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課外文言文
1. 高一可能考到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有哪些
三、閱讀下面這段文字,完成20—22題。
(湖州)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
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節(jié)選自《史記》 2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口舌:能言善變 B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去:離開 C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孰:熟悉 D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鄙賤:見識淺薄 21.翻譯句子。
3分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2. 藺相如和廉頗,你欣賞哪一位?結(jié)合這段文字,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參考答案: 20. C 21.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把國家的急務(wù)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后頭啊。 22欣賞藺相如,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
或 欣賞廉頗,他知錯能改。(一四)李生論善學(xué)者【原文】王生好學(xué)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xué),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xué)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xué)而不思則罔’,蓋學(xué)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zé)o所成,何心謂之善學(xué)也?”王生益慍,不應(yīng)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yīng)有邪?學(xué)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譯文】王生愛好學(xué)習(xí)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于學(xué)習(xí),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于學(xué)習(xí)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xué)習(xí),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xué)習(xí)貴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么成就,根據(jù)什么說你善于學(xué)習(xí)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zhuǎn)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dāng)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所應(yīng)該具有的(態(tài)度)呢?學(xué)習(xí)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你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jì)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
我把你的話當(dāng)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閱讀訓(xùn)練】1. 給下列句中加點的離注音并釋義。
①吾悉能志之 音 義 ②李生說之曰 音 義 ③不應(yīng)而還 音 義 ④迨年事蹉跎 音 義 2.與“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王生不說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見3.翻譯下面的句子“夫善學(xué)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譯句: 4.選出與“李生故尋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A.公問其故 B.廣故數(shù)言欲亡 C.故為之說 D.桓侯故使人問之5.李生認(rèn)為怎樣才是“善學(xué)者”?(用原文回答)答: (一四)1.①zhì;同“識”記 ②shuì;勸說 ③xuán;同“旋”,轉(zhuǎn)身 ④cuō tuó光陰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學(xué)習(xí)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dāng)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 4.C 5.要點:①學(xué)貴善思 ②不恥不問,擇善而從之(二三)誡子書《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譯文】君子的品德,靠靜來修身,靠儉來養(yǎng)德,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xué)習(xí)必須安靜焉,才能來源于學(xué)習(xí),不學(xué)習(xí)無法擴展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有甩成就。
享樂過度就不能掛歷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和時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時間一同消失了,象枯枝敗葉一樣凋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晚年守著破房子痛惜過去,還怎能來得及呢?【閱讀訓(xùn)練】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靜以修身 ② 儉以養(yǎng)德 ③ 非澹泊無以明志 ④ 非寧靜無以致遠 2. 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
2. 急
1.明府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
明公你要建立功績申明大義,保全福祿遠離禍害,不應(yīng)該\不適合跟他一起混.
2.劉表辟為從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
劉表征召舉薦他做屬官,任祭酒一職,想把老婆的妹妹也就是小姨子許配給他.
3.公規(guī)密諫,前后懇至。
4.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彥,乃征為廷尉.
5.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
自認(rèn)為活不了多久了,剛好又被貶謫,自己的理念和抱負(fù)得不到發(fā)揮.
6.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
吳起因此聽說魏文侯賢明\開明,想去給他做事.
7.奇談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相宜不能過也。
8.太祖征孫權(quán),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
曹操征討孫權(quán),指令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說:老子當(dāng)年當(dāng)頓丘縣令,剛好23歲.想想那時候做的事,如今沒有什么覺得遺憾的.你小子也23歲了,不能不勉勵自己.
9.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文帝御之以術(shù),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曹植這家伙做事隨性而為,不去嚴(yán)格要求勉勵自己,喝酒沒有個度.
10.羲之既拜護軍,又苦求宣城郡,不許。
等到王羲之作了護軍,他又苦求宣城郡守一職,王羲之沒有允許.(這句可能不太正確)
11.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姓張的這個家伙在池塘邊苦練書法,洗筆把水全污染變黑了.如果有人能夠?qū)W他這樣,未來不是沒人能超越他.
12.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呂不韋在邯鄲做買賣的時候,碰見他,對他感到可惜,心里想:"值得擁有的好貨".
13.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見幸,久質(zhì)諸侯。
如今公子你有兄弟二十多,你排在中間,沒怎么受到寵愛,以后肯定會被派到其他諸侯國當(dāng)質(zhì)子.
14.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老大知道文天祥這家伙是到底不會屈服的,和老二商量釋放他.小三就說了老文在江西起兵造反的事,結(jié)果就沒放.
15.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
老子我身受宋家恩惠,當(dāng)了個老二,你想我當(dāng)二姓家奴.我呸.讓我去死吧.
16.嘗嘆曰:“知余素心者,惟中南紫閣、白閣諸峰隱者耳。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
17.島具實對,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太忙了.先寫這幾個了.貽笑大方.哈哈.
3. 高中課外全部文言文的正文和翻譯
目 錄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第五冊第六冊第一冊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節(jié)選)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季氏將伐顓臾寡人之于國也勸學(xué)秋水過秦論鴻門宴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第二冊諫太宗十思疏騰王閣序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游褒禪山記伶官傳序石鐘山記項脊軒志五人墓碑記登泰山記病梅館記第三冊衛(wèi)風(fēng)·氓秦風(fēng)·無衣邶風(fēng)·靜女離騷(節(jié)選)孔雀東南飛(并序)迢迢牽牛星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書憤虞美人雨霖鈴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聲聲慢陳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賦第四冊逍遙游(節(jié)選)促織柳毅傳(節(jié)選)第五冊蜀道難將進酒兵車行客至旅夜書懷詠懷古跡(其三)閣夜登岳陽樓齊桓晉文之事莊暴見孟子孟子見梁襄王齊人有一妻一妾奕秋第六冊報任安書(節(jié)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屈原列傳(節(jié)選)信陵君竊符救趙(節(jié)選)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泛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亦去之。
譯文:晉文公聯(lián)合秦穆公圍攻鄭國,這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這時晉軍駐扎函陵,秦軍駐扎泛水之南。
佚之狐向鄭文公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國軍隊一定會撤退。”鄭文公聽了他的意見。
燭之武推辭說:“臣在壯年的時候,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鄭文公說:“我沒有及早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時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
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答應(yīng)了。 當(dāng)夜把燭之武用繩子從城墻上墜下去。
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就要滅亡了!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左右。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shè)置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
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來往經(jīng)過,供應(yīng)他們的食宿給養(yǎng),這對您也沒有壞處。
再說您也曾經(jīng)施恩于晉惠公,他答應(yīng)給您焦、瑕兩地,可是他早晨剛剛渡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那個晉國,哪里有滿足的時候?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損害秦國,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呢?損害秦國而有利于晉國,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
秦伯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委派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自己就率軍回國。 晉國大夫子犯請求襲擊秦軍。
晉文公說:“不可,如不是秦國國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依靠過別人的力量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國,是不智;用沖突來代替聯(lián)合,是不武。
我們還是回去吧。”于是晉國的軍隊也撤離鄭國。
勾踐滅吳(節(jié)選)《國語》原文: 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于吳。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
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zé)o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東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兄、。
4. 急求高一常考的課外文言文
艾子有孫,年十許,慵劣不學(xué),每加榎楚而不悛。其子僅有是兒,恒恐兒之不勝杖而死也,責(zé)必涕泣以請。艾子怒曰:“吾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無如之何。一旦,雪作,孫搏雪而嬉,艾子見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戰(zhàn)之色可掬。其子不復(fù)敢言,亦脫其衣跪其旁。艾子驚問曰:“汝兒有罪,應(yīng)受此罰,汝何與焉?”其子泣曰:“汝凍吾兒,吾亦凍汝兒。”艾子笑而釋之。
《艾子后語》
〔明〕陸灼撰
艾子有一個孫子,十來歲,懶惰頑皮不肯學(xué)習(xí),艾子常用拐杖打他,但是他仍然不肯悔改。艾子的兒子只有這一個兒子,所以很害怕兒子受不了杖打死掉,每次艾子教訓(xùn)孫子的時候,艾子的兒子都哭著求情。艾子憤怒地說:“難道我為你教育兒子不對嗎?”反而打得越狠,艾子的兒子也無可奈何。一天清晨,天下起了雪,艾子的孫子玩起雪來,艾子看見了,脫了他的衣服,讓他跪在雪中,結(jié)果被凍得直打寒戰(zhàn),看上去十分可憐。艾子的兒子不敢多說話,也脫了衣服跪在雪地上。艾子吃驚地問他:“你兒子犯錯了,應(yīng)該受此懲罰,你又為何這樣做?”他兒子哭著說:“你凍我的兒子,我也凍你的兒子。”艾子笑著饒了他孫子。
5. 求一篇 高中程度的課外文言文,帶翻譯
嵇康字叔夜,譙國铚(今安徽宿縣西)人也。铚有嵇山,家于其側(cè),因而命氏。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fēng)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學(xué)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莊》《老》。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養(yǎng)性服食之事(服藥求長生),彈琴詠詩,自足于懷。所與神交者唯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豫其流者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康乃與濤書告絕。此書既行,知其不可羈屈也。
性絕巧而好鍛。[巧,靈活。鍛,打鐵]宅中有一柳樹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鍛。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后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fù)收康。初康居貧,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下,以自贍給。潁川鐘會,貴公子也,精練有才辯,故往造焉。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會以此怨之。及是,言于文帝[即司馬昭]曰:“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譖“……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fēng)俗”。[譖,zèn,誣陷他人]帝既昵聽信會,遂并害之。康將刑東市,太學(xué)生三千人請以為師,弗許。康顧視日影,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xué)《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時年四十。海內(nèi)之士,莫不痛之。帝尋悟而恨焉。
譯文:嵇康字叔夜,譙郡輊人。輊地有嵇山,家在旁邊,因而姓嵇。嵇康幼年失去父親,有奇?zhèn)サ牟鸥桑钸h曠達不與常人一樣。身長七尺八寸,言辭氣質(zhì)華美,有風(fēng)度儀容,而土木形骸,不加雕飾,人們認(rèn)為他有龍鳳之姿,氣質(zhì)天成,十分自然。學(xué)習(xí)沒有老師教導(dǎo),博覽而又一一精通,尤其喜好《老子》、《莊子
》。與魏宗室通婚,拜為中散大夫。常做養(yǎng)性服食的事,彈琴詠詩,自得其樂。他所交往的知心朋友只有陳留阮籍、河內(nèi)山濤、后來參與他們的有河內(nèi)向秀、沛國劉伶、阮籍哥哥的兒子阮咸、瑯琊王戎,于是經(jīng)常游于竹林,這就是世人所說的“竹林七賢”。
山濤將要升官,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于是寫信與他絕交。這封信送出后,人們明白了不能使他受約束而屈致。
嵇康品行靈活善于打鐵。院里有棵柳樹很茂盛,于是飲水環(huán)繞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樹下打鐵。東平呂安敬佩他高雅的興致,一想念嵇康,就從千里外的地方啟程去見嵇康,嵇康以他為友對他很友善。后來呂安被哥哥誣陷起訴,因此入獄,嵇康作文來證明呂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從前嵇康貧困,曾與向秀共同在樹下打鐵,來自己補給。穎川鐘會,是個貴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訪嵇康。嵇康對他不施禮,卻仍舊打鐵不停。很久之后鐘會離去,嵇康問他:“聽到了什么來的?看到什么走的?”鐘會回答說:“聽到了所聽到的來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鐘會因此怨恨嵇康。到了嵇康被捕,種會進言給文帝說:“嵇康是臥龍,不能讓他起來。您想讓天下無憂,因此就要顧慮嵇康。”于是進讒言說:“……嵇康、呂安等人言論放蕩,誹毀禮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應(yīng)該找個理由除掉他,來凈化風(fēng)俗。”文帝親近并聽從了鐘會,于是一塊把嵇康和呂安殺害。嵇康即將在東市受刑,太學(xué)學(xué)生三千人,請求讓嵇康做他們老師,沒有得到允許。嵇康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過琴來彈奏,說:“過去袁孝尼曾經(jīng)跟隨我想學(xué)習(xí)《廣陵散》,我吝惜保密沒有傳授給他,《廣陵散》現(xiàn)在要絕響了!”時年四十。海內(nèi)之士,沒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這篇文言文出自《晉書•嵇康傳》,你看行不?
6. 高中課外文言文及翻譯
明畫手以戴進為第一。
進,字文進,錢唐人也。宣宗喜繪事,御制①天縱②。
一時待詔③有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皆有名。進入京,眾工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畫,進進《秋江獨釣圖》,畫人紅袍垂釣水次④。畫惟紅不易著⑤,進獨得古法入妙。
宣宗閱之,廷循從旁跪曰:“進畫極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釣魚!”宣宗頷之,遂麾⑥去余幅不視。故進住京師,頗窮乏。
先是,進,鍛工也,為人物花鳥,肖狀精奇,直⑦倍常工。進亦自得,以為人且寶貴傳之。
一日,在市見金者,觀之,即進所造,憮然自失。歸語人曰:“吾瘁吾心力為此,豈徒得糈⑨?意將托此不朽吾名耳。
今人爍吾所造亡所愛,此技不足為也。將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諸金,金飾能為俗習(xí)玩愛及兒、婦人御⑩耳。
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能徒智于縑素⑾,斯必傳矣。”進喜,遂學(xué)畫,名高一時。
然進數(shù)奇⑿,雖得待詔,亦轗軻亡大遇。其畫疏而能密,著筆澹遠。
其畫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欽進,鍛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譯文】 明代畫家以戴進為第一名。戴進,字文進,杭州人。
明宣宗喜歡繪畫,他繪制的畫充分發(fā)揮了上天賜予他的才能。當(dāng)時,他身邊的待詔有謝廷循、倪端、石銳、李在,都有名氣。
戴進入京城,畫家們妒忌他。一天,在仁智殿呈畫給皇上,載進呈上的是《秋江獨釣圖》,畫中人穿著紅袍在水邊垂釣。
繪畫唯有紅顏色不易著,戴進獨自得到古法的妙處。明宣宗觀賞時,謝廷循在旁邊跪下對皇帝說:“戴進的畫非常美,但是赤紅色是朝廷高級官員的服色,怎么讓釣魚人穿紅袍呢!”宣宗點頭贊同,于是就用手一揮不再看戴進其余的畫。
所以戴進住在京師,十分窮苦。 戴進原先是首飾匠,他鍛制的人物花鳥,模擬得形神畢肖十分精奇,其價值超過一般鍛工制品的一倍。
戴進自己很得意,以為人們一定十分看重而流傳下去。一天,在集市的熔金人那里,看到的首飾,就是戴進打制的,頓時感到悲傷失意。
回來他對人說:“我為制造這些東西耗盡了心血,哪里僅僅為了換飯吃呢?我的心意是要依托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罷了。如今他們?nèi)刍宋抑谱鞯淖髌芬稽c兒不愛惜,這種技藝不值得做了。
今后我將干什么工作才行呢?”人們對他說:“你那巧妙的技術(shù)放在金銀首飾上,首飾只供世人把玩及小孩婦女使用罷了。他們只是偏愛金光閃閃的物品,怎么知道工匠辛苦呢?你若能把手藝移到素絹上作畫,這樣一定流傳下去了。”
戴進高興極了,就學(xué)畫畫,當(dāng)時名聲很高。然而戴進命運不好,雖然得到待詔官位,但前途坎坷不平,沒有得到皇帝的恩遇。
他的畫在疏淡的幾筆中能細致地描摩事物,用筆清淡幽深。他畫人物尤其美,他的真跡也很少看見了。
(我欽佩戴進,一個首飾匠,卻立下不朽志向,最終出了名。)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進進《秋江獨釣圖》 (2)子巧托諸金 (3)斯必傳矣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意將托此不朽吾名耳。
(2)今人爍吾所造亡所愛,此技不足為也。 (3)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 3.結(jié)合語境理解,“亦轗軻亡大遇”中的“轗軻”是什么意思? 4.文章最后作者把戴進的遭遇概括為“數(shù)奇”。
根據(jù)文意,你認(rèn)為導(dǎo)致戴進“數(shù)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戴進由“鍛工”轉(zhuǎn)而學(xué)畫的原因是什么?請作簡要闡述。【參考答案】 1.(1)進獻 (2)之于 (3)這樣 2.(1)我的心意是要依托這些物品使我的名字不朽罷了。
(2)如今他們?nèi)刍宋抑谱鞯淖髌芬稽c兒不愛惜,這種技藝不值得做了。 (3)他們只是偏愛金光閃閃的物品,怎么知道工匠辛苦呢? 3.坎坷不平,比喻不得志 4.導(dǎo)致戴進“數(shù)奇”的主要原因在于同朝的畫工妒忌戴進的才能,在皇上面前讒言詆毀他。
5.戴進認(rèn)為,他從事藝術(shù)創(chuàng)作,并非單純?yōu)榈玖恢\,而是想借此使名聲不朽。在別人的建議下,他認(rèn)為只有將自己的藝術(shù)才能托之縑素,才能夠托名不朽,所以棄工習(xí)畫。
23.陳平任相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
里中社,平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于臨濟。
陳平從少年②往事魏王咎于臨濟。魏王以為太仆。
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漢。
其后,楚急攻,絕③漢甬道,圍漢王于滎陽城。久之,王患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
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nèi)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
項羽果意不信鐘離眛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
漢王為太牢具⑤,舉進。見楚使,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
求10篇初中課外文言文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四)浦口區(qū)橋林中學(xué)語文組一、《屈而不信》①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③,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④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⑤不知類⑥也。”注釋:①選自《孟子?告子上》。②信:同“伸”。③不遠秦、...
課外寫景文言文
要準(zhǔn)確解答,前提是必須咬文嚼字,把文章全部讀懂,還要善于依據(jù)題目進行分析,運用恰當(dāng)?shù)奈淖?進行歸納或解說.\\x0d\\x0d對課外文言文的問答題類型也應(yīng)有所了解.其不外乎以下幾種:1,歸納文段中心;2,分析人物思想性格;3,理解句子含義;4,品賞寫作特色;5,聯(lián)系實際談?wù)J識;6,依據(jù)中心另外舉例;其中1———4最為常見,...
高一文言文課外讀物
① 靜以修身 ② 儉以養(yǎng)德 ③ 非澹泊無以明志 ④ 非寧靜無以致遠 2. 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2. 高一可能考到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有哪些 《核舟記》《史記》中的某一人物片段(這個我們月考就考過)淝水之戰(zhàn) 郅惲拒關(guān) 寇恂與賈復(fù) 劉琦 魯君勸梁王 徐文...
適合高中生課外誦讀的文言文
適合高中生課外誦讀的文言文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作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時刻嗎?四季教育17 2022-10-25 · TA獲得超過1316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28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31.1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1. 適合高中生背誦的文言散文 ...
初一哪些文言文經(jīng)常考
1. 初一上冊語文課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訴你哦 《驅(qū)蚊》 《畫蛇添足》《自護其短》《郁離子·步數(shù)》《西湖二》《以羊易牛》《詠雪》《陳太丘與友期》《智子疑鄰》《塞翁失馬》都會考的.多看多讀.自己就會翻譯了! 驅(qū)蚊 一道士自夸法術(shù)高強,撇得好驅(qū)蚊符。或請得以貼室中, 至夜蚊蟲...
初一經(jīng)常考的的文言文
1. 初一上冊語文課外文言文常考的,普遍的 我就是初一的 告訴你哦 《驅(qū)蚊》 《畫蛇添足》《自護其短》《郁離子·步數(shù)》《西湖二》《以羊易牛》《詠雪》《陳太丘與友期》《智子疑鄰》《塞翁失馬》都會考的.多看多讀.自己就會翻譯了! 驅(qū)蚊 一道士自夸法術(shù)高強,撇得好驅(qū)蚊符。或請得以貼室中, 至夜蚊蟲...
八上人教版語文文言文課外會考什么連鎖課內(nèi)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136450735 2.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這次期末考試能考什么課內(nèi)閱讀 課內(nèi)閱讀 《背影》 《阿長與山海經(jīng)》 《中國石拱橋》文言文 《桃花源記》 《詩四首》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都挺重要的...
初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1. 初二課外文言文練習(xí)題及答案 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 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 食。 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思 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 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yīng)詔,而深奇 愛之。 【注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
初中課外文言文 季布一諾翻譯 漢,季布無二諾。。。子路之后,當(dāng)首屈一...
子路無宿諾。恐其偶忘失信。故不敢宿諾也。季布無二諾。蓋其言必有信。故不至二諾也。無宿諾難。無二諾則更難。黃金百斤之重。尚不及其一諾。其一諾之重可知矣。子路之后。當(dāng)首屈一指。【白話解釋】漢朝初年間的時候。有一個姓季名叫布的。生平對人家請求他的事情。只有一次應(yīng)許、就給人家...
初中課外文言文曾鞏
1. 初中課外文言文精編21、23(急求 21請君入甕 文言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邱神績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鞫之。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dāng)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
相關(guān)評說: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詩:《沁園春 長沙》 《沁園春 重陽》 文言文: 《燭之武退秦師》 《勾踐滅吳》 《鄒忌諷齊王納諫》 《觸龍說趙太后》 《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華侍坐》 《寡人之于國也》 《勸 學(xué)》 《秋 水》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勸學(xué)》《師說》《歸去來兮辭》《燭之武退秦師》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離騷 短歌行 歸田園居 阿方宮賦 赤壁賦 蜀道難 琵琶行 孔孟2章 勸學(xué) 師說 高一的就是這些,同學(xué),我要懸賞分哦,O(∩_∩)O謝謝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高考的文言文多是24史 有空的多看看史記吧 很有幫助 剛上高中文言文講得很麻煩 越聽越暈 剛開始感到學(xué)不懂是正常的 以后會自然熟悉的 課外的東西很多 看是看不完的 尤其是詩歌和文言文 多做題吧 高中講得現(xiàn)代文都是浪費時間 其實你可以在講現(xiàn)代文的時候看看文言文 現(xiàn)代文閱讀不是講得出來的 做題心細 懂得摘抄就好了 答案都是原文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答案] 必修一 人教版 沁園春·長沙 燭之武退秦師 荊軻刺秦王 鴻門宴 必修二 人教版 《詩經(jīng)》兩首(氓、采薇) 離騷 孔雀東南飛并序 詩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 蘭亭集序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 必修三 人教版 蜀道難 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 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必修一沁園春 長沙雨巷再別康橋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節(jié)選)鴻門宴(節(jié)選)記念劉和珍君(節(jié)選)必修二荷塘月色(節(jié)選)氓采薇離騷孔雀東南飛(節(jié)選)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節(jié)選)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過秦論(賈誼 著),這個是節(jié)選的,只是過秦論(上) 鴻門宴(司馬遷 著),是全文..摘自《項羽本紀(jì)》.書上的原文是從“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到“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結(jié)束. 蘭亭集序(王羲之 著),是全文.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著),是全文~ 師說(韓俞 著),也是全文~ 阿旁宮賦(杜牧 著),全文~ 柬太宗十思疏(魏征 著),全文~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著)全文.. 最后的一篇不太重要,貌似是選學(xué)..大概就是這樣了..我已經(jīng)高中畢業(yè)很多年了~現(xiàn)在看見這個問題好親切哦~想起了高中的時候,教材應(yīng)該是沒變吧.要是變了我也無能為力了..
安鄉(xiāng)縣起模: ______ 人教版: 必修1:《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必修2:《蘭亭集序》全文.《赤壁賦》全文,《游褒潺山記》第3段(于是余有嘆焉》. 必修3:《寡人之于國也》全文,《勸學(xué)》全文《,《過秦論》后3段. 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最后5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