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蒙恬列傳原文及翻譯
史記蒙恬列傳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nèi)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余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周公旦負(fù)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曰:‘王未有識,是旦執(zhí)事。有罪殃,旦受其不祥。’乃書而藏之記府。
可謂信矣。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于楚。成王觀于記府,得周公旦沈書,乃流涕曰:‘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今恬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亂,內(nèi)陵之道也。
夫成王失而復(fù)振則卒昌;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則國亡。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察于參伍,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將以諫而死,愿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使者曰:“臣受詔行法于將軍,不敢以將軍言聞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dāng)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馀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zi6*殺。
太史公曰: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筑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故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療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qiáng)諫振百姓之急養(yǎng)老存孤務(wù)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
譯文: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陽周,命令蒙恬說:“您的罪過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牽連到您。”蒙恬說:“從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孫,為秦國累積大功,建立威信,已經(jīng)三代了。如今我?guī)П嗳f,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勢力足夠叛亂。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jié)義,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寵。從前周成王剛剛即位,還不能完全脫離襁褓,周公旦背負(fù)著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見,終于平定了天下。
到周成王病情嚴(yán)重得很危險的時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祈禱說:‘國君年幼無知,這都是我當(dāng)權(quán)執(zhí)政,若有罪過禍患,應(yīng)該由我承受懲罰。’就把這些禱祠書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里,這可以說是非常誠信了。到了成王能親自治理國家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已經(jīng)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要發(fā)生大的變故。’
成王聽了,就大發(fā)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國。成王到檔案館審閱檔案,發(fā)現(xiàn)周公旦的禱告書,就流著眼淚說:‘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呢!’殺了造謠生事的那個大臣,請周公旦回歸。所以《周書》上說:‘一定要參差交互地多方詢問,反復(fù)審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沒有二心,而事情最終落到這樣的結(jié)局,這一定是謀亂之臣叛逆作亂、欺君罔上的緣故。
周成王犯有過失而能改過振作,終于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guān)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終落個身死國亡。所以我說犯有過失可以改正振作,聽人規(guī)勸可以察覺警醒,參互交錯地審察,是圣明國君治國的原則。大凡我說的這些話,不是用以逃避罪責(zé),而是要用忠心規(guī)勸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慮地找到應(yīng)遵循的正確道路。”
使者說:“我接受詔令對將軍施以刑法,不敢把將軍的話轉(zhuǎn)報皇上聽。”蒙恬沉重地嘆息說:“我對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沒有過錯就處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說:“我的罪過本來該當(dāng)死罪啊。起自臨洮接連到遼東,筑長城、挖壕溝一萬余里,這中間能沒有截斷大地脈絡(luò)的地方嗎?這就是我的罪過了。”于是吞下毒藥zi6*殺了。
太史公說:我到北方邊境,從直道返回,沿途實地觀察了蒙恬替國修筑的長城和邊塞堡壘,挖掘山脈,填塞深谷,貫通直道,本來就是不重視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國剛剛滅掉其他諸侯的時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創(chuàng)傷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為名將,不在這時候盡力諫諍,賑救百姓的急難,恤養(yǎng)老人,撫育孤兒,致力從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規(guī)模地修筑長城,他們兄弟遭到殺身之禍,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嗎?哪里是什么挖斷地脈的罪過呢?
史記蒙恬列傳原文及翻譯
太史公曰: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筑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故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療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qiáng)諫振百姓之急養(yǎng)老存孤務(wù)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譯文: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陽周,命令蒙恬說:“您...
史記蒙恬列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 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 七城。始皇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作置東郡。 始皇七年,蒙驁卒。驁子曰武...
求史記蒙恬列傳原文及翻譯
太史公說:我到北方邊境,從直道返回,沿途實地觀察了蒙恬替國修筑的長城和邊塞堡壘,挖掘山脈,填塞深谷,貫通直道,本來就是不重視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國剛剛滅掉其他諸候的時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創(chuàng)傷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為名將,不在這時候盡力諫諍,賑救百姓的急難,恤養(yǎng)老人,撫育孤兒,致力從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翻譯
蒙恬,其祖籍為齊國。祖父蒙驁,于秦昭王時期從齊國入秦,官至上卿。秦莊襄王時期,蒙驁率軍攻打韓國,收復(fù)成皋、滎陽,設(shè)立三川郡。莊襄王二年,蒙驁攻趙,得三十七城。秦始皇三年,蒙驁攻韓,得十三城。始皇五年,蒙驁攻魏,得二十城,設(shè)東郡。始皇七年,蒙驁逝世。蒙驁之子蒙武、孫蒙恬。蒙恬曾負(fù)責(zé)...
翻譯:食不口,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_百度...
翻譯: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dān)心人或狗驚擾。原文片段: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xué)帝王之術(shù)...
蒙恬列傳中 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翻譯
所以我說犯有過失可以改正振作,聽人規(guī)勸可以察覺警醒振者,救也 追問 愿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翻譯 回答 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慮地找到應(yīng)遵循的正確道路。 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慮地找到應(yīng)遵循的正確道路。前面那句的“故”也可能是所以的意思 追問 哦哦 回答 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慮地找到應(yīng)遵循的正確道路...
蒙恬者文言文閱讀
史記蒙恬列傳【原文】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驁攻趙,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五年,蒙驁攻魏,取二十城,作置東郡。始皇七年,蒙驁卒。驁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嘗書...
秦二世元年七月……翻譯成白話文。
司馬遷在“史記·蒙恬列傳”說:“趙高誰屬于各個兄弟失和也趙高昆幾個人,都出生深藏宮中,他的母親是刑戮,年齡弱旅秦問高強(qiáng)度,通過對監(jiān)獄法,舉以為車內(nèi)政府作出“趙之毅的”垓谷從考“卷11”照高瞄準(zhǔn)復(fù)仇“的文章說:”。高照諸公子,痛秦摧毀了他們的國家,誓言要神復(fù)仇殺秦...兒子了他們的...
學(xué)霸求翻譯
父親名韋湊,開元年間任太原尹。韋見素考中科舉。景龍年間,出仕相王府參軍,歷任衛(wèi)佐、河南府倉曹。為父親守喪,服喪期滿,任命為大理寺丞,襲封父親爵位彭城郡公。受牽連獲罪出任坊州司馬。召入朝任庫部員外郎,加朝散大夫,歷任右司兵部二員外、左司兵部二郎中,升任諫議大夫。天寶五年,充任江西、...
《送人之軍》古詩詞翻譯
送人之軍 作者:賀知章 常經(jīng)絕脈塞,復(fù)見斷腸流.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注釋】①絕脈塞:指長城險塞.《史記·蒙恬列傳》謂恬“筑長城,因地形,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馀里”;秦二世賜死,恬曰:“恬罪固當(dāng)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
相關(guān)評說:
天柱縣公法: ______ 《史記·蒙恬列傳
天柱縣公法: ______ 《神話》中的“蒙毅”確有其人(史記中有記載)- - 以下出自<<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驁...
天柱縣公法: ______ D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獲取材料信息和運(yùn)用所學(xué)知識的能力.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正是對秦“直道”的描述,D項符合要求.B項“五尺道”,強(qiáng)調(diào)統(tǒng)一道路的寬度.
天柱縣公法: ______ 漢如秦制,軍隊嚴(yán)格地控制在皇帝手中,皇帝是實際的最高統(tǒng)帥.丞相(高帝 時短期... 如《史記 ?蒙恬列傳》記:秦二世胡亥在以偽詔逼死蒙恬的監(jiān)軍公子扶蘇和將大將蒙...
天柱縣公法: ______[選項] A. 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 為了加強(qiáng)北部邊防而修筑的直道 C. 為征服嶺南而修筑 D. 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
天柱縣公法: ______ 蒙括列舉周公旦輔助周成王的故事,首要的用意是:為了明志,并隱喻蒙括一身,乃至整個家族同周公效忠周成王一樣,都是效忠秦王的,決不做會做背叛秦王的事.同時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向使者說明,秦二世指責(zé)蒙括有罪是冤情,由此而請使者替他向秦二世陳述冤情.
天柱縣公法: ______[答案] 蒙括列舉周公旦輔助周成王的故事,首要的用意是:為了明志,并隱喻蒙括一身,乃至整個家族同周公效忠周成王一樣,都是效忠秦王的,決不做會做背叛秦王的事.同時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想向使者說明,秦二世指責(zé)蒙括有罪是冤情,由此而請使者...
天柱縣公法: ______ 在《史記 蒙恬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話: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nèi)史.秦已并天 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 洮,至遼東,延袤萬馀里.於是渡河,據(jù)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馀年,居 上郡.是時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 出則參乘,入則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nèi)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 爭焉. 這段話告訴我們,蒙毅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不是將軍,而是文臣,給秦始皇提供參謀的一個人.
天柱縣公法: ______ 萬里長城,這一偉大防御工程所經(jīng)行的地區(qū)情況十分復(fù)雜,既有巍峨群山,滔滔大河... 戰(zhàn)國時,魏國的長城是軍隊所修筑.又據(jù)《史記·蒙恬列傳》載:秦始皇北逐匈奴悉收...
天柱縣公法: ______ 虎山長城:明長城的東端起點. 山海關(guān):山海關(guān)控制著由北京通往東北的要沖——遼西走廊,位于燕山東段與渤海之間的狹長地帶,是明長城東部第一座關(guān)口,有“天下第一關(guān)”之稱. 嘉峪關(guān):嘉峪關(guān)位于祁連山與龍首山之間的狹窄隘口,控制河西走廊,始建于明代,為明長城最西端關(guān)口,有“天下第一雄關(guān)”之稱. 玉門關(guān) 陽關(guān) 雁門關(guān):雁門關(guān)高踞在的九塞之一的雁門山上,扼守山西南北交通要沖,切斷了塞北高原通向山西及華北平原的一條重要通道. 水關(guān) 黃崖關(guān) 八達(dá)嶺 居庸關(guān) 慕田峪 金山嶺長城 大境門 寧夏古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