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虛詞以字
1. 文言文中虛詞以字有多少種意思
我們老師歸納給我們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之
1、代詞:代人,代事,代物
例:欲報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稱之曰能 肉食者謀之 公與之乘 名之者誰 天下順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異之 故為之文以志 名之者誰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天下順之 屬予作文以記之 愿陛下親之信之
2、助詞:
(1)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的”(這一類最多):如,宮中之事 以傷先帝之明 窮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勢 山間之四時也 山水之樂 宴酣之樂 而不知人之樂 三里之城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覽物之情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前人之述備矣
(2)用在主謂詞組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如,鏡之新開 冷光之乍出于 人之學也不知日之入
(3)補充音節(jié)(這一類很少):如,公將鼓之 悵恨久之
3、動詞(這一類初中課本中極少)
如:輟耕之壟上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4、語法作用(這一類涉及到文言語法,初中生不要求掌握):如, 何陋之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宋何罪之有
二、其
1、代詞(這一類較多):代人 代物 代事 也可表遠指相當于“那”
如,以彰其咎 百姓多聞其賢 苦其心志 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其鄉(xiāng)人曰望其旗靡 故其文疏蕩 今觀其文章 聽其議論之宏辯 日與其徒上高山
2、表語氣(這一類較少)
如,其真不知馬耶 其真不知馬也
三、以
1、作介詞,可解釋為:用、靠、憑、憑借、因為、拿、把等等
例,醒能述以文者(用) 以天下之所順(憑、憑借) 不以物喜(因為) 悉以咨之(拿) 必以分人(把) 氣可以養(yǎng)而致(憑、憑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憑) 咨臣以當世之事(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 雖不能察,必以情(根據(jù))
2、連詞
(1)表目的:譯為 來 用來
例、屬予作文以記之 殺之以應陳涉 以光先帝遺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靈 故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眾 以知天地之廣大 將以攻宋
(2)表結(jié)果:譯為 以致
例、以傷先帝之明 以塞忠諫之路也(此類較少)
3、其它
(1)以為:譯為 認為 例,或以為死
(2)所以:
a、用來之意,例,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所以動心忍性
b、……的原因,例,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3)相當于“而”:如,醉則更相枕以臥
(4)通假字:如,固以怪之矣(通“已”)(初中課本中只此一個)
四、乎
1、語氣詞(一般用在句未):例,死國可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介詞(一般用在句中): 例,在乎山水之間也 頹然乎其間者 然后知天下文章聚乎此也
3、作詞尾(一般用在形容詞后):例,悠悠乎與灝氣俱 洋洋乎與造物者游(相當于“……的樣子”)
五、雖
1、即使之意。例,雖有千里之能 雖不能察 雖多何為 雖殺臣,不能絕也
2、雖然之意。例,百氏之書,雖無所不讀 風力雖尚勁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六、然
1、代詞:這樣的意思。例,吳廣以為然 然,胡不已乎 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2、作詞尾:表……的樣子。例,頹然乎其間者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滿目蕭然
3、連詞:表轉(zhuǎn)折。例,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 然文不可以學而能
七、或
1、有的人:如,今或聞無罪 或以為死 或以為亡
2、有時候:如,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3、或許:如,或異二者之為
八、為
1、介詞(相當于“被”“替”):如,士卒多為用者 山巒為睛雪所洗 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動詞:如,為壇而盟(筑) 釀泉為酒(釀造)
2. 文言虛詞以字用法
一、作介詞。“以”作介詞是其最常見的用法,情況也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種:
1.引進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可譯為“用”、“拿“、“根據(jù)”等。
例如: 今以蔣氏現(xiàn)之,猶信。((捕蛇者說))
2.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作“因為”、“由于”解釋。
例如: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陽樓記》)
3 引進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
例如: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二、作連詞,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表目的時,有點像現(xiàn)代漢語里意義很虛的“來”字;表結(jié)果時,有“以至”的意思。
例如: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三、作副詞,同“己”。
例如: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四、助詞。和“上”、“下”、“東”、“西”、“往”、“來”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方位、范圍等,為現(xiàn)代漢語沿用,可以不譯。
例如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3. 以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以”字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二)“以”字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赤壁之戰(zhàn)》) (四)“以”字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記》)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以”字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例如: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信陵君竊符救趙》) 2.“以”字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guān)系.(一)“以”字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二)“以”字表示承接關(guān)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三)“以”字表示目的關(guān)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劍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四)“以”字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五)“以”字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例如: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庖丁解牛》)。
4. 高中語文文言文虛詞 “以”這個字當“用”字講時,為嘛是介詞而不是
介詞以本來為動詞,《說文解字》:“以,用也。”動詞以的意思為用,認為,,以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以有時為“以為”,“以。。。為”“任命。。。為”。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介詞以是由動詞以衍化過來的。介詞以的用法有以下四種:
1,表示介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憑借的條件。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
句中在以的基礎上往往存在另一個動詞。故以為介詞,表示憑借。
2,介紹動作涉及的對象。天子以生人付公理。《段太尉逸事狀》
3,介紹動作行為形成的原因,相當于因為。
卒以 *** 廢。《漢書》
4,介紹動作發(fā)生的時間。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記.孟嘗君列傳》
你的例子:足以為酒。以為要拆開解釋,以介詞表示憑借。為當做講。因此若將以翻譯為動詞,句中出現(xiàn)了兩個動詞,不符合正常語法。所以以為,引申為以之為,即把。。。變成/當做/制造成。古代往往一字一意,這個你應該很清楚。
原句就應該是足夠用來造酒或飲酒。
5. 關(guān)于文言文中的虛詞“以”
關(guān)于文言文虛詞“以”作連詞和介詞表原因
一、“以”作因果連詞,相當于“因為”、“由于”。
1、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于藺相如的功勞大,封他為上卿。
2、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各國諸侯因為魏公子賢能,擁有許多門客,(所以)十余年時間也不敢用兵危害魏國。
特征:用在因果復句表示原因的分句中。這種句子是復句,由兩個有因果關(guān)系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jié)果的關(guān)系。“以”用在說明原因的分句中,相當于“因為”、“由于”。后面的分句表示此原因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二、“以”作因果連詞,相當于“因此”、“所以”。
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諫逐客書》)
秦孝公用商鞅的法制,改變了民風習俗,人民因此富足,國家因此強盛。
特征:用在因果復句表示結(jié)果的分句中。這種句子是復句,由兩個有因果關(guān)系的分句組成,分句之間是說明原因和結(jié)果的關(guān)系。“以”用在說明結(jié)果的分句中,相當于“因此”、“所以”。前面的分句表示產(chǎn)生的此結(jié)果的原因。
三、“以”作介詞,引介原因,相當于“因”、“因為”、“由于”。
1、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我卻由于捕蛇這事獨自活了下來。(“捕蛇”指“捕蛇的事”)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況且因為一塊玉壁的緣故,違背強秦的歡心,不能這樣做。
特征:作介詞用的“以”,與后面的名詞或代詞(或相當于名詞的其他詞類、短語)組成介賓短語(有的書稱介詞結(jié)構(gòu)、介詞詞組),在句中作狀語(在動詞前)或補語(在動詞后,假如說“不喜以物”,“不悲以己”即是)“以”起引介作用,將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引介給后面相關(guān)的動詞、形容詞,表示動作、行為、狀態(tài)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它不是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兩個分句的,它只和相鄰的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相關(guān),不和其他語言單位組成因果復句。
關(guān)鍵是要弄清連詞和介詞的概念。
6. 古代漢語中“以”字的虛詞用法
一、作介詞."以"作介詞是其最常見的用法,情況也比較復雜,主要有以下幾種:1.引進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可譯為"用"、"拿"、"根據(jù)"等.例如:①不用.則以紙?zhí)?(《活扳》) ②今以蔣氏現(xiàn)之,猶信.((捕蛇者說)) 例①用"以"引進"帖"的工具"紙","以"譯為"用".例②介詞"以"引進"觀"的憑借"蔣氏"(的遭遇),可譯為"根據(jù)".2.引進動作行為的原因.作"因為"、"由于"解釋.例如: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陽樓記》) 例①"以"引進"存"的原因"捕蛇","以"譯為"由于".例2"喜"、"悲"的原因是"物"、"己","以"可譯作"因為".3 .引進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把".例如:①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②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例①是"把大事寄托給我";例②"以"的賓語省略,可譯為"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二、作連詞,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表示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表目的時,有點像現(xiàn)代漢語里意義很虛的"來"字;表結(jié)果時,有"以至"的意思.例如,①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例①"開張圣聽"的目的是"光先帝遺德"."以"可作"來";例②"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的結(jié)果是"塞忠諫之路","以"譯為"以至".三、作副詞,同"己".例如: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以"通"已",意即"已經(jīng)"."固以怪之"也即本來已經(jīng)感到奇怪.四、助詞.和"上"、"下"、"東"、"西"、"往"、"來"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方位、范圍等,為現(xiàn)代漢語沿用,可以不譯.例如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出師表〉) 可譯為:接受遺囑以來.早早晚晚憂愁嘆息 轉(zhuǎn)自百度。
7. 文言文中的18個虛詞
文言虛詞用法(超詳細版)------------------------------------------------------- 一 、而 1.用作連詞。
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 (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
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
(《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guān)系。
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如: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
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guān)系。
可譯為“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
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記王忠肅公翱事》)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口技》) 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二、以 1.用作介詞。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察今》)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
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二)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三)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于”。
例如: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廉頗藺相如列傳》) 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
(《赤壁之戰(zhàn)》) (四)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于”,可譯為“在”“從”。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記》) 今以長沙豫章往,水道多絕,難行。(《漢書·西南夷傳》)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
例如: 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戰(zhàn)國策·周策》)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信陵君竊符救趙》) 2.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guān)系。
(一)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二)表示承接關(guān)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
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三)表示目的關(guān)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
可譯為“而”“來”“用來”“以致”等。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 斂貲財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記》)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諫之路也。
(《出師表》) (四)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信陵君竊符救趙》)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五)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
例如: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3.復音虛詞“以是”“是以”,相當“因此”,引出事理發(fā)展或推斷的結(jié)果。
例如: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庖丁解牛》) -----------------------------------------------------------------三、為 “為”在文言中經(jīng)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
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于實詞范圍。
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用作介詞。
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一)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
可譯為“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 (二)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
例如: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zhàn)》) 公為我獻之。(《鴻門宴》) (三)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
可譯為“當”“等到”等。例如: 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晏子使楚》) (四)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為“為著”、“為了”。
例如: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五)表示動作、行為的原因。
可譯為“因為”“由于”。例如: 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動關(guān)系。讀陽平聲,可譯為“被”。
“為。
8. 關(guān)于文言文18個常見虛詞
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于、與、也、則、者、之。
其中部分虛詞的用法如下:1、何:(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疑問,怎么。(2)疑問代詞,表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相當于“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
(3)代詞,做賓語,什么。(4)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相當于“多么”。
2、而(1)連詞,表并列。(2)復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連詞,表假設。(4)代詞,通“爾”。
你,你的。3、乎(1)句末語氣助詞,表揣測,相當于“吧”。
(2)介詞,相當于“于”,“在”。(3)句末語氣助詞,表感嘆,相當于“啊”“呀”。
4、乃(1)副詞,表承接,于是。(2)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你”、“你的”。
(3)副詞,表判斷,相當于“為”、“是”、“就是”。5、其(1)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或許。
(2)連詞,表假設,如果。(3)指示代詞,其中的。
9. 文言虛詞‘以‘字用法及可能的意思
【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guān)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游褒禪山記》)
②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3.表示目的關(guān)系,后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
①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祭十二郎文》)
③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
4.表示因果關(guān)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例如:
①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②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③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淵明《歸去來辭》)
(三)助詞
1.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范圍。例:
①受命以來,夙夜憂嘆。(以:表時間)(《出師表》)
②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方位)(《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圍)
2.作語助,起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例:
①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文言文18個虛詞
文言文18個虛詞有:之、乎、也、而、以、為、何、若、如、皆、乃、故、以及、為之、何以、復、其、豈。1、之:表示關(guān)系,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的”。2、乎: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嗎”、“呢”。3、也:表示肯定,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也”。4、而:表示遞進、轉(zhuǎn)折,...
初中的文言文虛詞"之,以,為,者,其,雖,焉,于,乃,乎,則,或,然,所,故...
之:到;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無意。以:以為;已經(jīng);這樣。為:因為;作為;被。者:……的人。其:其他;代詞。雖:即使;雖然。焉:哪里;語氣助詞,無意;怎么。于:給;和;在;狀語后置標志。乃:是 乎:語氣助詞;嗎 則:就;是 或:有的;或者 然:然而;因此 所:...
高中語文文言文虛詞 “以”這個字當“用”字講時,為嘛是介詞而不是動 ...
介詞以本來為動詞,《說文解字》:“以,用也。”動詞以的意思為用,認為,,以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以有時為“以為”,“以。。。為”“任命。。。為”。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介詞以是由動詞以衍化過來的。介詞以的用法有以下四種:1,表示介紹...
在文言文中,"以"的各種義項有什么區(qū)別
以 一、虛詞用法:(一)介詞:“以”字作為介詞,它們后面一定帶有一個名詞或者詞組。“以”字和它后面的名詞或詞組組成一個介賓詞組。以”字后的名詞或詞組即是“以”字的賓語。整個介賓詞組用來修飾動詞謂語。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A.可譯為“用”“拿”“把”。
文言虛詞“以”字可以翻譯為介詞“在”嗎?貌似沒見過這用法,請高手指點...
文言虛詞“以”字可以翻譯為介詞“在”嗎?貌似沒見過這用法,請高手指點! 我來答 提示該問答中...何以謂之文。——《論語》 以殘年余力。——《列子·湯問》 以我酌油知之。——宋·歐陽修《歸田錄...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jié)果);以人廢言(由于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
文言文以的翻譯
yǐ ①<動>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②<動>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③<動>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于徐公。”④<介>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
文言文以什么意思
1.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1、因為,由于: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17.通假字,通“已”,已經(jīng)。 如:固以怪之矣。18.有。 如:農(nóng)民以鬻子者。 3. 【古文以是什么...在另一個句子里又可以是虛詞;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guān)系。《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4、副詞:通“已”。已經(jīng)。《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以“是屬于虛詞,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匯,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
初二文言文以的用法
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二)連詞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 2.表示...
文言文以的用法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 文章 ,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虛詞為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關(guān)于文言文虛詞以的用法,歡迎閱讀 文言文以作為動詞的用法 用;拿:~一當十;曉之~理,動之~情。贈~鮮花。文言文以作為連詞的用法 1.表示目的,相當于“以便&rdquo...
相關(guān)評說:
陽城縣短中: ______ 1、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借”“依據(jù)”“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等.2、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3、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
陽城縣短中: ______ “以”在這里的意思是“以……的、憑借”.
陽城縣短中: ______ “以”的用法不止這兩個啊.簡單的說,“以”后面是名詞的話肯定是“用來”,如果是動詞就是目的. 舉例:以刀屠之,刀是名詞;刻之以錄,就是用來. 還有以……為:以之為惡,這里的“以”要解釋為“把”
陽城縣短中: ______ 倒裝句,以逆煎我懷,“以”表示“因為”
陽城縣短中: ______ 之 ⑴他,她,它(們).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shù)者) ②以刀劈狼首,數(shù)刀斃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話.) ④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本義項指后一個“之”:她,指燕后.) ⑤彼...
陽城縣短中: ______ 文言虛詞用法舉例 最新《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 重點是二十個虛詞 一、連詞:表七種關(guān)系 1、表承接關(guān)系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尸...
陽城縣短中: ______[答案] 常見文言虛詞 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 承譯“接著“轉(zhuǎn)譯“但”,狀語后頭表修飾. 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 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
陽城縣短中: ______ 壯語后置 賓語前置 反問 設問 文言文虛詞的積累方法有兩個. 一、 總結(jié)規(guī)律,分類整理 文言文虛詞理解是文言文閱讀中的必考內(nèi)容. 主要考查的對象有:之、其、以、而、于、乃、為、則、然、乎、也、焉等.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是一詞多義和...
陽城縣短中: ______[答案] 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 而 (一)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2.表示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或“而... (二)作名詞,譯“處所”. (三)“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
陽城縣短中: ______[答案] 文言虛詞用法(超詳細版) 而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 (一)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