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大全
1. 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1.祠(cí):祭祀。周代貴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個季度祭祀都有專門的稱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員。 2.舍人:門客,手下辦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種盛酒器,類似壺。 4.相謂:互相商議。
5.請畫地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畫地:在地面上畫(畫的過程)。
為蛇:畫蛇(畫的結(jié)果)。 6.引酒且飲之:拿起酒壺準(zhǔn)備飲酒。
引:拿,舉。 7.蛇固無足:蛇本來就沒有腳。
固:本來,原來。 8.子:對人的尊稱,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為:給;替 11.遂:于是;就。
12.賜:賞賜,古代上給下,長輩給晚輩送東西叫賜。 13.為之足:給它畫上腳。
足(此句中的足):畫腳。 14.終:最終、最后。
15.引:拿起。 16.且:準(zhǔn)備。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腳。足:畫腳 20.亡:丟失,失去。
21.為:給,替。 22.乃左手持卮:卻,表示轉(zhuǎn)折 23.奪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飲其酒:那,指示代詞 25.終亡其酒:那,指示代詞 26、謂:對。
說。
譯文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后,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一壺酒。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zhǔn)備飲酒,卻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yàn)樗嬆_。”
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分析點(diǎn)評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蛇本來沒有腳,先畫成蛇的人,卻將蛇添了腳,結(jié)果不成為蛇。后遂用畫蛇添足,比喻節(jié)外生枝,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要實(shí)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弄砸。
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這個故事的意義是膚淺的,“畫蛇添足”的教訓(xùn),值得我們記取。
不要因?yàn)樾⌒〉腻e誤而喪失了自己本該有的東西。"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真是可惜! 揭示道理1:做事不可多此一舉了,否則有時還會失去一些東西,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2: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shí),實(shí)事求是。
3: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biāo),要以清醒堅(jiān)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掩耳盜鈴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鐘②者,欲負(fù)而走,則鐘大不可負(fù)③;以錘④毀之,鐘況然⑤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⑥掩其耳。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7)也!注釋(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族聯(lián)合打敗后,逃在齊國。 亡,逃亡。
(2)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3)則:但是(4)負(fù):用背馱東西。
(5)錘(chuí):槌子或棒子。 (6)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7)遽(jù):立刻。 (8)悖(bèi):荒謬。
(8)惡(e):害怕。 譯文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jī)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
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
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寓意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都不依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
有的人對不喜歡的客觀存在,采取不承認(rèn)的態(tài)度,以為如此,客觀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xiàn)。嫦娥奔月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和.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摘令伐木。注釋斫:zhuo,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翻譯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飛往月宮 嫦娥于是就住在月宮之中,變成了蟾蜍 就是傳說中的月精 故老的傳說中月亮上有顆桂樹,還有蟾蜍。
因此有一本記錄異事的書上說:”月亮上有顆桂樹非常高,樹下有個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樹被砍開之后馬上就愈合了,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是西河人,在學(xué)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就罰他砍伐桂樹。刻舟求劍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注釋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
2. 初中課外精短文言文大全
曹植聰慧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dāng)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
太祖甚異之。【注釋】①《詩》、《論》:指《詩經(jīng)》和《論語》。
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
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nèi)。
⑥銅雀臺: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臺。【文化常識】文學(xué)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dāng)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
因富于才學(xué),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shù)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fù),后期則表現(xiàn)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xí)】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么? 4、默寫《七步詩》。 鮑子難客齊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獻(xiàn)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
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jìn)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并生,類也。
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
②祖:古人出遠(yuǎn)門設(shè)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
⑥囋:叮咬。【文化常識】食客。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quán)貴人家為了網(wǎng)羅人才及顯示實(shí)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shù)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于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qū)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xí)】1、解釋:①和 ②亦 ③并 ④類 2、翻譯: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曹紹夔捉“怪”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
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shù)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
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復(fù)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shè)盛饌,當(dāng)為除之。”
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shù)處,其響遂絕。
僧苦問其所以,紹夔云:“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yīng)。”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
②術(shù)士:有法術(shù)的人。③齋鐘:寺廟里開飯的鐘。
④律合:指頻率相同。【文言知識】說“彼”。
“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yīng)”,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yīng)。
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里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
成語“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戰(zhàn)斗也不會有危險(xiǎn)。又,“縱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慚愧嗎?【思考與練習(xí)】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dāng)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
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yīng)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zhǔn),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
寇準(zhǔn)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dāng)時的文學(xué)家。
【文化常識】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xiàng)重要內(nèi)容。
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
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yàn)橐粍t“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于日后作詩填詞中運(yùn)用對偶句。
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
對“對子”現(xiàn)在還有用,如寫春聯(lián)、鑒賞楹聯(lián)等。【思考與練習(xí)】1、解釋:①為 ②應(yīng)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里? 解縉敏對解縉嘗從游內(nèi)苑。
上登橋,問縉:“當(dāng)作何語?”對曰:“此謂后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
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
上遽曰:“是女兒。”即應(yīng)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
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注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nèi)苑:御花園。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文言知識】說“卿”。
“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
戰(zhàn)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
上。
3. 古文大全
古文是指春秋戰(zhàn)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把古文與大篆相提并論,說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稱。
由于古人無筆墨,于是就用竹簽點(diǎn)漆,在竹筒上寫字,稱為書契文,亦叫竹簡書。因竹硬漆膩,書寫不流利,寫出的字頭粗尾細(xì),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書或蝌蚪文。
凡是竹簡漆書,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倉頡所書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經(jīng)》《論語》《春秋》《尚書》《周禮》《呂氏春秋》《孝經(jīng)》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一般不包括“駢文”)。漢代通行隸書,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做古文,特指許慎《說文解字》里的古文。
4. 古詩詞大全
【一年級上冊】 畫 唐 王維 靜夜思 唐 李白 遠(yuǎn)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一年級下冊】 春曉 唐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 所見 清 袁枚 小池 宋 楊萬里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年級上冊】 贈劉景文 宋蘇軾 山行 唐 杜牧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xiāng)偶書 唐 賀知章 贈汪倫 唐 李白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二年級下冊】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楊萬里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絕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三年級下冊】 詠柳 唐賀知章 春日 宋 朱熹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隱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級上冊】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游山西村 宋 陸游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四年級下冊】 獨(dú)坐敬亭山 唐 李白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dú)去閑。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
能不憶江南?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鄉(xiāng)村四月 宋 翁卷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范成大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 【五年級上冊】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張籍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五年級下冊】 牧童 呂巖 舟過安仁 宋 楊萬里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清平樂(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六年級上冊】 詩經(jīng)·采薇(節(jié)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dú)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diǎn)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 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diǎn)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六年級下冊】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fēng)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江畔獨(dú)步尋花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jiān)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
5. 10篇文言文和翻譯
5.掩耳盜鈴 出處: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鐘者②。
欲負(fù)而走③,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④,鐘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jī)偷了一口鐘,準(zhǔn)備背著它逃跑。
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
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涂了。
6.請君入甕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后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dāng)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甕,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兄入此甕。”
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zhèn)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里,內(nèi)容竟是告發(fā)周興與人聯(lián)絡(luò)謀反。武則天大怒,責(zé)令 來俊臣嚴(yán)查此事。
來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shí)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jié)果,太后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dān)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于想出一條妙計(jì)。
他準(zhǔn)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
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rèn)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快指教。”
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jìn)到甕里,你 想想,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diǎn)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diǎn)上炭火,然后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yán)查。對不起,現(xiàn)在就請老兄自己鉆 進(jìn)甕里吧。”
周興一聽,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處 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于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jīng)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鐘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后見面,可是兩年后鐘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鐘子期已經(jīng)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8.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原文(《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fù)?jù)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shí)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3.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lǐng)部隊(duì)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干渴難忍。于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jié)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這話,。
6. 哲學(xué)古文大全
中國古代沒有西方式的哲學(xué)著作。
但古代的中國,并不缺乏睿智的哲學(xué)思想。其中濃縮著中國哲學(xué)思想的著作有很多,其中最值得我們?nèi)パ芯康闹挥小兜赖陆?jīng)》和《易經(jīng)》。
西方哲學(xué)是一種思辨的學(xué)問,它是那些愛沉思的哲人們思索的結(jié)晶。其中不乏睿智的見解。
中國哲學(xué)是一種實(shí)證性學(xué)問,功夫性和實(shí)證性是中國哲學(xué)的最大特點(diǎn)。沒有實(shí)證的功夫,沒有高遠(yuǎn)的境界,沒有靜如止水的心態(tài),沒有洞悉宇宙人生真相的慧眼,就沒有資格談?wù)撝袊軐W(xué)。
西方哲學(xué),表述的是哲人們的思想和觀點(diǎn)。中國哲學(xué),記錄的是先哲們看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弄清了這些,我們才好談?wù)撜軐W(xué)的一些問題。
文言句式與現(xiàn)代漢語句式基本相同。他們都分單句和復(fù)句,都有主謂賓和定狀補(bǔ)六大成分。句子的語序也基本相同。當(dāng)然,他們之間還有相異的地方,學(xué)習(xí)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相異點(diǎn)。
雖然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實(shí)詞和現(xiàn)代漢語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現(xiàn)了一些特殊句式。
要想學(xué)好文言文,正確理解句子含義,領(lǐng)會文章內(nèi)容,就必須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們常講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和固定句式。
文言文之代詞
這個要講一節(jié)課的東西居然還不給分,建議樓主去買本高中文言文翻譯那書,以前見過。上面還挺全。 一、人稱代詞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詞,代說話或?qū)懳恼碌娜?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xiàn)在。其余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不用了。 爾、汝、...
不同朝代文言文
文言 說話卻是一直在變 比如漢朝和秦朝的說話肯定差不多 唐朝和漢朝肯定差得遠(yuǎn) 我們現(xiàn)代人估計(jì)回到宋朝能聽懂一點(diǎn) 五代以前怕就麻煩了 到清朝時 說話和現(xiàn)在就差不多了 寫文章 卻不一樣 哪怕幾千年前的文章我們現(xiàn)在還是基本能看懂 比如論語 戰(zhàn)國策等等 因?yàn)閹浊陮懳恼碌姆绞交緵]變 所以文化得以保存 文言文...
語文文言文代詞有哪些
這個要講一節(jié)課的東西居然還不給分,建議樓主去買本高中文言文翻譯那書,以前見過。上面還挺全。 一、人稱代詞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詞,代說話或?qū)懳恼碌娜?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xiàn)在。其余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不用了。 爾、汝、...
文言文中與署相當(dāng)?shù)?假、代、攝、權(quán)、行分別什么意思
你是說與“代理”相當(dāng)?shù)膯幔考伲捍恚钦降摹H纾骸爸芄┘贋樘熳悠吣辍!贝捍妫瑫捍H纾骸靶⒊赏跏?括 代 廉頗為將。”攝:假借為“代”。代理,兼理 。如:“若王不與祭,則攝位。”權(quán):副詞,權(quán)且、暫時,可用于指“暫時行使”某職位的職權(quán)。如“權(quán)國”,就是攝政的意思。行...
三代文言文指什么
5. 【古文解釋“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年余年 夏商周三代,是古人所謂的“圣明時代”,所以李贄也認(rèn)為沒什么可評論的,即他同意前人的觀點(diǎn).承認(rèn)前三代“圣明”.后三代,即“漢唐宋”,“中間”指從漢到宋這期間.從漢朝董仲舒提出“獨(dú)尊儒術(shù)”后,儒家學(xué)說取得了統(tǒng)治地位,孔子也被神化,孔子的...
語文文言文中全部的代詞和介詞有哪些
語文文言文中全部的代詞和介詞有哪些 2個回答 #熱議# 電視劇《王牌部隊(duì)》有哪些槽點(diǎn)?...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們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代事,其用法更為靈活通常譯為
之代詞文言文
1. “之”的所有文言文翻譯 ①到……去。《為學(xué)》:“吾欲之南海。”②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這個”、“這”、“這種”等。《廉頗藺相如列傳》:“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③第三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他”、“它”、“它們”、“他們”等。《論積貯疏》:“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鄭...
誰能告訴我點(diǎn)比較常用的古文詩句代詞和翻譯好嗎?
【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予】·旁人不識予心樂,將謂偷閑學(xué)少年。(我的)【余】·問余別恨知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我的)【卬】·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jīng)·邶風(fēng)·匏有苦葉)(卬,讀如昂,第一人稱代名詞。這句話的意思是,船夫...
文言文取而代之
1. 翻譯文言文 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 【拼音】:qǔ ér dài zhī 【解釋】: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xiàn)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處】:《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意思:講到項(xiàng)羽少年時的一段故事:秦始皇滅了燕、...
文言文帶有借代的句子
以“金戈鐵馬”來代精銳的部隊(duì)。 ③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藺列傳》)(藺相如只是憑著他能說善辯建立了功勞,但是地位竟在我之上。)以“口舌”代表辯說。 四、以專名代通名 3. 文言文中常用借代詞語 文言文中常見借代詞語 蕭墻”內(nèi)部(宮殿里的魯國君主) 萬乘”萬輛兵車(擁有一支大軍的大...
相關(guān)評說: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答案] 01.浙江省學(xué)科教學(xué)指導(dǎo)意見指定《選讀》背誦部分 《論語》選讀01《為政以德》指定背誦部分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3) 丘也...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桃花源記 陶淵明 一、.解釋下列有下劃線的字詞 緣溪行 夾岸數(shù)百步 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復(fù)前行 欲窮其林漁人甚異之 仿佛若有光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黃發(fā)垂髫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樂 乃大驚 具答之 咸來問訊 皆嘆惋 余人...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dāng)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文言文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柳毅傳》《霍小玉傳》《促織》唐傳奇里有很多,宋干寶搜神記里也有很多.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高三學(xué)生很快就會面臨繼續(xù)學(xué)業(yè)或事業(yè)的選擇.如何度過這重要又緊張的一年,我們可以從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來著手!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知識常考點(diǎn),希望...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jìn)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fù)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鐘者②.欲負(fù)而走③,則鐘大不可負(fù);以椎毀之④,鐘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惡⑦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⑧矣.——《呂氏春秋》 【注...
漢臺區(qū)不平: ______ 很難找,,但給你找到了,給個五星采納吧~~當(dāng)時,暴室嗇夫許廣漢也有一個女兒,... 霍夫人大為驚恐,便將此事的來龍去脈全部告訴霍光,并說:“既然作出如此失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