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在真實歷史上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呢?
實際上,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特急件,代表軍情十萬緊急。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天寶十四年11月9日,安祿山帶著五六萬兵馬在范陽起兵叛亂。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2. 實際上,“八百里加急”在古代相當于現(xiàn)代的特急件,意味著軍情非常緊急。以唐朝為例,當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時,唐玄宗在華清宮,兩地相距三千里,而消息僅用六天就傳到了。這說明當時的信息傳遞速度大約是每天500里。3. 在我國快遞史上,有一次非常重要的任務(wù),那就是將荔枝從涪陵(今重慶地區(qū))送...
古代跑死馬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史記》中記載有“千里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用千里馬跑快遞,“八百里加急”那都不是事兒。其實,這是人們對千里馬的誤解。周朝時,1里約合300米,因此,千里馬一天的行程不過是300公里,時速只有30公里而已。何況千里馬數(shù)量稀少,根本無法滿足驛傳的需要。“八百里加急”并非孤立存在的,...
古代專遞重要情報要用到八百里加急 這個加急速度到底有多快
“八百里加急”在唐代時期,達到最鼎盛時期,唐玄宗時期,全國上下設(shè)下的水陸驛站多達數(shù)千個,譯夫多達數(shù)萬個,每個驛站配備二至二十人,驛馬配備八至六十匹,可見,在唐代時期,對于驛站的建設(shè)多么的完備。按唐代政府官方規(guī)則,快馬請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則請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請求則為日馳500里。執(zhí)行八百里加急任...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況下才會使用?
大唐政府規(guī)定,普通的加急郵件,一天要跑180里。正常來說,白天的時間為8到10個小時,相當于每個小時跑20里以上,這個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馬匹完全可以做到。但是,如果是涉及國家重大軍情,速度就完全不同了。一般來說諸如叛亂、敵人入侵、重大自然災(zāi)害的信息,對于郵件速度要求非常高,單日運輸速度要盡量...
在真實歷史上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呢?
實際上,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特急件,代表軍情十萬緊急。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天寶十四年11月9日,安祿山帶著五六萬兵馬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 天之內(nèi)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當時的傳遞速度就達到了每天 500 里。看來在如此軍情十萬緊急的...
歷史上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古代以唐朝為例,一般驛站要求是的郵件在各個驛站之間傳遞的速度大概在一天300里的樣子,古代里數(shù)量偏小,大概在450米的樣子,300里折合現(xiàn)在就是140km,而加快,加急的話就有400里,500里一直到800里的區(qū)別,古代一般晚上6點之后就很少走夜路的(因為營養(yǎng)問題,視力,體力問題),早上可能天亮5點左右...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況下才會使用?
我們看看實際中,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安祿山在河北涿州起兵叛亂的時候,唐玄宗6天以后收到了消息。當時西安距離涿州大概1000多公里,也就是2000多里。這樣算來,八百里加急的馬匹每天要跑300多里。 基本上,這就是最快的速度了,每天300多里。 大家不要小瞧八百里加急。 為了維持這個體系,中國歷代王朝都花費了巨...
古代跑死馬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非常快,中國古代沒有 "八百里加急",最緊急的情況是 "六百里加急",因為在古代,以馬匹為腳力,不可能日行八百里。"八百里加急 "是受電視和小說的影響而造成的誤解。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 "八百里加急 "是從安史之亂爆發(fā)時開始的。從范陽到長安有三千里的距離。玄宗在動亂爆發(fā)的第六天就收到了這個消息...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況下才會使用呢?
古時候,文件的傳輸靠的是驛站。一般每隔20里到30里就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著名“馬上傳遞”,按規(guī)定要求每天跑三百里。如果緊急,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達八百里。在影視劇里常有的情景,騎馬的人大喊“八百里加急”。只見黃土飛揚,飛馳而去。“一驛過...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什么情況下才會使用?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一般不會采用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個信息加快傳輸?shù)囊环N方法,類似于現(xiàn)狀快遞的加急件。唐朝時期安史之亂,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范陽距離華清池有三千里距離,不可能第一時間獲得安祿山造反的消息,而是等了五天到六天左右,才知道安祿山起兵消息,這個消息...
相關(guān)評說: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1,八百里加急. 古代最快的信息傳輸就是這個了.一般每個傳令官都會帶兩匹到三匹的馬,以最快的速度奔馳,跑死一匹,就換另一匹,到了驛站以后,立即換三匹馬繼續(xù)奔馳.這種傳遞,一般用于軍事預(yù)警,戰(zhàn)斗動員等軍事行動. 2,烽火狼煙. 顧名思義,作為歷代王朝最高級的預(yù)警措施,每個烽火臺都會駐守30-50人,備有大量的干草料與狼糞.白天少狼糞,晚上燒干草.用來傳達軍事危險信息,吸引就近駐地的守軍前來援助. 3,飛鴿傳書.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個驛站,一旦而要傳遞的公文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按規(guī)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緊急情況,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 傳遞緊急公文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千里馬”是形...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800里加急,這個有史學資料記載的.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EMS 1.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的縮寫,即電子制造服務(wù),此類廠商為客戶提供包含產(chǎn)品設(shè)計、代工生產(chǎn)、后勤管理、產(chǎn)品維修等服務(wù).EMS公司和貼裝公司最大區(qū)別在于,貼裝公司僅提供貼裝業(yè)務(wù),其所有貼裝的物料都是由客戶提...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北方邊境大量的烽火臺 內(nèi)地與邊關(guān)之間都是驛站 四百里 六百里 八百里加急 一般四百里加急 重大都是六百里 八百里很少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最快的是一天八百里 古時候的文件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注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guī)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傳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達到800里(一里合現(xiàn)在的454.2米)合約363.36公里. 西安到廣州至少2116公里,6天左右可以到達了.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一、匈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邊境 二、有匈奴的時候還沒有莫斯科,蒙古時候才有 三、匈奴的兵鋒到達多瑙河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1驛站,也就是六百里,八百里加急那種,換馬不換人. 2烽火與狼煙,多用于邊區(qū)示警用途,烽火戲諸侯,就是這個道理. 3飛鴿傳書,不一定是鴿子,也可能有老鷹,禿鷲等等,訓(xùn)練有素,只是也不太安全的. 4旗語,揮舞小旗子傳遞信息,直到現(xiàn)在還在應(yīng)用.古代戰(zhàn)斗時的指揮也是這個. 5近距離的很多,鳴鑼,擊鼓,吶喊什么的 現(xiàn)代的通信方式主要有手機,電話,E-mail,電腦聊天,郵遞,電報是在稍晚一點的時期流行的. 這些通信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速度很快,能及時的穿到收信人的手中.缺點在于在電腦上聊天時傳遞的方式有些信息系統(tǒng)會進行改動,比如有些自己想說的話,系統(tǒng)會說:“您輸入的字符電腦無法識別.”這樣就無法將信息準確的傳到接收方的手中.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因為八百里是古代快馬加鞭的極限了! 八百里加急!一般幾十里一個驛站換人換馬!就像4*100米接力一樣,用極速奔跑! 馬這種動物是會跑到死的,所以要不停換人換馬
樂都縣驅(qū)動: ______ 北方邊境大量的烽火臺 內(nèi)地與邊關(guān)之間都是驛站 四百里 六百里 八百里加急 一般四百里加急 重大都是六百里 八百里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