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主要有什么組成的? 頤和園是由什么組成的?
頤和園占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qū),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蕓館東側(cè)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頤和園自萬壽山頂?shù)闹腔酆O蛳拢煞鹣汩w、德輝殿、排云殿、排云門、云輝玉宇坊,構(gòu)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梁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萬壽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后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頤和園整個園林藝術(shù)構(gòu)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shù)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shù)杰作。
仁壽殿
仁壽殿(清漪園時名勤政殿),在乾隆與光緒兩個歷史時期均為皇帝臨朝理政之所,其陳設(shè)主體布局大致相同,均為皇家宮殿特定的陳設(shè)形式。但陳設(shè)的物品各異,頤和園時期較清漪園時期陳設(shè)豪華很多。現(xiàn)殿內(nèi)陳設(shè)中心部分沿續(xù)了光緒時期的原樣,其余陳設(shè)略有變化,原殿內(nèi)的文物、圖書、家具,除在殿內(nèi)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庫房保存。
樂壽堂
樂壽堂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qū)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nèi)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樂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樂壽堂庭院內(nèi)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nèi)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后門直對宜蕓館。后檐及兩配殿均砌磚墻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發(fā)動宮廷政變后,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緒皇帝的寢宮。
宜蕓館
宜蕓館始建于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清漪園時為乾隆皇帝的書庫,陳設(shè)精雅,頤和園時為光緒皇后隆裕的寢宮,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陳設(shè)的布置有了很大變化。1979年,古建維修后,室內(nèi)僅陳放家具。1992年,根據(jù)清漪園時的陳設(shè)檔案布置陳設(shè),整組院內(nèi)陳列文物百余件。
萬壽山
萬壽山屬燕山余脈,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筑群。從山腳的“云輝玉宇”牌樓,經(jīng)排云門、二宮門、排云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shù)闹腔酆#纬闪艘粭l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cè)有“轉(zhuǎn)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cè)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云閣。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臺亭閣。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筑群。這組大建筑群包括園內(nèi)主體建筑物──帝、后舉行慶典朝會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閣”。與中央建筑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yīng)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體量較小。
后山的景觀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huán)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huán)境組成精致的小園林。后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后山的建筑除諧趣園和霽清軒于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guī)模。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這組大建筑群包括園內(nèi)主體建筑物——帝、后舉行慶典朝會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閣”。
昆明湖
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湖泊,占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qū)碧波蕩漾,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shù)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shù)挠穹逅芭抨Y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nèi)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區(qū)建筑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
東宮門
東宮門區(qū)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臺、庭院等。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征。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nèi)。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cè)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
大戲樓
大戲樓在德和園內(nèi),與承德避暑山莊里的清音閣、紫禁城內(nèi)的暢音閣,合稱清代三大戲臺。德和園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在頤和園中僅次于最高的佛香閣。戲樓共三層,后臺化妝樓二層。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臺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
佛香閣
佛香閣位于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臺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筑;閣高41米,閣內(nèi)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jié)構(gòu)復(fù)雜,為古典建筑精品。原閣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后,光緒十七年(1891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光緒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nèi)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排云殿
排云殿在萬壽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云殿,是慈禧在園內(nèi)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云山,但見金銀臺”,比喻似在云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云殿與牌樓、排云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云殿這組建筑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筑群體。
智慧海
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拱券結(jié)構(gòu)組成。建筑外層全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筑雖極像木結(jié)構(gòu),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fā)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又因殿內(nèi)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長廊
長廊位于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余幅,內(nèi)容包括山水風(fēng)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
清晏舫
清晏舫俗稱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fēng)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臺。乾隆修清漪園時,改臺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shù)挠晁ㄟ^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
畫中游
畫中游是萬壽山西部一組景點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兩層的樓閣,左右各有一樓,名“愛山”、“借秋”。閣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邊的是“澄暉閣”。建筑之間有爬山廊。由于地處半山腰,樓、閣、廊分別建在不同的等高線上,青山翠柏中簇擁著一組由紅、黃、藍、綠琉璃瓦覆蓋著的建筑群體。
聽鸝館
聽鸝館原是乾隆皇帝為其母所建,內(nèi)有兩層的戲臺,因古人常借黃鸝鳥的叫聲比喻音樂的優(yōu)美動聽,故名之為“聽鸝館”。在德和園大戲樓建成前,慈禧經(jīng)常在這里看戲,宴飲。咸豐十年(1860年)遭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時改建。聽鸝館飯莊是著名的宮廷菜系飯莊。
寶云閣
銅亭是中國目前尚存的工藝最精致、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建在佛香閣西側(cè)的五方閣院中一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四面有菱花扇。雖為銅制,但完全按照木構(gòu)架結(jié)構(gòu)而做。東、南、西三面有門,門為四扇格扇門,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門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簾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為內(nèi)外二層。
文昌閣
文昌院位于文昌閣之東,文昌院博物館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文昌閣在頤和國昆明湖東堤北端。原是一座城關(guān),為清漪園的園門之移動圖片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現(xiàn)存城樓為光緒時(1875-1908)重建。城頭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間為三層樓閣。中層供奉文昌帝君銅鑄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銅騾一個。
諧趣園
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qū)、具有南方園林風(fēng)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nèi)共有亭、臺、堂、榭十三處,并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nèi)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蘇州街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蘇州街是后湖兩岸仿江南水鄉(xiāng)——蘇州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jiān)、宮女妝扮。皇帝游幸時開始“營業(yè)”。后湖岸邊的數(shù)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1986年重建。
后山后湖
后山后湖位于頤和園最北部,建筑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有一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蘇州街。日臺,象征著日月環(huán)繞佛身。
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qū)?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500多只。
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cè),為鎮(zhèn)壓水患而設(shè)。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
銅牛與織女圖
在頤和園昆明湖東岸有一個被喻為牛郎化身的鎮(zhèn)水銅牛,在西岸有一處被喻為織女化身的耕織圖,它們隔著昆明湖遙遙相望,這兩個景觀的來歷也緣于牛郎織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初建清漪園(頤和園的前身)時,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傳下御旨,要把御園修成“天上人間”,那佛香閣要建得雄偉華麗,象征著天宮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寬闊,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東西兩側(cè)修了一個銅牛和一個耕織圖。銅牛的身子朝東,頭朝西,正好對著織女圖,這樣一來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織女(耕織圖),地上有牛郎(銅牛),遙遙相望。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焚毀“三山五園”,頤和園里的耕織圖也遭到毀滅性破壞,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題的“耕織圖”石碑。解放后耕織圖被劃出了頤和園大墻之外,成為生產(chǎn)與生活混雜的大雜院。1998年底才被頤和園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復(fù)建設(shè),突出了“耕”與“織”的景題寓意。
頤和園(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為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tǒng)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xiàn)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jīng)費的名義動用銀兩(據(jù)專家考證,應(yīng)為500至600萬兩白銀),由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許多珍寶被劫掠一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fù)。后來在軍閥混戰(zhàn)、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后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jīng)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頤和園主要有什么組成的
萬壽山和昆明湖
頤和園主要有什么組成的?
頤和園,這座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園林,以其獨特的園林藝術(shù)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1. 萬壽山:這是頤和園的核心區(qū)域,以其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構(gòu)成了巨大的主體建筑群。山下是昆明湖,湖中有一道仿照杭州西湖蘇堤建造的西堤,以及連接堤島的十七孔橋。...
頤和園的描述中正確的是哪個
頤和園的描述中正確的是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萬壽山長廊長約728米;水面約占頤和園的四分之三。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15公里,全園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區(qū)面積為2.97平方公里),水面約占四分之三。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
北京頤和園簡介
1、頤和園,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頤和園鼎盛時期,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220公頃)。園內(nèi)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有景點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555古建筑積70000多平方米。2、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
頤和園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15公里,全園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頤和園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區(qū)面積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約占四分之三。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shè)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
關(guān)于北京頤和園的資料
2. 現(xiàn)在的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占地面積達到290公頃。3. 園區(qū)的布局大致可分為政治活動區(qū)、生活居住區(qū)以及風(fēng)景瀏覽區(qū)三個主要部分。4. 政治活動區(qū)以仁壽宮為核心,曾是皇帝召見群臣和處理政務(wù)的地方。5. 風(fēng)景瀏覽區(qū)以萬壽山為中心,包括前山、昆明湖和后山三部分,樂壽堂則作為皇帝的寢宮。
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嗎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占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shù)的精華,構(gòu)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nèi)各個景點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 再一個設(shè)計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橋。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
頤和園主要有什么組成的?
頤和園占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qū),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蕓館東側(cè)的德...
頤和園的介紹
頤和園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qū),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蕓...
頤和園里有什么
頤和園占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大致可分為行政、生活、游覽三個部分。以仁壽殿為中心的行政區(qū),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蕓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后妃們居住的地方,...
「頤和園」是一個什么景點,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和歷史典故?
頤和園,作為中國皇家園林的杰出代表,不僅以其壯麗的景觀著稱,更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園區(qū)主要由萬壽山與昆明湖兩大風(fēng)景區(qū)組成,是清朝"三山五園"之一,也是中國最后一個皇家園林。從金代遷都燕京開始,頤和園經(jīng)歷了多個朝代的修建與擴建,直到乾隆為慶祝母親壽辰而大規(guī)模改建,最終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被命...
相關(guān)評說: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 08:00 前往北京八達嶺長城旅游 09:00 八達嶺長城, 這里是長城重要關(guān)口居庸關(guān)的前... 1902年再次修復(fù).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占地290.8公頃,其中水面約...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答案] 頤和園的設(shè)計運用散點透視手法,取得建筑全而齊,不顯雜亂;景物廣布,不顯分散的效果.頤和園,主要有萬壽山和昆明湖所組成,面積4350畝,水面面積約占四分之三.園內(nèi)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答案] 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好、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代園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境內(nèi),距天安門20余公里,占地290公頃. 頤和園原為封建帝王的行宮和花園,遠在金貞元元年 (1153年)即在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宮”.明弘治七年(1494年)...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答案] 資料: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答案] 頤和園景區(qū)規(guī)模宏大,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 萬壽山 和 昆明湖 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約220公頃).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 北京,上古時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遠祖 —— “北京人”的故鄉(xiāng),而今是 中華人民共... 頤和園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達294公頃,主 要由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風(fēng)景區(qū)組成,其中...
嘉峪關(guān)市半圓: ______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