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明朝最不行的皇帝 易中天為什么認為明朝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
另外參考,
孟森《明史講義》,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
明朝皇帝個個性格鮮明,說得不好聽是怪僻。
開國
太祖 高 洪武
惠宗 讓 建文 黃子澄 齊泰 李景隆 鐵鉉 方孝孺
靖難
成祖 文 永樂 解縉
仁宗 昭 洪熙
宣宗 章 宣德
英宗 正統(tǒng) 楊士奇 楊榮 楊溥 王振
土木之變
代宗 景 景泰 于謙
奪門
英宗 天順 石亨 曹吉祥 徐有貞 李賢
憲宗 純 成化 萬貴妃 馬文生 汪直
孝宗 敬 弘治
武宗 毅 正德 王守仁 劉瑾 焦芳 唐伯虎
旁支入繼大統(tǒng)
世宗 肅 嘉靖 大禮議 夏言 嚴嵩 趙文華 楊繼盛 徐階 海瑞
穆宗 莊 隆慶
神宗 顯 萬歷 張居正 顧憲成
光宗 貞 泰昌
熹宗 哲 天啟 魏忠賢 楊漣 左光斗
思宗 莊烈 崇禎 袁崇煥
愍
南明小朝廷
安宗 質(zhì) 弘光
紹宗 襄 隆武
桂王 永歷
總的來說,明朝皇帝多是混蛋。
有明一朝,一切制度上東西,無論好壞,都是高祖留下的。高祖定法嚴峻,自然是希望千秋萬代,可惜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在宮門立鐵牌規(guī)定內(nèi)侍不得干政,結(jié)果被王振給偷了。設(shè)了詳盡的法律,但東西廠錦衣衛(wèi)一出,法治又變成皇帝私治,或吏治。開國功臣屠戮殆盡,牽連無數(shù),如藍玉等案,皆牽連數(shù)萬人。封諸王以藩衛(wèi)天子,同時防藩王如防敵國,招藩王入京如臨大敵。奈何太子早死,太孫年幼,給成祖以可乘之機。
建文帝頗有才,但信用書生齊泰、黃子澄,削藩過激,逼燕王造反后軍事上無力,反被燕王奪了天下,稱此段兵事曰靖難。建文下落是歷史上一段疑案,據(jù)說是化裝成和尚逃掉了。
成祖靠暴力篡得帝位,繼而靠血腥鎮(zhèn)壓來鉗眾口。方孝孺被滅十族。建文之子(建庶人)被囚五十多年,放出來后連牛馬都不認識。女犯有令強奸者。頗有武功,南收安南,朝鮮藩屬,鄭和下三洋。
仁宣兩朝與民休息,可比漢文景。
英宗本來還不錯,可惜信任太監(jiān)王振,遭土木堡之變,50萬人馬盡喪,身陷異域。因此引出奪門之變,一幫宵小得勢。
憲宗本性怯懦,寵信萬貴妃和太監(jiān)汪直等,迷信方術(shù)番僧,求房中術(shù)。
孝宗寬厚,修《大明會典》。
武宗頑劣,明朝政治敗壞從正德始。
喜歡自封大將軍帶兵出征,其實是瞎胡鬧。此朝出了個大學(xué)者王陽明,主張知行合一。學(xué)問做得好,政事也不賴,一個多月就平定寧王宸濠叛亂。恰逢正德皇帝御駕親征,正德想過過打仗的癮,就隱匿捷報不發(fā),假裝不知道,繼續(xù)進兵大鬧一場。到了揚州,公然強搶民女,百姓紛紛逃亡,后來地方官勸諫,就改為晚上搶。又因豬朱同音,派兵把數(shù)百里內(nèi)老百姓的豬都殺掉。其他還有各種荒唐事種種,行徑和土匪無異。甚至還想叫王陽明把捉到的寧王放掉,他自己再帶兵圍剿一通,未得逞,就叫王把寧王移交給手下太監(jiān),偽裝是自己的功勞。最后回到京城還裝模做樣演了一回獻俘的戲,才把寧王弄死。這寧王就是《唐伯虎點秋香》里之寧王,起事前招攬名士,把唐伯虎弄去,唐無奈,靠裝瘋才逃出來。
該朝著名人物還有大太監(jiān)劉瑾,易中天《帝國的惆悵》里稱之為超級抽水機,他規(guī)定地方大員進京辦事必須向他送兩萬兩白銀,甚至向皇親國戚索賄。而且正德朝首開閣臣(焦芳)與閹黨勾結(jié)之例,實為大惡,明朝有閹黨從正德始。縱觀正德一朝,幾無善政。
世宗由獻王子入繼大統(tǒng),為正名,一場大禮議搞了17年。滅僧重道,《西游記》之車遲國即是言此。又好青詞,最著名的青詞宰相,即嚴嵩父子。嚴嵩抄家時家產(chǎn)相當于全朝一年的財政收入。古板如海瑞者獨善其身,痛斥皇上,沒慘死在世宗朝簡直是奇跡。戚繼光治倭寇。二十余年不朝。
神宗貪婪,張居正身沒之后即遭抄家,財產(chǎn)不足嚴嵩1/20。設(shè)礦監(jiān)斂財,三次加賦,天下大怨。寵愛福王,輕慢太子,有廷擊案,即福王母后鄭貴妃手下太監(jiān)養(yǎng)人謀害太子一說。二十五年不朝,官缺不補。顧憲成講學(xué)東林首開民間議政之先河。自萬歷起,明有末世之相。
光宗盡革前朝鄙政,然而溺于女色,僅在位五月。有紅丸案,即傳聞光宗誤服紅丸而死,紅丸是用女性經(jīng)血煉成,含性激素大概是做春藥用的。
熹宗沒受什么教育,喜歡做木匠。有移宮案,即楊漣為防小皇帝受母后控制,逼李選侍遷出東宮。照例有個大太監(jiān)魏忠賢,與東林黨終成水火,結(jié)果東林慘遭屠戮,國勢也隨之衰微。中學(xué)課本中有《五人墓碑記》《連升三級》,前者說閹黨大捕東林遭民眾反擊,后者說魏忠賢不學(xué)無術(shù),目不識丁。
思宗鏟除魏黨,奈何為時已晚。為人猜忌,妄殺大臣,更冤殺袁崇渙,自促其亡。
南明小朝廷危如覆卵之時,猶唱后庭花,不亡也難。其中弘光帝人稱蛤蟆天子,因為他熱衷叫百姓抓蛤蟆給他熬春藥。
好多壞例都是明朝開的頭,或者從明朝起變得不可收拾。
一曰廢相,使君權(quán)侵奪相權(quán),家國不分,國家獨裁于君主。以前丞相職能的三省,中書、門下、尚書俱廢,只留六科給事中有權(quán)駁回意旨。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zé)。獨裁導(dǎo)致政事過于繁重,除了開國太祖,靠自己武力上臺的成祖二帝精力過人之外,其后皇帝根本無法應(yīng)付。如某朝廷臣奏8天內(nèi)折子千余,言3000余事,多到用秤來稱。忙不過來就另用私人秘書協(xié)助,即內(nèi)閣,經(jīng)常應(yīng)詔進宮商議事情,成為實際的丞相。后來連內(nèi)閣也懶得見了,內(nèi)閣的意見用小條貼在奏折上由太監(jiān)交給皇帝,叫票擬。有閣臣和廷臣從未見過皇帝一面的,某次突然召見竟不知如何應(yīng)對,嚇得尿褲子。奏折也不親自看,由太監(jiān)念,太監(jiān)就可以弄虛作假(楊繼盛彈劾嚴嵩事)。最后發(fā)展到太監(jiān)直接在奏折上用朱筆批復(fù),成為實際上的皇帝。
二曰閹黨,除太祖外,幾乎每朝都有大太監(jiān)把政。不光中央,甚至軍隊出征(監(jiān)軍)、衛(wèi)所、地方行政、開礦、外交(如鄭和)都有太監(jiān)監(jiān)控。
三曰廠衛(wèi),東西廠錦衣衛(wèi)使君主用私刑代替國法,又多用太監(jiān)為首,法治淪為閹黨打擊異己的手段。理想的政治道德理論(孔孟之道)與實際相差太遠,造成巨大的尋租空間。實際處世往往借仁義道德之名行傾軋構(gòu)陷之實。實際上,只要想害人,總能找到理由,或者莫須有的罪名。所謂法治,只能流于形式。
四曰廷杖,凌辱士大夫,經(jīng)常立時打死。堵塞言路,廣失臣心。
另,唐宋都無殉葬習(xí)俗,而明朝前幾代時興起,實在反動,幸得英宗禁止。
海禁閉關(guān)鎖國,倭寇橫行。北面瓦刺、俺答、女真為患,幾次打到京城來(景泰、嘉靖、崇禎)。
帝國制度中,政治上沒有選拔統(tǒng)治者的方法,只好采用流血最少的世襲制。結(jié)果朝政好壞,總隨機于皇帝賢能與否。縱有善政,只行于一世,百年之后便又推倒。而皇帝鮮有至德,無外乎閹黨、外戚、佞臣輪番作怪。大臣們要懲治奸佞往往尋他由向皇上彈劾,所以不敢直言,正是因為奸佞的根子在皇帝本人。明朝最不成器的兩個皇帝,偏偏在位最長,嘉靖45年,萬歷48年。仁宣之治不過11年。破壞比建設(shè)容易,如此政治怎么能好得起來。
在這樣的時局下,就會出現(xiàn)一些怪事。如馬文升平建州之亂,王守仁平宸濠之亂,仗打了,功勞歸太監(jiān)。戚繼光送美女給張居正。張居正籠絡(luò)太監(jiān)馮保。地方官員進京辦公需要行賄。徐階除嚴世藩是最典型的例子,嚴失寵之后,廷臣俱欲殺之,三司擬折子彈劾他冤殺忠良,徐階說:難道你們想放走他嗎?說完從袖子中拿出早已擬好的另一份奏折,說嚴世藩勾結(jié)倭寇,密謀造反,皇上下旨嚴查,徐階就回奏說,已經(jīng)查有實據(jù)了,就順利地把嚴世藩殺掉了。嚴自然是很冤枉,然后不用此計不行。因為政治斗爭的關(guān)鍵不在于誰對誰錯,而在于爭取皇帝支持。殺害忠良是皇帝點過頭的,用這個罪名來彈劾不是揭皇上的短嗎?故而得另找理由,造反是皇帝最忌諱的,故而是必殺技。在爭取皇帝方面,太監(jiān)、后妃們自然容易占上風(fēng)。又帝王權(quán)術(shù),在于令臣下自相攻訐。如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而大權(quán)不旁落,就在于善用權(quán)術(shù)。
君多不肖,臣何以忠?盡是禮教之功。明朝出了很多大太監(jiān),但外廷大奸臣倒不多。有公學(xué),有科舉,有薦舉,文官體制暢通,故后面幾個皇帝數(shù)十年不臨朝,政務(wù)居然也照樣運轉(zhuǎn)。即如此,何不來個君主立憲。真想不通大臣們何以非要個皇帝不可。明末東林黨民間議政似乎有點西方在野黨的意思,可惜最后被閹黨所滅。這點我覺得還很有討論的必要,中國究竟能否自發(fā)的演化出類似西方的文明的政治,如果能,何以到現(xiàn)在還沒有,如果不能,原因何在?
我們一個個來講:
1.朱厚照:朱厚照的父親是大明第一明君朱佑樘,所以他接的班是很好的,朱厚照本人荒謬至極是事實,然而他并非不懂事理,盡管養(yǎng)了一群混賬宦官,但卻沒有讓他們傷害名臣楊廷和和李東陽,從而維持了政事的穩(wěn)定,寧王叛亂又有王守仁出馬,所以他不能說最不行。
2.朱厚熜、3.朱翊鈞:統(tǒng)一的特點是智商高,手腳懶,初期都有心救國,卻由于無人管理(成年后)徹底放蕩,但考慮到身邊有夏言、高拱、許階、海瑞、張居正、申時行等許多名臣和戚繼光、李成梁、李如松、陳磷等諸多名將,對外戰(zhàn)爭、對內(nèi)叛亂也大都勝利(對葡萄牙、日本、蒙古、寧夏、遼東、兩廣),他們也很難講。
4.朱由校 中國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工程師(僅次于魯班),手下先是有志無才的東林黨,后來是太監(jiān)主打的閹黨,無話可說....
就是他了!
順便補一句,候選人應(yīng)該還有明憲宗朱見深
1. 劉瑾之亡,竟然是出自武宗酒后的醉話。明朝宦官,權(quán)重之時百官無人可與之抗衡,然而生死存亡卻在皇帝的手中。這是明代宦官專政不同于漢唐時期宦官專政的一個特點。以往朝代宦官專政,宦官勢力大到可以操縱皇帝的生死,明代卻從沒有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有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不上朝的現(xiàn)象,但這并不意味著皇帝不理朝政,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皇帝(如武宗者)此時正是通過宦官來傳達圣意,管理朝政。有野心的宦官正是利用這樣的機會來狐假虎威,加強自己的權(quán)威。但是,這種權(quán)力其實是皇帝給予的,是代皇帝執(zhí)行的,一旦皇帝認為情勢將危及皇權(quán)時,便會采取強力措施來收回這種權(quán)力。正如劉瑾、魏忠賢勢大遮天者,往往只要皇帝一句話就束手被擒,其中的道理可想而知。事實上,劉瑾事后,武宗依然寵信宦官,如張永,只是張永并不貪心,倒也相安無事。如果有人認為武宗在豹房、宣府窮奢極欲的時候把大權(quán)放棄了,那便大錯特錯了。武宗雖然不入大內(nèi),但是仍時常上朝聽政,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時,就通過司禮監(jiān)傳達自己的圣旨,命內(nèi)閣執(zhí)行。即使他遠在宣府的時候,還是特別強調(diào)雖然大臣不許前來,但奏章要一件也不許少地送到宣府,至于武宗是否批復(f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說,武宗雖然做出了許多荒唐的事情,但在權(quán)力上一點也不糊涂,對權(quán)力抓得很牢。若非如此,他又怎能安樂十六年!(也是可以的,漢武帝也是個淫王)
2.世宗朱厚熜特別是經(jīng)“壬寅宮變”幸得未死,他被嚇得失魂落魄,躲在西苑,設(shè)醺煉丹,迷信幾個道士的邪說,養(yǎng)生修道,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內(nèi),置朝政于不顧,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形成北方蒙古侵擾不斷,有識的官員不能為國出力,甚至慘遭屠戮。另在宮內(nèi)外興建大量宮殿廟宇,加重百姓的負擔(dān),使得國家財政危機愈益深重。(明朝最不行的皇帝,世宗朱厚熜沒有有帝王氣質(zhì),在那個社會里膽氣是生活的本錢)
3.神宗朱翊鈞與他的父親不同,他不是一個平庸的君主。實際上萬歷一朝的大事,如萬歷三大征,還都是在神宗的布置下進行的。所謂萬歷三大征,是指在東北、西北、西南邊疆幾乎同時開展的三次軍事行動:平定哱拜叛亂;援朝戰(zhàn)爭;平定楊應(yīng)龍叛變。(也算可以的,有乾隆的本領(lǐng),可惜無住臣相輔佐)
4.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而且加深了對百姓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政治極度黑暗,其時,國內(nèi)土地兼并劇烈,苛捐雜稅繁重,各種社會矛盾激化,這必然導(dǎo)致了人民的反抗。天啟元年,白蓮教在山東揭竿而起,奢崇明、安邦彥起事于西南,天啟七年,國內(nèi)還爆發(fā)了山東的徐鴻儒起義和陜西的王二之起義。天啟年間,明熹宗不但面臨內(nèi)憂,還有外患。山海關(guān)外,女真叛亂政權(quán)步步進逼。明熹宗卻聽信讒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罷免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致使后金勢力逐漸壯大,攻陷沈陽、遼陽,進逼寧遠(今遼寧興城),遼東局勢日趨嚴峻。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wěn)定遼東,明熹宗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jīng)略。熊廷弼根據(jù)遼東實際情況,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遼東實際兵權(quán)的巡撫王化貞,卻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明熹宗優(yōu)柔寡斷,沒有主見,不對經(jīng)、撫之爭作出合理決斷,以致后金軍各個擊破,攻陷廣寧及其周圍40余城。在閹黨策劃下,明熹宗殺了堅持正確方略的熊廷弼,忠臣良將孫承宗亦遭猜忌被革職,遼東戰(zhàn)局陷于重重危機。同時,荷蘭人于1624年登上臺灣島,大明王朝很快又失去了臺灣。(也是不成器的皇帝,但比世宗朱厚熜要好有帝王膽氣)
個人覺得還是神宗皇帝最不行,且不說其它,怠政30年,在位48年,可想其差勁之處。少年就學(xué)習(xí),親政便有三大征,也沒有人與之爭儲。一切都那么優(yōu)越。但就是這萬歷朝,明亡的問題加據(jù)了。武宗雖說好色,但當時,明朝還不會亡,一是有厚的家底,前朝留下的老臣多是清廉有為的才俊,不似萬歷,六部堂官缺失,外有各類稅監(jiān),可以比交得到武宗一朝還算穩(wěn)定。那比起世宗,也就是他爺爺。那可以說沒的比,世宗雖然好道教,但從不放權(quán),即位時在大禮議時,果斷行事,初步奠定了自己的統(tǒng)治基石。對朝中的巨貪嚴嵩等也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可見此人頗有城府。嘉靖一朝雖也有倭寇犯邊,又有韃靼攻入北京。世宗也能很好的解決。所以他問不問道,其實不影響他的政治智商。也算有道。至于木匠皇帝他只是一個受命于危時的可憐蟲,許多事身不由己。所以本人認為神宗朱翊鈞是明朝最無能的皇帝。
其實明朝的皇帝素質(zhì)還是挺高的,關(guān)鍵是當時的世界格局和國內(nèi)的政治體制決定他們必然昏庸。
當時是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過度的重要時期,國家還是那么大,人多了一些,但要管的事呈平方的增加,一個人根本管不過來,(朱元璋除外,他是勞模)這也是朱棣設(shè)內(nèi)閣的根本原因,最后的結(jié)果是大臣辦事,皇帝拍板,其實明史是后來清朝改過的,明朝基本上都是政治斗爭不斷,但國家不亂,即使亂了也很快撥亂反正,明朝的皇帝是做事,大臣要罵,不做事大臣也要罵。
清朝的皇帝看起來很英明,但最后還是被英國敲開了大門。
朱厚照荒誕,但他親自指揮了一場應(yīng)州大捷,史書上說“蒙古不敢深入”,一直到正德死蒙古都不敢招惹明朝,史書上又說明朝死了幾百人,蒙古死了幾個人,可能嗎?幾萬人就死幾個人,還不敢深入。
朱厚驄的確不怎么樣,但他執(zhí)政時國家也是因為大臣中出現(xiàn)敗類嚴嵩而出現(xiàn)嚴重問題,這個問題比劉謹要嚴重,不過徐階上臺后國家立刻開始恢復(fù)。
神宗據(jù)說吸毒,但他執(zhí)政時期與日本大打了一仗,指使豐臣秀吉急怒而死,才有了德川家康一統(tǒng)日本,日本鎖國百年。
朱由校沒什么可說的,我給他找不到理由,如果說有,那就是不瞎管事,但一個魏忠賢讓他必須進入昏君的行列。
不過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什么政績?六下江南?還是培養(yǎng)了一個和紳?
總的來說,明朝的重心在大臣,清朝的重心在皇帝,這也是明朝皇帝始終表現(xiàn)一般,但國家依然不出問題,清朝皇帝表現(xiàn)一般,國家每況愈下,算算明清兩朝亡國的皇帝是第幾代就可以看出哪個朝代好(清朝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亡國的跡象)。
明朝哪些皇帝是昏君?
3、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明憲宗朱見深第四子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君王。朱厚熜有個名號就是仙丹皇帝,他在位時間比較長,但是喜歡弄長生不老這些藥,也重用了很多宦官,最后明朝也是一直走下坡路。明朝其他的昏君 1、朱厚照 對于朱厚照,最大的...
明朝最爛的一個皇帝是誰?這位皇帝為何是明朝最爛的皇帝
我們閑話少敘直接給出觀點,明朝最爛的皇帝就是有著木工皇帝稱號的朱由校了。那么朱由校為何被稱為是最差的皇帝呢?下面我們繼續(xù)來分析看看吧。1、朱由校不太識字 朱由校由于他的父親朱常洛也是奇葩一個,所以對朱由校是不關(guān)心的,所以傳說朱由校不識字,哈哈,他的父親上位沒一個月就死了,所以...
明朝哪個皇帝最昏庸,最無能?
朱載坖用人不疑,使得隆慶一朝及萬歷初年的明朝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海內(nèi)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 。 但因為沉迷媚藥,導(dǎo)致荒于政事,最終一病不起。隆慶六年(1572年),朱載坖病逝于乾清宮,在位六年,終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之...
此人才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甚至超過了朱祁鎮(zhèn)
在明朝歷史上,朱厚照是最具爭議的一位皇帝。他的行為常常被視為荒淫無度、懶惰和不負責(zé)任的象征。他的統(tǒng)治時期,是明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關(guān)鍵節(jié)點。盡管他在位的時間并不長,但他的行為對明朝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綜上所述,朱厚照無疑是明朝最糟糕的皇帝。他的胡作非為、荒廢朝政、破壞邊防制度和放任宦官亂...
明朝哪個皇帝最荒唐
他死后被謚為“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并葬于北京十三陵的永陵。嘉靖皇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與爭議。他在位期間,既有中興時期的輝煌成就,也有晚年沉迷于煉丹術(shù)的荒誕之舉。盡管他的統(tǒng)治時期存在許多爭議和批評,但他作為明朝的一位重要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明朝最無能的皇帝是不是朱由校?清朝最無能的皇帝是不是同治?
不得不承認,明朝最昏庸無能的皇帝就是朱由校。由下可知。明熹宗時,外有金兵侵擾,內(nèi)有明末起義,正是國難當頭,內(nèi)憂外患的時期。明熹宗卻不務(wù)正業(yè),不聽先賢教誨去“祖法堯舜,憲章文武”,而是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
明朝哪個皇帝最差勁_明朝最昏庸的幾個皇帝_中國歷史網(wǎng)
重傷563人,但只殺了16個敵人,他自己也差點死了。武宗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調(diào)皮快樂的皇帝了。4。朱厚聰嘉靖二十一年,明朝越來越腐敗,政事越來越糟。禮,自殘,坐牢,虐妻,欺凌,局勢動蕩。嘉靖皇帝朱厚_是一個非常聰明和自信的皇帝。他有點自大,但是很小氣,喜歡亂花錢,很驕傲。
你認為明朝最昏庸的皇帝是哪個呢?
結(jié)果嚴密控制官員俸祿,致使明朝官員生活都快過不下去。于是貪污蔚然成風(fēng)。甚至后來基本成為皇帝所允許的“潛規(guī)則”。而且,明朝皇帝對待文人真的如同家奴,動輒打罵上刑。所以,同樣面對外族入侵宋代擁有一批死節(jié)之臣,而明朝確有許多漢奸,成為滿族入侵的急先鋒。所以我才會說朱元璋最昏庸,因為正是在他手...
明朝哪個皇帝最昏庸
此外,萬歷皇帝不上朝、不接見大臣。最奇葩的是大臣朱賡做了三年的內(nèi)閣首輔,但期間卻沒有見過萬歷皇帝一面。而大臣向皇帝遞上的奏章,萬歷也不給予批示,而是留中不發(fā),就是擱置一邊不予理會。萬歷的怠政導(dǎo)致了明朝中樞幾乎癱瘓,到了萬歷朝后期,六部之中,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都沒有尚書(...
明朝最昏庸無能的皇帝是誰?
但是心里那個氣啊。所以袁崇煥這人想有善終真的難。那么給明朝危害最大的,天啟皇帝,非他莫屬。他最大的失誤叫作“不作為”。不作為才出了個“九千歲”魏公公把明朝搞得個烏煙瘴氣到什么程度,就不說了。因為天啟,國家本來就積弱積貧了,這么一來病入膏肓。人家思宗接手,那才回天乏術(shù)了。
相關(guān)評說: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不是毀了封建的皇帝就是無用,那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只是溥儀碰巧趕上了罷了,我個人認為,最沒用的是明朝皇帝天啟帝,作為皇帝不上朝, 不做事,也算是無用了,至少他對朝廷對百姓而言是無用的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明朝亡于天災(zāi)和人禍.萬歷的怠政與對滿州的處理不決.天啟的昏聵與對閹黨的放縱.崇禎的剛愎自用和處事優(yōu)柔寡斷.都是原因.崇禎之勤政自檢放到太平時節(jié)絕對是類似雍正的好君主.而其他兩個.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整個明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和最后的思宗烈皇帝崇禎以外,基本沒有務(wù)正業(yè)的 而其中武宗朱厚照,和熹宗朱由校最為不務(wù)正業(yè) 朱厚照曾經(jīng)溜出皇宮到邊境要求守邊大將開城放他到關(guān)外 還有一次微服出巡調(diào)戲良家婦女,被扭送官府 朱由校是出了名的木匠皇帝不理朝政,只會干木匠活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漢獻帝: 漢獻帝,名劉協(xié),是東漢最后一位皇帝.董卓廢少帝劉辯后上臺,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huán)計殺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被曹操迎到許都,成為曹操的傀儡.在位時天下大亂,戰(zhàn)火四起. 明武宗: 明武宗名朱厚燳,年號正德,是明孝宗長子.好逸樂,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早年寵信劉瑾,因荒淫過度,死于1521年,時年31歲.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周幽王 商紂王 晉惠帝司馬衷 宋徽宗趙佶 明武宗朱厚照 隋煬帝楊廣 明神宗朱翊鈞 后晉石敬搪 很多皇帝都昏庸,沒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的.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隆慶 在位六年,基本沒有干涉過國政,曾經(jīng)有次對內(nèi)閣的問題發(fā)表意見,閣老毫不客氣的回答:陛下,如今皇室人丁單薄,您沒事最好多生幾個孩子,國事有我們在就行了”而隆慶也不生氣 十分信任登基前就掌權(quán)的大臣,基本不怎么上朝,但是國家運轉(zhuǎn)良好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朱見深成化皇帝最軟弱,因為他的父親朱祁鎮(zhèn)先是被蒙古抓去,又被他弟弟朱祁鈺打入冷宮7年,朱祁鎮(zhèn)連他自己的生死存亡都顧不上,還哪有時間管得了他的兒子朱見深,朱見深的童年就是不斷被他叔叔朱祁鈺折磨,朱祁鈺也有一個兒子叫朱見濟,朱祁鈺當上皇上,當然要封他兒子當太子了,所以全都欺負朱見深,朱見深就是在恐懼中長大的,唯一陪伴他的就只有大他十七歲的萬貴妃,最后他們兩個結(jié)婚了.朱見深沒有什么朱見,只想安安靜靜的度過他的一生,所以他只想陪伴萬貴妃,別的無論什么事都沒有主見.后人給他的評價就是,朱見深是一個好人,卻不是好皇帝.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明太祖朱元璋71歲,明成祖朱棣65歲,都不短,至于明代中期的那些,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略短,都在30,40歲.都是因為心理,身體因素,原因是多方面的.明世宗60歲駕崩,就是因為服食丹藥中毒而亡;明光宗38歲駕崩,是由于縱欲過度;明憲宗駕崩由于萬貴妃去世而悲傷過度;明武宗是由于落水受驚;明僖宗同上;種種原因,不一而足.
歷城區(qū)粗虛: ______ 萬歷.明史上評價,明雖亡于崇貞,實亡于萬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