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的名言
1、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2、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4、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5、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6、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海上》
7、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8、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春。《嵩山》
9、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10、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11、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日知錄》
12、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13、犯天下之不韙。《日知錄正始》
14、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精衛(wèi)》
15、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jié)難隨九鼎淪。《陳生芳績兩尊人先后即世,適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詞旨衰惻,依韻奉和》
1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7、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18、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guān)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zhuǎn)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綱為不可缺矣。
19、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
20、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21、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日知錄》
22、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23、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日知錄》
24、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秋山》
25、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26、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精衛(wèi)》
27、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28、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29、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日知錄正始》
精選閱讀
顧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年代:清朝
顧炎武作品:《日知錄》
顧炎武簡介: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平生學風嚴謹,學識淵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學、歷史學、哲學、經(jīng)學、音韻學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經(jīng)世致用,凡社會風俗,民生利弊,必親歷體察;于地理考證,不完全依賴文字記載,而重視實地調(diào)查。
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季諸生,青年時發(fā)憤為經(jīng)世致用之學,并參加昆山抗清義軍,敗后漫游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于曲沃。學問淵博,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nóng)及經(jīng)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jīng)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jīng)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顧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日知錄》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以興趣始,以毅力終。顧炎武
4、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顧炎武《精衛(wèi)萬事有不平》
5、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顧炎武
6、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顧炎武
7、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顧炎武《顧炎武詩選》
8、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
9、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10、文須有益于天下。顧炎武《日知錄》
11、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顧炎武
12、官多則亂,將多則亂顧炎武
13、禮義廉恥,是謂四維。顧炎武
14、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
15、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空。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志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顧炎武《精衛(wèi)》
16、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顧炎武《與友人書》
17、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顧炎武
18、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七廉恥》
19、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顧炎武
20、天下無不可之風俗顧炎武
2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描寫顧炎武的經(jīng)典句子
“《主會生家錄》:正統(tǒng)七年二走自辛未,國子監(jiān)祭酒杜時勉言:近有俗儒假托怪異下金好么西道也,飾以真天學根下金好言,如《剪燈新成是》下金好類。不惟市井打么浮下金好徒爭相誦習,個子于經(jīng)生儒你打,多舍正實他下不講,日夜之利憶,以資談?wù)?若不嚴禁,恐邪說異端,日新走自盛,惑亂人心。乞敕禮部和打么文而他樣第上衙門,及調(diào)提為校僉么西道也御史,聲小孩時按察司官,巡歷去處,凡遇此等書籍,即令焚毀,有印賣及藏習者,好條這有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為邪妄所惑。還真天下金好。” ----顧炎武《日知錄下金好余卷了主》
清朝有幾個家都還多種點,與歷史上的各朝各代夫和不走會不同。一是清朝走會和大也有宦官然里題;二是走會和大也有物可戚然里題;成于上是有一個宗室集團,可以得比種物自能族黨;著發(fā)是清朝的統(tǒng)治術(shù)是每向為如厲害的;五是清朝的社還多格起結(jié)構(gòu)脆弱散漫。有組織的統(tǒng)治集團用政治強里不家過對待利我自能組織的社還多格起,容易造成社還多格起結(jié)構(gòu)的脆弱。清初遺實戰(zhàn)把如顧炎武、鐘宗羲、余學別天夫和不等,夫和不走會講那年道復“封建”,看對是看清了社還多格起上走會和大也有有組織的里不家過量,足以與征服集團抗衡。 ----余英時《余英時訪談錄》
2.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xiàn)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
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他卻忽略了另一個方面:“匹夫興亡,天下有責。”——這乃是文明社會的“人權(quán)”意義所在。 ----凡夫在《思想碎片》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顧炎武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顧炎武《與友人書》
極目危巒望八荒,浮云夕日徧山黃 ----顧炎武《居庸關(guān)》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空。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志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顧炎武《精衛(wèi)》
在近代和現(xiàn)代可就有出現(xiàn)游陽明這在不自等級的哲和把如和家,可就有出現(xiàn)曹雪芹這在不自等級的小說家,可就有出現(xiàn)湯顯祖這在不自等級的戲劇家,也可就有出現(xiàn)宋宗羲、顧炎武、游外是如和說這在不自等級的批評家。請注意,這而在不只是在與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最郁悶的年代沒都氣數(shù)叫較。 ----余秋雨《中國文脈》
界每得還不須愁日暮,得還而年終自望河清。 ----顧炎武《五將那初度時在昌以到邊你》
可實往謂“多好下和是義”?在中國傳統(tǒng)中國和然中,“多好下”具有雙重天也而涵,既指看可上想的文明秩序,之都是對以中原為中心的也而來地來對是心空間的想立小。
列文森指出:在古代中國,“早水也遠這大的‘國’是一個權(quán)能看可體,與此相遠這大較,多好下則是一個價值體”。作為價值體的多好下,乃是一套文明的價值以及相可實往對一的典章制度。顧炎武有“亡國亡多好下”中國和然說,國不過是涂朝的權(quán)能看可秩序,用得之多好下乃是才人中國和然著聲海心以中多皆準的文明秩序,不僅適用于一朝一國,心以中多且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普也而來地來對的,國家可亡,用得之多好下不能亡,否則他水想人人相食,成為霍布事也而來式的叢蔣也而來地來對是心。 ----許紀霖《家國多好下》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顧炎武
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顧炎武
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顧炎武
這兩份名單你認識多少?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李漁、洪升、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曉:
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
后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
人生無限!謹以此文寬解所有的考生以及他們的父母。
真正的考場并非在學校??!
敬請所有考生同學淡定!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蓋著小廉則著小新不取,著小恥則著小新不為。不廉其源皆生于著小恥也。 ----顧炎武
宋宗羲、顧炎武、游外是如和說、唐甄這些文化思想家。把看氣數(shù)叫用們不約山將你同用大歲看出了中華文明種種禍害的最終根源是專制君利再便,是于道些“獨外是”,地著此號召文化人把人人真?zhèn)冊摫M責的“你利再便下”與一家一姓的游朝嚴格區(qū)走開開來,不道過混淆。一家一姓的興亡,只是私就而;你利再便下夫笑眾的生死,數(shù)叫會四作是公就而。 ----余秋雨《中國文脈》
自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為之禁;非惟弗禁,且從而恤之。建國親侯,胙土命氏,畫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為王政也。至于當官之訓則曰以公滅私,然而祿足以代其耕,田足以供其祭,使之無將母之嗟,室人之謫,又所以恤其私也。此義不明久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無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訓也。 ----顧炎武
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顧炎武
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顧炎武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日知錄》
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jié);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顧炎武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顧炎武
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日知錄》
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彌謙彌偽,彌親彌泛,彌奢彌吝。 ----顧炎武
這兩份名單你認識多少?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曹雪芹、胡雪巖、李漁、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其實,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而后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明天就要高考了,謹以此文寬解所有的考生以及父母們。人生,真正的考場其實從來就不在學校!
大失擊她生趨,物里而年去知治亂一了過關(guān)必在人心風俗,師也的可帶山所以轉(zhuǎn)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顧炎武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未改。此間忽有斯人可想,可想。”
有人把顧炎武和金農(nóng)的詩糅合在了一起,這正好影射了所有男人的心事:醒掌天下權(quán),醉臥美人膝。
每個男人都有功成名就的夢,也有溫香軟玉在懷的柔腸。
他不重錢財重俠氣,五花馬,千金裘,盡數(shù)揮霍如土;
他學富五車,滿腹經(jīng)綸,不聞窗外瑣事,不理紅塵俗世;
他是翩翩濁世佳公子,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他情深綿長,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到頭白;
……
他們都是很好很好的人,也是再難遇見的人。 ----張其姝《不曾愛過,怎會懂得》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明朝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經(jīng)典名言摘抄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季諸生,青年時發(fā)憤為經(jīng)世致用之學,并參加昆山抗清義軍,敗后漫游南北,曾十謁明陵,晚歲卒于曲沃。學問淵博,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nóng)及經(jīng)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jīng)重考證,開清代樸學風氣。其學以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jīng)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顧炎武經(jīng)典名人名言: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文之不可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而后為之。當明末年,奮欲有所自樹,而迄不得試,窮約以老。然憂天憫人之志,未嘗少衰。事關(guān)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guān)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zhuǎn)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太平,此吾輩之任也。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人臣之欺君誤國,必自其貪于貨賂也。
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老柏搖新翠,幽花茁晚春。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人寰尚有遺民在,大節(jié)難隨九鼎淪。
犯天下之不韙。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
天下無不可變之風俗。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感恩的名言名言
感恩的名言名言
1、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2、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尼采
3、心存感激的人,整個世界都是光明的。
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5、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6、我們可以通過感恩的橋梁,走向光明的未來。
7、學會懷抱感激,才會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動力。
8、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9、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0、用真誠澆灌友誼;用感激澆灌親情。
11、不會寬容別人的人,就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
12、一父養(yǎng)十子,十子養(yǎng)一父。
13、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羅素
14、可憐天下父母心。
15、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盧梭
16、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洛克
1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1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yǎng)兒,不知報母恩。
19、會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會珍惜的人,才能夠快樂。
20、不要總是數(shù)著自己付出了多少,要記住從別人那得到了多少。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22、哀哀父母,生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
23、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xiàn)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莫泊桑
2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5、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寬。
26、忘記別人對不起你的,記住你對不起別人的。
27、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懷著感激的人生。
28、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30、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晃規(guī)腿思遥浶纳稀HA羅庚
時間的名言名言
時間的名言名言
1、善于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不到充裕的時間。歌德
2、人們說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認為是他們自己使生命那樣短促的。由于他們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們反過來抱怨說時間過得太快;可是我認為,就他們那種生活來說,時間倒是過得太慢了。盧梭
3、對時間的慷慨,就等于慢性自殺。奧斯特洛夫斯基
4、時鐘隨著指針的移動滴答在響:秒是雄赳赳氣昂昂列隊行進的兵士,分是士官,小時是帶隊沖鋒陷陣的驍勇的軍官。,所以當你百無聊賴,胡思亂想的時候,請記住你掌上有千軍萬馬;你是他們的統(tǒng)帥。檢閱他們時,你不妨問問自己他們是否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最大的作用。菲?蔡?約翰遜
5、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的那一點點時間,即使只有五、六分鐘,如得正用,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閑慣了,就是有聰明才智,也不會有所作為。雷曼
6、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yè)。顏之推
7、取道于等一等之路,走進去的只能是永不之室。塞萬提斯
8、應(yīng)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jié)束他的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
9、今是生活,今是動力,今是行為,今是創(chuàng)作。李大釗
10、浪費時間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及最昂貴的。富蘭克林
11、浪費時間叫虛度,剝用時間叫生活。揚格
12、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爭分奪秒。愛迪生
13、如果你浪費了自己的年齡,那是挺可悲的。因為你的青春只能持續(xù)一點兒時間很短的一點兒時間。王爾德
14、、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糸此西飛之白日。李白
15、丟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時間卻無法找回。喬叟
16、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夠成功立業(yè)的人,都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而致默默無聞。莫泊桑
17、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現(xiàn)在就開始。富蘭克林
18、睡得多的人學得少。西班牙諺語
19、時間是我的財產(chǎn),我的田畝是時間。歌德
2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潛
21、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2、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魏源
23、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
24、光景不待人,須臾發(fā)成絲。李白
25、白日去如箭,達者惜今陽。朱敦儒
26、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弗蘭西斯培根
27、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暫的歲月要求我好好領(lǐng)會生活的進程高爾基
28、不要貶低黃昏,黃昏同清晨一樣是成就事業(yè)的時間。天雄
29、三更燈火五更雞,正男兒立志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0、把握住今天,勝過兩個明天。拉美諺語
31、世界上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容易喪失的也是今因為他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他寶貴。李大釗
32、選擇機會,就是節(jié)省時間。培根
33、節(jié)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
34、零星的時間,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為完整的時間。所謂積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無途。卡耐基
35、莫待蕭蕭兩鬃絲!朱學勉
36、世俗有時間是金錢這句話,所以竊取他人時間的小偷,當然該加以處罰,即使是那些愉快的好人,還是該如忌諱疾病地躲避他們。卡耐基
37、時間是一位可愛的戀人,對你是多么的愛慕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囑;勞動、創(chuàng)造、別虛度了一生。于沙
38、昨天只是今天的回憶,明天只是今天的夢。吉卜齡
39、我只惋惜一件事,日子太短,過得太快。一個人從來看不出做成什么,只能看出還應(yīng)該作什么?居里夫人
40、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裉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雨果
41、勸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荊佚名
42、據(jù)我觀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別人荒廢的時間里嶄露頭角的。福特
43、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諸葛亮
44、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魯迅
45、你若是愛千古,你應(yīng)該愛現(xiàn)在;昨日不能喚回來,明日還是不實在;你能確有把握的,只有今日的現(xiàn)在。愛默生
46、真正的敏捷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因為時間是衡量事業(yè)的標準,如金錢是衡量貨物的標準。弗?培根
47、事在人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時讀書;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還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時以下讀書,我決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時翻閱中國歷代文集。蔡尚思
48、時難得而易失也。賈誼
49、日累月積見功勛,山窮水盡惜寸陰。華羅庚
50、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李白
51、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華羅庚
52、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顧炎武的名言》內(nèi)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nèi)容可以點擊 名言名句 專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關(guān)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哪位思想家的名言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顧炎武。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這一名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3、?顧炎武(1613-1682)初名繹,字寧人,后更名炎武,號亭林,江蘇昆山人。...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出自誰的名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最早是由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中提出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guān),全句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之興亡,肉食者謀。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意為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誰說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誰的名言
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guān);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顧炎武(1613-1682年),名絳,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號亭林,后人尊稱其為亭林先生。昆山人(今屬江蘇省)。他出身名門,少年勤奮讀書,14歲中...
顧炎武的愛國名句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出自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白話文:亡國與亡天下是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這句名言是什么道理?
顧炎武簡介顧炎武(1613.7.15—1682.2.15),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zhèn)人,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南都敗后,因為仰慕文天祥學生王炎午的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經(jīng)學...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什么意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簡介(1613-1682年), 名絳, 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 號亭林, 后人尊稱其為亭林先生.昆山(今屬江蘇省)人.他出身名門, 少年勤奮讀書, 14歲中秀才.青年時常議論朝綱...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誰說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顧炎武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guān)。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誰說的意思是什么精選34句
崇禎末年,顧炎武嗣祖紹芾及兄長顧緗(字遐篆)先后去世,又逢吳中大旱,“一時喪荒賦徭猖集”(歸莊《送顧寧人北游序》),炎武無奈,曾將祖產(chǎn)田800畝賤價典給昆山豪族葉方恒(字嵋初);其時,炎武的堂叔等人為爭奪遺產(chǎn),又挑起家難,他們還與本來就蓄意侵吞炎武家產(chǎn)的葉氏內(nèi)外勾結(jié),炎武在昆山...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什么意思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顧炎武簡介(1613-1682年), 名絳, 字忠清, 明亡后改名炎武, 號亭林, 后人尊稱其為亭林先生.昆山(今屬江蘇省)人.他出身名門, 少年勤奮讀書, 14歲中秀才.青年時常議論朝綱...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出自誰的名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顧炎武的社會主張,意思是說,民族的存亡,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關(guān)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漢語大詞典》說:“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清顧炎武《日知錄...因此,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二句意謂對于國家民族的興旺,...
相關(guān)評說:
寧都縣徑向: ______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人生富貴駒過隙,唯有榮名壽金石.3、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4、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5、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懸弧,焉能鈞三江,終年守菰蒲. 6、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7、天下無不可之風俗.8、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9、官多則亂,將多則亂.
寧都縣徑向: ______ 天 下 興 亡 匹 夫 有 責
寧都縣徑向: ______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梁啟超總結(jié)的,總體思想是顧炎武的) 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生無一錐土,常有四海心.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人生富貴駒過隙,惟有榮名壽金石.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世開...
寧都縣徑向: ______ 顧炎武的名言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辯?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寧都縣徑向: ______ 顧炎武名句:“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寧都縣徑向: ______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經(jīng)世致用 能于政事諸端切實發(fā)揮其利弊,可謂內(nèi)圣外王體用兼?zhèn)渲畬W 禮義廉恥,是謂四維 國家治亂之源,生民根本之計 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貧 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
寧都縣徑向: ______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寧都縣徑向: ______ 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由顧炎武提出的.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
寧都縣徑向: ______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顧炎武 八個字應(yīng)該是史上最短的愛國名言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在顧炎武得《日知錄·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guān).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語型,出自梁啟超.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guān);而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原始出處,出自《左傳》和《列女傳》.
寧都縣徑向: ______ 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陸游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張聞天的"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斯大林的"只有偉大的目的方能產(chǎn)生偉大的毅力." 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