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九賞析
此詩借古代神話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詠失敗的英雄,寄托對某些政治斗爭中的失勢者的復(fù)雜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話以絕妙天真的想像極度夸張地表現(xiàn)了先民們戰(zhàn)勝自然的勇氣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組詩第九首即據(jù)此寫成。但詩人不是一般地復(fù)述神話的情節(jié),而是憑藉卓越的識見,運用簡妙的語言,對神話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獨特的審美觀照和審美評價,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話的審美價值。神話反映事物的特點是“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論》)。因此,神話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種象征的意義。此詩對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詠,自然也是一種含有某種象征意義的歌詠。詩人之言在此,詩人之意則在彼,所以不像直陳情志的詩那么容易理解。
開篇二句詠夸父之志。《大荒北經(jīng)》原說“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還有點不以為然的意思。詩人卻說:夸父產(chǎn)生了一個宏偉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陽賽跑!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不勝驚嘆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創(chuàng)造奇跡的英雄氣概。這里表面上是贊揚夸父“與日競走”的“宏志”,實際上是贊揚一種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俱至”二句詠夸父之力。《大荒北經(jīng)》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語,詩人據(jù)此謂夸父和太陽一齊到達(dá)了虞淵,好像彼此還難分勝負(fù),暗示夸父力足以騁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與日競走”之志也就確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勝負(fù)而不下斷語,只用“似若”兩字點破,故作輕描淡寫,更有一種高興非常而不露聲色的妙趣。詩人對夸父神力的欣賞,也隱含著對一切奇才異能的傾慕。“神力”二句詠夸父之量。《海外北經(jīng)》說夸父“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想像一個人把黃河、渭水都喝干了還沒解渴,似乎有點不近情理。詩人卻說:夸父既有如此特異的可以追上太陽的神力,則雖傾河而飲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問的語氣表現(xiàn)出一種堅信的態(tài)度,把一件極其怪異的事說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異。在詩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飲象征著一種廣闊的襟懷和雄偉的氣魄,因而有此熱烈的贊頌。篇末二句詠夸父之功。《海外北經(jīng)》說夸父“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想像夸父死后,拋下的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壯,但尚未點明這一變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異事。詩人則認(rèn)定這片桃林是夸父為了惠澤后人而著意生成的,說夸父的遺愿即寄托在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還是完成了。意謂有此一片桃林,將使后來者見之而長精神,益志氣,其功德是無量的。詩人如此歌頌夸父的遺愿,真意乃在歌頌一種偉大的獻(xiàn)身精神。
總起來看,這首詩的意蘊是非常深廣的。歷史上有許多杰出的人物,生前雖未能施展其才能,實現(xiàn)其抱負(fù),但他們留下的精神產(chǎn)品,諸如遠(yuǎn)大的理想,崇高的氣節(jié),正直的品質(zhì),以及各種卓越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們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淵明自己也是一個“欲有為而不能者”(《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十),少壯時既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雜詩·憶我少壯時》)的豪情,歸耕后復(fù)多“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白日淪西阿》)的悲慨,他在讀到這個神話時自然感觸極深而非作詩不可了。所以在這首詩中,也寄托著他自己的一生心事。
用神話題材作詩,既須顧及神話原來的情節(jié),又須注入詩人獨特的感受,并且要寫得含蓄和自然,否則便會流于空泛和枯萎,沒有余味和生氣。陶淵明畢竟是“文章不群”(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話原來的情節(jié)和自己獨特的感受巧妙地結(jié)合了起來,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于平淡的言辭中微婉地透露出對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禮贊,使人不知不覺地受到詩意的感發(fā),從心靈深處涌起一種對夸父其人其事的驚嘆和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許多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審美怡悅。清代著名詩論家葉燮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原詩·內(nèi)篇》)。陶淵明此詩可謂真正達(dá)到這樣的“至處”了。
關(guān)于相柳的詩
關(guān)于相柳的詩 相柳,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兇神,根據(jù)《山海經(jīng)》的記載,它有九個頭,身上長滿了青色的鱗片,身長千里,居住在沼澤中,以食人為生,兇猛無比。這個神秘而兇惡的形象,引起了古代很多詩人的注意,他們以相柳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作品。古代詩歌《相柳歌》其中比較著名的一首是唐代詩人...
關(guān)于九頭鳥的傳說和來歷
本來有十個頭。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zāi)咎。……身圓如箕,十脰環(huán)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 明楊慎《楊...
陶淵明的榮木賞析
讀《山海經(jīng)》 其九(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5. 飲酒 其七(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6. 飲酒 十一(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7.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8. 榮木 其三(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9. 讀《山海經(jīng)》 其十三(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50. 飲酒 其一(作者:...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全文
這期間他讀了《山海經(jīng)》及另一些神話、歷史書如《穆天子傳》之類,有感而作這十三首詩。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是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首篇為序詩,后十二首從《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中擷取題材而寫成。 組詩中,世間的傳說、神話、寓言、史實,通過其“魔鏡”,或被化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為哀婉的嘆息,或被化為驚天的...
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
《讀山海經(jīng)》【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fù)悔。徒設(shè)在昔心,良辰詎可待。白話釋義:精衛(wèi)含著微小的木塊,要用它填平滄海。刑天揮舞著盾斧,剛毅的斗志始終存在。同樣是生靈不存余哀,化成了異物并無悔改。如果沒有這樣的...
求十三首 讀山海經(jīng) 的翻譯,有賞析的話加分哦! 全文如下
其一賞析 一起先從良辰好景敘開,結(jié)穴到“得其所哉”的快樂。“孟夏”四月,是緊接暮春的時序。“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到四月,樹上的雜花雖然沒有了,但草木卻更加茂密,蔚為綠陰。“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扶疏”便是樹木枝葉紛披的樣子,陶氏山居籠在一片樹陰...
陶淵明的詩詞有那些
44. 讀《山海經(jīng)》 其九(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5. 飲酒 其七(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6. 飲酒 十一(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7.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yuǎn)(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8. 榮木 其三(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49. 讀《山海經(jīng)》 其十三(作者:陶淵明 朝代:魏晉) 50. 飲酒 其一(作者...
陶淵明的讀《三海經(jīng)》 譯文
精衛(wèi)②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③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④既無慮,化去⑤不復(fù)悔。徒⑥設(shè)在昔心,良辰⑦詎可待!注釋 ①《讀山海經(jīng)》共十三首,成一組,本詩是第十首。《山海經(jīng)》共十八卷,內(nèi)容多是記述古代海內(nèi)外山川異物和神話傳說。②精衛(wèi):古代神話中鳥名。據(jù)《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及《...
自然之中現(xiàn)真淳——陶淵明詩歌賞析
讀山海經(jīng) 其九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fù)。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 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后。 這首詩中,陶淵明對夸父給予贊美和肯定。夸父的死是悲壯的,夸父雖死,鄧林猶存,那是他的遺跡,他勝利的里程碑!明代黃文煥在其《陶詩析義》卷四里說:這首詩“寓意甚遠(yuǎn)大。天下忠臣義士,...
關(guān)于陶淵明的詩歌
①此為第九首,稱頌夸父逐日的壯舉和澤及后世的功績。詩風(fēng)豪放。夸父,神話人名。《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誕,生,育。此引申為樹立。②虞淵:傳說中日落之處。③殊:特別,超常。④傾河:喝盡黃河水。焉...
相關(guān)評說:
德昌縣傳動: ______ 1、陶淵明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2、作品類型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tài)或指責(zé)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
德昌縣傳動: ______ 《讀山海經(jīng)》讀山海經(jīng)① 陶淵明 精衛(wèi)銜微木②,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④,化去不復(fù)悔⑤.徒設(shè)在昔心⑥,良辰詎可待⑦!◇注釋 ①《讀山海經(jīng)》共十三首,成一組,本詩是第十首.《山海經(jīng)》共十八卷,內(nèi)容多...
德昌縣傳動: ______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擬古詩九首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 翩翩新...
德昌縣傳動: ______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十一 魏晉: 陶淵明 巨猾肆威暴,欽駓違帝旨. 貳負(fù)之臣逞兇暴,欽駓違背帝旨意. 窫窳強能變,祖江遂獨死. 窫窳雖死尚能變,祖江死去永消失. 明明上天鑒,為惡不可履. 上天可鑒明審察,作惡之舉不可為. 長枯固已劇,鵕鶚豈足恃! 臣危被罰甚痛苦,鵕鶚之變不足恃! 通過我的逐句翻譯,可以看出,就是說要告誡別人謹(jǐn)小慎微,不要作惡
德昌縣傳動: ______ 讀山海經(jīng)①(十三首選二) 一 孟夏草木長②,繞屋樹扶疏③. 眾鳥欣有托④,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⑤,頗回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⑥,流觀山海圖⑦. 俯仰...
德昌縣傳動: ______[答案] 陶淵明歸田后所寫的組詩《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一直為陶學(xué)家所重視.《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是陶淵明歸田之初以遨游仙界的形式寫成的重要組詩,集中抒寫了他這一時期對過去歲月的人生感悟、社會體驗,以及對未來生存空間的深層...
德昌縣傳動: ______[答案] 中國古代詩歌賞析之《讀山海經(jīng)》讀山海經(jīng)① 陶淵明 精衛(wèi)銜微木②,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④,化去不復(fù)悔⑤.徒設(shè)在昔心⑥,良辰詎可待⑦! ◇注釋 ①《讀山海經(jīng)》共十三首,成一組,本詩是第十首.《山海經(jīng)》共十八...
德昌縣傳動: ______ 此為積極:陶淵明的詠懷詩以《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為代表.《雜詩》十二首多表現(xiàn)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fā)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
德昌縣傳動: ______ 固,表示永遠(yuǎn),表明此志不可損毀
德昌縣傳動: ______ 1)陶淵明(365~427)晉宋時期文學(xué)家.一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