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羊肉:將醬好羊肉(同醬牛肉一樣)炸成深紅色,炸焦、炸透,倒入漏勺,將油濾出,切塊碼盤即成。北京白魁老號的燒羊肉至今為人稱道。 棗卷果:山藥剁碎、紅棗去核、合上適量白面,拌在一起蒸熟,放涼,攆成直徑—寸的圓長卷條,切成一厘米厚的圓片,過油炸后,用糖汁拌勻,撒上芝麻、山楂糕、糖桂花。這是北京回民喜食的一種美味食品。 炸回頭:燙面揪剖成、搟成長方片(10X4厘米),包上羊肉末、藕末餡,呈長方形,折后兩端掐在一起,露出邊緣,過油炸成,皮焦餡嫩。北京西單一楊姓回回以賣炸回頭馳名。 門丁肉餅:北京朝陽門南小街口一家清真飯館制作的牛羊肉餡餅,其狀圓圓、胖墩墩像城門上的銅釘,故名門丁肉餅,皮薄肉多,焦脆噴香,據說來自民間傳人宮廷,又從宮廷御膳房流傳于世。 開說干絲:南京夫子廟奇芳閣的—種清真風味小吃。千張 (豆腐皮)切成絲煮透,上面放上開洋(泡開的蝶仁)及各種佳味品,盛碗上桌,風味獨特。 板牛肉:開封的—種風味小吃,牛肉紅湯煮爛,上木板層層壓實放冷,切薄片出售,為回民所喜愛的食品。 臘羊肉:西安的一種清真食品,鮮羊肉用鹽腌1—2天,然后整塊的清湯煮燉即成,吃時切薄片,色紅艷。 蒸羊肉:四川、湖北(鄂西)—些地方,回民習慣用小籠蒸羊肉。一鍋水蒸若干層蒸籠,—層層小籠呈寶塔型。其口味精良,酥爛可口。 燈影牛肉:四川、陜西漢中一帶有此食品,將牛肉切成薄片長條,鹵后烘烤而成,菲薄透明或半透明,可透過燈影,故名。回族的燈影牛肉制作得精細、微辣而香。 鴨油鍋貼:上海清真小吃店制售鴨油鍋貼。上海市民喜作點心食用,一家人吃三件、兩件。北方人—人即能食用二、三件,當正餐吃。 板鴨:南京清真板鴨,以魏公興的最有名氣,獲國家銀質獎。制作干凈衛(wèi)生,味道純正,足稱上品,此外,還有咸水琵琶鴨、鴨胗等。板鴨在做熟之后,先泡一兩天撤咸,恢復白肥原樣。 糖火燒:北京通縣大順齋用面粉、紅糖、香油、芝麻醬制成的直徑三厘米的小型圓點心,酥軟香甜。為—劉姓回回于明朝年代,隨南北大運河通航道,從南京方面?zhèn)鞯奖狈竭\河始發(fā)點。現(xiàn)在一些歸停,特別一些穆斯林歸停,點名要吃這一名點。 馕皮子:甘肅平涼清真小吃,用水揉和好的面團,洗出面筋另用,剩余的淀粉,加白礬,蒸熟后似涼粉,切成絲條,拌以醬油、芝麻醬、醋、蒜、黃瓜絲等佐料,再放上—些熟面筋絲即可人口。 黏高粱米面元宵:天津桂順齋糕點店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其色紫紅,味甜餡細,黏度適口。桂順齋是有五十多年歷史的名牌企業(yè),原料、產品俱稱一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是經理馬萬里創(chuàng)店時用的格言。 長官包子:是山東寧津縣長官鎮(zhèn)回民創(chuàng)制美味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魯北寧津三大名吃之—。包子餡為牛羊餡。包子的特點是面白皮薄、肉多餡肥、淌油而不滲、味香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毫不腥膻,色、香、味、形俱佳,令人饞涎欲滴。 艾窩窩:糯米(江米)加水或糯米面加水和好蒸熟,放涼開水攪拌、打軟、卸勁,以干蒸米粉(面)作白面,用搟面棍將揪成劑子的熟糯米面團搟成厚5毫米的薄圓片.包以白糖餡或豆沙餡,呈圓蛋蛋狀,即成。黏甜適口,別有風味。 豆面糕:將黃豆炒熟,糯(江)米面加水和好蒸熟,放涼,用涼水攪拌、打軟、卸勁,用搟面棍將熟糯米面團搟成厚5毫米的薄片,以紅糖或豆沙為餡,卷成卷狀,裹以炒熟的黃豆面,切成墳長的塊。炒黃豆面味香可口,這是北京回族小吃的一個品種。 蜜麻花:用水和面(死面)及發(fā)面,各滾成條狀,相疊盤成人的耳朵狀,過油炸透,然后在麥芽糖(俗稱小糖)汁中裹勻即成。因是死面和發(fā)面兩種制成,口感松軟,蜜甜適度。 炸排叉:用素油和面,加點鹽,搟成2毫米厚的薄片,切成長10厘米,寬5厘米的小塊,中間用刀切一條縫,兩片從中縫處套疊,交織一處,即成排叉狀,粘上芝麻,放油鍋內溫油炸透。此為北京回民所喜愛的食品,尤以齋月每天晚上開齋時,穆斯林多食用之。北京名廠為祥聚公糕點廠,炸出的排叉酥脆淡咸適宜。 炸馓子:西北回族聚居區(qū)回民在過開齋節(jié)、宰牲節(jié)(古爾邦節(jié))時炸的食品,用和好的面揉成面條狀的細條,二、三直條盤成一長30厘米、寬10厘米的散條盤,放人油鍋溫油炸熟即成。放鹽則為咸馓子,放糖則成甜馓子。 蜜三刀:北京回族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點心,其形狀為一寸長、五分寬的面食,其面上橫切三刀,粘上芝麻,過油后用麥芽糖裹勻即成。以北京清真糕點廠祥聚公最有名。祥聚公是建于清朝的清真著名糕點老廠。生產的糕點松軟酥脆可口。 豌豆黃:豌豆煮爛去掉豆皮,加水成糊狀,因其中有淀粉,冷卻即可凝固成凍塊。其間放人熟紅棗即為紅棗豌豆黃,今日市場多為不放棗的細豌豆黃,因放糖,其味甜,其色為珍貴的雕刻印章用的田黃石。這是回族小吃中傳下來的一種美味。特別受老人和孩童的喜愛,因其軟嫩不費牙口。 發(fā)子面腸:甘肅寧夏回族小吃,將白面和水攪拌成糊狀,加調料裝入羊腸蒸熟,將面腸與煮熟的羊肉腸及頭蹄切成小塊,使以清湯。特別是冬季,熱熱乎乎,深受當地回漢群眾歡迎。 甜醅:西北風味甜食。將原料(莜麥、青稞或小麥)淘洗干凈,放人鍋中燒開,用慢火煮至開口能食,再撈出攤開晾涼,將甜醅秈均勻拌人,盛人甕器蓋嚴,置在保溫處,清涼可口,具有健脾開胃、消夏防暑之功效。 灰豆:甘肅蘭州回族傳統(tǒng)小吃。將洗凈泡脹的豌豆放人鐵鍋中炒,至豆皮軟瓤沙,倒人砂鍋,加紅棗,文火煮至呈暗紅色即成,吃時加適量白糖,甜香宜人,清熱敗火。 牛干巴:云南回族風味食品,選壯菜牛宰后,劈割2—10公斤大塊,去血污后以食鹽配胡椒、花椒、生姜、香草葉、茴香、紅糖等佐料涂于肉上,用手揉搓后,裝罐腌制15—20大,溫度以 5度為宜,腌后取出曬干,直至肉面干硬,呈板栗色即成,食用時可煎、炸、蒸、炒。 耳朵眼炸糕:天津食品三絕之—,因當時鋪面緊靠耳朵眼胡同故名。所做炸糕色澤金黃、外酥里粘,豆餡黑細,深受顧客歡迎。 白云亭包:河北保定回族風味小吃,餡細味美,包子皮所用之面是三面合一和制而成,即發(fā)面、燙畫、死面(生水和面)三種糅合在一起,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質食品及河北省名牌風味食品。在西安開設有分號。 風干牛肉:四川清真風味川、吃,選肥瘦均勻之牛腿筋肉,用鹽、硝、花椒腌壓人缸一個月,出缸后用柴火熏成黃色熟透,掛通風處晾干,再人缸密封一月以一即成。 扒雞:河北石家莊回族風味食品。選用本地3—5個月,毛重二斤以下的柴雞,宰殺、煺毛洗凈后,雞身涂勻麥芽糖稀,放人油鍋炸至黃色撈出擺人湯鍋,兌人陳年老湯,放入砂仁、肉蔻、丁香等14味肉料,急火燒沸,然后減火慢煮,雞體金黃,雞肉酥爛,1980年以來,連續(xù)被商、眶部、河北省評為優(yōu)質產品。 馬家老雞:清河北河問縣回民馬某逃荒到保定以賣熟雞為業(yè),做出的燒雞,遠近聞名。其第三代馬耀輝開設耀蘭齋馬家老雞鋪,其第五代馬學勤已加入保定市食品公司,又創(chuàng)制有桶子雞、童子油雞、糖烤雞、三鮮餡雞。1981年在全國名特風味肉食雞制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優(yōu)質產品。 哈魯瓦:波斯語“甜”的音譯。西北地區(qū)回族糕點,將爆米式經發(fā)開的蠶豆用油炸后滾糖粘合,再切成方塊,涂上蜂蜜而成。也有將“哈魯瓦”作為糕點的通稱。 爆肚:水爆羊肚簡稱爆肚。—個羊肚分為六樣:肚領兒、葫蘆兒、馓丹、蘑菇、實芯兒。爆肚兒的火候最要緊,要脆要嫩。作料是:香萊、蔥花、芝麻醬、醬豆腐、辣椒油等。有名的是爆肚王 (原來在東安市場開業(yè),現(xiàn)在朝內北小街)。 醬牛肉:將牛肉切塊,洗凈。鍋內放水,水燒開后放人牛肉,燒幾個開兒后撈出,換上新水燒開,放醬、鹽、蔥段、姜片、大料、花椒、小茴香、肉料等,再將煮過的肉放人,燒開后改微火,約煮三小時。煮熟后,撈出晾涼即成。北京月盛齋醬牛肉全國聞名。
民族美食都有哪些呢?
苗族:酸湯魚是苗族的傳統(tǒng)名菜,以酸湯為特色,展現(xiàn)了苗族人民對酸味食物的偏愛。傣族:傣族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豬肉干巴是其特有的風味食品。傈僳族:漆油燉鴨是傈僳族的傳統(tǒng)菜肴,反映了他們對食材的獨特烹飪方式。藏族: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具有獨特的口感和營養(yǎng)價值。壯族:寧明...
不同民族的飲食特色
- 布依族人日常飲食以大米、玉米為主,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特色食品有燜飯、二合飯、苞谷粑、米線等。藏族 - 酥油茶是藏族人的傳統(tǒng)飲料,通常與糌粑一起食用。它是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具有獨特的風味。朝鮮族 - 朝鮮泡菜是朝鮮族的傳統(tǒng)副食品,使用白菜、蘿卜等蔬菜和辣椒、蔥、蒜等調...
土家族有哪些特色小吃
1、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tǒng)的非常鐘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里就發(fā)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tǒng)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
有哪些少數民族的特色美食值得品嘗?
維吾爾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西北部,他們的飲食以面食和肉食為主。大盤雞是維吾爾族的傳統(tǒng)美食,雞肉與土豆、辣椒等食材燉煮,味道濃郁。抓飯是維吾爾族的另一種傳統(tǒng)食物,主要由米飯、羊肉和胡蘿卜等食材制成,色香味俱佳。羊肉串是維吾爾族燒烤的代表,羊肉切塊串烤,撒上孜然和辣椒粉,風味獨特。4. 苗族 ...
中國少數民族的食品有哪些?
3. 蘭州拉面:蘭州的牛肉拉面是該市的標志性經濟小吃,由回族人馬保子在1915年創(chuàng)立。這種面食以其精細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風味而聞名。4. 油鍋盔:這是青海的特色面食,外皮酥脆,色澤金黃,是將發(fā)酵面團揉勻后,制成厚實的圓餅,并在上面戳孔以便熱氣膨脹。5. 烤馕:烤馕是維吾爾族飲食中不可或缺...
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的食品
4. 肉馕是一種流行的維吾爾族食品,主要在新疆地區(qū)可見。它的制作通常涉及將切碎的羊肉與面粉混合,加入鹽、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末等調料。肉馕的制作方法可以是將羊肉與調料混合后包在面團中,然后在馕坑中烤制。5. 打糕是朝鮮族的傳統(tǒng)風味食品,多在農歷三月祭祀時作為供品。制作打糕時,先將糯米或...
土家族有哪些特色小吃
1. 土家族的油茶湯是一種受歡迎的點心小吃,以其香脆滑鮮的美味而聞名。它不僅能提神解渴,還是土家人款待客人時的傳統(tǒng)禮儀。有民諺稱:“不喝油茶湯,心里就發(fā)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2. 張關合渣,又名懶豆腐,是恩施土家人情有獨鐘的食品。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合渣救下了...
少數民族特色美食有哪些
外皮酥脆,色澤金黃,是將發(fā)酵好的面團揉勻后,制成略小于烙饃鍋底的圓餅,并在餅上戳幾個小孔以防止烘烤時餅內氣體膨脹。5. 烤馕:烤馕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該民族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之一。它以其獨特的制作方法和風味,成為維吾爾族特色食品的代表。
少數民族特色美食
3.蒙古族烤全羊 烤全羊是在《普通事。柳羔羊》中有著詳細記載的地方特色菜肴,也是需要利用專門的烤爐進行制作的集咸、色、香、形、脆于一體的別具風味的美食,烤全羊成品具有金黃油亮的外表和綿軟鮮嫩的肉質,并帶著清香撲鼻的羊肉味 4.苗族酸湯魚 酸湯魚是最早起源于黎平縣雷洞鎮(zhèn)牙雙一帶的苗...
黑龍江美食特色介紹
使人回味無窮 2 雞西辣菜是黑龍江省雞西市的特色小吃之一 由傳統(tǒng)朝鮮族辣菜發(fā)展來的 由于吃冷面離不開辣菜 又被稱為冷面菜 3 大面包 又叫大列巴 列巴是俄語面包的音譯 由俄羅斯傳來 現(xiàn)為哈爾濱一絕 這種大面包為圓形 有五斤重 味道具有傳統(tǒng)的歐洲風味 ...
相關評說:
軒鑰18214031669: 關于回族的語言文家,風味飲食有什么? -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回族風味飲食自古講究“潔、爽、精、美”,帶有濃厚樸實的民族風格. 春天到來之際,傳統(tǒng)小吃攤饃饃、蒸艾葉、碾饌兒、豌豆粥、拌苦菜等隨之陸續(xù)出現(xiàn)于食市,深受人們的喜愛. 夏令時節(jié),冷凝清爽的涼面、涼粉、釀皮子、晶糕、榆...
軒鑰18214031669: 不同民族的飲食有什么急急急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1、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2、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
軒鑰18214031669: 回民特產有哪些? -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油香 馓子 八寶茶 羊肉臊子 羊油面茶現(xiàn)在的大超市里的清真食品專柜都有賣
軒鑰18214031669: 寧夏的回族特有的小吃有哪些? -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羊雜碎、羊肉泡饃、羊肉小吃……總之都和羊肉有關
軒鑰18214031669: 青海省的特色美食名揚天下的青海特色美食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每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包含地方文化,深受人們的喜愛.青海也不例外.青海有許多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特色美食.由于少數民...
軒鑰18214031669: 各民族有哪些特色小吃?可以告訴我一下嗎? -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回族特色小吃:馓子、切糕、面茶、糖卷果、羊肉串、羊雜碎、手抓肉、油香、面果子、羊肉泡饃 藏族特色小吃:炸灌肺、蒸牛舌、氽灌腸(血腸、肉腸、面腸,合稱三腸)、奶渣包子、 藏族酸奶 蒙古族特色小吃:奶豆腐、奶皮、奶酪、奶疙...
軒鑰18214031669: 祝愿所有的回民同胞們歡度古爾邦節(jié),節(jié)日都吃些什么好吃的告訴我吧?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羊,請注意,這里是用“宰”而非“殺”.并且要宰的羊必須是6-7個月之間的羊娃子. 宰羊之后呢就是品嘗鮮嫩的手抓羊肉和粉湯.其他的就是回民特色食品九碗三行子,自制的馓子、油果子、油香等都是不可少的了,其他的就是和平時一樣瓜果及糕點之類的了.
軒鑰18214031669: 寧夏主要有哪些小吃? -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麻辣燙,涼皮,羊雜碎 回族的飲食非常的有特色,有很多好吃的油炸面食,色香味俱全:油香,油馓子,油果子.參加一場回族人的婚禮或逢著古爾邦節(jié)的話,應該會大飽口福的!
軒鑰18214031669: 銀川有哪些必吃的特色美食小吃?
東西湖區(qū)安裝:
______ 銀川的飲食以漢族和回族的飲食習慣為主. 漢族飲食以西北菜為主.銀川的回族飲食,兼具中原傳統(tǒng)和穆斯林的雙重風味,是回族和中華文明融合的結果,這里有著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肴,同時還許多獨特回族風味小吃.清真菜肴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也有非常地道的回族風味小吃,如羊雜碎、羊肉泡饃、清真奶油糕點、馬三白水雞等.飲食物產豐富,除“寧夏五寶”之一的發(fā)菜以外,還有銀川附近沙湖里出產的各種魚類,有鯉、鰱、鳙、鯇、鯽魚等,及北方非常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大鱉等,以此為基礎的菜肴有糖醋黃河鯉魚、中衛(wèi)鴿子魚、金錢發(fā)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