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為什么稱自己為孤? 古代的皇帝為什么以孤、寡來自稱?
孤的說法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原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諸侯們自嘲為孤,就像孤家寡人一樣。
根據(jù)清代學(xué)者趙翼的考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路諸侯中,實力較強(qiáng)的諸侯,往往自稱寡人;實力較弱的諸侯,往往自稱孤。這些諸侯雖然實力較弱,可畢竟是一國之主。他們在國家內(nèi)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生殺予奪,使得一般人不敢親近。所以,這些諸侯們自嘲為孤。當(dāng)然,沒準(zhǔn)他們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秦漢以后,還有不少帝王也自稱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有些割據(jù)一方的諸侯國皇帝,如東吳孫權(quán)就自稱為孤。
擴(kuò)展資料:
謙稱是表示謙虛的自稱。古代君主自稱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稱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等。女子自稱一般用妾、奴等。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一般為拙荊、賤內(nèi)、內(nèi)人、山荊,稱自己的兒子為小兒、犬子、小犬,稱女兒為息女、小女等。主要用于口語,常見于戲劇。
謙稱自己用“不好”的字眼,稱呼對方就不能用這些字眼了。而尊稱和謙稱正好相反,多數(shù)用表示美好、高貴高尚的字眼來表示。這些表尊稱謙稱的詞匯應(yīng)該是我們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其中許多詞匯還在使用。
如:古人稱對方“子”、“吾子”、“君”、“足下”、“殿下”,復(fù)數(shù)有“二三子”。臣子稱君王為“陛下”,太子為“殿下”。(“陛下”原意是臺階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門呼皇上太子時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來代替,以此來表示敬意。像稱呼一般人為“足下”、“閣下”也是同樣的道理。)君王呼臣子為“愛卿”。
古人在稱呼對方父母時為“令堂”“令尊”,對方子女為“令愛”“令郎”,此處“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義。說別人的意見為“高見”、“高論”。別人的文章為“大作”,稱呼兄為“兄臺”、 稱呼弟為“賢弟”,別人的妻子為“尊夫人”。別人的徒弟為“高徒”。別人的家為“府上”。稱呼和尚為“高僧”、“圣僧”。 尊稱老師為夫子、師父、師傅、先生、先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孤家
百度百科——寡人
百度百科——謙稱
孤,古代諸侯、君王的自稱謙詞。春秋時,諸侯平常自稱寡人,有兇事則稱孤。后來逐漸演變?yōu)闊o區(qū)別。秦漢時君王稱孤者較少。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有些割據(jù)一方的首領(lǐng),也自稱為孤。
孤、寡都是孤單的意思。《呂氏春秋·士容》:“孤、寡 ,謙稱也。”龔自珍《最錄尚書古文序?qū)懚ū尽?:“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
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 如:孤兒,意為沒有親人的孩子。
寡:是指一個人,多數(shù)也是少的意思。
兩個字聯(lián)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皇上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獨尊”
《戰(zhàn)國策·齊策》: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這句話是說 ,因為地位低賤的人是地位高貴的人的根基 ,所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意即君主稱自己是孤單的 ,需要臣下的輔佐。而不是說 ,因為地位低賤的人是地位高貴的人的根基 ,侯王就說自己不好。轂是車轂 ,為輻條所湊集之處 ,君王是群臣所向之中心 ,因此以“轂”喻王。即不能像車轂為眾輻所集那樣得到群臣的擁戴 ,與稱孤、寡類同。
一、皇帝的自稱
朕: “朕”這個稱呼在上古時,是很普遍的自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尚書·皋陶謨》:“皋陶曰:朕言惠,可底行。”《爾雅·釋詁》:“朕,身也。”郭璞注:“上古貴賤皆自稱朕。”到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群臣在議尊號時,李斯等人建議“天子自稱曰朕”(《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自此以后,這個貴賤通用的稱呼便成為皇帝專用的自稱了。
孤: 原是先秦時王侯的自稱。《禮記·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莊子·盜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呂氏春秋·君守》:“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注:“孤、寡,人君之謙稱也。”秦朝以后沿用為皇帝的自稱。
寡: 原是先秦時王侯的自稱,見上條引《呂氏春秋·君守》及注。秦朝以后沿用為皇帝的自稱。
孤寡: 古代君王的謙稱,含義與上兩條一樣。《戰(zhàn)國策·齊四》:“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
寡人: 原是古代王侯或士大夫自謙之詞。《左傳·隱公三年》:“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民不加多。”朱熹注:“寡人,諸侯之稱,言寡德之人也。”自唐代之后,“寡人”一詞成了皇帝的專用自稱。
以上幾種皇帝的自稱,原本都不是皇帝的專有名詞,皇帝真正的專門自稱是“予一人”。《尚書·湯誥》:“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禮記·玉藻》:“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孔穎達(dá)疏:“予,我也。自謂予一人者,言我是人中之一人,與物不殊,故自謙損。”也有稱“余一人”的,《左傳·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孔丘卒。公誄之曰:“昊天不吊,不憗遺一老,俾屏余一人在位。”但“予(余)一人”這個最正統(tǒng)的皇帝的自稱,皇帝在講話的時候卻極少使用,史書上也少有記載。
另外,還有一個自稱“予小子”,是古代帝王對先王或長輩的自稱。《尚書·太甲中》:“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這是商王太甲的自稱。《詩經(jīng)·周頌》:“閔予小子,遭家不造。”這是周成王的自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
因為一山不容二虎 只有一個人 所以稱孤
朕”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本來就是“我”的意思,誰都可以用,并不是國君專用。先秦時期,國君多自稱“寡人”或“孤”,在面對外國使臣時多謙稱“不?b”,即“不賢”的意思。那時的文學(xué)作品也能看到非國君而自稱“朕”的情況。
屈原在《離騷》里開頭就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自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自稱皇帝,為了顯示威儀,把“朕”定為皇帝專用,從此“朕”就成了皇帝的自稱,就連貴族也不能用了。寡人,寡德之人。 古代王侯也可自謙為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古代的皇帝為什么以孤、寡來自稱?
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孤兒) 寡:是指一個人,多數(shù)也是少的意思(寡婦) 兩個字聯(lián)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皇上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獨尊” 寡人是“寡德之人”的簡稱,意思是德行不夠的人,是一種自謙的說法 ...
古代帝王為什么自稱孤、寡人、朕?
其實是來顯示自己和平常人的不同,以此來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身份,不過還是蠻貼切的,皇帝就是孤家寡人。孤和寡人:在秦始皇之前是沒有皇帝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都是自稱孤或者寡人,比如在高中課文中就有“寡人之于國也”,這種稱呼被后來的各位皇帝沿用下來。其實孤家寡人都是說自己獨自一個人高處...
古代君王為什么自稱寡人
2、其實寡人的意思并不是自己孤單一人的意思,皇帝都有自己的皇后,也有自己的后宮三千佳麗,又怎么可能會孤單一人呢?其實寡人的意思,是指寡德之人,就是表示自己在道德方面還做的遠(yuǎn)遠(yuǎn)不足,所以古代君王會以這個為謙稱來表達(dá)自己的意思。3、就比如古時候的普通人會用吾、鄙人、在下、余等等詞語來...
“孤”是哪個朝代皇帝的自稱
“孤”是秦始皇最先提出的。“孤”是中國古代帝王的自稱。早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中國處于群雄割據(jù)的狀態(tài),比較強(qiáng)盛有七個國家,稱為戰(zhàn)國七雄。而在那時,各個國家的領(lǐng)導(dǎo)都沒有皇帝這一概念,他們都是一國的國王,國王就是最高的統(tǒng)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而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王,由于地位甚高,且...
古代的皇帝為什么以孤、寡來自稱?
孤、寡稱謂源自謙虛自謙之意,《呂氏春秋》對此有詳細(xì)解釋。《戰(zhàn)國策》中提及侯王稱孤寡,意在說明君主需臣下輔助,而非因地位低賤而自稱。以孤寡自稱,旨在表明君主需要臣下支持。轂是車輪中心,喻指君王是群臣所向之中心,稱孤寡與轂的比喻意義相通。寡人則是謙稱自己的德行不足。古代王侯自謙稱寡人...
“皇帝”為什么又稱“孤王”?
王”,也有自己的封地和王國,漢代規(guī)定,這些諸侯王可以在自稱時使用“孤”,但不可自稱“寡人”,“朕”、“寡人”此后為皇帝用,“孤”為諸侯王專用。以后的朝代沿襲了漢制,皇帝在正式場合自稱“朕”,在相對隨意的非正式場合自稱“寡人”;而皇帝封的那些王爺,則可使用“孤”來稱呼自己。“
皇帝為什么自稱孤
寡人:意為“寡德之人”,表示自謙之意,又有無上的權(quán)力而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所以自稱寡人 孤:與寡人同義。朕:“我”的意思。秦以前,不論尊卑,皆自稱朕,如屈原有詞說“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時起專用作皇帝自稱。予:上有太上皇時,有時自稱為予,如唐玄宗 另,其實唐朝初期,并不是非常...
古代皇帝為何自稱為“孤家”或者“寡人” 皇帝什么時候開始稱“
皇帝 我國自古就有個怪現(xiàn)象,那就是謙虛,表現(xiàn)在語言上則是謙詞較多。尤其說到自己的時候,稱自己是鄙人、敝人,自己的家是陋室,自己寫的什么是拙作等等。我們常說的“稱孤道寡”是指皇帝,“孤家”“寡人”是皇帝的自稱,這恰如現(xiàn)在有的領(lǐng)導(dǎo)干部常說“本人才疏學(xué)淺”一樣,是道地的謙遜。那么...
皇上稱自己叫什么
三、除了這些自稱,皇帝在正式場合還會使用其他與統(tǒng)治、權(quán)力相關(guān)的詞匯或短語,以強(qiáng)調(diào)其權(quán)威地位。例如,在頒布法令、詔書時,皇帝會使用“奉天承運”“欽此”等詞語,來顯示其統(tǒng)治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四、總的來說,皇帝稱自己為“朕”或“孤”,不僅體現(xiàn)了其尊貴地位和對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也反映了古代...
...皇帝經(jīng)常自稱為“朕”、“寡人”、“孤”,這些稱謂都是怎么來的?
在我國古代,皇帝經(jīng)常會稱自己為“朕”、“寡人”或者“孤”。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朕”這個稱謂,這個稱謂最早出現(xiàn)在《爾雅.釋詁》里面,原文是:“朕,身也。”郭璞對此的注解是:“上古貴賤皆自稱朕。”也就是說在先秦時期,只要是身體活動正常的人,都可以用“朕”來稱呼自己。這個稱呼一直持續(xù)到...
相關(guān)評說:
福泉市形封: ______ 為了說明普天之下,唯他一人獨尊,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唯有他一人掌握這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導(dǎo)致無人與他稱兄道弟.遂稱自己為寡人.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因為皇帝只有一個,他是天帝之子,獨一無二,所以自稱“寡人”.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孤:字面上是指少的意思(孤兒) 寡:是指一個人,多數(shù)也是少的意思(寡婦) 兩個字聯(lián)合在一起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皇上就是至尊至上的也是唯一的,天下是他的,他是主宰天下的唯一的人,所以“天下唯我獨尊” 寡人是“寡德之人”的簡稱,意思是德行不夠的人,是一種自謙的說法.
福泉市形封: ______ 鰥寡孤獨,寡人顧名思義就是孤獨的人的意思,是表示皇帝的孤獨與抑郁的一種戲言.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是天下的擁有者和支配者.這種身份使他們獲得了無盡的權(quán)利...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復(fù)雜些.君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寡人,寡德之人.這個詞的用法比“孤”復(fù)雜些.因孤獨而寡言少語,因此叫寡人. 什么是孤?為何總自稱“孤王”?他是萬人之上,他睥睨群雄……只是,由來帝王都是高處不勝寒哪……孤,也是那孤家寡人的孤呢……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古代的帝王自稱孤是說自己是孤家寡人,即說明自己位高,沒有與自己平起平坐,處于相同位置的人,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成為寡人.
福泉市形封: ______ 警醒自己德行淺薄 寡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中國古代講究“以德治國”,君主這樣子城市為了警醒自己德行還不夠好. 古代帝王的自稱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朕,其次是寡人、...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因為他高高在上.心里很孤獨.
福泉市形封: ______ 因為皇帝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皇帝只有一人.所以叫孤家,寡人.朕的意思用漢語說就是我的意思,皇帝都講究唯我獨尊.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