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的文言文
1. 能懂則懂的文言文是什么
一.不要急,先找些白話本或?qū)φ毡尽?
1.先看白話文,要看懂了,這個不難;
2.再看古文,不懂沒關系,可以看釋義,有解釋詞的也有解釋句子的,然后再返回來看古文。這樣應該就能看懂大概意思了。
注意要一句一句對照著看,而且不要一次看太多,底子不好的話記不住的。
3.第二天復習的時候,能夠一看文言文就知道大意的話就可以了。
4.要注意日積月累,像論語這樣看一個月,就基本上都可以看懂了。
以上是按樓主的能看得懂文章要求提出的基本方法。
二.如果要研究其思想的話,這個更不能急,一般的白話本或?qū)φ毡径加泻唵蔚年P于思想內(nèi)容的解釋,能理解的話最好,不能理解也不要死摳,先記住,有空了慢慢想,一次也不要想太多。
像一樓說的那些參考書,如果樓主有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基礎的話(不是大學語文),可以參考。沒有的話,建議先不要使用,那些基本上是較難的文言文,不容易懂,而且不搞專業(yè)的話,其實沒什么必要看的。
三.不是字叫文言文,文言文主要是說語法。因為現(xiàn)在出的書基本上都是簡化字,如果有繁體字版的話不建議買,基礎不好的話,讀那個字就很困難。
2. 有誰知道一些容易懂的,簡短的文言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nèi)的人沒有誰不有求于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nèi)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不是最短的 但是是最簡單的
3. 懂古文的來
有個朋友給他(指傅永)寫信,但是他無法回信,就請教洪仲,洪仲嚴厲地責備地,不幫他回信。
這是《北史·傅永傳》中的一句話 附原文及譯文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入魏,尋復南奔。
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zhí)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
永乃發(fā)憤讀書,涉獵經(jīng)史,兼有才干。為崔道固城局參軍,與道固俱降,入為平齊百姓。
王肅之為豫州,以永為平南長史。齊將魯康祖、趙公政侵豫州之太倉口,肅令永擊之。
永量吳、楚兵好以斫營為事,又賊若夜來,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記其淺處。永既設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當深處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親率領來斫營。東西二伏夾擊之,康祖等奔趨淮水。
火既競起,不能記其本濟,遂望永所置火爭渡。水深溺死,斬首者數(shù)千級,生禽公政。
康祖人馬墜淮,曉而獲其尸,斬首并公政送京師。 裴叔業(yè)又圍渦陽,時帝在豫州,遣永為統(tǒng)軍,與高聰、劉藻、成道益、任莫問等救之。
永曰:“深溝固壘,然后圖之。”聰?shù)炔粡模粦?zhàn)而敗。
聰?shù)葪壖妆紤茵廓毷丈⒆湫爝€。賊追至,又設伏擊之,挫其銳。
藻徙邊,永免官爵而已。不經(jīng)旬,詔永為汝陰鎮(zhèn)將,帶汝陰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義陽,永為寧朔將軍、統(tǒng)軍,當長圍遏其南門。齊將馬仙琕連營稍進,規(guī)解城圍。
永乃分兵付長史賈思祖,令守營壘,自將馬步千人,南逆仙琕。賊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復入,遂大破之。
仙琕燒營卷甲而遁。英曰:“公傷矣!且還營。”
永曰:“昔漢祖捫足,不欲人知。下官雖微,國家一帥,奈何使虜有傷將之名!”遂與諸軍追之,極夜而返。
時年七十余矣,三軍莫不壯之。 后除恒農(nóng)太守,非心所樂。
時英東征鐘離,表請永,求以為將,朝廷不聽。永每言曰:“馬援、充國,竟何人哉?吾獨白首見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長,故在任無多聲稱。
后為南袞州刺史。年逾八十,猶能馳射,盤馬奮槊,常諱言老,每自稱六十九。
譯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時跟隨叔父傅洪仲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氣魄和才干,勇力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馳騁。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不會回信,就請教洪仲,洪仲嚴厲地責備地,不幫他回信。
傅永于是發(fā)奮讀書,廣泛閱讀經(jīng)書和史書,兼有文韜武略。曾在崔道固那里擔任城局參軍,和崔道固一起降北魏,成為平齊郡百姓。
王肅做豫州使的時候,朝廷任命傅永做王肅的平南長史。南齊將領魯康祖、趙公政侵犯豫州的太倉口,王肅命令傅永抗擊他們。
傅永考慮吳、楚的軍隊喜歡以劫營為能事,而且賊人如果夜襲,必然要在渡過淮水的地方用火來標記它的淺水處。傅永設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地派人用壺盛著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囑咐他們說:“如果有火起,就把這火油點著。”
這天夜里,魯康祖、趙公政等果然親自率領部隊來劫營。東西兩邊的伏兵一起夾擊,魯康祖等人向淮水逃奔。
火起后,便無法標記他們原來渡河的地方,于是他們便向傅永所放置火油的地方爭渡。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斬首的有幾千人,活捉了趙公政。
魯康祖連人帶馬掉進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體,斬下腦袋后連同趙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師。 裴叔業(yè)又圍困渦陽,當時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為統(tǒng)軍,與高聰、劉藻、成道益、任莫問等一起解圍。
傅永說:“挖很深的溝壑,筑堅固的壁壘,然后圖謀解救渦陽之圍。”高聰?shù)热瞬宦爮乃囊庖姡Y(jié)果一交鋒就失敗了。
高聰?shù)葋G盔棄甲逃到懸浮瓦壺的地方,傅永獨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賊兵追來,他又設下埋伏還擊,打擊了敵軍的銳氣。后來劉藻充軍邊遠地區(qū),傅永僅僅是被免官而已。
還沒過十天,傅永被詔為汝陰鎮(zhèn)將,兼任汝陰太守。 中山王元英征討義陽,傅永是寧朔將軍、統(tǒng)軍,他擔當包圍任務來阻遏義陽的南門。
齊將馬仙琕扎營相連,逐漸挺進,謀劃著解救圍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軍隊給長史賈思祖,命令他堅守兵營堡壘,自己率領騎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擊馬仙琕。
賊人從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沖進敵陣,于是大敗敵軍,馬仙琕燒毀營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說:“您受傷了!還是回營寨吧。”
傅永說:“以前漢高祖摸著腳趾頭,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傷了。我雖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國家的一個統(tǒng)領,怎能給賊寇留下個射傷我朝大將的名聲呢!”于是和眾將士一起追趕敵人,深夜才回。
當時他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三軍將士沒有不認為這件事情是豪壯的。 后來他擔任恒農(nóng)太守,但這不是他心里所喜歡的職務。
當時,中山王元英向東征伐鐘離,上奏請求讓傅永擔任將軍,朝廷沒有接受。傅永常常說:“東漢的馬援、西漢的趙充國,究竟是什么人?為什么唯獨我這老將被拘束在這里!”但他在管理人方面不太擅長,所以在任時沒有特別好的名聲。
后來擔任南袞州刺史。年紀已經(jīng)過了八十,還能馳騁射箭,騎馬挺矛,經(jīng)常避諱說老,總說自己是六十九歲。
4. 【求一篇非常非常難懂的古文要一篇很深奧的古文
找莊子的吧,篇篇都很深奧很難懂。
就算是課本里有的《逍遙游》,學過能弄懂的也是少數(shù)而已。 《內(nèi)篇·逍遙游》 《內(nèi)篇·齊物論》 《內(nèi)篇·養(yǎng)生主》 《內(nèi)篇·人間世》 《內(nèi)篇·德充符》 《內(nèi)篇·大宗師》 《內(nèi)篇·應帝王》 《外篇·駢拇》 《外篇·馬蹄》 《外篇·膾篋》 《外篇·在宥》 《外篇·天地》 《外篇·天道》 《外篇·天運》 《外篇·刻意》 《外篇·繕性》 《外篇·秋水》 《外篇·至樂》 《外篇·達生》 《外篇·山木》 《外篇·田子方》 《外篇·知北游》 《雜篇·庚桑楚》 《雜篇·徐無鬼》 《雜篇·則陽》 《雜篇·外物》 《雜篇·寓言》 《雜篇·讓王》 《雜篇·盜跖》 《雜篇·說劍》 《雜篇·漁父》 《雜篇·列御寇》 《雜篇·天下》。
5. 如何學懂文言文中的詞類活用
在古漢語中,詞類活用是一個十分顯著的現(xiàn)象。
在古代漢語里,當某個詞在某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即原來詞性),具備了另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時,就產(chǎn)生了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下面筆者就初中語文課本中常見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作一簡單的整理。
一、名詞的活用 (一) 名詞活用為動詞 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名詞處在謂語動詞的位置上,名詞帶上賓語或補語,這時候的名詞就活用為動詞。活用以后,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 ②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③有仙則名 名:出名 ④不蔓不枝 蔓:生藤蔓;枝:長枝杈 ⑤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縞素:穿孝服 ⑥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 ⑦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指:用手指;目:用眼看。 如果沒有賓語,就看一個名詞前面是不是有“已、將、未、乃”等狀語,如果有狀語,這個名詞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動詞。
⑧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 鼓:擊鼓 ⑨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
未果,尋病終。果:實現(xiàn)。
如果一個名詞會出現(xiàn)在能愿動詞或副詞的后面,那么這個名詞就可能活用成了動詞。如: ⑩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前:向前,上前 (二) 名詞做狀語 名詞一般不直接修飾動詞,但文言文中一旦某一個名詞出現(xiàn)在動詞之前,且不作為主語,那么這個名詞就具有對此動詞的修飾功能,在文言語法中稱名詞作狀語。
名詞一旦做了狀語就意味著帶了副詞的性質(zhì)。如: ① 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樣。
②有亭翼然臨于泉上 翼:像鳥張開翅膀 ③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每天 ④北拒漢沔,南撫夷越 北、南:在北邊 在南邊 ⑤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從隧道或用打洞的辦法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活用為名詞) 動詞的活用主要是動詞活用為名詞。
在一定的上下文當中,一個動詞處在主語或者賓語的位置,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這個動詞就活用為名詞了。
如: ①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出、入:產(chǎn)品、收入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入:在國內(nèi) 出:在國外。
③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伏:伏兵 ④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 ⑤恐托付不效 托付:托付的事。
三、形容詞的活用 (一)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 ①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 堅:堅固的鎧甲 ;銳:銳利的兵器。
②曉看紅濕處 紅:紅花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 ④百具興廢 廢:荒廢的事業(yè)。
⑤落紅不是無情物 紅:花。 ⑥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
新: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 ⑦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良:善良的人;實:誠實的人。 ⑧帝感其誠 誠:誠心。
⑨攘除奸兇 奸兇:奸臣賊黨。 (二)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zhì),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它就活用為動詞了。
如: 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窮:看盡 ②京中有口技者 善:擅長。 ③欲其林窮 窮:尋求到盡頭。
④牛困人饑日已高 高:升高 ⑤何苦而不平 苦:憂慮,害怕。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愛 四、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上一個動詞或者形容詞,產(chǎn)生了使賓語發(fā)生某個動作的意思,賓語成了動作的主題,這個動詞或者形容詞便有了使動意義,活用為使動動詞了。如: (一).動詞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一般說來,活用作使動的動詞,多數(shù)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于使動時,后面就帶有賓語。
例如: ①無案牘之勞形 勞:使……勞累 ②餓其體膚 餓:使……饑餓 ③聚室而謀 聚:把……召集起來 ④中軍置酒飲歸客 飲:使……飲酒 ⑤驚天動地 使……驚奇;使……感動 ⑥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 使……忿恚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例如: ①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苦:使……痛苦 ②春風又綠江南岸。綠:使……變綠 ③明月別枝驚鵲 驚:使……驚起 ④茍全性命于亂世 全:使……保全 ⑤殫其地之生 殫:把……都拿出去 五、意動用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認為(或以為)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在客觀上產(chǎn)生某種動作行為,而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nèi)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一)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是把它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傷。
6. 懂文言文的進來幫忙
原文:東坡先生與黃門公②南遷③相遇于梧、藤間④。道旁有鬻⑤湯餅者,共買食之。惡⑥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⑦,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聞之,曰:“此先生‘飲酒但飲濕’⑧而已。”
【注釋】①湯餅:面條。②黃門公:即蘇軾弟蘇轍。③南遷:貶謫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間:紹圣四年蘇軾貶海南,蘇轍貶雷州,南行途中兩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間。⑤鬻:賣。⑥惡(cū):通“粗”。⑦九三郎:蘇軾對弟弟的稱呼。⑧飲酒但飲濕:只管飲酒,莫管它的味道。
譯文:蘇軾與弟弟蘇轍貶謫到南方時曾經(jīng)在梧州、藤州之間相遇,路邊有賣面條的人,于是兄弟二人買了面條吃,(面條)粗陋得難以下咽。蘇轍放下筷子嘆氣,但是蘇軾已經(jīng)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對蘇轍說:“九三郎,你還想細細咀嚼嗎?”說完大笑著站起來。秦少游聽說這件事后,說:“這是東坡先生‘只管飲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風格)罷了。”
啟示:東坡食湯餅中,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幽默、樂觀、開朗的人。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躋大位。先是,劉禹錫大和中為賓客時,李太尉德裕同分司東都。禹錫謁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別令收貯,然未一披,今日為吾子覽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沒于塵坌,既啟之而復卷之,謂禹錫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絕,何必覽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觀覽。”其見抑也如此。衣冠之土,并皆忌之,咸曰:“有學士才,非宰臣器。”識者于其答制中見經(jīng)綸之用,為時所排,比賈誼在漢文之朝,不為卿相知,人皆惜之。
7. 跪求懂文言文的給解釋下
生查子
關山魂夢長,塞雁音書少。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歸傍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zhèn)€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評:“魂夢”為小山所愛,時時提及,蓋離多歡聚少,胸中多郁結(jié),乃寄期許于魂夢,求須臾之解脫。“真?zhèn)€別離難,不似相逢好”,語極平極淡,不料無奈、悲愴之感欲蓋彌彰。非親歷離痛別苦,不解其中滋味。
【題解】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文人詞始見于晚唐韓偓所作。《考正白香詞譜》注云:“本名《生楂子》,其后從省筆作‘查’。五言八句,唐時作者,平仄多無定格。.至宋以后始奉魏承班一首為律。”此高速異名頗多,有《楚云深》、《陌上郎》、《愁風月》等。
這首詞抒寫相思懷遠之情,下片純由想象生發(fā),真實而親切,于平淡中見音樂味,然此類篇章在小山詞中并非上品,不具有小山詞精工婉麗的典型特色。
【原詞】
關山魂夢長,塞雁音塵少。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
歸傍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zhèn)€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注釋】
1、塞雁句:別本作“魚雁音塵少”。
2、可憐:可愛,古樂府《孔雀東南飛》:“自名奉羅敷,可憐體無比。”
3、歸傍:別本作“歸夢”
4、人人:對于親愛者的稱呼,宋時口語,歐陽修《蝶戀花》詞:“翠被雙盤金縷鳳,憶得前春,有個人人共。”
帶有數(shù)字的文言文
帶有數(shù)字的文言文 我來答 1個回答 #熱議# 鶴崗爆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機器1718 2022-10-03 · TA獲得超過1552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142 采納率:100% 幫助的人:32.5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注 展開全部 1. 帶有數(shù)字的詩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譯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原文內(nèi)容: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
文言文《狼》的全文翻譯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xiá)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
帶數(shù)字的文言文
1. 包含一到十數(shù)字的文言文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都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不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
文言文50左右
5. 有沒有一篇50字的文言文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
文言文 觀奕 原文及翻譯及閱讀答案
觀奕 【原文】予觀奕于友人所,一客數(shù)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shù)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馀。竟局數(shù)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奕者,終日默坐而已。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
沐猴而冠的文言文翻譯
沐猴而冠的文言文翻譯:過了幾天,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殺了秦降王子嬰,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三個月都不熄滅;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往東走了。有人勸項王說:“ 關中這塊地方,有山河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業(yè)。”但項王看到秦朝宮室都被火燒得殘破不堪,又思念...
“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的文言文翻譯是什么?
翻譯:唐太宗對親近的大臣們說:治理國家如同治病。原文翻譯:唐太宗對親近的大臣們說:“治國就像治病一樣,即使病好了,也應當休養(yǎng)護理,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一旦舊病復發(fā),就沒有辦法解救了。現(xiàn)在國家很幸運地得到和平安寧,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都服從,這真是自古以來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
230個字的文言文
5. 關于勤奮讀書的文言文有哪些(字數(shù)在230—270)?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
尋找的文言文
1. 尋找一篇文言文 是韓愈的原道不是 附:原道——韓愈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 ,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孑孑為義,其...
相關評說:
靖安縣回程: ______ 1、嘗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曾經(jīng)用自己的俸祿款待向他學習的讀書人,以至他的兒子們要輪換穿見客的衣裳才能外出,范仲淹便是如此平和. 2、及其卒也,羌酋數(shù)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卒通族),連同家人羌酋等數(shù)百人,以對待自己親生父親的禮儀祭祀他,行齋戒三天后才離開.
靖安縣回程: ______ 翻譯如下: 見他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 郗超薦賢 郗超①與謝玄②不善.苻堅③將問嚴晉鼎④,既已狼噬⑤梁歧,又虎視⑥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⑦之論.唯超曰:“是必濟⑧事.吾嘗與...
靖安縣回程: ______[答案] 解釋詞義: 大息:即“太息”.大聲長嘆,深深地嘆息. 樂:快樂. 吾樂與,我快樂呀!與同“歟”. 奚:疑問代詞,為什么.子奚不時來入觀乎?你為什么不隨時來井里看看呢? 潦:本指積水.古通“...
靖安縣回程: ______ 文言文:其知吾但吾不知伊.或者:伊知吾但吾不知伊.
靖安縣回程: ______ 有大蛇,穴禹門下巖石中,常束尾崖樹顛,垂首于河,伺食魚鱉之類,已而復上入穴,如是者累年.一日,復下食于河,遂不即起;但尾束樹端,牢不可脫.每其身一上下,則樹為之起伏,如弓張弛狀.久之,樹枝披折,蛇墮水中.數(shù)日,蛇浮,死水之漩隈.有一條大蛇,洞穴位于禹門(地名,山西河津,古龍門所在地)下面的巖石中.經(jīng)常用尾巴纏住山崖上的樹梢,頭垂到河中,伺機捕食魚鱉之類的水生動物,吃完了再往上回到洞穴中,像這樣過了好多年.有一天,再次下到河中捕食,竟然不馬上起來,只是尾巴纏在樹梢,十分牢固不能脫落.每一次蛇的身體一上一下的動,樹也因此一起一伏,就好像弓一松一緊的樣子.持久下去,樹枝被折斷,蛇墜落到水中.幾天后,蛇浮了起來,死在水流旋轉(zhuǎn)彎曲的地方
靖安縣回程: ______ 現(xiàn)代文與文言文對譯:道理:理.本來:原.就:乃.很:尤.容易:簡.懂:明.“道理本來就很容易懂”翻譯成文言文可以是這樣的:理原乃尤簡明也.
靖安縣回程: ______[答案]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靖安縣回程: ______[答案] 劉郎:漢代開國皇帝劉邦. 玉斗:玉制的酒杯. 扁舟:小船. 西子:即西施. 三百州:泛指宋朝的國土. 鴻鵠:大雁和天鵝.借用秦末起義軍領袖陳勝的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貂蟬:高官帽上的裝飾,喻高官. 元:原來、原是. 兜鍪:士兵的頭盔.指...
靖安縣回程: ______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靖安縣回程: ______ 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涌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