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你所知,歷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歷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南宋首都臨安的獄卒。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也就是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遇害的那一年,隗順正好在監(jiān)獄當獄座,也就是獄卒,他為人忠義,對岳飛一向仰慕,岳飛被害前,在獄中寫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在岳飛無辜被害后,他冒著生命危險將遺體連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叢祠旁。為了日后辯識,隗順又把岳飛身上佩帶過的玉環(huán)系在其遺體腰下,還在墳前栽了兩棵桔樹。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并說:岳帥精忠報國,今后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
20年后,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準備北伐,為順應民意,特降旨為岳飛澄冤昭雪,謚武穆,并以500貫白銀的高價征尋岳飛的遺體。隗順的兒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飛的遺骨才得以遷葬杭州西子湖畔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廟祀于湖北武昌,額名忠烈,修宋史列志傳記,讓后世之人絡繹不絕地于墓前憑吊。要不是隗順,我們今天憑吊的恐怕就不是民族英雄的真正遺體了。
我始終佩服這個在當時高壓政治環(huán)境下,沒有人云亦云,心中永懷一股正氣的國家普通公務員。。。
太史季
背景:
公元前548年,齊莊公與崔杼之妻東郭姜通奸,多次去崔杼家,還把崔杼的帽子賞給別人。所以崔杼就把莊公砍了。。。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zhí)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齊國太史公如實記載了這件事,崔杼大怒,殺了太史。太史的兩個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太史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zhí)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xù)實寫這事的。
最為欽佩的就是這些史官對于自己信念的追求。他們完全可以為了榮華富貴、身家太平而迎合當權者的意愿.歷史長河浩浩蕩蕩,數之不盡的民族強勢崛起,雄霸一方,而又走向衰弱和滅亡,不留一絲雪泥鴻爪,而唯有中華文明能延續(xù)五千年而不絕。正是因為我們有這么一批傲骨錚錚的人們,才能一次又一次浴火重生。史筆如鐵。
隗順: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也就是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遇害的那一年,隗順正好在監(jiān)獄當獄座,也就是獄卒,他為人忠義,對岳飛一向仰慕,岳飛被害前,在獄中寫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在岳飛無辜被害后,他冒著生命危險將遺體連夜背出城外,偷埋在九曲叢祠旁。為了日后辯識,隗順又把岳飛身上佩帶過的玉環(huán)系在其遺體腰下,還在墳前栽了兩棵桔樹。隗順死前,又將此事告訴其兒,并說:岳帥精忠報國,今后必有給他昭雪冤案的一天!
南宋首都臨安的獄卒。
作者:馬伯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83668/answer/12287750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說個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吧。
公元一五九一年、大明萬歷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叫豐臣秀吉的日本老頭,在朝鮮半島附近畫了一個圈。
他剛剛將全日本納入自己的控制下,又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一海之隔的李朝,以及李朝背后的大明。于是在秀吉的命令下,整個日本都開始動員起來,厲兵秣馬,準備對半島發(fā)動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侵攻。
這場在一年之后爆發(fā)的戰(zhàn)爭,被稱為壬辰戰(zhàn)爭,前后持續(xù)了足足七年,規(guī)模巨大,傷亡慘重,將中、朝、日三方都卷了進去,對東亞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日本為了籌備戰(zhàn)爭,提前一年在距離朝鮮最近的九州地區(qū)開始囤積大量物資、士兵,修建名護屋、打造火器、兵器和戰(zhàn)船,蓄勢待發(fā)。至于李朝和大明,他們對此全無覺察,沒人注意到即將飄過來的戰(zhàn)爭陰云。
但也不是完全沒人覺察。
日本人在九州的頻繁活動,引起了一位中國人的注意。
這個人叫做許儀后,又名許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行商為生。許儀后在隆慶五年外出作生意,結果在廣州附近海域陷入倭寇之手。因為他擅長醫(yī)術,便幸運地活了下來,幾經輾轉被賣到了日本本土。
當時被倭寇擄掠到日本的中國人很多,在官方分類里,被稱為“逋逃之種”。在“逋逃之種”里,許儀后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他精通醫(yī)術,沒怎么受到虐待。一次偶爾的機會,他憑借醫(yī)術救了薩摩藩島津家的小孩,大為感激的藩主島津義久把他留在了身邊,擔任御用醫(yī)師。于是許儀后便定居在薩摩,娶妻生子。
許儀后這個人,天生古道熱腸。雖然他已經脫離了倭寇的威脅,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凌,他都恨得咬牙切齒,一心想為他們做點什么。
秀吉進攻九州之時,島津義久見無法抵擋兵威,便身披僧衣開城投降。他去覲見秀吉時,許儀后也隨侍左右。見到秀吉之后,許儀后作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咕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把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一遍,懇求秀吉下重手懲治倭寇。
秀吉對許儀后的這種膽量十分欣賞,正好他有意為日本海商掃平海道,便做了個順水人情,下達倭寇取締令,發(fā)兵剿滅海賊。從此島津義久對許儀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視,覺得這家伙有膽識有魄力,視為心腹。
進入萬歷十九年(1591年)以后,許儀后發(fā)現最近薩摩藩變得十分熱鬧,出現了大量外藩武士與足輕。從這些人的穿著與旗號判斷,應該是屬于本州、四國等地的諸家大名。他久居島津家,接觸的都是藩內高層,政治嗅覺十分靈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經統(tǒng)一,再無戰(zhàn)事。如此大規(guī)模地厲兵秣馬,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海外用兵。
日本列島孤懸海外,對海外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攻打朝鮮。
朝鮮是大明的藩國,倘若朝鮮被攻擊,大明勢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與日本發(fā)生碰撞,那將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許保儀雖只是個醫(yī)師,卻擁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識到,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迫在眉睫。許儀后對大明很了解,傲慢自大又遲鈍,不能指望朝廷主動對日本的舉動有所警惕,自己必須得做點什么。于是,許保儀利用自己在島津藩的地位,不動聲色地開始展開調查。
調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秀吉的目標不是朝鮮,而是大明。
許儀后雖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從未冷,對故國仍舊心懷眷顧。加上許儀后自己也是倭亂的受害者之一,無論從公從私,他都不能對這一異動坐視不理。
他知道,大明對于日本的了解近乎于零,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秀吉的計劃傳遞過去,未必會引起重視。因此,許儀后決定要準備一份務求詳細的報告,要把日本國情原原本本地詳述,以便祖國參考。
于是,他開始不動聲色地收集情報,利用御醫(yī)的身份四處探聽,并完成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大約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陳日本國之詳;一陳日本入寇之由;一陳御寇之策;一陳日本關白之由;一陳日本六十六國之名;復陳未盡之事。林林總總,涵蓋了日本國的方方面面,內容極之詳盡。報告里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詳細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發(fā)戰(zhàn)爭的日期只差一個月——以及日本的侵攻路線圖:“翌春渡高麗,征遼東,取北京城”。
報告是寫完了,但怎么送到大明手里,卻是一個問題。許儀后本來打算“親奔告陳”可他身為島津藩御用醫(yī)生,家里又有老婆孩子,根本無法脫身,只能從來日本做生意的明商身上打主意。
萬歷十九年九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許儀后先后找了兩批商人,讓他們代為傳達。可這兩批人都不太靠譜兒,他們離開以后,許儀后生怕自己的心血白費,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夙夜憂嘆,這時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拍著胸脯說我可再去送一次信。
這個人是許儀后的江西同鄉(xiāng),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撫州人。他本在南海販賣布匹,結果遭遇了倭寇,被擄至薩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寫經文。恰好許儀后去寺里燒香,聽到朱均旺說家鄉(xiāng)話,大為欣喜,通過島津義久的關系把朱均旺解救出來,收為弟子,留在身邊抄寫藥方。
朱均旺對許儀后感激涕零,看到他這么憂愁,便毅然站出來,主動要求當信使。
這一趟差使可不容易,且不說海外風高浪急,單是政治上的風險,就相當之大。秀吉那時候已經采取了一定的管制措施,所有往來明商都不許下船,生怕泄露情報,一般人很難混上船去。就算一切順利上了船,等回到大明,也可能被官府以通倭之罪抓起來——總之是趟九死一生的差使。
但朱均旺為報許之恩,對這些毫不畏懼,許儀后大為欣喜。信使的問題解決以后,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把朱均旺弄出日本國。
許儀后經過奔走聯絡,找到了一位漳州商人林紹歧,他表示可以把朱均旺偷偷帶走,但是得等這船貨物在日本賣完,才能拔錨啟程。許儀后沒奈何,只能耐心等候。這一等,卻等出了一樁大禍事。
他之前四處奔走搜集情報的舉動,背著日本人,卻沒瞞著中國人。這些旅居薩摩的中國人中,偏偏有那么幾個人,不知出于什么動機,把這件事捅到了秀吉的親信淺野長政那里。
淺野長政一聽還有這樣的事,不敢怠慢,立刻匯報給了秀吉。秀吉正做著征服大明的春秋大夢,陡聞有人要壞他的事,還是自己施過恩的許儀后,不禁勃然大怒,聲稱要狠狠地整治一下這個忘恩負義的混賬東西。
這一場禍事,當真不小。許儀后被關到監(jiān)獄里,知道自己這次必然無幸,但他一口咬定全是自己籌劃,沒有吐露出郭國安、朱均旺或者林紹歧任何一人的名字。
對于許保儀的罪名,淺野長政本來裁定為“越度”之罪——就是非法出境——可秀吉不甘心,放出了狠話:“咱們不是新鑄了幾口大鍋嗎?就把許三官那小子擱鍋里煎死算了!”
許儀后出事以后,急壞了島津義久。他跟這位御醫(yī)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家救命恩人。往大處說,歲久本人對于秀吉這場戰(zhàn)爭毫無興趣,許儀后投書大明之事,其實正合乎他的心意。
可是這事出在薩摩藩,島津家不能找秀吉直接求情,說不定人沒救出來,反被扣了頂“失察”的帽子。思忖再三,義久搬出了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頭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從未在戰(zhàn)場上被秀吉打敗過,坐擁關東二百萬石,是日本豐臣氏之后的第二大政治力量。他的面子,秀吉不會不賣。
而德川家康自己也有盤算,打算借這個機會市恩于島津氏,為以后的爭奪天下埋下一點伏筆。
于是,德川家康給秀吉寫了一封求情信,這封信寫的很藝術,充分顯示了家康的情商。他沒正面為許儀后辯解,而是先批評了一通許儀后通敵之罪,然后話鋒一轉,說現在不光是許儀后,在日的中國人都對政府不滿,如果把他處罰,反顯得咱們小肚雞腸。如果太閣你把他赦免了,顯出寬闊的胸襟,大家就會感佩您的度量,說您是仁德之人。
家康是最了解秀吉的人,這封信完全號住了太閣大人的脈:秀吉內心最想要的,是別人對他的尊重。果然不出家康所料,秀吉接到這封信,深以為然,加上家康面子大,便不再追究許儀后泄密之罪,只是象征性地申飭了一下,趕回了薩摩藩。
許儀后死里逃生回到薩摩,卻一點也沒被嚇到,依然不改前志,繼續(xù)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一直到了萬歷二十年年初,林邵歧終于要揚帆回國了——這時候,偏偏又節(jié)外生枝。
那時候距離開戰(zhàn)已不足三個月,日本的備戰(zhàn)進入最緊張的時刻。時任藩主的島津義弘下令封鎖港口,不許閑雜人等進出。林紹歧的船也被扣了下來,藏身船中的朱均旺束手無策。
在危急時刻,許儀后又一次不避嫌疑,挺身而出。他利用自己在島津家的地位,去見義弘,說商船是用來做買賣的,如果擅自扣留,以后怕沒人肯來做生意了。義弘想想有理,便應允了,放林紹歧離開。
做完這些事情之后,許儀后如釋重負,臨別之前,他寫了首詩贈別朱均旺,把臂相泣。兩個人知道,這輩子他們沒什么機會再相逢了。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難域萍逢幾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囑咐忠君事, 盡意叮嚀滅寇仇。
知汝歸成蘇子景, 豈宜還作李陵秋。
霜臺若問塵中事, 惟道斯民苦尚憂。
詩句情真意切,其中“殷勤囑咐”、“盡意叮嚀”等語,無不浸透許儀后拳拳愛國之心。他以蘇武自況,即便身險蠻夷之地,志向不改,他不求名亦不求利,唯一的心愿,正是詩中最后一句“惟道斯民苦尚憂”。
許儀后一輩子沒取得過任何大明的功名,也沒被授予過任何大明官職,羈旅海外的他卻擁有令許多大明官員汗顏的愛國情懷。他對大明所付出的一切,都是自發(fā)的,是對故國樸素真摯的熱愛,沒有指望過會有任何回報。談及壬辰戰(zhàn)爭,各路史家都會擺出汗牛充棟的史料,津津樂道于戰(zhàn)事攻伐,或是政治上的折樽沖俎;但我們不該忘記,在戰(zhàn)爭前夕,曾經有這么一位中國人,以布衣之身,當國難之前,默默地為他的祖國立下了一份絕大的功勞。
萬歷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林紹歧離開薩摩藩。朱均旺懷揣報告,藏在船艙底部,生怕被人發(fā)現。這一路風高浪急,朱均旺苦不堪言,這種生活他一過就是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這條船終于抵達福建大岞灣。
這時距離距離日本向朝鮮正式開戰(zhàn),還有四十四天。
朱均旺登陸之后,顧不得身體虛弱,徑直去找福建軍門張汝濟,把許儀后的報告遞交給大明官方。
這份報告對大明朝廷來說,極其重要。報告里不僅介紹了秀吉意圖吞并朝鮮、入侵大明的計劃,而且給出了詳細的出兵路線圖、動員兵力、戰(zhàn)爭起因與日本諸藩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更可貴的是,許儀后還專門提及了日軍的作戰(zhàn)方式和應對策略。
報告里說對付倭寇,應該用“水陸互攻, 日夜并殺。斯時也, 倭不及飽食, 麗不及為應, 途分主客, 后無援兵, 不習水戰(zhàn), 不敵火攻。”這個建議,對大明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與后來朝鮮戰(zhàn)局的進展驚人地相似。日軍的失敗,正是由于“不習水戰(zhàn)”,后勤補給困難,才在中朝聯軍“水陸互攻”的攻勢下一路潰敗。
這份報告獲得了大明官員的盛贊,說“預說今日之事, 合如契卷內中所云” 。這份報告?zhèn)鞯匠r后,朝鮮人也說“所論倭賊用兵之事,驗之多重。” 還一直追問大明使者,問許儀后有沒有繼續(xù)更新。
甚至朝鮮國王和臣下聊天,都把許儀后掛在嘴邊:
《宣祖實錄》二十六年二月四日。上曰:“賊有添兵之勢乎?”忠謙曰:“觀許儀后書,則言日本之地六十六州,而來寇我國者,只六州云。若六十州有馀丁,則秀吉兇狡有馀,豈不繼援乎?許議后言六十六州,不如中原之一州,
《宣祖實錄》二十八年二月六日。上曰:“然。倭賊本是禽獸,其於天朝求封,有何關乎?”經世曰:“倭賊通書于中朝曰:‘日出處天子,寄書日沒處天子’云。自為一方天子,此乃犯順之意也。”上曰:“以許儀后上書見之,則可知矣。”
當時還是兵部尚書的石星,仔細地研讀了朱均旺帶來的許儀后報告,又綜合了朝鮮以及明軍搜集來的各路情報,驚奇地發(fā)現,日軍開戰(zhàn)前后的動向,與許儀后的報告驚人地吻合。
石星心想,這是一個重要的人才,他應該可以發(fā)揮更大作用。于是他提筆給福建巡撫許孚遠寫了封信,讓他派精干的人前往日本九州,去會一會這位許儀后。許孚遠接到石星的請求以后,很快召見了兩個錦衣衛(wèi)的指揮使,一個叫沈秉懿,一個叫史世用。沈秉懿老不堪用,很快被淘汰,許孚遠見史世用這個人器宇軒昂,談吐不凡,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
萬歷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把自己化妝成商人,和另外兩位同伴張一學、鄭士元乘坐海商許豫之船前往日本。他一路飄洋過海,最后在七月四日登陸于九州平戶川的內浦港——順便提一句,三十一年以后,一個叫做鄭成功的中日混血,是在這里降生。
史世用登陸之后打聽了一下,發(fā)現自己下船下早了。內浦和薩摩雖然同屬九州,距離還是差的有點遠。他再一打聽,得知島津義久和許儀后去名護屋去見秀吉了。他膽子不小,直奔名護屋而去。到了名護屋以后,他與張一學兵分連兩路,史世用去找許儀后,張一學、鄭士元負責去把名護屋的地理形勢偷偷畫下來。
名護屋是日軍的侵朝大本營,軍隊補給俱從這里發(fā)出。有朝一日萬一明軍打過來,這些情報便有了用武之地。
專業(yè)的情報人員,素質就是不一樣。史世用沒費多大力氣,就聯絡上了許儀后。許儀后對史世用的到來喜出望外,他萬萬沒想到大明居然會派人來主動聯絡,這對于一個寂寞的海外赤子來說,該是多么大的安慰。
不過許儀后沒有被喜悅沖昏了頭。名護屋是秀吉的地盤,耳目眾多,他讓史世用先返回內浦,稍微聯絡。
八月十三日,秀吉跟島津義久談完了事,讓他返回薩摩。許儀后找了個機會開小差,溜到了內浦,并于八月二十七日見到了史世用、張一學、鄭士元和許豫。史世用向他提出來,聽說島津家對秀吉一直不滿,能不能見一下。
島津家當初在島津義久的帶領下,于戶次川之戰(zhàn)打敗豐臣軍,種下了禍根。后來秀吉親自率大軍討伐九州,為了保全島津家,義久不得不宣布出家歸隱,把家督之位讓給弟弟島津義弘,投降秀吉。
在去年六月份的梅北一揆中,島津義久在秀吉的逼迫下,不得不要求自己的三弟島津歲久剖腹自盡。所以要說島津義久對秀吉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
許儀后說,要見藩主不易,不如先親近他身邊的重臣。內浦港恰好屬于島津家重臣伊集院忠棟的領地,應該先去拜會一下他。
九月初三,許儀后帶著許豫、史世用前往伊集院忠棟的府邸,名義上是作為客商拜訪,由許儀后做翻譯。伊集院忠棟老奸巨猾,一見許豫就瞇著眼睛說:“我看你不像是商人嘛。”許儀后趕緊說:“也算是大明的一位武士吧。”兩邊都試探著說了幾句客套話,沒談出什么實質內容。伊集院忠棟倒沒細究,還送了一副鎧甲給許豫。
沒想到這次會面,不知為何被泄露出去了。到了九月十九日,有個叫玄龍的和尚跑來找許豫,說“你是不是大明福建官府派來偵查情報的呀?”許豫也是個有膽識的人,也不否認:“沒錯!你們侵略高麗,胡作非為。我們萬歷皇帝不愿意殺戮太重,派了沈惟敬來講和。許軍門派我過來調查你們的虛實,看你們有沒有誠意。”這一番話半真半假,玄龍和尚也怕自己擔上破壞和談的罪名,只得悻悻離開。
在此之后,史世用感覺到有些危險,放棄了面見藩主的想法,一心一意搜集各類情報。
時間推移到十月份。當時島津義弘駐扎在巨濟島,瘟疫流行,義久派了許儀后前往高麗去當醫(yī)生。許儀后走了以后,史世用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的差不多了,也乘船離開歸國。可惜他運氣不好,中途碰到了臺風,不得不返回九州。
很快島津義久和伊集院忠棟派人來調查許豫,許豫坦坦蕩蕩地把自己對玄龍和尚說的話重復了一遍。島津義久點點頭,沒有扭送他去見秀吉,反而拿出一封信和一些禮物,請他轉交給許孚遠,算是官方答復。
這封信里沒提及任何戰(zhàn)事,只是說無論兩國關系如何,貿易還是要開展云云。這是島津義久留下的一點心眼,希望萬一日軍在朝鮮不利,也不至于波及島津家的生意。
許豫得了島津義久的批準,在萬歷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離開日本,史世用也在他出發(fā)前后不久乘坐另外一條船離開。他們前往日本的任務,算是順利完成。
許豫于同年三月一日順利返回福建,回來以后,他問許孚遠,說史世用回來沒有?許孚遠一楞,我還正要問你呢。
這時候他們才發(fā)現,同樣是今年一月份出海的史世用,居然到現在都沒動靜,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他還在九州……
史世用出海以后,滿心以為可以盡快返回福建,上報情報。可他萬萬沒想到,船還沒走多遠,居然又遭遇了強臺風,真是太倒霉了。在大自然的暴虐天災之下,船隊全都沉沒,張一學在海難中喪生,只剩下他跟鄭士元兩個人幸免于難,被海浪推送回了九州。
兩個人身無分文,語言又不通。此時許儀后已經離開日本,許豫也不在了。舉目無親的兩位間諜,在日本渡過了無比凄慘的七個月。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底,兩位琉球的使者到日本拜訪秀吉,順便偵查情報。他們走到薩摩的時候,忽然被兩個乞丐攔住。這兩個乞丐穿著破爛不堪,口稱是大明指揮史世用與承差鄭士元,希望能得到幫助返回福建。
比起日本,琉球畢竟還是親近大明。使者當即把兩人藏匿起來,帶上船返回琉球。琉球人對史世用頗為照顧,特意派遣了朝貢船給他送回國。史世用長舒了一口氣,心想這回總算他娘的可以回家了。
然后,然后他又遭遇了風暴……
朝貢船快接近福州的時候,遭遇了風暴,把船只一口氣吹到了泉州泉州府平湖山附近海域,吹的是人仰馬翻,幾乎全船罹難。史世用福大命大,硬生生熬過了這一劫,被大明官府救援下來。
九死一生的史世用回到國內以后,振作精神,把搜集來的日本情報匯篡成《倭情備覽》一書。這本書是大明第一次主動派員前往日本搜集的專業(yè)書籍,里面論及日本情勢,相當精辟,還附帶了許多重要的原始文件,比起許儀后報告更加專業(yè)。
此書甫一刊行,即被視為對日研究第一手資料,無論是大明御史還是朝鮮國王,對此都贊嘆不已。言官上書要引用,兵部決策要參考,甚至楊鎬給秀吉寫信預言日本國內形勢,都是拿著這本書現學現賣。
說回到許儀后。
戰(zhàn)爭持續(xù)到了萬歷二十一年,中朝聯軍與日本停戰(zhàn),雙方坐下來和談。日方的小西行長和大明方面的沈惟敬,兩人聯手搞了一個驚天大騙局,試圖把兩邊都瞞住。(這是另外一個大故事了)
當時許儀后就在巨濟島,對前線動靜很了解。雖然他對小西行長和沈惟敬的騙局細節(jié)不清楚,但他了解秀吉,知道秀吉絕不可能放棄戰(zhàn)爭。他送了一封密信給當時的大明援朝總經略宋應昌,里面直截了當地說:“關白雖求貢,其實欲明年窺狹大明”,一句就道破了實情。
宋應昌接到許儀后的密信以后,很是贊嘆,稱贊他“具仰妙算”,恰好這時候大明使團打算前往名護屋,宋應昌特意安排使團里一個姓鄭的官員,讓他到日本后設法聯系到許儀后。
可惜這個使團出使很不成功,沒幾天就灰溜溜地回來了,那位姓鄭的官員沒時間去找。
沒時間去找,不要緊,我會主動說。
萬歷二十一年十月份,一個叫做吳景禧的朝鮮人找到全羅道防御使李時言,向他匯報了一件事。吳景禧自稱是萬歷二十一年被俘去日本的奴隸,他在薩摩碰到一個中國人,叫許儀后。在他的安排下吳景禧被送回朝鮮。吳景禧說許儀后讓我給大明帶一句話:“眾賊候天使信來, 當于八月中盡欲回還等因。”
那么萬歷二十一年八月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秀吉老年得子秀賴,欣喜若狂,日軍主力開始從朝鮮按部就班地渡海回國。由此可見,許儀后的洞察力十分驚人,他敏銳地預見到秀吉得子與日軍撤退之間的必然聯系,特意安排了朝鮮俘虜回國,希望大明能夠提前對日軍這一動向有所準備。
雖然他傳遞的這份情報送到大明時,已經過時了,但許儀后這無時無刻不強烈躍動著的愛國之心,實在值得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贊嘆。
請允許我再貼一次許儀后在萬歷二十年送別朱均旺的詩作。我想無論古今,正是有無數這樣幾乎湮沒于史料的義士的存在,才能扛過一次又一次危難。
難域萍逢幾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囑咐忠君事, 盡意叮嚀滅寇仇。
知汝歸成蘇子景, 豈宜還作李陵秋。
霜臺若問塵中事, 惟道斯民苦尚憂。
馬相伯老先生。如果你去了解這位老先生的故事,你一定會對馬相伯老先生心聲敬佩的。雖說這位絕對不能算是小人物,但是有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位先生。不過我相信復旦大學的同學們肯定知道。
我就挑簡單點講吧,1840至1939,老先生活了整整一百年,而他的這一百年,也正是中國最屈辱的100年。老先生的一生可謂充滿傳奇,從年少時獨自從家鄉(xiāng)徒步來到上海求學。到精通8門外語。到后來創(chuàng)辦復旦大學。再到后來民國成立成為南京市首任市長。再到90歲高齡為支援國民黨在前線抗日的將領,走上街頭賣字攢錢并將錢捐給前線將士,據說捐了有近10萬。最后因為南京陷入戰(zhàn)亂,一家人一路向西逃亡,最后好像都出了中國了。所以老先生最后其實是死在了國外。
老先生臨終前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在中國并不是什么偉人,我在中國就是一條狗,我叫了100年,都沒把中國叫醒。
這句話有多重的分量,大家應該都能體會到吧。
作者:馬伯庸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683668/answer/12287750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公元一五九一年、大明萬歷十九年、日本天正十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個叫豐臣秀吉的日本老頭,在朝鮮半島附近畫了一個圈。
他剛剛將全日本納入自己的控制下,又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一海之隔的李朝,以及李朝背后的大明。于是在秀吉的命令下,整個日本都開始動員起來,厲兵秣馬,準備對半島發(fā)動一次前所未有的大侵攻。
這場在一年之后爆發(fā)的戰(zhàn)爭,被稱為壬辰戰(zhàn)爭,前后持續(xù)了足足七年,規(guī)模巨大,傷亡慘重,將中、朝、日三方都卷了進去,對東亞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日本為了籌備戰(zhàn)爭,提前一年在距離朝鮮最近的九州地區(qū)開始囤積大量物資、士兵,修建名護屋、打造火器、兵器和戰(zhàn)船,蓄勢待發(fā)。至于李朝和大明,他們對此全無覺察,沒人注意到即將飄過來的戰(zhàn)爭陰云。
但也不是完全沒人覺察。
日本人在九州的頻繁活動,引起了一位中國人的注意。
這個人叫做許儀后,又名許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行商為生。許儀后在隆慶五年外出作生意,結果在廣州附近海域陷入倭寇之手。因為他擅長醫(yī)術,便幸運地活了下來,幾經輾轉被賣到了日本本土。
當時被倭寇擄掠到日本的中國人很多,在官方分類里,被稱為“逋逃之種”。在“逋逃之種”里,許儀后算是運氣比較好的,他精通醫(yī)術,沒怎么受到虐待。一次偶爾的機會,他憑借醫(yī)術救了薩摩藩島津家的小孩,大為感激的藩主島津義久把他留在了身邊,擔任御用醫(yī)師。于是許儀后便定居在薩摩,娶妻生子。
許儀后這個人,天生古道熱腸。雖然他已經脫離了倭寇的威脅,但每次看到自己同胞受到倭寇欺凌,他都恨得咬牙切齒,一心想為他們做點什么。
秀吉進攻九州之時,島津義久見無法抵擋兵威,便身披僧衣開城投降。他去覲見秀吉時,許儀后也隨侍左右。見到秀吉之后,許儀后作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咕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把自己的經歷講述了一遍,懇求秀吉下重手懲治倭寇。
秀吉對許儀后的這種膽量十分欣賞,正好他有意為日本海商掃平海道,便做了個順水人情,下達倭寇取締令,發(fā)兵剿滅海賊。從此島津義久對許儀后刮目相看,愈加重視,覺得這家伙有膽識有魄力,視為心腹。
進入萬歷十九年(1591年)以后,許儀后發(fā)現最近薩摩藩變得十分熱鬧,出現了大量外藩武士與足輕。從這些人的穿著與旗號判斷,應該是屬于本州、四國等地的諸家大名。他久居島津家,接觸的都是藩內高層,政治嗅覺十分靈敏。日本在形式上已經統(tǒng)一,再無戰(zhàn)事。如此大規(guī)模地厲兵秣馬,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海外用兵。
日本列島孤懸海外,對海外用兵唯一的可能,就是攻打朝鮮。
朝鮮是大明的藩國,倘若朝鮮被攻擊,大明勢必要出手相助。而如果大明與日本發(fā)生碰撞,那將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許保儀雖只是個醫(yī)師,卻擁有不凡的政治眼光。他意識到,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迫在眉睫。許儀后對大明很了解,傲慢自大又遲鈍,不能指望朝廷主動對日本的舉動有所警惕,自己必須得做點什么。于是,許保儀利用自己在島津藩的地位,不動聲色地開始展開調查。
調查的結果讓他大吃一驚,秀吉的目標不是朝鮮,而是大明。
許儀后雖已定居日本,娶妻生子,可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卻從未冷,對故國仍舊心懷眷顧。加上許儀后自己也是倭亂的受害者之一,無論從公從私,他都不能對這一異動坐視不理。
他知道,大明對于日本的了解近乎于零,如果只是簡單地把秀吉的計劃傳遞過去,未必會引起重視。因此,許儀后決定要準備一份務求詳細的報告,要把日本國情原原本本地詳述,以便祖國參考。
于是,他開始不動聲色地收集情報,利用御醫(yī)的身份四處探聽,并完成了一份報告。
這份報告大約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陳日本國之詳;一陳日本入寇之由;一陳御寇之策;一陳日本關白之由;一陳日本六十六國之名;復陳未盡之事。林林總總,涵蓋了日本國的方方面面,內容極之詳盡。報告里甚至推算出了日本出兵的詳細日期——壬辰年三月一日,比真正爆發(fā)戰(zhàn)爭的日期只差一個月——以及日本的侵攻路線圖:“翌春渡高麗,征遼東,取北京城”。
報告是寫完了,但怎么送到大明手里,卻是一個問題。許儀后本來打算“親奔告陳”可他身為島津藩御用醫(yī)生,家里又有老婆孩子,根本無法脫身,只能從來日本做生意的明商身上打主意。
萬歷十九年九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許儀后先后找了兩批商人,讓他們代為傳達。可這兩批人都不太靠譜兒,他們離開以后,許儀后生怕自己的心血白費,天天晚上睡不著覺,夙夜憂嘆,這時候,他的一位弟子挺身而出,拍著胸脯說我可再去送一次信。
這個人是許儀后的江西同鄉(xiāng),名字叫朱均旺,江西撫州人。他本在南海販賣布匹,結果遭遇了倭寇,被擄至薩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寫經文。恰好許儀后去寺里燒香,聽到朱均旺說家鄉(xiāng)話,大為欣喜,通過島津義久的關系把朱均旺解救出來,收為弟子,留在身邊抄寫藥方。
朱均旺對許儀后感激涕零,看到他這么憂愁,便毅然站出來,主動要求當信使。
這一趟差使可不容易,且不說海外風高浪急,單是政治上的風險,就相當之大。秀吉那時候已經采取了一定的管制措施,所有往來明商都不許下船,生怕泄露情報,一般人很難混上船去。就算一切順利上了船,等回到大明,也可能被官府以通倭之罪抓起來——總之是趟九死一生的差使。
但朱均旺為報許之恩,對這些毫不畏懼,許儀后大為欣喜。信使的問題解決以后,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把朱均旺弄出日本國。
許儀后經過奔走聯絡,找到了一位漳州商人林紹歧,他表示可以把朱均旺偷偷帶走,但是得等這船貨物在日本賣完,才能拔錨啟程。許儀后沒奈何,只能耐心等候。這一等,卻等出了一樁大禍事。
他之前四處奔走搜集情報的舉動,背著日本人,卻沒瞞著中國人。這些旅居薩摩的中國人中,偏偏有那么幾個人,不知出于什么動機,把這件事捅到了秀吉的親信淺野長政那里。
淺野長政一聽還有這樣的事,不敢怠慢,立刻匯報給了秀吉。秀吉正做著征服大明的春秋大夢,陡聞有人要壞他的事,還是自己施過恩的許儀后,不禁勃然大怒,聲稱要狠狠地整治一下這個忘恩負義的混賬東西。
這一場禍事,當真不小。許儀后被關到監(jiān)獄里,知道自己這次必然無幸,但他一口咬定全是自己籌劃,沒有吐露出郭國安、朱均旺或者林紹歧任何一人的名字。
對于許保儀的罪名,淺野長政本來裁定為“越度”之罪——就是非法出境——可秀吉不甘心,放出了狠話:“咱們不是新鑄了幾口大鍋嗎?就把許三官那小子擱鍋里煎死算了!”
許儀后出事以后,急壞了島津義久。他跟這位御醫(yī)感情十分深厚,又是自家救命恩人。往大處說,歲久本人對于秀吉這場戰(zhàn)爭毫無興趣,許儀后投書大明之事,其實正合乎他的心意。
可是這事出在薩摩藩,島津家不能找秀吉直接求情,說不定人沒救出來,反被扣了頂“失察”的帽子。思忖再三,義久搬出了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秀吉最頭疼的也最看重的大名,他從未在戰(zhàn)場上被秀吉打敗過,坐擁關東二百萬石,是日本豐臣氏之后的第二大政治力量。他的面子,秀吉不會不賣。
而德川家康自己也有盤算,打算借這個機會市恩于島津氏,為以后的爭奪天下埋下一點伏筆。
于是,德川家康給秀吉寫了一封求情信,這封信寫的很藝術,充分顯示了家康的情商。他沒正面為許儀后辯解,而是先批評了一通許儀后通敵之罪,然后話鋒一轉,說現在不光是許儀后,在日的中國人都對政府不滿,如果把他處罰,反顯得咱們小肚雞腸。如果太閣你把他赦免了,顯出寬闊的胸襟,大家就會感佩您的度量,說您是仁德之人。
家康是最了解秀吉的人,這封信完全號住了太閣大人的脈:秀吉內心最想要的,是別人對他的尊重。果然不出家康所料,秀吉接到這封信,深以為然,加上家康面子大,便不再追究許儀后泄密之罪,只是象征性地申飭了一下,趕回了薩摩藩。
許儀后死里逃生回到薩摩,卻一點也沒被嚇到,依然不改前志,繼續(xù)為朱均旺的出行奔走。一直到了萬歷二十年年初,林邵歧終于要揚帆回國了——這時候,偏偏又節(jié)外生枝。
那時候距離開戰(zhàn)已不足三個月,日本的備戰(zhàn)進入最緊張的時刻。時任藩主的島津義弘下令封鎖港口,不許閑雜人等進出。林紹歧的船也被扣了下來,藏身船中的朱均旺束手無策。
在危急時刻,許儀后又一次不避嫌疑,挺身而出。他利用自己在島津家的地位,去見義弘,說商船是用來做買賣的,如果擅自扣留,以后怕沒人肯來做生意了。義弘想想有理,便應允了,放林紹歧離開。
做完這些事情之后,許儀后如釋重負,臨別之前,他寫了首詩贈別朱均旺,把臂相泣。兩個人知道,這輩子他們沒什么機會再相逢了。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難域萍逢幾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囑咐忠君事, 盡意叮嚀滅寇仇。
知汝歸成蘇子景, 豈宜還作李陵秋。
霜臺若問塵中事, 惟道斯民苦尚憂。
詩句情真意切,其中“殷勤囑咐”、“盡意叮嚀”等語,無不浸透許儀后拳拳愛國之心。他以蘇武自況,即便身險蠻夷之地,志向不改,他不求名亦不求利,唯一的心愿,正是詩中最后一句“惟道斯民苦尚憂”。
許儀后一輩子沒取得過任何大明的功名,也沒被授予過任何大明官職,羈旅海外的他卻擁有令許多大明官員汗顏的愛國情懷。他對大明所付出的一切,都是自發(fā)的,是對故國樸素真摯的熱愛,沒有指望過會有任何回報。談及壬辰戰(zhàn)爭,各路史家都會擺出汗牛充棟的史料,津津樂道于戰(zhàn)事攻伐,或是政治上的折樽沖俎;但我們不該忘記,在戰(zhàn)爭前夕,曾經有這么一位中國人,以布衣之身,當國難之前,默默地為他的祖國立下了一份絕大的功勞。
萬歷二十年一月十六日,林紹歧離開薩摩藩。朱均旺懷揣報告,藏在船艙底部,生怕被人發(fā)現。這一路風高浪急,朱均旺苦不堪言,這種生活他一過就是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這條船終于抵達福建大岞灣。
這時距離距離日本向朝鮮正式開戰(zhàn),還有四十四天。
朱均旺登陸之后,顧不得身體虛弱,徑直去找福建軍門張汝濟,把許儀后的報告遞交給大明官方。
這份報告對大明朝廷來說,極其重要。報告里不僅介紹了秀吉意圖吞并朝鮮、入侵大明的計劃,而且給出了詳細的出兵路線圖、動員兵力、戰(zhàn)爭起因與日本諸藩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更可貴的是,許儀后還專門提及了日軍的作戰(zhàn)方式和應對策略。
報告里說對付倭寇,應該用“水陸互攻, 日夜并殺。斯時也, 倭不及飽食, 麗不及為應, 途分主客, 后無援兵, 不習水戰(zhàn), 不敵火攻。”這個建議,對大明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與后來朝鮮戰(zhàn)局的進展驚人地相似。日軍的失敗,正是由于“不習水戰(zhàn)”,后勤補給困難,才在中朝聯軍“水陸互攻”的攻勢下一路潰敗。
這份報告獲得了大明官員的盛贊,說“預說今日之事, 合如契卷內中所云” 。這份報告?zhèn)鞯匠r后,朝鮮人也說“所論倭賊用兵之事,驗之多重。” 還一直追問大明使者,問許儀后有沒有繼續(xù)更新。
甚至朝鮮國王和臣下聊天,都把許儀后掛在嘴邊:
《宣祖實錄》二十六年二月四日。上曰:“賊有添兵之勢乎?”忠謙曰:“觀許儀后書,則言日本之地六十六州,而來寇我國者,只六州云。若六十州有馀丁,則秀吉兇狡有馀,豈不繼援乎?許議后言六十六州,不如中原之一州,
《宣祖實錄》二十八年二月六日。上曰:“然。倭賊本是禽獸,其於天朝求封,有何關乎?”經世曰:“倭賊通書于中朝曰:‘日出處天子,寄書日沒處天子’云。自為一方天子,此乃犯順之意也。”上曰:“以許儀后上書見之,則可知矣。”
當時還是兵部尚書的石星,仔細地研讀了朱均旺帶來的許儀后報告,又綜合了朝鮮以及明軍搜集來的各路情報,驚奇地發(fā)現,日軍開戰(zhàn)前后的動向,與許儀后的報告驚人地吻合。
石星心想,這是一個重要的人才,他應該可以發(fā)揮更大作用。于是他提筆給福建巡撫許孚遠寫了封信,讓他派精干的人前往日本九州,去會一會這位許儀后。許孚遠接到石星的請求以后,很快召見了兩個錦衣衛(wèi)的指揮使,一個叫沈秉懿,一個叫史世用。沈秉懿老不堪用,很快被淘汰,許孚遠見史世用這個人器宇軒昂,談吐不凡,就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
萬歷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把自己化妝成商人,和另外兩位同伴張一學、鄭士元乘坐海商許豫之船前往日本。他一路飄洋過海,最后在七月四日登陸于九州平戶川的內浦港——順便提一句,三十一年以后,一個叫做鄭成功的中日混血,是在這里降生。
史世用登陸之后打聽了一下,發(fā)現自己下船下早了。內浦和薩摩雖然同屬九州,距離還是差的有點遠。他再一打聽,得知島津義久和許儀后去名護屋去見秀吉了。他膽子不小,直奔名護屋而去。到了名護屋以后,他與張一學兵分連兩路,史世用去找許儀后,張一學、鄭士元負責去把名護屋的地理形勢偷偷畫下來。
名護屋是日軍的侵朝大本營,軍隊補給俱從這里發(fā)出。有朝一日萬一明軍打過來,這些情報便有了用武之地。
專業(yè)的情報人員,素質就是不一樣。史世用沒費多大力氣,就聯絡上了許儀后。許儀后對史世用的到來喜出望外,他萬萬沒想到大明居然會派人來主動聯絡,這對于一個寂寞的海外赤子來說,該是多么大的安慰。
不過許儀后沒有被喜悅沖昏了頭。名護屋是秀吉的地盤,耳目眾多,他讓史世用先返回內浦,稍微聯絡。
八月十三日,秀吉跟島津義久談完了事,讓他返回薩摩。許儀后找了個機會開小差,溜到了內浦,并于八月二十七日見到了史世用、張一學、鄭士元和許豫。史世用向他提出來,聽說島津家對秀吉一直不滿,能不能見一下。
島津家當初在島津義久的帶領下,于戶次川之戰(zhàn)打敗豐臣軍,種下了禍根。后來秀吉親自率大軍討伐九州,為了保全島津家,義久不得不宣布出家歸隱,把家督之位讓給弟弟島津義弘,投降秀吉。
在去年六月份的梅北一揆中,島津義久在秀吉的逼迫下,不得不要求自己的三弟島津歲久剖腹自盡。所以要說島津義久對秀吉沒有怨恨,是不可能的。
許儀后說,要見藩主不易,不如先親近他身邊的重臣。內浦港恰好屬于島津家重臣伊集院忠棟的領地,應該先去拜會一下他。
九月初三,許儀后帶著許豫、史世用前往伊集院忠棟的府邸,名義上是作為客商拜訪,由許儀后做翻譯。伊集院忠棟老奸巨猾,一見許豫就瞇著眼睛說:“我看你不像是商人嘛。”許儀后趕緊說:“也算是大明的一位武士吧。”兩邊都試探著說了幾句客套話,沒談出什么實質內容。伊集院忠棟倒沒細究,還送了一副鎧甲給許豫。
沒想到這次會面,不知為何被泄露出去了。到了九月十九日,有個叫玄龍的和尚跑來找許豫,說“你是不是大明福建官府派來偵查情報的呀?”許豫也是個有膽識的人,也不否認:“沒錯!你們侵略高麗,胡作非為。我們萬歷皇帝不愿意殺戮太重,派了沈惟敬來講和。許軍門派我過來調查你們的虛實,看你們有沒有誠意。”這一番話半真半假,玄龍和尚也怕自己擔上破壞和談的罪名,只得悻悻離開。
在此之后,史世用感覺到有些危險,放棄了面見藩主的想法,一心一意搜集各類情報。
時間推移到十月份。當時島津義弘駐扎在巨濟島,瘟疫流行,義久派了許儀后前往高麗去當醫(yī)生。許儀后走了以后,史世用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的差不多了,也乘船離開歸國。可惜他運氣不好,中途碰到了臺風,不得不返回九州。
很快島津義久和伊集院忠棟派人來調查許豫,許豫坦坦蕩蕩地把自己對玄龍和尚說的話重復了一遍。島津義久點點頭,沒有扭送他去見秀吉,反而拿出一封信和一些禮物,請他轉交給許孚遠,算是官方答復。
這封信里沒提及任何戰(zhàn)事,只是說無論兩國關系如何,貿易還是要開展云云。這是島津義久留下的一點心眼,希望萬一日軍在朝鮮不利,也不至于波及島津家的生意。
許豫得了島津義久的批準,在萬歷二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離開日本,史世用也在他出發(fā)前后不久乘坐另外一條船離開。他們前往日本的任務,算是順利完成。
許豫于同年三月一日順利返回福建,回來以后,他問許孚遠,說史世用回來沒有?許孚遠一楞,我還正要問你呢。
這時候他們才發(fā)現,同樣是今年一月份出海的史世用,居然到現在都沒動靜,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他還在九州……
史世用出海以后,滿心以為可以盡快返回福建,上報情報。可他萬萬沒想到,船還沒走多遠,居然又遭遇了強臺風,真是太倒霉了。在大自然的暴虐天災之下,船隊全都沉沒,張一學在海難中喪生,只剩下他跟鄭士元兩個人幸免于難,被海浪推送回了九州。
兩個人身無分文,語言又不通。此時許儀后已經離開日本,許豫也不在了。舉目無親的兩位間諜,在日本渡過了無比凄慘的七個月。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底,兩位琉球的使者到日本拜訪秀吉,順便偵查情報。他們走到薩摩的時候,忽然被兩個乞丐攔住。這兩個乞丐穿著破爛不堪,口稱是大明指揮史世用與承差鄭士元,希望能得到幫助返回福建。
比起日本,琉球畢竟還是親近大明。使者當即把兩人藏匿起來,帶上船返回琉球。琉球人對史世用頗為照顧,特意派遣了朝貢船給他送回國。史世用長舒了一口氣,心想這回總算他娘的可以回家了。
然后,然后他又遭遇了風暴……
朝貢船快接近福州的時候,遭遇了風暴,把船只一口氣吹到了泉州泉州府平湖山附近海域,吹的是人仰馬翻,幾乎全船罹難。史世用福大命大,硬生生熬過了這一劫,被大明官府救援下來。
九死一生的史世用回到國內以后,振作精神,把搜集來的日本情報匯篡成《倭情備覽》一書。這本書是大明第一次主動派員前往日本搜集的專業(yè)書籍,里面論及日本情勢,相當精辟,還附帶了許多重要的原始文件,比起許儀后報告更加專業(yè)。
此書甫一刊行,即被視為對日研究第一手資料,無論是大明御史還是朝鮮國王,對此都贊嘆不已。言官上書要引用,兵部決策要參考,甚至楊鎬給秀吉寫信預言日本國內形勢,都是拿著這本書現學現賣。
說回到許儀后。
戰(zhàn)爭持續(xù)到了萬歷二十一年,中朝聯軍與日本停戰(zhàn),雙方坐下來和談。日方的小西行長和大明方面的沈惟敬,兩人聯手搞了一個驚天大騙局,試圖把兩邊都瞞住。(這是另外一個大故事了)
當時許儀后就在巨濟島,對前線動靜很了解。雖然他對小西行長和沈惟敬的騙局細節(jié)不清楚,但他了解秀吉,知道秀吉絕不可能放棄戰(zhàn)爭。他送了一封密信給當時的大明援朝總經略宋應昌,里面直截了當地說:“關白雖求貢,其實欲明年窺狹大明”,一句就道破了實情。
宋應昌接到許儀后的密信以后,很是贊嘆,稱贊他“具仰妙算”,恰好這時候大明使團打算前往名護屋,宋應昌特意安排使團里一個姓鄭的官員,讓他到日本后設法聯系到許儀后。
可惜這個使團出使很不成功,沒幾天就灰溜溜地回來了,那位姓鄭的官員沒時間去找。
沒時間去找,不要緊,我會主動說。
萬歷二十一年十月份,一個叫做吳景禧的朝鮮人找到全羅道防御使李時言,向他匯報了一件事。吳景禧自稱是萬歷二十一年被俘去日本的奴隸,他在薩摩碰到一個中國人,叫許儀后。在他的安排下吳景禧被送回朝鮮。吳景禧說許儀后讓我給大明帶一句話:“眾賊候天使信來, 當于八月中盡欲回還等因。”
那么萬歷二十一年八月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秀吉老年得子秀賴,欣喜若狂,日軍主力開始從朝鮮按部就班地渡海回國。由此可見,許儀后的洞察力十分驚人,他敏銳地預見到秀吉得子與日軍撤退之間的必然聯系,特意安排了朝鮮俘虜回國,希望大明能夠提前對日軍這一動向有所準備。
雖然他傳遞的這份情報送到大明時,已經過時了,但許儀后這無時無刻不強烈躍動著的愛國之心,實在值得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贊嘆。
請允許我再貼一次許儀后在萬歷二十年送別朱均旺的詩作。我想無論古今,正是有無數這樣幾乎湮沒于史料的義士的存在,才能扛過一次又一次危難。
難域萍逢幾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囑咐忠君事, 盡意叮嚀滅寇仇。
知汝歸成蘇子景, 豈宜還作李陵秋。
霜臺若問塵中事, 惟道斯民苦尚憂。
為啥說被黑幾百年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在真實歷史上值得尊敬?
為什么撰下中華文明瑰寶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后人,要向“臭名昭著”的潘金蓮以及其貌不揚的小人物武大郎道歉呢?說之前,我們先看看,《水滸傳》中塑造的潘金蓮和武大郎是什么樣呢?一個“淫蕩狠毒”一個“丑陋窩囊”作為歷史上最有名的出墻紅杏,他筆下的潘金蓮這幾...
身邊的小人物優(yōu)秀作文?
王爺爺,您就像一顆小星星,指引著我生活中的細節(jié)。您就是我值得尊敬的普通人!在我所了解的小人物中,還有一個在社區(qū)里默默無聞的人。他并非歷史名人,也未留名青史,但他的故事同樣值得銘記。這些小人物雖然不為我們所熟知,但他們的存在卻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是最...
誰能知道關于三國當中關于廖化的歷史
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后人尊敬和學習的。廖化其人 知道廖化是從那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來的,歷史從來都只是寫史人眼里的歷史,那個被妖魔化了的廖化,也許會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史書上關于廖化的記載并不多。 《三國志·廖化傳》也只是做如是說:“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
生活中出現過什么讓你覺得值得我們尊敬的普通人?
清潔工人是城市里最辛苦的人之一,他們在清潔城市的同時,也承擔著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的重任。他們的工作看似簡單,但是他們?yōu)槲覀儎?chuàng)造了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們值得我們尊重和感激。以上就是我認為值得我們尊敬的五個普通人。他們所做的一切,雖然平凡卻非常偉大,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營造...
平凡人的感人事跡有哪些???
1、申春玲 1998年8月24日,一場特異的悼念會在山東嘉祥縣后中莊進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僅16歲小姑娘,但她卻享福了這個村最高的葬禮格式, 她的三個胞兄穿上了為父母送葬能力穿上的孝衣。在靈柩前長跪不起,全村老少自覺地佩帶黑紗哭著為她送行。可是有誰知曉這位早逝的姑娘其實與這個家庭不...
以小人物為題的作文4篇
我借閱過他的書,上面有很多筆記,有些印刷字都隱隱約約的看不出來了。 王爺爺,您就像一顆小星星,指引著我生活中那細節(jié)小事,您就是我值得尊敬的普通人! 以小人物為題的作文四 小人物,一個有著夢幻的女孩,一個大腦經常被塞得滿滿的女孩。 小人物這個外號是朋友幫我起的,他們對我說;“你很搞笑,外加人小鬼大...
中國歷史上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人有誰?
2、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最后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郡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愿為了小...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一個人想替齊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樣端坐著跟孟子說話,孟子不理他,趴在幾上裝睡,那人很不高興,孟子就坦率地教訓他:對一個年長的老頭子應該懂得禮數!在孟子看來,一些峨冠博帶的君王,只不過是貪財、好色的草包蠢貨,或者是率獸食人的獨夫民賊,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
我身邊的小人物作文4篇范文
我借閱過他的書,上面有很多筆記,有些印刷字都隱隱約約的看不出來了。 王爺爺,您就像一顆小星星,指引著我生活中那細節(jié)小事,您就是我值得尊敬的普通人! 我身邊的小人物作文篇三 安于平和,不愿支配別人,更不原意騎在別人頭上顯示自己的高大,老天讓我在塵世走一遭,就是讓我做一名平凡的人,我也樂意做一個...
寫小人物美好品質的作文七百字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我在這世上,只尊敬3種人:為人們無私奉獻的人;對我生活上、學習上有影響的人;我的長輩。爸爸是我尊敬的人,但不只是因為他是我的長輩。 記得有一年,他和一位朋友在家里談事情,約好明天10點在南寧市圖書館門口碰面。到了第二天,天有不測風云,下起了傾盆大雨。他...
相關評說:
永德縣硬度: ______ 當然是張居正,和我同姓! 張居正,漢族,字叔大,少名白圭,號太岳,謚號“文忠”,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又稱張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史上最優(yōu)秀的首輔,最好的政治家. 5歲入學,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 中了秀才,13歲...
永德縣硬度: ______ 孝莊皇后.在皇太極死后,輔助幼子入主中原,輔助幼孫康熙除鰲拜、平三蕃,成就康熙盛世.
永德縣硬度: ______ 從最早和你說說,我沒有查書,夏商我不是很熟悉,周朝有個周公吐脯(次子錯)天下歸心.東周就是春秋和戰(zhàn)國,春秋著名的有伍子胥,吳王,越王,甚至你可以寫西施,也可以寫戰(zhàn)國,那就多了,可以寫田單,可以寫將相和中的藺相如,...
永德縣硬度: ______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19回林沖水寨大并火晁蓋梁山小奪泊第20回
永德縣硬度: ______ 中國漢字 四大發(fā)明 筆墨紙硯 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 永遠的遺憾,不朽的諾言 蕭瑟的秋風輕拂過五丈原,你看著熄滅的七星燈只有仰天長嘆,北伐中原成為了你永遠的遺憾. 你一定還記得臥龍岡上,一首《梁父吟》是多么憂閑自在;你一定更記得...
永德縣硬度: ______ 很多藝術家尤其是畫家都是這樣的,死后留名.尤其是外國的畢加索、梵高. 我國歷史上有,孔子(在他那個時代并不很有名)、曹雪芹(他那個時代《石頭記》也就是“紅樓夢”是被禁止傳播的,所以當時也不出名.還有袁崇煥(他在被崇禎帝以“通敵罪”冤殺時,人們還不理解真相他也不是天下聞名,而后來隨著歷史的解密,這位民族英雄終于.....
永德縣硬度: ______ 武則天 唐太宗長孫皇后 朱元璋馬皇后 清孝莊皇后 大遼蕭太后 大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 紅拂女
永德縣硬度: ______ 魯迅-藤野嚴九郎
永德縣硬度: ______ 諸葛亮 既然是歷史人物,就不能過于受小說的影響,而無論從小說還是真實歷史方面諸葛亮都是為蜀漢做出貢獻最大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現在的話說也是三國里最敬業(yè)的
永德縣硬度: ______ 左宗棠,公元1812年生于湖南.他從小愛讀書,20歲時中了舉人.此后他三次去北京考進士,都沒考上.但他并未消沉,而是開始專心研究邊疆地區(qū)的發(fā)展變化歷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