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白的評價? 世人評價李白?
杜甫:“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杜甫:“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
辛棄疾:“當(dāng)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杜甫:“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賀知章:“謫仙”(《本事詩》)。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fēng)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后》)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diào)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擴展資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李白
楊升庵:李太白為古今詩圣。(《周受庵詩選序》)
嚴(yán)羽:李、杜二公,正不當(dāng)優(yōu)劣。太白有一二妙處,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處,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太白《夢游天姥吟》《遠別離》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車行》《垂老別》等,太白不能作。論詩以李、杜為準(zhǔn),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少陵詩法如孫吳。太白詩法如李廣。(《滄浪詩話》)
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biāo)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fēng)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詩自為一體。子美學(xué)優(yōu)才贍,故其詩兼?zhèn)浔婓w,而植綱常系風(fēng)化為多,三百篇以后之詩,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呂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后之言詩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圖序》)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擴展資料: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李白
詩人的評價: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殺,唯吾獨憐才。(杜甫)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杜甫)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
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diào),子美一代規(guī)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xué),句句皆合圣教。(徐增)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袖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
寫李白的對聯(lián)有:
半亭清風(fēng)山與水
一船明月酒和詩
酌酒花間,磨針石上
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可憐荒壟窮泉骨
曾有驚天動地文
神仙詩酒空千古
明達江天貯一樓
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后人對李白的評價:
上海大學(xué)教授董乃斌:他除了儒家的經(jīng)典以外,除了一些兒童的啟蒙知識,天干地支呀,怎么計數(shù)呀,這些知識以外,他還讀了很多非儒家的,比如道家的、縱橫家的一些雜書,知識面是相當(dāng)?shù)膹V。
美國駐成都領(lǐng)事館文化領(lǐng)事何博司:李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凡是受過教育的美國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美國最重要的詩人埃茲拉.龐德也受到了李自優(yōu)美詩句的感染。
臺灣學(xué)者陳大洛:李白的詩歌深入民間,深入臺灣每一個基層,而且他寫的詩歌朗誦起來鏗鏘有力,也可以說在臺灣家喻戶曉,人們都在背誦著李白的詩句。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胡小偉:人們說唐朝的詩歌是以直抒胸臆,無所拘束自稱。那么唐詩里邊嗓門最大的詩人就是李白。
上海大學(xué)教授董乃斌:他能夠把人們心中想到,可是講不出來的那種感情,或者是能講,卻講得不太好的那種情況變得非常美麗,叫人家感覺到不僅把我的話講出來了,而且?guī)装俦稁浊П兜乇任业暮谩K詫幙夏钏脑妬肀磉_我的感情。杜甫是與李白同時代的唐代大詩人,兩個人曾經(jīng)一起攜手出游,吟詩唱和。比李白華少十多歲的杜甫對李白的詩文敬仰無比,他總是念念不忘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贊嘆李白的詩文是“筆落原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北京大學(xué)教授袁行霈:中國是詩的國度。詩人一向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樣,生前就引起轟動的,恐怕并不多見。李白以他的人格、熱情和才華,以他那驚風(fēng)雨,泣鬼神的詩歌,征服了同時代的讀者。
中國人民大學(xué)教授金元浦:我們可能平談的生活中,因為有了李白的詩,突然間顯出來光彩。
上海大學(xué)教授董乃斌: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就像夏夜的星空一樣,有這么多燦爛的明星,這么多明星簇擁著一個明月,那個明月就是李白。
宋人對李白的評價:
宋人對李白的認識和理解與唐人有較大差別。受唐人盛贊的李白在宋代文學(xué)批評和學(xué)術(shù)研究中地位不高,頗受冷遇,多受貶抑。對前人的褒貶取舍正體現(xiàn)出一個時代的價值原則,從唐人并尊李杜到宋人獨尊杜甫,反映了唐宋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特征。
宋代社會結(jié)構(gòu)特點使宋代士人一方面受到社會倫理規(guī)范的制約,一方面又需要釋放受壓抑的心靈.為此,他們確立的時代典范是"詩圣"杜甫,李白雖然在宋代文學(xué)批評和學(xué)術(shù)研究中地位不高、頗受冷遇,卻在文人雅士們的放言吟詠中受到熱情的關(guān)注與贊美."謫仙"是唐人賦予李白的稱號,其意義在宋代得到了深化和強化.宋代大量歌詠李白的詩歌贊序體現(xiàn)了宋人對"謫仙"精神價值的發(fā)現(xiàn)和強化.宋人對李白的微妙態(tài)度也成為宋之后歷代論者評價李白的基本格局.
李白的詩歌是盛唐氣象的典型代表。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謳歌理想的人生,無論何時何地,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整個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對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銳的感受,把握現(xiàn)實而又不滿足于現(xiàn)實,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難的憂患,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tài)中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如果說,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詩風(fēng)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李白的詩歌豐富和發(fā)展了盛唐詩歌中英雄主義的藝術(shù)主題。他和同時代的其他文士一樣,具有恢宏的功業(yè)抱負,所謂“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就是他最執(zhí)著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復(fù)雜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中從事政治活動的實際能力,也許是很可疑的,但作為詩人,這種信念更多地成為他追求和歌頌壯麗人生的出發(fā)點。他從無數(shù)古代英雄的風(fēng)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xiàn)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崛起草澤、際會風(fēng)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fēng)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dāng)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義士,如《古風(fēng)》其十寫魯仲連:“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歌頌愛才若渴、禮賢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難》其二中的:“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jié)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贊美傲岸不馴、堅持布衣尊嚴(yán)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酈食其:“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zhǔn)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fēng)。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況壯士當(dāng)群雄!”他筆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動蕩變亂的非常時期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fēng)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渾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贈酬友朋的詩中說:“風(fēng)水如見資,投竿佐皇極。”(《酬坊州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自言管、葛竟誰許,長吁莫錯還閉關(guān)。”(《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說板筑臣,李斯鷹犬人。欻起匡社稷,寧復(fù)長艱辛。”(《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安史之亂起,李白視形勢如楚漢相爭,并以張良、韓信自況:“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歲投軍時,還以西漢大俠劇孟自許: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生在盛世的李白而對亂世英雄致以禮贊,當(dāng)然不僅僅是發(fā)思古之幽情。因為通過這類人物,詩人更能夠抒發(fā)自己“心雄萬夫”的氣概和熱情,表現(xiàn)在歷史中建立輝煌功業(yè)、積極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的人生愿望。同時,這也成為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
李白把排難解紛的濟世理想和縱放不羈的個性自由統(tǒng)一起來,以求得圓滿的人生。他對人生道路的設(shè)計是分兩步進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偉業(yè),如云:“茍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贈韋秘書子春》)“兩龍爭斗時,天地動風(fēng)云。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卻又不貪戀富貴名位,而以“五湖”、“滄州”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謁求仕期間不諱言這一點:“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玉真公主館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時不放棄這一點:“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翰林讀書言懷》)“待吾盡節(jié)報明主,然后相攜臥白云。”(《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贈韋秘書子春》)這種人生理想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羞伐其德”和熱愛自由的意識:“我以一箭書,能取聊城功。終然不受賞,羞與時人同。”(《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shè)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這些詩句都是詩人心跡的自我表白。由于他的自由意識是如此強烈,當(dāng)遇到現(xiàn)實生活中丑惡力量的阻梗時,他的憤怒和抗?fàn)幰脖憩F(xiàn)得格外強烈。
在中國古代詩人中,李白的個性之活躍和解放是少有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quán)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tài),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李白反權(quán)貴的思想意識,是隨著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fēng)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贈辛判官》)“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玉壺吟》)他有時也發(fā)出輕蔑權(quán)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但主要還是表現(xiàn)內(nèi)心的高傲。而隨著對高層權(quán)力集團實際情況的了解,他進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quán)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古風(fēng)》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古風(fēng)》第三十九)“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珍;嫫母衣錦,西施負薪。”
(《鳴皋歌送岑征君》)并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jù)權(quán)位者的丑態(tài)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古風(fēng)》之二十四: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fā)出了最響亮的呼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個藝術(shù)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在杜詩中一樣重要。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quán)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lián)系起來。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fàn)帲脖磉_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
君不見李北海,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
在《書情贈蔡舍人雄》、《古風(fēng)》第五十一、《登高丘望遠海》等詩中,李白甚至借古諷今,對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zé)。
總之,可以說他把唐詩中反權(quán)貴的主題發(fā)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shù)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雜言寄李白》),這種在權(quán)貴面前毫不屈服、為維護自我尊嚴(yán)而勇于反抗的意識,是魏晉以來重視個人價值和重氣骨傳統(tǒng)的重要內(nèi)容,李白正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了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而成為詩壇巨星的。
李白的詩歌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于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蘺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襄陽歌》)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dāng)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zhàn)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xí)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tài)的寫照。他的《行路難》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即使寫失路的憂愁,也沒有絲毫寒促蹇澀的危苦之詞,詩中出現(xiàn)的黃河、太行、海上、日邊等意象,以及拔劍四顧的雄姿,揚帆渡海的遐想,都具有著壯美的情采。他永不安于寂寞和孤獨,如《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fā)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gòu)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愿,為人駐頹光。”這里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象表達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并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在《日出入行》詩中說:“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又說:“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具有英風(fēng)豪氣,又追求單純高潔的心境,這些不同的性格側(cè)面也就形成了他的山水意境的兩大類型:一類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川中突出力的美、運動的美,在壯美的意境中抒發(fā)豪情壯思;另一類則著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麗的意境中表現(xiàn)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例如他筆下的黃河、長江,奔騰咆哮,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將進酒》);“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海神來過惡風(fēng)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橫江詞》)。他筆下的山峰高聳峻拔,崢嶸奇峭:“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夢游天姥吟留別》)。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同時,李白又寫了許多具有晶瑩透剔的優(yōu)美意境的山水詩。例如“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天”(《尋陽送弟昌岠鄱陽司馬作》);“月隨碧山轉(zhuǎn),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云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金陵夜寂涼風(fēng)發(fā),獨上西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這些詩以明朗純凈取勝。
李白的山水詩與其說是對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繪,不如說是按詩人個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他只求把握整體的氣勢或氛圍,憑倏來飆起的感興潑墨寫意,而略去具體的細節(jié),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zhuǎn)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詩又是無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有著“同構(gòu)互感”的微妙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例如他初出蜀時寫的《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豁然開朗的開闊處著筆,寫出了一個初上征途的青年富于展望的情懷。而晚年遇赦獲釋后所寫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則是從江流迅疾的速度著手,抒發(fā)了輕快活脫的心情。李白把漢魏以來詩歌中的典型意象和生活實感結(jié)合起來,嫻熟地掌握了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意蘊,在妙手偶得之間留下了令人咀嚼的雋永韻味。例如《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中的“浮云”、“落日”,既是眼前景,又是古詩中有著特定情感內(nèi)容的比興意象,意謂游子一去如浮云飄泊無止,故人惜別又似落日依依,緣情布景而不留鑿痕。又如“云歸碧海夕,雁沒青天時。相失各萬里,茫然空爾思”(《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闕范侍御》),首兩句既點明了季節(jié)和時辰,又用“云”和“雁”的意象喻指離別和遠行。此外如“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西輝逐流水,蕩漾游子情”(《游南陽清泠泉》)等等,也無不在傳統(tǒng)意象和生活實感的統(tǒng)一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傾向的個性,還使他能更深入地開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情美。這里有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如《子夜吳歌》其三: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有對勞動生活的贊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有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的愛情要求,如《夜坐吟》: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金釭青凝照悲啼。金釭滅,啼轉(zhuǎn)多,掩妾淚,聽君歌。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
也有人物交往中的天真情態(tài),如《越女詞》其三: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他的純真的友情,常常能擺脫等級意識的污染。如《贈汪倫》、《哭宣城善釀紀(jì)叟》等詩,所寫的都是普通百姓。李白晚年所作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更集中表現(xiàn)了這一點: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飡。
這位在權(quán)貴面前傲岸不羈的詩人,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婦面前卻感動得難以進食。所有這些詩篇,都無不是以理想的光輪使日常生活題材煥發(fā)出詩意的豐采。
總之,李白是時代的驕子、盛世的歌手。他的詩歌以蓬勃的浪漫氣質(zhì)表現(xiàn)出無限生機,成為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初唐以來詩歌革新的歷史使命。正如李陽冰所說:“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zhì)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fēng),至公大變,掃地并盡。”(《草堂集序》)李白在文學(xué)史上的意義主要即在于此。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fēng)、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fēng),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
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chǎn)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里看花、云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限制了我們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李白的思想。李白的一生是復(fù)雜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濟蒼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遺世獨立的思想,追求絕對自由,蔑視世間一切。他還深受游俠思想影響,敢于蔑視封建秩序,敢于打破傳統(tǒng)偶像。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俠本不相容,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jié)合起來。
李白生平浪跡天下,慷慨自負,不拘常調(diào)。“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他尚武輕儒,脫略小節(jié)輕財好施,豪蕩使氣。這就養(yǎng)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詩歌中,他從無數(shù)古代英雄的風(fēng)度,氣派中吸取力量,把現(xiàn)實的理想投影到歷史中去,從而在詩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畫廊。他歌頌草澤,際會風(fēng)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寫太公望:“君不見朝歌屠叟辭棘津,八十西來釣渭濱;寧羞白發(fā)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jīng)綸。廣張三千八百釣,風(fēng)期暗與文王親。大賢虎變愚不測,當(dāng)年頗似尋常人。”;歌頌視功名如草芥的義士。這反映了他敢于反對封建秩序,不畏強權(quán)的游俠思想。
在李白的身上,兼?zhèn)淞巳宓纻b禪各家的特質(zhì),“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儒家的傲岸堅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道者的避俗離濁;“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俠者的任性狷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禪者的玄思獨絕。真是難以想象,在一個人的身上,怎能呈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景觀,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從心靈深處透出來的一種融合萬物,順應(yīng)自然的美。也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著各種流派的影響,各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交鋒,有的被殺死,更多的是在沖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說,根本不存在各種思想流派的分別,他們本來就是構(gòu)成熱的整個思想的各個零件,就象萬物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諧。人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
對李白的評價:
杜甫:“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辛棄疾:“當(dāng)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尋飯顆山頭伴,卻趁汨羅江上狂。定要騎鯨歸汗漫,故來濯足戲滄浪。”(《憶李白》)
魏顥:“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蘇軾:“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fēng)絕塵亦少衰矣。”(《書黃子思詩集后》)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diào)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biāo)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fēng)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zhí)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你如何評價李白?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quán)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quán)力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tài),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
關(guān)于李白的評價
李白就象一個浪子,往好處說是超脫豁達,說難聽的則是無情無義。他對君王不忠:唐明皇待他不能說不薄,但在唐明皇落魄丟了皇位的時候,他卻做《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極盡譏誚挖苦之能事;對家鄉(xiāng)不愁:“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客中作》),有酒喝就好,管它是哪里;對妻子無...
后世對李白如何評價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
如何評價李白?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fēng)、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fēng),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
對詩人李白的評價
李白,他一生的抱負不只是寫詩,而是在于從政,作為詩人,他可以說是個天才,奇才,但作為政治人物,他實在是沒有天分,甚至淪落到,世人皆欲殺,的地步,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雖然在他詩中有許多是他對自己的政治才能的自夸。縱觀他的一生,仕途上的不斷失意,抑郁的政治生涯,實在看不出他這方面...
如何評價李白和杜甫這兩位詩人?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和各種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特征。豪放是李白詩歌...
如何評價李白這個人
李白,大唐詩史上最亮的一顆星,他傳奇的一生,被無數(shù)人傳頌;他豪放飄逸的詩句,被無數(shù)人吟詠。在那個空氣中也彌漫著詩香的時代里,締造出了這位超然的詩仙。李白傳奇的一生就如他的詩句一般狂放灑脫,他終其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總是以滿腔的熱情去謳歌自己的理想,擁抱整個世界,追求著他充滿浪漫...
后人給予李白怎么樣的評價
李白被后人稱為“詩仙”、“謫仙”、“酒仙”,李白有詩云“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還有詩曰:“李白斗酒詩百篇。”
你覺得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會如何評價他?
他生性曠達豪放,又詼諧可親,人緣頗佳。他與賀知章、張旭等人被評為飲中八仙”。李白晚年寓居?xùn)|南,久在當(dāng)涂,最后更在當(dāng)涂辭世。李白一生七至當(dāng)涂,留下諸多名篇,最后在此病臥離世,臨終作《臨終歌》。因世人不信詩仙會如凡人般尋常死去,遂傳說他在月夜身著宮錦袍,醉酒撈月而死,死后騎鯨上天;漁民...
有關(guān)李白的評價。
酒是李白的最愛。“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五花馬,千金裘,呼而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李白覺得酒在他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與酒相伴。我眼中的李白是一個自由自在,超凡脫俗,真性情,真豪杰的人。李白的詩是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怪不得杜甫評價他是:“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
相關(guān)評說: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李白古風(fēng)五十九首,幾乎都在感慨時勢,自傷不遇.前賢作注時,往往著意于奸小當(dāng)權(quán),君子遭讒.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便是屈原.關(guān)于屈原的悲劇,已有不少學(xué)者指出其內(nèi)在...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對李白的一生的高度評價 : 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贊李白:“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贊他的詩“驚風(fēng)雨”、“泣鬼神”,而且無敵于世、卓然不群. 韓愈對李白極為推崇;在《調(diào)張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在《石鼓歌》又嘆“少陵無人謫仙死”. 唐文宗下詔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蘇軾《和陶淵明〈飲酒〉》) 贊李白“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zhí)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尋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答案] 從藝術(shù)成就上來講,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賀知章他愛才若渴,熱情提攜詩壇后輩.當(dāng)他身居太子賓客時,李白還是一個平民,詩才也只初露頭角.賀知章讀了李白寫的《蜀道難》后,贊嘆不已,稱李白是“謫仙”.兩人年齡相差40多歲,但一見如故,對飲暢敘,結(jié)為忘年知已.那天,賀知章身上沒錢買酒,竟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在身上的顯示官品級別的金龜,換取酒菜,這就是著名的“金龜換酒”典故的由來.后來,賀知章在皇帝面前推薦了李白,皇帝把李白召進宮中,任為供奉翰林.從此,李白的名聲鵲起.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酒量好,詩寫的好,不畏權(quán)貴,有個性.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世人皆欲殺,唯吾獨憐才.(杜甫) 醉眠秋共...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從藝術(shù)成就上來講,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于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并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杜甫對李白的評價:“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答案] 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游,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杜甫在成都做節(jié)度使嚴(yán)武幕客時,生活還算安定.閑暇時常想起與李白相處的日子,這時他們闊別已經(jīng)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難...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 這個個死李白的四種人生態(tài)度: 這位集詩仙、文人、酒徒、道士、俠客為一身的大詩人,不僅是“盛唐氣象”的巨音,而且是“雙子星座”的標(biāo)尺.在李白的身上,橫空出世的才華與澎湃飽滿的激情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為一體,輝耀著整個中...
鹽都區(qū)載荷: ______[答案] 在中國古代詩人當(dāng)中,我們也許最熟悉李白的詩,對李白似乎也最為了解,其實不然.比如,李白的相貌到底如何?他是胖是瘦?是高是矮?他的詩不錯,字究竟寫得怎么樣呢? 與李白同時代有個年輕人叫魏顥,特別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個“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