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賦》原文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誰知道《文賦》的全文翻譯,不是賞析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我每次閱讀那些有才氣作家的作品,對他們創(chuàng)作時所有的心思自己都有體會.誠然,作家行文變化無窮,但文章的美丑,好壞還是可以分辨并加以評論的.每當自己寫作時,尤其能體會到別人寫作的甘苦.作者經常感到苦惱的是,意念有能下確...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文賦的作者是誰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西晉文學理論家—陸機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急問:陸機《文賦》的內容和特色??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詳細的我就不說了,給你個大體的思路~~ 內容上是對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的論述,這種論述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是首次,你可以那他主要論述的內容談談 另外是特色,很明顯是六朝文風的影響,用詞華美,追求形式美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是什么意思?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意思是:來時不可遏止,去時不可抑制. 出自:西晉 陸機《文賦》 原文選段: 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滅,行猶響起.方天機之駿利,夫何紛而不理? 釋義: 至于文思靈感到來的時機,順通和阻塞的機遇(難...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簡述文不逮意的原因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文不逮意”出自晉陸機的《文賦》:“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 陸機的這句話,寫盡了一切寫手的煩惱.言、意、物三者是寫手的認識轉換過程.物,今天可以說成是社會生活的本身.意,指的是人們對于社會生活的認識程度.言,指的是人們能否有效地傳達自己對于社會生活的認知.通俗一點說,我們看到一些社會現(xiàn)象,能不能有所思考,思考得對不對,這是意和物相稱的問題.很多人渾渾噩噩,見到一些事情,熟視無睹,沒有想法,或者有想法也不對,這就是意不稱物的毛病.有了很好的想法,能不能很好的傳達出來,傳達得怎么樣,這就是文不逮意的問題.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始躑躅于燥吻”什么意思啊??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陸機《文賦》原文是這樣的: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始躑躅於燥吻,終流離於濡翰.結合上下文翻譯為:有時信手拈來辭意貼切,有時煞費苦心辭意不合,這時要排除雜念專心思考,整理思訴諸語言,將天地概括為形象,把萬物融會于筆端,開始好象話在干唇難以出口,最后酣暢淋漓瀉于文翰.意思為:剛開始時言語難以表達出來而口干舌燥.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機緣情而琦靡,附體物而瀏亮什么意思啊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出自陸機的《文賦》,是論文章的風格和體裁那段的,原文是“詩機緣情而琦靡,賦體物而瀏亮” 翻譯:詩,這種題材長于抒情,因而言辭絢麗委婉;賦,這種題材長于描述事物,所以要求明快清晰. 如果能幫到您請采納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涸什么意思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涸: (1) 形聲.從水,固聲.本義:失去水而干枯. 涸,竭也.——《爾雅·釋詁》 仲秋之月…水始涸.——《禮記·月令》 商涸旱.——《呂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 兀若枯木,豁若涸流.——陸機《文賦》 (2) 竭;盡. 措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之府.——《管子·牧民》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赤壁賦中賦什么意思?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賦,是由楚辭衍化出來的,也繼承了《詩經》諷刺的傳統(tǒng).關于詩和賦的區(qū)別,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里曾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也就是說,詩是用來抒發(fā)主觀感情的,要寫得華麗而細膩;賦是用來描繪客觀事物的,要寫得爽朗而通暢.陸機是晉代人,他的話說出了晉代以前的詩和賦的主要特點,但不能作機械的理解,詩也要描寫事物,賦也有抒發(fā)感情的成分,特別是到南北朝時代抒情小賦發(fā)達起來,賦從內容到形式都起了變化.
壬養(yǎng)18871099385咨詢: 文賦的藝術特點 -
依安縣齒圓柱回復:
______ 漢代時期陸機之作. 特點如下: 《文賦》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史上第一篇系統(tǒng)闡述創(chuàng)作論的文章.陸機在序文中說明,他寫作《文賦》的根據(jù),一方面是對于他人創(chuàng)作用心的體會一——“余每見才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一方面是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