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產(chǎn)生的什么物質(zhì)會對人體致癌 什么是黃曲霉素,為什么說黃曲霉素是致癌物質(zhì)?
1,發(fā)現(xiàn):上世紀60年代,在英國發(fā)生的十萬只火雞突發(fā)性死亡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進一步的調(diào)研證明,這些花生粕被一種來自真菌的有毒物質(zhì)污染,這些研究工作最終使人們發(fā)現(xiàn)了黃曲霉(aspergillus.flavus)產(chǎn)生的有毒代謝物質(zhì),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謝產(chǎn)物,特曲霉也能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但產(chǎn)量較少.產(chǎn)生的黃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 ,g1 ,g2 以及另外兩種代謝產(chǎn)物m1 ,m2.其中m1 和m2是從牛奶中分離出來的.b1,b2 ,g1 ,g2 ,m1 和m2的在分子結構上十分接近.
2,化學結構: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是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目前已分離鑒定出12種,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黃曲霉毒素的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huán)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個雙呋喃環(huán)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后者與致癌有關.m1是黃曲霉毒素b1在體內(nèi)經(jīng)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chǎn)物.黃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含 b1,b2,g1,g2 ,m1,m2等.其中m1和m2 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為毒性及致癌性最強的物質(zhì).
《黃曲霉毒素b1,b2,g1,g2,m1,m2化學結構式》
黃曲霉毒素b1
黃曲霉毒素b2
黃曲霉毒素g1
黃曲霉毒素 g2
黃曲霉毒素m1
黃曲霉毒素m2
3,理化特性:在紫外線下,黃曲霉毒素b1,b2發(fā)藍色熒光,黃曲霉毒素g1,g2發(fā)綠色熒光.黃曲霉毒素的相對分子量為312-346.難溶于,易溶于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機溶劑,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較穩(wěn)定,但在強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強酸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純品為無色結晶,耐高溫,黃曲霉毒素b1的分解溫度為268℃紫外線對低濃度黃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壞性.
二, 分布
黃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調(diào)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黃曲霉毒素.一般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檢出率比較高,在我國,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的產(chǎn)毒菌種主要為黃曲霉,1980年測定了從17個省糧食中分離的黃曲霉1660株,廣西地區(qū)的產(chǎn)毒黃曲霉最多,檢出率為58%.總的分布情況為:華中,華南,華北產(chǎn)毒株多,產(chǎn)毒量也大,東北,西北地區(qū)較少.
三, 黃曲霉毒素中毒及其對人畜的危害
黃曲霉毒素對人和動物健康的危害均與黃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有關.黃曲霉毒素分子中的雙呋喃環(huán)結構,是產(chǎn)生毒性的重要結構.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的細胞毒作用,是干擾信息rna和dna的合成,進而干擾細胞蛋白質(zhì)的合成,導致動物全身性損害(nibbelink,1988).黃光琪等(1993)研究指出,黃曲霉毒素b1能與trna結合形成加成物,黃曲霉毒素-trna加成物能抑制trna與某些氨基酸結合的活性,對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中的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與trna的結合,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從而在翻譯水平上干擾了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影響細胞代謝..
1,黃曲霉毒素與動物疾病
黃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主要對動物肝臟的傷害,受傷害的個體因動物種類,年齡,性別和營養(yǎng)狀態(tài)而異.研究結果表明,黃曲霉毒素可導致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產(chǎn)量和產(chǎn)蛋率.并使動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此外,長期食用含低濃度黃曲霉毒素的飼料也可導致胚胎內(nèi)中毒.通常年幼的動物對黃曲霉毒素更敏感.黃曲霉毒素的臨床表現(xiàn)為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降低生育能力.降低飼料利用率,貧血等.黃曲霉毒素不僅能夠使奶牛的產(chǎn)奶量下降,而且還使牛奶中含有轉(zhuǎn)型的黃曲霉毒素m1和m2.據(jù)美國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學家統(tǒng)計,由于食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飼料,每年至少要使美國畜牧業(yè)遭受10%的經(jīng)濟損失.在我國,由此而帶來的畜牧業(yè)損失可能會更大.
2,黃曲霉毒素與人類的健康
人類健康受黃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們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對于這一污染的預防是非常困難的,其原因是由于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國家衛(wèi)生部門禁止企業(yè)使用被嚴重污染的糧食進行食品加工生產(chǎn),并制定相關的標準監(jiān)督企業(yè)執(zhí)行.但對于含黃曲霉毒素濃度較低的糧食和食品無法進行控制.在發(fā)展中國家,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與癌癥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性.亞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黃曲霉毒素與肝細胞癌變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關性.長時間食用含低濃度黃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認為是導致肝癌,胃癌,腸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1988年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將黃曲霉毒素b1列為人類致癌物.除此以外,黃曲霉毒素與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對人類疾病的誘發(fā)具有疊加效應.
黃曲霉毒素bl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0.36毫克/公斤體重,屬特劇毒的毒物范圍(動物半數(shù)致死量<10毫克/公斤=它的毒性比氰化鉀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損害肝臟,發(fā)生肝炎,肝硬化, 肝壞死等.臨床表現(xiàn)有胃部不適,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及肝區(qū)觸痛等;嚴重者出現(xiàn)水腫,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黃曲霉毒素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強的致癌物質(zhì).其致癌力是奶油黃的900倍,比二甲基亞硝胺誘發(fā)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誘使動物發(fā)生肝癌,也能誘發(fā)胃癌,腎癌,直腸癌及乳腺,卵巢,小腸等部位的癌癥.
四,檢驗檢疫:
(一)部分國家檢驗檢疫要求:
● 199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食品黃曲霉毒素最高允許濃度為15ug/kg.
● 我國政府對各種食物中黃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許量見表2.
表2 中國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許含量
食 物 名 稱
最高允許含量/(ug/kg)
玉米,花生,花生油,堅果和干果(核桃,杏仁)
玉米,花生仁制品(按原料折算)
大米,其他食用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
其他糧食(麥類,面粉,薯干),發(fā)酵食品(醬油,食用醋,豆豉,腐乳制品),淀粉類制品(糕點,餅干,面包,裱花蛋糕)
牛乳及其制品(消毒牛奶,新鮮生牛乳,全脂牛奶粉,淡煉乳,甜煉乳,奶油),黃油,新鮮豬組織(肝,腎,血,瘦肉)
20(黃曲霉毒素b1)
20(黃曲霉毒素b1)
10(黃曲霉毒素b1)
5黃曲霉毒素b1)
0.5(黃曲霉毒素m1)
● 美國聯(lián)邦政府有關法律規(guī)定人類消費食品和奶牛飼料中的黃曲霉毒含量(指b1+b2+g1+g2的總量)不能超過15ug/kg.人類消費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過0.5ug/kg,其他動物飼料中的含量不能300ug/kg.
● 而歐盟國家規(guī)定更加嚴格,要求人類生活消費品中的黃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不能超過0.05ug/kg.
(二)檢驗檢疫方法:
1,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在黃曲霉毒素研究方面應用最廣的分離技術.自1990年,它被列為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標準方法,該方法同時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黃曲霉毒素的功能.
2,液相色譜法
液相色譜(liquid chromatography,lc)與薄層層析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互相補充.通常用tlc進行前期的條件設定,選擇適宜的分離條件后,再用lc進行黃曲霉毒素的定量測定.
3,免疫化學分析方法
利用具有高度專一性的單克隆抗體或多克隆抗體設計的黃曲霉毒素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最常用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這類方法通常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adioimmunoassay,ria),酶聯(lián)免疫法(enzyme-linked of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免疫層析法(immunoaflinity column assay,ica).它們均可以對黃曲霉毒素進行定量測定.
(1) 免疫親和柱-熒光分光光度法和免疫親和術-hplc法
免疫親和柱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雖然都可達到速簡便效果,但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僅能檢測單一毒素(如黃曲霉毒素b1)含量,而且易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難以控制.免疫親和柱法(包括熒光光度法和hplc法)卻能達到既定量準確又快速簡便的要求.
免疫親和柱的使用可以避免傳統(tǒng)tlc和hplc的缺點,同時免疫親和柱與tlc和hplc法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靈敏度和準確度.
黃曲霉毒素免疫親和柱-熒光光度計法是以單克隆免疫親和柱為分離手段,用熒光計,紫外燈作為檢測工具的快速分析方法.它克服了tlc和hplc法在操作過程中使用劇毒的真菌毒素作為標定標準物和在樣品預處理過程中使用多種有毒,異味的有機溶劑,毒害操作人員和污染環(huán)境的缺點.同時黃曲霉毒素免疫親和柱-熒光光度計法分析速度快,一個樣品只需10-15min,比傳統(tǒng)方法快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時間;儀器設備輕便容易攜帶,自動化程度高 ,操作簡單,直接讀出測試結果,可以在小型實驗或現(xiàn)場使用.可以進行黃曲霉毒素總量 (b1b2g1g2) 的測定,檢測限可達到1ug/kg,達到黃曲霉毒素標準限量值以下測定范圍為1-300ug/kg.
黃曲霉毒素免疫親和柱-高效液相色譜法比傳統(tǒng)的hplc法更加安全,可靠,靈敏度和準確度高.它采用單克隆抗體免疫技術,可以特效性地將黃曲霉毒素或其他真菌毒素分離出來,分離效率和回收率高.
分析原理試樣中的黃曲霉毒素用一定比例的甲醇/水提取液經(jīng)過過濾,稀釋后,用免疫親和柱凈化,以甲醇將親和柱上的黃曲霉毒素淋洗下來,在淋洗液中加入溴溶液衍生,以提高測定靈敏度,然后用熒光分光光度計進行定量.也可以將甲醇-黃曲霉毒素淋洗液的一部分注入hplc中,對黃曲霉毒素b1,b2,g1,b2分別進行定量分析.免疫親和柱是用大劑量的黃曲霉毒素單克隆抗體固化在水不溶性的載體上,然后裝柱而成.該方法的測定范圍0-300ug/kg.
(2)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1996年,nakane 建立了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抗體的測定技術.由于該方法簡便,敏感,特異,可作為多種抗原或抗體的測定,20世紀70年代后期,該方法引入真菌毒素的檢測中,下面介紹的是競爭性酶聯(lián)免疫吸附間接法檢測黃曲霉毒素b1.
原理:將已知抗原吸附在固態(tài)載體表面,洗除末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體與待測樣品(含有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競爭培養(yǎng)后,在固相載體表面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洗除多余抗體成分,然后加入酶標記的抗球蛋白的第二抗體結合物,與吸附在固體表面的抗原抗體結合物相結合,再加入酶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發(fā)生降解反應,產(chǎn)生有色物質(zhì),通過酶標檢測儀測出酶底物的降解量,從而推知被測樣品中的抗原量.
(3) 微柱篩選法 可以用來半定量測定各種食品中黃曲霉毒素b1,b2,g1,g2的總量.
原理 樣品提取液中的黃曲霉毒素被微柱管風硅鎂型吸附層吸附后,在波長365nm紫外光燈下顯示藍紫色熒光環(huán),其熒光強度與黃曲霉毒素在一定的光密度范圍內(nèi)成正比例關系.若硅鎂型吸附劑層未出現(xiàn)藍紫色熒光,則樣品為陰性(方法靈敏度為5-10ug/kg).由于在微柱上不能分離黃曲霉毒素b1,b2,g1,g2,所以測得結果為總的黃曲霉毒素含量.
(4) 一步式黃曲霉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
一步式黃曲霉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是利用單克隆抗體而設計的固相免疫分析法.由此產(chǎn)生的一步式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試紙可在5—10分鐘完成對樣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定性測定.借助黃曲霉毒素標準樣品,這種方法能估算黃曲霉毒素的含量,非常適用于現(xiàn)場測試和進行大量樣品的初選.
五,檢測方法分析
薄膜層析法和液相色譜法是目前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檢測機構都在使用的方法,由于其檢測周期長,程序復雜,所需試劑繁多等缺點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檢測要求.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特別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已創(chuàng)建了不少快速,簡便,特異,敏感,低耗且適用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而且以金標試紙為代表的這些方法已經(jīng)被先進國家所廣泛使用,引進和消化這些先進的方法是我們檢測領域的當務之急.免疫親和柱法優(yōu)點很多,但由于檢測費用過高,而無法普及.而一步式黃曲霉毒素檢測金標試紙法似乎更適用于我國,值得推廣.
黃曲霉素
黃曲霉毒素的危害
黃曲霉毒素是一種由黃曲霉菌產(chǎn)生的毒素,常見于潮濕環(huán)境中的食物和飼料中。它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zhì),對人體和動物健康具有嚴重威脅。以下是黃曲霉毒素的一些危害:1. 致癌作用:黃曲霉毒素B1(Mycotoxin B1)是一種高度致癌物質(zhì),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評定為一類致癌物質(zhì),與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長期接觸會增...
三大致癌物質(zhì)黃曲霉毒
黃曲霉毒素是已知的最具致癌性的物質(zhì)之一,與肝癌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在某些肝癌高發(fā)區(qū)域,常見的食品如豆腐、紅棗、豆瓣醬等,如果生產(chǎn)過程中存在問題,可能會產(chǎn)生黃曲霉毒素。這種毒素通常出現(xiàn)在霉變的糧食、食用油和花生中,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生成。它的毒性極其強大,尤其對肝臟的危害尤為嚴重...
食物發(fā)霉,會產(chǎn)生哪一種強致癌物質(zhì)
1. 霉變食物中會產(chǎn)生黃曲霉素。2. 黃曲霉毒素(AFT)是一類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它們是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3. 黃曲霉毒素主要由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產(chǎn)生,在濕熱地區(qū)食品和飼料中出現(xiàn)的機率較高。4. 這些毒素存在于土壤、動植物以及各種堅果中,尤其是花生...
紙箱上的霉菌致癌
是。紙箱上的霉菌主要是曲霉,曲霉會產(chǎn)生黃曲毒素,為天然致癌物質(zhì)中致癌性最強的霉菌毒素。霉菌是真菌的一種,其特點是菌絲體較發(fā)達,無較大的子實體。同其他真菌一樣,也有細胞壁,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生活中的致癌物——黃曲霉素
黃曲霉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zhì),1993年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劃定為1類致癌物。二黃曲霉素含量標準在 30-50ug\/kg 為低毒,而50-100ug\/kg 為中毒,100-1000ug\/kg 為高毒,1000ug\/kg 以上為極毒。黃曲霉毒素的毒性相當于氰化鉀的 10 倍,砒霜的 68 倍;致癌力是奶油黃的 900 倍,二...
多少黃曲霉素會致癌
黃曲霉素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具有最強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zhì),但是具體多少黃曲霉素可以導致癌癥的發(fā)生,并不是一個能夠量化的概念。黃曲霉素是黃曲霉、青霉和毛霉等寄生曲霉的代謝產(chǎn)物,以黃曲酶毒素B1的毒性最大,產(chǎn)量也最高。黃曲酶的毒素主要會污染日常經(jīng)常使用的糧油及其制品,比如花生、花生油、玉米、玉米...
怎么區(qū)分四種霉菌
1、曲霉菌屬 主要分泌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劇毒的肝臟致癌物質(zhì),損害肝臟、腎臟;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從而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赭曲霉毒素:對腎臟、肝臟有毒,抑制免疫,可致畸、致癌;其中赭曲霉毒素A,是強致癌物質(zhì),可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毒害。2、青霉菌屬 主要分泌橘(桔)霉素...
黃曲霉素是一種什么東西,對人類身體有什么危害?
黃曲霉素是一種含有劇毒的致癌物質(zhì)。而一般能夠產(chǎn)生黃曲霉素的主要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兩種菌種。還有一些曲霉和青霉也能夠產(chǎn)生黃曲霉素。所以黃曲霉素的分布范圍非常的廣,很容易就被人們誤食,使身體受到損害。而且再加上黃曲霉素的毒性非常強,僅僅只吃了一點。就會引起黃曲霉素中毒,對人類的身體...
多少量的黃曲霉毒素會致癌
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zhì).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食用多少量的黃曲霉毒素會致癌黃曲霉素不是吃一次就會致癌的...
黃曲霉毒素致癌的主要靶器官是
肝臟。根據(jù)查詢39健康網(wǎng)官網(wǎng)得知,黃曲霉毒素是一種由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等菌株產(chǎn)生的雙呋喃環(huán)類毒素,是發(fā)現(xiàn)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zhì)。主要在潮濕溫暖的環(huán)境中生長,常存在于發(fā)霉的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chǎn)品中,具有強的毒性和致癌性。
相關評說:
合江縣太陽: ______ 1993年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zhì).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于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合江縣太陽: ______ 肝殺手: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的罪魁禍首,它是由發(fā)霉的糧食、花生所長出的黃曲霉菌產(chǎn)生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肝癌多發(fā)于溫暖、潮濕、容易滋生黃曲霉菌的地區(qū),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區(qū).黃曲霉素是由黃...
合江縣太陽: ______ 醫(yī)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有10多種化學物質(zhì)有致癌作用,其中亞硝胺類、苯并芘和黃曲霉素是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zhì),它們都與飲食有密切關系. 一、亞硝胺類幾乎可以引發(fā)人體所有臟器腫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為常見.亞硝胺類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谷...
合江縣太陽: ______ 致癌食品“黑名單” 咸腌制品魚:咸魚產(chǎn)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nèi)可以轉(zhuǎn)化為致癌物質(zhì)二甲基亞硝酸胺.蝦醬、咸蛋、咸菜、臘腸、火腿、熏豬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zhì),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物: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
合江縣太陽: ______[答案] ◆生物性污染: 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蟲及其蟲卵和昆蟲等引起的.肉、魚、蛋和奶等動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 黃曲霉能產(chǎn)生一種劇毒物質(zhì)——黃曲霉毒素,這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zhì),致癌力比苯并芘高4000倍.霉菌毒素的污染,可能是...
合江縣太陽: ______ 黃曲霉素致癌是將人體中(原癌基因)特殊基因由(抑制)狀態(tài)轉(zhuǎn)變成(激活)狀態(tài),讓正常細胞發(fā)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