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事不能長久佛典故事
父母非常疼愛這個獨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憂愁,見到女兒,心中的憂愁苦惱當下就消散了。面對女兒突然死亡,父親心中的悲痛難以言喻,每天傷心啼哭,不覺竟然瘋了,整日到處亂走。
有天來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見到佛陀,當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頂禮。悲傷的父親說:“我沒有兒子,只有這個女兒,愛惜她如手中珠玉,讓我忘掉一切憂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喚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閉,身體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憑我呼天不應(yīng),叫地不靈,心中的郁悶痛苦無法形容,難以忍耐,唯愿世尊解開我的憂愁。”他的聲音哽咽,淚流滿面,令旁邊聞?wù)咭膊唤麨橹疂裥洹?br />
佛陀就跟他開示說,世間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第一,“有常者必無常”。
就是說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遠不變,繼續(xù)保持原貌,它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本質(zhì)會慢慢改變,最后就消失。例如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新陳代謝,經(jīng)過生老病死,最后在這個世間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時時刻刻都在經(jīng)歷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過程。
第二,“富貴者必不久”。
就是說不管怎樣大富大貴的人,最后也會頹敗下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積德,才能保持子子孫孫的榮華富貴。但是我們凡夫都有慳貪的心,有了還要更多,多還要永遠。所以,沒有施舍,富貴就不長久。
第三,“會合者必別離”。
六親眷屬在一起,或是親戚朋友的往來,有一天都會離散,所謂“無不破之家,無不敗之國”。尤其時代不同,孩子長大往往離鄉(xiāng)背景出外謀生,放年邁雙親守著故鄉(xiāng)田園,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后也會生離死別。
第四,“強健者必歸死”。
不管多么年輕、強壯的身體,總有死亡的時候;即使再長壽,也終歸一死。人不論誰,從生下來,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時刻在他旁邊威脅著。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決后生大事,則生亦安,死亦安,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說了四句偈:
常者皆盡,高者亦墮,
合會有離,生者必死。
這位婆羅門恭聞佛陀為他開示這些偈語,心便開解,而作比丘,深觀無常,終于證阿羅漢。
情不為因果,緣注定生死。 什么意思?
意思是:“緣”分的有無,可注定“情”的長短!出自:”印度佛經(jīng)“中對彼岸花的描述。上半句:兩個有情之人,無需前世因果,便可以在今世產(chǎn)生“情”這種東西;即是:“情”不會因為原因結(jié)果就能產(chǎn)生!下半句:兩個有情之人,若是今世有緣,便能讓這份“情”得以長久;若是注定無緣,則最后終將...
難陀出家的佛典故事
佛號念完了,才有時間做其他事情。當然其他的時間也是念佛,只是不是專心念,而是散心念。九十歲了,身體還很健康,耳聰目明,頭腦清醒。另一位住在臺南的姑媽九十二歲,也是這樣。因為住的是四層樓,一天當中上上下下好幾回,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有時間就是念佛。當然老人家也會看看電視,談?wù)勔恍?..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1、在過去無量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親生前喜歡吃魚子,造了極多的殺生業(yè)。光目女知道母親死后會墮落到惡道中,于是請阿羅漢入定觀看,見母親果然在地獄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誠敬供養(yǎng)。后來其母投生光目女家,為奴婢之子,出生未滿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
六道輪回是什么?
《長阿含經(jīng)》里則以「天有十法」來描寫天人的殊勝境地:1.飛去無限數(shù),2.飛來無限數(shù),3.去無礙,4...例如《辯意長者子經(jīng)》中就指出會墮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盜罪、負債不還、喜歡殺生...「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冢間,皆有鬼神,無有...
放下屠刀佛典故事
佛教認為,人皆有佛性,作惡之人棄惡從善,即可成佛。后來發(fā)展成為勸導作惡之人停止作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放下屠刀佛典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放下屠刀佛典故事1 永州張屠戶,附近寺院晨鐘一響,他就起床殺豬,天天如此。一天夜里,寺里打鐘的僧人夢見十一個人懇求饒命,請求次日早晨不要打鐘。...
聚際必散,積際必盡,生際必死,高際必墮 什么意思
出自《賢愚經(jīng)》中提到佛經(jīng)的“無常四邊”。每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可以說從出生起就一步步走向死亡。無論是王宮大臣還是街邊乞丐,無論富貴還是貧賤,也無論美丑,無常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可以拒絕無常。佛陀宣說無常的道理,不是讓人們悲觀消極地面對這個世界,而是讓人們因無常的存在而更加...
典故是什么意思
出自《武家坡》!”不要濫用成語典故。這是一個視覺上的雙關(guān),利用典故和錯覺,美的懾人心魄。其中有個典故,談不上很粗魯,但卻有點庸俗。指法典圖籍等重要文獻。典故是一個漢語詞匯。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的人物、事件 ...
釋迦牟尼有一位弟子掃塵除垢語文作文 題目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佛陀在世時,有一個跟隨佛陀出家的徒弟,他的名字就是周利槃陀伽。周利槃陀伽天性愚笨,對佛陀的講經(jīng)說法,始終不能領(lǐng)悟其意趣。佛陀知道他不能以解門而入道,于是傳授他一套咒語,讓他時時刻刻誦咒不輟,從此行門下手最終也能趨向菩提大道。無奈,此周利槃陀伽確實愚笨無比,不僅...
學佛一定要觀想嗎?
四文:釋迦如來不付囑余行,唯以念佛付囑阿難之文。 這條文也是引自《觀無量壽經(jīng)》。《觀經(jīng)》講...有一部錄像帶,叫《佛典故事》其中講到《觀無量壽經(jīng)》。 《觀經(jīng)》因緣 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的時候...在世間福報中,把這放在第一;我們做人,也是老師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要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
佛家經(jīng)典語錄
13、佛典里說,慈,既是予樂。悲,既是拔苦。拔除眾生的痛苦,給眾生以快樂,就是慈悲! 14、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zhí)念而已。執(zhí)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是強求不來的,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tài),順其自然。無...
相關(guān)評說:
南和縣極限: ______ 佛家觀點:宇宙生成演化包括四個階段:成,住,壞,空.就是說事物是從形成,到發(fā)展,到衰落,到消失這樣幾個過程的.不管人生是長還是短,也都包含在了這個規(guī)律之內(nèi),人生短長似也包含了借代的修辭,借用短長來表示人生的復雜性,矛盾性,但是人生的這些特點也都跳不出成住壞空,理解了這一點的人 就會慨嘆:人生并無別事.
南和縣極限: ______ 佛說人生: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臺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佛說:萬發(fā)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
南和縣極限: ______ 高考作文素材——季羨林季羨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梵文、巴利文...
南和縣極限: ______ (一)人類殊勝,人身難得 爾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處?云何快得善利?云何安處善業(yè)?”世尊告曰:“人間于天則是善處,得善利者生正見家,與善知識從事,于如來法中得信根…….”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人為天...
南和縣極限: ______ 關(guān)于情侶的文案有哪些?春四澤是你的愛,夏云繞峰是你的纏綿,秋是你的溫柔,冬... 人間太大了,探頭看了一下還是乖乖縮回你心間好了.大家好,這是我的第二杯半價...
南和縣極限: ______ 我來回答在佛典中有一則故事:有一位很虔誠的居士,十分精進用功.每天將日常生活的工作處理完后,就練習打坐. 有一天中午,他要做菜時,發(fā)現(xiàn)鹽罐子空了.由于店鋪距離他家甚遠,所以便向隔壁鄰居借用了一些. 他走到鄰居家,怎...
南和縣極限: ______ 佛家故事——貧人本生 佛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是一個貧窮得一無所有的人,跟隨結(jié)伙貿(mào)易的商人一起去其他國家.這許多商人都有信仰佛教修善培福的志向,每到一處,都要布施窮乏,拔濟眾生的困難.一天,商船航行在海上,眾商人對菩薩說...
南和縣極限: ______ 婚姻,事業(yè),權(quán)利,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