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的異同 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進行比較,
1、相同點
(1)都是記敘集會的序文。
(2)從形式上看,都屬于駢文,屬于記事抒情文。
2、不同點
《蘭亭集序》在形式上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而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名為‘序’,實為‘記’”,“記”屬“雜記類”,接近于現(xiàn)代所說的“記敘文”。
二、《蘭亭集序》和《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內(nèi)容上的異同
1、相同點
(1)二者從內(nèi)容上看,是記事抒情文。
(2)都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欣賞客觀的自然風(fēng)光,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2、不同點
(1)《蘭亭集序》的感情悲喜交織,即四喜四悲;而《桃花園序》以喜為主,暢敘與兄弟的歡聚暢游之情。
(2)由于時代環(huán)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在感情格調(diào)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高亢明朗。
王羲之感慨的是當(dāng)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短暫的,必然“終期于盡”,所以發(fā)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
而李白則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體現(xiàn)出作者由宴前的“悲”和“喜”的情感轉(zhuǎn)變,到宴會時產(chǎn)生的“極樂”情感的情緒變化過程。文中再現(xiàn)了對人生短暫的思考,良辰美景、天倫會樂的情境,營造了“風(fēng)雅”宴會的意境。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上的異同
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fēng)光,同是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huán)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于51歲,會稽內(nèi)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jīng)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tǒng)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dāng)權(quán)者無心北伐,只圖奢侈享樂。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盡,多崇尚老莊思想,清談玄理之風(fēng)極盛。李白的《桃花園序》大致是開元二十一年33歲時所作。當(dāng)時他雖然求官未得,暫時隱居于安陸,但身處開元盛世,對國家的興盛、個人的發(fā)展都抱有樂觀的期望。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
在感情格調(diào)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當(dāng)時過境遷之后,游賞之樂便成了陳跡,歡樂和生命總是暫短的,必然“終期于盡”,所以發(fā)出了“豈不痛哉”“悲夫”的慨嘆。
李白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他認為正因為人生短暫,才應(yīng)珍視生命,愛惜光陰,“秉燭夜游”。他覺得美景是春天對自己的恩賜,他感到能和兄弟們一同詠歌、高談、觀花、賞月并舉杯暢飲,乃是最大的樂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高亢明朗,情調(diào)自是不同。
從人生觀或者生命觀這方面來說,就個體而言,王羲之與李白都是積極入世的,但是就整個時代而言,魏晉人的就有些崇尚虛無,消極避世,遠遠不如唐人那樣從骨子里透出一種積極入世,渴望建功立業(yè),延續(xù)帝國盛世的人生觀了。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的異同
1、相同點 (1)都是記敘集會的序文。(2)從形式上看,都屬于駢文,屬于記事抒情文。2、不同點 《蘭亭集序》在形式上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而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名為‘序’,實為‘記’”,“記”屬“雜記類”,接近于現(xiàn)代所說的“記敘文”。二、《蘭亭集序》和《春夜宴從弟桃...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的異同是什么?
1、相同點 (1)都是記敘集會的序文。(2)從形式上看,都屬于駢文,屬于記事抒情文。2、不同點 《蘭亭集序》在形式上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而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名為‘序’,實為‘記’”,“記”屬“雜記類”,接近于現(xiàn)代所說的“記敘文”。《蘭亭集序》簡介:蘭亭序,又名《...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的異同
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在形式上的異同 同是記敘春日宴飲之樂,同是欣賞客觀的自然風(fēng)光,同是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但由于時代環(huán)境及作家個人身份、年齡的差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寫于51歲,會稽內(nèi)史任上。這時東晉王朝偏安江左已經(jīng)36年,在士族制度的統(tǒng)治下,社會矛盾重重,當(dāng)權(quán)者無心北伐,只...
比較《蘭亭集序》與《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感情上有何不同
相同:兩者都含有抒情的成分,而且抒情寓于敘事中。李白,王羲之的兩篇詩序皆是大手筆,句句順乎自然,情真意切。且都長于寫景,敘事。如王的“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李的“會桃李之芳園”王文“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李文則”群季俊秀,皆為惠連”王文”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李文則“開瓊筵...
對比《蘭亭集序》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回答:相同之處:都是記敘集會的序文; 不同之處: 1、作者:《蘭》是王羲之;《春》是李白; 2、前者的感情悲喜交織,即四喜四悲;而后者以喜為主,暢敘與兄弟的歡聚暢游之情。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有什么寫作手法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又名《春夜宴桃李園序》,是唐代詩人李白所著。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風(fēng)格,轉(zhuǎn)折自如的筆調(diào),記敘了作者與諸位堂弟在桃花園聚會賦詩暢敘天倫一事,慷慨激昂地表達了李白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此序以詩筆行文...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與蘭亭集序做比較
前者是贈序,后者是書序。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屬于哪一種序?
宴集序,這個和《蘭亭集序》是一樣的。李白雖然在宴會上也寫了詩,但這個序文不是單獨針對自己的詩,而是所有參會人員的詩。而王子安的《滕王閣序》雖然很長,但卻只是王勃詩《滕王閣詩》的序文,所以是詩序。
學(xué)習(xí)《春夜宴諸從弟桃花園序》,教師舉例闡釋“宴飲類文學(xué)作品的悲傷情調(diào)...
【答案】:C 知識點:對語文學(xué)科基礎(chǔ)知識中有關(guān)同主題同情感基調(diào)作品的理解。《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又名《春夜宴桃李園序》,是唐代詩人李白所著。李白與堂弟們在春夜宴飲賦詩,并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風(fēng)格,轉(zhuǎn)折自如的筆調(diào),記敘了作者與諸位堂弟在桃花園聚會賦詩暢敘天倫一事,慷慨激昂地...
中國古代10篇最美的古文,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王勃的《滕王閣序》則以其雄渾的氣勢和深邃的思考,展現(xiàn)了對人生、歷史和自然的感悟。這篇作品在駢體文的框架下,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命運的反思。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則以輕松愉快的筆觸,記錄了與親人相聚的歡樂時光。文中充滿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親情的珍惜,展現(xiàn)了李白灑脫豁達的...
相關(guān)評說:
康馬縣主動: ______ 一個是喜歡“靜”的人,一個是喜歡“躁”的人.前者“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后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性格乃至行為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兩者又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快樂的時候,得意忘形,感覺不到自己在悄悄地衰老,等對高興的事物感到了厭倦,感慨就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
康馬縣主動: ______ 《蘭亭集序》教與學(xué)知識點梳理 高存新 一、基本常識 1、 關(guān)于序、跋類文體 放在卷首為序,也稱前言;放在卷末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編者自己寫的,也有的是別人所寫.其內(nèi)容和作用,多為說明寫作或編寫的情況、目的,闡述某...
康馬縣主動: ______ 【寫作背景】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dāng)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一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后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一種文字,相當(dāng)于引言. 【作者簡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東晉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住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江州刺史、會稽內(nèi)史、右軍將軍等職.他書法精絕,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康馬縣主動: ______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① 唐·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②;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④.況陽春召我以煙景⑤,大塊假我以文章⑥.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⑦.群季俊秀⑧,皆為惠...
康馬縣主動: ______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① 唐·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②;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④.況陽春召我以煙景⑤,大塊假我以文章⑥.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⑦.群季俊秀⑧,皆為惠...
康馬縣主動: ______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① 唐·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②;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④.況陽春召我以煙景⑤,大塊假我以文章⑥.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⑦.群季俊秀⑧,皆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