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可知的最早的古琴曲為( ),為南朝梁丘明所傳。
目前可知的最早的古琴曲為《碣石調·幽蘭》,為南朝梁丘明所傳。
《碣石調幽蘭》(調,音diào)是中國古琴名曲。該曲琴譜為現存最早的琴曲譜,亦是今天唯一所見的減字譜發(fā)明前保存于文字譜上的樂譜。《碣石調·幽蘭》相傳為孔子所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琴曲譜。現存譜式原件是唐人手寫卷子譜。
存于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仍保持早期文字譜的記寫方式。十九世紀末,楊守敬先生在日本訪求古書的時候,發(fā)現了這首琴曲。全譜通過詳細的文字記述琴樂的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來記錄琴曲。
此曲傳自南朝梁代隱士丘明(公元494—590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首文字琴曲譜。曲名之前冠以調名,這樣的標題為琴曲中所僅見。據推斷,應是以碣石調表現“幽蘭”的內容。南北朝時流行碣石舞,碣石調可能是當時碣石舞曲調。
“幽蘭”有多種傳本,據《琴操》記載:春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因得不到重用,在自衛(wèi)返魯途中,看到山谷中蘭花盛開卻與雜草為伍,不禁觸景生情,產生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因而創(chuàng)作出琴曲《猗蘭》。
譜本:
最早于日本傳鈔唐卷子《碣石調·幽蘭》文字譜,清光緒間黎庶昌在日本影鈔收入《古逸叢書》。為四段中型曲。無詞。此曲自明初以來歷清代共見于二十三種刊本琴譜,稱《猗蘭》或《漪蘭》,其中清代《自遠堂琴譜》仍作《幽蘭》。
明譜為十一段大曲,與卷子本迥異,明清兩代的譜亦互異。一八八五年,中國學者楊守敬在日本訪求古書時發(fā)現了這首琴曲,其原譜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為唐代人手寫的文字譜卷子,文字所記是左右兩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共有漢字4954字。
相關評說:
貴陽市運動: ______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見于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解題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現存琴譜最...
貴陽市運動: ______ 古琴最早出現的時期 在現階段其實還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可以給你些傳說歷史文獻和考古發(fā)現的以供參考. 一、傳說與文獻典籍民間傳說伏羲依照鳳凰的形象造琴,使用的也是傳說鳳凰所棲息的桐木.還有神農說、黃帝說、唐堯說、虞舜說...
貴陽市運動: ______ (一)傳世唐琴 說到千古名琴,當然就要談到傳世唐琴.雖然唐琴并非現存最古的琴器,但唐朝卻是琴文化發(fā)展的最重要的時期之一,而現存的唐朝古琴無論從音質、形制還是歷史價值,皆是歷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頂級至寶.所以,傳世唐琴,...
貴陽市運動: ______ 迄今發(fā)現的最早的古琴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 曾侯乙墓出土的琴.共兩件,弦已朽爛.琴身都是用一塊整木雕成的,一為5弦,一為10弦.10 弦的琴有琴軫,無徽位.為戰(zhàn)國時代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