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別名 中藥全部別名
【性味】辛苦,溫。
①《本經(jīng)》:苦,平。
②《別錄》:甘,微溫,無(wú)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苦,性微涼。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A
艾葉:醫(yī)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江子、剛子
八月札:臘瓜、拿子
白果:銀杏
白礬:明礬、礬石、攀石、生礬
白及:白雞兒、地螺絲、連及草
白花蛇:銀環(huán)蛇
白頭翁:白頭公
白術(shù):烘術(shù)、冬術(shù)、生曬術(shù)、于術(shù)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門冬、婆婦草、虱藥
斑蝥:斑毛、斑貓、班蠔
板藍(lán)根:大青葉
半邊蓮:佛甲草、半邊花、蓮花草
半枝蓮:并頭草、韓信草、半向花、半面花
畢澄茄:山雞椒、山蒼子、木姜子
鱉甲:上甲、團(tuán)甲魚、鱉蓋
檳榔:玉片、大腹子、海南子、大片白
冰片:龍腦、片腦、梅片
荸薺:鼻薺
薄荷:雞蘇
補(bǔ)骨脂:破故紙、破故脂、婆固脂、黑故紙、黑固脂
C
蟬蛻:蟬衣、蟬殼、蟲退
蠶砂:蠶矢
蟾酥:癩蛤蟆、蛤蟆酥
蒼術(shù):茅術(shù)、赤術(shù)
蒼耳子:老蒼子、毛蒼子、蒼耳仁
常山:恒山
陳皮:橘皮、新會(huì)皮、廣皮、陳柑皮
沉香:沉水香、落水沉
檉柳:觀音柳、山川柳、紅荊條、紅柳
刺五加:五加參
赤小豆:紅飯豆、紅小豆
赤石脂:高嶺十
茺蔚子:益母實(shí)、小胡麻、充玉子
重樓:拳參、紫參、蝦參、山蝦、蚤休、倒根草、七葉一枝花、刀剪草、草河車
川貝母:平貝、京貝、尖貝、松貝、青貝、爐貝
川楝子:金鈴子
川牛膝:牛夕、牛七
川芎:川雄、香果、西撫芎、胡勞
穿山甲:綾鯉甲、鯪鯉甲、炮甲珠
穿山龍:爬山虎、穿地龍、穿龍骨、山常山
穿心連:斬蛇劍、一見喜、甲方草、苦膽草
D
大腹皮:檳榔皮、大腹絨、大腹毛
大黃:將軍、川軍、酒軍、錦紋、黃良、西莊黃、西中吉
大薊:虎薊、大刺兒菜、刺薊菜、千針草、野紅花、雞刺根
玳瑁:毒瑁、毒瑁
代赭石:赤石
丹參:赤參、血參根
膽南星:虎掌
淡竹葉:竹葉麥冬、野麥冬、淡竹米
黨參:文元參、臺(tái)參、防黨
地骨皮:枸杞根皮
地錦草:鋪地錦、血見愁、麻蓑衣
地龍:曲鱔、蛐鱔、蚯蚓
地膚子:掃帚菜子
丁香:支解香、丁子香、雞舌香、公子香
冬葵子:苘麻子、苘實(shí)
冬瓜子:瓜瓣、冬瓜仁
獨(dú)活:獨(dú)搖草、大活
杜仲:思仙、木綿、絲連皮
E
阿膠:驢皮膠
鵝不食草:石胡荽、瘧疾草
莪術(shù):蓬術(shù)、文術(shù)
兒茶:孩兒茶、方兒茶、棕兒茶
F
番瀉葉:洋瀉葉
翻白草:老鴰爪
蜂房:蜂巢
蜂蠟:黃蠟
蜂蜜:百花精、白蜜、石蜜、蜜糖
鳳仙草:指甲桃、透骨草
茯苓:云苓、安苓、茯神、松苓、松薯
浮萍:水萍
G
蛤蚧:革蚧、仙蟾、石牙、舸蚧、何蚧、蛤蟹、蛤蛇
蛤殼:蛤蜊殼、白蜊殼、文蛤、青蛤
甘草:粉草、甜草、美草、蜜甘、國(guó)老
干姜:均姜、白姜、泡姜
杠柳:羊奶子、香加皮、香五加、羊角葉
高良姜:蠻姜
葛根:革根、甘葛、干葛、粉葛、柴葛
鉤藤:雙鉤、勾葩、勾仝
枸杞子:貢果、津血杞、地仙、卻老子
狗脊:金毛狗、狗脊骨
狗尾草:谷莠子、莠子草、光明草
谷芽:稻芽、谷粟
谷精草:谷精珠、珍珠草、移星草
骨碎補(bǔ):申姜、元姜、猴姜、毛姜
瓜蒂:苦丁香、甜瓜巴、瓜丁
瓜蔞:栝樓
龜板:下甲、元武版
桂枝:桂段、桂尖
H
海狗腎:膃肭臍
海龍:龍頭魚
海馬:馬頭魚
海螵蛸:魚古、烏鍘骨、烏賊骨、墨魚骨
寒水石:凝水石
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感應(yīng)草
旱蓮草:烏心草、金陵草、墨水草、鱧腸草
藁本:稿本
核桃仁:羌桃、核桃肉、胡桃仁、胡桃肉
合歡花:絨線花、絨花樹、馬纓花、合歡米
鶴草芽:龍牙草
黑芝麻:胡麻、烏麻、油麻
紅藤:血藤、紅葦、大活血、大血通、活血藤、血灌腸、血木通、血苞
紅花:紅藍(lán)花
胡椒:古月、玉椒
胡荽:香菜、芫荽、園荽、胡隨
虎杖:斑莊根、活血龍、川筋龍、舒筋龍
虎耳草:石荷葉、金絲荷葉
花椒:蜀椒、紅椒、川椒
花蕊石:花乳石
華山參:熱參
槐花:槐米
槐角:槐實(shí)、槐豆、天豆、槐子、槐連燈、九連燈
黃柏:黃檗、川柏、柏皮
黃精:太陽(yáng)草、黃芝、雞頭參、野仙姜、筆管菜
黃連:雞爪連、鷹爪連、味連、雅連、川連、云連、鳳尾連、古勇連
黃芪:黃耆、綿芪、箭芪
黃芩:腐腸、片芩、子芩、宿芩、枯芩、條芩
黃藥子:黃獨(dú)、紅藥子
火麻仁:麻種、麻子仁、大麻仁、大麻子
J
雞骨草:黃頭草、相思子、紅母雞草
雞冠花:雞公花
雞內(nèi)金:雞肫皮、雞黃皮、雞舭胚
雞血藤:雞血葩、紅藤、雞血仝
積雪草:落得打、崩大碗
急性子:金鳳子、鳳仙花子
夾竹桃:柳葉桃
僵蠶:天蟲、僵蟲
椒目:花椒子
絞股藍(lán):青葉膽、青魚膽
接骨木:順筋枝、續(xù)骨木
桔梗:包袱花、炮仗花、明葉菜、三葉菜
金沸草:旋覆梗、黃花草
金錢草:過路黃、對(duì)座草
金銀花:雙花、二花、二寶花、銀花、禹花、忍冬花
金櫻子:刺梨子
金果欖:青牛膽
錦燈籠:酸漿、紅姑娘
荊芥:假蘇
橘絡(luò):橘絲、橘筋
菊花:黃華、金蕊、延壽客
九香蟲:臭屁蟲
K
訶子:訶黎勒、嗬子
苦楝皮:楝根皮
款冬花:艾冬花、九九花
L
老鸛草:五葉草
萊菔子:蘿卜子
連錢草:金錢草、遍地香
蓮子心:蓮蕊
靈芝:瑞草、仙草、長(zhǎng)壽草、紫芝、赤芝
凌霄花:紫葳
劉寄奴:陰行草、鈴茵陳
龍齒:龍牙
龍葵:苦葵、天茄子
龍眼肉:桂圓、益智果、元肉
蘆根:葦根
蘆薈:奴會(huì)、納會(huì)
爐甘石:飛甘石
鹿茸:九女春、血茸、黃茸、青茸、關(guān)茸、南茸
鹿銜草:破血丹、金牛草、鹿安茶、鹿蹄草
路路通:九孔子、楓果、楓樹球、楓香果
羅漢果:拉汗果
絡(luò)石藤:爬山山虎、石盤藤
M
蔓荊子:萬(wàn)金子、京子、荊子、蔓荊實(shí)
馬勃:灰菇
馬鞭草:鐵馬鞭
馬齒莧:馬踏菜、五行草、馬齒菜、馬齒草
馬錢子:番木鱉、方八
虻蟲:蜚虻、牛虻
芒硝:皮硝、鹽硝、盆硝、樸硝、馬牙硝
麥冬:箭門冬、寸冬、大寸冬
麥芽:大麥粟
滿山紅:映山紅、迎山紅、紅杜鵑、杜鵑葉、靠山紅、頭安杜鵑
貓爪草:小毛莨
木賊:節(jié)節(jié)草、節(jié)骨草、銼草、筆頭草
木蝴蝶:玉蝴蝶、千張紙、云胡紙
木通:通草、野木瓜、活血藤、羊開口
N
牛蒡子:鼠粘子、鼠見愁、蝙蝠刺、夜叉頭、牛菜、大力子、牛子、惡實(shí)
牛 黃:西黃、犀黃、家黃、野黃、丑寶
女貞子:冬青子、蠟樹
P
胖大海:通大海
炮姜:黑姜
佩蘭:醒頭草、水香、女蘭、香草、香水蘭、蘭草
硼砂:月石
婆羅子:蘇羅子、開心果
蒲公英:婆婆丁、蒲公草、黃花地丁
蒲黃:蒲花粉
Q
蘄蛇:五步蛇、褰鼻蛇、白花蛇
茜草:血見愁、活血草、拉拉秧、掛拉豆、粘草、西草、小活血
鉛丹:黃丹、廣丹、東丹
牽牛子:丑牛子、喇叭花子、黑丑、白丑、黑白丑、二丑
前胡:白前
芡實(shí):雞頭米
青果:橄欖
青黛:藍(lán)靛、靛花
青木香:馬兜鈴根
瞿麥:石竹花、石竹草、野麥、巨麥
全蝎:全蟲、蝎子、春蝎、伏蝎
R
人參:吉林參、移山參、石柱參、白干參、大力參、邊條參、野山參、新開河參、生曬參、神草、地精、土精
忍冬藤:金銀花藤
肉蓯蓉:金筍、大云、寸云
肉豆蔻:肉果、玉果
肉桂:官桂、玉桂、薄桂、上油桂、安桂、黃瑤桂
乳香:熏陸香、乳頭香
S
砂仁:縮砂密、土密砂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三棱:三楞、三凌、荊三
三七:山漆、田七、血參、金不換
山慈菇:金燈、鹿蹄草、土貝母、假貝母、毛姑、冰球子
山藥:懷藥、淮毛條、淮光條、山芋、野白薯、白藥子、薯蕷、署豫、薯藥
山楂:山鈴果、紅果、山里紅
山茱萸:山萸肉、棗皮
蛇蛻:蛇皮、龍子衣、天龍衣
射干:剪刀草、山蒲扇、蝴蝶花、烏扇、扁竹
麝香:當(dāng)門子、元寸、臍香、寸香
伸筋草:過山龍、穿山龍、
獅子香、蜈蚣藤、舒筋草、寬筋苴
石菖蒲:水劍草、菖陽(yáng)、錢蒲
石斛:霍斗、楓斗
石決明:九孔石明、九孔貝、千里光
使君子:留求子、病柑子、建君子
松香:松脂、瀝青
守宮:壁虎、天龍
蘇合香:蘇合油、帝油流
秫米:術(shù)米、熟米
蜀漆:常山葉
水蛭:螞蟥
T
太子參:童參、孩兒參
天花粉:瓜蔞根、栝樓根、栝樓
天麻:定風(fēng)草、神草、赤箭、春麻、冬麻
天南星:虎掌、掌葉半夏
天仙藤:馬兜鈴藤、青木香藤
天竺黃:竹膏
鐵莧菜:血見愁、海蚌含珠
通草:通脫木
透骨草:毒蛆草、毒繩草、藥蛆、接生草
土鱉蟲:簸箕蟲、地鱉蟲、土元
土茯苓:山地粟、仙余糧、冷飯頭
土貝母:地苦膽、草貝
土荊皮:土金皮、土槿皮
W
瓦楞子:瓦弄子、瓦壟子、甘子殼
威靈仙:百條根、鐵掃帚
烏梅:梅實(shí)、酸梅、梅子
烏梢蛇:黑花蛇、烏風(fēng)蛇、劍脊蛇
蜈蚣:天龍、百足
五倍子:肚倍、角倍、百蟲倉(cāng)
X
稀薟草:粘蒼子、粘糊菜、粘不扎、肥豬菜
西河柳:山川柳
西洋參:花旗參
細(xì)辛:小辛
仙鶴草:龍芽草、脫力草、黃龍尾
仙茅:獨(dú)茅根
香薷:山蘇子、野蘇麻、臭荊芥、蜜蜂草
小薊:貓刺、槍刀菜、青刺薊、刺兒菜
薤白:野白頭
辛夷:木筆花、毛辛花、春花
雄黃:腰黃、雄精
徐長(zhǎng)卿:淋疾草
玄參:重臺(tái)、元參、黑參
玄明粉:風(fēng)化硝、元明粉
旋覆花:全福花、金復(fù)花、金佛花、金沸花
血竭:麒麟竭
血余炭:發(fā)炭
尋骨風(fēng):貓耳草、馬蹄香、行骨風(fēng)、白毛藤
Y
鴉膽子:苦參子、鴨膽油
鴨跖草:鴨舌草、鴨石草
延胡索:玄胡索、元胡
洋金花:曼陀羅花、山茄花、風(fēng)茄花
陽(yáng)起石:起陽(yáng)石
夜交藤:何首烏藤
飴糖:膠飴、麥芽糖、米飴、米糖
益母草:坤草、茺蔚、貞蔚
薏苡仁:六谷米、籜珠、珍珠米、薏珠子、膠念珠、草珠兒、老雅珠、菩提珠
茵陳蒿:婆婆蒿
淫羊藿:仙靈脾
罌粟殼:米殼、大煙殼
魚腥草:蕺菜、摘耳草、側(cè)耳根、岑草
禹余糧:禹糧石、余糧石
玉竹:葳蕤
郁金:玉京、玉金、益金
月季花:月月紅
Z
樟腦:潮腦、腦子
皂礬:青礬、黑礬、綠礬、絳礬
皂角刺:天丁、皂角針
皂莢:皂角、皂牙
灶心土:伏龍肝
澤蘭:山蘭、不老草、孩兒菊
澤漆:燈臺(tái)草、腫手棵、澤七
珍珠:蚌珠、濂珠
紫河車:混沌衣、人胞、胎盤、胞衣
紫蘇子:玉蘇子、家蘇子、黑蘇子、杜蘇子
紫菀:夾板菜、小辮兒菜、驢耳朵菜
紫石英:螢石、氟石
紫珠:止血草、杜紅花
梔子:山枝仁、枝子、山梔仁、越梔
棕櫚:棕皮、棕毛
棕櫚炭:陳棕炭、棕炭
鐘乳石:滴乳石、殷孽、孔公孽、石鐘乳
豬毛菜:扎蓬棵、山叉明棵
豬牙皂:眉皂、牙皂
朱砂:丹砂、片砂、辰砂、光明砂、劈砂、鏡面砂
竹瀝:竹油
竹茹:竹皮、竹二青
中藥的別名很多,拿玉活舉例,這是個(gè)很常見常用的別名,還有很多別名因?yàn)榈赜颉⒎窖缘仍蛴泻芏嘟蟹ā0阎兴巹e名大全介紹給你。“玉活”既是“獨(dú)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dāng)歸的根。處方別名:獨(dú)活、川獨(dú)活、大活、獨(dú)滑、羌青、玉活、獨(dú)搖草、胡王使者 【性味】辛苦,溫。 ①《本經(jīng)》:苦,平。 ②《別錄》:甘,微溫,無(wú)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苦,性微涼。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A 艾葉:醫(yī)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B 巴豆:巴米、江子、剛子 八月札:臘瓜、拿子 白果:銀杏 白礬:明礬、礬石、攀石、生礬 白及:白雞兒、地螺絲、連及草 白花蛇:銀環(huán)蛇 白頭翁:白頭公 白術(shù):烘術(shù)、冬術(shù)、生曬術(shù)、于術(shù)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門冬、婆婦草、虱藥 斑蝥:斑毛、斑貓、班蠔 板藍(lán)根:大青葉 半邊蓮:佛甲草、半邊花、蓮花草 半枝蓮:并頭草、韓信草、半向花、半面花 畢澄茄:山雞椒、山蒼子、木姜子 鱉甲:上甲、團(tuán)甲魚、鱉蓋 檳榔:玉片、大腹子、海南子、大片白 冰片:龍腦、片腦、梅片 荸薺:鼻薺 薄荷:雞蘇 補(bǔ)骨脂:破故紙、破故脂、婆固脂、黑故紙、黑固脂 C 蟬蛻:蟬衣、蟬殼、蟲退 蠶砂:蠶矢 蟾酥:癩蛤蟆、蛤蟆酥 蒼術(shù):茅術(shù)、赤術(shù) 蒼耳子:老蒼子、毛蒼子、蒼耳仁 常山:恒山 陳皮:橘皮、新會(huì)皮、廣皮、陳柑皮 沉香:沉水香、落水沉 檉柳:觀音柳、山川柳、紅荊條、紅柳 刺五加:五加參 赤小豆:紅飯豆、紅小豆 赤石脂:高嶺十 茺蔚子:益母實(shí)、小胡麻、充玉子 重樓:拳參、紫參、蝦參、山蝦、蚤休、倒根草、七葉一枝花、刀剪草、草河車 川貝母:平貝、京貝、尖貝、松貝、青貝、爐貝 川楝子:金鈴子 川牛膝:牛夕、牛七 川芎:川雄、香果、西撫芎、胡勞 穿山甲:綾鯉甲、鯪鯉甲、炮甲珠 穿山龍:爬山虎、穿地龍、穿龍骨、山常山 穿心連:斬蛇劍、一見喜、甲方草、苦膽草 D 大腹皮:檳榔皮、大腹絨、大腹毛 大黃:將軍、川軍、酒軍、錦紋、黃良、西莊黃、西中吉 大薊:虎薊、大刺兒菜、刺薊菜、千針草、野紅花、雞刺根 玳瑁:毒瑁、毒瑁 代赭石:赤石 丹參:赤參、血參根 膽南星:虎掌 淡竹葉:竹葉麥冬、野麥冬、淡竹米 黨參:文元參、臺(tái)參、防黨 地骨皮:枸杞根皮 地錦草:鋪地錦、血見愁、麻蓑衣 地龍:曲鱔、蛐鱔、蚯蚓 地膚子:掃帚菜子 丁香:支解香、丁子香、雞舌香、公子香 冬葵子:苘麻子、苘實(shí) 冬瓜子:瓜瓣、冬瓜仁 獨(dú)活:獨(dú)搖草、大活 杜仲:思仙、木綿、絲連皮 E 阿膠:驢皮膠 鵝不食草:石胡荽、瘧疾草 莪術(shù):蓬術(shù)、文術(shù) 兒茶:孩兒茶、方兒茶、棕兒茶 F 番瀉葉:洋瀉葉 翻白草:老鴰爪 蜂房:蜂巢 蜂蠟:黃蠟 蜂蜜:百花精、白蜜、石蜜、蜜糖 鳳仙草:指甲桃、透骨草 茯苓:云苓、安苓、茯神、松苓、松薯 浮萍:水萍 G 蛤蚧:革蚧、仙蟾、石牙、舸蚧、何蚧、蛤蟹、蛤蛇 蛤殼:蛤蜊殼、白蜊殼、文蛤、青蛤 甘草:粉草、甜草、美草、蜜甘、國(guó)老 干姜:均姜、白姜、泡姜 杠柳:羊奶子、香加皮、香五加、羊角葉 高良姜:蠻姜 葛根:革根、甘葛、干葛、粉葛、柴葛 鉤藤:雙鉤、勾葩、勾仝 枸杞子:貢果、津血杞、地仙、卻老子 狗脊:金毛狗、狗脊骨 狗尾草:谷莠子、莠子草、光明草 谷芽:稻芽、谷粟 谷精草:谷精珠、珍珠草、移星草 骨碎補(bǔ):申姜、元姜、猴姜、毛姜 瓜蒂:苦丁香、甜瓜巴、瓜丁 瓜蔞:栝樓 龜板:下甲、元武版 桂枝:桂段、桂尖 H 海狗腎:膃肭臍 海龍:龍頭魚 海馬:馬頭魚 海螵蛸:魚古、烏鍘骨、烏賊骨、墨魚骨 寒水石:凝水石 含羞草:知羞草、怕丑草、感應(yīng)草 旱蓮草:烏心草、金陵草、墨水草、鱧腸草 藁本:稿本 核桃仁:羌桃、核桃肉、胡桃仁、胡桃肉 合歡花:絨線花、絨花樹、馬纓花、合歡米 鶴草芽:龍牙草 黑芝麻:胡麻、烏麻、油麻 紅藤:血藤、紅葦、大活血、大血通、活血藤、血灌腸、血木通、血苞 紅花:紅藍(lán)花 胡椒:古月、玉椒 胡荽:香菜、芫荽、園荽、胡隨 虎杖:斑莊根、活血龍、川筋龍、舒筋龍 虎耳草:石荷葉、金絲荷葉 花椒:蜀椒、紅椒、川椒 花蕊石:花乳石 華山參:熱參 槐花:槐米 槐角:槐實(shí)、槐豆、天豆、槐子、槐連燈、九連燈 黃柏:黃檗、川柏、柏皮 黃精:太陽(yáng)草、黃芝、雞頭參、野仙姜、筆管菜 黃連:雞爪連、鷹爪連、味連、雅連、川連、云連、鳳尾連、古勇連 黃芪:黃耆、綿芪、箭芪 黃芩:腐腸、片芩、子芩、宿芩、枯芩、條芩 黃藥子:黃獨(dú)、紅藥子 火麻仁:麻種、麻子仁、大麻仁、大麻子 J 雞骨草:黃頭草、相思子、紅母雞草 雞冠花:雞公花 雞內(nèi)金:雞肫皮、雞黃皮、雞舭胚 雞血藤:雞血葩、紅藤、雞血仝 積雪草:落得打、崩大碗 急性子:金鳳子、鳳仙花子 夾竹桃:柳葉桃 僵蠶:天蟲、僵蟲 椒目:花椒子 絞股藍(lán):青葉膽、青魚膽 接骨木:順筋枝、續(xù)骨木 桔梗:包袱花、炮仗花、明葉菜、三葉菜 金沸草:旋覆梗、黃花草 金錢草:過路黃、對(duì)座草 金銀花:雙花、二花、二寶花、銀花、禹花、忍冬花 金櫻子:刺梨子 金果欖:青牛膽 錦燈籠:酸漿、紅姑娘 荊芥:假蘇 橘絡(luò):橘絲、橘筋 菊花:黃華、金蕊、延壽客 九香蟲:臭屁蟲 K 訶子:訶黎勒、嗬子 苦楝皮:楝根皮 款冬花:艾冬花、九九花 L 老鸛草:五葉草 萊菔子:蘿卜子 連錢草:金錢草、遍地香 蓮子心:蓮蕊 靈芝:瑞草、仙草、長(zhǎng)壽草、紫芝、赤芝 凌霄花:紫葳 劉寄奴:陰行草、鈴茵陳 龍齒:龍牙 龍葵:苦葵、天茄子 龍眼肉:桂圓、益智果、元肉 蘆根:葦根 蘆薈:奴會(huì)、納會(huì) 爐甘石:飛甘石 鹿茸:九女春、血茸、黃茸、青茸、關(guān)茸、南茸 鹿銜草:破血丹、金牛草、鹿安茶、鹿蹄草 路路通:九孔子、楓果、楓樹球、楓香果 羅漢果:拉汗果 絡(luò)石藤:爬山山虎、石盤藤 M 蔓荊子:萬(wàn)金子、京子、荊子、蔓荊實(shí) 馬勃:灰菇 馬鞭草:鐵馬鞭 馬齒莧:馬踏菜、五行草、馬齒菜、馬齒草 馬錢子:番木鱉、方八 虻蟲:蜚虻、牛虻 芒硝:皮硝、鹽硝、盆硝、樸硝、馬牙硝 麥冬:箭門冬、寸冬、大寸冬 麥芽:大麥粟 滿山紅:映山紅、迎山紅、紅杜鵑、杜鵑葉、靠山紅、頭安杜鵑 貓爪草:小毛莨 木賊:節(jié)節(jié)草、節(jié)骨草、銼草、筆頭草 木蝴蝶:玉蝴蝶、千張紙、云胡紙 木通:通草、野木瓜、活血藤、羊開口 N 牛蒡子:鼠粘子、鼠見愁、蝙蝠刺、夜叉頭、牛菜、大力子、牛子、惡實(shí) 牛黃:西黃、犀黃、家黃、野黃、丑寶 女貞子:冬青子、蠟樹 P 胖大海:通大海 炮姜:黑姜 佩蘭:醒頭草、水香、女蘭、香草、香水蘭、蘭草 硼砂:月石 婆羅子:蘇羅子、開心果 蒲公英:婆婆丁、蒲公草、黃花地丁 蒲黃:蒲花粉 Q 蘄蛇:五步蛇、褰鼻蛇、白花蛇 茜草:血見愁、活血草、拉拉秧、掛拉豆、粘草、西草、小活血 鉛丹:黃丹、廣丹、東丹 牽牛子:丑牛子、喇叭花子、黑丑、白丑、黑白丑、二丑 前胡:白前 芡實(shí):雞頭米 青果:橄欖 青黛:藍(lán)靛、靛花 青木香:馬兜鈴根 瞿麥:石竹花、石竹草、野麥、巨麥 全蝎:全蟲、蝎子、春蝎、伏蝎 R 人參:吉林參、移山參、石柱參、白干參、大力參、邊條參、野山參、新開河參、生曬參、神草、地精、土精 忍冬藤:金銀花藤 肉蓯蓉:金筍、大云、寸云 肉豆蔻:肉果、玉果 肉桂:官桂、玉桂、薄桂、上油桂、安桂、黃瑤桂 乳香:熏陸香、乳頭香 S 砂仁:縮砂密、土密砂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三棱:三楞、三凌、荊三 三七:山漆、田七、血參、金不換 山慈菇:金燈、鹿蹄草、土貝母、假貝母、毛姑、冰球子 山藥:懷藥、淮毛條、淮光條、山芋、野白薯、白藥子、薯蕷、署豫、薯藥 山楂:山鈴果、紅果、山里紅 山茱萸:山萸肉、棗皮 蛇蛻:蛇皮、龍子衣、天龍衣 射干:剪刀草、山蒲扇、蝴蝶花、烏扇、扁竹 麝香:當(dāng)門子、元寸、臍香、寸香 伸筋草:過山龍、穿山龍、 獅子香、蜈蚣藤、舒筋草、寬筋苴 石菖蒲:水劍草、菖陽(yáng)、錢蒲 石斛:霍斗、楓斗 石決明:九孔石明、九孔貝、千里光 使君子:留求子、病柑子、建君子 松香:松脂、瀝青 守宮:壁虎、天龍 蘇合香:蘇合油、帝油流 秫米:術(shù)米、熟米 蜀漆:常山葉 水蛭:螞蟥 T 太子參:童參、孩兒參 天花粉:瓜蔞根、栝樓根、栝樓 天麻:定風(fēng)草、神草、赤箭、春麻、冬麻 天南星:虎掌、掌葉半夏 天仙藤:馬兜鈴藤、青木香藤 天竺黃:竹膏 鐵莧菜:血見愁、海蚌含珠 通草:通脫木 透骨草:毒蛆草、毒繩草、藥蛆、接生草 土鱉蟲:簸箕蟲、地鱉蟲、土元 土茯苓:山地粟、仙余糧、冷飯頭 土貝母:地苦膽、草貝 土荊皮:土金皮、土槿皮 W 瓦楞子:瓦弄子、瓦壟子、甘子殼 威靈仙:百條根、鐵掃帚 烏梅:梅實(shí)、酸梅、梅子 烏梢蛇:黑花蛇、烏風(fēng)蛇、劍脊蛇 蜈蚣:天龍、百足 五倍子:肚倍、角倍、百蟲倉(cāng) X 稀薟草:粘蒼子、粘糊菜、粘不扎、肥豬菜 西河柳:山川柳 西洋參:花旗參 細(xì)辛:小辛 仙鶴草:龍芽草、脫力草、黃龍尾 仙茅:獨(dú)茅根 香薷:山蘇子、野蘇麻、臭荊芥、蜜蜂草 小薊:貓刺、槍刀菜、青刺薊、刺兒菜 薤白:野白頭 辛夷:木筆花、毛辛花、春花 雄黃:腰黃、雄精 徐長(zhǎng)卿:淋疾草 玄參:重臺(tái)、元參、黑參 玄明粉:風(fēng)化硝、元明粉 旋覆花:全福花、金復(fù)花、金佛花、金沸花 血竭:麒麟竭 血余炭:發(fā)炭 尋骨風(fēng):貓耳草、馬蹄香、行骨風(fēng)、白毛藤 Y 鴉膽子:苦參子、鴨膽油 鴨跖草:鴨舌草、鴨石草 延胡索:玄胡索、元胡 洋金花:曼陀羅花、山茄花、風(fēng)茄花 陽(yáng)起石:起陽(yáng)石 夜交藤:何首烏藤 飴糖:膠飴、麥芽糖、米飴、米糖 益母草:坤草、茺蔚、貞蔚 薏苡仁:六谷米、籜珠、珍珠米、薏珠子、膠念珠、草珠兒、老雅珠、菩提珠 茵陳蒿:婆婆蒿 淫羊藿:仙靈脾 罌粟殼:米殼、大煙殼 魚腥草:蕺菜、摘耳草、側(cè)耳根、岑草 禹余糧:禹糧石、余糧石 玉竹:葳蕤 郁金:玉京、玉金、益金 月季花:月月紅 Z 樟腦:潮腦、腦子 皂礬:青礬、黑礬、綠礬、絳礬 皂角刺:天丁、皂角針 皂莢:皂角、皂牙 灶心土:伏龍肝 澤蘭:山蘭、不老草、孩兒菊 澤漆:燈臺(tái)草、腫手棵、澤七 珍珠:蚌珠、濂珠 紫河車:混沌衣、人胞、胎盤、胞衣 紫蘇子:玉蘇子、家蘇子、黑蘇子、杜蘇子 紫菀:夾板菜、小辮兒菜、驢耳朵菜 紫石英:螢石、氟石 紫珠:止血草、杜紅花 梔子:山枝仁、枝子、山梔仁、越梔 棕櫚:棕皮、棕毛 棕櫚炭:陳棕炭、棕炭 鐘乳石:滴乳石、殷孽、孔公孽、石鐘乳 豬毛菜:扎蓬棵、山叉明棵 豬牙皂:眉皂、牙皂 朱砂:丹砂、片砂、辰砂、光明砂、劈砂、鏡面砂 竹瀝:竹油 竹茹:竹皮、竹二青
采納哦
誰(shuí)知道中醫(yī)藥別名比較全呢?
木饅頭:為桑科植物薜荔的花序托。處方別名:木蓮、木鐸、木饅頭、薜荔果、涼粉子、涼粉果、鬼饅頭 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處方別名:薏米、苡米、薏仁、薏苡仁、感米、苡米仁、生苡仁、米仁、益米、薏米仁、薏仁米、天谷、芑實(shí)、起目、起實(shí)、玉秣、玉珠、?M米、珠子米、藥玉米、催生子...
常見中藥材別名大全,原來(lái)中藥還有這些名字,漲見識(shí)了
艾葉,又稱醫(yī)草、艾蒿、灸草和五月艾。 白術(shù),有烘術(shù)、冬術(shù)、生曬術(shù)和于術(shù)等多種別名。 白芷,別稱為香草。 百部,也被稱作百奶根、野天門冬、婆婦草和虱藥。 斑蝥,還有斑毛、斑貓和斑蠔等稱呼。 板藍(lán)根,有時(shí)也叫大青葉。 半邊蓮,別名佛甲草、半邊花和蓮花草。 鱉甲,上甲、團(tuán)...
藥品別名的定義
別名就是亂來(lái)的,基本沒啥規(guī)律!硬要說(shuō)的話,一般都是商品名演變過來(lái)的,比如馬來(lái)酸氯苯那敏,叫撲爾敏,這個(gè)是以前的時(shí)候的商品名,不過現(xiàn)在取消了,還有感康也是這樣的。因?yàn)椋瑖?guó)家局現(xiàn)行的管理制度要求藥品必須要叫通用名,及注冊(cè)的時(shí)候?qū)懙拿郑话愣际侵饕煞值拿帧5侨藗兞?xí)慣叫商品名:白加黑...
中藥有哪些常見的別名?
在探索中藥的豐富世界中,每一種藥材都可能擁有多個(gè)名字,這些別名如同它們獨(dú)特的印記,揭示了豐富的藥用傳統(tǒng)和文化內(nèi)涵。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些中藥別名的神秘面紗:1. 蘇木與赤木:它們共同源于豆科植物,其中豆科蘇木的心材,又名赤木,都是藥材的重要來(lái)源。2. 樟木與香樟:樟科植物的心材,如樟木、香樟,...
常見中草藥材別名大全,原來(lái)中藥還有這些名字
中藥材品種繁多,產(chǎn)區(qū)廣泛,歷代本草記錄使用習(xí)慣也不盡相同,類同品、代用品不斷涌現(xiàn),因此有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我們將陸續(xù)錄入這些常見的中藥材別名,以備不時(shí)之需用。艾葉:醫(yī)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白術(shù):烘術(shù)、冬術(shù)、生曬術(shù)、于術(shù)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門冬、婆婦...
常見中藥材別名大全,原來(lái)中藥還有這些名字,中醫(yī)快收藏!
中藥世界博大精深,中藥材的名稱多樣且變化豐富,同名異物與異物同名的情況常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中藥材及其別名,中醫(yī)專業(yè)人士可收藏備用:艾葉:醫(yī)草、艾蒿、灸草、五月艾 白術(shù):烘術(shù)、冬術(shù)、生曬術(shù)、于術(shù) 白芷:香草 百部:百奶根、野天門冬、婆婦草、虱藥 冬葵子:苘麻子、苘實(shí) ...
好聽的中藥名稱大全
菊花 川菊,懷菊,甘菊,金菊,藥菊 葛根 甘葛、粉葛、葛麻茹,葛子根 升麻 綠升麻,黑升麻,空升麻、周麻 柴胡 茈胡、茹草、柴草 蟬蛻 蟬衣,枯蟬,蟲退,蟬殼 蔓荊子 萬(wàn)京子,荊子、萬(wàn)金子、蔓青子 浮萍 水萍,浮萍草、田萍,水白、水蘚、水簾 二、清熱藥 品名 處方別名 石膏 石羔、軟石膏,細(xì)石...
常用的醫(yī)學(xué)符號(hào)及常用藥的別名
tid表示“每日三次”;qid表示“每日四次”;qod表示“隔日一次”;qw表示“每周一次”;biw表示“每周兩次”;q2h表示“每?jī)尚r(shí)一次”;q8h表示“每八小時(shí)一次”;qn表示“每晚睡前一次”。此外,還有一些特定的給藥方式符號(hào):皮下注射:皮下 肌肉注射:肌注 靜脈注射:靜注 靜脈滴注:滴 藥物別名...
中藥別名是什么意思?
它不僅喚起了人們對(duì)中藥的興趣和好奇,更是很好的中醫(yī)藥教育工具。通過中藥別名的學(xué)習(xí),人們不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藥,還能對(duì)中醫(yī)藥學(xué)有更全面的認(rèn)識(shí)和掌握,進(jìn)一步倡導(dǎo)中醫(yī)藥文化傳承和發(fā)展。同時(shí),對(duì)于中藥制藥企業(yè)及醫(yī)療機(jī)構(gòu)而言,還能夠幫助他們準(zhǔn)確采購(gòu)辨別中藥,保證藥品質(zhì)量和療效。
有哪些重要的中藥有別名?別名叫什么?(支持復(fù)制粘貼的答案)
茯苓木又名黃松節(jié) 天花粉又名瓜蔞根川花椒又名紅椒、又秦椒 蜀椒 辛荑花又名木筆、又名迎春蕤仁又名白蕤槐角又名槐實(shí) 降真香又名紫金藤 川楝子又名金鈴 訶子又名訶梨勒 公丁香又名雞舌香老 冰片又名龍腦 枳具子又名木( )又雞距 銀杏又名白果 扁蓄又名扁竹 青木香又名天仙藤枯 黃芩又名片...
相關(guān)評(píng)說(shuō):
廣河縣公制: ______ 鉆地風(fēng)【別 名】:空筒泡、雀不站、紅毛巾(云南)、鉆地風(fēng)(貴州) 川 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母根.舊時(shí)將該植物稱“烏頭”,只有獨(dú)根、無(wú)子根者稱“天雄”;通常將子根稱“附子”;若再有小子根,稱“側(cè)子”“漏籃子”.亦有將母根作“草烏”、子根作“川烏”的;處方別名:川烏頭、川烏、制川烏、千秋 草 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塊根.處方別名:草烏、草烏頭、制草烏 穿山龍【別名】穿龍薯蕷、野山藥、串地龍、地龍骨、雞骨頭、龍萆.
廣河縣公制: ______ 云母石是一種礦物,片狀比較多,在板巖中產(chǎn)生,藥用主治風(fēng)邪發(fā)冷發(fā)熱,頭暈?zāi)垦?具有砌除風(fēng)邪,充實(shí)五臟,增加生育能力,使眼睛明亮,久服身體輕便靈巧,延長(zhǎng)壽命.又名云珠、云華、云英、云液、云砂、磷石,產(chǎn)于山中深谷處.
廣河縣公制: ______ 制止古可能是蟬蛻 制主木可能是木香 制盛土可能是羌活 這都是大概,是根據(jù)它的藥物作用推出來(lái)的,因?yàn)樗麄兌际敲耖g用藥,其實(shí)就是我們中藥正規(guī)名字里面的那幾種藥,但在明間卻被稱為其它的名字,在網(wǎng)上基本上找不到這些藥物的介紹,這些東西要到中藥典藏圖書館去找了.
廣河縣公制: ______ 應(yīng)該是陳皮、 大葉良箭、白胡椒、紅斑鳩米、野蘭、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觀音茶 ,不確定是不是那個(gè)落地金珠? 祖司麻為瑞香科瑞香屬植物黃瑞香的根皮及莖皮,別名為祖師麻、黃瑞香、大救駕、金腰帶、黃狗皮.
廣河縣公制: ______ 【高良姜】【申姜=補(bǔ)骨脂】之誤??? 生姜,干姜,煨姜,炮姜.
廣河縣公制: ______ 有的,很多,真的很多,比如紅參也叫赤參,蒼術(shù)又名山羌,等等, 你可以看看這個(gè), http://www.zhong-yao.net/Article/14825.html 會(huì)有一點(diǎn)點(diǎn)幫助吧
廣河縣公制: ______ 腐腸,薟,黃文,虹勝,經(jīng)芩,印頭,內(nèi)虛,詫遣, 空腸,元芩,土金茶根,空心草根,山茶根,黃芩茶,鼠尾芩,黃 金茶,黃金茶根,爛心草根,宿芩,妒婦,苦督郵,獨(dú)尾芩,爛心 子.
廣河縣公制: ______ 【出處】李當(dāng)之《藥錄》 【拼音名】 Bīnɡ Lɑnɡ 【別名】仁頻(《上林賦》),賓門(李當(dāng)之《藥錄》),賓門藥餞(《南方草木狀》),白檳榔(《藥性論》),橄欖子(《食療本草》),檳榔仁(《外臺(tái)》),洗瘴丹(侯寧極《藥譜》),大腹子(《嶺表錄異》),大腹檳榔(《本草圖經(jīng)》),檳榔子(《綱目》),馬金南(《花鏡》),青仔(《中國(guó)樹木分類學(xué)》),檳榔玉、榔玉(《中藥志》).
廣河縣公制: ______ 橄欖子的別名 仁頻、賓門、賓門藥餞、白檳榔、洗瘴丹、大腹檳榔、檳榔子、青仔、檳榔玉、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