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春秋時期,齊晉兩國出現(xiàn)過一個秉筆直書、以身殉道的史官群體,尤以齊國太史兄弟和晉太史董狐最為典型。齊國太史雖因直書“崔杼弒其君”而被權(quán)臣崔杼所殺,但太史的兩個弟弟卻不屈不撓,前仆后繼,繼續(xù)這樣寫。崔杼懾于太史兄弟三人為秉筆直書而前仆后繼的正氣,最后終于放下屠刀。晉國太史董狐也因不畏權(quán)貴,“書法不隱”,記下“趙盾弒其君”而被孔子稱贊為“古之良史”。由此而后,不畏權(quán)貴、秉筆直書就為中國歷代史家所效仿,成為中國古代史學的一條鐵則。但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在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的淫威下,歷代史家要做到這一點,胸中沒有一股浩然正氣,顯然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如此,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就盛贊“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百家爭鳴”的戰(zhàn)國時代,蘇秦、張儀是“縱橫家”的代表。張儀篤信“連橫”之策,為此周游列國,百折不撓。“舌在否”的故事最能體現(xiàn)他為實施“連橫”戰(zhàn)略而置生死榮辱于度外的堅毅氣節(jié)。一次,他在南下楚國與丞相談?wù)搹妵馈⒂握f連橫之策時,被丞相門客誣為盜璧之賊,不僅身受鞭笞之辱、驅(qū)逐之窘,而且在帶著傷痛回到家里時又為其妻所訕笑,但張儀并不后悔,且為后人留下一段極為幽默的精彩對白。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儀曰:“視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史記·張儀列傳》) 秦朝秦末的陳勝、吳廣均為饑寒交迫的“甕牖繩樞之子”,雖常年與人傭耕,但又胸懷“鴻鵠之志”,無時不在渴望著一個有意義的“富貴”人生。即使遭到周圍人的嘲笑,他也只是悵然嘆息:“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而事情的發(fā)展倒恰好證明,因為陳勝胸懷“鴻鵠之志”,后來才可能在戍途中鼓動戍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伐無道,誅暴秦”,向以秦二世胡亥為代表的封建帝王發(fā)起第一次改朝換代的全面進攻。雖然他們在舉義后不久相繼犧牲,但他們表現(xiàn)出的“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的氣節(jié)卻永垂青史。 三國諸葛亮是在漢末群雄角逐的亂世走上政壇的。當時,他身在隆中“躬耕壟畝”,卻心系天下風云,立志像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和戰(zhàn)國時期燕國名將樂毅那樣,把自己的文韜武略獻給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正是因為他有“興復(fù)漢室”的堅定信念,才會為漢室后裔劉備籌畫“當世之事”,和盤托出東聯(lián)孫吳、西據(jù)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魏、待機謀取中原的《隆中對》,并在后來與劉備和衷共濟,按照《隆中對》的總戰(zhàn)略聯(lián)吳抗魏,奪取荊益,建立蜀漢,“三分天下而居其一”。諸葛亮后來數(shù)次北伐雖然都無功而返,最后死在北伐中原途中,讓后人無限惋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但他以實際行動踐履了自己在《后出師表》中立下的“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諾言,為后世士林塑造了一個千古忠臣的榜樣,其人格魅力、其高風亮節(jié)一直為后世所景仰。 南朝生活在南朝的范縝是無神論者。他一生堅持身亡神滅之說,堅決反對統(tǒng)治者的佞佛行為。雖然因此而遭到當權(quán)者組織的一次次圍攻,但在種種威脅利誘面前,他始終不改初衷。不管是圍攻,還是以高官厚祿拉籠,或者被誣為“違經(jīng)背親”,他都始終堅持真理,“辯摧眾口,日服千人”(《弘明集》卷九)。 唐初唐初高僧玄奘,在云游海內(nèi)名寺訪師問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佛門各派對經(jīng)典理解多有歧義,遂懷疑原有譯經(jīng)訛謬,于是決心“舍身求法”(魯迅語),前往佛教發(fā)源地廣求梵文原本佛經(jīng)。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他孤身一人從長安出發(fā),穿河西走廊,出玉門關(guān),過戈壁荒灘,翻冰峰雪原,抵達印度。在印度逗留期間,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四出拜師苦學梵文,搜集不同版本經(jīng)典,參加各派佛學辯論,喜得657部佛經(jīng)及大批佛像,于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組成陣容龐大的譯場,主持翻譯佛經(jīng)。他十九年如一日共出經(jīng)論七十五 部一三三五卷。譯出之主要經(jīng)典有:大般若經(jīng)六百卷、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大毗婆沙論二百卷、俱舍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74部,1335卷,平均每年翻譯170多卷,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他虔誠信仰的取經(jīng)、譯經(jīng)和講經(jīng)事業(yè)。 北宋北宋的范仲淹是歷代儒宦中為官清廉、敢于直諫、心憂天下的又一典型。范仲淹史稱,范仲淹“每感激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jié),自仲淹倡之。”范仲淹一生最重要的政績當然是他協(xié)助宋仁宗進行的改革。他建議從整頓吏治入手,改革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并具體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推恩信、重命令、減徭役等十項措施,仁宗“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詔書畫一頒下”(《宋史·范仲淹傳》),這就是歷史上的“慶歷新政”。由于改革觸動了權(quán)貴的既得利益,遭到守舊派的群起而攻,甚至誣陷范仲淹結(jié)黨營私,危害朝政,致使范仲淹被迫離京外任,但他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改,至死不悔。他在《岳陽樓記》中提出的警世名言,早已成為其后有建樹的從政者立身行事的座右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 相關(guān)人物編輯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文天祥安縣)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以振奮人心,并獻御敵之計,未被采納. 后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職.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聞元軍東下,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開赴臨安(今杭州,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復(fù)由海路南下,至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進兵江西,收復(fù)州縣多處. 不久,為元重兵所敗,妻子兒女皆被執(zhí),將士犧牲甚眾,天祥只身逃脫,乃退廣東繼續(xù)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襲擊,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杰,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經(jīng)歷種種嚴酷考驗,始終不屈. 于1283年從容就義,年僅47歲. 文天祥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余首,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岳飛岳飛[宋](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zhàn)士應(yīng)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公元1129年,金兀術(shù)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于次年收復(fù)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復(fù)鄭州、洛陽等地,兩河(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yīng),復(fù)欲進軍朱仙鎮(zhèn),惜宰相秦檜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死于獄。岳飛率領(lǐng)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兵非常害怕「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fù)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 蘇武蘇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國中西部陜西西安)人,是西漢盡忠守節(jié)的著名人物。父親蘇建,曾經(jīng)幾次跟隨名將衛(wèi)青北擊匈奴,后來做過代郡太守。當時的官僚制度規(guī)定,父親做官的,其子可以先從品級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蘇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遷。在漢武帝天漢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將之職奉命護送匈奴使節(jié)回國。蘇武到達匈奴完成皇命后正準備起程回漢時,發(fā)生了一次意外事件。匈奴緱王和漢朝叛使衛(wèi)律手下的虞常正在策劃叛亂,準備聯(lián)絡(luò)衛(wèi)律投降匈奴時所帶來的原漢朝兵將,劫持匈奴單于的母親,逃回漢朝。虞常十分忠心于漢朝,痛恨衛(wèi)律叛國求榮的可恥行徑,蘇武和張勝出使匈奴,虞常很高興,虞常在漢朝時就和張勝經(jīng)常來往。虞常秘密地找到張勝說:“聽說漢武帝十分痛恨叛國的衛(wèi)律,我可以暗地里埋伏人除掉他。我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朝,萬一我出現(xiàn)不測,希望你回漢后能夠照顧他們。”張勝同意了虞常的計謀,并給了虞常一些錢物,支持虞常的行動。不料虞常被人告發(fā),單于發(fā)兵追捕,緱王等人被殺,虞常被活捉。由于匈奴的緱王謀劃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順漢朝,而漢朝的副使張勝牽涉在內(nèi),蘇武也受牽連。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蘇聯(lián)貝加爾湖),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jié),牧羊為生,表現(xiàn)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jié)。后來,昭帝即位后,漢朝和匈奴和親,漢朝要匈奴送還蘇武等使臣,但單于卻慌稱蘇武等人已經(jīng)死去。后來,漢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區(qū),終于得知蘇武依然健在,于是揚言說,漢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腳上系著帛書,帛書中清楚地寫著蘇武在北方的沼澤之中。單于只好把蘇武等九人送還。蘇武在匈奴的時間很長,前后共有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蘇武終于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guān)系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后,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宣帝,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zhuǎn)變?yōu)閭€人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紀元,是中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nèi)奸,同時以"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guān)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后繼續(xù)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zhuǎn)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shù)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lǐng)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傳統(tǒng)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chǔ)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chuàng)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xiàn)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quán)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quán).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guān),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xiàn)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jié)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fā)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xiàn)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xiàn),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chuàng)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chuàng)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jù)《續(xù)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于農(nóng)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辛棄疾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辛棄疾)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xié)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zhàn)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fù)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shù)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戰(zhàn)斗傳統(tǒng),進一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擴大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又創(chuàng)造性地融匯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各種文學形式的優(yōu)點,豐富了詞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辛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勵、嫵媚,兼而有之。他善于運用比興手法和奇特想象,對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都賦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還善于吸收民間口語入詞,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別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議論過多而顯得晦澀、呆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diào),而異軍突起,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吳衡照《蓮子居詞話》說: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丁汝昌丁汝昌(1836-1895)字先達,號禹廷,安徽省廬江縣北鄉(xiāng)丁家坎村人。他自幼飽受貧困的煎熬,18歲參加太平軍程學啟部,后隨程學啟投到湘軍曾國荃部下,官拜千總。1862年受李鴻章賞識,被編入淮軍“銘”字營,授參將之職,指揮馬隊。1874年因他的三營馬隊被裁撤,遂解甲歸田。1877年被重新起用。1888年被正式任命為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雖是陸軍出身,對近代海軍一無所知,但他好學嗜讀,虛心求教,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北洋水師在他的統(tǒng)帶之下,面貌煥然一新。黃海海戰(zhàn)時,他身先士卒,雖身負重傷,仍不肯下艙裹傷,始終坐在甲板上督戰(zhàn)。威海衛(wèi)之戰(zhàn)時,他面對敵人的誘降和部分反動官員的脅迫,堅貞不屈,誓死抗敵,最終服鴉片殉國。
中國有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
他那不為權(quán)勢為國為民堅持真理的傲骨簡直是金石鑄成的;7、東晉詩人陶淵明: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8、文天祥:堅決不投降元朝,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現(xiàn)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有:任長霞,劉翔,明正彬,袁隆平,徐本禹。1、任長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在執(zhí)行任務(wù)中殉職...
哪些人物有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3、文天祥 南宋帝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繼續(xù)與元軍作戰(zhàn),后兵敗被俘,他不但自己寧死不屈,而且深信未來將有更多的豪杰之士起來繼續(xù)進行斗爭。充分表現(xiàn)出作者對南宋王朝的耿耿忠心。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凜然可見。4、程硯秋 日本人找北平梨園公會,要其組織藝人為捐獻飛機唱義務(wù)戲。程硯秋說:“...
現(xiàn)代根梅花一樣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物2人并說說他們發(fā)生的故事
1.魯迅: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以其堅定的氣節(jié)和不屈的精神,成為了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代,面對外來侵略和國內(nèi)腐敗,他始終保持著對正義和真理的追求。他以筆為武器,通過文學作品揭示社會的黑暗面,呼吁人們覺醒和反抗。他的著名作品《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等...
有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
有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是那些在面對各種困難和壓力時,依然堅守自己民族信仰、傳統(tǒng)和價值觀的人。他們以自己的行動和犧牲,捍衛(wèi)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成為了民族的驕傲和楷模。比如,中國的文天祥、岳飛、林則徐等,都是具有高尚民族氣節(jié)的歷史人物。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
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有哪些
2、文天祥: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在家鄉(xiāng)召集義軍,英勇抵抗元兵入侵,后被俘,但大義凜然,最終以不屈被害,體現(xiàn)了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頑強戰(zhàn)斗精神。3、蘇武:西漢時期的大使,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即使面臨極其艱難的環(huán)境,也始終堅守信念,不向強權(quán)屈服,堅韌和毅力使成為民族氣節(jié)的象征。4、楊靖宇...
有氣節(jié)的人物都有誰?
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wù),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nèi)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單于發(fā)現(xiàn)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又敬重蘇武的氣節(jié),不忍心殺蘇武,也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于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
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中華民族歷史上有氣節(jié)的人物
具有民族氣節(jié)的中華民族歷史上有氣節(jié)的人物眾多,其中最為人們所稱頌的包括文天祥、林則徐、岳飛等。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在國家危亡之際,他堅決抗擊外敵,盡管被捕后身陷囹圄,仍堅守民族氣節(jié),拒絕投降。他的詩篇《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
有如梅花一樣氣節(jié)的中國人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被認為具有梅花氣節(jié)的中國人:1. 文天祥:他是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愛國者,因堅決抵抗元朝入侵而失敗被俘,并寫下了著名的《正氣歌》。他表現(xiàn)出了堅貞不屈、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2. 蘇武:他是漢朝的使節(jié),被匈奴扣押了19年,但他始終保持對朝廷的忠誠和熱愛,沒有屈服于匈奴的壓力。
古往今來有那些人有氣節(jié)?
古往今來有氣節(jié)的人物有很多,以下列舉了一些:屈原: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因忠誠于國家而被流放,最終投江自盡,以示氣節(jié)。岳飛:他是南宋時期的著名將領(lǐng),因忠誠于國家和人民,堅決抗擊金國入侵,最終被陷害而死,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文天祥: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因...
中國歷史上有氣節(jié)的人物
1、林則徐 林則徐, 福建 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相關(guān)評說:
住偉15231456435: 古今有氣節(jié)的人物 -
赤峰市細虛:
______ 古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有: 伯夷、叔齊(隱居而不食周栗)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近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有: 朱自清(拒吃救濟糧)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 梅蘭芳(拒為日寇演戲)
住偉15231456435: 中華民族出了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并用一句話概括為什么崇敬他
赤峰市細虛:
______ 蘇武牧羊 冰天雪地19年手持節(jié)杖誓不投降
住偉15231456435: 讀了文中橫線的句子,你想到了我們中華民族哪一位有氣節(jié)的人物?把他(她)最感人的事跡用一兩句話寫下來句子是:幾千年來,我們中華名族出了許多... -
赤峰市細虛:
______[答案]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寧死不吃美國的救濟糧的朱自清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
住偉15231456435: 民族氣節(jié)的藝人有哪些?具體說說 -
赤峰市細虛:
______ 其實中國有民族氣節(jié)的藝人很多,下面舉幾個典型的人物:1、成龍:最近幾年,他積極參加了很多公益活動,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時他捐了很多錢,還拍了很多公益性廣告等等.2、李連杰:在汶川地震時創(chuàng)建了“壹基金”慈善組織.3、姚明:積極參加慈善行動.
住偉15231456435: 有節(jié)氣的人物 -
赤峰市細虛:
______ 蘇武牧羊 崇禎景山上吊 屈原投江 呂布韋教秦王,寧死不奉承 宋朝名將楊繼業(yè),誓死不喝遼國水,碰死在立陵碑前 瑯琊山上五壯士完成任務(wù)后跳崖而不當俘虜.這都是軍人的氣節(jié).三國時的關(guān)羽,為了義氣而舍棄高官厚祿,掛印封金.包公,為了捍衛(wèi)正義冒死怒鍘陳世美.唐朝的魏徵,敢于諫言,不怕掉頭.不吃美救濟糧的朱自清 不唱戲的梅蘭芳 古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有:伯夷、叔齊(隱居而不食周栗)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 近代有氣節(jié)的人物有:朱自清(拒吃救濟糧) 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 梅蘭芳(拒為日寇演戲)
住偉15231456435: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啊? -
赤峰市細虛:
______ 屈原 岳飛 文天祥
住偉15231456435: 歷史上有氣節(jié)的人物 -
赤峰市細虛:
______ 伯夷:餓死也不食周粟 文天祥 零丁洋里嘆零丁
住偉15231456435: 中華民族哪一位有氣節(jié)的人物
赤峰市細虛:
______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