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注釋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 解:把系著的東西解開。
記承天寺夜游(5張)這里譯為脫。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進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 天寺。 寢:睡,臥。 相與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交橫:交錯縱橫。 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表推測。(語文版課文課下注釋為表推測,但無詳細解釋,或有人將其解釋為大概)(原因推測或結(jié)果推測,原來是,原因是) 也:是。 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 閑:清閑。 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 耳:語氣詞, 相當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一詞多義
與:相與步于中庭。(跟,向。介詞) 念無與為樂者。(和,連詞。) 記承天寺夜游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蓋: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來是)《狼》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極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欲:解衣欲睡。 (想要) 欲窮其林。 (想 《桃花源記》 空: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澄澈) 空谷傳響。(空蕩蕩的)《三峽》
古今異義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古義:只是,只不過;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耳: 古義:助詞,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 而已”“罷了”;今義:名詞,耳朵。 閑人: 古義: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留連于光景之人;今義 與事無關(guān)的人 月色入戶 戶: 古義:多指門;今義:住戶、人家 念無與為樂者 念: 古義:考慮,想到;今義:紀念,思念 ,讀 蓋 古義:原來是,表推測原因;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詞類活用
步:名詞作動詞,散步。例句:相與步于中庭。 特殊句式
倒裝句
相與步于中庭:(我們)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賓短語后置,應為“相與于中庭步”)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不過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定語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省略主語) 主旨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表達出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達的人生觀。
編輯本段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承天寺夜游的原文和翻譯
承天寺夜游的原文和翻譯如下: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
⑨閑人:作者解嘲的自稱。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
記承天夜游寺原文和翻譯
1、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記承天寺夜游全文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脫衣睡覺...
記承天寺夜游的翻譯及賞析
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游的興致,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和原文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和原文如下: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
記承天寺夜游的翻譯和原文
1、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2、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
承天寺夜游翻譯
下面是對《承天寺夜游》的翻譯:原文:承天寺夜游 明·袁宏道 余寓居京師之永光寺,寺后有承天寺,亦名佛國寺。初秋之夜,與友人同游。步至其門,見一僧出,問曰:“何來?”曰:“自京師。”曰:“京師何如?”曰:“繁華而富麗也。”曰:“此地何如?”曰:“清凈也。”曰:“何以見得?
繼承天寺夜游的翻譯和原文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薦 (xing)交橫(he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和原文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
相關(guān)評說: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80758.html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③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譯文: 元豐六年(不可解釋為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皎潔的月光照進了窗戶(門戶),(我)高興地起來走動.(我)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我的好友,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注釋: ...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
五指山市投影: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