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研究歷史人物 為什么要研究歷史人物?
歷史是人事的記錄,必是先有了人才有歷史的。但不一定有人必會有歷史,定要在人中有少數(shù)人能來創(chuàng)造歷史。又且創(chuàng)造了歷史,也不一定能繼續(xù)綿延的,定要不斷有人來維持這歷史,使他承續(xù)不絕。因此歷史雖說是屬于人,但重要的只在比較少數(shù)人身上。歷史是關(guān)于全人群的,但在此人群中,能參加創(chuàng)造歷史與持續(xù)歷史者,則總屬少數(shù)。似乎中國人最懂得此道理,因此中國歷史記載最主要的在人物。向來被認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體例,特別重要是列傳。可見中國人一向以人物為歷史中心。故要研究歷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數(shù)的歷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歷史人物,亦即無法研究歷史。固然也有人脫離了人和人物中心而來研究歷史的,但其研究所得,將總不會接觸到歷史之主要中心,這是決然可知的。
我們研究歷史的主要目的,或主要功能,是在希望人能成為一歷史人物。一歷史人物,比一專門史學家更重要。人群所需要者,乃是在此人群中,能不斷有歷史人物出現(xiàn),才能持續(xù)舊傳統(tǒng),開創(chuàng)新歷史。這比不斷有史學家出現(xiàn)更需要。我此講如何研究歷史人物,也可說主要用意即在此。
二
但空說歷史人物,勢難從頭列數(shù),這究將何從說起呢?我此下將試把中國歷史人物分作幾類來加以述說:
第一類:先說關(guān)于治世盛世的人物與衰世亂世的人物。
有人幸而生于治平盛世,但亦有人不幸而生于衰亂之世。若說歷史以人為主,要人物來創(chuàng)造持續(xù),則似乎在治平盛世所出人物必較多,又較勝。在衰亂之世所出人物必會較少,又較劣。惟其所出人物多又勝,因此才成其為治平隆盛之世。惟其所出人物少又劣,所以才成其為衰亂世。我想普通一般想法應如此,但根據(jù)中國歷史看,卻并不然。
中國歷史人物,似乎衰亂世更多過了治盛世,又且強過了治盛世。我此所謂歷史人物,乃指其能對此下歷史發(fā)生作用和影響言。而此等人物,在中國歷史上,顯然是生在亂世衰世的,更多勝過生在治平盛世的。此有歷史事實為證,不容否認。譬如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人物。但他生于春秋末期的衰亂世,霸業(yè)已盡,時代將變。可說此一時代,已瀕臨舊歷史傳統(tǒng)崩潰消失的末路,勢已不可收拾,誰也挽回不過此一頹運來。孔子以后,如孟、荀、莊、老諸子生于戰(zhàn)國,論其時代,更不如孔子。那時天下大亂,殘局日破日壞,更是無可收拾了。然論開創(chuàng)此后歷史新局面,能在中國此后歷史上具有無比的大作用大影響的人物,我們總不免要數(shù)說到先秦。試問先秦人物,豈不全是些衰亂世的人物嗎?
繼此再說到兩漢。兩漢之治盛,勝過先秦。但論人物,其在歷史上作用之大,影響之深,則決不能比先秦。又就一般言,東漢之治盛,不如西漢。但論人物對此下歷史之作用與影響,似乎更勝過西漢。因此后代人對東漢人物,也似乎較對西漢人物更重視、更敬仰。即就經(jīng)學言,兩漢經(jīng)學首推鄭玄。但鄭氏已生在東漢末期。他身經(jīng)黨錮,下接黃巾之亂,而死在獻帝建安五年。他的一生,開始在東漢末的最衰世,而淹沒在三國初標準的大亂世。但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他是何等有作用有影響的一位大儒呀!
說到唐代,自然可說是治盛世。但唐代人物,開元以前轉(zhuǎn)似不如天寶以后。宋代雖非亂世,亦可稱衰世。但宋代人物,卻超過了唐代。尤其在南宋末年,國家將亡,出一朱子。論其在學術(shù)史上之地位,尤應越出在鄭玄之上。就其在宋以后中國歷史上之作用與影響言,殆可埒上孔子。孔子與朱子,是中國史上前后兩位最偉大的人物,卻均出在衰亂世。
我們再講到元代,可說是中國歷史上之黑暗時代。任何衰亂世,均不能與此時期相比。元人統(tǒng)治中國,前后不到八十年,但在此時期中,仍出了不少人物。如元初有王應麟、胡三省與馬端臨三大史學家,他們的著作,直到今日,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仍有其不朽的地位。此三人對于此下歷史上之作用與影響,可謂迄今依然。下到明初,一輩開國人物如劉基、宋濂等,也都在元代黑暗時期中養(yǎng)成。
明代之盛,堪與唐比。但明代人物更不如唐。王陽明出世時的明代,已是衰象呈露,大亂將起。下迨明亡,大儒輩出,比宋末元初更像樣。如顧亭林、黃梨洲、王船山。近人稱為明末三大儒,亦都堪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人物。
綜上所陳,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凡逢盛世治世,如漢、如唐、如明、如清,所出人物反而比較少,他們對此下歷史之作用與影響也往往比較小。至于衰世亂世,如戰(zhàn)國、如漢末、三國、如宋、如明末,所出人物反而比較多,其對中國歷史此下之作用與影響也比較大。我們?nèi)魪亩氖分校迅鲿r代人物作一全面的統(tǒng)計,便可知我前面述說之不虛。
諸位當知,此處實為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一項偉大精義所在。諸位如欲了解此中精義,可自試讀《論》、《孟》、《莊》、《老》諸書。凡此諸書中所陳述,何一非人生最高理想,何一非人類歷史之偉大展望。但在他們書中,卻不見他們時代的衰亂實況來。諸位如欲認識他們的時代,當另讀《左傳》、《戰(zhàn)國策》等史籍。諸位把此兩方面會合看,便知他們之偉大處。他們雖生存在此時代之中,而他們的精神意氣,則無不超越乎此時代之外之上,而又能心不忘此時代。他們都是我所謂能主持一時代,而又能開創(chuàng)一時代之大人物。歷史只是人事記載,衰亂世自然多記載了些衰亂事。這些大人物,反而很少得記載上他們當時的歷史,然而他們卻轉(zhuǎn)成為此下最偉大的歷史人物。這道理也很明白,一人物生于治世盛世,他在當時某一事功上有所表現(xiàn),他所表現(xiàn)的即成為歷史了。但在事業(yè)上表現(xiàn)出其為一人物,而人物本身,則決非事業(yè)可盡。因此,只憑事業(yè)來烘托來照映出一人物,此人物之真之全之深處,則決不能表現(xiàn)出。人生衰亂世,更無事業(yè)表現(xiàn),此人乃能超越乎事業(yè)之外,好像那時的歷史輪不到他身上,但他正能在事業(yè)之外表現(xiàn)出他自己。他所表現(xiàn)者,只是赤裸裸地表現(xiàn)了一人。那種赤裸裸地只是一個人的表現(xiàn),則是更完全、更偉大、更可貴,更能在歷史上引起大作用與大影響。
此項理論,實應為歷史哲學上一大問題。我們固可說,所謂歷史人物,則必須該在歷史上表現(xiàn)出其事業(yè)來,才見其人歷史性之偉大。人若不在歷史上有表現(xiàn),個何從見其在歷史上之地位與價值。如此說來,衰世亂世人物,自然比不上治世和盛世。普通就一般歷史言,似乎人物總該多出在治世和盛世,一到衰世亂世,就再沒有人物或沒有更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但在中國歷史上則不然。惟有中國,卻能在衰亂世生出更多人物,生出更多更具偉大意義與價值的人物,由他們來持續(xù)上面?zhèn)鹘y(tǒng),來開創(chuàng)下面新歷史。他們的歷史性價值,雖不表現(xiàn)在其當身,而表現(xiàn)在其身后。此即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精神真價值所在,亦即是中國歷史上一項最有意義的特殊性。
三
第二類:關(guān)于得志成功的人物與不得志失敗的人物。
所謂得志,指其在當時活動上或說在當時歷史舞臺上有所表現(xiàn)。不得志者,則當時身跑不上歷史舞臺,或跑上了而其事業(yè)終歸于失敗。誠然,歷史乃是成功者的舞臺,失敗者只能在歷史中作陪襯。但就中國以往歷史看,則有時失敗不得志的,反而會比得志而成功的更偉大。此處所謂偉大,即指其對此下歷史將會發(fā)生大作用與大影響言,而得志與成功的,在其身后反而會比較差。
且看中國古代歷史上兩大圣人周公與孔子。周公得志在上,奠定了周代八百余年的天下。孔子不得志,他嘗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自嘆其不能如周公,而道終不行。但孔子對此后歷史上的作用與影響,反而比周公大。唐以前的中國人多推尊周公。故從歷史眼光來說,周公反而不能與孔子比,這亦因周公在當時是得志而成功的人物。周公的全心與全人格,反而給他的得志與成功全代表去了,也可說全掩蓋住了。孔子則是一位不得志而失敗的人物,因此孔子的全心與人格,反而更彰顯地照耀在后世。
中國人又多愛崇拜歷史上失敗的英雄。對于在歷史上成大功立大業(yè)的英雄,如漢代的衛(wèi)青、霍去病,唐代之李靖、李勣等諸名將,反而比較不重視。如岳飛、文天祥、袁崇煥、史可法等,雖然他們在事業(yè)上失敗了,反而更受后人敬仰崇拜。此又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史心與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精神所在。他們在當時雖失敗了,但對后來歷史言,卻是成功的,而且是大成功。歷史上每一時代的人物,必有成功與失敗之分。但人能在失敗時代中有其成功,這才始是大成功。在失敗時代中有其成功,故能引起將來歷史上之更成功。這一番道理,又是中國文化精義所在。
從另一方面說,衛(wèi)青、霍去病、李靖、李勣諸人之成功,只表現(xiàn)在事業(yè)上,事業(yè)表現(xiàn)即代表了其人。我們可以說,衛(wèi)、霍、二李,其人與其事業(yè),價值若相等。但岳飛、史可法諸人,因為他們的事業(yè)失敗了,故其事業(yè)不能代表其人,最多只代表了其人之一部分,而此等人物之整體性,則遠超乎其事業(yè)之外。我們看衛(wèi)、霍、二李,只見他們擊匈奴、敗突厥,覺得他們的事到此而止了。因而其人物之本身價值,反不見有什么突出性。但我們看那些失敗英雄時,此等人物乃被其所努力之事業(yè)拋棄在外,因而其全心全人格反而感得特別突出。宋儒陸象山曾說:“人不可依草附木。”一有依附,其人格價值便不會出色。縱使依附于事業(yè),也一樣如此。失敗英雄,因無事業(yè)可依附,而更見出色。
當知歷史只是認識記載,人事則此起彼落,隨表現(xiàn),隨消失。只有人,始是歷史之主,始可事態(tài)之流變,而有其不朽之存在。歷史不斷在變,故一切歷史事態(tài)必然一去而不復。后一事不能即是前一事,但此一人物則永遠是此一人物。只有人物模樣,人物典型,可以永存不朽。事業(yè)到底由人物而演出。歷史雖是人事之記載,但并非人事之堆積。事之背后有人,把事業(yè)來裝點人,反把人之偉大真性減色了。正由此人在事業(yè)上不圓滿,倒反把他那個真人顯出來。
這并不是說,在歷史上凡屬成功的人物,皆是無價值。乃是說,遭遇失敗的人物,在其深厚的歷史上,反而更顯得突出。此因人物之偉大,并不能專以其事業(yè)作代表。但此也須人物自心能識得此理,又須有史學家能為此闡發(fā)。因此我說這是中國的史心,亦正是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之真精神所在。
四
第三類:要講到有表現(xiàn)的人物與無表現(xiàn)的人物。
剛才說到,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失敗人物為當時及后世史家所推尊頌揚,他雖然失敗,但總是有所表現(xiàn)了。此下所講,則從一個人之有無表現(xiàn)來說。我們通常聽人說,某人無所表現(xiàn),似乎其人無所表現(xiàn)即不值提。但在中國歷史上,正有許多偉大人物,其偉大處,則正因其能無所表現(xiàn)而見。此話似乎很難懂,但在中國歷史上,此種例,多不勝舉,亦可說此正是中國歷史之偉大處,也即是中國文化之偉大處。
例如吳太伯,又如伯夷、叔齊,在歷史上皆可謂無所表現(xiàn),而為孔子所稱道。孔子曰:“太伯其至德矣乎!三億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又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乎!”似乎孔子乃在其無表現(xiàn)中贊揚其已有所表現(xiàn)。而且是表現(xiàn)得極可贊揚。我們也可說,此乃是在人群社會中,在歷史上,一種不沾染不介入的表現(xiàn),一種逃避脫離的表現(xiàn)。
孟子也常稱頌伯夷,他說:“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他的稱頌伯夷,大意亦與孔子相同。孟子又將伯夷、伊尹、柳下惠并稱為三圣人。他說:“伊尹圣之任,伯夷圣之清,柳下惠圣之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在政治上得志成功的人。伊尹為湯相,亦是政治上一得志人物。但伯夷、柳下惠,則并無表現(xiàn),并無成功,孟子卻將他二人與堯、舜、禹、湯、伊尹相提并論,同稱之為圣人。
后來太史公作《史記》,此為中國正史之創(chuàng)始,為二十四史之第一部,其體例之最重要者,厥在其以人物為中心,而特創(chuàng)列傳一體。但太史公又將《吳太伯世家》列為三十世家之首,將《伯夷列傳》列為七十列傳之首。他在《伯夷列傳》中,屢屢提到因于伯夷之無所表現(xiàn)而無可稱道,甚至其人若猶在或有或無可信可疑間,只因孔子稱頌了他。太史公又用顏淵作陪襯,他說:“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其實顏淵也就無所表現(xiàn),故太史公引來推崇伯夷無表現(xiàn)之偉大,而褒然列之于列傳之首。
在孔子七十二弟子中,顏淵似乎是最無表現(xiàn)。孔子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又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淵死,孔子哭之慟。并說:“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然顏淵在孔門到底是無表現(xiàn),不能與子路、子貢、冉有、宰我諸人相比。故太史公亦云:“伯夷、叔齊雖賢,顏淵雖篤學,得孔子而名益彰。”可見孔子最能看重人物之無表現(xiàn)之一面。孔子目此為德行,吳太伯民無得而稱,孔子卻稱之為至德。德行在孔門四科中高踞第一。太史公作《史記》可謂深得孔子之意。
以下中國歷史上遂搜羅了極多無所表現(xiàn)的人物,而此等人物,亦備受后世人之稱道與欽敬,此又是中國歷史一特點。故我說此乃中國之史心,亦即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義所在。諸位只有精讀中國史,深研中國歷史人物,始能對此有了悟。
讓我姑舉數(shù)例以作說明。如春秋時代之介之推,戰(zhàn)國時代之先生王斗,西漢初年之商山四皓,及魯兩生。循此以下,如東漢初年的嚴光,此人對歷史亦一無表現(xiàn),但后人永遠覺得他是一個了不起人物。漢光武即帝位,以前長安太學中同學,均已攀龍附鳳,功成名遂。獨嚴光隱身不見。光武思之,乃令以物色訪之,久而后得。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臥,光以足加帝腹上。除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這一番故事,雖若有表現(xiàn),只可說是無表現(xiàn),亦可謂是表現(xiàn)了其無表現(xiàn),此等更說不上得志與成功。似乎他既不像有志,亦不求有功。又如宋初陳摶,居華山修道,恒百余日不起。又有林和靖,隱居西湖孤山,垂二十年,足不履城市,植梅畜鶴,時謂其梅妻鶴子。此等皆同為后世稱道。我們今天如去富春江畔,或去西岳華山,或去杭州西湖,自然知道對這些人心焉向往。即使我們并不親歷其境,但也多知道他們的姓名,對于他們那種無所表現(xiàn)的人格,亦可謂乃只表現(xiàn)一無表現(xiàn)的人格,還像歷歷在目,這也真是怪事。
又如三國時代,英雄人物層出不窮,大家各顯身手。可謂在此時代中人,必是各有表現(xiàn)者。然亦有無所表現(xiàn),而被認為第一流人物,如管寧即其一例。管寧在當時,實是一無表現(xiàn)。但論三國人物,管寧必屈首指。他少時曾與華歆同席共讀,遇軒冕過門,歆廢書往觀,寧即與割席分坐。魏明帝時,華歆位至太尉,欲遜位讓寧,寧終不就。看來歆雖佩服寧,寧終不重視歆。史書稱其“雖出處殊涂,俯仰異體,至于興治美俗,其揆一也。”此亦孟子所云禹、稷、顏回同道之意。其實管寧固可比顏回之不出,而華歆又豈得與禹、稷相提并論。要之,中國史家喜歡表彰無表現(xiàn)之人物,真是無微不至。論其事業(yè),斷斷不夠載入歷史。但在其無表現(xiàn)之背后,則卓然有一人在,此卻是一大表現(xiàn)。這意義值得吾們深細求解。
又如諸葛亮,好為梁父吟,每自比管仲、樂毅。他并不是不能有表現(xiàn),卻又不想表現(xiàn)。后來劉先主三顧草廬,始肯出許馳驅(qū)。他在《出師表》中說:“茍全性命于卵石,不求聞達于諸侯。”今且問,此兩語是否當時諸葛真意?我且舉其友作證,一是徐庶,他知諸葛最深,應亦是一有作為人。初事劉備,曹操獲其母,庶乃辭備歸操。雖仕至御史中丞,然在歷史上,終不見徐庶曾為曹操設(shè)一謀,劃一策。其人便如此無表現(xiàn)而終了。又一人如龐德公,時荊州刺史劉表屢以禮延,不能屈,隱鹿門山,采藥以終。諸葛孔明常拜于其床下,可見其人亦非不能有表現(xiàn),只是寧為一無表現(xiàn)人。徐、龐如此,故知若非劉先主三顧草廬,諸葛定亦永無表現(xiàn)如徐、龐。
五
我們當知諸葛《出師表》兩語中,全性命是大事。懂得要全性命,自然無意求聞達。中國歷史上此種無表現(xiàn)的人物,真是各時代都有。他們的本領(lǐng),亦只在全性命。正以全得性命,所以成得一人物,而且是至高卓至偉大的人物。我們?nèi)裟軈R集起寫一書,即名“中國歷史上之無表現(xiàn)人物”。此書亦可有大作用,大影響,至少在闡發(fā)史心,宣揚文化傳統(tǒng)上,可有大貢獻。
此種尊崇無表現(xiàn)人物之傳統(tǒng),又影響到小說。如唐人《虬髯客傳》,即是故意要描寫一個無表現(xiàn)之英雄。又如《水滸傳》敘述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開始卻有一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此人如神龍見首不見尾,也是一無表現(xiàn)人物。《水滸傳》作者,把此一人閑閑敘在前面,真使后面忠義堂上宋江以下一百零八位好漢,相形減色。此種筆法,可謂與太史公《史記》三十世家以吳太伯為首,七十列傳以伯夷為首,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謂是能直探史心的一種大手筆,諸位莫輕忽過。
今天諸位也可說是各處在衰亂之世,不免有生不逢辰之感。然諸位一讀歷史,知道研究歷史人物,便知我們盡可做一不得志和失敗的人,或甚至做一無表現(xiàn)之人。這一時代是失敗了,但處此時代之人,仍可各自有成,并可有大成。只要人能有成,下面時代便可挽轉(zhuǎn),不使常在失敗中。若人都失敗了,則一切完了,下面亦將無成功時代可期。孟子曾說:“禹、稷、顏回同道,易地則皆然。”禹、稷是有表現(xiàn)的人,顏回則是無表現(xiàn)的人,這只因時代不同。但不論有表現(xiàn)無表現(xiàn),歷史傳統(tǒng),文化精神,卻同樣主持在他們手里。孟子又說:“人必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不為正是無表現(xiàn)。所以若時代不許可,我們盡可不強求表現(xiàn)。一旦時來運轉(zhuǎn),風云際會,到那時自有出來表現(xiàn)的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留得有人,還怕歷史中斷嗎?
昔范仲淹作《嚴子陵先生祠堂記》,末后兩句為“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有一人說,“德”字不如改作“風”字,范公欣然從之。上面說過,孔子四科,德行為首,而顏回、閔子騫、仲弓、冉伯牛那些德行人物,卻都是無表現(xiàn)的人物,故范仲淹以“德”指其人之操守與人格,但此只屬私人的。風則可以影響他人,擴而至于歷史后代,并可發(fā)生莫大影響與作用。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孟子亦云:“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qū)挕!钡献又谎圆摹⒘禄葜L,卻不說伊尹之風,此何故?豈不因前兩人無表現(xiàn),而后一人有表現(xiàn)?在事功上有了表現(xiàn)的人,反而對后世的風力少勁。因事功總不免要摻雜近時代呀,地位呀,機緣呀,遭遇呀,種種條件,故而事功總不免滯在實境中,反而無風,也不能成為風。惟有立德之人,只赤裸裸是此人,更不待事業(yè)表現(xiàn),反而其德可以風靡后世。在嚴子陵本人當時,只是抱此德,但經(jīng)歷久遠,此德卻展衍成風。故說“先生之德山高水長”之德字不如改風字,更見深義。否則有德之人,豈不成為一自了漢,與世無補,又何足貴?
在中國歷史上,正為有此許多衰世亂世的人物,有此許多不得志而失敗的人物,有此許多無表現(xiàn)無作為的人物,才使中國歷史文化綿延不綴,直到于今,經(jīng)歷了四五千年的長時期,而依然存在。故我勸諸位,處衰世亂世不足怕,就是不得志或失敗了,亦不足怕。甚至于無所表現(xiàn)無所作為,同樣不足怕。主要的在如何成得一人物。有了人物,下面自然會不斷有歷史。但如何才算得一人物呢?此正是我這一講演所要提出,請諸位去細心研究的。
六
上面所說,似乎像指中國古人所謂立德立功與立言的三不朽而言。德指的人格方面,功指的事業(yè)方面,言指的思想與學術(shù)方面。現(xiàn)在再就中國的文學方面略有陳述,文學不必全是立言。中國歷史上最受后代崇拜的三大文學家,屈原、陶淵明與杜甫,此三人,皆為眾熟知。屈原可說是一位在政治上不得志而失敗的人物,陶淵明則是一位不愿有所表現(xiàn)的人物,杜甫則是意欲求有表現(xiàn)而終無機會讓他表現(xiàn)的人物。他們均以自己一份赤忱的熱情,透過文學,而表達出他們各自的心志來。上面說過,人在治世盛世,功成志得,有所表現(xiàn),別人反而對他為人不易有更深的覺察。惟在衰亂之世,不得志,失敗了,或是無表現(xiàn),這樣的人,凡易使人深切看出他的內(nèi)心意志來,如上三人均是。
不但文學如此,藝術(shù)亦然。如宋末鄭所南畫蘭,即是最好之一例。又如元末高士倪云林,明末八大山人與石濤等,此等詩人畫家在歷史上可謂一無表現(xiàn),但歷史卻在他們的藝術(shù)與他們的詩文上表現(xiàn)出來了。他們無事功可表現(xiàn),所表現(xiàn)的則是他們之心志。由他們之心志,可以想見他們之時代,故說歷史在他們之詩文藝術(shù)上表現(xiàn)了。故中國人之文學,非純粹之文學。中國人之藝術(shù),亦非純粹之藝術(shù)。重要者,乃在其內(nèi)心意志一面。一人在事業(yè)上無表現(xiàn),旁見側(cè)出在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來表現(xiàn),這亦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精神之一脈。他其人可以不上歷史,但歷史卻在他身上。他可以無表現(xiàn),但無表現(xiàn)之表現(xiàn),卻成為大表現(xiàn)。中國有許多歷史人物皆當由此處去看。
我在此將特地提出一“志”字。中國人常言“志士仁人”,人若無志,便亦不仁。但其所志,亦正貴在此一仁字上。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又說:“匹夫不可奪志”。諸位如須研究歷史人物,卻須先具一“彼人也,我亦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之志。若沒有了此志,則古人自是古人,歷史自是歷史,和我渺不相涉,總研究不出一所以然來。
昔顧亭林嘗云:“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又說:“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亭林所謂保國與亡國,是指一國之政治言。所謂保天下與亡天下,則指民族文化之絕續(xù)言。我上面所說那些歷史人物,則多是有志保天下的人。他們在歷史上,有許多亦僅只是一匹夫。但文化絕續(xù),時運興衰之大責任,他們卻把己身來擔起。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或許比歷史上任何時代更衰更亂。可是我們的處境,比起古人來,實未見困難更甚。如我們能設(shè)身處地,平心去研究我們歷史上許多處衰世亂世的人物,許多不得志失敗的人物,甚至許多無表現(xiàn)無作為的人物,便知今天的天下興亡,我們也實在責有難逃。若我們脫離現(xiàn)實,只馳心空想漢、唐盛世,只馳心空想一旦得意來做一個歷史上成功的人物,則深恐河清難俟,我們也只有嗟嘆終老,但也好因此把我們的責任交卸凈盡了。
《易經(jīng)》上亦說:“天地閉、賢人隱”,隱了自然沒有所表現(xiàn)。中國文化之偉大,正在天地閉時,賢人懂得隱。正在天地閉時,隱處仍還有賢人。因此,天地不會常閉,賢人不會常隱。這些人乃在隱處旋乾轉(zhuǎn)坤,天地給他們轉(zhuǎn)變了,但別人還是看不見,只當是他無所表現(xiàn)。諸位想,這是何等偉大的表現(xiàn)呀!諸位若有志,不妨來搜羅隱逸,寫一部中國賢人傳,把中國歷史上那些無表現(xiàn)的人物,自許由、務光、吳太伯、伯夷、叔齊起,從頭敘述。我想只在正史上,又何止有千百人。他們之無所表現(xiàn),正是我們?nèi)粘H松兄罡弑憩F(xiàn)。諸位若再搜羅到各地地方志,及筆記小說之類,更可找出很多這類的人物。這是天地元氣所鐘,文化命脈所寄。今天我們只看重得志成功和有表現(xiàn)的人,卻忽略了那些不得志失敗和無表現(xiàn)的人。因此也遂覺到自己并無責任可言。諸位當知,中國歷史所以能經(jīng)歷如許大災難大衰亂,而仍然綿延不斷,隱隱中主宰此歷史維持此命脈者,正在此等不得志不成功和無表現(xiàn)的人物身上。
但在今天,我們心目中已無此等人物的地位存在。縱使尚有隱了的賢人,我們也將覿面不相識,此實是中國文化的極大不幸極大危機。我們當求再認識此等人物之可貴。人或問,我一匹夫,怎能負起天下興亡之大責?其實匹夫也好,匹婦也好,只要他能像像樣樣地做一人,便是此責已盡。
從人物來講歷史,近人或許已認為是落伍了。至于研究歷史而注意的這些無表現(xiàn)的人物,近人將更認為此與歷史無關(guān)。此話亦不錯,此等人本可以不載入歷史。但歷史的大命脈正在此等人身上。中國歷史之偉大,正在其由大批若和歷史不相干之人來負荷此歷史。諸位今天,也莫要認為自己和歷史不相干,諸位亦正該負荷起此歷史之重任。
或有人問:你是講歷史的,將來中國前途如何,你該有一看法。其實我亦哪能燭見未來。我只見向來歷史是如此,在此亂世,我亦只能說:“茍全性命,不求聞達。”諸為或許又會問,現(xiàn)在時代變了,人人得有一分自由,該有一番表現(xiàn),為何卻要置身事外做一無表現(xiàn)的人?此則又須回復到我上次所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題。當知各人的成敗,全視其“志”“業(yè)”。但業(yè)是外在的,在我之身外,我們自難有把握要業(yè)必成。志則是內(nèi)在的,只在我心,用我自己的心力便可掌握住。故對每一人,且莫問其事業(yè),當先看其意志。
中國古人又說“詩言志”,中國人有時把此志只在文學中詩中來表現(xiàn)。若我們把西方人觀點來看中國人,有時覺得像是不積極,無力量,無奮斗精神。我亦常說中國史像似一首詩。但詩中有志,看似柔軟無力,卻已表現(xiàn)出無限力量。詩可以風,我們不得已而思其次,不治史,姑且學詩。中國詩里的理想境界,則必是具有風力的。風來了,萬物滋生。諸位若能從詩中披拂到一些古人之風,諸位又若能把此風吹向他處,吹向?qū)怼VT位當知風是無物能阻的。風大了,自能所向披靡。且待我們大家來吹噓成風吧!
如何研究歷史人物
可見中國人一向以人物為歷史中心。故要研究歷史,首先要懂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數(shù)的歷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歷史人物,亦即無法研究歷史。固然也有人脫離了人和人物中心而來研究歷史的,但其研究所得,將總不會接觸到歷史之主要中心,這是決然可知的。我們研究歷史的主要目的,或主要功能,是在希望人能成為一歷史人物。
研究歷史人物的三種基本方法
1、分類法:把歷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跡按類別歸納評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跡大多適用此法。一般可分為?政治(加強中央集權(quán)措施)、經(jīng)濟(實行寬舒政策,發(fā)展生產(chǎn))、民族關(guān)系、對外關(guān)系、文化等方面。如漢武帝的事跡可概括成: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加強...
如何研究中國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考古學佐證。歷史簡單的概括:以前發(fā)生的對社會發(fā)展有重要作用的事,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件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歷史人物是構(gòu)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gòu)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如果單講事物...
什么是歷史人物研究
歷史學研究中,歷史人物研究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歷史人物不僅能夠深入理解歷史事件,還能更好地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歷史人物作為歷史研究的核心,他們的行為、思想和決策直接塑造了歷史的進程。因此,通過研究歷史人物,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歷史,揭示歷史背后的復雜因素。在進行歷史...
請問研究一個歷史人物主要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展開?
研究歷史人物可以采取多種研究的視角,但是一定應該有明晰的主線索,這個就看你的研究準備偏重哪個方面了。偏重人物性格對于其個人經(jīng)歷和成就的關(guān)系的話,應該從其家庭背景入手,研究其父母和家庭的因素,然后和個人成長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際遇,深入體會這些重要的事件對于當事人的心理所帶來的影響。偏重時代...
為什么要研究歷史人物
首先我們要認識歷史研究的目的:“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xù)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guān)系,以為現(xiàn)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者也。”也就是說,研究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指導人類現(xiàn)在的活動,使之更為理性化。所以,歷史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的沿革,認識變遷進化的因果關(guān)系的社科類基礎(chǔ)學科。無論...
怎樣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fā)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步有何作用.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jù)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jié)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
如何研究中國歷史人物
從生活背景 歷史事跡 以及他人評價來研究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有不會的可以再問,祝學習進步!您的及時采納是對答題者的尊重
十大姓何的歷史名人 何氏有名歷史人物 何姓歷史名人
軍事領(lǐng)域同樣不乏何姓歷史人物。如三國時期的何平、何晏,他們在對抗敵軍時表現(xiàn)出色。其中,何平在曹操的軍隊中擔任重要職務,以勇敢和智慧聞名;何晏則在魏國軍隊中嶄露頭角,成為軍事領(lǐng)袖。文學藝術(shù)方面,何氏家族也有不少杰出代表。如明代的何景明、清代的何紹基,他們的文學作品流傳至今,為后人所傳頌。
如何正確的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該從哪些方面入手研究
從他當時所處的歷史情景和立場來看更為合理。人有的時候做出的某些決定,實際上是不由自己控制的。所以要考慮他當時的環(huán)境和立場。脫離這兩點的話就不太合適了。比如楊貴妃,都說楊貴妃紅顏禍水,禍國殃民。但楊貴妃一屆女流,又不參與政治決策,無非就是愛吃個荔枝。中央有什么決策她從來都不參與,你...
相關(guān)評說:
肥東縣擺動: ______ 從資產(chǎn)的所有制出發(fā),以一個主觀辯證者的角度深刻的分析,并把這個人物的個人背景以及幕后和周邊的一切因數(shù)加以斟酌,不是要去以一個評論人的角度去見證或考量他,而是要去以與之相對的獨立角度把自己對主人公的看法用一種不被外界...
肥東縣擺動: ______ 分析其屬于哪個階級、、對待事物的觀點態(tài)度及其階級屬性對于其觀點立場的影響等.
肥東縣擺動: ______ 歷史研究性學習報告 研究內(nèi)容: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 研究方向:從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著書立說,各學說入手,探究各學說的理論. 研究人員:徐熔兵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產(chǎn)生巨變,各學派紛紛發(fā)表各自的意見
肥東縣擺動: ______ 順著:諸葛亮、毛遂、孔子、呂蒙、曹操、劉備、關(guān)羽、呂蒙和魯肅
肥東縣擺動: ______ 歷史人物是對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物 歷史簡單的概括就是:發(fā)生在以前對社會發(fā)展有重要作用事.那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情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的定義(解釋) 歷史人物是指那些在歷史發(fā)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的人.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 歷史人物是構(gòu)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gòu)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如果單講物,在物里面人物便是非常重要的.
肥東縣擺動: ______ 一般的歷史事件或是歷史人物很好分析,其內(nèi)容無非是事件過程/人物生平+當時作用+后世影響,然后展開3點細細講.要注意的是有時候?qū)囟ǖ氖录蛘呷宋镉刑囟ǖ恼f法.如果是分析現(xiàn)在的主流學派還未下定論的,那就要在后兩部分(也有可能是三部分,參照具體史實)下面再細分正反觀點最后提煉自身觀點.不過我所形容的基本是應對學校或者老師問題的,可能和你提問的相距甚遠.能具體表述一下你所提問的是哪一方面嗎?
肥東縣擺動: ______ 研究歷史人物可以知道歷史的過往,讀史可明智. 知道多一些東西,那么根據(jù)前車之鑒、所犯的錯誤也會變少,見識也會增多. 研究歷史人物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可貴的品質(zhì),以此來完善自我.
肥東縣擺動: ______ 在中學歷史課教學中,人物教學是整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的觀點,采用恰當?shù)姆椒?通過人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一、明確學科要求,是歷史課進行人物教學的前提 歷史人物是指在歷史中起重大積極或消極作用的人物,正是這些人物的所作所為加快或延緩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剩余2079字)
肥東縣擺動: ______ 一、把握人物性格準確深入選擇歷史材料精心細致 作者在深入研究充分占有歷史材料的基礎(chǔ)上,憑借自己犀利的目光,敏銳的思維,捕捉、挖掘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性格鮮明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魏公子列傳》中的信陵君仁而...
肥東縣擺動: ______ 傳記除了自傳之外還有哪些類型呢?(他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等)對了,人物傳記除了自傳之外還有他傳等類型,顧名思義他專就是為他人作傳.自傳一般要寫出自己的姓名、生平、機關(guān)、家庭、愛好和主要精力,還可以寫自己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