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鐵杵磨成針的典故主要內(nèi)容簡介
關(guān)于李白有一個著名的歷史典故:鐵杵磨成針。那么鐵杵磨成針這個典故是什么意思?鐵杵磨成針的典故是怎么來的呢?梓嵐給大家說說鐵杵磨成針的典故。
鐵杵磨成針典故出處
鐵杵磨成針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于發(fā)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后人持之以恒求學的名言警句。
鐵杵磨成針典故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鐵杵磨成針典故譯文
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yè),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干什么,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yè)。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xiàn)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鐵杵磨成針典故李白與婆婆的對話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課,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到一個破茅屋門口,看見門口有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李白資料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漢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xiāng)。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詩作。后有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說作者李碧華原名李白。
關(guān)于鐵杵磨成針的典故故事就介紹到這里了!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典故主要內(nèi)容簡介
鐵杵磨成針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讀書不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于發(fā)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后人持之以恒求學的名言警句。鐵杵磨成針典故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
成語“鐵杵磨成針”背后有何歷史典故?該如何理解?
典故內(nèi)容: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有一天,他逃學跑到小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粗大的鐵棍,想要將其磨成細針。李白感到驚訝,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老婆婆告訴他,只要有恒心,天天磨,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受啟發(fā),從此刻苦讀書,最終成為著名的詩人。理解:這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恒心,...
歷史文化探索:鐵杵磨成針的典故介紹
出處:該典故出自南宋祝穆的《方輿勝覽》。主人公:故事的主人公是李白和一位姓武的老婆婆。故事內(nèi)容:李白在山中讀書,尚未完成學業(yè)便放棄了,離開時路過一條小溪。他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感到奇怪便詢問原因。老婆婆回答說她想將鐵杵磨成針,李白質(zhì)疑其可行性。老婆婆堅定地說:“只需功夫深!
鐵杵磨針的故事
鐵杵磨成針故事如下: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
鐵杵磨成針的典故簡介
29)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骨的故事家喻戶曉;李白鐵杵磨成針司馬光警枕勵志范仲淹斷齏畫粥宋濂冒雪訪師的事跡千古傳誦。30) 奶奶的,鐵杵磨成針,老子今天就來個獸骨磨成針,一天到晚都見到一群大老爺們在那里遛鳥,老子一定要讓褲子普及獸人世界。看了“鐵杵磨成針”典故內(nèi)容的人也...
鐵杵成針的成語故事 鐵杵成針出自何處
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成語故事,故事典故源于大詩人李白,《鐵杵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認真去做都能成功。故事講的是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
典故鐵杵成針
看到這里,鐵杵成針的主人公是誰,相信大家也已經(jīng)了解了。從此,李白一心一意學本領(lǐng)。長大以后,成了一名聞名國內(nèi)的大詩人!鐵杵成針造句 1.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2. 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3. 鐵杵磨成針,經(jīng)過五年的刻苦學習,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4.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們...
歇后語“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典故
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zhuǎn)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fā)奮讀書。
鐵杵磨針成語故事是什么
鐵杵磨成針典故:本文出自《方輿勝覽》,說的是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因讀書不順,棄學了。棄學途中偶遇一老婦人用鐵杵磨針,對自己的觸動很大,終于發(fā)奮讀書,最終學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出自這個故事,這句話也成為激勵后人持之以恒求學的名言警句。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
李白和鐵杵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說明了只要愿意努力下功夫,就算鐵杵也能磨成像針一樣大小,常用來勸告人們做事需要有毅力,需要執(zhí)著,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沒有辦不好的事。成語典故:傳說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在山中讀書。有一次,李白沒有完成功課,便跑出去玩兒了。李白來到了一條小溪邊后,看到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在磨著一根...
相關(guān)評說:
丹鳳縣投影: ______ 成語故事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富詞匯.成語故事能有... 中國古代歷史成語故事5個字1鐵杵磨成針【成語故事】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
丹鳳縣投影: ______[答案] 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yè),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鐵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干什么.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被她的行為感動,就回去...
丹鳳縣投影: ______[答案] 唐朝時代,又一位大詩人叫李白,字太白.他的詩寫得非常好.被后人稱為詩仙.可是,李白少年時讀書不專心,學業(yè)有所荒廢.有一天,他到郊外游玩,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石頭上反復(fù)的磨一根鐵杵,李白便問:“你磨這鐵杵做什么?”老太婆說:...
丹鳳縣投影: ______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jīng)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
丹鳳縣投影: ______[答案]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丹鳳縣投影: ______ 在李白故里青蓮鄉(xiāng)有一景,名“磨針溪”.這里有長方型石條一塊,人稱“磨針石”.傳說李白小時候雖天資聰明,但讀書不大用功,時常貪玩,今天爬上家門前的一棵桂...
丹鳳縣投影: ______ 比喻做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取得成功.
丹鳳縣投影: ______[答案]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jīng)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終于成為文豪.
丹鳳縣投影: ______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
丹鳳縣投影: ______ 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yè).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xiàn)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巖.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