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門行 譯文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意思
《步出夏門行》1
曹操
東臨碣石2,以觀滄海。水何澹澹3,山島竦峙4。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5,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6,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7。
注釋
1. 步出夏門行》又稱《隴西行》,屬相和歌瑟調(diào)曲。夏門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名為夏門,魏晉時叫做大夏門。《步出夏門行》古辭只存兩句“市朝人易,千歲墓平”(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里收錄另一首古辭“邪徑過空廬”,寫升仙得道。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共有“艷”(即前奏曲)一章,正曲四解(即章),分別是《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龜雖壽》,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時所作。烏桓是漢朝末年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當(dāng)時曹操已經(jīng)消滅了袁紹軍隊的主力,袁紹殘部逃到了烏桓那里,企圖憑借烏桓的支持東山再起,曹操這次出征就是為了掃平袁紹的殘余勢力。《步出夏門行》詩中描寫了河朔一帶的風(fēng)土景物,抒發(fā)了個人的雄心壯志。
2. 碣石:山名,即《漢書•地理志》所載的右北平郡驪成縣(今河北樂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曹操征討烏桓,引軍出盧龍塞以前,曾路過這里。后來此山沉陷于大海之中。
3. 澹澹:水波動蕩的樣子。
4. 竦:同“聳”。峙:立。
5. 蕭瑟:形容風(fēng)吹樹木的聲音。
6. 星漢:星斗、銀河。
7. 幸:吉祥、慶幸。甚:很。至:極。以:用來。詠:歌詠。這兩句是樂府合樂歌唱時附加的,每章結(jié)尾都有,與正文內(nèi)容沒什么關(guān)系。
登池上樓詩1
潛虬媚幽姿2,飛鴻響遠(yuǎn)音3。薄霄愧云浮4,棲川怍淵沉5。
進德智所拙6,退耕力不任7。徇祿及窮海8,臥疴對空林9。
衾枕昧節(jié)候10,褰開暫窺臨11。傾耳聆波瀾12,舉目眺嶇嵚13。
初景革緒風(fēng)14,新陽改故陰15。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16。
祁祁傷豳歌17,萋萋感楚吟18。索居易永久19,離群難處心20。
持操豈獨古21,無悶征在今22。
注釋
1. 池上樓:在永嘉郡(今浙江溫州)。謝靈運于永初三年(422年)出任永嘉太守,在郡一年后,稱柄去職。這首詩作于次年。前半發(fā)泄官場失意的牢騷,中間寫出滿園春色,后半觸景生情,決意隱居。
2. 虬:有角的小龍。媚幽姿:以深潛的姿態(tài)自媚。
3. 這句是說高飛的鴻雁以遠(yuǎn)揚的聲音傳響。
4. 薄:迫近。霄:云霄。云浮:指飛鴻。這就是說我想像飛鴻那樣飛近云霄,又自愧不如。比喻自己不能飛黃騰達,參與政治。
5. 怍:慚愧。這句是說我想像虬龍那樣棲身于水底,又自愧作不到。比喻自己也不能真正退隱潛居。
6. 這句是說進仕立德,可是才智笨拙。
7. 這句是說退隱躬耕,又非力所能任。
8. 徇:從,求。徇祿:指做官。及:到。窮海:邊遠(yuǎn)的海濱,這里指永嘉。這句是說為做官來到這邊遠(yuǎn)的海濱。
9. 臥疴:臥病。空林:葉落后的樹林。
10. 衾:被子。昧:暗。這句是說臥病在床,感覺不到節(jié)侯的變化。
11. 褰:掀,揭。這句是說揭開簾子,暫且登樓窺看外邊的景物。
12. 傾耳:側(cè)耳傾聽。聆:聽。
13. 嶇嵚:形容山巍峨險峻的樣子。
14. 初景:初春的陽光。革:改變。緒風(fēng):秋冬的余風(fēng),《楚辭•涉江》“唉秋冬之緒風(fēng)”。
15. 新陽:指春天。故陰:指冬季。
16. 變鳴禽:啼鳴的鳥兒變換了種類。
17. 祈祈:眾多。豳歌:指《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其中有“春日遲遲,采蘩祈祈。我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的句子。這句是說看到外面的景物,不由得想起“采蘩祈祈”這首豳歌,心里頗覺感傷。
18.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楚吟:指《楚辭•招隱士》,其中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這句是說外面春草茂盛,又讓我感傷于“春草生兮萋萋”這首楚歌。
19. 索居:獨自閑居。這句是說獨自閑居容易覺得歲月長久。
20. 這句是說離開朋友很難安心。
21. 持操:堅持節(jié)操。豈獨古:豈只是故人才能做到的。
22. 無悶:沒有煩憂。《易經(jīng)•乾卦》“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意思是說有龍德而隱遁者,不為世俗而易志,不成其名,避世而沒有煩憂。征:指《乾卦》的這句話在我身上得到了驗證。
評論
1.評曰:客有問予:謝公二句優(yōu)劣奚若?予因引梁征遠(yuǎn)將軍評為隱秀之語。且鐘生既非詩人,安可輒議,徒欲聾瞽后來耳目。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積雪’,旨冥句中,風(fēng)力雖齊,取興各別。古今詩中,或一句見意,或多句顯情。王昌齡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謂一句見意為上。事殊不而。夫詩人作用,勢有通塞,意有盤礴。勢有通塞者,謂一篇之中,后勢特起,前勢似斷,如驚鴻背飛,卻顧儔侶,即曹植詩云“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因西南風(fēng),長逝入君懷”是也。意有盤礴者,謂一篇之中,雖詞歸一旨,而興乃多端,用識與才,蹂踐理窟,如卞子采玉,徘徊荊岑,恐有遺璞。其有二義,一情一事。……情者,如康樂公“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辭似淡而無味,常手覽之,何異文侯聽古樂哉!《謝氏傳》曰“吾嘗在永嘉西堂作詩,夢見惠連,因得‘池塘生春草’,豈非神助乎!”(唐晈然《詩式》卷二)
2.“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世多不解此語為工,蓋欲以奇求之耳。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詩家妙處,當(dāng)須以此為根本,而思苦言難者,往往不悟。鐘嶸《詩品》論之最詳,其略云:“‘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fēng)’,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非出經(jīng)史。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顏延之、謝莊尤為繁密,于時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近任方、王元長登,辭不貴奇,競須新事。邇來作者,浸亦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牽攣補衲,蠹文已甚,自然英旨,罕遇其人。”余每愛此言簡切,明白易曉,但觀者未嘗留意耳。自唐以后,既變以律體,固不能無拘窘,然茍大手筆,亦自不妨削鋸于神志之間,斫輪于甘苦之外也。(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
3.建安陶阮以前詩,專以言志;潘陸以后詩,專以詠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詩人之本意,詠物特詩人之事。古詩蘇李曹劉陶阮本不期于詠物,而詠物之工,卓然天成,不可復(fù)及。其情真,其味長,其氣勝,視《三百篇》幾于無愧,凡以得詩人之本意也。潘陸以后,專意詠物,雕鐫刻鏤之工日以增,而詩人之本旨掃地盡矣。謝康樂“池塘生春草”、顏延之“明月照積雪”(乃謝靈運詩,此誤)、謝玄暉“澄江靜如練”……就其一篇之中,稍免雕鐫,粗足意味,便稱佳句,然比之陶阮以前蘇李古詩曹劉之作,九牛一毛也。大抵句中若無意味,譬之山無煙云,春無草樹,豈復(fù)可觀。(宋 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
4.劉昭禹云: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個屠沽不得。覓句者若掘得玉匣子,有底有蓋,但精心必獲其寶。然昔人“園柳變鳴禽”竟不及“池塘生春草”;“余霞散成綺”不及“澄江靜如練”;……此數(shù)公未始不精心,以此知全其寶者,未易多得。(宋黃徹《(鞏石)溪詩話》)
5.“謝朝華知已披,啟夕秀于未振”,學(xué)詩者尤當(dāng)領(lǐng)此。陳腐之語,固不必涉筆,然求去其陳腐而不可得,而翻為怪怪奇奇不可致詰之語以欺人,不獨欺人,而且自欺,誠學(xué)者之大病也。詩人首二謝,靈運在永嘉,因夢惠連,遂有“池塘生春草”之句;玄暉在宣城,因登三山,遂有“澄江靜如練”之句。二公妙處,蓋在于鼻無堊,目無膜爾。鼻無堊,斤將何運?目無膜,篦將何施?所謂渾然天成,天球不琢者與?靈運詩,如……“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玄暉詩,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對等語,皆得三百篇之余韻,是以古今以為奇作,又何嘗以難解為工哉?(宋葛立方《韻語陽秋》)
6.作詩必以巧進,以拙成,故作字惟拙筆最難,至于拙,則渾然天全,工巧不足言矣。故人拙句,曾經(jīng)拈出,如“池塘生春草”……“澄江靜如練”、“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此等類,固已多矣。……夫拙之所在,道之所存也,詩文獨外是乎?(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十五)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1
謝靈運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游子憺忘歸2。
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3。林壑?jǐn)筷陨?,云霞收夕霏5。
芰荷迭映蔚6,蒲稗相因依7。披拂趨南徑8,愉悅偃東扉9。
慮澹物自輕10,意愜理無違11。寄言攝生客12,試用此道推13。
注釋
1. 謝靈運《游名山志》“湖(巫湖)三面悉高山,枕水渚山。溪澗凡有五處。南第一谷,今在所謂石壁精舍。”精舍本是儒者教授生徒之處,后人稱佛寺為精舍。
2. “清暉”二句化用《楚辭•九歌•東君》“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娛:娛樂,使愉悅。憺:安樂,這里指留戀。
3. 陽已微:指日光已經(jīng)昏暗不明。
4. 林壑:叢林山谷。斂:收斂,聚集。暝色:暮色。
5. 霏:形容云飄飛的樣子。這句是說晚霞凝聚在天邊。
6. 芰:菱。這句是說芰荷蔥郁茂盛,互相映照。
7. 蒲:菖蒲,水草名。稗一種形狀像稻的雜草。因依:依倚。
8. 披拂:這里指撥開荒草。趨:,疾行,快步走。
9. 偃:息。扉:門。
10. 這句是說思慮淡泊,自然把外物看得輕了。
11. 這句是說自覺適意,就不會違背自然常理。
12. 攝生:養(yǎng)生。攝生客:指講究養(yǎng)生的人。
13. 推:推求。這兩句是說養(yǎng)生之道,不外乎此。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1
謝朓
灞涘望長安2,河陽視京縣3。白日麗飛甍4,參差皆可見5。
余霞散成綺6,澄江靜如練7。喧鳥覆春洲8,雜英滿芳甸9。
去矣方滯淫10,懷哉罷歡宴11。佳期悵何許12,淚下如流霰13。
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14。
注釋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長江南岸。還望:回頭眺望。這首詩是寫登三山時所見的美景何遙望京邑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長江南岸。
2.灞:灞水,源出陜西藍(lán)田縣,流經(jīng)長安。涘:河岸。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詩》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一句。
3.河陽:縣名,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離洛陽很近。京縣:這里指洛陽。潘岳《河陽縣》中有“引領(lǐng)望京室”。這兩句用王粲望長安、潘岳望洛陽,比喻自己還望京邑金陵的情景。
4.白日:明亮的日光。麗:附著。飛甍:飛聳的屋檐。
5.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這兩句是說日光照在飛聳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歷歷在目。
6.綺:錦緞。
7.靜:或作“凈”。練:白色的綢子。這兩句是說天空中的余霞鋪散開來像一片錦緞,澄澈的江水靜靜流動如一條白練。
8.覆:蓋。覆春洲:覆蓋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鳥兒之多。
9.英:花。甸:郊野。
10.方:將要。滯淫:淹留,久留。這句是說離開了京邑將要在外鄉(xiāng)長久的滯留。
11.懷哉:猶言“想念啊”。罷:停止。這句是說懷念故鄉(xiāng)的憂傷使詩人停止了歡宴游樂。
12.佳期:指回歸的日期。何許:何時。這句是說惆悵歸期無定。
13.霰:小雪粒。
14.鬒(音枕):黑發(fā)。這兩句是說懷著思鄉(xiāng)之情,誰能不生白發(fā)呢?
1.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2.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fēng)月,弄花草而已。噫!風(fēng)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舍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shè)如……,皆興發(fā)于此而義歸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則“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之什,麗則麗矣,吾不知其所諷焉。故仆所謂嘲風(fēng)雪。弄花草而已。于時六義盡去矣。(白居易《與元九書》)
3.謝山人謂玄暉“澄江凈如練”,“澄”、“凈”二字意重,欲改為“秋江靜如練”。余不敢以為然,蓋江澄乃凈耳。(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
4.玄暉“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山水煙霞,終成圖繪,指點顧盼,遇合得之。古人佳處,當(dāng)不在言語間也。(明陸時雍《詩鏡總論》)
5.大都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以詩為境,名山遇賦客,何異士遇知己,一入品題,情貌都盡。后之游者,不待按諸圖經(jīng),詢諸樵牧,望而可舉其名矣。嗟嗟!“澄江靜如練”、“齊魯青未了”,寥寥片言,遂關(guān)千古登臨之口。豈獨忽作常語哉?以其取境真也。(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6.茂秦謂“澄江凈如練”,“澄”、“凈”二字意重,欲改為“秋江凈如練”。元美駁之,以為江澄乃凈。余謂二君論俱不然。“澄”、“凈”實復(fù),然古詩名手多不忌此處。……此類殊多,不妨渾樸。要之“澄江凈如練”,眺囑之間,景候適輳,語俊調(diào)圓,自屬佳句耳。茂秦欲易“澄”為“秋”。亡論與通章春景牴牾,已頓成流薄。此茂秦欲以唐法繩古詩,固去之遠(yuǎn)矣。而元美曲解,亦落言筌,失作者之妙矣。(清毛先舒《詩辨坻》卷二)
7.玄暉含英咀華,一字百煉乃出。如秋山清曉,霏藍(lán)翕黛之中,時有爽氣。齊之作者,公居其冠。劉后村謂“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皆吞吐日月,摘躡星辰之句。故李白《登華山落雁峰》云“恨不攜謝脁驚人詩,搔首問青天”。其服膺如此。(清田雯《古歡堂雜著》卷二)
8.王融“樹花雜成錦,月池皎如練”,謝玄暉用之作“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本自倫語。李太白七絕“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此亦如“黃花散金”,張翰劣句,事境相觸,援引成詩,豈真以五百年風(fēng)流讓江東老兵哉!然自宋元以來,論謝詩驚人處,定推此句。……余謂玄暉生平作詩,不幸以王融語得名,特為洗之。(清牟愿相《小澥草堂雜論詩》)
9.六朝句于唐人,調(diào)不同而語相似者:“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初唐也;“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盛唐也;“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中唐也;“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晚唐也。俱謝玄暉詩也。(胡應(yīng)麟《詩藪》外編)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1
謝脁
江路西南永2,歸流東北騖3。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旅思倦搖搖4,孤游昔已屢5。既歡懷祿情6,復(fù)協(xié)滄州趣7。
囂塵自茲隔8,賞心于此遇9。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10。
注釋
1.之:往,去。宣城:即今安徽宣城縣。新林浦:在金陵西南。板橋:在新林浦南。《文選》李善注引酈道元《水經(jīng)注》曰:江水經(jīng)三山,又幽浦出焉。水上南北結(jié)浮橋渡水,故曰板橋浦。江又北經(jīng)新林浦。板:一作“版”。
2.永:長。這句是說詩人沿著長長的江水逆流而上,向西南進發(fā)。
3.歸流:江水以入海為歸,故曰“歸流”。騖:奔馳。
4.旅思:旅途中的思念之情。搖搖:心情恍惚的樣子。《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這句是說倦于行旅,心思憂愁恍惚
5.屢:多次,頻繁。這句是說孤身的游歷以前已經(jīng)歷過很多次了。
6.懷祿:追求利祿。
7.協(xié):合。滄洲:水濱,古代稱隱者所居的地方。這兩句是說既遂了做官求利祿的心,又合了隱居的志趣。
8.囂塵:喧囂的塵世。茲:此。
9.賞心:心情愉悅。這兩句是說喧囂的塵世從此隔絕,愉悅的心情在這里得到。
10.玄豹:《列女傳•賢明傳•陶答子妻》:“答子治陶(地名)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居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其妻獨抱兒而泣。姑怒曰:‘何其不詳也!’婦曰:‘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征見矣!愿與少子俱脫。’……處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盜誅。”這兩句是說我雖然沒有玄豹那樣的資質(zhì)(指美德高行),但此去宣城,也可以幽隱避害。
1.梁王僧儒《中川長望》詩云:“岸際樹難辨,云中鳥易識。”蓋全用謝玄暉“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而不及也。梁元帝詩云:“遠(yuǎn)村云里出,遙船天際歸”,亦效玄暉,而遠(yuǎn)勝僧儒。(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八《沿襲》)
2.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李白《宣城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3.明發(fā)新林浦,空吟謝脁詩。(李白《新林阻風(fēng)寄友人詩》)
4.子昂“古木生云際,歸帆出霧中”,即玄暉“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也。子美“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即仲言“白云巖際出,清月波中上”也。四語并極精工,卒難優(yōu)劣。然何、謝古體,入此漸啟唐風(fēng);陳杜近體,出此乃更古意,不可不知。(明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四)
5.語有全不及情而情自無限者,心目為政、不恃外物故也。“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隱然一含情凝望之人,呼之欲出。從此寫景,乃為活景。故人胸中無丘壑、眼底無性情,雖讀盡天下書,不能道一句。(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卷五)
6.隋煬帝云:“鳥移初驚樹,魚寒欲隱苔”,皆成名句;然比之小謝“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痕跡宛然矣。(清沈德潛《說詩晬語》)
步出夏門行
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①,以觀滄海②。
水何澹澹③,山島竦峙④。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河粲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⑤。
作者簡介: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曾做過大將軍、丞相等官。他在東漢末年鎮(zhèn)壓黃巾農(nóng)民起義中逐步擴展自己的武裝,并采取抑制豪強大地主兼并的政策,在削平董卓、袁紹等割據(jù)勢力以后,成為北方的實際統(tǒng)治者。后來他的兒子曹丕做了皇帝,創(chuàng)立魏國,追封他為太祖武皇帝,歷史上稱為魏武帝。他的詩歌雖受漢樂府民歌的影響很深,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往往用舊的曲調(diào)、舊的題目來表現(xiàn)新的內(nèi)容。詩的內(nèi)容有的反映了東漢末年社會動亂的現(xiàn)實,有的抒發(fā)了作者追求統(tǒng)一的抱負(fù),氣魄雄偉,情調(diào)蒼涼悲壯,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但在有些作品中,也反映了他追求神仙心態(tài)和宣傳人生無常的消極情緒。
注釋:①碣(jié 石:原渤海邊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北。大約在6世紀(jì)中葉以后,碣石山前的近岸成為陸地而離渤海較遠(yuǎn),使碣石山不再成為觀海的勝地。②滄海:大海。海水蒼青色,因此稱滄海。③澹澹(dàn :水波動蕩的樣子。④竦(sǒng 峙:挺立。“竦”和“聳”相同。⑤這兩句是為配合音樂的節(jié)律而附加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跟正文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原詩譯文:
東行來到碣石山,登臨覽勝觀大海。
海水不停地動蕩,山島聳立在其間。
樹木一叢叢挺立,百草茂密地生長。
秋風(fēng)陣陣鳴響,巨浪連連涌波。
經(jīng)天緯地的日月,就如從海中生出;
燦爛耀眼的銀河,就像躍出于浪波。
令人多么愉快啊,我要用詩歌把志向來述說。
分析與欣賞:《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是樂府詩的舊題。夏門原是漢代洛陽北面的城門。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共有四解(四章),前面有“艷”辭(樂章的前奏曲)。《觀滄海》是詩中的第一章,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征烏桓(漢末居住在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經(jīng)過碣石山的時候所作。詩中所寫登山望海的景象,氣勢雄渾,意境遠(yuǎn)大,僅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了一幅波涌連天、水島相連、樹草叢生、經(jīng)天日月、燦爛星河的壯闊畫面,不但表現(xiàn)了作者的博大胸襟和豪邁情懷,也是詩歌中一篇寫景的名作。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所寫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即指此詩。
相關(guān)評說: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文本翻譯:初冬十月,北風(fēng)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yuǎn)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也都入洞安眠了.農(nóng)民放下了農(nóng)具不再勞作,收獲的莊稼堆滿了谷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原詩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 三國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編輯本段注釋 jié 碣石:山名....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解說 《觀滄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行》,屬古樂府《相如歌·瑟調(diào)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逆旅整設(shè),以通商賈” 出自(三國·魏)曹操詩《步出夏門行·冬十月》.逆旅:迎接賓客的地方.意思是:把旅店都準(zhǔn)備好了,來迎接往來貿(mào)易的商人.詩句表現(xiàn)了曹操對國家安定繁榮的渴望和對商業(yè)的重視.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神龜?shù)膲勖m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答案] 老驥伏櫪 ( lǎo jì fú lì ) 解 釋 驥:良馬,千里馬;櫪:馬槽,養(yǎng)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出 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示 例 用飛龍在...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作品:觀滄海 內(nèi)容: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觀滄海》白話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fēng)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
張家口市孔加: ______ 1. 《隴西行》是唐代詩人王維借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古.譯文: 告急的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走馬便是十里,一揚鞭便是五里,漫長的路程風(fēng)馳電掣般一閃而過.這是西北都護府的軍使,他傳來了加急的軍書,報告匈奴的軍隊已經(jīng)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