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的過程是怎樣的? 心理咨詢一般是怎樣的過程?
首先澄清一點,心理咨詢和精神科門診是不同的兩件事。雖然一些醫(yī)院也設有心理咨詢,但實際上更多的是精神科門診。我不是很清楚精神門診的規(guī)范標準,但如果其掛號費用和一般掛號沒有太大區(qū)別就幾塊錢的話,那我想一定是很直接快速的,雖然這極不合理。
心理咨詢最關鍵的原則就是保密,在正規(guī)的心理咨詢中,除了特殊類型(比如夫妻或團體咨詢),是嚴格只有咨詢師和來訪者兩個人參與的。
@胡天翼的例子中,如果是心理咨詢的場景,咨詢師就犯了最根本的錯誤,讓父母旁聽,違反保密原則。遇到這種咨詢師,直接就轉身走人就是。即使只是來參加過心理咨詢這個信息,也是需要嚴格保密的,所以這兒我也匿了。
心理咨詢,選擇合適的咨詢師非常關鍵。在中國,首先得篩選靠譜的機構(如上所述醫(yī)院未必是心理咨詢),在中國這點就很難。我因為之前認識一些朋友,對行業(yè)還比較熟悉,所以選擇了一個我覺得相對靠譜的機構。選擇咨詢師,先看價格(價格真的普遍很貴。。),然后就是看網站上的介紹,選擇了一個我看著順眼有安全感的咨詢師(這點很重要,有初步的安全感和好感)。
但這只是選擇的第一步,你還得真正接觸過才能判斷是否合適,所以得做好更換咨詢師的準備。其實我第一次咨詢感覺不好,但我覺得可以再試幾次看看,才逐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這點很關鍵,2次3次覺得都無法信任,就果斷換,不要覺得遇到一個不好的,就否定心理咨詢本身。咨詢這種事,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得看緣分。
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的咨詢,包括前幾次咨詢,其實都是建立信任關系的過程,咨詢師會想辦法先安撫你的情緒,了解基本信息,加深對你的了解,一般不會太深入得問,因為安全感還未建立呢。我咨詢的時候,第一次的時候,咨詢師就想詢問我很隱秘的事情,讓我很不爽,我直接拒絕了。當時差點就想換個咨詢師。
咨詢師做的事情,就是幫助你更深的認識你自己,并通過你和他之間的互動和及時的確認,來讓你理解你的問題出在哪兒,你想要什么,你可以怎么做等等。所以,真實的關系非常重要,兩個人都必須很真實才行,如果無法從“病人和醫(yī)生”的職業(yè)關系中轉化為更自然更真實的相處關系的話,那可以說,咨詢師幾乎無法真正幫助到你(這么說有些絕對,有些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是更注重保持權威和病人的關系)。這點很關鍵,我是大概第7次咨詢之后,才慢慢開始變得更自然的。
除了應急情況的處理(比如遇到某些極端情況從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說白了,咨詢師不給你直接的建議,而是引導你自己去一點點認識自我,并接納自我,積極面對現(xiàn)實,這一定不是容易和快捷的事情。
其他的,@瓊小哥的回答里說得還比較詳細。我就不補充了。
看了@許曉風的回答,雖然他表示效果很好,但我覺得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疑問,還是補充幾點:
1,每次咨詢時間一般不應當超過2個小時,每周一般1-2次。因為時間太長,無論咨詢師還是來訪者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咨詢師的一個職責,就是要掌控好時間。另外,咨詢是個連續(xù)的過程,來訪者的改變也是漸進的過程,通過咨詢時感悟到的,實踐到現(xiàn)實中,才是最終的目標。也許要按每周的節(jié)奏一步步走。
以上兩點,讓我覺得這位咨詢師,感覺并未有良好的職業(yè)培訓。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咨詢師,會果斷撤退。。。
咨詢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心理科學。咨詢心理學是運用面談技藝來影響來訪者的思維方式和人際狀態(tài)與行為狀態(tài)的一支心理學科。這是世界心理學界對心理咨詢的定義共性程度比較高的表述。這樣的面談自然不是一般的對話,它需要研習和掌握一定的原則、程序和基本技術。
一個完整的心理咨詢通常都會有如下五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建立關系
這里的“關系”指的是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系,一次心理咨詢是否能夠成功,能否建立合適的咨訪關系往往是一個關鍵因素。假如兩人之間原來就存在著另外的親密關系,如家人關系,戀愛人關系和上下級的關系等。他們之間就不適合發(fā)生心理咨詢關系。
一次心理咨詢是否能夠成功,能否建立合適的咨訪關系往往是一個關鍵因素。美國前咨詢心理協(xié)會主席loretta Bradley(2003)對關系心理咨詢能否成功的四個因素作了研究,她列出的四個因素分別為:咨訪關系、當事人所擁有的支持系統(tǒng)、當事人想改變的愿望以及咨詢技巧。她認為咨 訪關系是最重要的。她曾論述“影響心理咨詢效果的四大因素”:咨訪關系40%,支持系統(tǒng)30%,改變期望15%,咨詢技巧15%。
而能否建立高質量的咨訪關系,最根本的因素不是在于怎么坐,怎么說,怎么問,而是在于能否實實在在地讓當事人感覺到,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自己的心理問題和困擾被解決了,自己恢復了正常,獲得了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師的人格魅力對當事人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咨訪關系的建立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誠實、正直、勇敢、勤奮、豁達和睿智等。咨詢師自身的這些品質是刺激來訪者形成積極心理的重要因素。“治療師不是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技術員,而是一個對來訪者來說完全是充滿吃力的伴侶和走向新生活的引人模仿的典范(巴肯托,1987)
當然,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的一些形體細節(jié),也影響著咨訪關系的建立。在世界心理學界流傳比較廣的SOLER SKILL(SOLER技術),就是對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自我形態(tài)的具體要求。“SOLER”是五項要求中每項要求的一個重要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的縮寫。
(S)直面來訪者(face the nisitor squarely)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和來訪者所坐的椅子可以是面對面地擺放,也可以成直角擺放,但是,咨詢師的坐姿最好能夠正面對著來訪者,所以兩人的椅子如果成直角擺放,咨詢師也最好能夠側轉一些身子,正面相對來訪者。當然,有人擔心,這樣坐著,可能會讓來訪者有壓迫感,不利于來訪者形成適當的放松狀態(tài)。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在整個咨詢過程中,讓來訪者有一種安全舒適和放松的感覺,有利于取得咨詢效果。但是讓來訪者產生壓迫感的不是因為怎么坐,而常常是因為咨詢師的言語表達方式有所不當。許多比較資深的心理咨詢師都有一種感覺,讓自己的身體正面相對來訪者(距離適當,不要太遠也不要太近),更加能夠表示對來訪者的一種真誠和對整個咨詢過程的全神貫注。而這個效果往往是心理咨詢師應該追求的。
(0)開放的身姿(opened posture)
咨詢師在整個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始終應該保持著的一種感覺,就是要整個兒地接納面前這位來訪者,同感這位來訪者。所以咨詢師的身姿,往往是一種很自然的開放的姿勢。這時候的咨詢師不應做出兩手交叉在胸前,或者是用一只手摟住另外一只手的上臂,護住自己胸部姿勢。因為那種姿勢表示的是一個人內心的抗阻和對面前這個人的排斥。對心理咨詢師來說,這是相當忌諱的。
(L)適當前傾(lean forward)
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相當需要積極地關注來訪者,努力同感來訪者的內心感受,這時候咨詢師坐著的身姿往往會稍稍有些前傾。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假如咨詢師的坐姿時不時地適當前傾,有助于表示對來訪者的積極關注。這種效果是成功的心理咨詢所必須的。
當然,咨詢師身姿的前傾,很容易導致腰部肌肉的疲勞。尤其是職業(yè)心理咨詢師,也非常需要注意保護好自己。比較合適的坐法是這樣的:咨詢師坐的時候,要把整張椅子坐滿,也就是臀部坐到椅子的根部,這樣咨詢師就比較不容易感覺疲勞。而且咨詢師把整張椅子坐滿,也容易給來訪者一種踏實的感覺,覺得面前的這位咨詢師是完完全全地準備好要花時間陪伴自己的。假如咨詢師椅子只坐一半,甚至坐到椅子邊沿,容易讓人感到,這個人隨時想要離開,這會導致對方形成焦慮。
(E)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
咨詢師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往往是懷著一種真誠、同感、探究的心態(tài),坦然地看著來訪者的眼睛,尤其是當來訪者想要對咨詢師表達什么似乎很難表達的意思的時候。咨詢師與來訪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有助于咨詢師更好地了解來訪者,同時也有助于讓來訪者感知咨詢師的真誠和一種專業(yè)的自信。這樣的效果緊密聯(lián)系著心理咨詢的成功與否。
國內有些人員認為,在心理咨詢的時候,不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而是看著對方的額角、衣領、第二粒紐扣等,理由是避免讓來訪者有威迫感、局促感。這種說法已經流傳得相當廣泛。其實,在歐美,包括在亞洲的日本和韓國,心理咨詢界都強調在咨詢的時候,咨詢師要和來訪者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觸。國內有關避免目光接觸的說法,據美國一位資深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的分析,可能因為咨詢心理學在中國大陸興起的時間畢竟還比較短,有些咨詢師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感覺目光接觸使對方有局促感、焦慮感,其實是咨詢師自身由于經驗不夠而產生的自我焦慮的一種投射。
當然,我們在強調“保持良好目光接觸”的時候,不會有人理解為直直地瞪著來訪者。另外,還應該講清楚一個情況,許多來訪者在咨詢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一種“宣泄”現(xiàn)象,會流眼淚。一個人一旦流淚,多半會伴隨有鼻涕流淌。每每到了這種時候,咨詢師一般會故意把目光移開一會,這時候就不要不仔細地看著對方了。而當來訪者處理完了,重新仰起臉要敘說的時候,咨詢師再回過臉來,好好地看著來訪者。
(R)自然放松
在整個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能否做到自然放松,往往關系著來訪者會呈現(xiàn)什么樣的狀態(tài),關系著最后的咨詢效果。難怪世界咨詢心理學界會把“自然放松”視為心理咨詢師必須具備的一項要求。
常常讓新學心理咨詢的人員感到為難的是,自己畢竟剛剛開始做心理咨詢,多少總有些緊張和不夠自然。這是很容易理解。其實,咨詢師首先應該設法讓自己感到充分自信,然后就容易做到自然放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咨詢師可以給自己作一些認知調整,來改變自己的感受。一旦咨詢師坐在來訪者跟前,就應該滿腦子想著的是“我此時此刻是真心想幫助面前這位來訪者的!”一位咨詢師,哪怕是新手,也完全可以把自信建立在這樣的念頭上面。
上面介紹了心理咨詢的第一個步驟,建立關系的意義以及一些具體做法。在美國一些超市的付費處,常常可以看到一種為普通市民提供的小冊子,有的就是教市民如何去尋找適合你的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幾乎在這類小冊子的第一頁都會有這樣的提醒:假如你在一個心理咨詢師面前坐下來,十分鐘過后你還沒有感覺到舒服自在,你就應該站起來走人了。這樣的提醒,對專業(yè)心理咨詢師來說,也就意味著我們只有十分鐘的時間,在這十分鐘內,必須要讓來訪者對由我們提供的咨詢環(huán)境和我們咨詢師本人感覺自在。
第個二步驟:探討問題
大約有70%的來訪者在咨詢師面前一坐下來,能夠說出來的問題不是其真正的困擾和焦慮。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大致有兩類:
一類原因是來訪者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總覺得最近很不爽,一團糟,很難受等。如一個高三的女生陳述:她的睡眠極其不好,和媽媽關系非常糟糕,離高考的時間又越來越近,已經不到一個月了,感覺自己簡直要發(fā)瘋了。一個大四男生的陳述:最近,女朋友和他分手了,同寢室甚至隔壁寢室的同學老是亂拿他的東西,爸爸媽媽不停地吵架,好不容易通過幾乎半年的實習爭取到的一份工作,又被人家開后門挖掉了。他覺得自己最近特別煩躁,特別容易發(fā)火。
心理咨詢的功能就是在咨詢師的作用下,使來訪者的情緒逐漸平靜,理智程度提高,看清自己最近究竟有哪些困擾,尤其爭取能夠看清楚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因為有些問題是其他問題派生出來的。在心理咨詢的這個步驟里,通常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找到“元問題”,也就是導致其他問題的問題,這個問題往往是來訪者在這段時期里所面臨的根本問題。
第二類原因是來訪者出于各種各樣的顧慮,無法一下子說出自己的問題。有個初中男生有一次做夢,夢見自己家的窗口伸著一根粗粗的竹竿,這個夢很清晰。第二天,他在網上居然看見一篇文章,解釋這樣的夢說明了性欲旺盛。后來他了現(xiàn)自己真的在課堂上有時候生殖器官也會勃起,甚至在操場上,在商店里也會無法控制地勃起。他感到十分窘迫。但是他來做咨詢的時候,一坐下來談的問題是:自己感到很不舒服,不知怎么回事,似乎也沒有好朋友,爸爸媽媽也根本沒有時間能夠和他從下來談談,一些同學又老是要取笑他,等等。缺乏經驗的咨詢師往往就會聚焦在來訪者的同學關系上,或者是如何與父母溝通上。
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遇到這類來訪者的可能性還相當高。難怪心理咨詢界特別強調咨詢師要努力與來訪者建立好關系,盡快讓來訪者消除顧慮,感到自在。一旦感覺來訪者有些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或者在句斟字酌的時候,咨詢師常常會用平和的語氣告知來訪者:這里是做心理咨詢的場所。在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會對來訪者所說的事情嚴格遵循保密原則(注:除非來訪者有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可能性,咨詢師必須向有關人員及時報告)。假如咨訪關系建立得比較好,來訪者能夠消除各種顧慮,直到鼓起勇氣把自己真正的困擾說了出來,按照咨詢心理學的說法,這個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得以解決的可能性就充分具備了。
在探討問題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具體的技術要求,即不能用心理咨詢工作者自己對來訪者在描述自己的問題時所用的詞的理解來理解來訪者的情況。如來訪者說:“我最近一到學校就特焦慮。“心理咨詢工作者就不能用我們對焦慮的理解來理解來訪者目前的狀況。心理咨詢師接下去通常會問兩類問題:一類是具體癥狀:“你能否描述一下怎么焦慮的?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另外一類是請來訪者解釋一個概念:“你說你‘特焦慮’。你是怎么理解‘焦慮’這兩上字的?”這一技術能夠避免心理咨詢師誤解來訪者的問題,也有助于來訪者更加清晰地感知到自己面臨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困擾。這些效果都是心理咨詢第二步驟“探討問題”所要追求的。
在進行心理咨詢的時候,有時候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來訪者年紀比較小,自己的感受或者表達有著局限,這確實會給探討問題帶來一些困難。另外,有些來訪者雖然能夠很好地描述自己的問題,但是按照現(xiàn)代認知心理治療的理論,有些表層的心理問題是受著一個人深層的不夠健康的認知模式所制約的。這些深層的認知模式具體指的是這個人的信念、假設和認知圖式等。這些因素雖然在影響著來訪者的日常心理過程,但往往是來訪者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所以現(xiàn)代咨詢心理學界也就會借助于一些具體方法,如沙盤游戲、繪畫、手工制作,甚至心理評估等手段,來更好地發(fā)現(xiàn)的探討當事人的問題。
第三個步驟:確定目標
許多心理咨詢工作者在剛剛開始學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很受挫,覺得自己做得一點都沒有效果。其實,在好多時候,咨詢的效果已經開始有了,咨詢師居然沒有意識到。這是十分有意思的現(xiàn)象。問題出在哪呢?是心理咨詢工作者沒有好好領會心理咨詢的第三個步驟:要會確定目標。初學心理咨詢者往往會在下意識里面,覺得通過自己的咨詢,這個來訪者就應該像正常人那樣健康,所有的問題剎那間全部都解決了,否則,就會覺得自己很受挫,很沒有能力。
其實,假如用初學者下意識中的衡量標準,似乎一下子來訪者所有的問題應該全部解決,幾乎天下沒有一個心理咨詢師能夠達到。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常常擅長運用的一個技巧就是確定目標,或者說得形象一點,就是會把來訪者的困擾切成一個個可以一步一步地來加以解決的具體目標。
在歐洲或美國,通常一次的心理咨詢的時間是50分鐘,所以,當有人說去做一次心理咨詢,其同義詞就是去做50分鐘心理咨詢。甚至,有人已經簡單地稱之為:“我需要一個50分鐘。”意思就是我需要做一次心理咨詢。在我國,許多心理咨詢師做一次咨詢的時間也大約一個小時,一般很少超過一個半小時。
既然一次心理咨詢有固定的時間,所以一次咨詢也很難解決來訪者的所有問題。因此,心理咨詢師要善于聚焦目標,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爭取把目標分切得越具體越好。譬如前面提到的那個高三女生,在確定咨詢目標的時候,完全可以先確定為:“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你所提出的問題,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好嗎?”一旦來訪者清晰地意識到了高考焦慮是“元問題”,就可以說明心理咨詢開始起作用了。讓來訪者包括咨詢師都意識到這樣的效果(哪怕是微小的效果),有助于咨訪雙方對心理咨詢建立起信心,自然也有助于比較好建立起咨訪關系。前面提到過,建立良好咨訪關系最有效的措施,是讓來訪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心理咨詢的效果要。
在一次心理咨詢中,究竟應該聚焦在哪個問題上,最后的決定人是來訪者。咨詢師可以影響來訪者,甚至向來訪者作建議,但是不能免費來訪者。如果來訪者一定要聚焦某個問題,先談某個問題,很可能這樣的現(xiàn)象底下埋伏著其它什么原因,所以,一般的心理咨詢師都會答應來訪者的要求,先聚焦在來訪者急著要談的問題上。
第四個步驟:解決問題
“心理咨詢”狹義地理解,往往指的就是第四步驟:解決問題。
來訪者的心理問題究竟如何解決,整個咨詢心理學界一直在苦苦地探索。據有人在九十年代的粗略統(tǒng)計,全世界已有的公開發(fā)表過的心理咨詢理論和方法,已經有420種左右,公認的有四種: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行為心理治療、人本心理治療和認知心理治療。不過,假如要去問一個資深的心理咨詢師通常用什么理論和方法,往往聽見的回答是“我用了整合的方法。”
對新學心理咨詢的人員來說,一開始盡量對心理咨詢形成一個比較正確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人本心理咨詢理論的創(chuàng)立人卡爾·羅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經說過一段話,對初學者理解心理咨詢幫助很大。他說:“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來形容我自己所發(fā)生的變化:在我職業(yè)生涯的早期,面對來訪者我就會急急地思索:我該怎么治療、幫助或改變這個人?現(xiàn)在,我面對著來訪者,則會自然而然地關注于:我該怎樣來提供一種關系,形成一種氛圍,以使這相人可以借助于這種關系和氛圍,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實現(xiàn)個人成長。
人本心理治療理論的創(chuàng)立人卡爾.羅杰斯在他的晚年曾經說過一段話,對初學者理解心理咨詢幫助很大。他說:“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來形容我自己所發(fā)生的變化:在我職業(yè)生涯的早期,面對來訪得我會急急地思索:我該怎樣治療、幫助或改變這個人?現(xiàn)在,我面對著來訪者,則會自然而然地關注于:我該怎樣來提供一種關系、形成一種氛圍,以使這個人可以借助于這種關系和氛圍,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實現(xiàn)個人成長。”
第五個步驟:延續(xù)性結束
一旦設定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心理咨詢師就應該果斷地中止心理咨詢,結束咨訪關系。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通常是心理咨詢師首先提出來。
許多有著心理問題的來訪者,往往在他們的生活中是缺乏心理咨詢師所能夠提供的那種人際情境的。在他(她)們的生活中一般沒有人能夠像咨詢師那樣地關注他們、傾聽他們、理解他們。有的來訪者會特別向往這種被關注、被理解的感覺,他們找心理咨詢師,居然就是為了追求這種被關注、被理解的感覺。所以社會上俗稱,有些人做心理咨詢會“上癮”。這樣就容易理解,為什么咨詢心理學界把咨詢師能夠果斷地中止咨訪關系也作為一項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提出來。
咨詢師在結束咨訪關系的時候,可以給來訪者一些積極的反饋,告訴來訪者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他(她)發(fā)生的變化和成長,也可以用相關心理學知識為背景,告知當事人在他(她)的人格中所蘊涵的積極成分,以對來訪者形成積極暗示。這里的技術要求是,同詞盡量比較客觀,以避免給來訪者一種咨詢師在故意夸獎他的感覺。
有些來訪者在結束咨訪關系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此時,咨詢師適當地給來訪者一些積極的反饋有助于避免這種現(xiàn)象。另外,心理咨詢師通常還會對來訪者表示,以后有什么心理問題,歡迎你隨時再來預約咨詢。曾經有人提問,咨詢師能否對來訪者說“歡迎再來”?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提問者在下意識中將心理咨詢等同于醫(yī)院里醫(yī)生的看病治療了。醫(yī)生當然不能對病人說“歡迎你下次再來開刀”,但是心理咨詢在結束的時候,咨詢師還是要對來訪者表示,你沒有被遺棄,歡迎你下次再來。這樣說也是對一般來訪者很容易有的某種希望與咨詢師保持聯(lián)系的習慣性感覺的尊重。
另外,心理咨詢結束的時候,有些心理咨詢師還會特地就來訪者的情況,在經得來訪者同意以后,給來訪者扶持系統(tǒng)中的主要人物做一些反饋。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來訪者,咨詢師一般都會對其老師或家長做一個積極反饋。反饋的內容是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的進步與成長以及今后學校或家庭如何對該青少年來訪者進行教育的積極的建議等。
相信很多糖丸兒都對心理咨詢這件事情十分好奇,有的還不知道心理咨詢是什么,有的還在糾結猶豫是否參加咨詢,有的在疑惑怎么選擇咨詢師~今天我們跟隨蛤蟆先生的腳步去看看心理咨詢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詢的過程是咨詢師通過收集來訪者的各種信息、行為表現(xiàn)、以往認知、情緒、心態(tài)、訴求等,來分析出來訪者這些表面信息背后隱藏的根源性問題.........
心理咨詢的過程是怎樣的?
一般情況下,第一次的咨詢,包括前幾次咨詢,其實都是建立信任關系的過程,咨詢師會想辦法先安撫你的情緒,了解基本信息,加深對你的了解,一般不會太深入得問,因為安全感還未建立呢。我咨詢的時候,第一次的時候,咨詢師就想詢問我很隱秘的事情,讓我很不爽,我直接拒絕了。當時差點就想換個咨詢師...
【心理】心理會談技術—咨詢中三大步驟
同理心、洞察力、溝通表達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說是喜歡幫助別人,其實是因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滿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和存在感,關注的不是個案本身的問題解決。所以,在我看來,學習心理咨詢的動機從關注點分成3種:關注來訪者的、關注自己的、關注咨詢過程的。1、關注來訪者的。確實有一顆大慈...
什么是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如何做?
什么是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如何做 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來訪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適的情況,通過語言或者文字,向咨詢師進行傾訴、詢問和探討,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共同找出原因,分析癥結,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恢復心理平衡,增進身心健康。心理機構的疏導過程,一般...
心理咨詢的三個階段劃分
3. 鞏固階段 此階段是咨詢的總結與提高階段,分為某次咨詢結束和整個過程結束兩種情況。針對前者,需做好總結和準備下次咨詢,布置家庭作業(yè),安排下次時間與主題。對于后者,進行回顧總結,鞏固成果,使求助者將咨詢經驗應用到生活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此階段還需進行追蹤調查,既對求助者負責,也是總結...
一名心理咨詢師的成長歷程
此階段有如下特征:不用再受學習階段的種種要求,也不會受督導的太多的制約,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個案咨詢了。剛剛獨立工作之后的幾年可能會是一個隨心所欲、令人興奮、富于創(chuàng)造、勇于探索、不知疲倦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咨詢師會隨著對自己人格的不斷理解和接納逐漸將自己的人格特點融合于咨詢過程中...
咨詢過程有哪些
咨詢過程的步驟如下:一、明確咨詢問題 這是咨詢過程的初始階段,需要明確咨詢者所面臨的問題或疑惑。無論是商業(yè)咨詢、法律咨詢還是心理咨詢等,都需要準確理解咨詢者所關心的核心問題,這是進行咨詢的基礎。二、收集信息 在明確咨詢問題后,咨詢師需要收集與問題相關的各種信息。這可能包括詢問咨詢者的具體...
心理咨詢探索階段的技術
探索階段的過程范例:1、做好咨詢前的準備工作 2、放松并接納自己 3、自我介紹 4、簡短介紹心理咨詢過程 5、恰當的心理教育:6、邀請來訪者談談ta當前遇到的困難 7、促進探索(重述、開放式提問、情感反映等)8、決定探索是否已經充分 9、邀請來訪者進行反饋 10、共同探討下一次咨詢的內容。
心理咨詢有哪些方式?
心理咨詢是指專業(yè)人員通過各種方式幫助解決客戶心理問題的過程。常見的心理咨詢方式有: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通過和咨詢師進行面對面的會話,來幫助客戶解決心理問題的方式。常見的心理治療方式有深層自我探索治療、人際關系治療、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心理測驗:心理測驗是通過問卷、小游戲等工具,幫助客戶...
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有什么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是在個人或群體遇到心理困境或緊急情況時提供支持和幫助的一種專業(yè)服務。以下是有關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的一些介紹: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一種通過與受訪者之間的交流,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增進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專業(yè)過程。心理咨詢師通過傾聽、理解、支持和指導來幫助個人...
心理咨詢方案的內容包括
評估與調整 咨詢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咨詢師會定期評估咨詢者的進步和改變,根據需要調整咨詢目標和方法。例如,如果焦慮癥狀的改善不如預期,咨詢師可能會與咨詢者重新設定目標,或者嘗試另一種咨詢方法。以上就是一個心理咨詢方案通常會包含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為了確保咨詢的有效性和適用性,以滿足咨詢...
相關評說:
東明縣板料: ______ 首先,對來訪者進行一個全面咨詢,其次,對其情況進行分析,最后,根據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給來訪者一個處理方法
東明縣板料: ______ 你的問題不現(xiàn)實,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在咨詢的過程中,會根據當事人的狀態(tài)去選擇適合當事人的咨詢方式,而且在咨詢過程中,往往不只用一種咨詢方法,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咨詢切入點都是不一樣的.就說抑郁癥,每個人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呀.引起抑郁癥的原因都是不同的的,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偏偏一律的答案,這是很好笑的,也是很可怕的.你記住,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小學老師要求小學生,答案固定——對與錯;大學老師絕對不這樣要求,寫論文的時候,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就算過.檢查一下
東明縣板料: ______ 心理咨詢過程包括 是心理師協(xié)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過程”. 如果更完整一點,心理咨詢的概念為:“心理師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幫助求助者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和根源,從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潛在的能力,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jié)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東明縣板料: ______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協(xié)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如果更完整一點,心理咨詢的概念為:“心理師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幫助求助者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和根源,從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潛在的能力,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jié)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具體步驟大概是:1、交流傾聽、發(fā)現(xiàn)問題,建立咨詢目標(心理學導向) 2、根據目標和求助者特點,商定咨詢方案(如陽性強化法、合理情緒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等) 3、實施咨詢方案,達到目標(每個階段做評估,治療效果達到75%以上或求助者主動提出) 4、鞏固和告別(回顧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以便遇到類似的問題再運用,告別是為了擺脫求助者對咨詢師的依賴).
東明縣板料: ______ 宣傳,場地,設備,專業(yè)人員,助理,專業(yè)測試卷,宣泄室(這個一定需要)以及其他一些小物件(餐巾紙,毛絨玩具等等) 首先先在學校內進行一定程度的宣傳,通告咨詢的時間,地點,及相關咨詢師的資質,然后找場地,一般需要3到4個...
東明縣板料: ______ 1、發(fā)展心理咨詢 (適應新環(huán)境、為事業(yè)突破個人弱點) 2、健康心理咨詢 (挫折引起行為問題、心理健康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