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一回的文言文和白話文 水滸傳 白話文第一回
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yè),只好刺槍使棒,最是得好腳氣
球。
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球。
綁來發(fā)跡,便將氣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
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
良,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里城外幫閑。
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在開封府里告
了一紙文狀,府把高俅斷了二十脊杖,送配出界發(fā)放,東京城里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
高俅無計奈何,只得來淮西,臨淮州,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閑柳大郎,名喚柳世權。
他平生專好惜客養(yǎng)閑人,招納四方干隔澇子。
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
綁來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那高俅在臨淮州因得了
赦宥罪犯,思量要回東京。
這柳世權卻和東京城里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仕是親戚,寫了一封書札,收拾些人
事盤纏,赍發(fā)高俅回東京投奔董將仕家過活。
當時高俅辭了柳大郎,背上包裹,離了臨淮州,迤邐回到東京,逕來金梁橋下董生藥
家下了這一封書。
董將仕一見高俅,看了柳世權來書,自肚里尋思道:“這高俅,我家如何安得著遮著
他?若是個志誠老實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兒們學些好;他卻是個幫閑破落
戶,沒信的人,亦且當初有過犯來,被斷配的人,舊性必一肯改,若留住在家中,倒惹得
孩兒們不學好了。”
待不收留他,又撇不過柳大郎面皮,當時只得權且歡天喜地相留在家宿歇,每日酒食
管待。
住了十數(shù)日,董將仕思量出一個路數(shù),將出一套衣服,寫了一封書簡,對高俅說道:
“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后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與小蘇學士處,久后也得個
出身。足下意內如何?”
高俅大喜,謝了董將仕。
董將仕使個人將著書簡,引領高俅逕到學士府內。
門吏轉報。
小蘇學士出來見了高俅,看了來書。
知道高俅原是幫閑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這里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個人情,他
去駙王晉卿府里做個親隨;人都喚他做小王都太尉,他便歡喜這樣的人。”
當時回了董將仕書札,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
次日,寫了一封書呈,使個干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處。
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
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這樣的人;一見小蘇學士差人持書送這高俅來,拜見了便喜;
收留高俅在府內做個親隨。
自此,高俅遭際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蚌一日,小王都太尉慶生辰,分付府中安排筵宴;專請小舅端王。
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現(xiàn)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
俏人物。
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
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當日,王都尉府中準備筵宴,水陸俱備。
請端王居中坐定,太尉對席相陪。
酒進數(shù)杯,食供兩套,那端王起身凈手,偶來書院里少歇,猛見書案上一對兒羊脂玉
碾成的鎮(zhèn)紙獅子,極是做得好,細巧玲瓏。
端王拿起獅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
王都尉見端王心愛,便說道:“再有一個玉龍筆架,也是這個匠人一手做的,卻不在
手頭,明日取來,一并相送。”
端王大喜道:“深謝厚意;想那筆架必是更妙。”王都尉道:“明日取出來送至宮中
便見。”
端王又謝了。
兩個依舊入席。
飲宴至暮,盡醉方散。
端王相別回宮去了。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zhèn)紙玉獅子,著一個小靶子盛了,用黃羅包袱
包了,寫了一封書呈,卻使高俅送去。
高俅領了王都尉鈞旨,將著兩般玉玩器,懷中揣著書呈,逕投端王宮中來。
把門官吏轉報與院公。
沒多時,院公出來問道:“你是那個府里來的人?”
高俅施禮罷,答道:“小人是王駙馬府中特送玉玩器來進大王。”
院公道:“殿下在庭心里和小逼門踢氣球,你自過去。”
高俅道:“相煩引進。”
院公引到庭門。
高俅看時,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條;把繡龍袍前襟拽
起扎揣在條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逼門相伴著蹴氣球。
高俅不敢過去沖撞,立在從人背后伺侯。
也是高俅合當發(fā)跡,時運到來;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個不著,向人叢里直滾到
高俅身邊。
那高俅見氣球來,也是一時的膽量,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
端王見了大喜,便問道:“你是甚人?”
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親隨;受東人使令,送兩般玉玩器來進獻大王。有
書呈在此拜上。”
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真如此掛心?”
高俅取出書呈進上。
端王開盒子看了玩器。
都遞與堂候官收了去。
那端王且不理玉玩器下落,卻先問高俅道:“你原來會踢氣球?你喚做甚么?”高俅
叉手跪覆道:“小的叫高俅,胡亂踢得幾腳。”
端王道:“好,你便下場來踢一回耍。”
高俅拜道:“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
端王道:“這是齊云社,名為天下圓,但何傷。”
高俅再拜道:“怎敢。”
三回五次告辭,端王定要他,高俅只得叩頭謝罪,解膝下場。
才幾腳,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樣,這氣球
一似鰾膠黏在身上的!端王大喜,那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次日,排個
筵會,專請王都尉宮中赴宴。
卻說王都尉當日晚不見高俅回來,正疑思間,只見次日門子報道:“九大王差人來傳
令旨,請?zhí)镜綄m中赴宴。”
王都尉出來見了干人,看了令旨,隨即上馬,來到九大王府前,下了馬,入宮來見了
端王。
端王大喜,稱謝兩般玉玩器,入席,飲宴間,端王說道:“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球,
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
王都尉答道:“既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宮中伏侍殿下。”
端王歡喜,執(zhí)杯相謝。
二人又閑話一回,至晚席散,王都尉自回駙馬府去,不在話下。
且說端王自從索得高俅做伴之后,留在宮中宿食。
高俅自此遭際端王每日跟隨,寸步不離。
未兩個月,哲宗皇帝晏駕,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冊立端王為天子,立帝號曰徽
宗,便是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
文言文清高的美女
1. 一段談美女的古文,求翻譯 衛(wèi)詠認為女子的美丑,沒有絕對的、僵死的標準,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感受。他說:“大抵女子好丑無定容,惟人取悅,悅之至而容亦至,眾人亦收國土之享。”女子的美丑,只在于男人的主觀愛好。有喜歡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歡者的眼中就變得美麗了,眾人也就跟著說這位女子美貌出眾。也就是所謂...
辨的文言文
2. 諱辯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愈與李賀書(1),勸賀舉進士(2)。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3),同然一辭。 皇甫湜曰(4):“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5)。”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
文言文陳有年
1. 文言文翻譯一下 顧憲成攜同官上疏說:“皇上因為祖訓立嫡長子的條例,想暫時令三位皇子一同封為藩王, 以等待有嫡長子就立嫡長子, 沒有嫡長子立長子。我等三思, ‘待’ 之一字, 大不可。太子是天下的根本。預定太子是為了鞏固根本。所以有嫡長子就應立嫡長子, 沒有嫡長子就當立長子, 就現(xiàn)在情況而論, 等到將來...
給同學的文言文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蒿松勁退千尋。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 還有很多。。但不是古詩文了。 4. 描寫同學的 文言文(具體) 若是美女的話,最為著名的有曹植的《洛神賦》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
表示品嘗的文言文
《宋史·蘇洵傳》:“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嘗鼎一臠】嘗其一二,可知其馀。語出《呂氏春秋·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脟:同“臠”。) 【嘗新】嘗食新收獲的五谷。 6. 求十篇超級簡短的文言文帶翻譯 (1) 崔景偁拜師 原文; 余始識景偁于...
如何用文言文表達感謝
”【示例】:清 譚獻 《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于高亮。” 3)衷心感謝。【出處】:《宋書·范曄傳》:“又有 王國寺 法靜尼 亦出入 義康 家內,皆感激舊恩,規(guī)相拯拔。”《水橡緩滸傳》第七九回:“ 韓存保 感激無地,就請出 黨世雄 相見,一同管待。”【示例】...
夸姑娘好的文言文
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2. 贊美女孩子漂亮的文言文有哪些 《詩經 宋風》白居易 《長恨歌》《詩經·衛(wèi)風·碩人》曹植 《洛神賦》白居易《長恨歌》曹植《洛神賦》中的美人...
諱文言文
1. 諱辯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愈與李賀書(1),勸賀舉進士(2)。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3),同然一辭。 皇甫湜曰(4):“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諱(5)。”釋之者曰:“謂若言‘征’不...
白話文是什么文字
漢語自古以來就有文言文和白話文之分,而文言文則是官方的語言,是公卿文人的文字語言。然而中國還存在并行的一套漢語,就是白話文,這是平常老百姓會話所用的語言,平民百姓不懂什么文言文,更不可能用文言文來作為日常會話,這個白話文才是中國歷史上占絕對多數(shù)使用人口和使用頻率的漢語。但同樣不能說...
主與仆對文言文翻譯
在我國悠久的文學歷史中,“主仆關系”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敘事母題,為我們提供了對社會等級制度、人際關系和人性本質的深刻洞察。“主”與“仆”這兩個詞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特定的含義。在古文語境中,“主”一般指社會地位較高者,通常是家中的主人、官府官員或其他權勢者;而“仆”則指地位低微者,如...
相關評說: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 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來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求見天師不成.回至方丈,不顧眾道士勸阻,打開“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禍.他...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 宋哲宗時,東京有一個浮浪破落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腳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親信.后來端王當了皇帝,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為殿帥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頭王進,逼得王進帶著母親逃離東京.王進來到華陰史家村,被史進收留,拜為師父.后因高俅追捕得緊,王進只好告別史進投奔延安府.王進去后,史進與少華山的頭領結交為友,華陰知縣知道此事后,誣陷史進私通草寇,派兵燒了史家莊.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主要內容是: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主要講高俅因為踢球好得以發(fā)跡,當上太尉之,因為與王教頭王進有恩怨,施加懲罰,王進帶母出走,到了九紋龍莊上,教史進學...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概述: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天子駕坐紫宸殿,參政文彥博說現(xiàn)在瘟疫盛行,傷損軍民,希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禱求消天災.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便令洪信為天使...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我來回答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話說故宋,哲宗皇帝在時,其時去仁宗天子已遠,東京,開封府,汴 梁,宣武軍便有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yè),只 好刺槍使棒,最是得好腳氣球. 京師人口順...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主要講高俅因為踢球好得以發(fā)跡,當上太尉之,因為與王教頭王進有恩怨,施加懲罰,王進帶母出走,到了九紋龍莊上,教史進學習武藝.之后有少華山寨神機軍師朱武,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攻打史家莊被史進降服,并結交好友.被人出賣報告官府.官府前來捉拿幾人.第一回結束.不是找的地方復制粘貼來的,自己看過自己寫的,記得不大清楚了,但也不能差多少.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水滸.第一回 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來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求見天師不成.回至方...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蒸湘區(qū)主斜: ______ 《水滸傳》經典語句 1、家有余糧雞犬飽,戶多書籍子孫賢.(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蛟龍大鬧史家村》) 2、饑不擇食,寒不擇衣,貧不擇妻.(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 3、繞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