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是什么? 秋波是什么意思啊
1.《晉書·謝鯤傳》載:“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說的是,謝鯤家住建康,鄰居姓高的人家有個女兒,長得很美。謝鯤去挑逗她。當(dāng)時那女子正在織布,怒他無禮,隨手拋出織布的梭子打他,把他的兩顆門牙都打斷了。
2.后來,宋代蘇軾把這個典故寫進(jìn)《百步洪》詩,有“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指謝鯤)欲語防飛梭”一句,后代遂用“秋波”形容美女清如秋水.
宋人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細(xì)琢磨此話極入骨。記得“文革”時偷讀《西廂記》,醉意朦朧中,頗不解“臨去秋波那轉(zhuǎn)”的好處,盡管那上邊批著:“‘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廂》關(guān)竅”的話。這大概正是“不識愁滋味”,還“愛上層樓”的境界。后來逐漸懂了,因此上看美人也就專愛看她的眼睛,體會她的秋波之弄。
將美人的眼神弄成秋天的水波,不知是哪位大手筆的創(chuàng)造,它不僅道出了眼睛的清澈明亮,還有著一種顧盼中的液態(tài)流曳用被浸潤、被留住的獲得效應(yīng),真夠精彩的。
椐我所知,最早將秋波一詞運(yùn)用到文學(xué)中的,是南唐那位只會做詞而不會治國的皇帝李煜。他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風(fēng)流皇帝,詞作得好,用語獨(dú)具風(fēng)格,連他同時代和后世的大文豪都公開承認(rèn)。大約正是因為這一點(diǎn),他很讓女人們喜歡,那是真的喜歡,不摻任何的權(quán)利因素。如他和昭惠后周氏之妹小周后的戀愛,就很平民色彩。小周后在姐姐生病時來到宮中,一下愛上了姐夫李煜,而身邊有著數(shù)不盡美人的李煜也為此神魂顛倒。在花明月暗,輕霧迷蒙的夜晚,小周后手提金縷鞋,只穿著絲襪,悄無聲息地來和李煜幽會。兩人心音顫顫,每次都恣意盡歡。后來,大周后病故,妹妹接替了姐姐的位置,為此,李煜很認(rèn)真地為小周后火辣辣的眼睛和不顧一切的真情寫了三首《菩薩蠻》,其中一首寫她的眼神說:“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想來小周后的眼睛是很勾魂攝魄的,而李煜用“秋波”比喻也算是恰到好處,而且還正是這位風(fēng)流皇帝的長處,因為后人都知道他善用“水”創(chuàng)造意象,最有名的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般人只知道他用春水比愁緒用得好,殊不知用秋水比眼神也照樣絕。兩大發(fā)明,足令后人嘆為觀止。看來皇帝也須有點(diǎn)看家本領(lǐng),江山管不好,詞作好了也行,就像有的皇帝愛殺豬,有的皇帝愛打家具一樣,江山失去了,名聲卻留下了。但讓人關(guān)心的是,不知李皇帝當(dāng)時從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緒中,還能見到“秋波”否?
看美人而注重眼睛,這似乎是中國男人的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他們深知,“眼為一身之日月,五內(nèi)之精華”。 亞圣公早在《孟子·離婁上》中說:“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0焉;胸中不正,則眸子0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0哉”。他說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為眼睛不能遮蓋一個的丑惡。一個人胸中正,眼睛就明亮;胸中不正,眼睛就昏暗。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注意觀察他的眼睛,這個人的善惡又能往哪里隱藏呢?看來孟夫子觀察人首先是看眼睛的,不知他對美人的眼睛如何評價,是否也受秋波的沖擊,為尊者諱,后人不得而知。漢代的王充倒是坦白,他在《論衡》中直言說:“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同時代的《淮南子》中也說:“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于目。”這已然說得很明確了,以至于晉代大藝術(shù)家顧愷之肯定地總結(jié)出:“四體妍蚩,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到了這時候,從理論上,男人們完成了對眼睛的統(tǒng)一認(rèn)識。
其實(shí),遠(yuǎn)在孟子之前,男人們早就被美人的秋波所征服。春秋時代,碩人的秋波不僅讓民間詩人傾倒,也讓官府的采詩人難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莊姜的秋波看煞了衛(wèi)莊公以下的所有衛(wèi)國人,被載入《詩經(jīng)》中,千古流傳。大詩人屈原也不能免俗,在《少司命》中扯著嗓子贊揚(yáng)美人,并夸夸其談地說:“滿堂兮美人,忽獨(dú)與余兮目成。”一屋子美人都和他兩情相悅,用目光和他達(dá)成情意的默契。誰能想到繃著面孔上下求索熱衷家國之治的屈子也能這般和美人眉來眼去呢?“無情未必真豪杰”,大可不必為此驚詫,男人們大都會是這樣。況且屈原活動的楚地之女一向是以眼神散發(fā)魅力的,就連極度標(biāo)謗不好色的宋玉也終生難忘湘女的眼波,醉心于小女子那“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只將她們偷偷一看,眼波流動的細(xì)節(jié)就牢牢地記在心里了。
美人如秋水的眼波,令男人們銷魂,更令男人們難以抵御。白居易,這位中唐的大詩人,一生尤重歌女,對琵琶女的同情自不必說,而對彈箏女也充滿柔情,《箏》詩中,他鮮活地寫道:“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后來這句詩又被李賀和晚唐的韋莊看中,李賀在《唐兒歌》中化用:“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韋莊在名詩《秦婦吟》中照搬:“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夠厲害的,難怪他對楊玉環(huán)的眼神的把握也是那樣準(zhǔn):“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你看女人的秋波是何等樣的威力,不僅能剪破秋水,而且還能令同性美色頓失。還有更甚的,最能體會人神之間微妙戀情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見了漢代李夫人的塑像(注意,還未見到真人)就忍俊不住感嘆:“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眸割。”美人(李夫人肯定是美人無疑)眼神如刀,已不僅僅是誘惑力,而是極具殺傷力了,可怕不?其實(shí)沒什么可怕的,“柔腸寸斷”該作何解釋?最美的結(jié)果就是被美人秋波所割。
男人們心里清楚,秋波的殺傷力倒是其次,最難的是感染秋波后的體弱發(fā)燒,李煜感染了“橫欲流”的秋波之后不久便“垂淚對宮娥”,江山易主,生命不保了。因此上,多情的男人總是敗在女人秋波的漣漪中,以致宋人周邦彥只有搖頭感嘆:“無賴是橫波。”
[按:
一串秋波, 一串故事;多少秋波,多少故事,秋波不知釀成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與春秋家國的變化更迭。
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dāng)他臨去秋波
那一轉(zhuǎn)!休道是小生,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這是著名的《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中的曲詞,也是中國歷史上寫秋波最有名的一段。本來,張生見了崔鶯鶯后被她的美麗所驚倒,而此時崔鶯鶯見來了生人急欲回避走開。望著離去的背影,張生餓眼悵然,饞涎直滴,未得病卻已失了常態(tài),進(jìn)入了顛迷狂熱之中,即“透骨髓相思病染”,人去了,看來希望是沒有了。然而,轉(zhuǎn)瞬間,生機(jī)頓來,鶯鶯在張生欲支持不住之時,偶回頭,送了一個眼神給他,直令張生魂歸魄醒,眼前頓時變得陽光明媚。鶯鶯這臨去秋波那一 轉(zhuǎn)”,在她自身,是像秋水般明亮的眼神,脈脈含情,輕靈流利地閃動著,含蘊(yùn)并傳遞著許多親切、溫柔、熱忱、依戀與向往的意緒和風(fēng)韻。而在她和張生之間,就提供了一種既蘊(yùn)藉又明朗的訊息,既可使張生體察到她的深情和勇氣,又不讓在場的其他人有所覺察;既不失相國千金很有教養(yǎng)的雅致風(fēng)度,又不拘于相府門第而恪守封建之禮……這正如明人蕭孟0在《蕭氏研鄰詞說》中指出的:“蘭麝留香,珠簾映面,去后象也;春光眼前,秋波一轉(zhuǎn),去后情也。”一個壯志赴考的窮愁書生,一個重孝在身的相府小姐,在這莊嚴(yán)肅穆的佛殿圣地,合演了一幕目挑心招的喜劇。這千古一秋波,正不知蕩漾了多少癡男怨女的春心,不僅使崔張愛情,也使一出《西廂記》留名千古,致使王實(shí)甫之后,不知有多少文人爭相做起“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的評賞文章。據(jù)我所知,明刊本《西廂記》都附有署名國子生的《秋波一轉(zhuǎn)論》,后來清人徐震著《美人譜》論美人之韻也特意將“臨去秋波一轉(zhuǎn)”作為最后一種條件。他的美人之韻是:
簾內(nèi)影、蒼苔履跡、倚欄待月、斜抱云和、歌余舞倦時、嫣然巧笑、臨去秋波一轉(zhuǎn)。
“臨去秋波一轉(zhuǎn)”作為最后一韻,正顯出美人之韻中眼神的重要。這一點(diǎn),我覺得至少是抓住了要眇之處,看美人韻致而重眼睛,至少比看小腳要健康得多,美麗得多。從這一點(diǎn)是講,秋波之韻正是美人的“壓卷”之韻,有誰能想得到,鶯鶯當(dāng)年的一回頭、一弄眼竟產(chǎn)生了這么大的美學(xué)沖擊力。
黑眼睛送秋波,是中國女人的擅長,是中國男人的享受,那么,在藍(lán)眼睛、黃眼睛的外國人中,是否也有秋波之弄呢?有的,只是沒有中國人的那般悠久,那般傳統(tǒng)。
據(jù)說在中國的讀者群中,姿色平常的女人最愛讀《簡愛》,這概是一種微妙平衡吧。就是在《簡愛》這本書中,夏綠蒂·勃朗特寫道:“靈魂在眼睛中有一個解釋者——時常是無意的,但卻是忠實(shí)的解釋者。”“時常是無意的”,那就是說關(guān)鍵時刻就是有意的了,你看外國人多么會解釋!關(guān)鍵時刻,杰克·倫敦在《馬丁·伊登》中寫麗茜的眼睛時說:“自從人分了男女以來,世世代代的女人的魅力全活龍活現(xiàn)在她這對眼珠中了。”關(guān)鍵時刻,藍(lán)眼睛有時就取代了嘴的作用,《復(fù)活》中的卡邱霞在與聶赫留朵夫相遇時,“她的眼睛好像在問,這件事我做得對嗎?”“對,親愛的,對,這件事做得對;一切都對,一切都美。我心里充滿了愛!”秋波的交流在這里達(dá)到了相當(dāng)?shù)哪跖c溫婉,而不像巴爾扎克在《貝姨》中那么直接說出:“他一雙眼睛簡直是十大扎情書。”眼睛真是包含了無限,任誰也難以窮究到底,所以普希金就說奧列尼娜的眼睛“有多少深思的性靈,有多少稚氣的單純,有多少纏綿的語言,多少柔情和多少幻夢……”面對一雙佳人的眼睛,真如讀一本人生的百科全書。但你也切莫只做如是想,聽聽喬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喊聲:“你的眼睛殺了我,愛茉莉!”
3.曖昧的眼神。
眼睛能殺人,這又回到李商隱“柔腸早被秋眸割”上來了,中外男人在此問題上大概是不用磋商的。
眼睛為何具有這般神力?我想是否與它是人身所有敏感神經(jīng)的集中點(diǎn)有關(guān)呢?曾經(jīng)寫過《裸猿》一書的英國著名生物人類學(xué)家莫利斯在《人體秘語》中曾給眼睛下過這樣的定義:
它直徑大約2.5厘米,但卻像是從石器時代以來就有的最復(fù)雜的電視攝影機(jī)。在眼球后方感光靈敏的角膜含有1.37億個細(xì)胞,將收到的信息傳送至腦部。這些感光細(xì)胞在任何時間均可同時處理150萬個信息。而它卻是人體中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間生長最少的器官。
神了,“生長最少的器官”卻能釋放出感天動地的能量。這種能量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天生具備的,秋波能“弄”好,也是來自后天多方面的積累,是學(xué)識、素養(yǎng)、氣質(zhì)等多方面的綜合。臨去的那一轉(zhuǎn),也并不是誰都能“轉(zhuǎn)”出來的,或者是想“轉(zhuǎn)”就會“轉(zhuǎn)”出來的。想當(dāng)年那張生盡管窮愁一些,但鑒賞力還是蠻高的,也并不是見了秋波就酥了的人物。所以說,對女性而言,秋波雖好,還在善弄,弄不好,就成了“飛眼”,濫施秋波,是絕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但在男人,也應(yīng)善于鑒賞,何為“秋波”,何為“飛眼”?切不要見了女性眼神就多情,自認(rèn)為那就是秋波,實(shí)際上可能漣漪也不是,充其量只是“飛”了你一下,自當(dāng)明白。宋人蘇東坡《百步洪》詩有句:“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這里涉及到一個很有趣的典故:南朝謝氏家族二世祖謝鯤,字幼輿,年輕時看上一位芳鄰,是位當(dāng)窗而織的漂亮姑娘。謝鯤有一次在窗口挑逗她,她不予理睬(即未肯回秋波)。謝鯤依然不走,繼續(xù)大膽挑逗。姑娘情急,冷不防甩過一只飛梭,正好打中謝鯤臉面,當(dāng)場掉下兩顆門牙。此事在士林中傳為笑談,說是“任達(dá)不已,幼輿折齒”。哪知謝鯤過后并不在意,也沒有向那位姑娘計較掉了的兩顆門牙,還悠然自得道:“折齒算什么,又不妨礙我嘯歌!”今天看來,謝鯤的作法盡管放達(dá),但還是太不值,丟了兩顆門牙,也未換來秋波。在此倒要提醒今日男人們,佳人而未將秋波送你,就該趁早退卻,知趣一些,免受“飛棱”之苦。否則,盡管能“嘯歌”,卡拉ok比賽卻得不到高分了。 秋波之弄,可說是中國女性的專利 。
秋波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1.《晉書·謝鯤傳》載:“鄰家高氏女有美色,鯤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說的是,謝鯤家住建康,鄰居姓高的人家有個女兒,長得很美。謝鯤去挑逗她。當(dāng)時那女子正在織布,怒他無禮,隨手拋出織布的梭子打他,把他的兩顆門牙都打斷了。
2.后來,宋代蘇軾把這個典故寫進(jìn)《百步洪》詩,有“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指謝鯤)欲語防飛梭”一句,后代遂用“秋波”形容美女清如秋水.
宋人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細(xì)琢磨此話極入骨。記得“文革”時偷讀《西廂記》,醉意朦朧中,頗不解“臨去秋波那轉(zhuǎn)”的好處,盡管那上邊批著:“‘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廂》關(guān)竅”的話。這大概正是“不識愁滋味”,還“愛上層樓”的境界。后來逐漸懂了,因此上看美人也就專愛看她的眼睛,體會她的秋波之弄。
將美人的眼神弄成秋天的水波,不知是哪位大手筆的創(chuàng)造,它不僅道出了眼睛的清澈明亮,還有著一種顧盼中的液態(tài)流曳用被浸潤、被留住的獲得效應(yīng),真夠精彩的。
椐我所知,最早將秋波一詞運(yùn)用到文學(xué)中的,是南唐那位只會做詞而不會治國的皇帝李煜。他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風(fēng)流皇帝,詞作得好,用語獨(dú)具風(fēng)格,連他同時代和后世的大文豪都公開承認(rèn)。大約正是因為這一點(diǎn),他很讓女人們喜歡,那是真的喜歡,不摻任何的權(quán)利因素。如他和昭惠后周氏之妹小周后的戀愛,就很平民色彩。小周后在姐姐生病時來到宮中,一下愛上了姐夫李煜,而身邊有著數(shù)不盡美人的李煜也為此神魂顛倒。在花明月暗,輕霧迷蒙的夜晚,小周后手提金縷鞋,只穿著絲襪,悄無聲息地來和李煜幽會。兩人心音顫顫,每次都恣意盡歡。后來,大周后病故,妹妹接替了姐姐的位置,為此,李煜很認(rèn)真地為小周后火辣辣的眼睛和不顧一切的真情寫了三首《菩薩蠻》,其中一首寫她的眼神說:“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想來小周后的眼睛是很勾魂攝魄的,而李煜用“秋波”比喻也算是恰到好處,而且還正是這位風(fēng)流皇帝的長處,因為后人都知道他善用“水”創(chuàng)造意象,最有名的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般人只知道他用春水比愁緒用得好,殊不知用秋水比眼神也照樣絕。兩大發(fā)明,足令后人嘆為觀止。看來皇帝也須有點(diǎn)看家本領(lǐng),江山管不好,詞作好了也行,就像有的皇帝愛殺豬,有的皇帝愛打家具一樣,江山失去了,名聲卻留下了。但讓人關(guān)心的是,不知李皇帝當(dāng)時從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緒中,還能見到“秋波”否?
看美人而注重眼睛,這似乎是中國男人的經(jīng)驗與傳統(tǒng),他們深知,“眼為一身之日月,五內(nèi)之精華”。 亞圣公早在《孟子·離婁上》中說:“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0焉;胸中不正,則眸子0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0哉”。他說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了。因為眼睛不能遮蓋一個的丑惡。一個人胸中正,眼睛就明亮;胸中不正,眼睛就昏暗。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注意觀察他的眼睛,這個人的善惡又能往哪里隱藏呢?看來孟夫子觀察人首先是看眼睛的,不知他對美人的眼睛如何評價,是否也受秋波的沖擊,為尊者諱,后人不得而知。漢代的王充倒是坦白,他在《論衡》中直言說:“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同時代的《淮南子》中也說:“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于目。”這已然說得很明確了,以至于晉代大藝術(shù)家顧愷之肯定地總結(jié)出:“四體妍蚩,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到了這時候,從理論上,男人們完成了對眼睛的統(tǒng)一認(rèn)識。
其實(shí),遠(yuǎn)在孟子之前,男人們早就被美人的秋波所征服。春秋時代,碩人的秋波不僅讓民間詩人傾倒,也讓官府的采詩人難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莊姜的秋波看煞了衛(wèi)莊公以下的所有衛(wèi)國人,被載入《詩經(jīng)》中,千古流傳。大詩人屈原也不能免俗,在《少司命》中扯著嗓子贊揚(yáng)美人,并夸夸其談地說:“滿堂兮美人,忽獨(dú)與余兮目成。”一屋子美人都和他兩情相悅,用目光和他達(dá)成情意的默契。誰能想到繃著面孔上下求索熱衷家國之治的屈子也能這般和美人眉來眼去呢?“無情未必真豪杰”,大可不必為此驚詫,男人們大都會是這樣。況且屈原活動的楚地之女一向是以眼神散發(fā)魅力的,就連極度標(biāo)謗不好色的宋玉也終生難忘湘女的眼波,醉心于小女子那“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只將她們偷偷一看,眼波流動的細(xì)節(jié)就牢牢地記在心里了。
美人如秋水的眼波,令男人們銷魂,更令男人們難以抵御。白居易,這位中唐的大詩人,一生尤重歌女,對琵琶女的同情自不必說,而對彈箏女也充滿柔情,《箏》詩中,他鮮活地寫道:“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后來這句詩又被李賀和晚唐的韋莊看中,李賀在《唐兒歌》中化用:“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韋莊在名詩《秦婦吟》中照搬:“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夠厲害的,難怪他對楊玉環(huán)的眼神的把握也是那樣準(zhǔn):“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你看女人的秋波是何等樣的威力,不僅能剪破秋水,而且還能令同性美色頓失。還有更甚的,最能體會人神之間微妙戀情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見了漢代李夫人的塑像(注意,還未見到真人)就忍俊不住感嘆:“壽宮不惜鑄南人,柔腸早被秋眸割。”美人(李夫人肯定是美人無疑)眼神如刀,已不僅僅是誘惑力,而是極具殺傷力了,可怕不?其實(shí)沒什么可怕的,“柔腸寸斷”該作何解釋?最美的結(jié)果就是被美人秋波所割。
男人們心里清楚,秋波的殺傷力倒是其次,最難的是感染秋波后的體弱發(fā)燒,李煜感染了“橫欲流”的秋波之后不久便“垂淚對宮娥”,江山易主,生命不保了。因此上,多情的男人總是敗在女人秋波的漣漪中,以致宋人周邦彥只有搖頭感嘆:“無賴是橫波。”
[按:
一串秋波, 一串故事;多少秋波,多少故事,秋波不知釀成了多少人的悲歡離合與春秋家國的變化更迭。
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當(dāng)他臨去秋波
那一轉(zhuǎn)!休道是小生,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這是著名的《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中的曲詞,也是中國歷史上寫秋波最有名的一段。本來,張生見了崔鶯鶯后被她的美麗所驚倒,而此時崔鶯鶯見來了生人急欲回避走開。望著離去的背影,張生餓眼悵然,饞涎直滴,未得病卻已失了常態(tài),進(jìn)入了顛迷狂熱之中,即“透骨髓相思病染”,人去了,看來希望是沒有了。然而,轉(zhuǎn)瞬間,生機(jī)頓來,鶯鶯在張生欲支持不住之時,偶回頭,送了一個眼神給他,直令張生魂歸魄醒,眼前頓時變得陽光明媚。鶯鶯這臨去秋波那一 轉(zhuǎn)”,在她自身,是像秋水般明亮的眼神,脈脈含情,輕靈流利地閃動著,含蘊(yùn)并傳遞著許多親切、溫柔、熱忱、依戀與向往的意緒和風(fēng)韻。而在她和張生之間,就提供了一種既蘊(yùn)藉又明朗的訊息,既可使張生體察到她的深情和勇氣,又不讓在場的其他人有所覺察;既不失相國千金很有教養(yǎng)的雅致風(fēng)度,又不拘于相府門第而恪守封建之禮……這正如明人蕭孟0在《蕭氏研鄰詞說》中指出的:“蘭麝留香,珠簾映面,去后象也;春光眼前,秋波一轉(zhuǎn),去后情也。”一個壯志赴考的窮愁書生,一個重孝在身的相府小姐,在這莊嚴(yán)肅穆的佛殿圣地,合演了一幕目挑心招的喜劇。這千古一秋波,正不知蕩漾了多少癡男怨女的春心,不僅使崔張愛情,也使一出《西廂記》留名千古,致使王實(shí)甫之后,不知有多少文人爭相做起“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的評賞文章。據(jù)我所知,明刊本《西廂記》都附有署名國子生的《秋波一轉(zhuǎn)論》,后來清人徐震著《美人譜》論美人之韻也特意將“臨去秋波一轉(zhuǎn)”作為最后一種條件。他的美人之韻是:
簾內(nèi)影、蒼苔履跡、倚欄待月、斜抱云和、歌余舞倦時、嫣然巧笑、臨去秋波一轉(zhuǎn)。
“臨去秋波一轉(zhuǎn)”作為最后一韻,正顯出美人之韻中眼神的重要。這一點(diǎn),我覺得至少是抓住了要眇之處,看美人韻致而重眼睛,至少比看小腳要健康得多,美麗得多。從這一點(diǎn)是講,秋波之韻正是美人的“壓卷”之韻,有誰能想得到,鶯鶯當(dāng)年的一回頭、一弄眼竟產(chǎn)生了這么大的美學(xué)沖擊力。
黑眼睛送秋波,是中國女人的擅長,是中國男人的享受,那么,在藍(lán)眼睛、黃眼睛的外國人中,是否也有秋波之弄呢?有的,只是沒有中國人的那般悠久,那般傳統(tǒng)。
據(jù)說在中國的讀者群中,姿色平常的女人最愛讀《簡愛》,這概是一種微妙平衡吧。就是在《簡愛》這本書中,夏綠蒂·勃朗特寫道:“靈魂在眼睛中有一個解釋者——時常是無意的,但卻是忠實(shí)的解釋者。”“時常是無意的”,那就是說關(guān)鍵時刻就是有意的了,你看外國人多么會解釋!關(guān)鍵時刻,杰克·倫敦在《馬丁·伊登》中寫麗茜的眼睛時說:“自從人分了男女以來,世世代代的女人的魅力全活龍活現(xiàn)在她這對眼珠中了。”關(guān)鍵時刻,藍(lán)眼睛有時就取代了嘴的作用,《復(fù)活》中的卡邱霞在與聶赫留朵夫相遇時,“她的眼睛好像在問,這件事我做得對嗎?”“對,親愛的,對,這件事做得對;一切都對,一切都美。我心里充滿了愛!”秋波的交流在這里達(dá)到了相當(dāng)?shù)哪跖c溫婉,而不像巴爾扎克在《貝姨》中那么直接說出:“他一雙眼睛簡直是十大扎情書。”眼睛真是包含了無限,任誰也難以窮究到底,所以普希金就說奧列尼娜的眼睛“有多少深思的性靈,有多少稚氣的單純,有多少纏綿的語言,多少柔情和多少幻夢……”面對一雙佳人的眼睛,真如讀一本人生的百科全書。但你也切莫只做如是想,聽聽喬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喊聲:“你的眼睛殺了我,愛茉莉!”
3.曖昧的眼神。
眼睛能殺人,這又回到李商隱“柔腸早被秋眸割”上來了,中外男人在此問題上大概是不用磋商的。
眼睛為何具有這般神力?我想是否與它是人身所有敏感神經(jīng)的集中點(diǎn)有關(guān)呢?曾經(jīng)寫過《裸猿》一書的英國著名生物人類學(xué)家莫利斯在《人體秘語》中曾給眼睛下過這樣的定義:
它直徑大約2.5厘米,但卻像是從石器時代以來就有的最復(fù)雜的電視攝影機(jī)。在眼球后方感光靈敏的角膜含有1.37億個細(xì)胞,將收到的信息傳送至腦部。這些感光細(xì)胞在任何時間均可同時處理150萬個信息。而它卻是人體中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間生長最少的器官。
神了,“生長最少的器官”卻能釋放出感天動地的能量。這種能量不是一朝一夕或是天生具備的,秋波能“弄”好,也是來自后天多方面的積累,是學(xué)識、素養(yǎng)、氣質(zhì)等多方面的綜合。臨去的那一轉(zhuǎn),也并不是誰都能“轉(zhuǎn)”出來的,或者是想“轉(zhuǎn)”就會“轉(zhuǎn)”出來的。想當(dāng)年那張生盡管窮愁一些,但鑒賞力還是蠻高的,也并不是見了秋波就酥了的人物。所以說,對女性而言,秋波雖好,還在善弄,弄不好,就成了“飛眼”,濫施秋波,是絕不會有好結(jié)果的。
但在男人,也應(yīng)善于鑒賞,何為“秋波”,何為“飛眼”?切不要見了女性眼神就多情,自認(rèn)為那就是秋波,實(shí)際上可能漣漪也不是,充其量只是“飛”了你一下,自當(dāng)明白。宋人蘇東坡《百步洪》詩有句:“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這里涉及到一個很有趣的典故:南朝謝氏家族二世祖謝鯤,字幼輿,年輕時看上一位芳鄰,是位當(dāng)窗而織的漂亮姑娘。謝鯤有一次在窗口挑逗她,她不予理睬(即未肯回秋波)。謝鯤依然不走,繼續(xù)大膽挑逗。姑娘情急,冷不防甩過一只飛梭,正好打中謝鯤臉面,當(dāng)場掉下兩顆門牙。此事在士林中傳為笑談,說是“任達(dá)不已,幼輿折齒”。哪知謝鯤過后并不在意,也沒有向那位姑娘計較掉了的兩顆門牙,還悠然自得道:“折齒算什么,又不妨礙我嘯歌!”今天看來,謝鯤的作法盡管放達(dá),但還是太不值,丟了兩顆門牙,也未換來秋波。在此倒要提醒今日男人們,佳人而未將秋波送你,就該趁早退卻,知趣一些,免受“飛棱”之苦。否則,盡管能“嘯歌”,卡拉ok比賽卻得不到高分了。 秋波之弄,可說是中國女性的專利 。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8
參考資料:
1.百度知道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溫庭筠 《蘇武廟》詩:“ 茂陵 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棄疾 《菩薩蠻》詞:“不似遠(yuǎn)山橫,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薩蠻》詞:“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宋 蘇軾 《百步洪》詩:“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輿 欲語防飛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艙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頻轉(zhuǎn),瞧著 許宣 。” 葉圣陶 《倪煥之》十:“女郎的步子該怎樣把兩腿交互著走咯,拈著手帕的那只手該怎樣搭在腰間咯,眼光該怎樣傳送秋波咯……他們都一絲不茍地陳說著,監(jiān)督著。”
3.喻指蘊(yùn)含著的深情。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說的是直到現(xiàn)在,由事實(shí)證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來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遠(yuǎn)迢迢的送來的秋波。”
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
波代表是什么動物
1. 波代表是身上長有皺紋的動物。2. 波,指的是水面振蕩起伏的運(yùn)動。3. 大多數(shù)無體毛的動物,例如大象、無毛貓和裸鼴鼠,會長有皺紋,這是它們散熱的一種方式。4. 此外,一些長毛的動物身上也會出現(xiàn)皺紋,例如沙皮狗。
波到底是什么東西
上面是維基的 不斷重復(fù)進(jìn)行的擾動或位移現(xiàn)象就稱為波。這個是百科全書上的 樓上的和問題不符阿,樓主是要波的定義。回答者:tomyu168 - 魔法師 五級 3-6 19:47 評價已經(jīng)被關(guān)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好 50% (0) 不好 50% (0)其他回答共 4 條 波是振動的傳播過程,振動是波動的根源。換...
“波”的拼音是什么?
“波”的拼音是:bō 1、拼 音 :bō ,從水,皮聲。本義:波浪,水自身涌動而成波動的水面 2、風(fēng)波。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 。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軒然大波 3、激蕩,起水波 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又如:波騰(波浪涌起的樣子。多比喻眾議激烈);波靡(隨波起伏,順風(fēng)而倒);...
什么是波?
我說的絕對對 源自香港,香港人管球叫“波”,后來延伸到了一些圓的東西,波鞋=球鞋,波霸=胸部像球,
什么是波?
振動在介質(zhì)中傳播就是波
什么是波,什么是粒子
機(jī)械波是周期性的振動在媒質(zhì)內(nèi)的傳播,電磁波是周期變化的電磁場的傳播.物質(zhì)波既不是機(jī)械波,也不是電磁波.在德布羅意提出物質(zhì)波以后,人們曾經(jīng)對它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解釋.到1926年,德國物理學(xué)家玻恩(1882~1970)提出了符合實(shí)驗事實(shí)的后來為大家公認(rèn)的統(tǒng)計解釋:物質(zhì)波在某一地方的強(qiáng)度跟在該處找到...
波是什么,波能運(yùn)動嗎,波是物質(zhì)嗎,波是人為定義嗎?
就我個人感覺,波不是物質(zhì),因為波的存在是物質(zhì)的某種有規(guī)律的運(yùn)動,所以我覺得波應(yīng)該算是一種運(yùn)動,不一定是物質(zhì)的運(yùn)動,也可能是場的運(yùn)動,或者說是場的變化。
波、信號什么意思,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波: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連續(xù)的東西,如水波,他有波峰、波谷;就像水浪一樣,有高有低低向前推進(jìn);波可以看成是時間的函數(shù):B = W(t);信號:信號自然是用來表示事物信息的特征的;就你的意思而言,指的應(yīng)該是 數(shù)字信號,那也就是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離散的點(diǎn)序列;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波可以理解為連續(xù)的...
什么是波?
概述 隨著機(jī)械波的傳播,介質(zhì)中的質(zhì)點(diǎn)振動起來。根據(jù)質(zhì)點(diǎn)的振動方向和波傳播的傳播方向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把機(jī)械波分為橫波和縱波兩類。橫波 物理學(xué)中把質(zhì)點(diǎn)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稱作橫波。在橫波中,凸起的最高處稱為波峰,凹下的最低處稱為波谷。繩波是常見的橫波。縱波 物理學(xué)中把質(zhì)點(diǎn)...
波這個字是什么詞性
波是個名詞。有時也可作形容詞,如波動,意即象波-樣動著。也可作量詞,如一波一波的發(fā)生了好多事。有動詞,如波及。
相關(guān)評說: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
禹王臺區(qū)平面: ______ 秋波是什么?當(dāng)然是秋水,是秋風(fēng)中的湖波漣漪,清澈,漾動.然而在古人的詩中,這秋波卻演變成了女人的眼神,所謂“眉如青山黛,眼似秋波橫”.《晉書》中雖然有謝鯤被鄰家女子打折牙的記載,但那還不是“秋波”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秋波”的意思,當(dāng)是唐代詩人李賀.李賀《唐兒歌》中有“骨重神寒天廟器,一雙瞳人剪秋水”的妙句,雙瞳剪水,形容眼神的清澈.秋波的最早出處,是否就是李賀的這兩句詩,我無法考證,但在這之后,指美女之眼為秋波、秋水者才逐漸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