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有哪些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
語出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2、車胤之囊螢讀書
語出《藝文類聚續(xù)晉陽秋》:“車胤字武子,學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夜繼日焉。”
3、孫康之映雪讀書
語出《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4、孫敬之懸梁讀書
語出《太平御覽》卷61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打瞌睡),懸頭至屋梁以自課”
5、蘇秦之刺股讀書
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乃夜發(fā)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課。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6、孔子之韋編三絕
語出《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shù)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7、李密之牛角掛書
語出《新唐書李密傳》:“(李密)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因與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玄感遂傾心結納。”
8、司馬光圓木警枕
語出宋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9、呂蒙之手不釋卷
語出《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10、江泌之映月讀書
語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
11、承宮之牧豕聽經(jīng)
語出《后漢書*承宮傳》:“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xiāng)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jīng)》授諸生數(shù)百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yè),因就聽經(jīng),遂請留門下,為諸生拾薪。”
12、顧歡之燃糠自照
語出《南史·顧歡傳》:“鄉(xiāng)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yè),于舍壁后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燃松節(jié)讀書,或燃糠自照."
13、朱買臣負薪讀書
語出《漢書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置產業(yè),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shù)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
14、倪寬之帶經(jīng)而鋤
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yè)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yǎng)(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干活),帶經(jīng)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
15、臧奚之挾策讀書
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
16、高鳳之高鳳流麥
語出《后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yè),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于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jīng),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后遂為名儒,乃教授業(yè)于西唐山中。”
17、路溫舒溫舒編蒲
語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jiān)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18、董仲舒下帷讀書
語出《史記儒林列傳董促舒》:“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
19、韓愈之焚膏繼晷
語出韓愈《昌黎集進學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鉤其玄(成語“提要鉤玄”出處)。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點上燈來繼續(xù)白天的學習),恒兀兀以窮年(長年累月都這樣堅持)。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
20、董遇之三余讀書
語出魚豢編撰的《魏略儒宗董遇傳》:“(董)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鑿壁偷光(匡衡),懸梁刺股(孫敬),囊螢映雪(車胤,孫康),韋編三絕(孔子),牛角掛書(李密)
(1)囊螢映雪:用螢火蟲照明讀書,借著雪光照明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2)懸梁刺股:把頭發(fā)掛在梁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fā)奮刻苦學習。 (3)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聯(lián)起來,做“韋編”。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懸梁刺股 映雪讀書 手不釋卷 目不窺園 鐵杵成針 程門立雪 燃糠自照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有:懸梁刺股;鑿壁偷光;聞雞起舞;手不釋卷;囊螢映雪;燃糠自照;希望采納。
關于名人讀書的成語
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fā)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fā)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3.手不釋卷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
求幾個關于古代名人勤奮的四字短語
解釋:手中總是拿著書卷。比喻勤奮好學。三國曹丕:「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或作「手不輟卷」。※ 白居易「手舌成瘡,手肘生胝」,有人連堅韌的牛皮都讀「爛」了!【韋編三絕】解釋:韋,熟皮。舊時用以串聯(lián)竹簡成冊。韋編三絕本指孔子勤讀易經(jīng),致使編聯(lián)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后用來比喻讀書勤奮...
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有哪些?急急急
后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余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
名人讀書的成語(含故事)有哪些
盛夏的晚上,車胤借著正在自家的院子里背誦文章,忽見螢火蟲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飛舞。在夜空里是那么的明亮。于是,車胤費勁找到一個白絹口袋,將幾十只螢火蟲放在里面。一個用螢火蟲做的燈就做好了。就這樣在借助大自然力量的他。在自己勤勤奮學習下,學有所成。2、映雪讀書:時代:晉 、人物:孫康 ...
關于名人成長的四言成語?
關于名人成長的四言成語有:懸梁刺骨、鑿壁偷光、斷杼擇鄰、囊螢映雪等。
關于名人的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fā)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梁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fā)扯痛頭皮,...
古代名人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并不覺得勞神。”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名人勤奮讀書的成語
囊螢映雪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讀。馬不停蹄 比喻不停頓地向前走。埋頭苦干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磨穿鐵硯 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孔席墨突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游,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灶...
關于中外名人勤奮的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讀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釋】: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出處】: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yǎng),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
有關讀書刻苦的成語故事十個
司馬光從小到老,一直堅持不懈地學習,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圖書和臥具,再沒有其他珍貴的擺設。臥具很簡單:一架木板床,一條粗布被子,一個圓木枕頭。為什么要用圓木枕頭呢?說來很有意思,當讀書太困倦的時候,一睡就是一大覺。圓木枕頭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極容易滾動。只要稍微...
相關評說:
文昌市從動: ______ 成語: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jīng)學家名叫匡衡,關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
文昌市從動: ______[答案]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懸梁刺股 映雪讀書 手不釋卷 目不窺園 鐵杵成針 程門立雪 燃糠自照 如果要具體故事的話,百度上都可以查得到
文昌市從動: ______[答案] 穿壁引光、刺股讀書、冬寒抱冰,夏熱握火、鈍學累功、頓學累功、 攻苦食淡、攻苦食儉、刮摩淬勵、積雪囊螢、堅苦卓絕、艱苦卓絕、 聚螢積雪、聚螢映雪、絕甘分少、刻苦耐勞、刻苦鉆研、口不絕吟、 匡衡鑿壁、臨池學書、埋頭苦干、磨礪自...
文昌市從動: ______ 1. 嘗膽臥薪】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3. 穿壁引光】穿:鑿通;引:引進.鑿通墻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
文昌市從動: ______ 孜孜不倦 篤行不倦 臥薪嘗膽 櫛風沐雨 廢寢忘食 笨鳥先飛 磨杵成針 駑馬十駕 鍥而不舍 有志竟成 分秒必爭 夙興夜寐 手不釋卷 學而不厭 勤學苦練 韋編三絕 懸梁刺股 照壁偷光 囊螢照書 目不窺園 下帷攻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文昌市從動: ______ 一:"聞雞起舞”,這是東晉著名愛國將領祖逖與劉琨自勉奮發(fā)的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 二:“囊螢夜讀” 車胤 三:懸梁刺股,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fā)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fā),一頭拴在房梁上.戰(zhàn)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yè),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后 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鐵杵磨成針 李白 還有:師曠論學 炳燭之明 孫權勸學 鑿壁偷光 燃薪夜讀 粘壁讀書 編蒲抄書 負薪苦讀 隔籬聽講 織簾誦書 映雪讀書 囊螢苦讀 豐編三絕 手不釋卷 發(fā)奮圖強
文昌市從動: ______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燃薪夜讀 粘壁讀書 編蒲抄書 負薪苦讀 隔籬聽講 織簾誦書 映雪讀書 囊螢苦讀 豐編三絕 手不釋卷 發(fā)奮圖強 聞雞起舞
文昌市從動: ______ 鑿壁偷光 懸梁刺股 秉燭夜讀 聞雞起舞 積雪囊螢
文昌市從動: ______ 聞雞起舞 勤學苦練 一絲不茍 一心一意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目不斜視 專心致志 廢寢忘食 發(fā)奮圖強 目不轉睛 手不釋卷 勤學好問 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