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年尾答謝神
潮汕年尾答謝神
潮汕年尾答謝神,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這個時候,各家各戶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熱程度可謂跟春節(jié)不相上下。以下為大家分享潮汕年尾答謝神。
潮汕年尾答謝神1
在潮汕有一個很重要的民俗,就是“答謝神恩”,這在潮汕各地都是比較隆重的。一年的“答謝神恩”,主要意思就是感謝神、答謝神恩這一年來對民間的體恤照顧,使得天下得以風調雨順,當然現在的“答謝神恩”,在新社會里有著更多的是民俗活動的心態(tài),也不斷變成一種輕松愉悅的民間文化集會,祭祀的規(guī)模更大,檔次更高,文化內涵更為豐富。
年尾一到潮汕人又要開始答謝神恩,又是“謝神拜神,拜天公”的旺季。一到夜晚,潮汕地區(qū)都會充滿鞭炮聲與鞭炮味道。在每年年底的到來,“拜神,拜天公”都是潮汕人每家每戶都要拜的。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這個時候,各家各戶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熱程度可謂跟春節(jié)不相上下。
潮汕人年尾拜神“答謝神恩”,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種風俗,先秦時就已經有了。每年年底莊稼收刮后,答謝蒼天的恩賜的一種儀式。
潮汕的祖先是晉朝后,為逃避北方戰(zhàn)亂,從中原逐步移民過來的,由于地處偏僻,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因此,很多習俗也就世代相傳下來,拜神就成為潮汕一年中每個家庭最為隆重、最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在潮汕地區(qū),拜神“答謝神恩”不僅是單純的一種儀式,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滲入到每個潮汕人的生活之中。
潮汕人拜神“老爺保號”,一句“老爺保賀”,所有潮汕人都懂,這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也希望來年都政通人和、風調雨順,百姓能安居樂業(yè),保佑闔家平安。
拜神“答謝神恩”前要大搞衛(wèi)生,對家里所有的東西都要洗刷干凈,男的要理發(fā)剃胡須、外出者盡可能要趕回來。而且有許多禁忌,如拜神“答謝神恩”一定不能和紅白事有染,女子來例假要避開,家人要面帶喜色,絕不能說對神不敬的話,討債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鬧等。
潮汕人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國王、雙忠圣王、眾神、福德老爺、珍珠娘娘,及各鄉(xiāng)各里特有的“老爺”“伯公”,等,大約有二十幾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潮汕人拜神又分為一般“年終拜神” “答謝神恩”(俗稱“十二月拜老爺”)和“拜大神”二類。
潮汕人一般年終拜神“答謝神恩”的祭品,食物類的有,豬肉、雞(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雞,拜其他的就不限)、鴨、魚(一般是烏魚或鯇魚)、柑、針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葉三杯、酒三杯、糖塔二個,姜薯圓四碗,還有各式各樣的粿品等。
粿品中有如直徑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徑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紅殼桃、“面頭仔”等;在食物上還要貼上相應圖案的各類吉祥剪紙。
潮汕人一般年終拜神“答謝神恩”的祭品,錢紙類的有,大小竿錢、錢對、元寶、金司、貼、香、燭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錢紙類祭品各一份。一般的神明則是魚肉酌減,粿品一份、貼一個、香三支、燭一對、小竿四副(寫的內容和大竿錢一樣)、小錢對三把、元寶一個、金司三十六個等。
顯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稱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雞、鴨、豬肉、魚、糖塔、茶、酒、針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錢紙類的祭品有,大竿錢四副(大約是90CM×40CM),分別寫上家門錢、平安錢、求財錢、賜福錢等,大錢對三把,大元寶一個,貼一個,大香三支,大燭一對,一百二十個金司、鞭炮一串等。
潮汕人拜神“答謝神恩”時還要放潮劇唱片,內容是潮劇《彩樓記》中的《樓臺會》。 稍有錢人的家還要請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計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幾到幾十“棚”不等。
潮汕人拜神“答謝神恩”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長點上燭,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開始拜。只見拜者手捧香禮拜,口中念念有詞。念的內容是向神報告一年來的經過、向神的祈禱、許愿以及還過年拜神時許下的愿等。只見一跪下就口中念個不停,半小時沒站起來,善男信女冗長的禱祝,有的甚到站起來要暈倒。
一邊祀拜,另外的人一邊燒錢紙祭品,拜完一位就燒一份錢紙祭品,光燒錢紙祭品就要連續(xù)二個小時以上。拜神完要將食物祭品要分與親友和左鄰右舍,家家戶戶要給一份。
潮汕人拜大神要全豬全羊雞鵝鴨魚粿品等不可勝數,糊裱類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樣高的天公袍、長超過一米的天公帽等。還要到各廟宇中包香火請神,請神時要幾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隨行。要送隨行人員每人一份禮物,禮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傘一條毛巾,禮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檔西裝一雙高檔皮鞋等。還要請人搭戲棚,請潮劇團演出。拜完大神要給參與請神的人每人送一個大禮包。
一句老爺保賀,每個潮汕人都懂,在各家各戶和各村落,都會有各種形式的“答謝神恩”民俗,當然也少了不供品啦。大家都爭著在頭個時辰取個好意頭。
潮汕年尾答謝神2
拜神的淵源
過去老祖宗們斬荊披蕀,跋山涉水,開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飽經風吹雨打,雷轟電擊之余,內心里面油然生出對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萬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來有了宗教思想,這種神道觀念也變的更具體、更實際。中國人的'胸襟其實是很寬闊的。總認為,神既然為保護人類而來,當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來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雖然沒有發(fā)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組織,但孔夫子卻說過一句「聰明正直謂之神」的話,等于是替「神格」訂了一個標準。
敬天尊祖乃我國五千年來,一脈相承的道統(tǒng),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貫徹于風俗習慣中,形成了中華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為人倫要件、治國根本、歲時節(jié)令,或婚喪喜慶,皆需祀神,亦必祭祖。
拜神有什么講究
關于拜神燒香的人
1、女性月事來了不能進殿拜神燒香。
2、未滿周歲的小孩也不要進殿拜神燒香。
關于拜神燒香的方法
1、拜神燒香前需要洗手,干凈的手才能夠拿香。
2、點燃的香火如還沒有滅就不要直接吹滅,口有濁氣會被視為不敬。
3、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4、在寺廟里拿的香不能叫“買”而應該叫“請”。
5、香頭平對菩薩圣像,注意香頭不能朝向地面。
6、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不要抓著一大把燃著到處拜。
7、心中的期望都可向佛菩薩傾訴,注意不要念出聲來。
8、拜神上香的正確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余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神仙菩薩顯現在眼前,接受香供養(yǎng)。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后走到距神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一般燒三支清香即可,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潮汕年尾答謝神3
拜神日子有什么講究
首先,每逢初一十五就去上香祭拜,源自于佛教,在佛教中規(guī)定信徒,要在初一十五的時候吃齋、誦經、敬佛,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禮拜的形式。在佛教的一些經典論述當中,也明確表示每逢初一、十五這樣的日子屬于十齋日。也正是因為如此,民間對于拜神禮佛的日子,就比較統(tǒng)一的定為每逢農歷初一、十五了。
同時在道教當中也認為,每逢初一、十五這樣的日子被稱為朔望,月亮的陰暗一面對著地球,因此被稱為朔。而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半對著地球就要望,因此一般在農歷的十五或者十六,月亮都會出現一半陰一半陽的情況。而道教的陰陽之氣變化,也大都從月相中觀測得來,所以初一、十五這樣的日子,也是道教有朔望之日需要清齋燒香的要求。
第二,那么拜神的日子是不是只有初一、十五這些日子呢,其他的時間拜神可以嗎?從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中來看,每一個月份甚至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神明可以祈福祭拜。比如正月,正月初一是天臘之辰,太上老君、東方七宿星君等都會下凡;正月初二天曹神君下凡;正月初三孫真人誕辰,太白北斗星下凡;正月初五趙公元帥巡查迎接財神,清靜孫元君誕辰;正月初七真武下凡,四斗帝君下凡;正月初八南斗星下凡;正月初九太素三元君朝真;正月初十長生保命天尊下凡;正月十一消災解厄天尊下凡;正月十三劉猛將軍誕辰;正月十四三官神下凡;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賜福紫薇大帝誕辰、西斗帝君下凡等等。
由此可見,并不是只要初一、十五這些時間可以祭拜,其他時間也是可以祭拜的。
第三,祭拜的時候有什么注意事項嗎?一般而言在祭拜的時間選擇上,上午要好于下午。祭拜神明最好選擇上午到正午之間,陽氣旺盛的時候,下午尤其是太陽落山之后,是不能祭拜的。
同時祭拜神明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最好是可以在祭拜之前就開始吃素,不能從事殺生的事情。在祭拜之前也要焚香沐浴,以最好的狀態(tài),最虔誠的心態(tài)來祭拜神明,向神佛祈福。
祭拜神佛的時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禮儀。我們國家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入廟拜神,入屋叫人是一種禮貌和尊重。比如上香的時候要左手持香點燃,右手拂袖。在燒香的時候遇到了明火,不能用嘴去直接吹滅,而是應該用扇子上下煽動或者用右手扇滅。
廣東人為什么這么重視冬至?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們廣州,居民就稱冬至為冬節(jié),即便是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這天家家都要買肉來吃,其重視程度僅次于年節(jié)。廣東珠三角和粵東一帶注重冬至,尤其是潮汕一帶,因為年初許下的愿望,一年來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在這一天要謝神還神。因此,有“冬大過年”的說法。
五谷母五谷母
在香案上擺放五碗新米飯、五杯茶、五杯酒,用“五谷豐登,米糧充足”的禱祝語來答謝谷神。如今,祭拜形式雖然簡化了許多,但這一習俗依然保留著。除了這兩個日子,每逢兄弟分家、進宅、娶親、游神賽會等喜慶時刻,潮汕地區(qū)的人們也會拜五谷母,祈求五谷豐登、年豐人壽。在拜祭五谷母的過程中,長輩們會...
泗竹埔的節(jié)日慶典
除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外,還有一些具有濃郁潮汕特色的節(jié)日。泗竹埔村的重要慶典有:迎圣駕,一年一度的慶典,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兩天舉行,主要活動有抬神像,執(zhí)鏢旗,大鑼鼓隊伍游行演奏等。謝神,一年 舉行一次的答謝神明儀式,許多在外游子會在這一節(jié)日回鄉(xiāng)參加,主要活動有拜神,潮劇晚會,放映露天電影等...
五谷母是什么神
焚香禮拜時,用“五谷豐登,米糧充足”的禱祝語來答謝谷神。當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如今的祭拜形式越來越簡單,但這習俗還仍然保留著。除了這兩個日子,每逢兄弟分家,要在分家那日拜五谷母,表示從此另開爐灶,請五谷母保佑年豐人壽等。碰到家里有歡喜事,即進宅,娶親,游神賽會等也都要拜五谷母。很...
2021年清明前的社日是哪一個天
中國古代的社日節(jié)一年兩次,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谷豐登。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后,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義·社稷》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鄭玄作注:“后土,社也。”以后為...
十月十五是什么菩薩的日子
農歷十月十五是潮汕地區(qū)的五谷神誕。依我國本土道教儀規(guī),每年農歷十月十五是下元節(jié),但在同一天,潮汕地區(qū)農民則沒有下元節(jié)之俗,而稱這一天是五谷神誕。五谷神,依中國神話,一說是神農氏,一說是后稷。潮汕地區(qū)又叫做“五谷母”。潮汕地區(qū)習俗,五谷神有兩個神誕日,說是因為當地水稻一年兩熟,...
八月中秋是什么意義?
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禮俗,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農歷八月中旬,又是秋糧收獲之際,人們?yōu)榱舜鹬x神祗的護佑而舉行一系列儀式和慶祝活動,稱為“秋報”。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正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令。因此,后來祭月的成分便逐漸為賞月所...
南北方習俗有何不同 新聞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江寧人有春節(jié)“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
普寧市風俗習慣
普寧地區(qū)的風俗習慣繽紛多彩,大體上相似,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區(qū)別,在廣太,如果這一年家里生了男孩,除夕夜要到老爺宮放一串鞭炮,還要燒香,答謝神恩,在過年期間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不能用甜蛋湯招待客人,要用其他甜湯代替。初四新開市,人們通常會買一小撮菜,然后打個結,寓意打算,在元宵這一天,...
春節(jié)習俗的地域性習俗
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后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按民間習俗,過羌年時還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盤業(yè)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
相關評說: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潮汕人拜的神明很多,如天公、地主爺、媽祖、關公、灶神等等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本命年可以結婚,就是老人家的思想都是不喜歡我們在本命年結婚,因為他們覺得不是很好,以后會不順..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游神,是人們在喜慶節(jié)日里諸如元宵,或諸神圣誕的這一天,到神廟里將神像抬出來游街,認為只有讓神出來游街,與民同樂,神才保佑四方百姓. 潮汕流傳著一句熟語:“鹽灶神欠拖.”說的是從前澄海縣鹽灶鄉(xiāng)有一人外出經商,臨走前,帶...
陽高縣傳動: ______ 在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中,最重視的就是春節(jié).因此,潮汕地區(qū)便有著許多既同于中原地區(qū)又異于中原地區(qū)的習俗活動.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在潮汕地區(qū)的春聯中,經常還看到單扇門兒或谷簟、福龕上貼著斗大的一個“春”字....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潮汕入宅四句: 潮起潮落新房足 汕地新居婚嫁俗 入景隨鄉(xiāng)講風俗 宅居雅園新氣象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潮汕地區(qū)一種特有的成人禮俗.有15歲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舊歷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和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走出國,不再是終日在花園里玩鬧的孩童了.其儀式是將三...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潮汕話:謝謝送我的禮物——多(zoi7)謝(sia7)你(le2、潮陽普寧惠來音lu2、海豐陸豐音li2)送(sang3)我(ua2)個(gai7)禮(loi2)物(muêh8)
陽高縣傳動: ______ 出花園(之一) 潮汕地區(qū)一種特有的成人禮俗.有15歲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舊歷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和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果品拜別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可以走出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里玩鬧的孩童了.其儀式是將...
陽高縣傳動: ______ 每屆初一:校慶,初二,要嘛就歌唱比賽,要嘛就接力跑,初三沒節(jié)目、
陽高縣傳動: ______[答案] 潮汕人民的智慧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