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救友(文言文)
1. 文言文《司馬光救友》翻譯
《司馬光救友》
譯文: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神情嚴(yán)肅的象大人一樣,聽了別人講解,他非常喜歡。回家后再給家里人講,書中的主要意思他已經(jīng)完全理解。從這以后他如饑似渴的讀書以至于忘記饑寒冷暖。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個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別的孩子都嚇跑了,司馬光卻鎮(zhèn)靜地拿起一塊石頭猛擊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來,小孩因此的救。后來有人把這件事畫成畫在開封、洛陽一帶廣泛流傳。
一 1.庭——庭院 2.沒——落入 3.遽——鎮(zhèn)靜
二 1.眾皆棄之去——別的孩子都嚇跑了
2. 文言文< >譯文
司馬光破甕救友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手)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從此)手不釋(放下)書,至(甚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在)庭(院子),一兒登甕,足(指失足)跌沒(沉沒)水中,眾皆棄去(拋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擊甕破之(指代甕),水迸(涌出),兒得活。(選自《宋史》)
司馬光7歲的時候,就好象成年人一樣穩(wěn)重,聽到別人講述后,非常喜歡,放學(xué)后就自己講給家里人聽,對講述人的理解非常透徹,從此后就很喜歡看書,甚至連饑渴寒暑都毫不在意.和一群兒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里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郁悶,你這樣看不就行了?有差別的地方是傳本不一致的問題,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群兒戲于(在)庭(院子),一兒登甕,足(指失足)跌沒(沉沒)水中,眾皆棄去(拋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擊甕破之(指代甕),水迸(涌出),兒得活。(選自《宋史》)
和一群兒童在庭院里面玩耍,一個小孩爬大缸子,失足掉進缸里積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拿起石頭把缸子打碎,缸里的水流出來,小孩子得救了.
3. 司馬光救友文言文的解釋
1、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
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2、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元末·阿魯圖《宋史》
司馬光砸缸,著名歷史故事,發(fā)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擴展資料:
一、故事背景介紹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
司馬光字君實,陜川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xué)。據(jù)史書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聞名滿九州,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二、字詞注釋
1、生:長,長到。
2、凜然:穩(wěn)重的樣子。
3、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歲。
4、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5、至:至于,到達,甚至。
6、登甕:站在大缸上。甕:大缸。
7、去:離開。
8、迸:流出來。
三、人物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xué)家、散文家。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xué),尤喜《春秋左氏傳》。
從司馬光擊甕的事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告訴了我們做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同時也要向司馬光學(xué)習(xí)。原文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書不釋手,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宋史·司馬光傳》譯文:司馬光7歲...
相關(guān)評說:
呼蘭縣行星: ______[答案] 1、像 它 回家 了解 從此 放下 沒入 都 離開 拿 2、聞講《左氏春秋》,愛之.自是手不釋書. 3、“略”.
呼蘭縣行星: ______ 司馬光,宇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
呼蘭縣行星: ______ 司馬光破甕救友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手)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呼蘭縣行星: ______ 司馬光破甕救友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手)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
呼蘭縣行星: ______ 司馬光破甕救友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手)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即了(懂得)其大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從此)手不釋(放下)書,至(甚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在)庭(院子),一兒登甕,足(指失足)跌沒(沉沒)水中,眾皆棄去(拋下那小孩逃去了),光持(拿)石擊甕破之(指代甕),水迸(涌出),兒得活.(選自《宋史》)
呼蘭縣行星: ______ 司馬光,宇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
呼蘭縣行星: ______ 文中的“而”應(yīng)為“兒”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與一群小孩子同在庭院中嬉戲,其中一個孩子登上水缸的邊緣,立足不穩(wěn)跌入水缸中,水深沒過了孩子的頭,其他孩童都緊忙離開,只有司馬光用大石塊砸破了水缸,缸水四溢,那個落水的孩子于是得救了.
呼蘭縣行星: ______ 愛書救友贊揚了司馬光是一個勤奮好學(xué)、智慧和勇敢的人,在危險發(fā)生的時候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慌亂,而是理智的思考對策.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
呼蘭縣行星: ______ 你好,司馬光,宇君實,號迂叟,是北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當(dāng)時,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dān)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
呼蘭縣行星: ______ 司馬光破甕救友 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手)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撰),愛之(指代《左氏春秋》),退(回去)為家人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