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記》游九鯉湖日記
此篇游記主要記錄的并不是九鯉湖本身的景致,而是記敘了其九處瀑布,也即“九漈”。
在游“九漈”之前,作者對江郎山之高聳之狀進(jìn)行了恰當(dāng)?shù)拿枥L,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對“九漈”描繪十分細(xì)致:雷轟漈奔流下墜,瀑布漈之飛噴沖激,珠簾泉玉箸漈之玉龍雙舞等等各顯其奇,自五漈至九漈雖無深入描繪,但也在總體上給予了適當(dāng)?shù)闹4似獮樾煜伎兔鑼懫俨甲顬榧械囊黄斡洠瑢λ畡荨⑺畱B(tài)、崖石深潭、頹波突浪之特色掌握準(zhǔn)確,既有逼肖的描寫,又有想象的'發(fā)揮,讓人讀文如臨其境,如感其魄。)
浙、閩之游舊矣。余志在蜀之峨眉、粵之桂林,至太華、恒岳諸山;若羅浮廣東東樵山、衡岳,次也。至越(即浙江省)之五泄,閩之九漈(閩方言瀑布),又次也。然蜀、廣、關(guān)中,母老道遠(yuǎn),未能卒游;衡湘可以假道,不必專游。計其近者,莫若由江郎三石抵九漈,遂以庚申(泰昌元年,1620年)午節(jié)(端午節(jié))后一日,期約芳若叔父啟行,正楓亭荔枝新熟時也。
二十三日 始過江山之青湖。山漸合,東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懸望東支盡處,其南一峰特聳,摩云插天,勢欲飛動。問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趨,二十里,過石門街。漸趨漸近,忽裂而為二,轉(zhuǎn)而為三;已復(fù)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則又上銳下斂,若斷而復(fù)連者,移步換形,與云同幻矣!夫雁宕靈峰,黃山石筍,森立峭撥,已為瑰觀;穹然俱在深谷中,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即縉云鼎湖,穹然獨起,勢更偉峻;但步虛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遠(yuǎn)望若與為一。不若此峰特出眾山之上,自為變幻,而各盡其奇也。
六月初七日 抵興化府。
六月初八日 出莆郡西門,西北行五里,登嶺,四十里,至莒溪,降陟不啻數(shù)嶺矣。莒溪即九漈下流。過莒溪公館,二里,由石步過溪。又二里,一側(cè)徑西向坳,北復(fù)有一磴。可轉(zhuǎn)上山。時山深日酷,路絕人行,迷不知所往。余意鯉湖之水,歷九漈而下,上躋必奇境,遂趨石磴道。芳叔與奴輩憚(害怕)高陟,皆以為誤,頃之,境漸塞,彼益以為誤,而余行益勵。既而愈上愈高,杳無所極,烈日鑠鑠爍爍,余亦自苦倦矣。數(shù)里,躋嶺頭,以為絕頂也;轉(zhuǎn)而西,山之上高峰復(fù)有倍此者(比這更高出一倍的)。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疇蕩蕩,正似武陵誤入(意即好似進(jìn)入了桃花源),不復(fù)知在萬峰頂上也。中道有亭,西來為仙游道,東即余所行。南過通仙橋,越小嶺而下,為公館,為鐘鼓樓之蓬萊石,則雷轟漈(jì即瀑布)在焉。澗出蓬萊石旁,其底石平如礪(好像磨平一般),水漫流石面,勻如鋪彀。少下,而平者多洼,其間圓穴,為灶,為臼,為樽,為井,皆以丹名,九仙之遺也。平流至此,忽下墮湖中,如萬馬初發(fā),誠有雷霆之勢,則第一漈之奇也。九仙祠即峙其西,前臨鯉湖。湖不甚浩蕩,而澄碧一泓,于萬山之上,圍青漾翠,造物之醞靈亦異矣!祠右有石鼓、元珠、古梅洞諸勝。梅洞在祠側(cè),駕大石而成者,有罅成門。透而上,舊有九仙閣,祠前舊有水晶宮,今俱圮(pǐ倒塌)。當(dāng)祠而隔湖下墜,則二漈至九漈之水也。余循湖右行,已至第三漈,急與芳叔返。曰:“今夕當(dāng)?shù)裥萘Γo晤九仙。勞心目以奇勝,且俟明日也。”返祠,往蓬萊石,跣(xiǎn光足、赤足)足步澗中。石瀨(làn石上流過的急水)平曠,清流輕淺,十洲三島,竟褰(qiān撩起)衣而涉也。晚坐祠,新月正懸峰頂,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靜中沨沨(fēng水聲),時觸雷漈聲。是夜祈夢祠中。
初九日 辭九仙,下窮九漈。九漈去鯉湖且數(shù)里,三漈而下,久已道絕。數(shù)月前,莆田祭酒堯俞,令陸善開復(fù)鳥道,直通九漈,出莒溪。悔昨不由側(cè)徑溯漈而上,乃紆從大道,坐失此奇。遂束裝改途,竟出九漈,瀑布為第二漈,在湖之南,正與九仙祠相對。湖窮而水由此飛墮深峽,峽石如劈,兩崖壁立萬仞。水初出湖,為石所扼(轄制),勢不得出,怒從空墜,飛噴沖激,水石各極雄觀。再下為第三漈之珠簾泉,景與瀑布同。右崖有亭,曰觀瀾。一石曰天然坐,亦有亭覆之。從此上下嶺澗,盤折峽中。峽壁上覆下寬,珠簾之水,從正面墜下;玉管之水,從旁靄沸溢。兩泉并懸,峽壁下削,鐵障四周(把四周圍得緊緊的),上與天并,玉龍雙舞,下極潭際。潭水深泓澄碧,雖小于鯉湖,而峻壁環(huán)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惟此為最!所謂第四漈也。
凌虛是什么意思
凌虛意思是凌空,無所依仗,意思是高升到天空或聳立空中。引證解釋:⒈升于空際。三國魏曹植《七啟》:“華閣緣云,飛陛凌虛,俯眺流星,仰觀八隅。”宋洪邁《夷堅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見一舟凌虛直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游九鯉湖日記》:“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虛,無與為對...
拔迥的解釋拔迥的解釋是什么
拔迥的詞語解釋是:挺拔高遠(yuǎn)。拔迥的詞語解釋是:挺拔高遠(yuǎn)。結(jié)構(gòu)是:拔(左右結(jié)構(gòu))迥(半包圍結(jié)構(gòu))。注音是:ㄅㄚ_ㄐㄩㄥˇ。拼音是:bájiǒng。拔迥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xì)內(nèi)容】⒈挺拔高遠(yuǎn)。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游九鯉湖日記》:...
書法名人勵志小故事
唐寅不禁想起了弘治十四年到福建九鯉湖祈夢所得,正是這兩個字。唐寅誦其詞,有“百年強(qiáng)半,來日苦無多”句,遂默然歸家。是年十二月初二,唐寅病逝于家中,終年五十四歲。似乎印證了蘇軾詞中之語,王鏊還把此事記入《震澤長語》中。九鯉湖位于福建仙游縣,自然風(fēng)光綺麗,明末徐宏祖《徐霞客游記·九鯉湖日記》就描寫了...
《徐霞客游記》閩游日記(前)
《閩游日記》分前后兩部分,前部即是作者于1628年游時所記,后部則是作者1630年再次游閩時的記錄,因游覽線路不同,故所記所感俱不同。 《閩游日記》分前后兩篇。 前篇記敘他于公元1628年入閩游歷所見,后篇則敘公元1630年他再次游閩所見。在此之前,徐霞客于公元1616年游武夷山,公元1620年游九鯉湖,均分別作...
森立是什么意思
森立的意思是聳立;豎立。【拼音】sēn lì。【基本釋義】聳立;豎立。林立,羅列。森嚴(yán)地排列。【出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游九鯉湖日記》:“夫雁宕靈峯,黃山石筍,森立峭拔,已為瑰觀,然俱在深谷中,諸峯互相掩映,反失其奇。”【示例】清·顧炎武《前詩意有未盡再賦》之三:“九尺...
走進(jìn)科學(xué):徐霞客·一個人的國家地理目錄
他深入探尋神秘的洞穴,破解著地貌的懸疑,每一個發(fā)現(xiàn)都如同解開了一道自然的謎題。他的足跡跨越了浙江的雁宕山,日記中詳盡地描繪了他對山水的熱愛與觀察。游雁宕山日記后,他繼續(xù)向福建進(jìn)發(fā),游歷九鯉湖,記錄下壯麗的自然景色。在天臺山的游記中,他不僅記錄了山川之美,還對地理環(huán)境進(jìn)行了深入的...
九鯉湖風(fēng)景區(qū)游玩攻略一日游
游覽稱奇天下的飛瀑奇觀。天然石湖---九鯉湖,相傳漢武帝時,廬江府何氏九兄弟在此騎鯉升仙。九鯉湖因此得名。在景區(qū)內(nèi)隨處可見摩崖石刻,許多文人騷客都曾慕名而來,但最著名的莫過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徐老還為此寫下了一篇游記,至今仍保留在景區(qū)內(nèi)。九鯉湖風(fēng)景最引人入勝的是九飛瀑。這九祭...
凌虛飛下是不是成語
凌虛飛下不是成語,凌云壯志是成語。
閩游日記后作品鑒賞
后篇的閩游日記記錄了公元1630年的旅程,專注于仙霞嶺的再次探訪。與初次的游歷相比,這次增加了新的探索元素,如勇闖龍洞、探尋龍池,那脫衣入洞的場景,既展現(xiàn)了地勢的險峻,也突顯了主人公的堅韌不拔。他在細(xì)致入微的描繪中,對山峰、石筍的形狀,以及嫩綠植被與繚繞的霧氣,都進(jìn)行了生動的刻畫,直至...
九鯉湖風(fēng)景區(qū)的景區(qū)特色
九鯉湖有九漈瀑布,明代地理學(xué)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九鯉湖日記》中驚嘆道:“即匡廬三疊,雁蕩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也。”意思是廬山的三疊泉、雁蕩山的龍湫,都以各自的特色聞名,但都不如九鯉湖的瀑布復(fù)雜多變且集中。九漈瀑布除第一漈“雷轟漈”在九鯉湖上游外,其它八漈均在湖下峽谷...
相關(guān)評說:
貢嘎縣減壓: ______ 游天臺山日記 游雁宕山日記 游白岳山日記 游黃山日記 游武彝山日記 游廬山日記 游黃山日記后 游九鯉湖日記 游嵩山日記 游太華山日記 游太和山日記 閩游日記前 閩游日記后 游天臺山日記后 游雁宕山日記后 游五臺山日記 游恒山日記 黔游日記一 滇游日記一 游太華山記 滇游日記二 盤江考 永昌志略 麗江紀(jì)略 法王緣起 溯江紀(jì)源
貢嘎縣減壓: ______ 明代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徐霞客(1587-1641)撰寫的《徐霞客游記》,記載翔實,文筆精妙,既是一部科學(xué)巨著,又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文學(xué)游記. 讀過《徐霞客游記》(以下簡稱《游記》)的讀者都知道,《游記》第一篇《游天臺山日記》是...
貢嘎縣減壓: ______ 徐霞客游記》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學(xué)家徐弘祖(一作宏祖,號霞客)經(jīng)34年旅行,寫有天臺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余萬字游記資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shù)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zhì)、植物等現(xiàn)象,均作詳細(xì)記錄,在地理學(xué)和文學(xué)上卓有成就.
貢嘎縣減壓: ______ 我國第一部日記體游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是比較有名的,有空看看.
貢嘎縣減壓: ______ 五老峰舊有方廣寺,寺僧向徐霞客介紹三疊泉雄瀑居廬山第一,但路很難走.徐霞客欲見三疊泉真面目,登危崖,歷絕壁,辟荒榛,穿竹莽,一路觀賞風(fēng)光.愈進(jìn)入山谷,景致愈美.隨后,澗旁的小路沒有了,只得從澗中亂石上走.不久來到一...
貢嘎縣減壓: ______ 《徐霞客游記》 《江源考》 《盤江考》 《雞足山成》 《浙游日記》、 《江右游日記》、 《楚游日記》、 《粵西游日記》、 《黔游日記》、 《滇游日記》 《天臺山游記》、 《雁蕩山游記》、 《黃山游記》、 《廬山游記》
貢嘎縣減壓: ______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地理學(xué)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作者被稱千古奇人其生志四方避風(fēng)雨虎狼與長風(fēng)云霧伴野充饑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其足跡踏遍黃山、泰山、普陀、天臺、雁蕩、九華、武夷、廬山、華山、武當(dāng)、羅浮、盤山、五臺、阻山、衡山、九異等名山游盡太湖、民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郁江、黔江、黃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徐霞客游記》對各地名勝古跡、風(fēng)土人情都有記載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國旅游日
貢嘎縣減壓: ______[答案] 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jì)游準(zhǔn)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chǎn),并憑興趣游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jì)游前段,歷時20年,游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恒山諸名山....
貢嘎縣減壓: ______ 《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游恒山記》《游雁蕩山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