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別原文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鄉(xiāng)為樂土,安敢尚盤桓。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敘事 , 戰(zhàn)爭惜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四野的戰(zhàn)爭還沒得到安平,我已經(jīng)老了卻得不到安寧。
子孫們在戰(zhàn)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茍全。
扔掉拐杖出門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
慶幸牙齒完好胃口還不減,悲傷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zhàn),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
聽到老伴睡路上聲聲哀喚,嚴(yán)冬臘月仍然是褲薄衣單。
明知道死別最后一次見面,貧賤夫妻怎么不憐她饑寒。
今朝離去永不能回返家園,猶聽她再三勸我努力加餐。
土門關(guān)深溝高壘防守堅嚴(yán),杏園鎮(zhèn)天險足恃偷渡實難。
形勢變不比當(dāng)年鄴城之戰(zhàn),縱然是死去時間也有寬限。
人生世上都有個離合悲歡,哪管你饑寒交迫衰老病殘!
想以前少壯年 *** 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躕長吁短嘆。
普天下應(yīng)征入伍戒備森嚴(yán),戰(zhàn)爭的烽火已彌漫了崗巒。
尸骸積山一草一木變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紅遍。
戰(zhàn)火遍地何處覓人間樂園,勤王殺敵又豈敢猶豫盤桓。
毅然地拋棄茅棚奔赴前線,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斷肺肝!
賞析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zhàn)爭中,唐軍于鄴城兵敗之后,朝廷為防止叛軍重新向西進擾,在洛陽一帶到處征丁,連老翁老婦也不能幸免。《垂老別》就是抒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苦情。
一開頭,詩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寧靜”的時代的動亂氣氛中,讓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語勢低落,給人以沉郁壓抑之感。他慨嘆著說:“子孫都已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剩下我這個老頭,又何必一定要茍活下來!”話中飽蘊著老翁深重的悲思。戰(zhàn)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線,于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顫巍巍地跨出了家門。“投杖出門去”,筆鋒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個深明大義的老人,他知道在這個多難的時代應(yīng)該怎樣做。但是他畢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戰(zhàn)士看到這番情景,不能不為之感嘆唏噓。“同行為辛酸”,就勢跌落,從側(cè)面烘托出這個已處于風(fēng)燭殘年的老翁的悲苦命運。“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牙齒完好無缺,說明還可以應(yīng)付前線的艱苦生活,表現(xiàn)出老翁的倔強;骨髓行將榨乾,又使他不由得悲憤難已。這里,語氣又是一揚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內(nèi)心復(fù)雜的矛盾和變化。“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作為男子漢,老翁既已披上戎裝,那就義無反顧,告別長官慷慨出發(fā)了。語氣顯得昂揚起來。
接下去,就出現(xiàn)了全詩最扣人心弦的描寫:臨離家門的時候,老翁原想瞞過老妻,來個不辭而別,好省去無限的傷心。誰知走了沒有幾步,迎面卻傳來了老妻的悲啼聲。他唯一的親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襤褸的單衫正在寒風(fēng)中瑟瑟抖動。這突然的發(fā)現(xiàn),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緊縮起來。接著就展開了老夫妻間強抑悲痛、互相愛憐的催人淚下的心理描寫:老翁明知生離就是死別,還得上前去攙扶老妻,為她的孤寒無靠吞聲飲泣;老妻這時已哭得淚流滿面,她也明知老伴這一去,十成是回不來了,但還在那里啞聲叮嚀:“到了前方,你總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這一小節(jié)細膩的心理描寫,在結(jié)構(gòu)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惻、愁腸寸斷、難舍難分的情狀,刻畫得入木三分。正如吳齊賢《杜詩論文》所說:“此行已成死別,復(fù)何顧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傷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猶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為詩人把“傷其寒”、“勸加餐”這類生活中極其尋常的同情勸慰語,分別放在“是死別”、“必不歸”的極不尋常的特定背景下來表現(xiàn)。再加上無可奈何的“且復(fù)”,迥出人意的“還聞”,層層跌出,曲折狀寫,便收到了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
“土門”以下六句,用寬解語重又振起。老翁畢竟是堅強的,他很快就意識到必須從眼前凄慘的氛圍中掙脫出來。他不能不從大處著想,進一步勸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這次守衛(wèi)河陽,土門的防線還是很堅固的,敵軍要越過黃河上杏園這個渡口,也不是那么容易。情況和上次鄴城的潰敗已有所不同,此去縱然一死,也還早得很哩!人生在世,總不免有個聚散離合,哪管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這些故作通達的寬慰話語,雖然帶有強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飾老翁內(nèi)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亂世的真情,多少能減輕老妻的悲痛。“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輕時候度過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嘆了一陣。情思在這里稍作頓挫,為下文再掀波瀾,預(yù)為鋪墊。
“萬國”以下六句,老翁把話頭進一步引向現(xiàn)實,發(fā)出悲憤而又慷慨的呼聲:“睜開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處都是征戰(zhàn),烽火燃遍了山岡;草木叢中散發(fā)著積尸的惡臭,百姓的鮮血染紅了廣闊的山川,哪兒還有什么樂土?我們怎敢只想到自己,還老在那里躊躇徬徨?”這一小節(jié)有兩層意思。一是逼真而廣闊地展開了時代生活的畫面,這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實寫照。他告訴老妻:人間的災(zāi)難并不只是降臨在他們兩人頭上,言外之意是要想開一些。一是面對兇橫的敵人,他們不能再徘徊了,與其束手待斃,還不如撲上前去拼一場。通過這些既形象生動又概括集中的話語,詩人塑造了一個正直的、豁達大度而又富有愛國心的老翁形象,這在中國詩史上還不多見。從詩情發(fā)展的脈絡(luò)來看,這是一大振起,難舍難分的局面終將結(jié)束了。
“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訣別離去的時候,老翁突然覺得五臟六腑內(nèi)有如崩裂似的苦痛。這不是尋常的離別,而是要離開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的家鄉(xiāng)。長期患難與共、冷暖相關(guān)的親人,轉(zhuǎn)瞬間就要見不到了,此情此景,老翁難以承受。感情的閘門再也控制不住,淚水匯聚成人間的深悲巨痛。這一結(jié)尾,情思大跌,卻蘊蓄著豐厚深長的意境:獨行老翁的前途將會怎樣,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將否陷入絕境,倉皇莫測的戰(zhàn)局將怎樣發(fā)展變化,這一切都將留給讀者去體會、想像和思索。
這首敘事短詩,并不以情節(jié)的曲折取勝,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畫見長。詩人用老翁自訴自嘆、慰人亦即 *** 的獨白語氣來展開描寫,著重表現(xiàn)人物時而沉重憂憤、時而曠達自解的復(fù)雜的心理狀態(tài);而這種多變的情思基調(diào),又決定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層次,于嚴(yán)謹(jǐn)整飭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緣情宛轉(zhuǎn)之妙。
創(chuàng)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杜甫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圣心事能察,增廣陳厥誠。黃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唐代·賀知章《唐禪社首樂章·順和》唐禪社首樂章·順和
至哉含柔德,萬物資以生。常順稱厚載,流謙通變盈。
圣心事能察,增廣陳厥誠。
黃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寫景 , 敘事抒情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凄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fā)。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宋代·韓元吉《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好事近·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凄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fā)。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fā)。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 宋詞精選 , 愛國 , 敘事抒情太守耀清威,乘閑弄晚暉。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箭逐云鴻落,鷹隨月兔飛。不知白日暮,歡賞夜方歸。——唐代·李白《觀獵》
觀獵
太守耀清威,乘閑弄晚暉。江沙橫獵騎,山火繞行圍。
箭逐云鴻落,鷹隨月兔飛。
不知白日暮,歡賞夜方歸。 敘事
杜甫垂老別原文及賞析
四郊未寧靜, 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 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 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 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此去必不歸, 還聞勸加餐。土門壁甚堅, 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 縱死時猶寬。 人生有離合, 豈擇...
垂老別原文及翻譯
原文:垂老別杜甫〔唐代)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男兒既介胃,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人生有離...
垂老別原文及翻譯注音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zǐ sūn zhèn wáng jìn , yān yòng shēn dú wán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tóu zhàng chū mén qù , tóng xíng wèi xīn suān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xìng yǒu yá chǐ cún , suǒ bēi gǔ suǐ gān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nán...
杜甫的三吏三別的原文是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別的原文如下: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詳細解釋:杜甫的三吏三別是其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經(jīng)典之作,反映了唐朝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三吏: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首古詩。這些詩作于唐朝安史之...
《三吏三別》原文是什么?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乾.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憶昔少壯日,...
三吏三別原文
三別原文:《新婚別》君不見新婚今夜喜臨門,卻聞新婚今夜別離聲。離家門前勸夫一句苦言語,淚濕羅衣無自惜。《無家別》與《垂老別》原文略。 這些詩歌描繪了戰(zhàn)爭背景下人民的苦難生活與離別之情。其中,“三吏”反映了戰(zhàn)爭對社會秩序和人性的沖擊,“三別”則深刻反映了戰(zhàn)爭中百姓面臨的生死離別和艱難...
垂老別全文
所悲骨髓干。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fù)傷其寒。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人生有離合,豈擇衰老端。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鄉(xiāng)為樂土 ...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您好,現(xiàn)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杜甫三吏三別原文,杜甫三吏三別原文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杜甫“三吏,三別”三吏是《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三別是《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2、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三吏三別原文
1)“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2)“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二、原文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杜甫 三吏 三別
《垂老別》譯文:四野硝煙真叫人一刻不安,在這風(fēng)燭殘年卻棲身無處。 子孫們在戰(zhàn)場上盡都殉難,兵荒馬亂又何需老命茍全。 扔掉拐杖出門去拼搏一番,一路的人也為我流淚辛酸。 慶幸的牙齒完好胃口不減,悲傷的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兒既披戴盔甲從戎征戰(zhàn),也只好長揖不拜辭別長官。 老伴聞?wù)f睡路上聲聲哀喚,嚴(yán)冬...
相關(guān)評說:
韶山市非主: ______ 垂老別四處都彌漫著戰(zhàn)火的硝煙,實在是叫人無法靜下心來,老翁已經(jīng)十分老了卻得不到安寧.前幾天村中來了信,他才知道自己的子孫們早已在戰(zhàn)場上犧牲了.老翁痛不欲生,心想:“現(xiàn)在只剩下了我這個年邁的老人,在這兵荒馬亂的地方,...
韶山市非主: ______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 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 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 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 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一作卻)見骨, 天地終無情...
韶山市非主: ______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guān)吏》 三別:《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韶山市非主: ______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
韶山市非主: ______ ①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②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韶山市非主: ______ 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jié)發(fā)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yǎng)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
韶山市非主: ______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guān)吏》 三別:《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韶山市非主: ______ 三吏 《新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杜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2,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
韶山市非主: ______[答案] 杜甫“三吏,三別”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 羅襦不復(fù)施,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
韶山市非主: ______ 《垂老別》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 男兒既介胄,長揖別上官. //這一段是《垂老別》的緣起和序幕.是下文老夫老妻生離死別這一出悲劇的前奏. 老妻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