其時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