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工程問題
1.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二:基本特點:
設工作總量為“1”,工效=1/時間
三:基本方法:
算術方法、比例方法、方程方法.
四:基本思想:
分做合想、合做分想.
五:類型與方法:
一:分做合想:1.合想,2.假設法,3.巧抓變化(比例),4.假設法. 二:等量代換:方程組的解法→代入法,加減法. 三:按勞分配思路:每人每天工效→每人工作量→按比例分配 四:休息請假: 方法:1.分想:劃分工作量.2.假設法:假設不休息. 五:休息與周期: 1.已知條件的順序:①先工效,再周期,②先周期,再天數(shù). 2.天數(shù):①近似天數(shù),②準確天數(shù). 3.列表確定工作天數(shù). 六:交替與周期:估算周期,注意順序! 七:注水與周期:1.順序,2.池中原來是否有水,3.注滿或溢出. 八:工效變化. 九:比例:1.分比與連比,2.歸一思想,3.正反比例的運用,4.假設法思想(周期). 十:牛吃草問題:1.新生草量,2.原有草量,3.解決問題.
編輯本段工程問題
.當知道了兩者工作效率之比,從比例角度考慮問題,也 需時間是 因此,在下面例題的講述中,不完全采用通常教科書中“把工作量設為整體1”的做法,而偏重于“整數(shù)化”或“從比例角度出發(fā)”,也許會使我們的解題思路更靈活一些. 一、兩個人的問題 標題上說的“兩個人”,也可以是兩個組、兩個隊等等的兩個集體. ●例1 一件工作,甲做9天可以完成,乙做6天可以完成.現(xiàn)在甲先做了3天,余下的工作由乙繼續(xù)完成,乙需要做幾天可以完成全部工作? 解一:把這件工作看作1,甲每天可完成這件工作的九分之一,做3天完成的1/3. 乙每天可完成這件工作的六分之一,(1-1/3)÷1/6=4(天) 答:乙需要做4天可完成全部工作. 解二:9與6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18.設全部工作量是18份.甲每天完成2份,乙每天完成3份.乙完成余下工作所需時間是 (18- 2 × 3)÷ 3= 4(天). 解三:甲與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6∶ 9= 2∶ 3. 甲做了3天,相當于乙做了2天.乙完成余下工作所需時間是6-2=4(天). ●例2一件工作,甲、乙兩人合作30天可以完成,共同做了6天后,甲離開了,由乙繼續(xù)做了40天才完成.如果這件工作由甲或乙單獨完成各需要多少天? 共做了6天后, 原來,甲做 24天,乙做 24天, 現(xiàn)在,甲做0天,乙做40=(24+16)天. 這說明原來甲24天做的工作,可由乙做16天來代替.因此甲的工作效率 如果乙獨做,所需時間是 50天 如果甲獨做,所需時間是 75天 答:甲或乙獨做所需時間分別是75天和50天. ●例3 某工程先由甲獨做63天,再由乙單獨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兩人合作,需48天完成.現(xiàn)在甲先單獨做42天,然后再由乙來單獨完成,那么乙還需要做多少天? 先對比如下: 甲做63天,乙做28天; 甲做48天,乙做48天. 就知道甲少做63-48=15(天),乙要多做48-28=20(天),由此得出甲的 甲先單獨做42天,比63天少做了63-42=21(天),相當于乙要做 因此,乙還要做 28+28= 56 (天). 答:乙還需要做 56天. ●例4一件工程,甲隊單獨做1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30天完成.現(xiàn)在兩隊合作,其間甲隊休息了2天,乙隊休息了8天(不存在兩隊同一天休息).問開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時間? 解一:甲隊單獨做8天,乙隊單獨做2天,共完成工作量 余下的工作量是兩隊共同合作的,需要的天數(shù)是 2+8+ 1= 11(天). 答:從開始到完工共用了11天. 解二:設全部工作量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1份.在甲隊單獨做8天,乙隊單獨做2天之后,還需兩隊合作 (30- 3 × 8- 1× 2)÷(3+1)= 1(天). 解三:甲隊做1天相當于乙隊做3天. 在甲隊單獨做 8天后,還余下(甲隊) 10-8= 2(天)工作量.相當于乙隊要做2×3=6(天).乙隊單獨做2天后,還余下(乙隊)6-2=4(天)工作量. 4=3+1, 其中3天可由甲隊1天完成,因此兩隊只需再合作1天. 解四: 方法:分休合想(題中說甲乙兩隊沒有在一起休息,我們就假設他們在一起休息.) 甲隊每天工作量為1/10,乙為1/30,因為甲休息了2天,而乙休息了8天,因為8>2,所以我們假設甲休息兩天時,乙也在休息.那么甲開始工作時,乙還要休息:8-2=6(天)那么這6天內(nèi)甲獨自完成了這項工程的1/10×6=6/10,剩下的工作量為1-6/10=4/10,而這剩下的4/10為甲乙兩人一起合作完成的工程量,所以,工程量的4/10 需要甲乙合作:(4/10)÷(1/10+1/30)=3天.所以從開始到完工共需:8+3=11(天) ●例5 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20天完成,乙隊單獨做30天完成.現(xiàn)在他們兩隊一起做,其間甲隊休息了3天,乙隊休息了若干天.從開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問乙隊休息了多少天? 解一:如果16天兩隊都不休息,可以完成的工作量是 (1÷20)×16+(1÷30)×16=4/3 由于兩隊休息期間未做的工作量是4/3-1=1/3 乙隊休息期間未做的工作量是 1/3-1/20×3=11/60 乙隊休息的天數(shù)是 11/60÷(1/30)=11/2 答:乙隊休息了5天半. 解二:設全部工作量為6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 兩隊休息期間未做的工作量是 (3+2)×16- 60= 20(份). 因此乙休息天數(shù)是 (20- 3 × 3)÷ 2= 5.5(天). 解三:甲隊做2天,相當于乙隊做3天. 甲隊休息3天,相當于乙隊休息4.5天. 如果甲隊16天都不休息,只余下甲隊4天工作量,相當于乙隊6天工作量,乙休息天數(shù)是 16-6-4.5=5.5(天). ●例6有甲、乙兩項工作,張單獨完成甲工作要10天,單獨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單獨完成甲工作要 8天,單獨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項工作都可以由兩人合作,那么這兩項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多少天? 很明顯,李做甲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張做乙工作的工作效率高.因此讓李先做甲,張先做乙. 設乙的工作量為60份(15與20的最小公倍數(shù)),張每天完成4份,李每天完成3份. 8天,李就能完成甲工作.此時張還余下乙工作(60-4×8)份.由張、李合作需要 (60-4×8)÷(4+3)=4(天). 8+4=12(天). 答:這兩項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12天. ●例7一項工程,甲獨做需10天,乙獨做需15天,如果兩人合作,他 要8天完成這項工程,兩人合作天數(shù)盡可能少,那么兩人要合作多少天? 設這項工程的工作量為30份,甲每天完成3份,乙每天完成2份. 兩人合作,共完成 3× 0.8 + 2 × 0.9= 4.2(份). 因為兩人合作天數(shù)要盡可能少,獨做的應是工作效率較高的甲.因為要在8天內(nèi)完成,所以兩人合作的天數(shù)是 (30-3×8)÷(4.2-3)=5(天). 很明顯,最后轉(zhuǎn)化成“雞兔同籠”型問題. ●例8甲、乙合作一件工作,由于配合得好,甲的工作效率比單獨做時快 如果這件工作始終由甲一人單獨來做,需要多少小時? 乙6小時單獨工作完成的工作量是 乙每小時完成的工作量是 兩人合作6小時,甲完成的工作量是 甲單獨做時每小時完成的工作量 甲單獨做這件工作需要的時間是 答:甲單獨完成這件工作需要33小時. 這一節(jié)的多數(shù)例題都進行了“整數(shù)化”的處理.但是,“整數(shù)化”并不能使所有工程問題的計算簡便. 例8就是如此.例8也可以整數(shù)化,當求出乙每 有一點方便,但好處不大.不必多此一舉. 二、多人的工程問題 我們說的多人,至少有3個人,當然多人問題要比2人問題復雜一些,但是解題的基本思路還是差不多. ●例9一件工作,甲、乙兩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兩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兩人合作要60天完成.問甲一人獨做需要多少天完成? 設這件工作的工作量是1. 甲、乙、丙三人合作每天完成 減去乙、丙兩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甲每天完成 答:甲一人獨做需要90天完成. 例9也可以整數(shù)化,設全部工作量為180份,甲、乙合作每天完成5份,乙、丙合作每天完成4份,甲、丙合作每天完成3份.請試一試,計算是否會方便些? ●例10 一件工作,甲獨做要12天,乙獨做要18天,丙獨做要24天.這件工作由甲先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接著做,乙做的天數(shù)是甲做的天數(shù)的3倍,再由丙接著做,丙做的天數(shù)是乙做的天數(shù)的2倍,終于做完了這件工作.問總共用了多少天? 甲做1天,乙就做3天,丙就做3×2=6(天). 說明甲做了2天,乙做了2×3=6(天),丙做2×6=12(天),三人一共做了 2+6+12=20(天). 答:完成這項工作用了20天. 本題整數(shù)化會帶來計算上的方便.12,18,24這三數(shù)有一個易求出的最小公倍數(shù)72.可設全部工作量為72.甲每天完成6,乙每天完成4,丙每天完成3.總共用了 ●例11 一項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13天完成.如果丙休息2天,乙就要多做4天,或者由甲、乙兩人合作1天.問這項工程由甲獨做需要多少天? 丙2天的工作量,相當乙4天的工作量.丙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4÷2=2(倍),甲、乙合作1天,與乙做4天一樣.也就是甲做1天,相當于乙做3天,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的3倍. 他們共同做13天的工作量,由甲單獨完成,甲需要 答:甲獨做需要26天. 事實上,當我們算出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3∶2∶1,就知甲做1天,相當于乙、丙合作1天.三人合作需13天,其中乙、丙兩人完成的工作量,可轉(zhuǎn)化為甲再做13天來完成. ●例12 某項工作,甲組3人8天能完成工作,乙組4人7天也能完成工作.問甲組2人和乙組7人合作多少時間能完成這項工作? 解一:設這項工作的工作量是1. 甲組每人每天能完成 乙組每人每天能完成 甲組2人和乙組7人每天能完成 答:合作3天能完成這項工作. 解二:甲組3人8天能完成,因此2人12天能完成;乙組4人7天能完成,因此7人4天能完成. 現(xiàn)在已不需顧及人數(shù),問題轉(zhuǎn)化為: 甲組獨做12天,乙組獨做4天,問合作幾天完成? 小學算術要充分利用給出數(shù)據(jù)的特殊性.解二是比例靈活運用的典型,如果你心算較好,很快就能得出答數(shù). ●例13 制作一批零件,甲車間要10天完成,如果甲車間與乙車間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車間與丙車間一起做,需要8天才能完成.現(xiàn)在三個車間一起做,完成后發(fā)現(xiàn)甲車間比乙車間多制作零件2400個.問丙車間制作了多少個零件? 解一:仍設總工作量為1. 甲每天比乙多完成 因此這批零件的總數(shù)是 丙車間制作的零件數(shù)目是 答:丙車間制作了4200個零件. 解二:10與6最小公倍數(shù)是30.設制作零件全部工作量為30份.甲每天完成 3份,甲、乙一起每天完成5份,由此得出乙每天完成2份. 乙、丙一起,8天完成.乙完成8×2=16(份),丙完成30-16=14(份),就知 乙、丙工作效率之比是16∶14=8∶7. 已知 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 3∶2= 12∶8. 綜合一起,甲、乙、丙三人工作效率之比是 12∶8∶7. 當三個車間一起做時,丙制作的零件個數(shù)是 2400÷(12- 8) × 7= 4200(個). ●例14 搬運一個倉庫的貨物,甲需要10小時,乙需要12小時,丙需要15小時.有同樣的倉庫A和B,甲在A倉庫、乙在B倉庫同時開始搬運貨物,丙開始幫助甲搬運,中途又轉(zhuǎn)向幫助乙搬運.最后兩個倉庫貨物同時搬完.問丙幫助甲、乙各多少時間? 設搬運一個倉庫的貨物的工作量是1.現(xiàn)在相當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所需時間是 答:丙幫助甲搬運3小時,幫助乙搬運5小時. 解本題的關鍵,是先算出三人共同搬運兩個倉庫的時間.本題計算當然也可以整數(shù)化,設搬運一個倉庫全部工作量為 60.甲每小時搬運 6,乙每小時搬運 5,丙每小時搬運4. 三人共同搬完,需要 60 × 2÷ (6+ 5+ 4)= 8(小時). 甲需丙幫助搬運 (60- 6× 8)÷ 4= 3(小時). 乙需丙幫助搬運 (60- 5× 8)÷4= 5(小時). 三、水管問題 從數(shù)學的內(nèi)容來看,水管問題與工程問題是一樣的.水池的注水或排水相當于一項工程,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量.單位時間里的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效率.至于又有注入又有排出的問題,不過是工作量有加有減罷了.因此,水管問題與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基本相同. 例15 甲、乙兩管同時打開,9分鐘能注滿水池.現(xiàn)在,先打開甲管,10分鐘后打開乙管,經(jīng)過3分鐘就注滿了水池.已知甲管比乙管每分鐘多注入0.6立方米水,這個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甲每分鐘注入水量是 :(1-1/9× 3)÷10=1/15 乙每分鐘注入水量是:1/9-1/15=2/45 因此水池容積是:0.6÷(1/15-2/45)=27(立方米) 答:水池容積是27立方米. 例16 有一些水管,它們每分鐘注水量都相等.現(xiàn)在打開其中若干根水管,經(jīng)過預定的時間的1/3,再把打開的水管增加一倍,就能按預定時間注滿水池,如果開始時就打開10根水管,中途不增開水管,也能按預定時間注滿水池.問開始時打開了幾根水管? 分析:增開水管后,有原來2倍的水管,注水時間是預定時間的1-1/3=2/3,2/3是1/3的2倍,因此增開水管后的這段時間的注水量,是前一段時間注水量的4倍. 設水池容量是1,前后兩段時間的注水量之比為:1:4, 那么預定時間的1/3(即前一段時間)的注水量是1/(1+4)=1/5. 10根水管同時打開,能按預定時間注滿水,每根水管的注水量是1/10,預定時間的1/3,每根水官的注水量是1/10×1/3=1/30 要注滿水池的1/5,需要水管1/5÷1/30=6(根) 前后兩段時間的注水量之比為:1:[(1-1/3)÷1/3×2]=1:4 前段時間注水量是:1÷(1+4)=1/5 每根水管在預定1/3的時間注水量為:1÷10×1/3=1/30 開始時打開水管根數(shù):1/5÷1/30=6(根) 答:開始時打開6根水管. 例17 蓄水池有甲、丙兩條進水管,和乙、丁兩條排水管.要灌滿一池水,單開甲管需3小時,單開丙管需要5小時.要排光一池水,單開乙管需要 4小,丁管需要6小時,現(xiàn)在水池內(nèi)有六分之一的水,如按甲、乙、丙、丁、甲、乙……的順序輪流打開1小時,問多少時間后水開始溢出水池? 分析: 此題與廣為流傳的“青蛙爬井”是相仿的:一只掉進了枯井的青蛙,它要往上爬30尺才能到達井口,每小時它總是爬3尺,又滑下2尺.問這只青蛙需要多少小時才能爬到井口? 看起來它每小時只往上爬3- 2= 1(尺),但爬了27小時后,它再爬1小時,往上爬了3尺已到達井口. 因此,答案是28小時,而不是30小時. 以后(20小時),池中的水已有,否則開甲管的過程中水池里的水就會溢出. 例18 一個蓄水池,每分鐘流入4立方米水.如果打開5個水龍頭,2小時半就把水池水放空,如果打開8個水龍頭,1小時半就把水池水放空.現(xiàn)在打開13個水龍頭,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把水放空? 先計算1個水龍頭每分鐘放出水量. 2小時半比1小時半多60分鐘,多流入水 4 × 60= 240(立方米). 時間都用分鐘作單位,1個水龍頭每分鐘放水量是 240 ÷ ( 5× 150- 8 × 90)= 8(立方米), 8個水龍頭1個半小時放出的水量是 8 × 8 × 90, 其中 90分鐘內(nèi)流入水量是 4 × 90,因此原來水池中存有水 8 × 8 × 90-4 × 90= 5400(立方米). 打開13個水龍頭每分鐘可以放出水8×13,除去每分鐘流入4,其余將放出原存的水,放空原存的5400,需要 5400 ÷(8 × 13- 4)=54(分鐘). 答:打開13個龍頭,放空水池要54分鐘. 水池中的水,有兩部分,原存有水與新流入的水,就需要分開考慮,解本題的關鍵是先求出池中原存有的水.這在題目中卻是隱含著的. 例19 一個水池,地下水從四壁滲入池中,每小時滲入水量是固定的.打開A管,8小時可將滿池水排空,打開C管,12小時可將滿池水排空.如果打開A,B兩管,4小時可將水排空.問打開B,C兩管,要幾小時才能將滿池水排空? 設滿水池的水量為1. A管每小時排出 A管4小時排出 因此,B,C兩管齊開,每小時排水量是 B,C兩管齊開,排光滿水池的水,所需時間是 答: B, C兩管齊開要 4 小時 48分才將滿池水排完. 本題也要分開考慮,水池原有水(滿池)和滲入水量.由于不知具體數(shù)量,像工程問題不知工作量的具體數(shù)量一樣.這里把兩種水量分別設成“1”.但這兩種量要避免混淆.事實上,也可以整數(shù)化,把原有水設為8與12的最小公倍數(shù) 24. 17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寫過《普遍算術》一書,書中提出了一個“牛吃草”問題,這是一道饒有趣味的算術題.從本質(zhì)上講,與例18和例19是類同的.題目涉及三種數(shù)量:原有草、新長出的草、牛吃掉的草.這與原有水量、滲入水量、水管排出的水量,是完全類同的. 例20 有三片牧場,場上草長得一樣密,而且長得一樣快.12頭牛4星期吃完第一塊牧場上的草;7頭牛9星期吃完第二片牧場的草.問多少頭牛18星期才能吃完第三片牧場的草? 吃草總量=一頭牛每星期吃草量×牛頭數(shù)×星期數(shù).根據(jù)這一計算公式,可以設定“一頭牛每星期吃草量”作為草的計量單位. 原有草+4星期新長的草=12×4. 原有草+9星期新長的草=7×9. 由此可得出,每星期新長的草是 (7×9-12×4)÷(9-4)=3. 那么原有草是 7×9-3×9=36(或者12×4-3×4). 對第三片牧場來說,原有草和18星期新長出草的總量是 這些草能讓 90×7.2÷18=36(頭) 牛吃18個星期. 答:36頭牛18個星期能吃完第三片牧場的草. 例20與例19的解法稍有一點不一樣.例20把“新長的”具體地求出來,把“原有的”與“新長的”兩種量統(tǒng)一起來計算.事實上,如果例19再有一個條件,例如:“打開B管,10小時可以將滿池水排空.”也就可以求出“新長的”與“原有的”之間數(shù)量關系.但僅僅是例19所求,是不需要加這一條件.好好想一想,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嗎? “牛吃草”這一類型問題可以以各種各樣的面目出現(xiàn).限于篇幅,我們只再舉一個例子. 例21 畫展9點開門,但早有人排隊等候入場.從第一個觀眾來到時起,每分鐘來的觀眾人數(shù)一樣多.如果開3個入場口,9點9分就不再有人排隊,如果開5個入場口,9點5分就沒有人排隊.問第一個觀眾到達時間是8點幾分? 設一個入場口每分鐘能進入的觀眾為1個計算單位. 從9點至9點9分進入觀眾是3×9, 從9點至9點5分進入觀眾是5×5. 因為觀眾多來了9-5=4(分鐘),所以每分鐘來的觀眾是 (3×9-5×5)÷(9-5)=0.5. 9點前來的觀眾是 5×5-0.5×5=22.5. 這些觀眾來到需要 22.5÷0.5=45(分鐘). 答:第一個觀眾到達時間是8點15分. 挖一條水渠,甲、乙兩隊合挖要六天完成.甲隊先挖三天,乙隊接著挖一天,可挖這條水渠的3/10,兩隊單獨挖各需幾天? 分析: 甲乙合作1天后,甲又做了2天共3/10-1/6=4/30 2÷(3/10-1/6) =2÷4/30 =15(天) 1÷(1/6-1/15)=10(天) 答:甲單獨做要15天,乙單獨做要10天 . .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那么甲按規(guī)定時間可提前2天完成,乙則要超過規(guī)定時間3天才完成.現(xiàn)在甲乙二人合作二天后,剩下的乙單獨做,剛好在規(guī)定日期內(nèi)完成.若甲乙二人合作,完成工作需多長時間? 解設:規(guī)定時間為X天.(甲單獨要X-2天,乙單獨要X+3天,甲一共做了2天,乙一共做了X天) 1/(X-2)×2 + X/(X+3)=1 X=12 規(guī)定要12天完成 1÷[1/(12-2)+1/(12+3)] =1÷(1/6) =6天 答:兩人合作完成要6天. 例:一項工程,甲單獨做63天,再由乙做28天完成,甲乙合作需要48天完成.甲先做42天,乙做還要幾天? 答:設甲的工效為x,乙的工效為y 63x+28y=1 48x+48y=1 x=1/84 y=1/112 乙還要做(1-42/84)÷(1/112)=56(天) 例22有32噸貨物,從甲城運往乙城,大卡車的載重量是5噸,小卡車的載重量是3噸,每種大、小卡車的耗油量分別是10升和7.2升,將這批貨物運完,至少需要耗油多少噸? 顯然,為了省油,應盡量使用大卡車運,大卡車運6次,還剩2噸,所以剩下一次用小卡車運,耗油最少,共需6*10+7.2=67.2升
煤炭行業(yè)建筑工程招投標存在哪些問題?有何對策
但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jīng)濟的影響以及煤炭行業(yè)建筑工程自身特性的影響,我國煤炭行業(yè)建筑工程招投標的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問題有待解決。1我國煤炭行業(yè)建筑工程招投標的問題當前我國已經(jīng)把國際通行的招投標機制引入煤炭行業(yè)建筑工程項目的招投標,但我國在開展煤炭行業(yè)建筑工程項目招投標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1.1招投標管理...
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區(qū)別?
一、含義不同:1、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為1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決絕大多數(shù)的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分配問題、盈虧問題、積分表問題、電話計費問題、數(shù)字問題。2、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一元),并且未知數(shù)項的最高...
工程數(shù)學計算方法
一、提高看圖技能 工程量計算前的看圖,要先從頭到尾瀏覽整套圖紙,待對其設計意圖大概了解后,再選擇重點詳細看圖。在看圖過程中要著重弄清以下幾個問題:(一)建筑圖部分 1、了解建筑物的層數(shù)和高度(包括層高和總高)、室內(nèi)外高差、結構形式、縱向總長及跨度等。2、了解工程的用料及作法,包括樓地面...
工程建筑藍圖怎么看
問題九:建筑工程木板圖紙怎么看 在建筑設計圖(施工圖)中沒有單獨的建筑木工圖紙,其還是需要根據(jù)建筑的結施圖、建施圖去進行建筑木模安裝,建筑木工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進程中的木模支撐。你應知道建筑的施工順序,但也不用怕,現(xiàn)場上有施工員,有不懂的地方直接與他商討,當然,能熟練掌握看建筑圖是最好的!現(xiàn)從附件傳給你...
關于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幾個突出問題的思考
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中心,提高項目運作質(zhì)量,是施工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水恒的主題。當前施工企業(yè)管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最集中的表現(xiàn)都在工程項目上。因此,面對中目加入WTO建筑市場全面開放和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形勢,研究和解決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迫切。筆者認為,有5個突出的問題值得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者高度重視。 一、必須...
論如何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效益水平?
關鍵字:工程管理 項目管理一、關于體制成本體制成本是項目管理體制落后,不符合項目法施工原則,不順應項目管理規(guī)律,不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傳統(tǒng)管理體制造成的機構重疊、層次過多、隊伍龐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率低下、費用增加。目前施工企業(yè)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三點:一是管理層與勞務層沒有分離,企業(yè)養(yǎng)著人數(shù)龐大、成本高昂...
建筑工程工程發(fā)包問題?
一、現(xiàn)狀管窺: 筆者在施工企業(yè)工作多年,曾從事公路橋梁、市政工程、房屋建筑的施工、預結算工作和擔任某施工企業(yè)的經(jīng)營科負責人,雖沒有直接負責企業(yè)的資金運用,但與所負責的工作有較多關聯(lián),因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多數(shù)公路、橋梁、公用建筑資金屬財政性投入,資金來源可以說沒有問題。但目前建筑安裝施工企業(yè)承建的工程,...
40條最常見的土建預算問題匯總,你知道哪一條?
當然,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施工合同中,對于門窗工程是采用按照市場價格直接定價,也就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了。31、整體地面面層和塊料地面面層工程量計算有何區(qū)別?答:整體面層、找平層得工程量按主墻間凈空面積計算。應扣除凸出地面構筑物、設備基礎、室內(nèi)管道、地溝等所占的面積、不扣除柱、垛、間壁墻、附墻煙囪及面積在 0.3...
您對中國的工科教育發(fā)展有何建議?
2. 實習和實踐機會:為了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工程實踐經(jīng)驗,許多高校將實習和實踐納入課程體系,并與企業(yè)合作開展實踐教育。這些實習和實踐機會能夠提供學生與實際工程問題接觸的機會,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技能。3.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鼓勵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
質(zhì)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以上反應的是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質(zhì)量問題處理,進行質(zhì)量控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可以歸納為:問題很多,原因很多,措施很多。如此工作方法,效果如何呢?實踐表明,效果并不明顯,原因何在呢?選用帕雷托規(guī)則不難說明并解決這一問題。 帕雷托圖表是以圖表的形式說明帕雷托規(guī)則。首先把引起問題的各種原因(a~i)按導致問題的嚴重程度...
相關評說:
巴青縣曲柄: ______ 把甲先做記為第一次,乙先做記為第二次,那么首先第一次肯定是甲結束最后一天的工作:因為如果是乙結束的:那么整個工程進度就是:甲乙甲乙……甲乙 這樣的話換做乙先做:那么整個工程的進度也一定是:乙甲乙甲……乙甲 這樣的話一定會是整數(shù)天完成,不會多出半天.所以第一次的最后一天是甲做的,即:甲乙甲乙……甲(最后整天) 而第二次的最后半天也是甲做的,即:乙甲乙甲……乙甲(最后半天) 直到省略號結束前面的工作量都是一樣的,所以不必管,也就是說乙花了一天的時間做了甲半天的工作,所以甲比乙快1倍,所以甲單獨做要17天半
巴青縣曲柄: ______ 工程問題解法與算法公式 解題指導:“工程問題”指的都是兩個人以上合作完成某一項工作,有時還將內(nèi)容延伸到相遇運動和向水池注水等等.解答工程問題時,一般都是把總工作量看作單位“1”,把單位“1”除以工作時間看成工作效率,...
巴青縣曲柄: ______[答案] 一:基本數(shù)量關系: 1.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二:基本特點: 設工作總量為“1”,工效=1/時間三:基本方法: 算術方法、比例方法、方程方法.四...
巴青縣曲柄: ______ “工程問題”是分數(shù)四則應用題中的典型問題,數(shù)量關系比較抽象.工程問題跟整數(shù)應用題里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效率之和,求完成工作的合作時間的應用題思路相同,不同的只是工作總量在題目里沒有說明,只能用“1”表示,而工作效率要用單位時間內(nèi)做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然后根據(jù)工作總量與工作效率之和,求完成工作的合作時間.(剩余2080字)
巴青縣曲柄: ______ 假設總工作量為1.然后列一堆數(shù)字,最后解答.最重要的:不要列方程!!例題:1.甲、乙兩個工程隊修路,最終按工作量分配8400元工資.按兩隊原計劃的工作效率,乙隊應獲5040元.實際從第5天開始,甲...
巴青縣曲柄: ______ 工程問題是應用題中的一種類型. 在工程問題中,一般要出現(xiàn)三個量: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完成工作總量所需的時間)和工作效率(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工作量). 為敘述方便,把這三個量簡稱工量、工時和工效. 一般地,把整個工作總量看作1...
巴青縣曲柄: ______ 把整個工程的工作量當做單位1,也就是把工作總量列式時寫成1 把平均每小時或平均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當做工作效率.關系式仍然用,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比如,求時間. 就是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列式為 1÷單位時間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工作時間
巴青縣曲柄: 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一件事,制造某種產(chǎn)品,完成某項任務,完成某項工程等等,都要涉及到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這三個量,它們之間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時間 在小學數(shù)學中,探討這三個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