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安《人間詞話》中的三大境界指的是哪三種? 王靜安--人間詞話
王國維認為治學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yè)者,首先要有執(zhí)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這自然是借題發(fā)揮,以小見大。那如果按原詞解,這幾句是情感堆積、蘊釀期,是對下文“望盡天涯路”一種鋪墊。喝酒的這個境界,是寒喧之后,剛數(shù)杯下肚,酒氣略微上升階段。此時,歡者更歡,愁者愈愁,不過,肚中縱有千番言語,表面上不大多“和風細雨”。灌水的這個階段是,剛剛“觸”網(wǎng)不久的菜鳥雛兒,打字不快,技術不懂,罵架不行,所以,不管論壇(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較“謙虛”,也不敢大動作灌水,還多是“新手上路,多多關照”之詞,顯得比較“禮貌”,比較“懂事兒”。然而,從“菜鳥雛兒”到“灌水專家”的心態(tài)與資格,也就在這個階段慢慢的成長起來了。
王的治學第二境界是說:“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后兩句詞,原詞是表現(xiàn)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若把“伊”字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yè),亦無不可。王國維則別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后悔。這當然又是王國維的高明之處。那么喝酒的這個境界則是酒至酣處,心雄萬丈、臉飛紅霞。此階段,飛觴杯交,頤指氣使,最來“感覺”的時候,嘴上豪言壯語:“干了!酒個嘛,水個嘛,喝個嘛,醉個嘛,倒個嘛,睡個嘛,干!”,“人生難得幾回醉”,“人生幾個秋,不醉不罷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語迭出,唾飛沫濺,一付一醉方休之氣勢。灌水到這個階段,“雛鳥”羽翼漸豐,鐵喙堅硬,已進化成“鷹隼”級別了,打字飛快,論壇、聊天室也論“混”了個“臉熟”了,靜時也還如處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模樣;動時則如脫兔,呀、哈、呵、嗎、拉、嚇,招式齊出,胡攪亂打,三峽決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架勢。
王的治學第三境界是說:“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后四句。梁啟超稱此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國維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他以此詞最后的四句為“境界”之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界。這雖不是辛棄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遠意,做學問、成大事業(yè)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復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能引伸這個方面來,王國維的高明自為必說。那么,喝酒的喝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個境界,那時的酒,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已經不在是酒,而在一種“精神”了,長歌當哭,狂醉似醒,繁華銷盡,浮躁漸去,李白的“斗酒詩百篇”,曹操的“人生幾何,對酒當歌”,這些精華,都出自這一境界。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鳳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籠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第二境界:柳永《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峨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認為這是追求學問的三種境界,從開始立定目標,然后開始奮發(fā)努力,最終獲得結果的過程。不過很多人都予以反駁,還是寧愿相信這些是訴說男女情愛之事的詞句,我也更愿意相信后者,不知樓主作何看法呢。
一~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國維《人間詞話》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是吧,我記得是三首詩,每首一個境界。辛棄疾的青玉案,晏殊的蝶戀花,還有柳三的鳳棲梧,記不太清了,你在查一下吧!
王靜安《人間詞話》中的三大境界指的是哪三種?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閑來無事,玩索大學問家之妙語,...
王維的“三大境界”指人生一定要什么
第一層境界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象征著一個人站在高處,展望遠方,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探求。第二層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表達了為了理想和所愛之人,愿意付出艱辛甚至犧牲自我的決心。第三層境界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意味著在經歷了長...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是哪三重境界?請列出原詩...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人生的三種境界。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深夜中獨自登高,眺望遠方,象征著立志追求大事業(yè)或大學問的開始。其次是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句詩表達了為了理想或所愛之人,不...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人生三大境界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立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立高樓,望盡天涯路”。這一境界以登高望遠為背景,描繪了人們在面對困境和迷茫時的...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是什么?
1、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昨夜的風非常的大,把綠色的樹葉都刮落了,用來形容當時局勢的動蕩不安,而作者也為自己的前途感覺堪憂,迷茫,所以才會獨上高樓,想要望盡天涯海腳,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實第一境界所說的就像是涉世未深的小孩,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但又感到很迷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境界是什么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1.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大境界”理論,這一理論深刻地描述了一個人在學術或事業(yè)上的成長歷程。2.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味著一個人在開始追求偉大事業(yè)或學問時,需要有高遠的視野和明確的目標。3.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
人間詞話 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指迷茫,因為我們不管干什么事,在開始對未來不明朗時,總是會迷茫、無奈、徘徊,總是會覺得未來難以琢磨。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指艱辛,因為經過了第一種境界后,會確定目標,然后就是苦苦的追求,一往無前的行進...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xiàn)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上有顯著成就,最著名的是《人間詞》與《人間詞話》,而境界也正是《人間詞話》所著力強調的。
人生三大境界的幾句詩是什么??
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提出了人生三大境界,這三種境界是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的必經之路。他指出,每個人若想有所成就,必須經歷這三種不同的人生階段。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這種境界,是指人在追求目標的初期,常常會感到孤獨和迷茫,仿佛站在高樓上,看不到前方的...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是什么
《人間詞話》的三種境界分別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間詞話》的內容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根據(jù)自己的藝術觀對古代詩詞的研究與賞析。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主要闡述了其境界...
相關評說:
卓尼縣公制: ______ 人生三大境界是王國維提出的一個說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間詞話》中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沒有登高望遠,無以確定有價值的探索目標. 沒有對目標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難以面對征程的漫長和艱辛. 沒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不會有瞬間的頓悟. 國學大師王國維精妙地以三句詞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繼而的執(zhí)著和最終的頓悟. 成功之道無出其右也. 關于王國維的這“三境界”妙論,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很多人也將其引申到其他很多領域,如企業(yè)管理,營銷,研發(fā)等,給人深刻的啟發(fā).
卓尼縣公制: ______ 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當時成年女性頭上帶的飾品.這里是指元宵夜梳妝打扮的女子 ...
卓尼縣公制: ______ 您好:晚清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不朽之作《人間詞話》中曾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學的三種境界或說是三個過程: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
卓尼縣公制: ______[答案]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 .此特借...
卓尼縣公制: ______[答案] 王國維《人間詞話》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卓尼縣公制: ______[答案]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卓尼縣公制: ______[答案]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yè)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