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拼音版原文
齊桓晉文之事拼音版原文: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王曰:“若是其甚與?”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
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齊桓晉文之事的原文是什么?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及對照翻譯如下: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這些人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沒有流傳。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齊宣王)說:“德行怎么樣...
齊桓晉文之事全文翻譯
【原文】 齊桓晉文之事(1) 齊宣王問曰(2):"齊桓、晉文之事(3),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4),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5)?"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及翻譯(古代中國政治史上的重要事件)
翻譯:齊桓公問管仲:“我想稱霸天下,該怎么做?”管仲回答道:“我聽說,霸者是先取義后取利的。因此,夫子的德配天地,功被四海,不僅僅是霸,而是天下無不稱夫子為仁圣。現(xiàn)在夫子想稱霸,不能先取利后取義。”公說:“好的。”齊桓晉文之事概述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位君主,他的治國...
齊宣王問:齊桓晉文之事可聞乎。
【原文】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
百畝的土地,不耽誤農(nóng)時,八口之家就不會挨餓。認真教育民眾,傳授孝悌的道理,白發(fā)老人就不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了。讓老年人穿上絲綢,吃上肉,普通百姓不挨餓受凍,卻還不稱王的,從來沒有過。孟子進一步解釋道,如果統(tǒng)治者能夠做到這些,不僅人民的生活會得到改善,社會的和諧也會隨之而來。百姓...
齊桓晉文之事對照翻譯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及對照翻譯如下: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這些人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沒有流傳。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齊宣王)說:“德行怎么樣...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及翻譯一句一譯
翻譯: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2、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翻譯: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弟子之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不...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
梁惠王上 書名:孟子 作者:孟軻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 於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於死亡。然后驅而...
《齊桓晉文之事》中的成語
【教學同步】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復⒃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⒄,而不足以舉一羽;明⒅足以察秋毫⒆之末,而不見輿薪⒇。 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高中五冊·課文·18 緣木求魚(緣木求魚)查看《漢語詞典》中“緣木求魚”的解釋 --- 【注音】yuán mù qiú yú 【...
齊桓公之事原文及翻譯
齊桓公之事原文及翻譯如下: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相關評說: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答案] (1)蓬門今始為君開 (2)月涌大江流 (3)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4)五更鼓角聲悲壯 (5)親朋無一字 戎馬關山北解析:無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 “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中的為字意思是因為,由于.原句是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意思是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是吝嗇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動物)換下大(的動物),...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答案] 句式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一個句子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組織,這個模式稱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共有:判... 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所(代詞,“之人”)不忍視. 《柳毅傳》李朝威 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齊桓晉文之事》〈...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 我不忍心看它驚懼哆嗦的樣子,像這么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 直譯很困難..... 原文: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③.'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④,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譯文: 孟子說:“我在胡龁那里聽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個人牽著牛從堂下經(jīng)過,大王見了,問:'把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要用它祭鐘.'大王說:'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驚懼哆嗦的樣子,像這么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那人)問:'那么就不要祭鐘了嗎?'大王說:'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這件事?”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答案] 答案:《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齊宣王 霸道 “保民而王”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 請問說明是賓語前置,狀語后置,介賓短語后置等. 就是關于文言文的那些判斷句,知道的麻煩回答一下..除了我列出來的,還有什么句型? UC1118217205:你好. ...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齊桓晉文之事》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齊桓晉文之事》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老子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劉鶚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答案] 小題1:B 小題2:A 小題3:C 小題4:C 小題5:(1)百姓說我吝嗇是應該的. (2)百姓沒有受到愛護,是因為不愿廣施恩澤. 小題1... 參考譯文: 齊宣王問:“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孔子的門徒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答案] 古漢語不讀xie 古漢語的邪 都通假于 耶 所以念ye 古漢語是沒有 邪這個字的 不當現(xiàn)在的邪講 但放辟邪侈 讀xie 我查過了 邪和辟的意思一樣 當 邪僻,不老實講 所以,讀xie
鎮(zhèn)江市雙向: ______[答案]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不免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