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三山五岳的詩句
1.關(guān)于三山五岳的詩詞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歸嵩山作 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游泰山六首 李白
其一
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
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
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口。
水急松聲哀。
北眺□嶂奇。
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
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銀臺。
天門一長嘯。
萬里清風(fēng)來。
玉女四五人。
飄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
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
棄世何悠哉。
其二
清曉騎白鹿。
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
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
卻掩青云關(guān)。
遺我鳥跡書。
飄然落巖間。
其字乃上古。
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
從師方未還。
其三
平明登日觀。
舉手開云關(guān)。
精神四飛揚(yáng)。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yuǎn)山。
憑崖覽八極。
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
綠發(fā)雙云鬟。
笑我晚學(xué)仙。
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
其四
清齋三千日。
裂素寫道經(jīng)。
吟誦有所得。
眾神衛(wèi)我形。
云行信長風(fēng)。
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
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yuǎn)山。
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
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
高飛向蓬瀛。
其五
日觀東北傾。
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
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
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
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云漢。
遠(yuǎn)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
五月雪中白。
終當(dāng)遇安期。
于此煉玉液。
其六
朝飲王母池。
暝投天門關(guān)。
獨(dú)抱綠綺琴。
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fēng)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fā)。
寂靜娛清暉。
玉真連翠微。
想象鸞鳳舞。
飄搖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
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
誤攀織女機(jī)。
明晨坐相失。
但見五云飛。
2.關(guān)于五岳的詩句誰知道
山--張岱 正氣蒼茫在,敢為山水觀? 陽明無洞壑,深厚去峰巒。
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盤。 危襟坐輿筍,知怖不知?dú)g。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衡山的詩句 勝跡冠吳中,有梅村詩句,衡山畫圖,坐對茶花思往事; 名流來日下,是豐沛故家,金張貴姓,好憑酒盞話升平。 華山題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七絕】 蓮華峰下鎖雕梁,此去瑤池地共長。
好為麻姑到東海,勸栽黃竹莫栽桑。 華山歌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五古】 洪壚作高山,元?dú)夤钠溟摇?/p>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guān)鑰。
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
丈夫無特達(dá),雖貴猶碌碌。 歸嵩山作 (王維·五言)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 登恒山 金·元好問 大茂維岳古帝孫,太樸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靈境在,奠位豈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躍,山界樓觀蒼煙屯 誰能借我兩黃鵠,長袖一拂元都門。
3.三山五岳
三山有幾種說法 一說 黃山 廬山 及雁蕩山 還有說是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另還有一種是佛教說法 說三山五岳本意并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名山 是指羅地干布和七宮.三山是指昆侖大軍的左中右三軍.五岳是指后遁的五宮.合之為八極天下 五岳 就是指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東岳泰山聳立在山東省中部,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陽盆地北緣的湘江之濱,西岳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縣,北岳恒山在山西省東北部,中岳嵩山屹立于河南省豫東平原西隅 “三山”又稱“三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載:“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從此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長恨歌”中,非常詼諧的說:“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
既然是仙山,“凡俗”之人哪能見到! 不愧為一代雄主的秦皇漢武,卻十分迷信神鬼,據(jù)記載,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嶗山望“蓬萊”、“瀛洲”。漢武帝也曾來嶗山,祀海求仙,以求“長生不老”。
至宋代,郡守朱處約在秦皇漢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萊閣,人們稱為“蓬萊仙閣”。古往今來又不知有多少名人慕名前往尋訪“仙跡”。
蘇東坡有詩曰:“東方云海空復(fù)空,群山出沒空明中”,仙跡是沒有的,一“空”而已。但這里的景色卻異常動人。
“五岳”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他們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帝王們?yōu)榱恕皥?bào)天之功”,常以雄偉險(xiǎn)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shè)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 封禪的理論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的齊、魯。
而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秦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
到了唐代,封禪活動更加頻繁。經(jīng)過封建帝王的大肆吹捧,五岳的地位更高了。
我國的名山不少,廬山、黃山、峨眉山名氣都不小,唯獨(dú)這五座山尊為“岳”,不是沒有道理。拿東、西、中三岳來說,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
五岳在我國雖不是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xiǎn)峻了。“詩經(jīng)”中有“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嵩高維岳,駿極于天”等詩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同時,由于受到當(dāng)時一些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對天下名山全面考察,當(dāng)然也就無法“擇優(yōu)錄取”了。 五岳劈地摩天,氣冠群倫。
千百年來,皇帝在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這里修行念經(jīng),善男信女在這里燒香許愿,名人雅客也喜歡在這里賦詩作畫,給五岳留下了眾多的人文遺跡,五岳更加有名了。難怪人們登五岳后,會發(fā)出“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慨嘆。
東岳泰山聳立在山東省中部,高接云天,巍峨陡峻,氣勢磅礴,最高峰為海拔1500多米,尊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不過他當(dāng)時所說的天下,僅限于魯國鄰近的幾個國家。
后人在泰山山頂上刻有“孔子小天下處”的碑碣,以示紀(jì)念。故登泰山,自古有“小天下”之說。
唐代詩人杜甫登臨泰山山頂后,寫下了“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據(jù)記載,歷代有七十二個帝王,都來過泰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陽盆地北緣的湘江之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0米。
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到過這里,山上散布著廟宇亭臺、石刻碑記等古跡,而且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獨(dú)秀”的美名。山腳下的南岳廟,始建于唐代,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西岳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縣。華山的雄險(xiǎn)居五岳之首。
“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如上天梯。游客到了“千尺幢”下“回心石”處,如無勇氣,便會回心轉(zhuǎn)意,望峰興嘆,悻悻而歸。
據(jù)說唐代的文人韓愈曾偕數(shù)人同游華山,登上蒼龍嶺時,只見下面萬丈深淵,白云繞路,不堪回首,頓生絕望之念,便寫了一封遺書投在崖下訣別,后來還是華山所在地的官員把他救下山來。如今在當(dāng)年韓愈痛哭投書的地方,經(jīng)過修復(fù),已是石級平穩(wěn),石柱為欄,鐵索可依,還可以索道上下,已不愁登臨之險(xiǎn)了。
華山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華山西峰上,至今還留有巨大的“斧劈石”。 北岳恒山在山西省東北部,山勢陡峭,溝谷深邃。
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這里因交通不便,聲名不如泰山、華山那樣昭著,但偏是深山藏寶,恒山的許多古跡,如掛在半空之中、鑲嵌在筆立的山壁上的“懸空寺”,鄰近處還有我國現(xiàn)存最古最大的塔----應(yīng)縣木塔,在全國是僅有的。 中岳嵩山,屹立于河南省豫東平原西隅。
有三個高峰,其最高峰1440米。始建于秦代的巍峨廟宇----中岳廟,是五岳之中較為完整的一所岳廟,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
此外,還有元代科學(xué)家郭守敬建造的“觀星臺”,以及被稱為我國佛教禪宗發(fā)源地的少林寺。
4.三山五岳
三山有幾種說法 一說 黃山 廬山 及雁蕩山 還有說是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另還有一種是佛教說法 說三山五岳本意并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名山 是指羅地干布和七宮.三山是指昆侖大軍的左中右三軍.五岳是指后遁的五宮.合之為八極天下 五岳 就是指東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華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東岳泰山聳立在山東省中部,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陽盆地北緣的湘江之濱,西岳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縣,北岳恒山在山西省東北部,中岳嵩山屹立于河南省豫東平原西隅 “三山”又稱“三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載:“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從此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長恨歌”中,非常詼諧的說:“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
既然是仙山,“凡俗”之人哪能見到! 不愧為一代雄主的秦皇漢武,卻十分迷信神鬼,據(jù)記載,秦始皇巡幸天下名山大川,曾登嶗山望“蓬萊”、“瀛洲”。漢武帝也曾來嶗山,祀海求仙,以求“長生不老”。
至宋代,郡守朱處約在秦皇漢武求仙的地方,建起了蓬萊閣,人們稱為“蓬萊仙閣”。古往今來又不知有多少名人慕名前往尋訪“仙跡”。
蘇東坡有詩曰:“東方云海空復(fù)空,群山出沒空明中”,仙跡是沒有的,一“空”而已。但這里的景色卻異常動人。
“五岳”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他們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帝王們?yōu)榱恕皥?bào)天之功”,常以雄偉險(xiǎn)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shè)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 封禪的理論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的齊、魯。
而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秦皇親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處。
到了唐代,封禪活動更加頻繁。經(jīng)過封建帝王的大肆吹捧,五岳的地位更高了。
我國的名山不少,廬山、黃山、峨眉山名氣都不小,唯獨(dú)這五座山尊為“岳”,不是沒有道理。拿東、西、中三岳來說,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
五岳在我國雖不是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xiǎn)峻了。“詩經(jīng)”中有“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嵩高維岳,駿極于天”等詩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同時,由于受到當(dāng)時一些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對天下名山全面考察,當(dāng)然也就無法“擇優(yōu)錄取”了。 五岳劈地摩天,氣冠群倫。
千百年來,皇帝在這里祭祀,僧人道士在這里修行念經(jīng),善男信女在這里燒香許愿,名人雅客也喜歡在這里賦詩作畫,給五岳留下了眾多的人文遺跡,五岳更加有名了。難怪人們登五岳后,會發(fā)出“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慨嘆。
東岳泰山聳立在山東省中部,高接云天,巍峨陡峻,氣勢磅礴,最高峰為海拔1500多米,尊為五岳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不過他當(dāng)時所說的天下,僅限于魯國鄰近的幾個國家。
后人在泰山山頂上刻有“孔子小天下處”的碑碣,以示紀(jì)念。故登泰山,自古有“小天下”之說。
唐代詩人杜甫登臨泰山山頂后,寫下了“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據(jù)記載,歷代有七十二個帝王,都來過泰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古跡。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陽盆地北緣的湘江之濱。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0米。
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到過這里,山上散布著廟宇亭臺、石刻碑記等古跡,而且林木蒼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獨(dú)秀”的美名。山腳下的南岳廟,始建于唐代,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西岳華山,位于陜西省華陰縣。華山的雄險(xiǎn)居五岳之首。
“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如上天梯。游客到了“千尺幢”下“回心石”處,如無勇氣,便會回心轉(zhuǎn)意,望峰興嘆,悻悻而歸。
據(jù)說唐代的文人韓愈曾偕數(shù)人同游華山,登上蒼龍嶺時,只見下面萬丈深淵,白云繞路,不堪回首,頓生絕望之念,便寫了一封遺書投在崖下訣別,后來還是華山所在地的官員把他救下山來。如今在當(dāng)年韓愈痛哭投書的地方,經(jīng)過修復(fù),已是石級平穩(wěn),石柱為欄,鐵索可依,還可以索道上下,已不愁登臨之險(xiǎn)了。
華山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華山西峰上,至今還留有巨大的“斧劈石”。 北岳恒山在山西省東北部,山勢陡峭,溝谷深邃。
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這里因交通不便,聲名不如泰山、華山那樣昭著,但偏是深山藏寶,恒山的許多古跡,如掛在半空之中、鑲嵌在筆立的山壁上的“懸空寺”,鄰近處還有我國現(xiàn)存最古最大的塔----應(yīng)縣木塔,在全國是僅有的。 中岳嵩山,屹立于河南省豫東平原西隅。
有三個高峰,其最高峰1440米。始建于秦代的巍峨廟宇----中岳廟,是五岳之中較為完整的一所岳廟,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
此外,還有元代科學(xué)家郭守敬建造的“觀星臺”,以及被稱為我國佛教禪宗發(fā)源地的少林寺。
5.中國的三山五岳
古人所說的“三山五岳”,應(yīng)是:中岳嵩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以及指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山。
因?yàn)樵诠糯羞@個說法的時候另外兩種說法的三山還不為人知道。其實(shí)類似三山五岳的說法早在漢代就有了,現(xiàn)在可考的第一個在文學(xué)作品里明確“三山五岳”的是曹雪芹的祖父。他在一首詩里這樣說:三山五岳渺何許?云煙汗漫空竛竮。
當(dāng)然,最重要的是三山五岳本身都和道家文化有很深淵源。尤其是三山,魏晉時期,求道升天成仙的風(fēng)氣較濃,文人著作里體現(xiàn)出了這些內(nèi)容。三山,又稱三神山,傳說是神仙居住之地,令古人神往。相傳山上有長生藥,宮殿皆用黃金白銀建造。三山的描述可見於《史記》的“秦始皇本紀(jì)”:“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發(fā)童男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結(jié)果徐巿沒有找到三神山,也沒有得長生藥。
據(jù)晉朝的王嘉在《拾遺記·高辛》中記載:“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由此可知,“三山”指的是:方壺(方丈)、蓬壺(蓬萊)和瀛壺(瀛洲),但只是傳說,未必實(shí)際存在。
五岳歸來不看山完整詩句是什么?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nèi)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出處:出自徐霞客的《漫游黃山仙境》, 贊美黃山的美麗。該詩句的意思是五岳是我國山里最美的,從五岳回來后,其他的山都不要看了。可是黃山比五岳更...
歸來不看山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簡介 在我們固有的思維中,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是全國好的五座山,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都歌頌過這些山的雄、奇、秀、險(xiǎn),吸引著人們?nèi)ヌ剿骰蚵糜危蛇@都比不過一座黃山,更能激發(fā)人們探索、求證的好奇心。其實(shí)黃山也不是一點(diǎn)名頭也沒有,它是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另外...
李白的詩《驅(qū)鬼》
唐詩:驅(qū)鬼 作者:李白 三 山五岳何為峰,六 合之內(nèi)誰英雄,零 點(diǎn)可容太極傲,必 聚億萬布衣龍,定 得乾坤收日月,滅 掃魑魅魍魎童,騰 架九天皆來拜,訊 至地府十八層
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是誰寫的?
徐霞客寫的,“九寨歸來不看水”是人們借用徐霞客寫的“黃山歸來不看山”對九寨水美的比喻。走過三山五岳,客觀的講,它代表了中國山岳的精髓。先說前一句:黃山歸來不看山,出自徐霞客游記,他在游覽過黃山以后發(fā)出: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驚嘆,足見黃山之美。后人又在此評價(jià)基礎(chǔ)上引申出:...
三山五岳人是什么意思
五岳指的是泰山、華山、衡山、嵩山和恒山,它們是中國著名的名山。這個詞匯常常用來泛指各地的名山。在清代曹寅的詩作《舟中望惠山舉酒調(diào)培山》中,有“三山五岳渺何許?云煙汗漫空竛竮。”這樣的詩句。成語“三山五岳”常用來形容各路英雄豪杰,例如茅盾在《我們這文壇》中所說的:“三山五岳的好漢們各...
有名的詩句(寫華山最有名的一首詩)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題記 我國名山眾多,三山五岳如雷貫耳,異彩紛呈,還各有膾炙人口、流傳廣遠(yuǎn)的詩句 。寫東岳泰山最為赫赫有名的詩歌要算詩圣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南岳衡山...
三山五岳叢林綠,天邊晚霞萬朵紅是什么顏色
三山五岳叢林綠,天邊晚霞萬朵紅是藍(lán)色。詩句中,三山五岳叢林綠,主要顏色為綠色,天邊晚霞萬朵紅則重點(diǎn)突出紅色,兩種顏色混合可得藍(lán)色。
五月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全詩是什么?
五月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不是一首詩。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學(xué)家, 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贊嘆:“薄海內(nèi)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意思是:從五岳回來之后,不用再去黃山了,因?yàn)?..
著名的歌頌祖國的詩歌
1、《沁園春·國慶》毛澤東版本 龍躍甲子,鴿翱晴空,鳳舞九天。昔關(guān)河黍離,列強(qiáng)逐鹿;神州放眼,一鶴沖天。重振社稷,舉中流誓,今看東方盛世還。黃河血,慨仁人志士,魂祭新篇。華夏意氣崢嶸,傲五湖四海錦繡滿。壯三山五岳,疊古風(fēng)姿;九經(jīng)三史,彰現(xiàn)華韻。豪客潑墨,賢士鋪卷,放歌九州富麗妍。泰山...
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哪三座山?
三山五岳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這樣也就顯得格外險(xiǎn)峻。東、西、中三岳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岳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三山處于南方,相對于中原稍遠(yuǎn),繼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kuò)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造...
相關(guān)評說:
鹽亭縣安全: ______ 呵呵 先說祖國名山: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 道教四大名山:武當(dāng)山、青城山、龍虎山、齊云山 五岳:北岳恒山、西岳華山、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
鹽亭縣安全: ______ 望洞庭 獨(dú)坐敬亭山 憶江南 劉禹錫 李白 白居易 湖光秋月兩相和,眾 鳥 高 飛 盡,江 南 好,風(fēng) 景 舊 曾諳.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孤 云 獨(dú) 去 閑.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遙望洞庭山水翠,相 看 兩 不 厭,春 來 江 水 綠 如 藍(lán). 白銀盤里一青螺.只 有 ...
鹽亭縣安全: ______ 如夢令.回馬嶺1 盤路曲折回環(huán),壺天景奇巉巖,尋找人間仙境,身臨其界果然!回頭,回頭,人 生境界這般! 如夢令.回馬嶺2 壺天登山一半,秀色常在險(xiǎn)遠(yuǎn),創(chuàng)造人生奇境,真宗換乘輿輦.回馬,回馬,丹 心跬步祈天! 西江月.藥王殿 五湖四海游人,虔心朝拜藥王靈.人食五谷何造化?無常伴世一生,縱使心境安 然,也有苦樂性情.藥王普渡施恩惠,祈愿世人靜寧.
鹽亭縣安全: ______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月景更佳.
鹽亭縣安全: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王維的《終南山》太乙近天...
鹽亭縣安全: ______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
鹽亭縣安全: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
鹽亭縣安全: ______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
鹽亭縣安全: ______ 一、描寫山的詩句: 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題西林石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王維的《終南山》 太乙近...
鹽亭縣安全: ______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