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離情的不同之處? 關于送柴侍御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練習
意思為“沅水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有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鄉(xiāng)呢”,有一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感覺,,語言開朗婉轉,給人一種無比的親切與難得的深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更生動、更耐人尋味;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對之下有著一種淡淡的惆悵。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唯見長江天際流”,孤獨感與蒼涼感盡揉其中,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
簡單的說,就是樂觀的與惆悵的啦~~~
沅水通流(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格律】:○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注釋】:
侍御:官職名。
通波(流):水路相通。
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兩鄉(xiāng):兩處地方。
【譯文】:
沅水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有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鄉(xiāng)呢?
【前言】:
從詩的內容來看,這首詩大約是詩人貶龍標尉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可能是從龍標前往武岡,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
【賞評】: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690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云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yōu)榫┏侨恕!逗釉烙㈧`集》為唐人殷番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王昌齡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單就他的絕句而論,寫送別、留別的就不少,而且還都寫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岡”(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岡”),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lián)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一句作勢。所以第二句便說“送君不覺有離傷”。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xiāng)”。于是詩人再用兩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致意,懇切感人。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xiàn)兩地相近,那么這兩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它是用豐富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為“近”,使“兩鄉(xiāng)”為“一鄉(xiāng)”。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不也就是別后相思的種子嗎!又何況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們對友人的思念,所以這三四兩句,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
說到這里,我們便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它強壓心底,不讓它去觸發(fā)、去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xiàn)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詩人,不得不用那些離而不遠、別而未分、既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不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么?是的。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它既不會被柴侍御、也不會被讀者誤認為詩人寡情,恰恰相反,人們于此感到的倒是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便是生活的辯證法,藝術的辯證法。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不是更生動、更耐人尋味嗎?
流水和波浪感覺不到離別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岡流淌,馬上就要離開你了,在著送別之際,我卻不覺得悲傷。同在一條江邊,風雨共進,明月哪里知道我們身處兩地?仍然照耀著我們的前方。
譯文
沅江的波浪連著武岡,
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
同頂一輪明月有何曾身處兩鄉(xiāng)。
詩篇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詩人李白作。黃鶴樓,在今湖北武漢。廣陵,即今江蘇揚州。全文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前兩句輕快流暢,意境優(yōu)美。后兩句情景交融,顯示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傳唱的名作。表達了詩人與老朋友依依惜別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后兩句為全文的精彩句子)
【釋義】
1、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昌黃鵠磯,背靠蛇山,俯臨長江,雄偉壯觀。
2、之:往,去。
3、廣陵:揚州的舊名。
4、故人:老朋友。(指孟浩然)
5、西辭:黃鶴樓在廣陵的西面,在黃鶴樓辭別去廣陵,所以說“西辭”。
6、煙花:指柳如煙、花似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順流而下。
8、盡:消失。
9、唯見:只能見到。
10、天際:天邊。
譯文:
春光燦爛,知心朋友揚帆啟程,詩人站在樓上,凝望孤帆漸漸遠去,直到它完全隱沒在青天綠水之中。最后只見滾滾江水流向天邊,詩人的感情也隨著江流而起伏。
(賞析】
名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這兩句敘述友人順江東下?lián)P州的情形,“煙花”兩字點染出柳如煙、花似錦的一派春光,詩人送別朋友時的惆悵情緒淡淡寺流露了出來。后兩句著意描寫友人“西辭”,一片孤帆,伴著詩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連的遠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卻仍佇立樓頭,凝眸遠望,不愿離去。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送柴侍御》可以說是作者對友人的安慰。
意思為“沅水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有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鄉(xiāng)呢”,有一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感覺,,語言開朗婉轉,給人一種無比的親切與難得的深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更生動、更耐人尋味;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對之下有著一種淡淡的惆悵。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唯見長江天際流”,孤獨感與蒼涼感盡揉其中,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
簡單的說,就是樂觀的與惆悵的啦~~~
這多的
《送柴侍御》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離情的不同之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對之下有著一種淡淡的惆悵。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在詩人筆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動人的景物描繪之中,情與景達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唯見長江天際流”,孤獨感與蒼涼感盡揉其中,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簡單的說,...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柴侍御"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如何分...
這位柴侍御可能是從龍標前往武岡(今湖南省武岡縣),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岡”(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岡”),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lián)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柴侍御"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如何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以浪漫與暢想的氛圍,展現(xiàn)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與向往;而《送柴侍御》則通過自然景象與情感的融合,傳達出對友人的深切關懷與牽掛。兩首詩各自以獨特的視角和方式,描繪出送別詩的豐富內涵與情感深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柴侍御"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如何分...
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
《送柴侍御》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寫離別之情,但各有不同...
首先、作者不同(這是廢話,可以直接忽略)其次、《送柴侍御》可以說是作者對友人的安慰.意思為“沅水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有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鄉(xiāng)呢”,有一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感覺,語言開朗婉轉,給人一種無比的親切與難得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柴侍御"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如何分...
1 前一首詩中沒一個字說到離愁別思,但字里行間卻分明流露出朋友遠去的惆悵與留戀。后一首詩中回避悲戚的愁態(tài),用“青山”“明月”這樣開朗的形象一掃天涯淪落的頹喪,展示了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真摯情懷。2 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xiāng)” 。
送柴侍御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同屬什么詩
《送柴侍御》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寫離別之情,但各有不同.不同在哪呢?《送柴侍御》可以說是作者對友人的安慰.意思為“沅水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有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鄉(xiāng)呢”,有一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感覺,語言...
[高分]賞析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和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前一首是志同道合之人,為了目標而奮斗的離別,送別之后就各做各得工作了。而李白則是辭別故人,是老朋友了,離別時雖然應該有點感懷,可是李白和孟浩然都是豁達之人,所以寫的顯得很飄逸,心中有風景,所見都是風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其實這里寫的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樣,但可以...
[高分]賞析王昌齡的《送柴侍御》和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不同之處是一個是王昌齡對朋友的感情*另一個是李白對朋友的感情…兩個人用情當然不一樣
古詩中關于送別的詩句
1、《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2、《山中送別》唐·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4、《草》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
相關評說:
泰寧縣蝸桿: ______[答案] 《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李白送孟浩然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游人五...
泰寧縣蝸桿: ______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李白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泰寧縣蝸桿: ______ 梅花——(宋)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蘭花詩 古風 (唐)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
泰寧縣蝸桿: ______ 詠柳 早梅 江雪 贈汪倫 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泰寧縣蝸桿: ______ 1、《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山中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
泰寧縣蝸桿: ______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人簡介...
泰寧縣蝸桿: ______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
泰寧縣蝸桿: ______ 三月繁華似錦,大地呈現(xiàn)一片生機.李白的老朋友孟浩然就要前往揚州,李白傷心極了,趕往黃鶴樓送別.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俯視波濤洶涌的長江,依依惜別之情隱藏在心底.李白說:“孟...
泰寧縣蝸桿: ______ 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
泰寧縣蝸桿: ______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