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螢火詩虞世南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含有明字寫出帶詩意的句子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李白 【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令狐楚 【相和歌辭?從軍行五首】 胡風千里驚,漢月五更明.縱有還家夢,猶聞出塞聲. 聶夷中 【相和歌辭?雜怨三首】 良人昨日去,明日又不還.別...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唐代虞世南有首詠物詩:“的歷流光小,飄飖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喑中明.”此詩所寫為何物?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螢火蟲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螢火蟲 唐代詩仙李白曾寫過一首五絕《詠螢火》:“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全詩活潑清朗,曉暢自然,又兼比喻、夸張、想象之美.首先從比興入手,天愈黑,螢火愈明,故以“燈”喻之;卻又雨打不滅,風吹不熄,更甚于“燈”,故用“難”、“更”二字,恰切妥貼地寫出了螢火的特點.“若”承上啟下,前后勾連,由眼前景陡升為想象景.“月邊星”,光彩爛漫,奇麗無比,立意高遠,境界頓出,一個健康向上、真率活潑的少年李白,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虞世南寫的《蟬》也說明了什么道理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蟬》運用了先抑后仰的寫作手法 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借、受制于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啟示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活著 蟬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原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譯文 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fā)出叫聲.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并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夏季的詩詞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夏 一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二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后.淅:風吹拂的樣子. ...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詠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1 詠:用詩詞等來描述,抒發(fā)感情的方式,文體的一種. 籍:通“借” 垂緌飲清露:倒掛在樹上吸吮著清甜(或美味)的甘露(或露水). 2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人稱道. 虞世南畫像 首句“垂緌引清露”,...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詠蟬 虞世南這首詩表面上是寫什么,實際上蘊含著什么哲理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垂縷飲清露,流向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詩歌表面上寫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蟬聲之所以遠傳,是憑借了秋風的傳送,而在詩人看來,則是居高而自能致遠.蘊含了這樣的哲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古詩《蟬》帶拼音全文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古詩《蟬》帶拼音全文如下: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shūtóng.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jū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fēng.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虞世南的《蟬》的啟示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讀rui 發(fā)兩聲 啟示是 品格高潔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除侮18995824505咨詢: 關于“蟬”的詩 -
乳山市耳他十回復:
______ 唐 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唐 虞世南 蟬 垂委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 司空曙 《新蟬》 今朝蟬忽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