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氏菊池武重的時代
菊池氏的武重,在時代動蕩中,成為菊池氏的第十三代家主。他與阿蘇惟直一同逃往日向鞍崗山,抵御北條英時之子高政的攻擊。同時,足利高氏在丹波的篠村宣布起義,并與千種忠顯、赤松則村一起擊破了六波羅探題,形勢逐漸好轉(zhuǎn)。九州島上的少貳、大友也見風(fēng)使舵,擊敗了鎮(zhèn)西探題北條英時,而菊池氏卻因?qū)嵙]有恢復(fù)而未能參戰(zhàn)。五月二十二日,新田義貞攻克鐮倉。次月,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主持政務(wù),并對足利高氏、新田義貞、楠木正成等諸功臣進行封賞,其中楠木正成還向朝廷表奏了菊池氏的功績,并稱贊武時為“為后醍醐天皇倒幕身死的第一忠臣”。于是,后醍醐天皇封武重為從五位下肥后守,其弟武茂為對馬守、武澄為肥前守、武敏為掃部介。菊池一族中只有初代藤原則隆曾擔(dān)任過大夫?qū)⒈O(jiān)(五位),而且地方豪族被任命為國司也是以前鮮有的事情,這些封賞對菊池氏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榮耀。可能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菊池氏對后醍醐天皇非常感激,在之后的幾十年里,無論處境多么艱辛,他們一直都忠于宮方及后來的南朝。
菊池氏復(fù)興借助后醍醐天皇之力,菊池氏得以復(fù)興,家督武重還成為新政中武士所的成員,并娶了重臣萬里小路大納言的女兒,一直和宮方關(guān)系比較密切。建武元年(1334),武重在掃蕩了九州的北條余黨之后,還與其弟武村、武吉一起上洛覲見后醍醐天皇。但此時“建武新政”的諸多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很多武士都對朝廷心懷不滿。終于在建武二年(1335)十月,足利尊氏在鐮倉自封為征夷大將軍,公然對抗建武政權(quán)。后醍醐天皇以尊良親王為上將軍,新田義貞為大將軍,分別從東山道和東海道兩路進攻鐮倉,其中武重也率部跟隨新田義貞一起東進。最初,討伐軍的進展非常順利,新田義貞分別在矢引川和手越河原連敗對手,但在十二月初,另一路的尊良親王被擊敗,足利尊氏命其弟直義扼守箱根(神奈川縣),然后親統(tǒng)大軍來與義貞決戰(zhàn)。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八時,新田義貞在伊豆國府分兵,其中尊良親王為大將、脇屋義助為副將進軍竹下,而武重則與千葉、宇都宮、大友、松浦等諸國有力武士繼續(xù)跟隨新田義貞進攻箱根。正午時分,菊池武重作為宮方的先鋒首先向足利直義發(fā)動進攻,正在兩軍激戰(zhàn)之時,分兵竹下的宮方卻因為大友左近將監(jiān)貞載、塩冶高貞的叛變而損失慘重,被迫退往伊豆國府。新田軍也被迫撤出箱根,武重則率領(lǐng)部下三百人擔(dān)任殿軍,掩護新田義貞前往伊豆國府。傳說菊池軍在此戰(zhàn)中曾使用一種被稱為“菊池槍”的特殊武器,同時是宮方諸軍中戰(zhàn)斗力最強的一支,深受眾人信賴。次日,足利軍開始向伊豆國府進軍,新田軍再次戰(zhàn)敗,武重跟隨新田義貞一同撤回京都。
建武三年(1335)一月,足利尊氏在集結(jié)關(guān)東八國的諸路軍馬之后向京都發(fā)動了進攻,菊池武重一直跟隨新田義貞分別在淀之大渡、大津三井寺、粟田口、賀茂河原、二條河原、糺河原等地與足利軍作戰(zhàn)。二月三日,尊氏西逃至攝津兵庫后,武重又和新田義貞一起在瀨川河原再次擊敗細(xì)川定禪,最終迫使尊氏逃往九州島。同年二月二十日,尊氏等人乘船在長門國赤間關(guān)上岸,北九州的少貳、大友兩家倒向尊氏,而菊池氏則堅決的站在了后醍醐天皇一方。由于當(dāng)時菊池武重遠(yuǎn)在京都,武重之弟掃部介九郎武敏便擔(dān)當(dāng)起統(tǒng)率一族的重任。在聽聞少貳妙慧已派其嫡子賴尚前往迎接足利尊氏后,武敏于二十八日率三千余人首先向少貳氏發(fā)動進攻,并在水木渡(福岡縣筑紫郡)擊潰了敵軍主力,進而逼迫少貳妙慧一族百余人在內(nèi)山城集體自殺,總算是為父親報了仇。三月二日下午,菊池武敏率領(lǐng)聯(lián)軍在多多良濱與足利尊氏展開決戰(zhàn),由于宮方一些部隊發(fā)動叛亂及諸多因素,武敏在兵力占優(yōu)的情況下沒有把握住將尊氏致于死地的良機,最終敗回肥后。三月三日,在足利方一色禪門道獻(xiàn)、仁木義長的猛烈進攻下,菊池武敏被迫率領(lǐng)族人退到肥后的深山之中,菊池軍的盟友阿蘇惟直、阿蘇惟成、秋月種道也先后戰(zhàn)死,宮方在九州的勢力損失慘重。
話分兩頭,在尊氏逃亡九州后,菊池武重先跟隨新田義貞兵圍白旗城(兵庫縣赤穗郡上郡町),后又守住險要,掩護義貞拿下船坂山(兵庫縣赤穗郡)。建武三年(1336)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卷土重來的足利尊氏親率大軍與宮方在湊川進行會戰(zhàn),兵力上處于劣勢的宮方被擊敗。菊池武敏跟隨新田義貞逃往京都,而七弟菊池武吉(武朝)則與楠木正成一起在湊川北部的一家民房之中自殺。二十七日黃昏,武敏跟隨后醍醐天皇逃往比叡山延歷寺,在尊氏大軍強大的壓力之下,后醍醐天皇被迫同意了對方的要求,雙方議和,后醍醐天皇本人被軟禁在京都的花山院。同年十月,武敏擺脫了幕府的監(jiān)視,逃出京都,返回了肥后。
南朝政權(quán)建立于熊本縣菊池市東福寺觀喜院菊池武重之墓建武三年(1336)十二月二十一日,后醍醐天皇從京都的花山院逃出,在楠木正行等武士的擁立之下,在大和吉野建立南朝政權(quán),與足利尊氏所擁立的光明天皇對立,日本歷史從此進入了長達(dá)五十余年的南北朝時代。在這個時代里,菊池氏作為南朝在九州最重要的勢力,一直在與北朝努力抗?fàn)帲跉v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菊池武重去世返回肥后之后,菊池武重率領(lǐng)族人努力積蓄力量,并將首要目標(biāo)定為北朝的鎮(zhèn)西探題一色范氏。延元二年(1337),武重在寺尾野城舉兵,同國的阿蘇惟澄、豐后的 大友貞順、筑后的烏木、河崎氏也先后起兵響應(yīng)。但是南朝在九州的諸軍卻沒有一個領(lǐng)導(dǎo)者,眾人無法做到進退一致,很容易被北朝各個擊破。雖然身為肥后國司,菊池武重有這個資格和實力,但卻一直沒能被委以重任,而此時后醍醐天皇能守住吉野就已經(jīng)不錯了,也實在是沒時間處理九州事務(wù)。一色范氏看出南朝諸軍的弱點,于延元三年二月(1338),集結(jié)大友、松浦等北朝諸軍五千余人侵入肥后,武重與阿蘇惟澄聯(lián)合在益城郡犬冢原迎擊。大戰(zhàn)之后,菊池軍斬殺了范氏的弟弟賴行,范氏狼狽的逃回博多。九月,武重又進一步擊敗了合志城的合志幸隆。看到形勢不利,足利尊氏派遣少貳賴尚返回九州支援一色范氏。次年,南北朝兩軍繼續(xù)在北九州展開混戰(zhàn),先是北朝軍隊進攻菊池武重,而后武重又出兵筑后。同年三月,武重參加了石垣山之戰(zhàn),并在本城東部的鞍岳之麓擊敗北朝的肥后守護甲斐重村。十月,武重再一次出兵筑后。可能是連年的征戰(zhàn)使他的身體狀況變差了,就在這一年的年底或第二年的年初,菊池武重就因病去世,年僅三十余歲。
擴展資料
菊池氏活動于九州島臨近朝鮮半島。該地地理偏遠(yuǎn),雖說文化發(fā)源較早,但由于遠(yuǎn)離近畿,令中央政權(quán)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此地的控制力不足,造成島上的諸勢力大都有著很強的獨立性,他們出于自己的利益而不斷爭斗,有時甚至不服從朝廷的管束。在不同時代,眾多的家族在此雄霸一方,有的曾經(jīng)長期輝煌,如大家熟悉的島津氏、大友氏,有的卻像流星一樣,瞬間閃亮,最終卻歸于沉寂,比如本文所提到的肥后菊池氏。
相關(guān)評說:
資陽市機構(gòu): ______ 曹 操(155-220),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yǎng)子,故改姓曹...
資陽市機構(gòu): ______ 1,一致,廢分封,立郡縣.2,他認(rèn)為分封制會削弱中央集權(quán),不利于加強統(tǒng)治,容易使國家分裂.
資陽市機構(gòu): ______ 槍又名鑓,形制多樣,如菊池槍、十文字槍、毗沙門槍、素鑓、澤瀉槍等等,是合戰(zhàn)的主兵器.在鐮倉時代以前的日本歷史上,以丸木弓,重藤弓為代表的弓箭是最為常用的武器,作戰(zhàn)的主要形式是依靠騎馬武士的騎射來打擊敵方,或者依靠武...
資陽市機構(gòu): ______ 武松,稱號“行者”,因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郎,生活背景北宋年間,河北邢臺清河縣(也有記載武松早是陽谷縣人,經(jīng)歷史考證為今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王什莊)人,是《水滸傳》的一個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 他是陜西大俠鐵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是一個下層俠義之士,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fù),有恩必報,他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梁山排名第14位. 建議你去百度百科看看,里面介紹的很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