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什么意思?
五代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李煜生平介紹
1.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國君。
2.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李煜死于汴京,世稱南唐后主、李后主。
3.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二,賞析
1."虞美人"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后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引用網(wǎng)絡(luò))
2. 這首詞是李煜在歸順?biāo)纬笏觥?br />
舂花和秋月,以季節(jié)時令來指代一年的時光。
第一句: 舂華秋月多么美好的季節(jié),可是我作為囚徒,這樣痛苦的日子什么時候能夠結(jié)束?作為曾經(jīng)的國君,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往事,可是不知怎么的我到底做錯了什么?會到了今天這種地步啊?
雖然不愁吃喝,但是失去了國家,成為了一個囚犯,是多么的不甘心啊。
第二句: 小樓昨夜又刮起了東風(fēng),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回想起故國,回想起以前做國君的日子,真是不敢想象,現(xiàn)在竟然作為一個囚犯。哀婉之中心有不甘。
第三句: 雕欄玉砌,亭臺樓閣指代過去的皇宮,皇宮依然存在,但是主人卻不再屬于我了。時移世易,睹物思人,宮殿還是原來那樣沒有改變,只是哪些宮女和我,容顏已經(jīng)變老了。過去的宮廷里宮女們歌舞歡騰,對現(xiàn)在生活的哀嘆。
第四句: 要問我這亡國之君心中有多少哀愁呢?他就像那向東流的一江舂水一樣多滔滔不絕。亡國之痛無處訴說。
作者通過對舂花秋月美好的季節(jié)的描寫,來和作為一個囚徒的失國之痛做對比。這種反差襯托出作者內(nèi)心無比哀痛和自責(zé)。
這是唐末五代時期南唐國君李煜的絕命詞。要解釋題中所問的一句詞的意思,還得先了解李后主做這闋詞的背景。在李后主做南唐國君的時候,實際上宋代已經(jīng)建立,宋太祖趙匡胤已經(jīng)把中原全部統(tǒng)一了,李后主所領(lǐng)導(dǎo)的南唐只能偏安于江南一隅,隨后不到三年時間,宋就接受了南唐的投降,李后主成了宋代的俘虜,被軟禁在汴京。又是一年的春暖花開時,李煜睹景思情,于是就寫下了此闋感情豐沛的遺作,此后時間不久,李就被別人毒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感慨:采用反問句,實際上是自己問自己,你有多么憂愁啊?答曰:這許多的憂愁就像是那日夜不停留的滾滾東流江水,一刻也不停息。做為亡國之君、更作為階下囚,沒有憂愁是不可能,沒有對以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回憶也是不可能的,亡國之恨與思鄉(xiāng)之愁相互交織,涌上心頭,但現(xiàn)在能做的,也就只有想想而已。
這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不可多得的寫憂傷的名篇,特別是最后一句,更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時常被后人引用,以表達(dá)愁緒滿腸的心境。
首先,本詩的作者出至一個皇帝,而且是一個文學(xué)造詣很高的皇帝,一個完完全全的詩人。詩人本身就多愁善感,感情非常豐富的。而作為一個皇帝,面臨的是江山社稷,權(quán)利,戰(zhàn)爭和殺戮。這與一個多愁善感,喜歡文學(xué)藝術(shù),憧憬和平寧靜生活的人的心愿是背道而馳的。而李煜在位的時候,剛好遇上一心想統(tǒng)一中國的軍事家,武術(shù)家的宋朝開國之人趙匡胤。李煜的小朝廣庭南唐在當(dāng)時只能算一個地方政權(quán),那里有能力抗衡雄心勃勃,實力雄厚的趙匡胤。滅亡是在所難免的。面對失敗,面對國家的滅亡,政治權(quán)利的喪失,甚至要面對死亡。作為一個皇帝,一個詩人,一個感情非常豐富的人,長期茍延殘喘于大宋朝的威脅之下,他的心情?自然是:“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而這一切對他來說,都是“不堪回首”的。請設(shè)想一下,一個國君,自己的國家都不在了。自己也淪為階下囚,朝不保夕。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而且李煜面對的并不一般人面對的生死那么簡單,一國之君,喪失了帝位及榮華富貴,成了一個待宰的囚徒。這反差是正常人熊承受的嗎?他怎么不“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出自據(jù)說是南唐后主李煜絕命詞中的最后兩句,全詞滲透了無處不在的哀思,以問答的修辭手法表述了無窮的憂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自問自答的形式作者將自已愁苦心情推向了高潮,比作似滔滔春江之水萬古不絕無窮無盡。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shù)感染力。
永恒的意思!一江春水可能永遠(yuǎn)向東流,同地球的自旋與中國位置有關(guān)!這首詞很可怕,傻佬白癡無文化的人一聽就明白,總之就是天荒地老,痛苦悲愁,一代一代人重復(fù)經(jīng)歷!但總會隨著時間過去!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野草!世界上太多永恒的輪回重復(fù)現(xiàn)象!
回望過往,拈量未來,憂國及已。作者心中滿滿的不舍與絕望!感慨如你問我,心里有多少的煩惱,那她就象春天里那冰雪解凍了的滔滔江水,奔騰不息,一去不復(fù)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話同時也引起了世間人的共鳴
,遂成千古名句!
謝謝網(wǎng)友邀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詩詞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比喻深處帝王的他,卻感到憂國憂民的感懷之情,訴傾南唐敗落與悲傷,逆流成河可嘆!繳發(fā)與訴說內(nèi)心的感處!
謝謝相邀:這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里面的最后兩句。本來這個亡國之君不愛做皇帝,卻硬把他架到皇位上去。但此君卻只愛舞文弄墨,不愛江山,最后弄的國破家亡。這兩句的意思正是表達(dá)出他心中對理想無奈和對于國家無限熱愛卻又無能為力。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這是一句千古絕句,廣為流傳。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流不停的滔滔江水,滾滾向東流。比喻一個人心中的哀愁如流水一樣向著東方流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說也說不盡。這兩句是出自五代南唐李煜的《虞美人》。全文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全首詞的意思是: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的春水是什么意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出自李煜的《虞美人》,“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作為國君,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作為詞人,他卻...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賞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通:闌)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fēng),在這皓月當(dāng)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釋義。
釋義: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注釋: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出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全文:春花秋月何時,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歌詞是什么意思
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歌詞是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表達(dá)了愁緒的綿綿不絕。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由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改編而成,將最經(jīng)典的一句改成了歌詞。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翻譯:這年的時光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fēng),在這皓月當(dāng)空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意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意思:問你的愁怨有多少啊,就如同那一江向東流去的春水一般長。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詩的意思是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這句詩出自宋朝軍事家岳飛的《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原文選段: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譯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話什么意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乎是李煜畢生詞作的精華所在。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將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與滔滔水勢聯(lián)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蘊大氣,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奔涌而出的憂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詩句,劉禹錫的“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的“便作春江都...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什么意思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浪漫纏綿,讀來展現(xiàn)于眼前的是一幅涂滿了懷舊以及略帶淡淡感傷的唯美之景,如此凄麗絕塵的意景,不禁令人想起了一段段執(zhí)迷不悔的傳奇。仿如逝水一般東去的,不僅僅只有艷美的夜色里,披著寒風(fēng)為它們唱一支挽歌。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關(guān)評說: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是比喻.將愁緒比作春水.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他的《虞美人》一詞, 也是他作為階下囚所寫下的最后一首詞,因為其對亡國的思念與對曾經(jīng)的悲切,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正是因為這首詞惹惱了皇上從而讓他被賜毒酒而忘. 也可以說是...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借自問自答的型式以一江“春水”(越漲越高)來喻內(nèi)心里郁積的怨恨而又無可奈何!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表達(dá)了作者對國破的無奈之情,和自己身為階下囚的哀怨!自己有滿腔愁怨無人可述,就如春水般的潺潺流過!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里詞人用一江春水來比喻愁苦的事情很多,好像無窮無盡的春江水一樣,滔滔不盡,奔流不息.形象生動地說明他心中的“愁”是無窮無盡的.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比喻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也是設(shè)問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構(gòu)思巧妙,是運用夸張的比喻句. 是的都是用夸張手法表現(xiàn)作者心情!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句是全詞題眼,也是千古絕句,廣為流傳.李煜的愁只能自問自答,因為實在無人與他“對泣新亭”,足見作者的孤寂.” 這一江之水也充滿豪氣.李清照是個婦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絕佳.“春水 ”帶點花瓣,有形有聲有色,把“愁”字立體化了.一個“向東流”,最近的聯(lián)想是《長歌行》中“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但“向東流”含義更深了,東流之水可理解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會成“眼淚匯入長江”之意,可謂“千古一愁”.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說簡單點,前面沒有冒號的話,引號最后就不能用句號. 句式為 我說:“我愛你.” 要理論依據(jù)的話去問高中語文老師.這種題不要去記死規(guī)定,要自己總結(jié).
商洛市標(biāo)題: ______[答案] 前句是化無形為有形 運用的是比喻中的明喻手法 突出愁在數(shù)量與時間上的無限 后句不是比喻 它只是寫出了愁的重量 運用了夸張的手法 強調(diào)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