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
1、 請閱讀下列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題。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筠征赴闕,薦之于朝,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余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jié)度大使,白在揚州謁見,遂辟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后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時。
(《舊唐書 ﹒李白傳》)
(!)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父為任城尉,因家焉。 家:安家
B 白在揚州謁見,遂辟從事。 辟:征召
C 白衣宮錦袍 衣:穿
D 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 坐:連坐,受牽連
(2)下列虛詞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父為任城尉,因家焉。 筠徵赴闕,薦之于朝
A 因 B 之
因利乘便 頃之成十余章
后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 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時
C 以 D于
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 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
(3)翻譯下列文段。
① 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筠征赴闕,薦之于朝,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
② 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余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
附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的人。年輕時就有超群的才干,志向宏大,氣質豪放,俊逸瀟灑有超越塵世的心愿。父親作任城縣尉,于是就把家安在了任城。(李白)年輕時同魯中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文士隱居在徂徠山,盡情地吟詩飲酒,當時被稱為“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游學到了會稽,同道土吳筠隱居到剡中。吳筠被征召到朝廷,就把李白推薦給朝廷,與吳筠一起任翰林供奉。李白酷愛飲酒,每天都同嗜酒者在酒店喝得大醉。玄宗作了曲子,想要作樂府新詞,急切地召見李白、李白卻已經(jīng)醉臥在酒店了。(把李白)召入(宮),用冷水澆他的臉,馬上命令寫詩,不一會兒,(李白)就寫成十余首,皇帝非常嘉許他。(李白)曾經(jīng)大醉在金殿上,伸出腳來命令高力士(給他)脫靴子,因此被斥責離開(長安)。于是,(李白)浪跡江湖,一天到晚沉浸在酒中。當時侍御史崔宗之被貶官到金陵,與李白吟詩飲酒互相酬答。(李白)曾經(jīng)在月夜乘船,從采石直達金陵,他身穿宮中錦袍,在船里顧盼自雄,談笑自如,好象身邊沒有別人似的。當初賀知章見到李白,贊賞地稱他:“這是天上貶滴(人間)的仙人啊!”安祿山作亂,玄宗駕臨西蜀,在途中讓永王李璘當了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jié)度大使,李白在宣州拜見(永王),于是被召為從事。永王陰謀作亂,兵馬被擊敗,李白連坐被遠放夜郎。后來遇上大赦才得以放還,最后因飲酒過量,死在了宣城。有文集二十卷,在當時社會上傳播。
2、閱讀下列文言文段,按要求答題。
(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遂解帶寫誠,厚相接納。及魏武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譴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nèi)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縣。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欺弱,風化肅然也。又自以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屢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從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yè)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青龍二年春,亮帥眾出武功,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墓。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糧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chǎn),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
(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
A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
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
B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
C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
D
不拘于時學于余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 諸葛亮有超出眾人的才能,有英明的霸主的器度,認為劉備是一代杰出的英雄俊杰于是擺脫儒家束帶見客的俗套,表達誠意,真心接納了劉備,愿輔佐劉完成帝業(yè).
B 諸葛亮年僅27歲,就屢建奇功,親自出使東吳,勸說孫權,結成聯(lián)盟,共同抗曹,借得援兵,大破曹軍,幫助劉備渡過了難關.
C 諸葛亮擅長機械技巧,深入窮盡事物的原理,重視科技,加強教化,嚴明紀律,賞罰分明,懲惡揚善,致使社會秩序井然.
D 諸葛亮認為在自己死了之后,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涉足中原,與曹魏抗衡了,所以連年用兵,臨死之前還率軍出武功,采用屯田的措施,準備長期駐扎.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3)填空.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有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 。”
而杜甫的《蜀相》則這樣評價他:“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陸游則在《書憤》中說:“出師一表真名世, 。”
(4)翻譯下列文句。
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譴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zhàn),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譯文:
3、 閱讀下列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嘆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嘩不厭,久乃信服。
時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復朝奉郎、知登州,召為禮部郎中。軾舊善司馬光、章惇。時光為門下侍郎,惇知樞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謔侮困光,光苦之。尋除翰林學士。六年,召為吏部尚書。未至,以弟轍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轍辭右丞,欲與兄同備従官,不聽。軾在翰林數(shù)月,復以讒請外,乃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潁州。
紹圣初,御史論軾掌內(nèi)外制日所作詞命,以為譏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尋降一官。未至,貶寧遠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無所蒂芥,人無賢愚,皆得其歡心。又貶瓊州別駕,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猶謂不可。軾遂買地筑室,儋人運甓畚土以助之。獨與幼子過處,著書以為樂,時時従其父老游,若將終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團練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軾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詞,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陳師道,舉世未之識,軾待之如朋儔,未嘗以師資自予也。自為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guī)讜論,挺挺大節(jié),群臣無出其右。但為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高宗即位,贈資政殿學士,以其孫符為禮部尚書。孝宗置其文左右,讀之終日忘倦,謂為文章之宗,親制集贊,賜其曾孫嶠。遂崇贈太師,謚文忠。
軾三子:邁、迨、過,俱善為文。邁,駕部員外郎。迨,承務郎。
(節(jié)選自《宋書》)
(1)根據(jù)上文信息,蘇門四學士是指: 。
(2) 翻譯下面文段。
嘉祐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軾《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復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嘩不厭,久乃信服。
(3) 給下列文段加上節(jié)奏停頓符號“/”。
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雖嬉笑怒罵之詞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4)下列文言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 )
A比冠,博通經(jīng)史,屬文日數(shù)千言 冠:成人
B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 課:占卜的一種
C惇每以謔侮困光,光苦之。 苦:為。。。。。。所苦
D乃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潁州。 知:做知州
(5)下列對蘇軾事跡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 蘇軾十歲時,母親親自教他練習書法,蘇軾聰穎異常,并且要向古人范滂學習。二十歲時,就能每天作文幾千字。
B 嘉祐二年,蘇軾應試,歐陽修對《刑賞忠厚論》十分驚贊,想錄他為第一,因為懷疑文章是門客曾鞏寫的,于是錄為第二。后來,蘇軾在殿試中考取為三甲中的第二名榜眼。
C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反對新法,曾給皇上上書陳述弊端。后來,多次被貶,建中靖國元年,死在常州,終年六十六。
D高宗時期,封贈蘇軾為資政殿學士,讓他的孫子蘇符做了禮部尚書。高宗還經(jīng)常把蘇軾的文章放在身邊把玩賞讀,稱贊蘇軾為文章宗師,又追贈謚號文忠。
4、閱讀下列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題。
相如歸,無以自業(yè) 。相如為郎數(shù)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僰中,發(fā)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fā)轉漕萬余人,用軍興法誅其渠率。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遣相如責唐蒙等,因諭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還報。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fā)巴、蜀、廣漢卒,作者數(shù)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億萬計。蜀民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
相如使時,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為用,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諫,業(yè)已建之,不敢,乃著書,借蜀父老為辭,而己詰難之,以風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其后人有上書言相如使時受金,失官。居歲余,復召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病。與卓氏婚,饒于財。故其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常稱疾閑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馬相如病甚,可往從悉取其書,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無遺書。問其妻,對曰:“長卿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來求書,奏之。”其遺札書言封禪事,所忠奏焉,天子異之。
(1)有人曾說“西漢文章兩司馬”,他們是: 。
又有人稱西漢四川的兩個辭賦家 為“揚馬”。
(2)下列文言實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 相如歸,無以自業(yè) 。 業(yè):從事職業(yè)
B 用軍興法誅其渠率。 渠:大
C 借蜀父老為辭,而己詰難之,以風天子 風:通“諷”
D 故其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 與:和
(3)翻譯下列文言文段。
相如使時,蜀長老多言通西南夷之不為用,大臣亦以為然。相如欲諫,業(yè)已建之,不敢,乃著書,借蜀父老為辭,而己詰難之,以風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5、閱讀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題。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注:應為開元末)應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注:應為右衛(wèi)率府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注:時未嘗到河西),謁肅宗于彭原(注:應為鳳翔),拜右拾遺(注:應為左拾遺)。房﹝王官﹞為布衣時,與甫善。時﹝王官﹞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是年十月,﹝王官﹞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王官﹞罷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王官﹞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輔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負薪采﹝木呂﹞,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廣德元年居梓、閬間事)。
【《舊唐書. 文苑本傳》】
(1) 解釋下列加點字。
a.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陷:
b.房﹝王官﹞為布衣時,與甫善。 布衣:
c.請自帥師討賊 帥:
(2) 請默寫杜甫《蜀相》全詩。
(3)下列對杜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 天寶末年,杜甫憑《三大禮賦》在召試中受到玄宗賞識,最終走上仕途,被授與京兆府兵曹參軍的官職。
B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亂攻陷長安,杜甫在晚上從長安出逃,在鳳翔拜見了外逃的肅宗。
C 房涫被罷相后,杜甫直言進諫,最后因為此事被外調(diào)做了華州司功參軍。
D 杜甫在成州同谷寄居時,貧困得自己采柴負薪,甚至有幾個兒女餓死。
6、閱讀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題。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氣決,好弋博。后游鄉(xiāng)校,乃感悔修飭。初舉進士入京,不為人知。有賣胡琴者,價百萬,子昂顧左右,輦千緡市之。眾驚問。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聞乎?曰:明日可入宣陽里。如期偕往,則酒肴畢具。奉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賤工之伎,豈宜留心?舉而碎之,以其文百軸遍贈會者。一日之內(nèi),名滿都下。擢進士第。武后朝,為靈臺正字,數(shù)上書言事。遷右拾遺。武攸宜北討,表為管記,軍中文翰,皆委之子昂。父為縣令段簡所辱,子昂聞之,遽還鄉(xiāng)里,簡乃因事收系獄中,憂憤而卒。唐興,文章承徐庾馀風,驕麗秾縟。子昂橫制頹波,始歸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宗之。 (《全唐詩》)
(1) 請默寫陳子昂的詩《登幽州臺歌》。
(2) “唐興,文章承徐庾馀風,驕麗秾縟。子昂橫制頹波,始歸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宗之。”
此句涉及了一個文學運動,請指出它的具體情況。
(3) 下列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 ( )
A奉琴語曰: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 奉:通“捧”
B初舉進士入京,不為人知。 舉:參加科舉
C子昂顧左右,輦千緡市之。 市:購買
D子昂橫制頹波,始歸雅正。 雅正:謙辭,請對方指正
(4) 翻譯下列文句。
a .少以富家子,尚氣決,好弋博。后游鄉(xiāng)校,乃感悔修飭。
b.武后朝,為靈臺正字,數(shù)上書言事。遷右拾遺。武攸宜北討,表為管記,軍中文翰,皆委之子昂。
7、閱讀文言材料,按要求答題。
周滅后,秦孝王以李冰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謂汶山為天彭門。乃至湔,及縣,見兩山對如闕,因號天彭闕。仿佛若見神,遂從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圭璧沉瀵。漢興,數(shù)使使者祭之。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雙過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又溉灌三郡,開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外作石犀牛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轉至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郵做三石人,立三水中。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時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會江南安,觸山脅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或曰:冰鑿崖時,水神怒,冰乃操刀如水中與神斗。迄今蒙福。又識察水脈,穿廣都鹽井諸陂池,蜀于是盛有養(yǎng)生之饒焉。 (節(jié)選自《華陽國志.蜀志》)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冰乃壅江作堋 雍:堵塞
B坐致材木,功省用饒 用:使用
C觸山脅溷崖,水脈漂疾 漂: (流水)迅疾
D蜀于是盛有養(yǎng)生之饒焉 饒:豐饒,富足
(2)下面全部表現(xiàn)李冰興修水利的措施和行動的一組是( )
①及縣,見兩山對如闕,因號天彭闕。
②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別支流
③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④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
⑤后轉至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
⑥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
A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李冰能知天文地理,秦孝王讓他做了蜀郡太守.他來到湔縣后,就攔江修筑了大堰,又疏通了郫江、檢江,使二江一直流到了蜀郡的郡治所在地成都城下。
B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成后,一方面通過河道來運輸岷山上的梓柏大竹,使百姓材木豐饒,一方面用來灌溉土地,又新開稻田,于是蜀郡土地肥美,平疇千里,有“陸海”之稱。
C 青衣 縣有沫水,從蒙山開始,在地底下形成暗河,一直流到南安與羊摩江相會,而后直逼山崖,江面狹窄,水流湍急,危害船只。李冰征發(fā)士卒,鑿平山崖,疏通水道,終于解除了水患,使沿江兩岸人民世代蒙受福祉。
D李冰治水,為民興利。文中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圭璧沉瀵,李冰操刀斗水神等,既反映了人民根治水患的愿望,也表達了人民對李冰的崇敬與歌頌。
(4)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與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2.特點: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
文言文說翻譯
翻譯:從前周國有個想當官總當不上的人,年紀大了頭發(fā)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問他:“為什么哭啊?” 回答說:“我?guī)状蜗氘敼俣疾槐豢粗?自己可憐自己年老了沒有機會了,所以就哭啊.”別人說:“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沒求到呢?”回答說:“我少年的時候,學的是文,道德文章學好了,準備去當官,國王喜歡用年老...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有哪些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
文言文翻譯
"而且當曾鞏向歐陽修告別之時,歐陽修還寫了《送曾鞏秀才序》,其文云:"廣文曾生來自南豐,入太學,與其諸生群進于有司,有司斂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棄之。……然曾生不非同進,不罪有司,告予以歸,思廣其學而堅其守,予初駭其文,又壯其志,……曾生橐其文數(shù)十萬言來京師,京師之人無求曾生...
現(xiàn)代白話文中的文言文
1. 白話文翻譯文言文 何處無竹柏。譯文,只見月光照入門內(nèi)。 何夜無月,于是到承天寺尋找我的好友。(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原。“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錯縱橫,欣然起行: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枝葉的影子。念無與樂者。懷民亦未寢,(...
文言文漢英翻譯
而且文士們一定也要罵,以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損于“人格”。 豈不是“言者心聲也”么?“文”和“人”當然是相關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千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無須怎樣小心。 倘若無意中...
文言文九字譯法
文言文翻譯“九字訣” 文言文翻譯是中考文言文閱讀能力考查的重頭戲。 不少同學不懂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翻譯時常出錯誤,鬧出笑話。怎樣準確的翻譯文言文呢?文言文翻譯“九字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從而便于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文言文翻譯“九字訣”是指“信、達、雅,留、換、調(diào)、引、增...
拒馬河文言文翻議
7. 唐村老人言文言文翻議 唐村老人文言文翻譯: 儋耳進士黎子云說:“城北十五里左右有個地方叫唐村,村中有個老人叫允從,七十多歲。 問子云:“宰相為何要用青苗法來為難我們,這樣做對官府有利嗎?” 子云回答道:“官府擔心民間貧富不均,富人逐利而更加富有,貧者雙倍償還而更加貧困,以至于賣田賣子女都無法償還,...
很難的文言文解釋
以有韻的文章為"文",無韻的文章為 "筆"。至于"言"作為一種文體,最早 《文心雕龍·總術》里記載了顏延年的提法,云:" 顏延年以為:「筆之為體,言之文也;經(jīng)典則言而非筆,傳記則筆而非言] 。"正因為"文"與"言"都做過古代文體的稱呼,這個"文言文"的稱謂才和古文搭上了邊! 5. 文言文怎么解翻譯太...
文言文《師曠問學》的翻譯是什么?
《師曠問學》翻譯:晉平公問宮中的樂師師曠,說:“我已經(jīng)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jīng)晚了。”樂師師曠(回答)說:“為什么不點燃火把呢?”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樂師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呢?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的...
相關評說: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子墨子自魯即①齊,過故人,謂子墨子曰:“今天下莫②為義,子獨自苦而為義,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③,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則食者眾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為義,則子如④勸⑤我者...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先師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缺乏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接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沒有正當?shù)姆椒〝[脫,就不考慮擺脫. 君子內(nèi)心離開'仁'的修養(yǎng),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望?君子的內(nèi)心不會在一頓飯的...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本來比我早,我當然要跟著他學;出生在我之后 ,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應該跟著他學. 并列式復句.分號隔開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連貫句;第二部分也是連貫句.《中學語文課本》說“'生乎吾前'后...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1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達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于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 2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歲了,向著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繞遠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和你們竭盡全力鏟平...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1:我回家看見先王(泛指賢帝堯舜等)的仁義道德就以(遵守)它而覺得快樂,出門看見富貴的好處又以(能夠)富貴才會快樂. 2:兩個念頭在腦子里斗爭,不分勝負,所以就瘦了. 3:現(xiàn)在是先王的仁義道德勝了,所以胖了. -----語出 【道肥】《韓非子·喻老》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古文觀止》·黃岡竹樓記黃岡地方盛產(chǎn)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開它,削去竹節(jié),用來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這樣,因為竹瓦價格便宜而且又省工.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墻毀壞,長著茂密的野草,一片荒...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1.選A,都是慢慢的意思2.不好的人未必本性就是惡劣的,一直以來做壞事以至于養(yǎng)成習慣,最終到了這個地步.3.首先教育了大家對壞人依舊要有憐憫之心,其次感化了小偷使其迷途知返.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1)旁觀者只是非常羨慕別人的成功,認為這個人大概是個幸運兒,而老天總是因為某種緣故寵愛他.艷羨:非常羨慕;殆:大概 (2)孟子說:“做一件事情就像掘井一樣,掘了六七丈深還沒有掘到地下水,仍然是一口廢井.”軔,音刃,與仞同.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仞.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1楚國令尹子文家中有個觸犯法律的,廷理把他抓了起來,聽說是令尹的家人就放了. 2不給他判罪,我就死 3令尹這樣公正,我們這些人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 4孔子到宋國,匡簡子想要殺陽虎,孔子長得很像陽虎,甲士就因此把孔子的住處包...
開魯縣調(diào)壓: ______ 濠州定遠縣有一個善于使用弓手,善于使用矛,遠近的人都佩服他的才能.有一個小偷也也善于搏斗,常常蔑視官兵,只是和這個弓手(的武工)不相上下.說:“如果見到(他),一定和他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