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一篇文言文 這里有一篇文言文,如何翻譯?
唐朝詩人張祜
張祜(約782—852年),字承吉。唐清河(今清河縣)人。他一生中官場不利,屢遭挫折,所以,縱情山水,游玩酒肆。其詩聞名于世。張祜是自中唐進入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由于他一生沉淪下僚,除了他的詩作之外,其生平事跡很少有記載。因此,現(xiàn)在已無法知道他確切的生卒年月和詳細的生平。據(jù)考證,張祜大約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782年),死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終年71歲。
張祜青少年時期是在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度過的。成年之后,主要的活動范圍也是江淮吳楚之間。張祜早年即以詩出名。貞元十五年(799年),宣武節(jié)度使(留后)陸長源為亂軍所殺并被煮成菜食之。時年18歲的張祜聽到后就寫下了《哭汴州陸大夫詩》,對亂軍的暴行予以譴責,對陸大夫的死表示哀悼。這首詩流傳一時。30歲前,張祜自恃有才,不求仕進,縱情聲色,浪跡山水,流連于酒榭歌臺,又喜行俠仗義,以俠客自命,豪放大方,結(jié)果鬧出了不少笑話。一天傍晚,來了個身材魁梧、腰橫寶劍的武士求見張祜。他手里提著—個包袱,內(nèi)藏一物,不斷有血從中滲出。見到張祜之后,這位壯士懇切地說:“我有一個仇人,十年沒有找到,今天終于找到了,我殺了他報了仇,心中很高興。”他用手指了指包袱又接著說:“這是他的人頭。”張祜即命擺酒接待這位壯士。壯土喝了幾杯酒之后,又對張祜說:“離這里三里地,有一位義士,是我的恩人,我很想報答他。如果這件事辦完了,我一輩子的心事就沒有了。聽人說張公您俠義,所以特來懇求支援我一些財物,我馬上去拜謝恩人。此后,赴湯蹈火,為狗為雞都隨您張公指派。”張祜非常喜歡這位壯士,于是就如數(shù)籌措了錢物送給壯士。那位壯士高興地對張祜說:“謝謝,我沒有什么可牽掛的事情了。辦完事,我就回來。”他留下了自己的包袱,攜帶錢物而去。這一去,直到第二天黎明也沒有回來。張祜想這個人頭放在我這里總是不妥當,搞不好是要惹是非的,所以就命人把它埋掉。誰知打開一看,卻是一個豬頭,至此,張祜方才猛然醒悟。這次受騙,傳為笑談。張祜從此禁了“俠義”之舉。
元和十年(815年),張祜34歲了。雖然詩名很大,但在官場卻沒有什么前程,僅僅在徐州節(jié)度使李愿那里做僚幕。其后幾年張祜四處游歷,行蹤不定。元和八年(813年),魏博(治今大名縣)節(jié)度使田弘正以魏博六州的土地民籍自動歸順朝廷。這在當時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張祜聽到這消息后,十分高興,他馬上趕到魏博六州,去投奔田弘正,并寫詩盛贊:“圣代倚龍驤,青油鎮(zhèn)北方。國除心腹病,明詠股肱良”。歌頌田弘正這一正義之舉帶來了“吏改新朝局,民耕舊戰(zhàn)場”的良好社會效果。(《投魏博田司空十二韻》)
元和十五年(820年),張祜游玩淮南,結(jié)識了一個叫崔莉的歌妓,后納為妾,生了個兒子叫杞。當時,令狐楚在朝任宰相。他比較欣賞張祜,就囑咐他帶上詩作來長安,以便向皇帝推薦。就這樣,張祜到了長安。令狐楚選輯了 300首詩獻給憲宗皇帝,并上書推薦說:“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謹令繕錄,諧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當時元稹也在朝中任宰相。憲宗就把他召來征求他的意見。元稹回答說:“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意思是說張祜的詩過于艷麗,有礙社會風(fēng)化,所以不能任用。事實上,元稹與令狐楚朋黨之爭,積怨較深。因此,令狐楚推薦張祜,元稹就予以阻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這種情況下,張祜就成了朋黨之爭的犧牲品了。憲宗采納了元稹的意見,對張祜置之不理了。張祜在長安住了三年,一無所獲。這是張祜試圖走上仕途所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張祜并沒有灰心。他改變了求取功名的道路,想著從科舉考試走上官場。根據(jù)唐代的制度,進入進士科考,需要地方官員的推舉。張祜想了想,當時在地方官中文學(xué)名氣最大的是杭州刺史白居易,自己也是小有名氣的詩人,找到白居易大概可以得到有力推薦。因此,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春,張祜離開了長安,趕赴杭州,希望白居易能夠把自己列為解元(地方第一名)推薦上去。可是,沒想到白居易并沒有把第一名給了他,卻推薦了另外一個人。原來,白居易和元稹是至交好友,元稹所阻撓的事,白居易自然不會幫忙。張祜投奔白居易,無疑是找錯了對象。這次打擊對張祜的刺激太大, 一氣之下,張祜從此斷絕了求取功名的念頭。后來,雖然還有一些達官貴人薦舉,但張祜終以布衣處士的身份浪跡江湖,或游歷山水。或做客僚幕,再也沒有享受朝廷的俸祿。
大和八年(834年)。張祜53歲時,在淮南見到了當時著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正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杜牧很熱情地接待了張祜。這是他們之間第一次見面。由于互相推重,很快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以后他們之間多有詩作來往。
大和九年(835年),張祜回到長安。這年秋天便發(fā)生了唐代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于是張祜離開長安返回江南。其后數(shù)年,張祜除偶爾出游之外,大部分時間寓居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九月,杜牧被任為池洲(今安徽省貴池縣)刺史,張祜自丹陽給他寫了一首詩。其中道:“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還須是孟嘗。”(《江上旅泊呈杜員外》)杜牧接到這首詩后很高興,熱情地邀請張祜到池州相聚。張祜來到池州,恰逢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傳統(tǒng)習(xí)俗有登高以避邪之說。于是,兩位老友高高興興地共赴池州城南的齊山游玩并在齊山上刻下了杜牧、張祜的名字。游山之間,張祜寫下了《奉和池州杜員外重陽齊山登高》 (“秋城高柳啼晚鴉” )、《和池州杜員外題九峰樓》(“秋溪南岸菊霏霏”)等詩。杜牧也做詩送給張祜,詩中寫道:“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對張祜的不平遭遇表示同情,并對白居易無故壓制張祜予以諷刺。這次登山賦詩成為當時文壇上的一件佳事。后來晚唐詩人皮日休議論此事時說:“祜在元白時,其譽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詩益高,名益重。然牧之少年所為,亦近于祜,為祜恨白,理亦有之。” (《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從史實來看,皮日休的評論還是比較公允的。張祜在池州住了一年多。
大中三年(849年),張祜南游嘉興,聽到新科進士高璩講,武宗病重,宮中孟才人特為武宗唱張祜的宮詞“何滿子”,結(jié)果氣絕腸斷。張祜為此特地寫了《孟才人嘆》詩:“偶因歌態(tài)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這年冬天,張義潮率眾收復(fù)沙州(今甘肅天水、酒泉一帶),歸順朝廷。至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又相繼收復(fù)了河隴(今新疆東部及甘肅西部)等十一州。大中六年 (852年)張祜做《喜聞收復(fù)河隴》一詩。這首詩是張祜詩作中能確定年代的最后一首詩,也就是這一年,張祜卒于丹陽。張祜生前非常喜歡丹陽這個地方,曾做過這樣一首詩:“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張祜一生詩名卓著,但卻沒能踏上仕途。他縱情詩酒,上交公侯,下交市井,身后沒有什么財產(chǎn),結(jié)果一旦故去,妻子兒女生活貧苦。這件事引起唐末詩人的關(guān)注。陸龜蒙曾去他的故居看望;皮日休、顏萱等人都有詩記載表示哀憐。
張祜生活的年代正是新樂府運動和古文運動高潮的時期。在散文方面,他非常推崇韓愈,認為韓愈的文章超拔流俗,識見敏銳;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他特別傾心于李白,曾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首《夢李白》(“我愛李峨嵋,夢尋尋不見”)詩,其語言、格式風(fēng)格都具有李白詩作的神韻和氣息。張祜的作品涉及國家大事的也不少,且能夠較公正地反映史實。請看他的名作《入潼關(guān)》:
都城三百里,雄險此回環(huán)。
地勢遙尊岳,河流側(cè)讓關(guān)。
秦皇曾虎視,漢祖昔龍顏。
何處梟兇輩,干戈自不閑。
應(yīng)當講,張祜的政治態(tài)度是正確而鮮明的。他主張統(tǒng)一,反對分裂,維護中央集權(quán),反對割據(jù)勢力。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研讀兵書,和人談?wù)撥娛拢胍硤鼋üΓ上С蔀榕萦啊5撬膼蹏倪€是沒有變的。詩人借出入潼關(guān)險地,以詩表達自己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割據(jù)勢力的政治情懷,以那些違抗朝廷、干戈不閑的割據(jù)軍閥稱之為“梟兇輩”。
雖然張祜自身青云路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十年狂是酒,一世癖緣詩”,但張祜為人正直,所交的人物大都是當時的正派之士,所譴責的是專權(quán)諂臣和割據(jù)藩鎮(zhèn)。所以,后人贊美他說:“賢俊人士及高名者,多與這(指張祜)游。”并以“竹柏之貞”、“孔翠之鮮” 、“琴馨之韻”比喻張祜的為人和品格風(fēng)度。張祜性格耿介,行事狂放,生活清貧,讀他的詩就不難看出他生活的困難。他的住處“僻巷新苔遍,空庭弱柳垂”;他的住房“屋磚懸晰蜴,蟲網(wǎng)礙蜻蜒”,但是他的精神生活是充實向上的。他在詩中自述:“俗人無語招,病客少經(jīng)過。種竹憐莖少,移花喜日多。唯精左氏傳,不養(yǎng)右軍鵝。幸爾同詩酒,春風(fēng)奈我何!”(以上均摘自張祜的《閑居作五首》)這樣的生活也就使張祜和市井之徒也多有來往,互相嘲謔。張祜在《寓言》詩中說道:“大賈傾十萬,一名終不書;小人茍片善,言下輒紀渠。不然少年場,百萬看一樗。過此任老圃,笑歌立倚鋤,道門演空言,未必死錄除。”這首詩可以綜括張祜作詩為文的基本態(tài)度。詩人所鄙棄的,就是腰纏萬貫的富賈大紳,也不能給其只言片語;而即使是市井小人物,只要有“片善”,也要“言下輒紀”之。如果因此而清貧困苦也在所不辭,其性格品德由此可見一斑。據(jù)《云溪友議》記載,張祜因入仕不成而被酒徒朱和沖做詩嘲笑:“白在東郊元已薨,蘭臺風(fēng)閣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張祜,牛屎堆邊說我能。”張祜沒有文人的架子,不玩弄文字游戲,所以他的作品沒有僻字僻典,無詭怪陸離之狀,純熟工整,流轉(zhuǎn)自然。張祜的詩作比較突出的是五、七絕官體和五律懷古及長篇古風(fēng),富有盛唐余韻,沒有當時已然開始流行的纖靡纖巧習(xí)氣。反映了一些社會的側(cè)面,有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如《宮詞》: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當時就傳遍了京城上下,大江南北。如前所言,唐武宗的孟才人,就是唱這首宮詞,氣竟腸斷。杜牧讀到這首詩很欣賞,寫詩贊道:“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韻語陽秋》)后人沈德潛評價道:“張祜《宮詞》……亦稱絕調(diào)。”(《說詩�語》)他的《觀獵》:
曉出郡城東,分圍淺草中。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fēng)。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
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
白居易曾說:“張三(指張祜)作獵詩,較王右丞(指王維),予則未敢優(yōu)劣也。”可見白居易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當年沒有推薦他,完全是受元稹的影響。
又如《金陵渡》:
金陵津渡上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渡為瓜洲(今江蘇省邗江縣)附近一個普通的小渡口,風(fēng)暴并沒有什么特異之處,但在張祜的筆下卻顯得景色如畫,極富情趣。特別是“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如今讀來,也可以從中聯(lián)想到當年金陵渡的美麗夜景,體味旅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其他如《正月十五夜燈》(“千門開鎖萬燈明”); 《上巳樂》(“猩猩血染系頭標”) ;《春鶯囀》(“興慶池南柳未開”)等,都是流行一時的名作,為后人所重視。
張祜在《全唐詩》中存詩349首。北京圖書館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張承吉文集》共收詩469首。1981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嚴壽澄校編的《張祜詩集》。
——《河北歷史名人傳》王新明 文
附:張祜傳記資料
杜牧之守秋浦,與祜游,酷吟其宮詞,亦知樂天有非之之論,乃為詩曰:“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處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皮日休云:“祜,字承吉,元和中,作宮體小詩,辭曲艷發(fā),當時輕薄之流,能其才,合噪得譽。老大稍窺建安風(fēng)格,誦樂府錄,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間出,講諷怨譎,時與六義相左右。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此為才子之最也。”或薦之天子,書奏不下。亦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以曲阿地古淡有南朝遺風(fēng),遂筑室種植而家焉。性嗜木石,悉力致之。從南海罷職事,載羅浮石筍還。不蓄美田利產(chǎn)為身后計,死未二十年,而故姬遺孕凍餒不暇,豈其怨刺于神明耶?天果不愛才,沒而猶譴耶?又進士顏萱過祜丹陽遺居,見其愛崔氏貧居荊榛下,有一子杞兒,求食汝墳矣,惘然作詩吊之。萱詩曰:“憶昔為兒逐我兄,曾拋竹馬拜先生,書齋已換當時主,詩壁空題故友名。豈是爭權(quán)留怨敵,可憐當路盡公卿。柴扉草屋無人問,猶向荒田責地征。”
日休詩云:“媵華通子共悲辛,荒徑今為舊宅鄰。一代交友非不貴,五湖風(fēng)月合教貧。魂應(yīng)絕地為才鬼,名與遺編在史臣。聞道平生偏愛石,至今猶泣洞庭人。”
陸龜蒙詩云:“先生清骨葬煙霞,業(yè)破孤存孰為嗟?幾篋詩編分貴位,一林石筍散豪家。兒過舊宅啼楓影,姬繞荒田泣稗花。唯我共君堪便戒,莫將交譽作生涯。”(杞兒后名望虔,嘉興監(jiān)裴洪慶以為冬瓜堰官。)
或言祜清河人,嘗賦淮南詩,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陽隱舍。
——《唐詩紀事》
祜字承吉,南陽人,來寓姑蘇。樂高尚,稱處士,騷情雅思,凡知己者悉當時英杰。然不業(yè)程文。元和、長慶間,深為令狐文公器許,鎮(zhèn)天平日,自草薦表,以詩三百首獻于朝,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謹令繕錄,詣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祜至京師,屬元稹號有城府,偃仰內(nèi)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上頷之。由是寂寞而歸,為詩自悼云:“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遂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極相善待,有贈云:“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祜苦吟,妻孥每喚之皆不應(yīng),曰:“吾方口吻生華,豈恤汝輩乎!”性愛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靈隱、天竺,蘇之靈巖、楞伽,常之惠山、善權(quán),潤之甘露、招隱,往往題詠唱絕。同時崔涯亦工詩,與祜齊名,頗自行放樂,或乘興北里,每題詩倡肆,譽之則聲價頓增,毀之則車馬掃跡。涯尚義,有俠詩云:“太行嶺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別。”嘗共謁淮南李相,祜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釣鰲以何為竿! ”曰:“ 以虹 。” “ 以何為鉤? ”曰:“ 新月。” “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也。”紳壯之,厚贈而去。晚與白樂天日相聚宴謔,樂天譏以“足下新作‘憶柘枝’云:‘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乃一問頭耳。 ”祜曰:“ 鄙薄之誚是也。明公‘長恨歌’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又非目連尋母邪?”一座大笑。“ 初過廣陵 ”曰:“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陽隱居。人以為讖云。詩一卷,今傳。
——《唐才子傳》
唐張祜,字承吉,清河人。樂高尚,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善其詩,嘗贈之詩曰:“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嘗作淮南詩,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終丹陽隱舍,人以為讖云。
——《郡齋讀書志》
張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宮詞得名。長慶中,令孤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嘗客淮南,愛丹陽曲阿地,筑室卜隱。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全唐詩》
張祜(約785年前后—849后數(shù)年),字承吉,清河(今河北清河)人。舉進士不第。憲宗元和間(806—820年),以樂府宮詞著稱。約從元和九年至武宗會昌(841—846年)間的三十年中,奔走南北,投詩求薦于軍鎮(zhèn)州牧;終于未獲官職。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天平節(jié)度使令狐楚推薦張祜帶著詩作三百首進京,但被尚書左丞元稹壓制。會昌五年投奔舊友池州刺史杜牧,受厚待,但早已遲暮。后歸居曲阿(今江蘇丹陽)。有嚴壽澄校編《張祜詩集》。
后果后果個
翻譯 一篇文言文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jié)束還有 12 天 15 小時
祜字承吉,南陽人,來寓姑蘇。樂高尚,稱處士,騷情雅思,凡知己者悉當時英杰。然不業(yè)程文。元和、長慶間,深為令狐文公器許,鎮(zhèn)天平日,自草薦表,以詩三百首獻于朝,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謹令繕錄,詣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祜至京師,屬元稹號有城府,偃仰內(nèi)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上頷之。由是寂寞而歸,為詩自悼云:“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遂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極相善待,有贈云:“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祜苦吟,妻孥每喚之皆不應(yīng),曰:“吾方口吻生華,豈恤汝輩乎!”性愛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靈隱、天竺,蘇之靈巖、楞伽,常之惠山、善權(quán),潤之甘露、招隱,往往題詠唱絕。同時崔涯亦工詩,與祜齊名,頗自行放樂,或乘興北里,每題詩倡肆,譽之則聲價頓增,毀之則車馬掃跡。涯尚義,有俠詩云:“太行嶺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別。”嘗共謁淮南李相,祜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釣鰲以何為竿!”曰:“以虹。”“以何為鉤?”曰:“新月。”“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也。”紳壯之,厚贈而去。晚與白樂天日相聚宴謔,樂天譏以“足下新作‘憶柘枝’云:‘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乃一問頭耳。”祜曰:“鄙薄之誚是也。明公‘長恨歌’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又非目連尋母邪?”一座大笑。“初過廣陵”曰:“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
利農(nóng)15743184714: 一篇文言文翻譯 -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師曠論學(xué)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
利農(nóng)15743184714: 翻譯~~一篇文言文 -
婺源縣圓跳: ______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年即機警聰明,讀書數(shù)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黃庭堅考中了進士,任葉縣縣尉.熙寧初參加四京學(xué)官的考試.由于應(yīng)試的文章最優(yōu)秀,擔任了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留守文彥博看中了他的詩文.留他再任教.蘇軾有一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屹然獨立于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頒布征收鹽稅的政策,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shù),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利農(nóng)15743184714: 求一篇文言文的翻譯.
婺源縣圓跳: ______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
利農(nóng)15743184714: 翻譯文言文1篇 -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編織作窩,系在嫩蘆葦上,風(fēng)一吹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里,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利農(nóng)15743184714: 一篇古文翻譯 -
婺源縣圓跳: ______ 【翻譯】:李存嗖,是李克用的長子.當年,李克用在刑州打敗孟方立,撤軍回鄉(xiāng),在三垂崗擺下酒宴,戲子演奏《百年歌》,唱到衰弱年老的時候,聲音很悲傷,在座的人都感覺凄慘悲愴.那時五歲的李存嗖就在一旁,李克用慷慨地捋著胡須,指著李存嗖笑著說:“我就要老了,這是個奇才,二十年以后,他就能代替我在這征戰(zhàn)了.”李存嗖十一歲時,跟隨李克用打敗王行瑜,并被派遣去京城送捷報,昭宗看到他的樣貌很驚異,賜給他用翡翠做的盤子和盛酒的杯子,并且撫摸著他的后背說:“你的外表奇特,以后一定會大富大貴,到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的國家.”等到李存嗖長大,擅長騎射,英勇過人,稍微學(xué)了些《春秋》,明白正義的道理,特別喜歡音樂歌舞和滑稽雜耍的戲.
利農(nóng)15743184714: 請問一下誰能幫我翻譯一篇古文《貓說》?拜托了,今天一定要翻出來,
婺源縣圓跳: ______ 《貓說》譯文 我家中以鼠患為苦,向別人請求幫助.得到了一只貓,外形魁梧威猛,牙齒和爪子都很鋒利.我私下里認為鼠患是不足為慮的了.剛來的時候(貓)還沒有被...
利農(nóng)15743184714: “師經(jīng)鼓琴,魏文侯起舞”這一篇古文翻譯 -
婺源縣圓跳: ______[答案] 魏 文 侯 改 過 師經(jīng)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jīng)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潰之.文侯謂左右曰:... 不補旒,以為寡人戒.” 翻譯:樂師經(jīng)(人名)演奏(古)琴,魏國的文王(因是諸侯國,故稱侯)隨音樂而舞蹈,(并依旋...
利農(nóng)15743184714: 幫忙翻譯 ~ 一篇古文~~要求地道~口味十足~
婺源縣圓跳: ______ 長相思 林逋 吳山青, 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 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 妾淚盈. 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 江頭潮已平. Tune: "Everlasting Longing" Lin Bu The northern ...
利農(nóng)15743184714: 請大家?guī)臀曳g一篇小古文 -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 ‖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 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
利農(nóng)15743184714: 翻譯一篇文言文,快!!!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呂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寬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賞識.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員,家里藏有(一面)古鏡,自己說這面鏡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憑借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給呂蒙正來求得(他的)賞識.呂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閑的時候不慌不忙地告訴他,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不過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著能照二百里的(鏡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說這事了.聽到這話的人都贊嘆佩服呂蒙正,認為他比李衛(wèi)公更賢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夠不被外物牽累,(這)是過去的賢人也很難做到的.. 1)聽到這話的人都贊嘆佩服呂蒙正,認為他比李衛(wèi)公更賢德. 2)蓋寡好 不為物累者
張祜(約782—852年),字承吉。唐清河(今清河縣)人。他一生中官場不利,屢遭挫折,所以,縱情山水,游玩酒肆。其詩聞名于世。張祜是自中唐進入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由于他一生沉淪下僚,除了他的詩作之外,其生平事跡很少有記載。因此,現(xiàn)在已無法知道他確切的生卒年月和詳細的生平。據(jù)考證,張祜大約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782年),死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終年71歲。
張祜青少年時期是在蘇州(今江蘇省蘇州市)度過的。成年之后,主要的活動范圍也是江淮吳楚之間。張祜早年即以詩出名。貞元十五年(799年),宣武節(jié)度使(留后)陸長源為亂軍所殺并被煮成菜食之。時年18歲的張祜聽到后就寫下了《哭汴州陸大夫詩》,對亂軍的暴行予以譴責,對陸大夫的死表示哀悼。這首詩流傳一時。30歲前,張祜自恃有才,不求仕進,縱情聲色,浪跡山水,流連于酒榭歌臺,又喜行俠仗義,以俠客自命,豪放大方,結(jié)果鬧出了不少笑話。一天傍晚,來了個身材魁梧、腰橫寶劍的武士求見張祜。他手里提著—個包袱,內(nèi)藏一物,不斷有血從中滲出。見到張祜之后,這位壯士懇切地說:“我有一個仇人,十年沒有找到,今天終于找到了,我殺了他報了仇,心中很高興。”他用手指了指包袱又接著說:“這是他的人頭。”張祜即命擺酒接待這位壯士。壯土喝了幾杯酒之后,又對張祜說:“離這里三里地,有一位義士,是我的恩人,我很想報答他。如果這件事辦完了,我一輩子的心事就沒有了。聽人說張公您俠義,所以特來懇求支援我一些財物,我馬上去拜謝恩人。此后,赴湯蹈火,為狗為雞都隨您張公指派。”張祜非常喜歡這位壯士,于是就如數(shù)籌措了錢物送給壯士。那位壯士高興地對張祜說:“謝謝,我沒有什么可牽掛的事情了。辦完事,我就回來。”他留下了自己的包袱,攜帶錢物而去。這一去,直到第二天黎明也沒有回來。張祜想這個人頭放在我這里總是不妥當,搞不好是要惹是非的,所以就命人把它埋掉。誰知打開一看,卻是一個豬頭,至此,張祜方才猛然醒悟。這次受騙,傳為笑談。張祜從此禁了“俠義”之舉。
元和十年(815年),張祜34歲了。雖然詩名很大,但在官場卻沒有什么前程,僅僅在徐州節(jié)度使李愿那里做僚幕。其后幾年張祜四處游歷,行蹤不定。元和八年(813年),魏博(治今大名縣)節(jié)度使田弘正以魏博六州的土地民籍自動歸順朝廷。這在當時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張祜聽到這消息后,十分高興,他馬上趕到魏博六州,去投奔田弘正,并寫詩盛贊:“圣代倚龍驤,青油鎮(zhèn)北方。國除心腹病,明詠股肱良”。歌頌田弘正這一正義之舉帶來了“吏改新朝局,民耕舊戰(zhàn)場”的良好社會效果。(《投魏博田司空十二韻》)
元和十五年(820年),張祜游玩淮南,結(jié)識了一個叫崔莉的歌妓,后納為妾,生了個兒子叫杞。當時,令狐楚在朝任宰相。他比較欣賞張祜,就囑咐他帶上詩作來長安,以便向皇帝推薦。就這樣,張祜到了長安。令狐楚選輯了 300首詩獻給憲宗皇帝,并上書推薦說:“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謹令繕錄,諧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當時元稹也在朝中任宰相。憲宗就把他召來征求他的意見。元稹回答說:“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意思是說張祜的詩過于艷麗,有礙社會風(fēng)化,所以不能任用。事實上,元稹與令狐楚朋黨之爭,積怨較深。因此,令狐楚推薦張祜,元稹就予以阻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這種情況下,張祜就成了朋黨之爭的犧牲品了。憲宗采納了元稹的意見,對張祜置之不理了。張祜在長安住了三年,一無所獲。這是張祜試圖走上仕途所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張祜并沒有灰心。他改變了求取功名的道路,想著從科舉考試走上官場。根據(jù)唐代的制度,進入進士科考,需要地方官員的推舉。張祜想了想,當時在地方官中文學(xué)名氣最大的是杭州刺史白居易,自己也是小有名氣的詩人,找到白居易大概可以得到有力推薦。因此,穆宗長慶四年(824年)春,張祜離開了長安,趕赴杭州,希望白居易能夠把自己列為解元(地方第一名)推薦上去。可是,沒想到白居易并沒有把第一名給了他,卻推薦了另外一個人。原來,白居易和元稹是至交好友,元稹所阻撓的事,白居易自然不會幫忙。張祜投奔白居易,無疑是找錯了對象。這次打擊對張祜的刺激太大, 一氣之下,張祜從此斷絕了求取功名的念頭。后來,雖然還有一些達官貴人薦舉,但張祜終以布衣處士的身份浪跡江湖,或游歷山水。或做客僚幕,再也沒有享受朝廷的俸祿。
大和八年(834年)。張祜53歲時,在淮南見到了當時著名的詩人杜牧。杜牧正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杜牧很熱情地接待了張祜。這是他們之間第一次見面。由于互相推重,很快就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以后他們之間多有詩作來往。
大和九年(835年),張祜回到長安。這年秋天便發(fā)生了唐代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于是張祜離開長安返回江南。其后數(shù)年,張祜除偶爾出游之外,大部分時間寓居在丹陽(今江蘇省丹陽市)。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九月,杜牧被任為池洲(今安徽省貴池縣)刺史,張祜自丹陽給他寫了一首詩。其中道:“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還須是孟嘗。”(《江上旅泊呈杜員外》)杜牧接到這首詩后很高興,熱情地邀請張祜到池州相聚。張祜來到池州,恰逢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傳統(tǒng)習(xí)俗有登高以避邪之說。于是,兩位老友高高興興地共赴池州城南的齊山游玩并在齊山上刻下了杜牧、張祜的名字。游山之間,張祜寫下了《奉和池州杜員外重陽齊山登高》 (“秋城高柳啼晚鴉” )、《和池州杜員外題九峰樓》(“秋溪南岸菊霏霏”)等詩。杜牧也做詩送給張祜,詩中寫道:“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外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對張祜的不平遭遇表示同情,并對白居易無故壓制張祜予以諷刺。這次登山賦詩成為當時文壇上的一件佳事。后來晚唐詩人皮日休議論此事時說:“祜在元白時,其譽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詩益高,名益重。然牧之少年所為,亦近于祜,為祜恨白,理亦有之。” (《論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從史實來看,皮日休的評論還是比較公允的。張祜在池州住了一年多。
大中三年(849年),張祜南游嘉興,聽到新科進士高璩講,武宗病重,宮中孟才人特為武宗唱張祜的宮詞“何滿子”,結(jié)果氣絕腸斷。張祜為此特地寫了《孟才人嘆》詩:“偶因歌態(tài)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這年冬天,張義潮率眾收復(fù)沙州(今甘肅天水、酒泉一帶),歸順朝廷。至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又相繼收復(fù)了河隴(今新疆東部及甘肅西部)等十一州。大中六年 (852年)張祜做《喜聞收復(fù)河隴》一詩。這首詩是張祜詩作中能確定年代的最后一首詩,也就是這一年,張祜卒于丹陽。張祜生前非常喜歡丹陽這個地方,曾做過這樣一首詩:“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張祜一生詩名卓著,但卻沒能踏上仕途。他縱情詩酒,上交公侯,下交市井,身后沒有什么財產(chǎn),結(jié)果一旦故去,妻子兒女生活貧苦。這件事引起唐末詩人的關(guān)注。陸龜蒙曾去他的故居看望;皮日休、顏萱等人都有詩記載表示哀憐。
張祜生活的年代正是新樂府運動和古文運動高潮的時期。在散文方面,他非常推崇韓愈,認為韓愈的文章超拔流俗,識見敏銳;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他特別傾心于李白,曾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首《夢李白》(“我愛李峨嵋,夢尋尋不見”)詩,其語言、格式風(fēng)格都具有李白詩作的神韻和氣息。張祜的作品涉及國家大事的也不少,且能夠較公正地反映史實。請看他的名作《入潼關(guān)》:
都城三百里,雄險此回環(huán)。
地勢遙尊岳,河流側(cè)讓關(guān)。
秦皇曾虎視,漢祖昔龍顏。
何處梟兇輩,干戈自不閑。
應(yīng)當講,張祜的政治態(tài)度是正確而鮮明的。他主張統(tǒng)一,反對分裂,維護中央集權(quán),反對割據(jù)勢力。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研讀兵書,和人談?wù)撥娛拢胍硤鼋üΓ上С蔀榕萦啊5撬膼蹏倪€是沒有變的。詩人借出入潼關(guān)險地,以詩表達自己維護國家統(tǒng)一、反對割據(jù)勢力的政治情懷,以那些違抗朝廷、干戈不閑的割據(jù)軍閥稱之為“梟兇輩”。
雖然張祜自身青云路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十年狂是酒,一世癖緣詩”,但張祜為人正直,所交的人物大都是當時的正派之士,所譴責的是專權(quán)諂臣和割據(jù)藩鎮(zhèn)。所以,后人贊美他說:“賢俊人士及高名者,多與這(指張祜)游。”并以“竹柏之貞”、“孔翠之鮮” 、“琴馨之韻”比喻張祜的為人和品格風(fēng)度。張祜性格耿介,行事狂放,生活清貧,讀他的詩就不難看出他生活的困難。他的住處“僻巷新苔遍,空庭弱柳垂”;他的住房“屋磚懸晰蜴,蟲網(wǎng)礙蜻蜒”,但是他的精神生活是充實向上的。他在詩中自述:“俗人無語招,病客少經(jīng)過。種竹憐莖少,移花喜日多。唯精左氏傳,不養(yǎng)右軍鵝。幸爾同詩酒,春風(fēng)奈我何!”(以上均摘自張祜的《閑居作五首》)這樣的生活也就使張祜和市井之徒也多有來往,互相嘲謔。張祜在《寓言》詩中說道:“大賈傾十萬,一名終不書;小人茍片善,言下輒紀渠。不然少年場,百萬看一樗。過此任老圃,笑歌立倚鋤,道門演空言,未必死錄除。”這首詩可以綜括張祜作詩為文的基本態(tài)度。詩人所鄙棄的,就是腰纏萬貫的富賈大紳,也不能給其只言片語;而即使是市井小人物,只要有“片善”,也要“言下輒紀”之。如果因此而清貧困苦也在所不辭,其性格品德由此可見一斑。據(jù)《云溪友議》記載,張祜因入仕不成而被酒徒朱和沖做詩嘲笑:“白在東郊元已薨,蘭臺風(fēng)閣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張祜,牛屎堆邊說我能。”張祜沒有文人的架子,不玩弄文字游戲,所以他的作品沒有僻字僻典,無詭怪陸離之狀,純熟工整,流轉(zhuǎn)自然。張祜的詩作比較突出的是五、七絕官體和五律懷古及長篇古風(fēng),富有盛唐余韻,沒有當時已然開始流行的纖靡纖巧習(xí)氣。反映了一些社會的側(cè)面,有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如《宮詞》: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當時就傳遍了京城上下,大江南北。如前所言,唐武宗的孟才人,就是唱這首宮詞,氣竟腸斷。杜牧讀到這首詩很欣賞,寫詩贊道:“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韻語陽秋》)后人沈德潛評價道:“張祜《宮詞》……亦稱絕調(diào)。”(《說詩�語》)他的《觀獵》:
曉出郡城東,分圍淺草中。
紅旗開向日,白馬驟迎風(fēng)。
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
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
白居易曾說:“張三(指張祜)作獵詩,較王右丞(指王維),予則未敢優(yōu)劣也。”可見白居易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當年沒有推薦他,完全是受元稹的影響。
又如《金陵渡》:
金陵津渡上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渡為瓜洲(今江蘇省邗江縣)附近一個普通的小渡口,風(fēng)暴并沒有什么特異之處,但在張祜的筆下卻顯得景色如畫,極富情趣。特別是“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如今讀來,也可以從中聯(lián)想到當年金陵渡的美麗夜景,體味旅人的思鄉(xiāng)情懷。
其他如《正月十五夜燈》(“千門開鎖萬燈明”); 《上巳樂》(“猩猩血染系頭標”) ;《春鶯囀》(“興慶池南柳未開”)等,都是流行一時的名作,為后人所重視。
張祜在《全唐詩》中存詩349首。北京圖書館珍藏的南宋初蜀刻十卷本《張承吉文集》共收詩469首。1981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嚴壽澄校編的《張祜詩集》。
——《河北歷史名人傳》王新明 文
附:張祜傳記資料
杜牧之守秋浦,與祜游,酷吟其宮詞,亦知樂天有非之之論,乃為詩曰:“睫在眼前長不見,道非身處更何求。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皮日休云:“祜,字承吉,元和中,作宮體小詩,辭曲艷發(fā),當時輕薄之流,能其才,合噪得譽。老大稍窺建安風(fēng)格,誦樂府錄,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間出,講諷怨譎,時與六義相左右。善題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別處。此為才子之最也。”或薦之天子,書奏不下。亦受辟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輒自劾去。以曲阿地古淡有南朝遺風(fēng),遂筑室種植而家焉。性嗜木石,悉力致之。從南海罷職事,載羅浮石筍還。不蓄美田利產(chǎn)為身后計,死未二十年,而故姬遺孕凍餒不暇,豈其怨刺于神明耶?天果不愛才,沒而猶譴耶?又進士顏萱過祜丹陽遺居,見其愛崔氏貧居荊榛下,有一子杞兒,求食汝墳矣,惘然作詩吊之。萱詩曰:“憶昔為兒逐我兄,曾拋竹馬拜先生,書齋已換當時主,詩壁空題故友名。豈是爭權(quán)留怨敵,可憐當路盡公卿。柴扉草屋無人問,猶向荒田責地征。”
日休詩云:“媵華通子共悲辛,荒徑今為舊宅鄰。一代交友非不貴,五湖風(fēng)月合教貧。魂應(yīng)絕地為才鬼,名與遺編在史臣。聞道平生偏愛石,至今猶泣洞庭人。”
陸龜蒙詩云:“先生清骨葬煙霞,業(yè)破孤存孰為嗟?幾篋詩編分貴位,一林石筍散豪家。兒過舊宅啼楓影,姬繞荒田泣稗花。唯我共君堪便戒,莫將交譽作生涯。”(杞兒后名望虔,嘉興監(jiān)裴洪慶以為冬瓜堰官。)
或言祜清河人,嘗賦淮南詩,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陽隱舍。
——《唐詩紀事》
祜字承吉,南陽人,來寓姑蘇。樂高尚,稱處士,騷情雅思,凡知己者悉當時英杰。然不業(yè)程文。元和、長慶間,深為令狐文公器許,鎮(zhèn)天平日,自草薦表,以詩三百首獻于朝,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謹令繕錄,詣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祜至京師,屬元稹號有城府,偃仰內(nèi)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上頷之。由是寂寞而歸,為詩自悼云:“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遂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極相善待,有贈云:“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祜苦吟,妻孥每喚之皆不應(yīng),曰:“吾方口吻生華,豈恤汝輩乎!”性愛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靈隱、天竺,蘇之靈巖、楞伽,常之惠山、善權(quán),潤之甘露、招隱,往往題詠唱絕。同時崔涯亦工詩,與祜齊名,頗自行放樂,或乘興北里,每題詩倡肆,譽之則聲價頓增,毀之則車馬掃跡。涯尚義,有俠詩云:“太行嶺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別。”嘗共謁淮南李相,祜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釣鰲以何為竿! ”曰:“ 以虹 。” “ 以何為鉤? ”曰:“ 新月。” “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也。”紳壯之,厚贈而去。晚與白樂天日相聚宴謔,樂天譏以“足下新作‘憶柘枝’云:‘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乃一問頭耳。 ”祜曰:“ 鄙薄之誚是也。明公‘長恨歌’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又非目連尋母邪?”一座大笑。“ 初過廣陵 ”曰:“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果卒于丹陽隱居。人以為讖云。詩一卷,今傳。
——《唐才子傳》
唐張祜,字承吉,清河人。樂高尚,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善其詩,嘗贈之詩曰:“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嘗作淮南詩,有“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之句。大中中,果終丹陽隱舍,人以為讖云。
——《郡齋讀書志》
張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宮詞得名。長慶中,令孤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嘗客淮南,愛丹陽曲阿地,筑室卜隱。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全唐詩》
張祜(約785年前后—849后數(shù)年),字承吉,清河(今河北清河)人。舉進士不第。憲宗元和間(806—820年),以樂府宮詞著稱。約從元和九年至武宗會昌(841—846年)間的三十年中,奔走南北,投詩求薦于軍鎮(zhèn)州牧;終于未獲官職。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天平節(jié)度使令狐楚推薦張祜帶著詩作三百首進京,但被尚書左丞元稹壓制。會昌五年投奔舊友池州刺史杜牧,受厚待,但早已遲暮。后歸居曲阿(今江蘇丹陽)。有嚴壽澄校編《張祜詩集》。
后果后果個
翻譯 一篇文言文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jié)束還有 12 天 15 小時
祜字承吉,南陽人,來寓姑蘇。樂高尚,稱處士,騷情雅思,凡知己者悉當時英杰。然不業(yè)程文。元和、長慶間,深為令狐文公器許,鎮(zhèn)天平日,自草薦表,以詩三百首獻于朝,辭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義,近多放誕,靡有宗師。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幾甚苦,搜象頗深,輩流所推,風(fēng)格罕及。謹令繕錄,詣光順門進獻,望宣付中書門下。”祜至京師,屬元稹號有城府,偃仰內(nèi)庭。上因召問祜之詞藻上下,稹曰:“張祜雕蟲小巧,壯夫不為。若獎激太過,恐變陛下風(fēng)教。”上頷之。由是寂寞而歸,為詩自悼云:“賀知章口徒勞說,孟浩然身更不疑。”遂客淮南。杜牧為度支使,極相善待,有贈云:“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祜苦吟,妻孥每喚之皆不應(yīng),曰:“吾方口吻生華,豈恤汝輩乎!”性愛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靈隱、天竺,蘇之靈巖、楞伽,常之惠山、善權(quán),潤之甘露、招隱,往往題詠唱絕。同時崔涯亦工詩,與祜齊名,頗自行放樂,或乘興北里,每題詩倡肆,譽之則聲價頓增,毀之則車馬掃跡。涯尚義,有俠詩云:“太行嶺上三尺雪,崔涯袖中三尺鐵。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門便與妻兒別。”嘗共謁淮南李相,祜稱“釣鰲客”,李怪之曰:“釣鰲以何為竿!”曰:“以虹。”“以何為鉤?”曰:“新月。”“以何為餌?”曰:“以短李相也。”紳壯之,厚贈而去。晚與白樂天日相聚宴謔,樂天譏以“足下新作‘憶柘枝’云:‘鴛鴦鈿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乃一問頭耳。”祜曰:“鄙薄之誚是也。明公‘長恨歌’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都不見’,又非目連尋母邪?”一座大笑。“初過廣陵”曰:“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大中中,
相關(guān)評說: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師曠論學(xué)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xué),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
婺源縣圓跳: ______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年即機警聰明,讀書數(shù)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黃庭堅考中了進士,任葉縣縣尉.熙寧初參加四京學(xué)官的考試.由于應(yīng)試的文章最優(yōu)秀,擔任了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留守文彥博看中了他的詩文.留他再任教.蘇軾有一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屹然獨立于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頒布征收鹽稅的政策,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shù),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婺源縣圓跳: ______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編織作窩,系在嫩蘆葦上,風(fēng)一吹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里,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婺源縣圓跳: ______ 【翻譯】:李存嗖,是李克用的長子.當年,李克用在刑州打敗孟方立,撤軍回鄉(xiāng),在三垂崗擺下酒宴,戲子演奏《百年歌》,唱到衰弱年老的時候,聲音很悲傷,在座的人都感覺凄慘悲愴.那時五歲的李存嗖就在一旁,李克用慷慨地捋著胡須,指著李存嗖笑著說:“我就要老了,這是個奇才,二十年以后,他就能代替我在這征戰(zhàn)了.”李存嗖十一歲時,跟隨李克用打敗王行瑜,并被派遣去京城送捷報,昭宗看到他的樣貌很驚異,賜給他用翡翠做的盤子和盛酒的杯子,并且撫摸著他的后背說:“你的外表奇特,以后一定會大富大貴,到時候不要忘記我們的國家.”等到李存嗖長大,擅長騎射,英勇過人,稍微學(xué)了些《春秋》,明白正義的道理,特別喜歡音樂歌舞和滑稽雜耍的戲.
婺源縣圓跳: ______ 《貓說》譯文 我家中以鼠患為苦,向別人請求幫助.得到了一只貓,外形魁梧威猛,牙齒和爪子都很鋒利.我私下里認為鼠患是不足為慮的了.剛來的時候(貓)還沒有被...
婺源縣圓跳: ______[答案] 魏 文 侯 改 過 師經(jīng)鼓琴,魏文侯起舞,賦曰:“使我言而無見違.”師經(jīng)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潰之.文侯謂左右曰:... 不補旒,以為寡人戒.” 翻譯:樂師經(jīng)(人名)演奏(古)琴,魏國的文王(因是諸侯國,故稱侯)隨音樂而舞蹈,(并依旋...
婺源縣圓跳: ______ 長相思 林逋 吳山青, 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送迎. 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 妾淚盈. 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 江頭潮已平. Tune: "Everlasting Longing" Lin Bu The northern ...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 ‖ 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 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
婺源縣圓跳: ______ 呂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寬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賞識.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員,家里藏有(一面)古鏡,自己說這面鏡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憑借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獻給呂蒙正來求得(他的)賞識.呂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閑的時候不慌不忙地告訴他,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不過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著能照二百里的(鏡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說這事了.聽到這話的人都贊嘆佩服呂蒙正,認為他比李衛(wèi)公更賢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夠不被外物牽累,(這)是過去的賢人也很難做到的.. 1)聽到這話的人都贊嘆佩服呂蒙正,認為他比李衛(wèi)公更賢德. 2)蓋寡好 不為物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