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之評議篇: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
這本書為什么叫菜根譚?
洪應(yīng)明當時生活非常清苦,看到大把菜根被丟掉感覺很可惜,就想將菜根取走,但又不愿虧欠人家什么,出一點錢將菜根買走;時間長了,當?shù)氐娜硕挤Q洪應(yīng)明為“傻菜根”。
一日,友人“于孔兼”到家中拜訪洪應(yīng)明;洪應(yīng)明以菜根咸菜和米粥相待,于孔兼品嘗后,拍桌叫好;洪應(yīng)明用菜根腌制的咸菜,色澤黑亮,咸香爽脆,無菜根的苦澀,相較普通的咸菜,又別有一番滋味;他的著作最后以“菜根”命名。
下面簡要談?wù)劇霸u議篇”中的一些思想: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君子喜好名聲,就會興起欺騙別人的念頭。
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小人喜好名聲,依然會懷有畏懼別人之心。為了求名求利,就要做虧心事兒,給人穿小鞋,背黑鍋,做壞事,同樣害怕被人發(fā)現(xiàn);小人也是人,不是不害怕,不是不要臉,不是沒風(fēng)險。
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如果人人都喜好名聲,勢必會打開假裝偽善的大門。久而久之,你也這么做,我也那么干,誰也不信誰,勢必形成不良的社會風(fēng)氣。而且“偽君子”實在比“真小人”更可怕,更可惡,更陰險。
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假如人人都不喜好名聲,就會斷絕積德行善之路。有些人做好事兒,純粹是為獲得別人贊美,這是他做好事兒的原始動力。這也是人之常情,家里燒好一頓飯,當然期待有人夸獎幾句,心里面收獲一份愉悅感,然后形成一個正向循環(huán),越來越熱愛做飯。很多時候,只要結(jié)果是好的,是正向的,就可以了,管他啥動機。
此譏好名者,當嚴責(zé)君子,不當過求于小人也:如果譏諷喜好名聲的行為,就應(yīng)當嚴格要求君子,而不應(yīng)當過于苛求心胸狹隘的小人。否則要求太高,做好事兒必須不留名,必須無人知曉,那么大家干脆都懶得做好事兒,反正做與不做差不多。
孔子就嚴厲批評子貢贖回魯國奴隸不領(lǐng)賞金的做法,你這么做,就表示領(lǐng)了賞金就是不廉潔的人,那么以后誰還愿意去贖人呢?
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chén)妾于諸侯,皆受金于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夫圣人舉事,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受金則為不廉(lián),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后,不復(fù)贖人于諸侯矣。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經(jīng)歷世事,不可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內(nèi)心要有原則,處世要圓滑;有些時候,務(wù)必要沉得住氣,以不變應(yīng)萬變。
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fēng)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哪怕是天氣酷熱難耐,依然在清風(fēng)之中保持安靜,也就是那一句,心靜自然涼;哪怕是寒霜肅殺萬物之時,依然像往常一樣溫和;面對任何困境,始終能夠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即使陰云密布,天昏地暗,內(nèi)心卻慧日普照,光芒萬丈,一身正氣。
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nèi)的真人品:即使面對洪濤巨浪,翻江倒海,內(nèi)心卻中流砥柱,任憑風(fēng)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才是天地之間真實不虛的人格,才是大丈夫所應(yīng)該具備的氣質(zhì)。
古希臘哲學(xué)家皮浪 ,有次和他的同伴們一起乘船出海,遇到了風(fēng)暴。同伴們都驚慌失措,他卻若無其事,指著船上一頭正在吃食的小豬說, 聰明的人應(yīng)該像豬一樣不動心。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情愛是萬緣之本,很多痛苦由此而生,應(yīng)當果斷舍棄。尤其有些愛情特別虐心,愛得死去活來,非他不嫁,非他不活,就會感到萬分痛苦;啥事兒都不做了,人生也沒目標了,甚至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實在是不劃算。李敖大師對愛情的態(tài)度是:不愛那么多,只愛一點點;別人的愛情像海深,我的愛情淺。這就是一種理智和智慧,人生目標不應(yīng)該是愛情,為某人而活,為某人服務(wù),這實在太渺小了。
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有些智慧是欲望的根本,智慧和心機務(wù)必要區(qū)分開;如果是心機,要毫不猶豫地清除。
孟子:城府重者心無歡;一個人太精明了,太會算計了,必然失去了快樂。
列子: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你啥都看清楚了,就感到人情冷暖,感到人心叵測,感到萬分難受;大智慧恰恰不是看破,應(yīng)當是大智若愚。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可因為追求完美而遭人詆毀,不可接受超過實際情形的贊譽。名不符實,早晚一棍子打回原形,等到那個時候更加尷尬;不如內(nèi)心有合理的定位,低調(diào)做人,謙遜做事。
寧有無妄之災(zāi),不可有非分之福:寧可承受平白無故的災(zāi)害,也不可希求不合本分的福祉。
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加一番修省,可釋回而增美:詆毀別人內(nèi)心勢必不美不善;但受到詆毀之人,遭受一番譏諷毀謗,便會增加一番修身反省的功夫;倒是可以趁此機會練習(xí)一番,打開心胸,增加美德。當然憋不住怨氣,給予打擊報復(fù),自己其實也就變成了小人,美德也就和你無關(guān)了。
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zhuǎn)禍而為福:欺侮別人并沒有福氣,哪怕沒遭到報復(fù),至少大家都躲得你遠遠的,孤家寡人罷了;但是受到欺負,遇到一番橫暴無理,便會增長一番度量胸懷,可以把禍患變?yōu)楦J隆M貙捔俗约旱男男兀冀K不理會外界的非議,能夠埋頭專心做自己的事情,這就是成長。
夢里懸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后假:夢里懸掛金印,佩戴玉石,每件事都真真切切,可惜睡著后的這些真實場景,醒來時才發(fā)現(xiàn)都是假的。其實人生也差不多,耗盡心力,窮其一生,追求這追求那,到頭來一場空。
也就是莊周夢蝶的故事,意思是“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xǔ)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é)然覺,則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這也就是黃粱一夢的寓意:
盧生在邯(hán)鄲(dān)客店遇道士呂翁,自嘆窮困;呂翁取青瓷枕讓盧生睡覺,這時店主正在煮小米飯;盧生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覺醒來,店家的小米飯還沒熟。
閑中演偈談元,言言酷似,說來雖是用時非:空閑時,能夠滔滔不絕地談?wù)撡收Z玄理,每句話聽起來都很像那么回事兒,可惜說起來雖然頭頭是道,應(yīng)用時卻不是這么回事兒。
《菜根譚》是儒家通俗讀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學(xué),禪學(xué)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
這本小書能夠修身養(yǎng)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也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誦翻閱。
菜根譚經(jīng)典語錄
--洪應(yīng)明 《菜根譚》 十九、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二十、拂心處莫便放手 --洪應(yīng)明 《菜根譚》 二十一、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菜根譚》 二十二、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必先無得罪于冥冥。 二十三、不責(zé)人小過,不念人舊惡。 《菜根譚》 二十四、鷹立如眠,虎行似病,正是...
菜根譚經(jīng)典名句
二、《菜根譚》簡介:《菜根譚》是明朝道家隱士,還初道人洪應(yīng)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成書于萬歷年間。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xiàn)了漢族傳統(tǒng)道德生活化的傾向。儒家通俗讀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結(jié)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xùn)...
怎么理解,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不是翻譯。
對于“仁、義、理、智、信,博愛,自由,民主”這些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人類精神現(xiàn)象,要有辯證思維。老子一生崇尚的是大智慧,主張“無為而無不為”,即以退為進,以空明的心態(tài)看待大自然,對大自然和客觀規(guī)律不要橫加干涉,屏棄一切浮躁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戰(zhàn)勝一切”(即“無不為”)的客觀...
絕圣棄智是什么意思
中庸而行,懲惡抑善,恒使民不亂不爭而少智寡欲。若此,則民性本真,天下大順。2、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列子·說符》3、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菜根譚》4、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菜根譚》
誰知道有關(guān)理想、志向、自律的名言警句?急用~15條以上!
大惡多從柔處伏,哲士須防綿里之針;深仇常自愛中來,達人宜遠刀頭之蜜。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fēng)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nèi)的真人品。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
老子說絕圣棄智,絕圣為什么要棄智
道家就稱之為“天人合一”。心與境界,完全地貼合在一起。現(xiàn)代人稱之為直覺,或者靈覺。一旦擁有了這種體察事物本質(zhì)的直覺大智慧,那么,世間的種種概念名言分別的小智慧,唾手可得。如同一顆樹扎下了根,何愁沒有枝梢末節(jié)呢?這種就是修行,道家稱為返樸歸真,顯然是需要長時間投入功夫的。
絕圣棄智是什么意思
絕圣棄智的意思是棄絕智慧聰明,返歸於人的天真純樸。此詞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xué)無憂。譯文: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fù)孝慈的...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
放棄以圣人為榜樣的教育,去除偽言、偽行和偽辭,才能使民眾獲得真正的好處。舍棄仁義之說,放下君王自以為是的仁政,尊重每個人的個性,人人平等,社會才能變得和諧。不巧立名分,不詐設(shè)圣人榜樣,那么,為迎合統(tǒng)治者編造榮譽謊言的政客,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以上三方面,文字的表達無法窮盡一切大偽...
什么叫"絕仁棄義"."絕圣棄智"和"絕學(xué)無憂"的主張,稱"古之善為道者,非...
道者,提倡無為的學(xué)者,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絕仁棄義、絕圣棄智、絕學(xué)無憂,這些絕字都是放棄的意思, 就是說:指放棄世俗倡導(dǎo)的仁義,回復(fù)到人的本性;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樸;棄絕了學(xué)問和學(xué)業(yè)就會沒有憂患與煩惱。 這些思想都太消極了,小學(xué)生不因該學(xué)習(xí)的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
登山耐險路,踏雪耐危橋。坎坷之世道,后面是什么?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yīng)事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jié)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當猛奮翼;彩云易碎琉璃脆,達人宜早回頭。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
相關(guān)評說:
洛寧縣正向: ______ 在小事上也一絲不茍,不留下漏洞;在無人看見的暗處也為人 正直,處事公正;在陷入窘迫的境地時也不放棄追求.這樣的人才 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洛寧縣正向: ______ 一部《菜根譚》似和風(fēng)細雨滌蕩心靈,它以菜喻味,由菜根引發(fā)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出世悟道的人生哲理,作者明代“還初道人”洪應(yīng)明以精練明雋、雅俗共賞的文字道出了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xùn).書中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
洛寧縣正向: ______ 上天的變化不可把握,有時讓人先陷入困境再進入順境,有 時又讓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論處于何種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 捉弄所謂的英雄豪杰.因此,一個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夠堅忍地面 對外來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時不忘危難,就連上天也沒有辦法 對他施加任何伎倆了 .
洛寧縣正向: ______ 一個人看上去心氣高傲,其實無非是在利用一些虛假的言行 來裝腔作勢;如果能夠制伏這種不良習(xí)氣,心中的浩然之氣就可以 伸張出來.心中的七情六欲都是虛幻不實的意念活動,如果能夠消 除這些念頭,真正的本心就會出現(xiàn).
洛寧縣正向: ______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yīng)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jié)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xùn).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yǎng)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
洛寧縣正向: ______ 不是自己應(yīng)得的福分,以及無緣無故的收獲,這兩者不是上 天有意安排的釣餌,就是人們故意布下的陷阱.在這種時候沒有 遠大的目光,很少有人能不落入這些圈套中.
洛寧縣正向: ______ 弟子:即子弟,泛指晚輩或?qū)W生.
洛寧縣正向: ______ 《菜根譚》作者:洪應(yīng)明,成書時間:明朝萬歷年間,格言集,修身必讀之書,被譽為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書中的每則格言從數(shù)十字到近百字不等,共有360則.這些格言警句文詞秀美,對仗工整,短小精粹,促人覺醒,耐人尋味,有著深刻的哲理.問世400多年來,廣泛流傳于民間并遠播海外. 《菜根譚》融儒、道、佛三家思想為一體,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結(jié)晶,既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還體現(xiàn)了佛家的出世思想.成為一種涉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方法體系.全書以追求高尚純潔為宗旨,深者見深,淺者見淺. 網(wǎng)絡(luò)和出版物都有這本書的原文和譯文,方便讀者理解和閱讀.
洛寧縣正向: ______ 它是明朝萬歷年間的洪應(yīng)明的一本語錄體著作. 據(jù)說起名<菜根潭>是因為作者把菜味比做世味,那么種菜的只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 全書分"總論卷" "修身卷" "為學(xué)卷" "治家卷" "為政卷" "用人卷" "治道卷" "處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