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作姓氏時應(yīng)讀第幾聲?第三聲還是第四聲? ‘紀’這個字在作為姓的時候,聲調(diào)應(yīng)讀第幾聲才對?是不是第三聲...
一段時間,不少電視臺曾交替播放電視連續(xù)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續(xù)集》一集接一集,播完了復(fù)播,直播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紀曉嵐的名字響得很,熒屏上數(shù)十次上百次地被劇中人物稱呼著,于是老百姓就知道了紀曉嵐的姓,讀音是去聲jì,不是上聲jǐ。
演員們在電視劇中把作為姓氏的“紀”讀作去聲jì,是對,還是錯?“紀”是個多音字,作為姓氏讀去聲jì,并不是完全沒有依據(jù)。《新華字典》(1993年12月第八版)注釋:“紀,jǐ,姓(俗讀jì)”;《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96年7月修訂第三版)注釋:“紀,jǐ,姓(近年也有讀jì的)”。其實字典、詞典這樣注釋,并不是說明“紀”作為姓氏應(yīng)該讀去聲jì,只是說明“紀”作為姓氏,在民間有讀去聲jì的現(xiàn)象,而正讀還應(yīng)該是“jǐ”。《辭海》(1989年版)對姓氏“紀”的讀音,明確注作:“紀,(jǐ己)姓。”《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對異讀詞“紀”的審音結(jié)果也非常明確:“紀,(一)jǐ,姓;(二)jì,紀念、紀律、紀元、綱紀”。《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由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電部于1985年12月聯(lián)合發(fā)布,其權(quán)威性在所有字典詞典之上,該表讀音標準是現(xiàn)有唯一最權(quán)威的漢字讀音標準。由此可見,“紀”作為姓氏,規(guī)范讀音不應(yīng)該讀去聲jì而應(yīng)該讀上聲jǐ。演員們在《紀》劇中將其讀作去聲jì,是不規(guī)范的,是錯誤的,應(yīng)給予指正。考慮到音變影響,“紀”是個上聲字,“曉”也是個上聲字,兩個上聲字連在一起讀,根據(jù)普通話音變規(guī)律,第一個上聲字應(yīng)該變讀成陽平字。因而“紀曉嵐”中的“紀”,實際要讀成陽平聲的jí。
普通老百姓在語言生活中偶爾讀錯一個字,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如果這種情況出現(xiàn)在影視演員身上就不同了,電影電視的輻射面很廣,在屏幕舞臺上讀錯一個字,其影響波及全國千家萬戶。成千萬上億的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學(xué)生,可能會從此認為讀錯的這個字就應(yīng)該這樣讀,然后以訛傳訛,將錯誤“發(fā)揚光大”,造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影響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順利貫徹執(zhí)行。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中小學(xué)生把“亞洲”的“亞”錯讀成上聲yǎ(應(yīng)讀去聲yà)、把“角色”的“角”錯讀成jiǎo(應(yīng)讀jué)、把“排憂解難”的“難”錯讀成陽平nán(應(yīng)讀去聲nàn)等現(xiàn)象,不就是因為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或影視明星讀錯了這些字,中小學(xué)生們受其影響而盲目模仿所致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三條規(guī)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guī)范漢字”。講究語言文字規(guī)范,不但是經(jīng)濟建設(shè)的需要,更是社會文明的要求,任何公民都應(yīng)該爭做語言文字規(guī)范的促進派,播音員、節(jié)目主持人以及影視演員明星,更應(yīng)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規(guī)范使用祖國語言的榜樣責任。
解、區(qū)、芮、單、佟、惲、冼、樸、蓋、查、紀、仇、翟、員、能、繁、過、句、尉遲。
解(Xiè)縉:明代詩人、才子
區(qū)(ōu)楚良——前國家足球隊著名守門員
芮(Ruì)乃蕊——中國著名的運動員
單(Shàn)田芳——中國著名評書播講者
佟(Tóng)麟閣——中國抗日將領(lǐng),直隸高陽(今屬河北)人。
惲(Yùn)代英——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青年運動領(lǐng)導(dǎo)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
冼(Xiǎn)星海——中國作曲家。曾用名黃訓(xùn)、孔宇。祖籍廣東番禺。
樸(Piáo)正熙——大韓民國總統(tǒng)(1963~1979在位)。
蓋(Gě)叫天——中國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
查(Zhā)慎行——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或查良鏞即金庸,著名武俠小說家)
紀(J ǐ )昀——中國清代學(xué)者,文學(xué)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
仇(Qiú)英——中國明代畫 家,江蘇太倉人,號十洲,別字實父或?qū)嵏Α?br />翟(Zhái)讓——中國隋末農(nóng)民起義中瓦崗軍前期首領(lǐng)
員(Yùn)半千——唐代詩人,全節(jié)人
能(Nài)元皓——唐代安祿山的部將
繁(Pó)欽——東漢潁川郡人,字休伯,世代書生門戶,以文章機辯著稱。
過(Guō)百齡——明代無錫人,圍棋高手
句(Gōu)扶——三國時蜀漢人,左將軍。
尉遲(Yù chí)恭——唐初將領(lǐng),現(xiàn)代人將其畫為門神,復(fù)姓“尉遲”。
紀
age; discipline; epoch; period; record;
紀2
(1)
紀
jì
(2)
(形聲。從糸(mì),表示與線絲有關(guān),己聲。本義:散絲的頭緒)
(3)
同本義 [threads of silk]
紀,別絲也。――《說文》
三綱六紀。紀者,理也。――《白虎通》
眾之紀也。――《禮記·禮器》。注:“絲縷之數(shù)有紀。”
譬若絲縷之有紀,網(wǎng)罟之有綱。――《墨子·尚同上》
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tǒng)紀,則不能成絲。――《淮南子·泰族訓(xùn)》
(4)
開端,頭緒 [threads]
紀,緒也。――《方言十》
(5)
又如:亂其紀(事情亂了端緒)
(6)
要領(lǐng) [essentials]
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呂氏春秋》
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禮記·樂記》
(7)
綱領(lǐng);綱紀 [guiding principle]
綱紀四方。――《詩·大雅·棫樸》
道者,萬物之始,是非之紀也。――《韓非子·主道》
(8)
又如:紀經(jīng)(綱常);紀綱(網(wǎng)罟的綱繩。引申為法紀與政綱;治理;管理);紀序(綱紀次序)
(9)
法則;準則 [law]
無變天之道,無絕地之理,無亂人之紀。――《呂氏春秋·孟春》
(10)
又如:紀法(法律;法規(guī))
(11)
紀律 [discipline]。如:法紀(法度和紀律);軍紀;綱紀;黨紀
(12)
終極 [end;limit]。如:紀極(極限);紀限(極限)
(13)
仆人 [servant]。如:紀綱(仆人)
(14)
歷史上的或人類發(fā)展,尤指文化發(fā)展方面的一個時代或時期 [age]。如:世紀;中世紀
(15)
地質(zhì)上的分期(長于“世”,包括在一個“代”中) [period]。如:侏羅紀;二疊紀;石炭紀;寒武紀;震旦紀
(16)
十二年的一個時期 [a period of twelve years]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李商隱《馬嵬》
(17)
雜記、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紀錄 [note]。如:陜北紀行――義同“記”,主要用于“紀念、紀年、紀要、紀元、紀傳”等,別的地方多用“記”
(18)
舊時史書的一種體裁本紀,專記帝王的歷史事跡及一代大事 [chronological record of events]。如:《史記·高祖本紀》、《后漢書》
(19)
中國古國名 [Ji state]。姜姓,春秋時為齊所滅,故城在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南
(20)
姓。如:紀信(公元前?―前204),漢初將軍,趙城人。秦末為劉邦部將,項羽圍劉邦于滎陽時,事急紀信偽乘劉邦車出降,劉邦乘隙脫逃,紀信即被項羽殺害;紀昌(古代傳說中善于射箭的人)
(1)
紀
jǐ
(2)
姓
另見jì
紀1
(紀)
jì ㄐㄧˋ
(1)
(紀)
jǐ ㄐㄧˇ
姓。
鄭碼:ZYY,U:7EAA,GBK:BCCD
筆畫數(shù):6,部首:纟,筆順編號:551515
age;discipline;epoch;period;record;
紀念卡
三聲,見新華字典210頁
"侏羅紀"跟"冰河紀"是什么?
侏羅紀是1.35億至1.95億年前的一個地質(zhì)時代,位于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是恐龍時代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雖然這段時間的巖石標志非常明顯和清晰,其開始和結(jié)束的準確時間卻如同其它古遠的地質(zhì)時代無法非常精確地被確定。其誤差在5-10百萬年之間。侏羅紀名字來自有很多石灰?guī)r山洞的侏羅山。 侏羅紀早期,盤古大陸分裂為三塊:北美...
地質(zhì)年譜“宙、代、紀、世”的詳細劃分
顯生宙進一步分為古生代(5.4億年前 2.5億年前)、中生代(2.5億年前 0.65億年前)和新生代(0.65億年前 現(xiàn)在)三個階段。顧名思義,它們分別代表了生物演化的“古老”、“中等發(fā)達”和“新生”的階段。每一個“代”又可被細分為幾個次級的單元“紀”。例如古生代由老到新分為寒武紀、...
寒武紀,侏羅紀都是什么??世界上一共有幾個紀?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后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后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qū)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diào)、數(shù)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
呂氏春秋》有"十二紀",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呂氏春秋》的十二紀是全書的大旨所在,是全書的重要部分,分為《春紀》、《夏紀》、《秋紀》、《冬紀》。每紀都是15篇,共60篇。《春紀》主要討論養(yǎng)生之道,《夏紀》論述教學(xué)道理及音樂理論,《秋紀》主要討論軍事問題,《冬紀》主要討論人的品質(zhì)問題。
"紀"字姓用英語怎樣翻譯啊、拜托啊~
不知你是哪里人? 如果你不是臺灣或香港人,那么,你的姓就應(yīng)該是漢語拼音Ji,因為我們國家有規(guī)定,凡是在英語中涉及到中國人名地名的時候,一律用漢語拼音。比如: Peking Opera 在今天的課本中就成了 Beijing Opera. 我是很不情愿接受的,但是沒有辦法。你的姓也一樣。
一季是多少年
看怎么時候.中國最古代只有春秋,沒有"冬夏",所以那時候一年只有兩季.好比東南亞只有雨季和旱季,那么,那個時候一季就是半年.到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時代,一季就只有四分之一年了.至于說"一季是指12年",那是把一"季"跟一"紀"弄混了.一紀才是12年....
地球誕生后第一個紀叫什么紀?
古生代時期的地層可分成早、晚兩期,早古生代分為寒武、奧陶、志留三個紀,從距今大約5.7億年到4億年;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石炭、三疊三個紀,距今4億年到2.3億年。這3.4億年時間是最古老生命的時代,地球到這個時期已經(jīng)歷了幾十億年的演變。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的物質(zhì)組成和結(jié)構(gòu)跟今天地球情況差不嗔恕U飧鍪逼謁...
寒武紀之后有哪些
寒武紀是屬于古生代,后面還有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等等,具體的可以參看以下地質(zhì)年代表:參考資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5877.htm
"本紀"是什么意思?
“本紀”之意是法則、綱紀。以天子、國君的事跡作為綱領(lǐng),采用編年、記正朔的形式,反映朝代的變遷、時代的大勢。實際上,本紀是按照編年的體例,依照年月的順序,記載帝王的言行政績,以及當時的重大事件的。它的內(nèi)容并不簡單是帝王的傳記,其主要的作用是按照編年的形式來記載一朝的大事。本紀作為...
如何理解"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
????深刻認識為什么要把紀律挺在前面 ????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黨,關(guān)鍵在嚴,要害在治。在全面依法治國條件下,管黨治黨要靠黨規(guī)黨紀,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實現(xiàn)紀法分開,用嚴明的紀律管住全體黨員。大量案例表明,黨員“破法...
相關(guān)評說:
安達市推力: ______ 這樣可以說明:1.在那個男生的心中,你是一個值得信賴,起碼在學(xué)習上是有幫助的人.2.他只是考試緊張了,隨便問問,以求心理安慰...
安達市推力: ______ 玍 gǎ 方言,(脾氣)怪僻. 方言,調(diào)皮. 筆畫數(shù):5; 部首:丿; 筆順編號:31121
安達市推力: ______ TONY是名,WILLIAM是姓氏,外國人通常把姓放在名的后面, FAMILY NAME是本人的姓氏,是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姓氏,就和中國的一樣,跟祖上姓 HERRY要具體情況具體看,有可能是母親的姓氏,也就是MIDDLE NAME
安達市推力: ______ “的”用于形容詞后,還有人稱代詞或姓名后面,“地”后面跟動詞
安達市推力: ______ 康康你復(fù)制這個答案后都沒修正過啊?最后一句是 切莫把“再接再厲”寫成“再接再勵”. 不是 切莫把“再接再勵”寫成“再接再厲”.呵呵 :) 常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xué)把“再接再厲”的“厲”寫成“勵”,以為“再接再勵”就是“再次接受鼓勵”.這種解釋顯然是一種曲解. “再接再厲”作為一個成語,它是約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處.據(jù)史料記載,唐朝時斗雞游戲廣為流行.“再接再厲”出自韓愈、孟郊的《斗雞聯(lián)句》中孟效的詩句.接,作“交戰(zhàn)”講;“厲”通“礪”,名詞活用,作“磨快”講.意思是公雞相斗,每次交鋒之前先磨一下嘴.今天,人們常用“再接再厲”來比喻工作或?qū)W習要繼續(xù)努力,再加一把勁.所以, 切莫把“再接再厲”寫成“再接再勵”.
安達市推力: ______ 在單詞里讀ha 在句子里當助詞用的時候讀wa 例 單詞里的 橋(はし)讀ha si 橋的意思 在句子里 私 は 大連人です.這里的は讀wa
安達市推力: ______ 來自是謂語,北京是賓語,句子是主謂賓結(jié)構(gòu).
安達市推力: ______ 漢族!要說朝鮮和韓國都是中國分裂出去的,朝鮮自居“小中華”!
安達市推力: ______ 有如下構(gòu)造: POptionInformation = ^TOptionInformation; TOptionInformation = packed record a :Byte; ~~~~~~~~~~~~~ b :Byte; c :Pchar; end;與 POptionInformation = ^TOptionInformation; TOptionInformation = record a :Byte; ~~~~~~ b :Byte; c :Pchar;請解答加packed 與不加 packed 在些處有區(qū)何差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