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俗語 關于老虎的諺語
臥虎藏龍 虎毒不食子 龍爭虎斗 不如虎穴,焉得虎子
降龍伏虎 惡虎撲羊
杯弓市虎、幫虎吃食、暴虎馮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春冰虎尾、垂餌虎口、刺虎持鷸、豺虎肆虐、除狼得虎
豺狼虎豹、藏龍臥虎、鴟目虎吻、鴟視虎顧、初生牛犢不怕虎
初生之犢不懼虎、初生之犢不畏虎、雕虎焦原、打虎牢龍、調(diào)虎離山
斷蛟刺虎、打馬虎眼、大人虎變、打死虎、打死老虎
大賢虎變、惡虎不食子、餓虎饑鷹、餓虎撲食、餓虎撲羊
餓虎擒羊、餓虎吞羊、二虎相斗,必有一傷、餓虎之蹊、風從虎,云從龍
馮河暴虎、放虎歸山、放虎遺患、風虎云龍、放虎自衛(wèi)
伏虎降龍、鳳嘆虎視、官虎吏狼、宮鄰金虎、甘冒虎口
關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割肉飼虎、虎步龍行、虎變龍蒸、虎不食兒
虎背熊腰、虎超龍驤、虎黨狐儕、虎斗龍爭、虎蕩羊群
虎而冠、畫虎不成、畫虎不成反類狗、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成狗
畫虎畫皮難畫骨、畫虎刻鵠、畫虎類狗、畫虎類犬、狐虎之威
狐假虎威、狐藉虎威、虎踞鯨吞、虎踞龍盤、虎據(jù)龍蟠
虎踞龍蟠、虎口拔牙、虎窟龍?zhí)丁⒒⒖谔由⒒⒖谟嗌?
虎略龍韜、虎落平川、虎落平陽、虎狼之勢、虎珀拾芥
虎入羊群、虎兕出柙、虎視眈眈、虎視耽耽、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虎頭虎腦、虎頭蛇尾、虎體熊腰、虎頭燕頷、虎尾春冰
虎臥龍?zhí)⒒[風生、虎穴狼巢、虎穴龍?zhí)丁⒒S龍拿
駿波虎浪、九關虎豹、九閽虎豹、拒虎進狼、踞虎盤龍
酒虎詩龍、假虎張威、拒狼進虎、酒龍詩虎、將門虎子
九牛二虎之力、鯨吞虎噬、饑鷹餓虎、開柙出虎、苛政猛于虎
狼蟲虎豹、狼飡虎食、狼餐虎噬、狼飡虎咽、狼餐虎咽
龍馳虎驟、龍蹲虎踞、拉大旗作虎皮、龍幡虎纛、龍飛虎跳
狼顧虎視、龍虎風云、龍化虎變、老虎頭上撲蒼蠅、老虎頭上搔癢
兩虎相斗、捋虎須、兩虎相爭、麟角虎翅、龍江虎浪
龍精虎猛、龍拏虎攫、龍拏虎跳、龍拏虎擲、龍蟠虎伏
龍盤虎踞、龍蟠虎踞、龍盤虎拏、龍蟠虎繞、狼前虎后
龍跧虎臥、離山調(diào)虎、狼飧虎咽、狼吞虎餐、龍騰虎蹴
龍?zhí)⒎堯v虎踞、龍?zhí)痘⒖摺⒗秦澔⒁暋⒗峭袒⑹?
龍?zhí)⑴P、龍?zhí)痘⒀ā堯v虎嘯、狼吞虎咽、龍騰虎躍
龍騰虎躑、龍騰虎擲、龍威虎震、龍驤虎步、龍行虎步
龍行虎變、龍驤虎跱、龍驤虎視、龍驤虎嘯、龍翔虎躍
魯魚帝虎、龍躍虎踞、龍吟虎嘯、龍爭虎斗、龍睜虎眼
龍戰(zhàn)虎爭、龍爭虎戰(zhàn)、猛虎插翅、猛虎出山、猛虎深山
猛虎添翼、馬馬虎虎、盤龍臥虎、騎虎難下、潛龍伏虎
喬龍畫虎、前門拒虎,后門進狼、前門去虎,后門進狼、前怕狼,后怕虎、前怕龍,后怕虎
敲山振虎、敲山震虎、驅(qū)羊攻虎、乳犢不怕虎、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如虎生翼、如虎添翼、如狼似虎、如狼如虎
如龍似虎、人中龍虎、勢成騎虎、三夫成市虎、豕虎傳訛
身寄虎吻、生龍活虎、三人成虎、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三言訛虎
投畀豺虎、談虎色變、畏敵如虎、臥虎藏龍、為虎傅翼
為虎添翼、為虎作倀、委肉虎蹊、握蛇騎虎、繡虎雕龍
柙虎樊熊、熊據(jù)虎跱、降龍伏虎、笑面虎、舄烏虎帝
熊腰虎背、燕額虎頭、一虎不河、燕頷虎頸、燕頷虎頭
燕頷虎須、引虎拒狼、養(yǎng)虎留患、與虎謀皮、引虎入室
養(yǎng)虎傷身、與虎添翼、養(yǎng)虎為患、楊虎圍匡、養(yǎng)虎遺患
養(yǎng)虎貽患、養(yǎng)虎自斃、養(yǎng)虎自殘、養(yǎng)虎自嚙、養(yǎng)虎自嚙
引虎自衛(wèi)、養(yǎng)虎自貽災、養(yǎng)虎自遺患、魚魯?shù)刍ⅰ⒃讫堬L虎
鷹瞵虎攫、羊落虎口、鷹瞵虎視、引狼拒虎、以肉啖虎
羊入虎群、以肉餧虎、以肉喂虎、一山不藏二虎、鷹視虎步
鷹揚虎視、鷹揚虎噬、羊質(zhì)虎皮、縱虎出匣、縱虎出柙
縱虎歸山、捉虎擒蛟、眾虎同心、照貓畫虎、坐山觀虎斗
還有一些帶解釋的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虎變龍蒸:
謂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虎步龍行:
形容帝王的儀態(tài)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超龍驤:
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黨狐儕:
比喻兇惡狡黠之輩
虎斗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虎踞鯨吞:
比喻豪強割據(jù)和相互兼并
虎踞龍盤:
亦作“虎據(jù)龍蟠”。亦作“虎踞龍蟠”。形容地勢極峻峭險要
虎口扳須:
比喻冒極大的危險
虎口馀生:
比喻經(jīng)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窟龍?zhí)叮?
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
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目豕喙:
古人謂貪婪無厭之相
虎皮羊質(zhì):
語本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zhì)而虎皮。”比喻外強中干
虎視眈眈:
形容像猛虎一樣兇狠地注視著
虎視鷹瞵:
形容兇狠地注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虎視鷹揚:
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頭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聲勢浩大,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虎頭燕頷: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
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臥龍?zhí)?
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虎嘯風馳:
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風生:
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虎嘯狼號:
比喻強暴者欲有所掠奪時的叫囂
虎嘯龍吟:
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穴得子: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壯
虎擲龍挐:
比喻群雄相爭
虎子狼孫:
比喻兇暴貪殘的人
幫虎吃食:
亦作“幫狗吃食”。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杯弓市虎:
謂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內(nèi)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藏龍臥虎: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后以“藏龍臥虎”比喻潛藏著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
鴟目虎吻:
如鴟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兇惡貌
螭盤虎踞:
猶虎踞龍盤
初生之犢不懼虎:
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刺虎持鷸:
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打死虎: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眈眈虎視:
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黃伯曰:余左執(zhí)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調(diào)虎離山:
比喻為了便于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后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餓虎撲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貽患無窮。語本《三國志·蜀志·劉巴傳》“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放虎自衛(wèi):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從虎,云從龍: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后因以“風從虎,云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云龍:
比喻圣主、賢臣的遇合
馮河暴虎:
猶言暴虎馮河
鳳嘆虎視:
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甘冒虎口:
謂甘愿冒著生命危險
狐虎之威:
比喻權勢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狐假虎威:
《戰(zhàn)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別人的威勢或倚仗別人威勢來欺壓人
畫虎不成:
“畫虎不成反類狗”的略語
畫虎不成反類狗:
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反貽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畫虎刻鵠:
①《東觀漢記·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后以“畫虎刻鵠”比喻好高騖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假虎張威:
猶言狐假虎威
降龍伏虎:
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后漢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李賢注引《抱樸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zhí)縛。”又引《異苑》:“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龍。”唐道宣《續(xù)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斗,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龍伏虎”比喻戰(zhàn)勝重大困難
鯨吞虎噬: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財物
九關虎豹:
比喻兇殘的權臣。語本《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酒虎詩龍: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拒虎進狼: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踞虎盤龍:
猶言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駿波虎浪:
形容迅猛洶涌的波浪
苛政猛於虎:
謂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比猛虎還要兇殘。據(jù)《禮記·檀弓下》載,孔子過泰山時,遇一婦人在墓旁痛哭。問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于虎。但她還不愿遷離此地,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聽了,對他的學生說:“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蟲虎豹:
①泛指兇猛的動物。②比喻惡人歹徒
狼顧虎視:
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狼前虎后:
前門趕走狼,后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狼飧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比喻極為貪婪殘忍
狼吞虎�燕: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燕: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亦作“前門去虎,后門進狼”。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前怕狼,后怕虎:
喻顧慮重重,畏縮不前
敲山振虎:
謂故意示警,使人震動
離山調(diào)虎:
比喻用計謀調(diào)動對方離開原地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
龍馳虎驟:
謂群雄逐鹿
龍蹲虎踞:
猶言龍盤虎踞
龍幡虎纛:
將帥之旗
龍飛虎跳:
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虎風云:
①《易·乾》:“云從龍,風從虎。”后以“龍虎風云”喻英雄豪杰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龍化虎變: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龍江虎浪:
形容慣于興風作浪
龍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揚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斗。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斗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斗
龍盤虎踞:
亦作“龍蟠虎踞”。①《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為英雄豪杰所盤踞。④喻斑斕的紋理
龍盤虎拏:
虬曲蒼勁貌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跧虎臥: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zhí)痘⒖撸?
猶言龍?zhí)痘⒀?
龍?zhí)痘⒀ǎ?
①龍虎所居之處。喻兇險之處。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處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jù)一方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躍:
①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②形容筆勢飛動遒勁。③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龍?zhí)⒎?
猶言龍騰虎臥。喻筆勢
龍?zhí)⑴P:
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語本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zhí)扉T,虎臥鳳閣。”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驤虎步:
昂首闊步、威武雄壯貌
龍驤虎視:
喻氣勢威武,眼光遠大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翔虎躍:
喻奮發(fā)有為
龍行虎變:
《易·乾》:“飛龍在天……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chuàng)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后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chuàng)制建業(yè)
龍行虎步:
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龍吟虎嘯:
①龍虎叫嘯。②喻聲音洪大。③喻詩詞聲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風云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魯魚帝虎:
語出《意林》卷四引晉葛洪《抱樸子》:“諺云:‘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按,今本《抱樸子·遐覽》“帝”作“虛”。后因以“魯魚帝虎”稱傳寫刊印中出現(xiàn)的文字錯誤
猛虎插翅:
比喻強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勢盛。語出漢司馬遷《報任安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
蟠龍踞虎:
猶言龍蟠虎踞。像盤繞著的蛟龍,像蹲臥著的猛虎。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騎虎難下:
比喻行事雖遇困難,然迫于大勢而不可能中止。語本《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如虎傅翼:
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如狼似虎:
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樣兇狠、殘暴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三人成虎:
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戰(zhàn)國策·魏策二》:“龐蔥與太子質(zhì)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撓椎。”
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身寄虎吻:
謂把身子置于老虎嘴邊。比喻處境極其危險
生龍活虎:
形容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潑有朝氣或文章生動有力
談虎色變:
《二程遺書》卷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常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若虎能傷人,雖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嘗真知。真知須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真知虎的厲害。后以“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連臉色都變了
投畀豺虎:
謂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為虎傅翼:
給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長惡人的勢力
為虎作倀:
傳說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為倀鬼,虎行求食,則為虎前導清道。見《太平廣記》卷四三○引唐裴铏《傳奇·馬拯》。后因以“為虎作倀”比喻做惡人的幫兇
畏敵如虎:
害怕敵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賈栩、魏平數(shù)請戰(zhàn),因曰:‘公(司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樣害怕。形容懼怕到極點
握蛇騎虎:
北魏高祖崩于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訃聞,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至魯陽,乃發(fā)喪行服。時咸陽王禧疑勰有異謀,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元勰恨之,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元勰的字)握蛇騎虎,不覺艱難。”見《魏書·彭城王勰傳》。后以“握蛇騎虎”喻身處險境
熊據(jù)虎跱:
比喻群雄割據(jù)的形勢
燕頷虎頭: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將、勇士
燕頷虎須:
形容相貌威武
羊落虎口:
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
羊質(zhì)虎皮:
比喻外強內(nèi)弱,虛有其表
楊虎圍匡:
《史記·孔子世家》:“捍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后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chǎn)生誤會
養(yǎng)虎傷身:
飼養(yǎng)老虎,自傷其身。比喻縱敵留患
養(yǎng)虎自嚙:
比喻姑息敵人,終致?lián)p害自己
養(yǎng)虎自遺患: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后患
一虎不河:
《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原謂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后在元劇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顧一切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引虎入室:
猶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衛(wèi):
比喻依靠惡勢力來保衛(wèi)自己,反會招來禍患
鷹瞵虎視:
像鷹和虎一樣兇狠貪婪地注視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鷹揚虎視:
如鷹飛揚,似虎雄視。形容威武奮勇
鷹揚虎噬:
如鷹飛揚,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揚威,窮兇極惡
魚魯?shù)刍ⅲ?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與虎謀皮:
本作“與狐謀皮”。喻所謀之事有害于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
與虎添翼:
給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給力量或才能很強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強
云龍風虎:
①語本《易·乾》:“云從龍,風從虎。”后世多以云龍風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杰。③古代兵陣名
照貓畫虎:
貓與虎的外形有相似之處,因以喻照樣模仿而僅得其仿佛
縱虎出柙:
放虎出籠。比喻放走強有力的敵人,貽患無窮
縱虎歸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兇強的敵人,留下禍根
坐山觀虎斗:
比喻暫不介入各方間的爭斗,俟機從中漁利。語出《史記·張儀列傳》:“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回答者:快樂大笑姑婆 - 試用期 一級 3-23 19:58
虎嘯生風 虎視眈眈 狐假虎威 虎背熊腰 龍騰虎躍 虎虎生威 如虎添翼 放虎歸山 狼吞虎咽 虎口拔牙 虎怒震墮 云龍風虎 虎略龍韜 龍吟虎嘯 龍爭虎斗 龍?zhí)痘⒀?虎尾春冰 龍行虎步 九牛二虎 三人成虎 生龍活虎 羊入虎口 放虎歸山 虎視耽耽 虎踞龍盤 虎變龍蒸 虎步龍行 調(diào)虎離山 虎兄虎弟 虎虎生威 鷹揚虎視 與虎添翼 引虎自衛(wèi) 云龍風虎 與虎謀皮 降龍伏虎 舄烏虎帝 羊質(zhì)虎皮 養(yǎng)虎遺患 虎不食兒 虎口余生 虎入羊群 虎尾春冰 狐虎之威 放虎自衛(wèi) 虎父無犬子 畫虎不成反類犬
臥虎藏龍 虎毒不食子 龍爭虎斗 不如虎穴,焉得虎子
降龍伏虎 惡虎撲羊
回答者:冰涼的涼冰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23 20:04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虎變龍蒸:
謂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
虎步龍行:
形容帝王的儀態(tài)不凡,如龍虎之姿
虎超龍驤:
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虎黨狐儕:
比喻兇惡狡黠之輩
虎斗龍爭: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虎踞鯨吞:
比喻豪強割據(jù)和相互兼并
虎踞龍盤:
亦作“虎據(jù)龍蟠”。亦作“虎踞龍蟠”。形容地勢極峻峭險要
虎口扳須:
比喻冒極大的危險
虎口馀生:
比喻經(jīng)歷極大的危險,僥幸得生
虎窟龍?zhí)叮?
比喻極艱險的境地
虎略龍韜:
兵書的代稱。亦指用兵的謀略
虎目豕喙:
古人謂貪婪無厭之相
虎皮羊質(zhì):
語本漢揚雄《法言·吾子》:“羊質(zhì)而虎皮。”比喻外強中干
虎視眈眈:
形容像猛虎一樣兇狠地注視著
虎視鷹瞵:
形容兇狠地注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虎視鷹揚:
謂雄視高翔,甚有威儀
虎體原斑:
比喻出身高門貴族,富貴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頭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聲勢浩大,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虎頭燕頷: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說是萬里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
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
虎臥龍?zhí)?
形容字勢雄強超逸。語出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虎嘯風馳:
謂事物之相互感應
虎嘯風生:
比喻英雄乘時奮起
虎嘯狼號:
比喻強暴者欲有所掠奪時的叫囂
虎嘯龍吟:
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虎穴得子: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
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虎躍龍驤:
形容威武雄壯
虎擲龍挐:
比喻群雄相爭
虎子狼孫:
比喻兇暴貪殘的人
幫虎吃食:
亦作“幫狗吃食”。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杯弓市虎:
謂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內(nèi)的熊。比喻被囚的惡人
藏龍臥虎:
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后以“藏龍臥虎”比喻潛藏著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
鴟目虎吻:
如鴟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兇惡貌
螭盤虎踞:
猶虎踞龍盤
初生之犢不懼虎:
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垂餌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險地
刺虎持鷸:
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打虎牢龍:
猶言打鳳牢龍
打死虎:
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眈眈虎視:
像老虎一般地威視著。語本《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黃伯曰:余左執(zhí)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調(diào)虎離山:
比喻為了便于乘機行事,設法引誘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
斷蛟刺虎:
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后以“斷蛟刺虎”謂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餓虎撲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
餓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
放虎歸山:
比喻放走敵人,貽患無窮。語本《三國志·蜀志·劉巴傳》“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聽。”
放虎遺患:
謂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放虎自衛(wèi):
比喻尋求保護不當,反而自招禍害
風從虎,云從龍:
《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后因以“風從虎,云從龍”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風虎云龍:
比喻圣主、賢臣的遇合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昆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臥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xiàn)人與搏斗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一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一種"角抵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里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fā),立興云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于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馬。"看來這里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斗過虎,終于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xiàn)人虎搏斗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在我國有關虎的語匯中也有不少含有貶意的,如"為虎作倀"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驅(qū)使去害別人的勢利小人的丑惡品質(zhì);"狐假虎威"則勾畫出了一幅仗勢欺人的奴才嘴臉。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fā)現(xiàn)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后,便一反常態(tài),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于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于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說、趣聞逸事,就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中國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則是每隔12年就要到來的歡樂節(jié)日。由于我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之一,人口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身影。他們所到之處,也必將或多或少地帶去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絕大多數(shù)遠離故鄉(xiāng)的海外華人所難以丟棄的,同時也逐漸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來這種以十二種動物命名年的習俗,不僅在亞洲各國和俄羅斯等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悄然傳到了歐美各國,尤其是有關虎年的來歷和各種傳說,各種媒體都樂于廣泛地進行宣傳,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實的"本命年"。 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diào)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只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采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fā)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diào)兵憑證,稱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發(fā)給統(tǒng)兵將帥或地方長官,并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diào)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diào)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曰"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陜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fā)現(xiàn)的虎符,據(jù)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zhàn)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征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diào)兵對象和范圍,制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zhàn)爭中曾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fā)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史記》中記載,戰(zhàn)國時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國發(fā)兵圍困趙國國都邯鄲,趙平原君因夫人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后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又命令駐軍觀望。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使如姬在魏王臥室內(nèi)竊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奪取了晉鄙的軍隊,大破秦兵,救了趙國。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選取這一題材創(chuàng)作了著名話劇《虎符》的劇本,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戰(zhàn)兵敗北退,諸葛亮則趁南郡空虛,命勇將趙云奪城成功,并且俘獲守將陳矯,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詐調(diào)荊州守軍出救南郡,趁勢又由張飛襲取了荊州,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調(diào)出襄陽守軍,乘機由關羽襲取了襄陽。諸葛亮僅憑一個小小的虎符,便將曹兵調(diào)開,兵不血刃就奪取了三處城池,而耗費許多錢糧、兵馬的東吳周瑜卻一無所獲,如何不生氣?由此也可見當時虎符作用之大。
在歷史上,虎符的形狀、數(shù)量、刻銘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較大的變化。從漢朝開始至隋朝,虎符均為銅質(zhì),騎縫刻銘以右為尊。隋朝時改為麟符。唐朝因為諱虎,改用魚符或兔符,后來又改用龜符。南宋時恢復使用虎符。元朝則用虎頭牌,后世演變?yōu)殂~牌。 虎為大型貓科食肉動物,自100萬年前從中國南部起源(一說從中國東北起源),逐漸分化出華南虎、里海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西伯利亞虎(又名東北虎)、爪哇虎、蘇門達臘虎、巴厘虎等八個亞種。近幾十年來,大規(guī)模的偷獵和亂砍濫伐,導致虎的分布范圍及數(shù)量急劇衰減。巴厘虎、里海虎、爪哇虎分別于上世紀相繼滅絕。
剩下的幾個亞種中,華南虎只產(chǎn)于我國,所以又名中國虎。典型特征是頭部有鮮艷的"王"字斑紋,素有"山林之王"美譽。它常棲息活動在連片的芭茅、灌叢林中,少在林中活動,主要捕食野豬、水鹿、蘇門羚、鹿等大中型食草動物,偶爾捕食鳥類。
中華虎文化淵遠流長。這其中的"虎"就是指華南虎。它很早就成為中國的圖騰之一。1987年河南省濮陽西水坡一帶發(fā)掘出土了一對蚌塑龍虎,距今大約6000年,它伴于一位祖先遺骨的東西兩側,依照方位,恰與后世盛行的"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堪稱"中華第一虎"。著名的司母戊大鼎的鼎耳的外廓飾著一對虎紋,虎口相向,口中含著人頭。《周易·乾卦文》也說:"云從龍,風從虎。"因為龍飛于天,虎行于地,所以龍虎相合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征,是人崇拜并畏懼的對象。漢朝時,人們就開始在除夕之夜在門上畫虎以驅(qū)鬼魅,以后最正宗的門神畫上,除有神荼、郁壘二神外,都還繪有老虎。
虎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自古以來就被用于象征軍人的勇敢和堅強,多用虎將、虎臣、虎士、虎賁、虎師、虎威、虎步、鷹揚虎視、燕頷虎須等詞語,讀上去就有一種不凡的氣勢。古代調(diào)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只老虎,稱為虎符。在古代戰(zhàn)爭中,虎的作用并非僅限于此,它還有作為戰(zhàn)爭工具直接參戰(zhàn)的記錄。影響極廣的十二生肖中就有虎的一席之地。
虎還流傳于人們的口語中。在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說、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成為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一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也一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并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tǒng)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于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一個漢字,意思是統(tǒng)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一個了。虎是一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qū)除一切邪惡。在戰(zhàn)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zhàn)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qū)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jīng)常被掛在墻上并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qū)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qū)除旱災,還有人相信一頭虎在500年后將變得雪白,然后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后,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yōu)殓辏@便是"琥珀"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回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志;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一百年前,地球上還有8個老虎亞種,而今三個已經(jīng)消失了。他們是:巴厘虎、爪洼虎和卡斯潘虎。剩余的5個亞種是:西伯利亞虎(東北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印支虎和中國虎,但這幾個虎種目前都處在極其瀕危的境地。
中國虎是剩下的這5個亞種中最瀕危的,而他又是所有虎亞種的祖先。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有約4000只中國虎。但由于人類的捕獵和棲息地的破壞,如今地球上只剩下不到100只了!
中國虎也被普遍認為是廈門虎或華南虎。他們曾經(jīng)生活在整個中國中部和南部,但現(xiàn)在只有在長江以南的偏遠山區(qū)里還存在。中國虎是一種適應性極強,曾生活在平原的動物。在過去的幾千年中,由于人類越來越多地占領他們的領地而被趕到深山老林里。據(jù)估計,在野外只有10-30只華南虎,而中國的動物園里圈養(yǎng)約有60只。最后一只野虎是20年前被帶進動物園的。這是所有虎亞種中最少的一種。
“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是生長于北京的全莉女士從2000年起相繼在英國、美國和香港創(chuàng)立的慈善基金會,旨在拯救中國虎。它是中國境外,在世界范圍內(nèi)唯一的一個以拯救瀕危的中國虎為宗旨的慈善機構。
2000年10月, 經(jīng)過數(shù)月的籌劃,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在倫敦成立了。中國國家林業(yè)局的代表和野生動物保護界知名人士參加了成立大會。
鑒于全莉的文化和經(jīng)濟管理背景,(她曾在時裝界頂級品牌的工作過,并成為Gucci國際全球品牌管理經(jīng)理),她擔任基金會的領導人并起到中西方橋梁的作用。
基金會的目的是廣泛引起對中國虎現(xiàn)狀的關注,通過公眾教育,把先進的保護模式介紹到中國并加以實踐,籌集資金來支持這些行動,為拯救和保護中國虎而努力。我們也要成為中西方以及所有致力于保護中國的野生動物和棲息地的組織的紐帶。
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目前在很多不同的項目上籌集資金以支持正在進行的中國虎和棲息地的項目。拯救中國虎的顧問包括:華盛頓州政府野生動物生物學家科勒(Gary Koehler)博士、生態(tài)學家考金(Chris Coggins)博士、中國《人與自然》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趙忠祥。形象代言人有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國際影星楊紫瓊、Howletts and Port Lympne野生動物園的老板Damien Aspinall,Duran Duran流行樂隊的羅絲(Nick Rhodes),美國中國會的老板、上海灘時裝創(chuàng)始人鄧永鏹, 以及來思特虎橄欖球隊的穆迪(Lewis Moody)。
拯救中國虎工作重點是:通過有效的管理,使瀕臨滅絕的華南虎種群數(shù)量,在中國本土面積較大而又安全的棲息地上逐漸增加。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拯救中國虎重引入項目設了兩個主要分項目:第一是中國虎野化工程,第二是在中國的中國虎試點保留地項目。
2002 年 11 月, 常設于英美的野保組織“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與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屬下的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和拯救中國虎國際聯(lián)合會南非項目中心(本中心是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為運作計劃的實施而設立的執(zhí)行機構)在北京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 , 旨在中國虎的繁育、野化和重引入中國野生棲息地。
中國政府第一次簽署類似的合作協(xié)議 : 借鑒學習南非野保科學家們帶來的技術和經(jīng)驗。南非野保界成功的使南非幾個瀕臨滅絕邊緣的物種種群擴大到可以繁衍下去的數(shù)量并放歸到其原來的領地,實現(xiàn)了生物群系的完整性。南非科學界也對這個合作伙伴感到振奮,因為這進一步加強了中國與南非的合作關系。
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在推動、協(xié)調(diào)這個大型重引入項目上做了大量工作。之所以選擇南非,就是因為南非通過生態(tài)旅游的運作,保護了大面積的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土地,在科學方法上和經(jīng)濟效益上都取得了成功。
這個協(xié)議標志著中國虎保護模式的建立,即運用非洲的保護區(qū)管理專長建設中國的試點保留地,把中國本土的野生動物和作為旗艦物種的中國虎一同被重引人到恢復的本土棲息地里。中國虎的保護將在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下得到加強,同時結合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進行有特色地生態(tài)旅游。
拯救中國虎管理團隊集結了一批專家。野化訓練項目由著名動物保護專家格思·馮·戴克負責,他在 Pilansburg 國家動物園有超過 15 年大型食肉動物管理經(jīng)驗。著名的布朗·波斯維爾和比勒陀利亞國家動物園負責在老虎繁育方面指導中國虎團隊。最富盛名的頂級動物保護科學家威倫是整個項目的科學方向的領導人。
2003 年 9 月 2 日,兩只動物園出生的小虎(雌虎國泰、雄虎希望)從中國運抵南非。 一直在 拯救中國虎野化訓練基地, 2004 年 10 月又有兩只小虎“虎伍茲”和“麥當娜”飛往南非加入國泰和希望的野化行列。
為這次空前的具有科學和歷史意義的項目,全莉和丈夫博銳在南非建立了 33000 多公頃( 300 多平方公里)的老虎谷保護區(qū), 為 ” 拯救中國虎 ” 項目建立野化平臺 - 拯救中國虎野化訓練基地 , 。位于 菲利譜離思鎮(zhèn)( Philipolis) 的 老虎谷保護區(qū)(英文為 : Laohu Valley Reserve) 介于自由省和北開普省之間, 橫跨美麗的桔黃河 , 國泰和希望在一個兩公頃的營地里度過前幾個月,之后將轉入一個 4 公頃的營地, 2004- 年 7 月 25 日,他們獵取了第一只非洲羚羊( Bushbuck ) , 9 月 8 日轉入老虎谷 76 公頃的營地。不久當他們能有效捕食大一些的獵物時,再轉入 600 公頃的營地。 2005 年三月 25 日, 他們成為頭兩只帶上無線跟蹤項圈的中國虎!
到目前為止,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對兩只小虎在南非的進展十分滿意,并對項目的成功信心實足。
2003 年 9 月在國泰和希望順利運送到南非進行野化訓練后 , 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和中國國家林業(yè)局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就組織了拯救中國虎南非專家組和中國專家在中國四省十個被選地進行了考察。南非專家于 2003 年 11 月 1 日抵達重慶市,之后在四川、湖南、江西和福建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拯救中國虎南非組由皮蘭斯伯國家動物園第一任園長 Jeremy Anderson 博士率領。第二輪在 2004 年 2-3 月對被選地前兩名進行了經(jīng)濟評估考察。湖南和江西同時被推薦為中國虎重引入先鋒保留地, 等待國家林業(yè)局的批準。
一旦適合的地點被確定,棲息地的重建工作將在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的南非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之后再將捕獵動物和其他食肉動物引入試點保留地,為中國虎從南非返回家園做好準備。
在南非成功地恢復捕獵本領,能獨立在野外生存的中國虎將放歸到中國試點保留地。第一批野化的中國虎將在 2008 年配合北京主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時被重引入回中國的野外放歸地。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正在和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共同爭取中國虎作為 2008 年奧運吉祥物。
到目前為之,項目的絕大部分贊助資金是全莉的丈夫,美國人博銳 Stuart Bray 提供。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正在向公眾尋求支持中國虎拯救項目。國泰航空公司為 2008 年以前中國虎的運輸給予了大力資助。亞洲虎,一個香港搬運公司也承諾從 2004 年開始以捐贈的形式支持中國虎項目,等等。更多的機構和我們攜手合作。很多大眾人士也通過我們的網(wǎng)站提供捐助。中國虎的命運在我們手中,而取得人們的關注和支持,將是成功拯救中國虎的關鍵之一。
www.savechinastigers.org
虎的順口溜、俗語:老虎吃蠅末子,沒處下口;鳳凰下架不如雞,老虎出山被犬欺;老虎鉆進鐵籠里,耍不起威風了;山助虎威,虎增山威;照貓畫虎;老虎吃羊羔,連骨頭都不吐;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螞蟻心齊吃角鹿,喜鵲合力趕老虎;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牛;獅子斗獅子,老虎笑嘻嘻;干部不叫苦,群眾猛如虎;虎毒不傷子;不入虎穴,難得虎子;老虎的尾巴摸不得;一山盡是虎,誰也當不了王;虎兇難害慎馬;官憑印,虎憑山;老虎不吃人,威名在外;人憑志氣虎憑威,鳥無翅膀不能飛;射虎不成重練箭,龍斬不斷再磨刀;殺雞要殺喉,打虎要打頭;死了的老虎也要當活虎打;打狗要拿出打虎的本領;蛇打不死害眾人,虎打不死留禍根;要學武松打猛虎,莫學農(nóng)夫憐惡蛇;門前拒狼,門后防虎;老虎借羊,有借無還;東山西山的老虎都吃人;虎死不變形,狼死不改性;再善的老虎,肚子里要肉填;老虎再飽也傷人;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內(nèi);笑面老虎吃人心。
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虎虎生威”
虎的順口溜、俗語:老虎吃蠅末子,沒處下口;鳳凰下架不如雞,老虎出山被犬欺;老虎鉆進鐵籠里,耍不起威風了;山助虎威,虎增山威;照貓畫虎;老虎吃羊羔,連骨頭都不吐;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螞蟻心齊吃角鹿,喜鵲合力趕老虎;老虎不敢吃成群的牛;獅子斗獅子,老虎笑嘻嘻;干部不叫苦,群眾猛如虎;虎毒不傷子;不入虎穴,難得虎子;老虎的尾巴摸不得;一山盡是虎,誰也當不了王;虎兇難害慎馬;官憑印,虎憑山;老虎不吃人,威名在外;人憑志氣虎憑威,鳥無翅膀不能飛;射虎不成重練箭,龍斬不斷再磨刀;殺雞要殺喉,打虎要打頭;死了的老虎也要當活虎打;打狗要拿出打虎的本領;蛇打不死害眾人,虎打不死留禍根;要學武松打猛虎,莫學農(nóng)夫憐惡蛇;門前拒狼,門后防虎;老虎借羊,有借無還;東山西山的老虎都吃人;虎死不變形,狼死不改性;再善的老虎,肚子里要肉填;老虎再飽也傷人;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內(nèi);笑面老虎吃人心。
得勢的貍貓歡似虎。
苛政猛于虎。
虎落平陽被犬欺。
伴君如伴虎。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虎毒不食子。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虎老雄心在。
老虎屁股摸不得。
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
前怕狼,后怕虎。
經(jīng)常用的俗語有哪些
經(jīng)常用的俗語有哪些 經(jīng)常用的俗語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俗語也是我們總結出來的一些道理,比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是我們熟知的俗語,這是很有講究的,下面就為大家分享常用諺語及意思。經(jīng)常用的.俗語有哪些1 1、有福同享,有難同當。2、鄰居好,賽金寶。3、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4、老鄉(xiāng)...
生活中的俗語有哪些?
一旦松懈就會前功盡棄。俗語是漢語中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的,并在口語中廣為流傳的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表達方式,它們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俗語與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相似,都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語句,但各有其特點。俗語來源于人民口頭創(chuàng)作,也與其他文學作品、歷史典故等有關聯(lián)。
生活中的俗語有哪些
生活中的俗語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見的俗語:1.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解釋:這意味著事物是按照它們的性質(zhì)、特點而分類的,人們也傾向于與相似的人相聚。換句話說,有著共同興趣、觀念或背景的人們更容易成為朋友或聚在一起。這個俗語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的聚合現(xiàn)象。例子:在社交場合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志同...
生活中的俗語有哪些
生活中的俗語有如下:1、照葫蘆畫瓢。強扭的瓜不甜。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澆花澆根,交人交心。真人不說假話。有錢難買老來瘦。鄰居好,賽金寶。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真金不怕火煉。藝高人膽大。老馬識路。坐吃山空。聞名不如一見。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2、人怕出名,...
人們常說的俗語45條
一、朋友與敵人 1、有福同享,有難同當。2.鄰居好,賽金寶。3.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4.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5.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6.交人交心,澆花澆根。7.歲寒知松柏,患難見交情。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9.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10.有緣千里來相會...
俗語大全
以下是我常見的俗語:1、有福同享,有難同當。2、鄰居好,賽元寶。3、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6、明槍易躲,暗箭難防。7、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8、有福同享,有難同當。9、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0、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11、...
俗話的俗語有哪些?
如下:1、俗話說得好:好馬不吃回頭草;可俗話又說:浪子回頭金不換。2、俗話說得好:兔子不吃窩邊草;可俗話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3、俗話說得好:宰相肚里能撐船;可俗話又說:有仇不報非君子。4、俗話說得好:男子漢丈夫,寧死不屈;可俗話又說: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5、俗話說得好:...
關于風俗的俗語有哪些
關于風俗的俗語如下:1、有錢沒錢,團聚過年 2、大寒小寒,殺豬過年 3、走親走親,越走越親,不走不親 4、傻子過年看人家 5、打一千,罵一萬,三十晚上吃頓飯 6、大嫂,大嫂你別攙,過了臘八就是年 7、好受不如躺著,好吃莫過餃子 8、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生活中的俗語有哪些?
俗語是漢語語匯里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shù)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jīng)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
生活中常見的俗語有哪些
聞名不如見面有志不在年高有情人終成眷屬有錢難買老來瘦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有初一,就有十五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事真。百事真一山不能存二虎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一人拼命,萬夫莫當一人傳虛,萬人傳實一回生.兩回熟一分價錢一分貨一個鍋里做不出兩樣飯一個將軍一個令一個籬笆三個樁,...
相關評說:
蕉嶺縣公差: ______ 成語:調(diào)虎離山 猛虎添翼 騎虎難下 養(yǎng)虎為患 九牛二虎之力 龍行虎步 龍吟虎嘯 羊落虎口 降龍伏虎 虎口逃生 虎頭蛇尾 俗語:老虎吃蠅末子,沒處下口 鳳凰下架不如雞,老虎出山被犬欺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要學武松打猛虎,莫學農(nóng)夫憐惡蛇; 門前拒狼,門后防虎; 老虎借羊,有借無還; 虎死不變形,狼死不改性; 老虎的尾巴摸不得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蛇打不死害眾人,虎打不死留禍根 螞蟻心齊吃角鹿,喜鵲合力趕老虎
蕉嶺縣公差: ______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虎頭望月人何處,風流少年見我行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南山北山樹冥冥, 猛虎白日繞村行. 虎毒不食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虎父無犬子. 老虎嘴里拔牙,太歲頭上動土.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柳營春試馬,虎帳夜談兵.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入麻. 伴君如伴虎 敢把皇帝拉下馬則老虎也得掰掉牙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老虎尾巴掛掃帚,威風掃地 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頭撿大磚 虎入陷井,走投無路
蕉嶺縣公差: ______ 老虎不發(fā)威,你當我是病貓啊!對的上虎頭,對不上虎尾.
蕉嶺縣公差: ______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 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 老虎兜圈子——一回就夠; 老虎打瞌睡——機會難得; 老虎借豬——有借無還; 老虎吃刺猬——無法下口; 老虎吃蚊子——白張嘴; 老虎打架——勸不得; ...
蕉嶺縣公差: ______ 虎是山中之君、百獸之王,人們愛虎而畏虎.因此人們也將虎視為兇猛、殘暴的動物,民間有不少打虎的傳說,出現(xiàn)了不少獵虎、打虎、射虎的猛將與壯士,從漢代射虎入石的李廣虎將,到黑旋風李逵為救母而殺虎、行者武松于景陽岡打虎……...
蕉嶺縣公差: ______ 伴君如伴虎 老虎門下官難做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的胡子誰敢摸? 老虎未吃人,樣子赫殺人 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 老虎藏在洞里不顯威風 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羊兒跑進虎群 老虎進了城,家家都閉門 好虎架不住狼群 老虎頭上撲蒼蠅 老虎頭上搔癢 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羊披上虎皮,見到老虎還是害怕 羊跟老虎交朋友,總有一天會鑰? 豬給老虎拜年,有去而無歸 苛政猛于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敢把皇帝拉下馬則老虎也得掰掉牙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老虎尾巴掛掃帚,威風掃地 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頭撿大磚 虎入陷井,走投無路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蕉嶺縣公差: ______ 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老虎坐車——誰趕(敢) 老虎拜貓為師——瞎扯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虎毒不食子
蕉嶺縣公差: ______ 狐假虎威 假: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龍爭虎斗 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 龍騰虎躍 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
蕉嶺縣公差: ______ 虎背熊腰、虎變龍蒸、虎不食兒、虎步龍行、虎超龍驤 虎黨狐儕、虎蕩羊群、虎斗龍爭、虎而冠、虎據(jù)龍蟠 虎踞鯨吞、虎踞龍盤、虎踞龍蟠、虎口拔牙、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虎窟龍?zhí)丁⒒⒗侵畡荨⒒⒙札堩w、虎落平川 虎落平陽、虎珀拾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