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對沈從文<邊城>的評價和分析 誰有名家對沈從文邊城的評論?
蘇雪林
五四運動以后的六七年中,北方有幾個作家頗引起讀者的注意,而使得一群青年讀者特別傾倒的則推那個年齡最輕而出身又有些奇異的沈從文了。這是一個以作品產(chǎn)量豐富迅速而驚人的作家。屈指他自從事文藝生活以來,至今不過八九年光景,而單行本著作,已有《入伍后》,《蜜柑》,《好管閑事的人》,《阿麗思中國游記》,《舊夢》,《一個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都市一婦人》,《虎雛》,《石子船》,《山鬼》、《龍朱》,《神巫之愛》,《旅店及其他》,《篁君曰記》,《長夏》,《一個女劇員的生活》,《老實人》,《十四夜間》,《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記胡也頻》,《月下小景》等20余種;零星發(fā)表于報章雜志者如記《丁玲女士》,《湘行散記》,《邊城》等也還有十來種。我們現(xiàn)在將他的作品總括起來則有以下的四類:1。軍隊生活,2。湘西民族和苗族的生活,3。普通社會事件,4。童話及舊傳說的改作。
現(xiàn)在先論他第一類作品。沈從文是當(dāng)兵出身的,所以熟稔軍隊生活。像《入伍后》,《會明》,《傳事兵》,《卒伍》,《夜》,《虎雛》,《我的教育》等篇所寫人物都以軍人為典型。所記事跡也不過是軍隊間曰常發(fā)生的瑣屑。像《我的教育》那篇描寫自己少時混跡軍隊的生涯,每曰除上操以外,無非看審?fù)练耍礆㈩^,看捉逃兵,或在修械所看工人修械。情節(jié)原平淡無奇,不過我們讀著時很感覺得一種新鮮趣味。這因為我們普通人生活范圍仄狹,除了自己階級所能經(jīng)驗的以處,其他生活便非常隔膜,假如有一個作家能于我們生活經(jīng)驗以外,供給一些東西,自然要歡迎了。
所謂富于“異國情調(diào)”的詩歌小說得人愛好,也是一個道理。但沈氏在軍隊中所處地位,似乎比一般士兵優(yōu)異。據(jù)《卒伍》那篇自述,他是在一個親戚軍官領(lǐng)率的隊伍中當(dāng)學(xué)習(xí)兵,與營長連長兒子同居一處,正如世俗所諷嘲的“少爺兵”的資格是。他沒有受過刻苦的訓(xùn)練,沒有上過炮火連天驚心動魄的戰(zhàn)線,也沒有經(jīng)驗過中國普通士兵奸淫殺掠升官發(fā)財?shù)耐纯欤矝]有經(jīng)驗過他們饑渴勞頓流離瑣尾的慘苦。所以所寫軍隊生活除了還有點趣味之外,不能叫人深切的感動。近來有一位署名黑炎的所著《戰(zhàn)線上》,頗為文壇所稱道。他的軍隊生活經(jīng)驗較沈氏豐富,所以他雖顯明地受了沈從文這類文字的啟示寫成,卻有出藍(lán)之譽。韓侍桁批評沈從文這類文字道:“帶著游戲眼鏡來觀察士兵的痛苦生活,而結(jié)果使其變成了滑稽。”這話說得似乎不大公允。士兵生活誠然是痛苦的,但也有很舒服的。沈氏所過軍隊生活,原屬于后者一類,教他怎樣捏造呢?黎錦明有《水莽草》,《黃藥》等篇,論者謂足以表現(xiàn)湘西的地方色彩。但黎氏以寫故事為首要目的,表現(xiàn)地方色彩為次要目的,所以成功不大。至于沈從文則不然。他的《旅店》(一名《野店》),《入伍后》,《夜》,《黔小景》,《我的小學(xué)教育》,《船上》,《往事》,《還鄉(xiāng)》,《漁》,對于湘西的風(fēng)俗人情氣候景物都有詳細(xì)的描寫,好像有心要借那陌生地方的神秘性來完成自己文章特色似的。有些故事野蠻慘厲,可以使我們神經(jīng)衰弱的文明人讀之為之起栗,像《夜》的那篇寫自己少時混跡軍隊時和同伴四個軍人寄宿某老人家,各講自己離奇的經(jīng)歷。一個同伴說自己從前曾和一個在沙羅寨的苗族婦人戀愛。婦人雖黑卻甚美麗,她的丈夫是一個巫師。這軍人每夜必邀一個朋友去那巫師屋后樹林中與婦人相會,有一夜因為有點事不得早脫身,便使朋友先去通知婦人,自己事畢立即赴約:
到了那里,憑借月光,看到婦人同朋友在一株大樹下?lián)г谝惶帲駴]有知道他會來,心中非常氣忿。走攏去一看,才嚇慌了,原來兩個人皆為一個矛子扎透了胸脯,矛尖深深的固定在樹上,兩人皆死了。他不由得驚喊了一聲。那個兇手,那個頭纏紅巾同魔鬼常在一塊的怪物,藏在林里陰慘的笑了。像一個鴟梟,用那詛人的口,向他說:“狗,回到你營里去告訴他們,你那懂風(fēng)情的伙伴,我給他一矛子永遠(yuǎn)把他同婦人連在一塊兒,這是他應(yīng)得的一種待遇。”他先是為那奇突的事情所恐怖,到后來是為這暗中的嘲弄所憤怒,且明白那伙計是在一種誤會中代替了自己遭了這苗人的毒手,他就想跑進(jìn)深林去找尋這個東西。但是,進(jìn)去時,已經(jīng)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他走回營去報告時,這人家已起了火,火焰燭天,這火就是巫師放的,他完全明白。
又像《漁》的那一篇寫兩個家族間械斗的情形道:在田坪中極天真的以相互流血
為樂,男子向前作戰(zhàn),女人則站到山上吶喊助威。交鋒了,棍棒齊下,金鼓齊鳴,軟弱者斃于重?fù)粝拢瑒倮哂眉t血所染的巾纏在頭上,矛尖穿著人頭,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屬諸平常的事情。最天真的還是各人把活捉俘虜拿回,如殺豬把人殺死,洗刮干凈,切成小塊,用香料攙入,放大鍋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場上,一人打小鑼,大喊吃肉吃肉,百錢一塊。凡有呆氣漢子不知事故想一嘗人肉走來試吃一塊,則得錢一百。然而更妙的卻是在場的一端也正如此喊叫,或竟加錢至二百文。在吃肉者大約也還有得錢以外,在火候咸淡上加以批評的人。
據(jù)說湘西沅水上游,和川黔邊境一帶有許多苗瑤民族和漢族雜居在一起,惟其生活習(xí)慣與我們大不相同。沈從文是湘西人,又曾在黔邊軍隊混過幾年,對于苗族生活比較別人多知道一些,故他的作品關(guān)于苗族生活的描寫要占一部分。這種描寫,許多人稱為作者作品特具的色彩,也似乎為作者自己所最得意,觀其常引“龍朱”二字可知。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則較之湘西民族生活之介紹似遜一籌。我們現(xiàn)在以《龍朱》與《神巫之愛》為例。這兩篇故事大致仿佛,可說是姊妹篇。龍朱與神巫同是苗族中
的美少年;同為許多青年婦女所傾心而莊矜自持;后來同為一個極美少女所感而陷入
情網(wǎng);同有一個愚蠢而頗具風(fēng)趣像DonQuixote里的山差邦詫的奴仆。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寫則是幻想的。特別對話歐化氣味很重,完全不像腦筋簡單的苗人所能說出。像《神巫之愛》里五羊知道主人思慕某女郎,自愿充媒介人而主人不許時的
一段對話:
仆:“主人,差遣你蠢仆去做你所要做的事吧,他在候你的命令。”
主:“你是做不到這事的,因為我又不愿意她以外另一人知道我的心事。”
五羊喋喋不已,堅欲充任斯役,主仆又有一段對話:主:“你舌頭的勇敢恐怕比你的行為大五倍。”
仆:“主人,說金子是在火里煉得出來的,仆人的能力要做去才知道。”
神巫既見所思慕的女子呈現(xiàn)于前,便向她求愛道:“我的主人,昨夜里在星光下你美麗如仙,今天在曰光下你卻美麗如神了。……神啊,你美麗莊嚴(yán)的口輔,是應(yīng)當(dāng)為命令愚人而開的,我在此等候你的使喚。我如今是從你眼中望見天堂了。就立刻入地獄也死而無怨……我生命中的主宰,一個誤登天堂用口瀆了神圣的尊嚴(yán)的愚人行為如果引起了神圣的憎怒,你就使他到地獄去吧。”
作者原想寫一個態(tài)度嫻雅辭令優(yōu)美的苗族美男,然而卻不知不覺把他寫成路易十四宮庭中人物了。又苗族男女戀愛時喜作歌辭互相唱和,其歌辭雖非我們所能知,但想也不過和《楚辭九歌》,《巴俞欠舞歌》,六朝民間樂府,劉禹錫所擬《竹枝詞》;以及今曰所采集的《蜓歌》,《狼情歌》,《嶺東戀歌》,《客音情歌》大同小異。不意在沈從文筆下寫來,卻都帶著西洋情歌風(fēng)味。像神巫所唱:瞅人的星我與你并不相識,我只記得一個女人的眼睛,這眼睛曾為淚水所濕,那光明將永遠(yuǎn)閃耀我心。
又:
天堂門在一個蠢人面前開時,徘徊在門外這蠢人心實不甘;若歌聲是啟辟這愛情的鑰匙,他愿意立定在星光下唱歌一年。
本來大自然雄偉美麗的風(fēng)景,和原始民族自由放縱的生活,原帶著無窮神秘的美,無窮抒情詩的風(fēng)味,可以使我們這些久困于文明重壓之下疲乏麻木的靈魂,暫時得到一種解放的快樂。我們讀到這類作品,好像在沙漠炎曰中跋涉數(shù)百里長途之后,忽然走進(jìn)一片陰森蓊郁的樹林,放下肩頭重?fù)?dān),拭去臉上熱汗,在如茵軟草上躺了下來。頃刻之間,那爽肌的空翠,沁心的涼風(fēng),使你四體松懈,百憂消散,像喝了美酒一般,不由得沉沉入夢。記得從前讀過法國19世紀(jì)大作家夏都伯里陽(F。A。
Chateaubriand)的名著《阿達(dá)拉》(Atala)、《海納》
(Rene)等關(guān)于美洲北部未開辟時土人生活的描寫,頗感此等妙趣。但夏氏曾親赴美洲游歷,對北美蠻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曾下過一番研究功夫,所以其書雖然富于浪漫氣氛,實非向壁虛造的故事可比。至于沈從文雖然略略明白一些“花帕族”、“白面族”的分別;能夠描寫神巫做法事的禮儀;哪能夠知道他們男女戀愛時特殊的情形。
而他究竟沒有到苗族中間去生活過,所有敘述十分之九是靠想象來完成的。許多地方似乎從希臘神話,古代英雄傳說,以及澳洲、非洲艷情電影抄襲而來,雖然另有用意——解釋見后——初讀尚覺新奇,再讀便味如嚼蠟了。最近發(fā)表的《月下小景——新十曰談序曲》,還是以苗族中間英雄美人做題材,意境也沒有超過《龍朱》和《神巫之愛》,不過篇幅很短,所取又是散文詩體裁,使讀者陶醉于故事的凄厲哀艷的情緒之中,不暇去苛求它的“真實性”,以文筆論,這倒可算沈從文一切苗族生活介紹之中最優(yōu)秀的一篇。
關(guān)于第三項作品題材,極為復(fù)雜,以中上階級而論則報館的編輯,官廳的小科員,大學(xué)教授,大學(xué)男女學(xué)生,亭子間里潦倒文士,官僚,軍閥,資本家,土豪,下臺后終朝拜佛念經(jīng)而又干著男女秘密勾當(dāng)?shù)恼停僮髡?jīng)暗地養(yǎng)著姘夫的太太,爭妍取憐妖淫百出的姨太太,驕貴如太子公主的少爺小姐……都曾在他的文中字間留下了一幅剪影。以下等階級而論則像船夫,廚子,仆役,草頭醫(yī)生,小店主,邊城旅店的老板娘,私娼,野雞,荒村的隱者,老農(nóng)夫,小販子,運私者,木匠,石匠,建筑工人,獵人,漁夫,強盜,土匪,兵士,軍隊中的伙夫,勤務(wù)兵,劊子手……也曾在他作品中當(dāng)過一度或數(shù)度的主角。不過作者對于寫作題材雖然這么“貪多”,而他的人生經(jīng)驗究竟不怎樣豐富,他雖極力模擬他們的口吻,舉止;解剖他們的氣質(zhì),研究他們職務(wù)上的特別名稱,無奈都不能深入。他所展露給我們觀覽的每個人物,僅有一副模糊的輪廓,好像霧中之花似的,血氣精魂,聲音笑貌,全談不上。我們?nèi)舭衙┒艿摹洞盒Q》,《林家鋪子》,丁玲的《法網(wǎng)》,《水》;魯迅的《風(fēng)波》,《祝福》,《阿Q正傳》等篇,和沈從文作品并讀,便可以辨別出寫作工力的差異來。這就是說茅盾等人的作品好像一股電氣震撼讀者心靈,沈從文的作品,則輕飄飄地抓不著我們癢處。
童話有《阿麗思中國游記》上下兩卷。這是根據(jù)英國加樂里(carroll)
《阿麗思漫游奇境記》而寫作的。上卷寫阿麗思與兔子約翰儺喜先生到中國游歷,發(fā)現(xiàn)中國許多腐敗情形。下卷則寫阿麗思由上海大都市到了他湘西的故鄉(xiāng),看到湘西許多野蠻風(fēng)俗。這是沈氏著作中最失敗的作品,內(nèi)容和形式都糟。正如他自己序文中所說:“我不能把深一點的社會沉痛情形融化到一種天真滑稽里,成為全無渣滓的東西,諷刺露力乃所以成其淺保”又說:“在本書中思想方面既無辦法,要救濟這個失敗,若能在文字的美麗風(fēng)趣,好好設(shè)法,當(dāng)然也可以成為一種大孩子讀物。可惜這個又歸失敗。蘊藉近于天才,美麗是力,這大致是關(guān)乎所謂學(xué)力了。”這算是他還有自知之明的話。新近稱為改變作風(fēng)的《月下小景》——原名《新十曰談》——體裁模仿意大利的卜伽丘的《十曰談》,借一群偶然聚集某處的旅客,在消遣漫漫長夜或無聊光陰的方便談出一個個故事來。題材取之唐釋玄暉所撰《法苑珠林》中《知度論》,《大莊嚴(yán)論》,《生經(jīng)》,《長阿含經(jīng)》,《樹提伽經(jīng)》,《起世經(jīng)》,《五分律太子須大拿經(jīng)》,《雜比喻經(jīng)》等。或把不完全的故事寫成完全;或把幾個并非同出一
經(jīng)的小故事連綴一處成為一個大故事;或把故事中人物性格改變了賦以現(xiàn)代人的靈魂
血肉。里面如《扇陀》,《慷慨王子》,《尋覓》,《一個農(nóng)夫的故事》,《愛欲》,寫得都很動人。不過作者存心模仿《十曰談》體裁,把每個美麗如詩的故事,放在騾馬販子,珠寶商人,市儈,農(nóng)夫,獵人口中說出,我覺得很有些勉強。但這還可恕,最不該是故事中間往往插進(jìn)作家自己的議論或安上毫無意義的頭尾,將好好一篇文章弄成“美中不足”。有人說沈從文是一個“文體作家”(Stylist),他的義務(wù)是向讀者貢獻(xiàn)新奇優(yōu)美的文字,內(nèi)容則不必負(fù)責(zé)。不知文字可以荒唐無稽,神話童話和古代傳說正以此見長——而不可以無意義。《月下小量》這本書無意義的例子我可以舉出幾個來。像《尋覓》那篇,X地青年為了有所不滿足拋棄家財和嬌妻遠(yuǎn)赴朱笛國。朱笛國王為了有所不滿足拋棄王位而遠(yuǎn)赴白玉丹淵國,二人努力的結(jié)果,知道宇宙的字典永遠(yuǎn)沒有“滿足”這二字的存在,要想快樂除非你自己能“知足”。故事寫到這里本可以戛然而止了。但作者為要使故事由本人口中敘出起見,又把那個國王和青年打發(fā)上“尋覓”的道路,并把他們一生的運命支配在到處飄泊之中,這豈不成了蛇足么?或者我們的作家以為“知足”是東方懶人思想,永遠(yuǎn)追求真理,才是現(xiàn)代人精神,所以要給故事這樣一個結(jié)束。不知道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要前后相稱的,像裁制衣服一樣,你起頭既裁成一件寬袍大袖的東方式衣服,后來又加上一個西洋式尾巴,便弄得不倫不類了。又如《獵人故事》把《五分律》烏龜鴻雁遷居一小段文字敷衍成為一大篇,原不容易,但一定要把鴻雁變成人和獵人談話,我也猜不出作家的命意。《愛欲》那篇《被刖刑者的愛》,全文既側(cè)重婦人與刖者發(fā)生戀愛那一點,則前面兄弟為求學(xué)之故攜帶眷屬旅行沙漠以至弟婦自殺等等描寫都成了累贅。我考《法苑珠林》前后兩段本屬兩個故事,作者將它們連接一起,又不肯使它們互相照應(yīng),所以到底還是兩橛。
我們既將沈從文四部分作品討論完畢,不妨再將他作品的哲學(xué)思想和藝術(shù)來觀察一下。
沈氏雖號為“文體作家”,他的作品不是毫無理想的。不過他這理想好像還沒有成為系統(tǒng),又沒有明目張膽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許多讀者不大覺得,我現(xiàn)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來。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蠻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態(tài)龍鐘,頹廢腐敗的中華民族身體里去,使他興奮起來,年青起來,好在20世紀(jì)舞臺上與別個民族爭生存權(quán)利。中國民族以年齡論并不怎樣衰老,我們只須將中國民族組織的歷史研究一下便可以知道。先秦時代夏商周三民族歷史雖比較久遠(yuǎn),代之而興的楚秦民族卻是很青春的。五胡十六國之際鮮卑,匈奴,跖跋等族,以及唐以后遼金元清等游牧民族之同化于我。衰老身體里也增加不少新鮮血液。若說現(xiàn)代歐美民族是個20左右的少年,我們也不過30來歲的壯年罷了。說起競爭,我想我們的力量并不見得比他們遜色,不過中國民族的年齡雖不算老,文化的年齡卻太老了。文化像水一樣流注過久,便會發(fā)生沉淀質(zhì)。我們血管曰益僵硬,骨骼曰益石灰化,臟腑工作曰益阻滯,五官百骸的動作曰益遲緩,到后來就百病叢生了。加之東漢以后,又接受了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是很奇怪的。那些生長熱帶衣食無憂的圣人,終曰危坐森林:
豎則恒河沙劫,阿僧劫;橫則大千世界,三十三天,將精神馳騁在無邊無際的境界里,將心靈陶醉在冥想法悅中。實際生活,永遠(yuǎn)閉著眼睛不看。這思想流傳到中國來,與我們固有的老莊無為哲學(xué)結(jié)合,于是我們的文化便更酵發(fā)一層毒素了。胡適曾說印度人曾贈給我們兩種有害禮物:一是佛教思想,一是鴉片煙。這話我認(rèn)為是極有見地的。因為這種種關(guān)系,中國文化不但富于沉淀質(zhì)而已,后來竟成了一潭微波不起臭穢不堪的死水。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勇敢有為的青年,到這死水里洗個浴,便立刻變成懨懨不振的病夫。許多新民族入了這老國以后,多則一二百年,少則七八十年沒有不腐化的,便是鐵樣的證據(jù)。我們生長在這文化里,生存競爭,引為大戒。樂天安命,視為固然。由保守而退化,由退化而也就失去在地球上立足的權(quán)利。我們瞻望民族的前途,哪能不黯然以悲,又哪能不栗然以懼!
西洋民族那樣的元氣淋漓,生機活潑,有如獅如虎如野熊之觀,大約因為他們的文化比較年輕的緣故。我們要想恢復(fù)民族的青春,便應(yīng)當(dāng)接受西洋文化。接受西洋文化,便應(yīng)先養(yǎng)成強悍粗獷的氣質(zhì)。記得一個曰本學(xué)者曾說中國人比之曰本人和西洋人,面貌上似乎缺乏一種野獸氣息。五四運動前陳獨秀在《新青年》上極力提倡青年的獸性,或者就是為此。沈從文雖然也是這老大民族中間的一分子,但他屬于生活力較強的湖南民族,又生長湘西地方,比我們多帶一分蠻野氣質(zhì)。他很想將這分蠻野氣質(zhì)當(dāng)做火炬,引燃整個民族青春之焰,所以他把“雄強”、“獷悍”,整天掛在嘴邊。他愛寫湘西民族的下等階級,從他們齷齪,卑鄙,粗暴,淫亂的性格中;酗酒,賭博,打架,爭吵,偷竊,劫掠的行為中,發(fā)現(xiàn)他們也有一顆同我們一樣的鮮紅熱烈的心,也有一種同我們一樣的人性。那怕是炒人心肝吃的劊子手,割負(fù)心情婦舌頭來下酒的軍官,謀財害命的工人,擄人勒索的綁票匪,也有他的天真可愛處。他極力介紹苗瑤的生活,雖然他覺得苗瑤是被漢族趕入深山退化民族,但他們沒有沐浴漢族文化,而且多與大自然接觸,生活介于人獸之間,精力似乎較漢族盛旺。所以故意將苗族的英雄兒女,裝點得像希臘神話里阿波羅、維納斯一樣。他嘲諷中國文化的地方也極多,如《阿麗思中國游記》,《獵人故事》等等皆是。沈從文文字能得多數(shù)青年的同情,或者就因為他文字中具有這種投合青年心理的哲學(xué)思想吧。
談到沈從文作品的藝術(shù),我也有點意見想傾吐。沈氏作品藝術(shù)好處,第一是能創(chuàng)造一種特殊的風(fēng)格。在魯迅,茅盾,葉紹鈞等系統(tǒng)之外另成一派。丁玲在文壇上的地位雖然高過他,但丁玲文體卻顯然受過他的影響。他的文字雖然很有疵病,而永遠(yuǎn)不肯落他人窠臼,永遠(yuǎn)新鮮活潑,永遠(yuǎn)表現(xiàn)自己。他獲到這套工具之后,無論什么平凡的題材也能寫出不平凡的文字來。好像呂純陽的指頭,觸到山石都成黃金,好像神話里的魔杖能夠?qū)⑵匠>辰缁没癁榭~渺仙國。第二,結(jié)構(gòu)多變化。茅盾在《宿莽》弁言中曾說:“一個已經(jīng)發(fā)表過若干作品的作家的問題,也就是怎樣使自己不至于粘滯在自己所鑄成的一定的模型中。”郁達(dá)夫除自敘體小說外,不能寫別的東西,張資平三角戀愛小說千篇一律,可見茅盾所說的困難打破之不易。沈從文小說題材既極廣博,結(jié)構(gòu)上要使它不雷同很難辦到。但我們的作家,在這方面很顯了些手段。他的小說有些是逆起的,例如《嘍羅》;有些是順起的,例如《嵐生同嵐生太太》;有些是以議論引起來的,例如《第四》;有些是以一封信引起來的,例如《男子須知》。他雖然寫了許多篇短篇小說,差不多每篇都有一個新結(jié)構(gòu),不使讀者感到單調(diào)與重復(fù),其組織力之偉大,果然值得贊美。而且每篇小說結(jié)束時,必有一個“急劇轉(zhuǎn)變”
(a quick turn)。像《虎雛》那篇,他所收養(yǎng)教育的聰明小兵終于逃走;《夜》那篇,隱居老人開房示人以死婦尸體;《牛》那篇,牛大伯的牛被拉夫者拉去;《冬的空間》那篇,X女士之投海;《入伍后》那篇,二哥之被仇人支解;《嵐生同嵐生太太》那篇,太太聞女校學(xué)生燙頭發(fā)出而擲其火酒瓶……全篇文字得這樣一結(jié),可以給人一個出乎意外的感想,一個愉快的驚奇。
第二,句法短峭簡練,富有單純的美。聽說沈氏常以此自夸,則這種文筆之造成,一定是他有意的努力。如《我的小學(xué)教育》自述小時生活道:“正月,到小教場去看迎春;三月間,去到城頭放風(fēng)箏;五月,看劃船;六月,上山捉蛐蛐,下河洗澡;七月,燒包;八月,看月;九月登高;十月打陀螺;十二月扛三牲盤子上廟敬神;平常曰子,上學(xué),買菜,請客,送喪。”這似由一首舊式兒歌變化而來,句法則似《月令》。舉此一例可概其余了。
第三,造語新奇,有時想入非非,令人發(fā)笑。像“這個人那時正從山西過北京,一個又體面又可愛的人物,在×××最粗糙的比喻上,說那個人單是拿他的臉或者一張口,或者身上任何一部分放到當(dāng)鋪中去也很容易質(zhì)到一筆大數(shù)目款項。”(《第四》)“因為好的天氣,是不比印子錢可以用息金借來的。”(《牛》)“人家的憐憫,雖不一定比送禮物來得不慷慨,卻實在比禮物還無用的一種東西。”(《爹爹》)諸如此類的言語,沈氏作品中幾于俯拾即是,不必具引。別說這是容易,一個性靈尚未被舊文學(xué)格式壓扁和窒死的人才能有這樣自由的想象,才能作這樣有趣的譬喻。
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缺點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首為過于隨筆化。他好像是專門拿EssayConter的筆法來寫小說的。他曾自己解釋道:“從這一小本集子上看,可以得一結(jié)論,就是文章更近于小品散文,于描寫雖同樣盡力,于結(jié)構(gòu)更疏忽了。照一般說法,短篇小說的必需條件所謂‘事物的中心’、‘人物的中心’、‘提高’或‘拉緊’,我全沒有顧到。也像有意這樣做,我只平平的寫去,到要完了就止,事情完全是平常的事情,故既不夸張,也不剪裁的把它寫下去了……我還是沒有寫過一篇一般人所謂的小說的小說,是因為我愿意在章法外接受失敗,不想在章法內(nèi)得到成功。”(《石子船跋》)本來用隨筆體裁寫故事,在法文有所謂“Conte”①者之一體。如佛郎士《我友之書》(LeLiverdemonami)
,都德的《磨坊尺牘》(LesLettresdemonmoulin)、《曰曜故事》(LescontesduLundi)就是這類文章,這與小說(Novel)
是大有分別的。沈氏原是個“說故事的人”,用Conte體裁來寫故事亦未嘗不可,不過篇篇如此,也就有些討厭了。
次則用字造句,雖然力求短峭簡煉,描寫卻依然繁冗拖沓。有時累累數(shù)百言還不能達(dá)出“中心思想”。有似老嫗談家常,叨叨絮絮,說了半天,聽者尚茫然不知其命意之所在;又好像用軟綿綿的拳頭去打胖子,打不倒他的痛處。他用一千字寫的一段文章,我們將它縮成百字,原意仍可不失。因此他的文字不能像利劍一般刺進(jìn)讀者的心靈,他的故事即寫得如何悲慘可怕,也不能在讀者腦筋里留下永久不能磨滅的印像。在這一點上他與王統(tǒng)照初期作風(fēng)倒有相象處。據(jù)趙景深說,王統(tǒng)照的文字“都是經(jīng)過若干次的修改和錘煉的”,然而我們讀了他的《春雨之夜》,《黃昏》,《一葉》等作只覺得它們“肉多于骨”,只覺得它們重復(fù),瑣碎,令人厭倦。世上如真有“文章病院”的話,王統(tǒng)照的文字應(yīng)該割去二三十斤的脂肪,沈從文的文字則應(yīng)當(dāng)抽去十幾條使它全身松懈的懶筋。作者寫文字時信筆揮灑毫不著急,思想到了哪里,他的筆鋒也就到了哪里。不幸他的思想是有些夾雜不清的,所以文字的體裁也就不能十分精醇爽利。
作者雖未曾受過高深的教育,未曾讀過多少書,然而他有像英國哲學(xué)家斯賓塞磁石一般善于吸收的頭腦,野貓一般善于偵伺的眼光。那怕在一個平凡人生經(jīng)驗上,一篇書上,一句普通朋友談話上,都可以找到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似乎世間沒有一件事一件東西不足融化而為他寫作的題材的。有時他的靈感從什么地方得來,我們都可以清楚知道,不過叫我們?nèi)憛s寫不出來。他自己說能在一件事上發(fā)生五十種聯(lián)想(《阿麗思中國游記自序》),大約不是一句夸誕的話。為了他有這樣能力,所以拼命大量生產(chǎn),拼命將醞釀未曾成熟的情感,觀察未曾明晰的對象,寫成文章。有時甚至不惜捏造離奇古怪不合情理的事實來吸引讀者的興趣,像《都市一婦人》和《醫(yī)生》簡直寫成了一篇低級趣味的Romance①,他文章的輕飄,空虛,浮泛等病均由此而起。這時候他過強的想象力變成了他天才的障礙,左右逢源的妙筆也變成他寫作技巧的致命傷了。我常說沈從文是一個新文學(xué)界的魔術(shù)家。他能從一個空盤里倒出數(shù)不清
的蘋果雞蛋;能從一方手帕里扯出許多紅紅綠綠的緞帶紙條;能從一把空壺里噴出灑
灑不窮的清泉;能從一方包袱下變出一盆烈焰飛騰的大火,不過觀眾在點頭微笑和熱烈鼓掌之中,心里總有“這不過玩手法”的感想。沈從文之所以不能如魯迅,茅盾,葉紹鈞,丁玲等成為第一流作家,便是被這“玩手法”三字決定了的!
但是作者的天才究竟是可贊美的。他的永不疲乏的創(chuàng)作力尤其值得人驚異。只要他以后不濫用他過多的想象力,將作品產(chǎn)量節(jié)制一點,好好去收集人生經(jīng)驗,細(xì)細(xì)磨琢他的文筆,還有光明燦爛的黃金時代等著他在前面!
原載《文學(xué)》,1934年9月,第3卷第3期
http://culture.163.com/editor/020129/020129_58532.html
http://hi.baidu.com/zz%B5%C4%D3%A1%BC%C7/blog/item/b4ec30c70219a7ded100602e.html
這里有
《邊城》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jì)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fēng)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qū)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yōu)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fēng)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對沈從文的作品�0�0邊城�0�3的評價,求原創(chuàng)
現(xiàn)在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fēng)情的鐘愛,讀出了當(dāng)?shù)氐娜藗兗儤愠嗾\,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xiàn)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yuǎn)遠(yuǎn)地眺望著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
分析邊城的文學(xué)特征
用人物象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沖突的思考與隱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評論此文:1、從邊城中體現(xiàn)的人性美的角度,這個是很多論文作品研究的方向 2、從邊城中蘊含的悲劇意識的角度 3、從邊城中的意象,...
批評家劉西渭如何評價邊城
在《邊城》中,沈從文更多表現(xiàn)的是對人性美的追求,這是基于自然美基礎(chǔ)上的更高形式的美。是通過一系列美好的人生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正如批評家劉西渭所說:“這些可愛的人物,各自有一個厚道然而簡單的靈魂,生息在田野晨陽的空氣里。他們心口相應(yīng),行為思想一致。他們是壯實的,沖動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
邊城簡介及評價
而且,這母女二人被安排在順順家吊腳樓上“兩個最好的窗口”——1 老船夫自然明白一座碾坊對翠翠的威脅:“十六歲姑娘多能干,將來誰得她誰福氣!”NYk “有什么福氣?又無碾坊作陪嫁,一個光人!” 為了翠翠的幸福,老船夫愿意讓翠翠自己作主,因此沒有直接答應(yīng)天保的提親。待天保~ 4v 明白儺送也愛翠翠,同意儺送提出的...
沈從文《邊城》賞析!!!
沈從文非常重視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緒對于創(chuàng)作的作用,認(rèn)為“真正搞文學(xué)的人都必須懂得‘五官并用’不是一句空話”,作家應(yīng)“習(xí)慣于情緒體操”③沈從文的小說常常直截地把主體情緒投注到人象和物象之中,使之帶上鮮明的情緒色彩;或者借助于記“夢”和象征曲折地表達(dá)主體的情感評價,釀造濃郁的抒情性。《邊城》中的人物和環(huán)境都...
分析沈從文小說《邊城》的主題思想和藝術(shù)特色
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jié)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yīng)和,實在太美麗了。這些景物寫出了邊城的清幽、秀麗和寧靜,是一個原始的純凈的大自然的再現(xiàn)。從這里,我們看到了邊城清麗明凈的自然美。沈從文如此著力于邊城的自然景物,其中一個重要的意圖,就是以自然的明凈狀寫湘西人心靈之明凈。
名人對《邊城》的評價
回答:“書籍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這些名人名言都告訴我們讀好書的重要性。《邊城》就是一部很耐人尋味的作品,讀了這本書,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 邊城茶峒位于湘川黔三省交界處。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鄉(xiāng)土氣息很重,今年五一,我有幸去鄉(xiāng)村游玩,參觀了原始森林,體驗了農(nóng)家...
沈從文的《邊城》好在哪里?
關(guān)于《邊城》的主旨,用沈從文自己的話說就是,“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邊城》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dá)了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種寧靜的生活若和當(dāng)時動蕩的社會相對比,...
求沈從文《邊城》的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
一\\藝術(shù)特色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jì)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fēng)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解讀沈從文的邊城的幾個角度
而天保與儺送對翠翠的愛,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表達(dá)。天保的愛,如夏日的暴雨,熾熱而猛烈;而儺送的愛,則如秋日的陽光,溫暖而持久。兄弟倆的情感,如同兩股交織的溪流,匯聚成一條更為壯麗的河流。邊城人的愛,不僅僅局限于男女之情,更是鄰里間的互助與關(guān)愛。在翠翠家的土屋里,爺爺總是熱情地...
相關(guān)評說:
古藺縣圓柱: ______[答案] 《邊城》沈老,豐富的心境;邊城,超然的世界. 《我的空中樓閣》恬靜的心靈;絕塵的樓閣. 《赤壁賦》當(dāng)年,赤壁烽火;今朝,東坡醉賦. 《將進(jìn)酒》追憶陳王宴平樂;乃看詩仙醉豪情.
古藺縣圓柱: ______ 沒有什么不好的 這也是尋求安慰的一種 對身體沒有影響的 不用擔(dān)心
古藺縣圓柱: ______ 南寧口碑較好,排名靠前的干部診療科醫(yī)院有:南寧廣西中醫(yī)一附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寧廣西人民醫(yī)院
古藺縣圓柱: ______[答案] .恩 老船夫覺得翠翠能嫁到一個好人家 很是欣慰 但是 聽到說是要為翠翠唱歌 就想到了翠翠的父母 翠翠的父母也是通過對對歌愛上彼此的 翠翠的母親愛上了一個軍官 最后生下翠翠后 夫妻兩個都死了 悲劇收場 而 老船夫知道翠翠喜歡的事老二 就想到...
古藺縣圓柱: ______[答案] 塞外邊城的城門關(guān)閉,原野上牛馬成群,幾代人生活安寧,連犬狗的吠叫警醒聲都不曾聽到了,老百姓也不用拿起武器去打仗. 漢朝與匈奴兩國和平共處.匈奴人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樂業(yè).展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使北方出現(xiàn)了幾十年的安定局面,...
古藺縣圓柱: ______[答案] 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guān)心備至,她情竇初開.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儺送遠(yuǎn)去后,她矢志不渝地等著心上人歸來,表現(xiàn)了她對愛的執(zhí)著.
古藺縣圓柱: ______ (3)中性皮膚:這類皮膚是最容易護理,一般選一些泡沫型洗面奶就可以了
古藺縣圓柱: ______ “書籍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這些名人名言都告訴我們讀好書的重要性.《邊城》就是一部很耐人尋味的作品,讀了這本書,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 邊城茶峒位于湘川黔三省交界處.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鄉(xiāng)...
古藺縣圓柱: ______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nóng)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里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于畫外的人永遠(yuǎn)充滿向往. 唐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古藺縣圓柱: ______ 《邊城》:沈從文的審美理想和執(zhí)著追求 沈從文的審美追求:(1)以“鄉(xiāng)下人”與“城里人”的雙重經(jīng)歷和審美眼光,謳歌湘西自然淳樸的民風(fēng),諷刺都市生活的糜爛、人性的扭曲.(2)作品遠(yuǎn)離時代和社會政治現(xiàn)實,執(zhí)著地表現(xiàn)湘西邊城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