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考試常考文言文
1. 初一語文常考文言文
(一)《童趣》一、詞語積累(一) 常規(guī)詞語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羽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毫,細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 [昂首]抬頭.昂,抬. [項]頸,脖頸.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慢慢地. [觀]看,觀賞. [果]果真. [唳(lì)]鳥鳴. [怡(yí)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為……]把……當(dāng)作……. [礫(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溝. [神游]游覽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滿足. [興]興趣. [蓋]有“原來”的意思. [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數(shù)十]幾十. [驅(qū)]趕,驅(qū)逐.(二) 通假字 [強]通“僵”,僵硬的意思.(三)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稱快]形容內(nèi)心十分快意.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二、文學(xué)常識 本文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作者沈復(fù),清代文學(xué)家.三、整體把握 本文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了童年時的幾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當(dāng)作“群鶴舞于空中”、“鶴唳云端”;二是將叢草、蟲蟻、土礫分別當(dāng)成樹林、野獸、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觀蟲時驅(qū)趕癩蝦蟆.首段先點明主旨“物外之趣”,二、三、四段記事分述.作者以“物外之趣”統(tǒng)攝幾件事,意在說明他年幼時已經(jīng)有了自發(fā)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四、閱讀探究 1. 從第一段來看,小時的我有怎樣的本領(lǐng)、習(xí)慣和收獲? 本領(lǐng):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習(xí)慣: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收獲:時有物外之趣.2. 體現(xiàn)全文中心的詞語是什么?物外之趣. 3. 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一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 二 神游叢草、土礫、蟲蟻構(gòu)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觀蟲斗、驅(qū)癩蝦蟆之趣. 4. 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有哪些?有怎樣的作用?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兒童觀物時的心理,表現(xiàn)了“物外之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5. 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qū)之別院”的目的.可能為“二蟲”復(fù)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6. 第四段表現(xiàn)作者“童稚”的語句是什么? 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7. 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是什么? 基礎(chǔ):細致的觀察.關(guān)鍵:豐富的想像. 8. 從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樣得來的? ①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五、遷移運用 1. 學(xué)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①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②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③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2.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體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dāng)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后打開塘壩,把它想象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dāng)韭菜、拿手帕當(dāng)被褥、拿布娃娃當(dāng)孩子、拿小盒子當(dāng)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3. 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dāng)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dāng)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等.4. 閱讀下列古詩,談?wù)勥@首詩包含的情趣.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兒童善于觀察,對事物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又有豐富的想像力.他們在玩味、想像的美好的體驗中得到心理的滿足,獲得了審美情趣.翻譯: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夏夜里,蚊群發(fā)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xiàn)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gòu)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fā)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dāng)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dāng)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dāng)成丘陵,低陷部分當(dāng)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jì)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fù),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二)《〈論語〉十則》一、詞語積累(一)常規(guī)詞語[子]先生,指孔子. [時習(xí)]時常地復(fù)習(xí).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xí),溫習(xí)、復(fù)習(xí)、實習(xí).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慍(yùn)]生氣,發(fā)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
2. 初中常考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習(xí)字《書林紀(jì)事》【原文】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
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譯文】文征明監(jiān)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biāo)準(zhǔn),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
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
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fā)精致美好。【閱讀訓(xùn)練】1.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①書遂大進 ②平生于書 ③文征明臨寫《千字文》④或答人簡札2.將“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答:(二)薛譚學(xué)謳【原文】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弗止,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xué)習(xí)唱歌,還沒有學(xué)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xué)盡了,于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jié),高唱悲歌。
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云。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xué)習(xí)。
從此以后,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閱讀訓(xùn)練】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響遏行云。
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譯文:4.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答: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譯文】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
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jīng)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
做官以后,常常談?wù)撎煜麓笫拢瑠^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yǎng)罷了。他經(jīng)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yīng)當(dāng)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閱讀訓(xùn)練】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并釋義。①啖粥而讀 音: 義: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③食不給 音: 義: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zé)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責(zé)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任務(wù)。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yīng)盡的責(zé)任。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①②③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馬光好學(xué)《三朝名臣言行錄》【原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xí),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
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譯文】司馬光幼年時,擔(dān)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yīng)答的能力不如別人。
大家在一起學(xué)習(xí)討論,別的兄弟已經(jīng)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于)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jīng)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閱讀訓(xùn)練】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若人 ②迨能倍誦乃止③迨能倍誦乃止 ④詠其文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B.才美不外見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 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xué)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原文】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
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
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常┳x書是務(wù)。
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
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
從小寫的。
3. 推薦一些七年級一般考試會考到的文言文
原文《木蘭詩》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經(jīng)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織布機的聲音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對著門在織布。織布機突然不再發(fā)出聲音,只聽見木蘭姑娘在不斷地嘆息。
問木蘭姑娘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木蘭回答道,我并沒有想什么,也沒有思念什么。只是昨夜我看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guī)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冊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又沒有兄長,我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yīng)征。 到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
早晨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就在黃河邊宿營,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晨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了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千里,奔赴戰(zhàn)場。軍隊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關(guān),越過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鎧甲。
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多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
給木蘭是記功授爵最高的一級,得到的賞賜財物很多。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千里馬,送她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戰(zhàn)袍,穿上以前衣裳,當(dāng)著窗子整理象云那樣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
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他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的腳喜歡亂騷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瞇縫著,當(dāng)它們挨著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在三峽的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幾乎沒有半點空隙。
層層疊疊的山巖峰巒,遮蔽了天空,擋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季,大水漫上兩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斷絕了。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火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動身,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騎上奔馳的駿馬,駕著長風(fēng)飛翔,也沒有如此迅速。
春冬季節(jié),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著兩岸山色。極為陡峭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姿態(tài)奇特的柏樹,大小瀑布,在那里飛射沖刷,江水清澈,樹木繁盛,群山峻峭,綠草豐茂,確實很有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異常凄厲。回響在空曠的山谷中,很長時間才消失。
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 初一考試常出的課外文言文有哪些
殺騾乘雞
原文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悅。主人謝曰:“家貧市遠,不能得肉耳。”
客曰:“請殺我所乘之騾而食之。”
主人曰:“君何以歸?”
客指階前之雞曰:“我借君之雞乘之而歸。”
譯文 有客人來訪,主人只準(zhǔn)備了蔬菜招待客人,客人很不高興。主人道歉說:“因為家里沒錢集市又遠,所以沒有肉招待您。”
客人回答:“那么請把我騎來的騾子殺掉吃吧。”
主人說:“那您怎么回去呢?”
客人指著臺階前的雞說:“我借您家的雞騎著回家。”
注釋 (1) 具蔬菜:備辦蔬菜一類菜肴。具:備辦。
(2)謝:道歉。
(3)耳:虛詞,語氣詞,有“而已”、“罷了”的意思。
(4)君何以歸:是一倒裝句,正常的語序應(yīng)是“君以何歸”,意思是“那您怎么回去呢?”
(5) 君:對人的尊稱。
(6)食之:吃掉
(7)客不悅:客人很不高興
斷句:
有客至/主人具蔬菜/客不悅。
感悟 80個字,就將一個吝嗇愚呆的主人和損人不見于外的客人刻畫得惟妙惟肖。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在諷刺主人慳吝,而且愚呆──被人損了,還傻傻地表示關(guān)懷。但客人也是,難道非得“具雞黍”才顯出主人的熱情?想吃肉,又不明說,還拐著彎地給主人家挑刺──是不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呢?不過,話說回來,若是請客,省點了就省點,自己不吃虧,挨點損就罷了。但要是“撿芝麻丟西瓜”,在生死存亡的時刻,還舍不得往外拿,就不見得有好結(jié)果了。
本文不但諷刺了主人(慳吝)的性格特點,而且還諷刺了客人的挑剔和尖刻,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5. 初一必考文言文
《童趣》《論語十則》《世說新語》
我這有一些我們考試的題,是人教版的,但不知道一不一樣。
童趣:
本文寫了哪三件事?1觀蚊如鶴2神游山林3鞭打蝦蟆
段意1總寫童年時超然物外的樂趣
2-4具體寫觀察景物的奇趣
怎樣得到物外之趣?(期中考試)
1要有好奇心2觀察要仔細3有豐富的想象力
作者幼時是什么樣的人?
同上,外加熱愛小動物
論語十則:
流傳至今的成語: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死而后已 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世說新語:
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
懂得為人道理,聰敏。
友人是什么樣的人?
之前缺乏修養(yǎng),不守信用,但能知錯就改。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不失禮。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yīng)如此求全責(zé)備。
文中兩個喻雪句哪個好?why?
“柳絮”好。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一種意境美,而撒鹽的比喻,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差不多這些,此外翻譯,出處和書下注釋必考,有時候會考節(jié)奏。
6.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有哪些
1.酒以成禮 【原文】 鐘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
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
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①托:假裝。②酒以成禮: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
③寢:睡覺。④因:趁機。
⑤時:當(dāng)時。⑥何以:為什么。
⑦覺:醒。⑧值:當(dāng)。
時。
⑨且:尚且,暫且。 【文言知識】 釋“覺” 上文“其父時覺”中的“覺”,不是指“發(fā)覺”,而是指“醒”,句意為當(dāng)時他們的父親醒過來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覺”,指睡后醒來。又,“盜半夜入室,主人未覺”,意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為醒。
【參考譯文】 鐘毓兄弟小時候,正趕上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喝藥酒。他們的父親當(dāng)時睡后醒來,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么。
鐘毓行禮后喝酒,鐘會喝酒不行禮。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鐘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
又問鐘會為什么不行禮,鐘會說:“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寢:睡覺。
②因:趁機。 ③時:當(dāng)時。
④何以:為什么 2.翻譯: ①且托寐以觀之。 譯文: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做什么)。
②既而問毓何以拜。 譯文: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
3.你認為鐘毓和鐘會兄弟倆哪個更有道理? 答:鐘會的說法應(yīng)該更有道理,因為偷竊已不附禮儀,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禮儀了。 2.常羊?qū)W射 【原文】 常羊?qū)W射于①屠龍子朱。
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fā)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⑩拂王旃⑾而過,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養(yǎng)叔⒁進曰:“臣之射也,置⒂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fā)而十中。
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離子》 【注釋】①于:向。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獵。④云夢:古代湖澤名,泛指春秋戰(zhàn)國時楚王的游獵區(qū)。
⑤使:讓。引:拉。
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澤的小官吏。⑦起:趕起。
⑧發(fā):跑出來。⑨交:交錯。
⑩鵠(hú):天鵝。⑾旃(zhān):赤魚的曲柄旗。
⑿垂云:低垂下來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著。⒁養(yǎng)叔:名養(yǎng)由基,楚國善射者。
⒂置:放。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xué)射箭。
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楚國國王在云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左邊出現(xiàn),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xiàn)。國王拉弓準(zhǔn)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云。
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yǎng)叔上奏說道:‘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fā)箭十發(fā)中。
如果放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時。
2.翻譯: ①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譯文: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譯文: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集中一個主要目標(biāo)。如果三心二意,左顧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殺蛟 【原文】 荊有次非者①,得寶劍于干遂②。還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兩蛟夾繞其船⑤。
次非謂舟人曰⑥:“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寶劍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余奚愛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殺之而復(fù)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釋】①荊(jīng):古代楚國的別稱。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北。 ③反:同“返”,回,歸。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傳說蛟屬于龍類,水中的一種兇猛動物。
⑥舟人:駕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義。
⑦嘗:曾經(jīng)。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⑨余奚愛焉:我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參考譯文】 楚國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n)遂買到一把寶劍。在回鄉(xiāng)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過江。
木船剛到江心,江水中竄出兩條惡蛟,從左右兩邊圍住了木船。次非問搖船人:“你看見過兩條蛟龍繞住船兒船上的人還活下來的嗎?”搖船人回答:“沒有看見過。”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寶劍,說:“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如果犧牲寶劍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為什么要吝惜這把劍呢?”于是便縱身躍入波濤,跟惡蛟拼死搏斗,殺了惡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歸; ③全:保全; ④復(fù):又。 2.翻譯: ①子嘗見兩蛟繞船能活者乎? 譯文:你曾經(jīng)見過兩條蛟纏住了木船,船上的人還能活命的嗎?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譯文: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罷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爭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有哪些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有:《論語》《魚我所欲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曹劌論戰(zhàn)》《出師表》《桃花源記》《三峽》《陋室銘》《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愛蓮說》《送東陽馬生序》《赤壁賦》《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勸學(xué)》《逍遙游》《師說》《阿房宮賦》《蜀道...
高中常考文言文
2. 求高考常考的古文默寫 一般是五個空,高中四個,初中一個,高中高中古詩文必背14篇: 必修二: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屈原《離騷》、蘇軾《赤壁賦》、必修三: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荀子《勸學(xué)》 韓愈《師說》 必修四: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
高考常考的古詩和文言文有哪些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wǎng)校合集。
高一語文文言文考試
..(沒上下文) 2:宰相⑦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1:鞏固 2:頑固⑧乎:1.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語氣詞,表示反問⑨爾:1.始爾未為久你⑩卻:1.卻匈奴七百余里 2.卻話巴山夜雨時 1:擊敗,追擊 2:表轉(zhuǎn)折。 5. 有誰知道(人教版)高一語文要考試的文言文篇目 不管是哪個學(xué)校,考試的...
高一語文必修一常考的文言文
沁園春、雨巷、再別康橋、荊軻刺秦王(背易水訣別一段)、記念劉和珍君(背第2、4節(jié))這些是課本要求背誦的.而 《燭之武退秦師 》我們的老師要求背全文 必修二: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蘇軾赤壁賦(壬戌之秋)、蘭亭集序、游褒禪山記(第3段)必修三:蜀道難、杜甫詩:秋興八首...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有哪些?
課外的,史書比較多,不過跟著老師的步調(diào)走,掌握好文言文虛詞和實詞的用法,可以拿高分
高考常考的文言文有哪些
在高考中,文言文常作為必考題型出現(xiàn)。這些經(jīng)典篇章不僅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展示了古人的智慧與情感。考生需要掌握這些文言文的含義、背景及修辭手法,以應(yīng)對考試中的翻譯、理解及鑒賞題目。例如,《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核心;《魚我所欲也》探討了道義與利益的關(guān)系,強調(diào)...
考試必考文言文七年級
2. 七年級上冊語文常考的文言文閱讀 (一)《童趣》一、詞語積累(一) 常規(guī)詞語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羽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毫,細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 [昂首]抬頭。 昂...
初中語文易考文言文
2. 初中常考的文言文 (一)文征明習(xí)字《書林紀(jì)事》【原文】文征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 平生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譯文】文征明監(jiān)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biāo)準(zhǔn),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 他平生對于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
高考應(yīng)該理解哪些文言文
一、考綱要求 對于文言文閱讀,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考查內(nèi)容及相應(yīng)的能力層級如下: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
相關(guān)評說:
名山縣低副: ______[答案] 枯竭的河堤,寂寞的味道是裂縫;蒼茫的原野,寂寞的味道是荒蕪;鮮花的寂寞是獨對月光,山河的寂寞是游人的足跡,情人的寂寞是無奈的思念和期待.久了寂寞,淡了留念.沉淀的日子,風(fēng)月也無邊,流失的鉛華,嬗變成了濃郁的鄉(xiāng)茶.
名山縣低副: ______ 我就是初一的 告訴你哦 《驅(qū)蚊》 《畫蛇添足》《自護其短》《郁離子·步數(shù)》《西湖二》《以羊易牛》《詠雪》《陳太丘與友期》《智子疑鄰》《塞翁失馬》都會考的.多看多讀.自己就會翻譯了!驅(qū)蚊 一道士自夸法術(shù)高強,撇得好驅(qū)蚊符.或請得以貼室中, 至夜蚊蟲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試往觀之."見所貼符 曰:"原來用得不如法耳."問:"如何用法?"曰:"每夜趕好 蚊蟲,須貼在帳子里面."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幫你到這吧
名山縣低副: ______[答案]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
名山縣低副: ______ 一般考文言文,都是以課內(nèi)為主,較少出現(xiàn)課外的 七年級下冊, 傷仲永,木蘭詩,口技常考
名山縣低副: ______ 童趣> <論語十則> <山市> <世說新語兩則> <智子疑鄰> <塞翁失馬> 這是初一上半學(xué)期的文言文 ,是人教版!
名山縣低副: ______ 《世說新語兩則》,《山市》,《寓言四則》的后兩則
名山縣低副: ______ 童趣.論語.山SHI.塞甕失馬.
名山縣低副: ______[答案] 《世說新語》的《陳太丘與友期》.好好復(fù)習(xí)
名山縣低副: ______ 學(xué)習(xí)必須與實干相結(jié)合.語文要想成績提高,多記多看多做題是錯不了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況且勤能補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文言文知...
名山縣低副: ______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