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一文言文
1. 高一文言文原文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字介甫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有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 高一的古文有哪些
最佳答案檢舉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泛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亦去之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執(zhí)其手而與之謀。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zhàn)之國也;三江環(huán)之,民無所移。
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yǎng)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行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東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歸下也。
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將免者以告,公令醫(y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
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官其子;其達士,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
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
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不衣。
十年不收于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jié)矣,請報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zhàn)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zhàn)!”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zhàn)!”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
進不用命,退則 *** ;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于囿,又敗之沒,又郊敗之。 遂滅吳。
[注釋] 1.囿: (yòu) 2.稽: (jī) 3.讎: (shóu) 4.嚭: (pǐ) 5.絜: (jié)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
3. 高一所有文言文
必修1:
第二單元
4、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5、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
6、鴻門宴(《史記》)
必修2:
第二單元
5、《詩經》兩首
氓
采薇
6、離騷(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豈余心之可懲”
7、《孔雀東南飛》(并序)
8、*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第三單元
5、蘭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賦(蘇軾)
8、*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必修3
第二單元
4、蜀道難(李白)
5、杜甫詩三首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隱詩兩首
錦瑟
馬嵬(其二)
第三單元
8、寡人之于國也(《孟子》)
9、勸學(《荀子》)
10、*過秦論(賈誼)
11、*師說(韓愈)
必修4
第二單元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四單元
11、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12、蘇武傳(班固)
13、張衡傳(范曄)
4. 高一語文文言文
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fā)生災荒,就把那里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fā)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想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并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見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zhàn)鼓咚咚敲響,交戰(zhàn)激烈了,戰(zhàn)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說:“不行。他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 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魚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供養(yǎng)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滿足。老百姓養(yǎng)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jié)地繁殖飼養(yǎng),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shù)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xiāng)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xiàn)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于天下,是決不會有的。” “現(xiàn)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xiàn)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干,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于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都到您這兒來了。”
5. 高一語文文言文
嗯,最好會背,句子也很好念呀,不是全部都會背3,就背一部分就可以了。
特別是鴻門宴中安排坐的地方要記住,{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還有一段特別好的句子,就是{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
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
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
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背這個不無聊,而且也好記也好懂,也很重要,上高三時里面的虛詞很重要,我記得節(jié)目《三星智力快車》上有提問,《鴻門宴》中那些人物的坐的位置,和中國禮儀有關,我們又是禮儀之邦,所以應該很重要吧,你記一下,決對沒壞處,呵呵,謝謝,希望樓主采納。
6. 高一語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背誦篇目建議
2.蘭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賦 ——蘇軾 P22
1.氓 ——《詩經》 P21
2.離騷 ——屈原 P24
5.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P34
6.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P36
7.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終已不顧”) ——《戰(zhàn)國策》 P38
必修(三)
7.寡人之于國也 ——《孟子》 P55
8.勸學 ——《荀子》 P57
9.過秦論(“及至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賈宜 P59
9.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為刎頸之交) ——司馬遷 P69
必修(五)
1.歸去來兮辭(并序) ——陶淵明 P25
2.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 P29
3.陳情表 ——李密 P36
7. 高一文言文翻譯
1.郁離子說:同時具備多種技能的人很少有精通某項技能的,顧慮太多的人很少有做出決斷的時候。
所以志向不堅定就散漫,散漫就昏聵,不知道如何決定。所以智慧從專一中產生,禽鳥雖然無知,但卻懂得遵守一般人所不懂得遵守的做事專一的道理。
人作為萬物之靈卻因為欲望眾多而昏聵,反而比不上禽鳥,就好像植物奉養(yǎng)枝葉卻使它的根枯萎。嗚呼!倘若人能夠做到專心一意,怎么會比不上禽鳥呢?2.楚王說:“風,是天地之間的氣,廣大而沒有阻礙,不會因為人的高低貴賤施加的有所不同。
而現(xiàn)在你卻認為我的風有所不同,能否給我解說一下?。”宋玉回答說:“我的老師曾經說過:‘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他所憑借的,大概是特殊的風組成的氣吧!” 3.剛開始有人類的時候,本來和禽獸外族一樣。有圣人出世,才知道住在屋子里以谷物為食、親近親人 尊重父母,生養(yǎng)死葬。
所以說道沒有超過仁義的 教化沒有正過禮樂刑政的,以此施行天下 萬物相宜 對待自己,身體康健而和氣。堯把這個道理傳給了舜帝 舜帝把這個道理傳給了大禹 大禹把這傳給了商湯 商湯把這傳給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和武王把這個傳給了周公旦 、孔子等;記載于書冊 中國人世代堅守仁義之道。
現(xiàn)在的浮屠 是誰發(fā)明的又是誰傳下的呢?那鳥兒低頭啄食時而抬頭四顧 那野獸深居簡出 害怕自己被別的東西傷害 尚且免不了,這就是弱肉強食啊!現(xiàn)在我和文暢安居樂業(yè)不愁吃喝 優(yōu)游生死,和禽獸不一樣 怎么不知道這是從何而來的呢?4.夏季,諸侯的大夫跟隨著晉悼公進攻秦國,以報復櫟地一役。晉悼公在國境內等待,讓六卿率領諸侯的軍隊前進。
到達涇水,諸侯的軍隊不肯渡河。叔向進見叔孫穆子,穆子賦《匏有苦葉》這首詩。
叔向退出以后就準備船只,魯國人、莒國人先渡河。鄭國的子進見衛(wèi)國的北宮懿子說:“親附別人而不堅定,最使人討厭了,把國家怎么辦?”懿子很高興。
兩個人去見諸侯的軍隊而勸他們渡河,軍隊渡過涇水駐扎下來。秦國人在涇水上游放置毒物,諸侯的軍隊死去很多。
鄭國司馬子率領鄭國的軍隊前進,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都跟上,到達棫林,不能讓秦國屈服講和。荀偃命令說:“雞叫套車,填井平灶,你只看著我的馬首而行動。”
欒黡說:“晉國的命令,從來沒有這樣的。我的馬頭可要往東呢。”
就回國了。下軍跟隨他回去。
左史對魏莊子說:“不等中行伯了嗎?”魏莊子說:“他老人家命令我們跟從主將,欒黡,是我的主將,我打算跟從他。跟從主將,也就是合理地對待他老人家。”
荀偃說:“我的命令確實有錯誤,后悔哪里來得及,多留下人馬只能被秦國俘虜。”于是就命令全軍撤退。
晉國人稱這次戰(zhàn)役為“遷延之役”。5.吳王赦免越王之后,越王勾踐回到故國,就擯棄優(yōu)裕的生活,殫精竭慮,在座位上放置苦膽,坐臥都要看一看,飲食之前也要嘗一下苦膽,說:“你難道忘記了在會稽受到的恥辱嗎?”(勾踐)親自參加耕作,他的夫人自己紡織,吃的飯食里面不加肉,穿的衣服沒有復雜的顏色和花紋,折節(jié)下交,尊重賢人,禮遇賓客,扶助貧困之人,為死者吊喪埋葬,和百姓一起,共同勞作。
勾踐想讓范蠡來治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帶領軍隊的事情,文種不如我;治理國家,善待、吸引百姓的事情,我不如文種。”于是(勾踐)把全國的政務都交給大夫文種,讓范蠡和大夫柘稽到吳國做人質,過了兩年,吳國讓范蠡回來了。
7.孔子坐著,曾子陪伴著他。孔子說:“古代圣王有一種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來順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沒有怨恨。
你知道這種道德嗎?”曾子離開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參不聰明,怎么能夠知道呢?”孔子說:“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產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訴你。
人的軀干四肢毛發(fā)皮膚,都是從父母那里接受來的,不敢使它們受到誹謗和損傷,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修養(yǎng)自身,推行道義,揚名到后世,使父母受到尊貴,這是實行孝道的歸宿。
孝道,從侍奉父母開始,以服事君主作為繼續(xù),成就自己忠孝兩全才是孝道的最終歸宿。《詩經·大雅·文王》說:“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學習修其德。”
8.東郭子向莊子請教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莊子說:“大道無所不在。”東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體存在的地方才行。”
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說:“怎么處在這樣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說:“在稻田的稗草里。”
東郭子說:“怎么越發(fā)低下了呢?”莊子說:“在瓦塊磚頭中。”東郭子說:“怎么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在大小便里。”
東郭子聽了后不再吭聲。莊子說:“先生的提問,本來就沒有觸及道的本質,一個名叫獲的管理市場的官吏向屠夫詢問豬的肥瘦,踩踏豬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能探知肥瘦的真實情況。
你不要只是在某一事物里尋找道,萬物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逃離開它。‘至道’是這樣,最偉大的言論也是這樣。
萬物、言論和大道遍及各個角落,它們名稱各異而實質卻是相同,它們的意旨是歸于同一的。讓我們一道游歷于什么也沒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觀點來加以討論,宇宙萬物的變化是沒有窮盡的啊!我們再順應變化無。
8. 高一語文文言全文翻譯
【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顏色比藍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塊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用火烤使它
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變成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劃過,斧鋸加工就直了,金屬刀劍拿到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能聰慧明達,行為就會沒有過錯。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獲大;我曾踮起腳跟遠望,不如登上高處能夠見得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增長,但是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并沒有增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特別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會游泳,但是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但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進行學習啊。積土成為山,風雨就會從那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里生長;積累善行,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達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借以遠達千里的辦法;不匯聚細流,就沒有借以成為江海的辦法。駿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于走個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停(的話),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用因為心思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只腳,兩只蟹鉗,可是沒有蛇和鱔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以生存,這是因為心思浮躁不專一的緣故。
【 師說】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yè),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聰明的人能夠成為聰明人的原因,愚蠢的人能成為愚人的原因,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 人們愛自己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教授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有的人從師學習,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人不向老師學習了;小的學了,大的卻丟了。我未能看出那種人的高明之處在哪?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yōu)槭裁醋I笑,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yī)樂師和各種工匠,士大夫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qū)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被當時士大夫那種恥于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有南字的文言文
南瞿北楊、 說朝南話、 南面稱王、 南北合套、 南面稱尊、 南宮舍人、 南極瀟湘、 南金東箭 4. 文言文陳摶,字圖南,毫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是什么文章.. 出自《宋史》中.《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隱逸(上)》列有《陳摶傳》: 陳摶,字圖南,毫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岸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曰益.及長...
求高中南轅北轍文言文的翻譯!謝謝
魏王準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
高中語文必修一二文言文原文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廂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7. 【高一語文文言文必修二】 高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 粵教版 必修4.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
南歧之見文言文及翻譯
南歧之見文言文譯文是: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質不好,只要喝了這種水的人都生頸瘤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沒有一個不患有頸瘤病。后來他們見到外地人來了,一些見識淺陋的人和婦人們一起涌去圍觀,還嘲笑外地人說:這人的脖子真奇怪!又細又瘦和我們的不一樣!"外地人說:你...
文言文南豐過荊囊
1. 南豐過荊襄文言文翻譯 摘自:原文南豐過荊襄,后山攜所作以謁之。 南豐一見愛之,因留款語。適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為之,且授以意。 后山文思亦澀,窮日之力方成,僅數(shù)百言,明日以呈南豐。南豐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分略刪動否?”后山因請改竄。 但見南豐就坐,取筆抹數(shù)處,每抹處連...
南岐之間的文言文翻譯
解釋 南岐:地名 輒:音zhé,就。 癭(yǐng):頸瘤病,即頸上生囊狀瘤子。 群小:貶稱見識淺陋的人。 焦:同“憔”,細瘦。 吾類:像我們;類:像。一樣 相似 壘然:高出來的樣子。 焉:哪里。 方:地方。 2. 南歧之見 文言文翻譯 譯文:南歧在秦蜀的山谷之中,那里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質不好,只要喝了這...
南岐人之癭文言文翻譯
《南岐人之癭》文言文翻譯:南歧這個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這里的水甘甜卻水質不好,凡飲用它的人都會患上頸瘤病,所以這里的人都沒有不得頸瘤病的。 當看到有外地人來,這里的人們就會聚在一起看并且笑話說: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細瘦而且不像我們。" 外地人說:你的脖子隆起是得了病!你不去...
文言文《南文子為國憂》
1. 南文子為國憂——文言文(的翻譯) 原文】 智伯欲伐衛(wèi),遺衛(wèi)君野馬四百,白璧一。衛(wèi)君大悅。群臣皆賀,南文子有憂色。衛(wèi)君曰:“大國大歡,而子有憂色何?”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也。野馬四,白璧一,此小國之禮也,而大國致之。君其圖之。”衛(wèi)君以其言告邊境。智伯果起兵而襲衛(wèi),至境而...
南歧之見文言文及翻譯
湮 yān lt動 形聲從水,垔yīn聲本義埋沒,不被人所知道同本義 be neglectedfall into oblivionbury。你們不找好藥來治病,怎么反而認為我脖子干細呢”全文翻譯 南歧之見 明·劉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婦人聚觀而...
南轅北轍文言文注釋
1、南轅北轍文言文注釋:(季梁對魏王說)今天我來上朝的時候,在大道上看見一個人,讓他的馬車正對著北面,對我說:“我想去楚國。”我說:“您去楚國,怎么要朝北邊走?”(他)說:“我的馬是良馬。”我說:“馬雖然是良馬,(但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準備)的路費...
相關評說:
金川縣槽輪: ______ 離騷 短歌行 歸田園居 阿方宮賦 赤壁賦 蜀道難 琵琶行 孔孟2章 勸學 師說 高一的就是這些,同學,我要懸賞分哦,O(∩_∩)O謝謝
金川縣槽輪: ______ 人教版: 必修1:《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必修2:《蘭亭集序》全文.《赤壁賦》全文,《游褒潺山記》第3段(于是余有嘆焉》. 必修3:《寡人之于國也》全文,《勸學》全文《,《過秦論》后3段. 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最后5段.
金川縣槽輪: ______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金川縣槽輪: ______ 集中在第二單元 ⑤蘭亭集序 ⑥赤壁賦 ⑦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⑧游褒禪山記
金川縣槽輪: ______ 必修一 勸學 師說 采薇 赤壁賦 始得西山宴游記 必修二 六國論 阿房宮賦 念奴橋-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必修三 離騷 五人墓碑記 燭之武退秦師 諫太宗十思疏 鴻門宴 必修四 季氏將伐顓臾 寡人之于國也 蜀道難 登高 琵琶行 錦瑟 虞美人 蝶戀花 雨霖鈴 聲聲慢 滕王閣序 秋聲賦 高一第一學期背必修一和必修二
金川縣槽輪: ______[答案] 高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 粵教版 必修4 .一語文文言文第四單元教案全集14、孔孟二章《季氏將伐顓臾》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語錄體的論述方式.“修文德以來遠人”了解本文語言高度精煉的特點.季氏伐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高一數(shù)學必修...
金川縣槽輪: ______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鴻門宴,司馬遷.
金川縣槽輪: ______ 必修一 《燭之武退秦師》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翻譯】如果你放棄圍攻鄭國而把他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可以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秦國也沒有害處.若:如果;行李:即行...
金川縣槽輪: ______ 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文言文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我們在學習中感覺比較困難的一個方面.對于高中文言文學習而言,除教師教學方法外,我們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